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八大趋势

2015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八大趋势

2015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八大趋势
2015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八大趋势

2015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八大趋势

导语:凭借一站式全程服务的优势,DAO近期先后服务了中国北方硅谷-上海张江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园、河北张家口新材料科技城、河北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数字福建产业园等典型项目。结合项目实践,对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作些梳理,并籍此归纳为国内产业园区发展的八大趋势,即“行业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产业垂直化、分工专业化、布局中心化、产品标准化、收益服务化、运作资本化”。

一、趋势之一:行业市场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也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冠之为“政策市”。我们可以想像产业园区这个行业的市场化可谓“步履蹒跚,一路艰辛”。土地,政府抓着;产业,政府管着;市场,政府看着;这产业园区怎么搞,还有玩法吗?要感谢这个时代,更要感谢那些先行者,是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他们给予了行业的新生。他们有的来自体制内,不安于坐享其成,而是主动进入市场搏击;他们有的来自民间,潜心市场,十年磨一剑……没错,就是他们持续的由下而上的努力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时间到了2014年,行业迎来了重大转机,这是来自由上而下的改革红利释放!工业用地集约化、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市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园区的市场化加速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国务院43号文,政府投融资体制破冰,地方平台企业特权不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大门向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其后财金[2014]76号文及系列配套政策,更是保障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可持续合作推入。

自上而下,政府谋发展;自下而上,企业是推手。双重驱动下,未来的产业园区将真正实现“市场化意识深入人心,市场化运作持续发展”。短期内,会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今年产业园区领域,会有增量的民间资本持续进入及转型政府平台企业积极进入;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开发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将真正全面开启市场化运作,比如涉及到的项目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期产业招商运营等。

二、趋势之二:主体多元化

在过去的一年,于这个领域,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根正苗红”的政府平台型企业;不再仅仅关注“腾笼换鸟”的产业制造型企业;也不再仅仅关注“外来和尚”的境外公司资本。

在过去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传统房企“逼山梁山”投身于此,如万科、绿地、中信地产等都开始逐鹿产业园区领域;“专业深耕”的产业园区企业,如华夏幸福、亿达、宏泰等,依然继续攻城拔寨,项目储备不断再创新高;

在过去的一年,产业园区领域涌现越来越多的“创达新人”,如聚焦中国高端电商及零售领域的仓储设施开发与运营的易商集团获取了荷兰最大养老基金汇盈资本6.5亿美金的

投资;如专注产业创新与服务的飞马旅开始了“线上走向线下,软件到硬件”,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成为重板块。

的确,产业园区的春天来到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趋势之三:产业垂直化

毫无疑问,产业园区的开发成败,核心取决于产业发展的成败。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这一波浪潮,“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对产业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与产业发展的更加深度融合,其前所未见地将呈现出“产业垂直化”趋势。

一是结合传统产业升级,如专注三四线城市物流商贸的毅德控股,通过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迅速获取了各地主政府及市场的认可;如专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中国供销集团(中农批),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发运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数据电商的应用、更加强调冷链仓库物流的导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二是前瞻新兴产业发展,如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德必集团,始终聚焦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已成功运营超过2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发展成中国领先的专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商;如前述所提及的易商集团,一直聚焦高端电商及零售领域的仓储设施开发与运营商,在2014年成为京东在中国除了其自建之外的最大的仓储合作伙伴;

可预见的今后几年,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消费电商、智能机器人、可再生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产业园区企业进入。

四趋势之四:分工专业化

市场经济,还其本原,就是对效率最大化的追逐。伴生国内产业园区市场不断趋于规范,参与其中的各类市场运作主体在迅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分工及协同。在以往产业地产商什么都得干的混沌格局下,产业园区投资、产业园区开发及产业园区运营三者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趋势中产业投资商的涌现及专业运营商的崛起成为关键。

产业投资商涌现。当下资本时代,产融结合大势所趋。一方面是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双驱互动。这同样于产业园区领域得到体现。这里面有两个代表,一类是成熟的境外资本,也是目前国内市场运作较为成功的主体,像美国的普洛斯、澳大利亚的嘉民、迪拜的盖斯理、新加坡的腾飞等在中国产业园区领域运作得风声水起,一类是成长中的本土资本,如弘毅资本、天赋资本、复星资本等也在逐步加速进入。像复星资本无疑走在最前面,其于金融、文化、物流商贸、健康、旅游等产业细分领域,提出产城一体化的蜂巢城市系列,其落地的作战团队有星浩、星豫、星颐、星泓、星健等“星”字号资本平台。

专业运营商崛起。一类是进入行业就专注运营层面的企业,如专注产业孵化器运营的创星园集团,深耕上海,结合各区及产业细分,成功运营了新能源新材料孵化器、LED照明产业孵化器、电子物联孵化器、创意设计孵化器、低碳产业孵化器等一系列项目;如零点咨询袁岳创建的飞马旅,一直持续关注新兴服务企业的创新与运营,成为众多产业园区开发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前文所提到的德必集团,同样专注于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园区运营,成为这个领域的卓越领先者。还有一类是由产业园区开发商转型提升而成的,比如上海的市北高新公司由传统的园区开发建设商转型为服务集成商、综合运营商,其产业服务收入已接近公司主营收入的一半;如普洛斯集团“基金投资、物业开发、设施管理”的三大核心业务架构中,设施管理板块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虽占30%,但却贡献50%以上收益。

五趋势之五:布局中心化

根据DAO产业顾问团队的两个研究数据,一个数据是结合过去五年全国省会城市工业用地的成交来看,一线省会城市出让的工业用地与均价均遥遥领先于二、三线省会城市;另一个数据,是结合张江高新、华夏幸福、华南城、电子城等19家典型产业园区上市企业的项目布局来看,大多数项目仍然分布在东部城市带,不论是项目数还是项目规模累计均超过总量的70%以上。这就意味着,过去五年来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并没有伴随着中国产业的梯度转移而实现同步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还是缘于产业园区运作的内在规律特性所决定的。可以说除了中国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的几大城市以及其他优秀的一线城市,中国大部分城市依旧处于工业化初期或者成长阶段,其既无法产生因传统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大量服务性需求,也局限于无法承载新兴产业契机所带来的增量空间。自然,这些城市也就无法支撑按市场化运作要求所支撑的产业地产发展。

可以预见的2015年,乃至更长的几年内,未来产业园区的项目布局依旧将会呈现出“中心化”特征。这里的中心,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项目依然会落地于几大区域经济中心圈内,会更加出现在环上海、环北京、环广深区域内;另一方面,项目会重新加速回归一线城市等城区内,因为这些城市的旧改及更新,将带来大量原有产业用地存量的盘活;当然还有不少城市享受进一步改革红利所带来的机会,如几大自贸区。从这个角度上而言,企业落地布局的项目会趋于呈现出专而精的产品。

六趋势之六:产品标准化

标准化,即专业化。面临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企业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更加重视专注前提下的产品(服务)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塑造。纵观市场,产业园区已呈现出四种典型的产品解决方案,产业新城(镇)模式、产业基地模式、产业综合体模式、产业办公模式等,而这些模式实践,各家表现可谓“各显神通”。

如专注产业新城发展的华夏幸福基业公司,其进入的区域主要聚焦于环北京及环上海两大都市圈区域,而定位为产业市镇先行者的宏泰集团在扎根河北区域的基础上则更加下沉,甚至在安徽滁州都有项目落地。再比如在产业办公模式方面,德必集团是典型的结合城市更新,对原有物业进行改造提升形成特色适宜的办公环境;而金桥集团的Office Park产品系列则是在城市新兴区域重新开发形成高品质的低密度商务花园;最近崛起的华鑫置业,则有别于前两者,其在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及二次开发中提出及丰富了“商务不动产”新型产业办公产品模式。

同样,在产业综合体方面,联东集团是率先提出及进入,其项目大多布局环渤海及长三角区域,其主要两种产品,一个是以城区总部办公为核心的商务综合体;一个是以郊区高端制造为龙头的园区综合体。而同样是产业综合体模式的毅德集团,在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商贸物流领域,形成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单一解决方案,其产品一般用地2000-3000亩,都会与当地的汽车站(运输中心)结合,形成商贸、物流、办公、公建、配套五大标准模块。

七趋势之七:收益服务化

也就是说未来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将越来越考虑长周期回报,注重收益可持续性,将会由之前依赖的物业产权性收益向产品服务化收益转型提升。

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的盈利越来越清晰明朗,像最典型的就是“配套物业销售+园区服务收入”模式,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搞开发卖房子的做法。据2013年19家典型产业园区上市企业公开数据综合分析,租赁收入占比总收入超过50%的也就仅浦东

金桥这一家,至于市场上大家熟知的那几家产业地产商其占比绝大部分低于10%。迈入中国经济发展及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时代,靠卖房子这一做法无疑不是应对未来之策。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幸福通过强化招商能力与产业孵化能力的双驱动来实现自身盈利模式的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市北高新的2014年上半年财报中显示,其园区载体销售收入占比已不到总体收入的30%;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企业不断强化提升项目产业招商、项目物业设施管理、项目入驻企业服务、项目孵化与创新、项目产业投资促进等各种精细化的服务能力来获取可持续的回报。

八趋势之八:运作资本化

在历经了产业园区的混沌发展,产业园区市场化持续深入、产品标准化及盈利明朗,如今越来越来的资本青睐及进入产业园区领域。同样,完成一定积累的产业园区企业亦将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渠道将手中的资产转化为进行新一轮扩张的资本,进而获取更好的市场地位及利润回报

比如,在过去的2014年,被很多业内朋友称为产业园区公司的“上市年”。仅这一年,就有武汉光谷联合、大连亿达、河北宏泰三家公司先后登陆港交所。当然,引进私幕基金同样成为重要的资本化渠道,像普洛斯获取了来自中银投资、中国人寿与厚朴基金共同出资23.5亿美元,上海宇培强强联手RRJ及狮城控股,引来2.5亿美元强势注资,易商集团获取了荷兰最大养老基金汇盈资本6.5亿美金的投资。

结语: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做趋势预测,也是源于我们于这个领域前行对未知不确定性的努力,当然还有笔者心中的坚持。一家之言,难免偏颇,还请大家多指正。借这个机会,感谢这个行业,感谢这个行业所有的奋斗者与同行者!

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风好正扬帆!

中国风力发电调研报告

—1— 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风电发展情况调研组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党中央、国务院对其开发利用非常重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增加我国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地区是我国陆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江苏是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这四个地区风电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深入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电监会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对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七省(区)的风电场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电网公司、风电企业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相关电力调度中心和部分风电场。 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供参考。一、风电建设与运行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最新成果统计,初步探明陆域离地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43.5亿千瓦, 其 https://www.sodocs.net/doc/0d7257205.html,

—2— 中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如果推算到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的技术可开发量约为6亿千瓦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腹地以及沿海地区(见图1) 。 图1全国风能资源区划图(高度为50米) (一)风电装机容量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我国风电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894万千瓦2,占全国 1引自国家能源局《2008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2引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8年)。该数据和有关部门统计的2008年底风电吊装容量1217万千瓦存在差别,主要因为部分风电场机组未通过240小时试运行或接入工程滞后尚未进入商业化运行。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2015) 编写提纲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 总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地区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 …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发布 4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汉能控股集团和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联合发布《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全球能源体系向分布式移动能源演进。报告预测,到2020年,移动能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 移动能源是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和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指出,移动能源包括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它将像移动通讯和移动互联网一样,改变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集中供电将变成一个个发电主体,能源利用将无处不在。”发展移动能源是太阳能产业的一个重大机会。报告还指出,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延续了高速增长的趋势,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吉瓦,年发电量同比增速达19%。预测中指出,2015~2020年太阳能发电增速超过风电增速。 “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促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主要力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论坛上表示。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三分之二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经济新常态,将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将提供动力和重大机遇。 附:报告摘要 一、发展现状: 1.新能源占比持续增加 (1)化石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持续下降,由2013年66.1%降至65.1%。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持续上涨,由2013年9.5%上涨至10.9%

(2)由于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4年新能源发电项目融资同比增幅15.4%。 2.中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全球第一

20090925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 重庆走向新的辉煌 ——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六十年改天换地。1949年11月30日,随着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这座西南重镇从此焕发青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阶段。建国60年来,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改天换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光辉诗篇。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国民经济焕然一新,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教体卫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重庆已站上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努力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勾画的“314”1宏伟蓝图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富饶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重庆是全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 1“314”总体部署具体含义参见“奋进的历程”第五部分。

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浅析中国制造2025

浅析中国制造2025 —需求与营销机会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如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智能制造,英国制造业2050等等。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终于又在150年之后重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差距,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节能降耗等方面和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必须要改变这种差距,让我国制造业得以提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需求,营销机会 一、中国制造业当前背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因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紧迫而艰巨。 二、中国制造业遇到的困难 从我国自身来看,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此,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的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

目前我国风能产业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风能产业分析报告 ?观CWEE2010展会暨研讨会心得 题记:2010年4月27 0-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了CWEE2010上海 国际风能产业展会暨研讨会,我有幸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对U前我国的风电及风能产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参会的心得总结如下,以雍读者。 本届上海风能产业研讨会作为“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秉承“主题突出、注重实效、效果明显”之特色,搭建探讨风电行业热门话题的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协会、电力集团、风电运营商、整机商、零部件商等行业专家为行业带来最新资讯与观点。山于大会日程安排的时间关系及针对我们公司U前需求进行取舍,我此次着重参加并听取了开幕式、风电场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专题,中国(上海)国际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论坛,以及近海风电与潮间带风电的专题。 开幕式 开幕式集合了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可再生能源学会、国电龙源及上海跨国采购中心诸位领导进行致辞。各位嘉宾领导发言的主旨思想可总结为,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紧抓能源格局的转换,达到非化石能源使用率为总体能源使用量15%的总体U标,而风能产业的发展便是实现此U标的?中之重。为此, 国家能源局正逐步完善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正式),以期尽快颁布。在新能源产业振兴的各子行业中,风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能源局还积极主持国内首批海上风电项U的招标准备工作。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工信部登记在册的整机制造商有87家,叶片制造商超过50家,但是在大功率机型 的整机设计,异型风机叶片设计、风机镇流器、整流器、大型整体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方面,其核心技术仍需依鼎国外技术。针对这个情况,科技部高新司组织成立了全国各地区的风电技术创新联盟,旨在提高我国风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及科技创新实力。同时,在输配电网科技创新工作中,山科技部、国家电网牵头在河北省张北地区建设了国家风光储输智能电网示范基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科研力量,这也将大大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领域的发展速度。 二.风电场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专题 本专题是此次参会的重点,演讲的嘉宾包括:国内及亚洲最大的风电开发、运营商一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的杨校生总工;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连兵主任;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张世惠副总工;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公司(金风全资子公司)及英国风能公司中国区的相关业务代表。嘉宾们就各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针对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及探讨。其中风电场建设中的风险控制这一议题,对我们现行工作提供了不少建设性的经验及参考。嘉宾指出,风电场建设过程应分为规划阶段、勘察设 计额阶段、初设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收尾阶段分阶进行风险控制。 具体内容我总结成如下表格:

2014-2015农村电商发展报告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近日,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发布并重点解读《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总结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指出2015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 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飞跃发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 农产品电商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 农产品特色电商形成“两超-多强-小众”格局我国农产品电商目前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格局,所谓“两超”就是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是指具有成长性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据统计,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农产品销售额2010年达37亿元左右,2014年预计突破800亿元。2013年,淘宝网生鲜产品(包括水产、肉类和水果)的增速高达194.58%,居所有品类排名首位。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全国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 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特点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13年。 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融资高峰期据统计,本来生活、美味七七、京东、我买网、宅急送、阿里巴巴、收货宝、青年菜君等先后获得了大量PE/VC融资,这些融资大都注入农产品电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 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 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 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 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发展社会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安排。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同年,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对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明确的制度安排为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确定深圳市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2014年9月,民政部、深圳市政府共同召开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会议,深圳被授予“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称号。深圳初步建立了现代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制度先行、系统建构,引领示范的社会工作十年 (一)高起点、高规格,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深圳社会工作“1+7”文件是全国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出台的综合性地方文

件,体系完整、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深圳市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明确了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配套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十年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守则》、《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和注册管理办法》、《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中级督导选拔考核管理办法》等20余个配套制度和行业规范性文件,在横向方面涵盖了社会工作者注册、继续教育、督导选拔与管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与评估,项目运作及评估,行业规范与监管等5大方面,在纵向方面对社会工作者从准入、到培育、到晋升、到监督、到评估,再到退出等一系列程序进行了完整的规范。系统性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社工行业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初步构建起了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借鉴。 (二)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式一是实现社工购买与资助方式社会化。2008年,深圳率先按照“政社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并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及合理分配,推动政府从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向购买公益性民间组织服务转变。同时,在政府1:1配比的资助下,企业进行社工服务自主购买,形成了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有效补充。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首份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共10页

中国首份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 见证行业风雨历程探索品牌发展之路 深度市场研究工具未来竞争决胜法宝 《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 全景解度 解读人:《连锁经营》主编孟祖平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项目全体同仁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进行《报告》解读本。首先,我代表项目组全体人员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大家! 好,现在我先讲我们为什么要启动《2009-2010浙江省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项目,并花八个多月时间来做完成这份《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目的 2009年,我国餐饮业需求增量有所减弱,增长速度放缓,而浙江省餐饮业在危机中善抓商机取得稳步发展,令业内刮目相看。餐饮业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发展的朝阳产业,浙江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餐饮消费能力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要求加快促进传统餐饮业向现代餐饮业的转变,把发展餐饮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随着政府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经济政策的加快实施,居民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可以预见,未来浙江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全省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品牌经营已成为全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连锁经营已成为浙江省餐饮业规模经营和战略扩张的重要方式。深入研究浙江连锁

餐饮行业品牌发展状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背景 为深入研究浙江省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状况,充分展示企业创新成果,提升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浙江省餐饮协会发起,并联合商界、传媒数十余名知名专家倾力打造的《2009-2010浙江连锁餐饮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项目计划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 本次调研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该项目特别邀请了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担任总顾问,调研历时半年多时间,深入浙江全省十余个大中城市,涉及三百余家各式餐饮企业,涵盖中式、西式、休闲、自助等餐饮业态。 该《报告》计划16开本,全彩色印刷,12万字,总发行量达20000册。涵盖全省各地连锁、餐饮协会近120家,餐饮、连锁企业13000家,知名金融投行、品牌酒水饮料及相关材料、设备制造及软件商、装饰、等行业资源客户合计5500家等。 作为中国首份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报告,《报告》总结浙江省连锁餐饮业品牌发展创新成果,探索品牌发展之路,是行业深度市场研究的工具,是企业未来竞争决胜的法宝。 第二部分项目要点 (一)出版规划 1、出版宗旨 提供行业深度调研资讯,展示浙江省餐饮连锁品牌企业创新成果;提升连锁餐饮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推动浙江连锁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2、发行定位 《报告》餐饮连锁行业最新的权威调研报告。发行对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其读者对象上主要是业内企业及关注行业发展的政府部门和媒体相关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士。在内容上,专业性强,有深度。 (二)调研规划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2015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金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3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805万千瓦,新投产大型水电站项目主要有四川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4台机组合计260万千瓦、云南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3台机组合计180万千瓦和云南金沙江梨园水电站1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广东清远3台机组合计92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其中燃气695万千瓦、常规煤电5402万千瓦),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全年新投产百万千瓦级机组16台;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分别为辽宁红沿河一期、浙江秦山一期、福建宁德一期、福建福清一期、海南昌江一期以及广东阳江各1台机组;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年度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9.7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2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 电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d7257205.html,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 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 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 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 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从1998年开始,品牌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舞台。初期。国产品牌与、等强势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也比较微弱。国产品牌集体发力是在2000年,而国产手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则是在2002年,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时,国产品牌手机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与洋品牌抗衡的形势。到现在,国产品牌又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品牌影响力逐步减弱。 至今通过信息产业部或发改委颁发或核准的已经达到78个,特别是在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放松了手机生产准入制度,许多新兴的力量参与了手机市场的竞争,并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具备通信、家电、IT、电子原子件相关经验背景,为国产手机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当然在短时间内,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忠诚度和品牌黏性方面,国产手机还无法与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相抗衡,国内品牌的手机厂商还没有形成对抗国外品牌的集团实力。 国内手机市场三个主要阶段发展竞争状况 2003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三个阶段: 1994、1995年,摩托罗拉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信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摩托罗拉在当时主要以“专业、高科技”形象出现,其推广诉求点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此举旨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行

业标准,以及将自身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表现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个品牌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三者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其他如、、阿尔卡特、索尼等多个品牌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场份额。 2001年,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开始全力向市场发起冲击。而对洋品牌多年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了相应市场策略,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的宝石手机策略,的精品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国产手机登上了辉煌的颠峰。 2004-2005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两大特点: 面对国产手机可观的战绩,洋品牌开始集中发力,产品线从高端、中端、低端全面覆盖,其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轻视到引起重视进而敌视到最后学习。国产手机在2003年取得的不错成绩大多是建立在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上,虽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问题并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品牌劣势、技术不足等等),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变数。从品牌忠诚和品牌预购情况来看,国产手机仍然没有形成对抗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当洋品牌集中发力时,国产手机显得力不从心,市场份额很快下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黑手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风电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2015届本科) 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班 姓名:张越 学号:1127226 指导教师:谢嘉 2015年 6 月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前言: 随着近年来地球温室效应加重,传统化石燃料供应愈发紧张,人们开始进行新能源的寻找和开发。而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利用简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使其在新能源领域脱颖而出。据研究,如果全球风能总量的1%被利用,那么世界3%的能源就可以被节省下来。风能的利用在未来也许会取代传统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等能源方式。世界各国均把风力发电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大气污染、节能减排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而小型发电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风力发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风力发电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清洁、高效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发展多样化的步伐。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已经不再是石油、煤和天然气,而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地都在通过立法或不同的优惠政策积极激励、扶持发展风电技术,而中国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更需要开发利用风电技术。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在发达国家风电的年装机容量以 35.7%高速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积极以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单机容量 50kW、600kW、750kW 的风电机组已达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水平,并成为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兆瓦级的机组也已经开发出来,并投入生产试运行。同时,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风电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总体设计能力和水平,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增强风电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技术进步使风电成本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以风电电价高于火电电价为由,一直忽视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忽视了风电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而将带来的巨大前景。近 10 年来,风电的电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且日趋接近常规发电的成本。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 15%。按照这一规律计算,近几年的风电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3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隔 30 个月左右,成本就会下降 15%。风力发电将能迅速缓解我国能源急需和电力短缺的局面,近两年中国出现大面积的缺电,风能发电对于缓解缺电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风电的诸多优势中,一个重要特点是风电上马快,不像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报告摘要 (1) 前言 (3) 一、认识分享经济 (5) (一)定义内涵 (5) (二)基本特征 (7) (三)主要类型 (8) (四)驱动力量 (10) (五)影响作用 (13) (六)认识误区 (17) 二、全球态势 (18) (一)分享经济成为热点 (19) (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19) (三)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20) (四)竞争格局尚不稳定 (20) (五)政策导向趋于明朗 (21) 三、中国概览 (22) (一)特殊意义 (22) (二)有利条件 (24) (三)发展历程 (26) (四)发展态势 (28) (五)问题与挑战 (33) 四、趋势展望 (36) (一)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36) (二)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企业胜出 (37) (三)传统企业转型,积极拥抱分享 (38) (四)监管体系重构,社会协同治理 (39) (五)倡导开放包容,走向信息社会 (40) 附:分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41) 一、交通出行 (41) 二、房屋住宿 (46) 三、金融 (50) 四、知识技能 (54) 五、生活服务 (57) 六、生产能力 (59) 致谢 (65)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 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二)主要论点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技术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主体特征是大众参与、客体特征是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行为特征是权属关系的新变化、效果特征是用户体验最佳、文化特征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分享经济的六大驱动力:用户需求的提升、提高收入的意愿、信息技术的推动、消费理念的转变、灵活就业的追求、资本市场的热捧。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大解析】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经济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