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与工艺研究

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与工艺研究

二零一五 年 六 月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与工艺研究 学生姓名:陈文姬 学 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 别:服装设计与工程 专

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班 级:服装设计与工程11-1 指导教师:郭晓芳 副教授

摘要

乌珠穆沁是蒙古族同胞们居住的部落之一,它有着悠久历史和绚烂的传统文化,一直以他们民族服饰的华丽而闻名于世。乌珠穆沁蒙古族在长期迁徙和历史演变中,逐渐融合个各个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服饰体系。他们部落的袍服有着肥大的“十”字形结构特点,比其他部落的袍服领宽、袖长、胸宽摆阔,整体呈现宽松肥大的款式风格。乌珠穆沁蒙古袍最出色的地方是在精湛别致的装饰上。蒙古袍装饰无处不在,除了领圈、大襟弯、垂襟、下摆、开衩这五个部位之外,在领面、袖口、马蹄袖上也会有精致的装饰。而且这些装饰的制作方法特别复杂,会将镶、绣、贴、抠、绲、盘等制作手法混合地运用。衣边用漂亮的彩线装饰,袍色又因年龄而有所差异。主要以草绿色、浅绿色与深绿色、粉红色、紫色的花绸、织锦缎、贡缎、绢绸、布为面料。根据四季变化又分单袍、夹袍、棉袍、吊面皮袍、熏皮袍、答忽(翻毛大皮袍),冬夏季款式变化不大。

本课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基于环境工效学的蒙古袍额定温度和热舒适性研究)的一个子课题,研究目的是对于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的构成、结构和工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有关蒙古族服装的研究现状及乌珠穆沁蒙古袍服相关信息。仔细研究从乌珠穆沁当地带回的六件蒙古袍结构特点。通过对各尺寸的反复测量,得出准确数值,并分析各尺寸设定的规律,得出较符合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绘制的公式。经当地人指导,制作了一件乌珠穆沁男子单袍,并分析乌珠穆沁蒙古袍的工艺。其意义是通过研究乌珠穆沁蒙古袍的构成,结构和工艺,达到了解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并为国基项目做研究基础。

关键词: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工艺

Abstract

Ujumqin area is an ancient tribe of Mongolia nationality live, has been a gorgeous dress. Ujumqin Mongolian gowns to the unique mast style and colorful combination of edge technology unique in Mongolian costumes. Ujumqin Mongolia nationality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clothing system in the long history of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Ujumqin robes than the other tribes of the robe service wide collar, sleeve length, chest width ostentation, cloak with a beautiful color line decoration, red robe and by age vary. Mainly in the grass green, light green and dark green, pink, purple, the flowered silk, brocade, satin, both, cloth fabric.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seasons and single robe, clip robe, gown, hanging furred robe, smoked and fur, a suddenly turn hair big fur lined robe), winter and summer styles change little.

This topic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Research Project (based on environmental ergonomics Mongolia Robe rated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comfort research) is a subset of the subject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for Ujumqin Mongolian costumes of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further analysis. 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bout the Mongolia nationality clothing research and Ujumqin gown related information in Mongolia. A careful study of the six Mongolia robe back from the lo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Ujumqin. Through repe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size of the obtained numerically accurate, and analysis the size of each set of rule, that is suitable for drawing Ujumqin Mongolian gowns structure formula. The local guide, made a single man Ujumqin robe, and process analysis of Ujumqin Mongolia robe. Its meaning i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Ujumqin Mongolian gowns, structure and process to understanding ethnic costume,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do the basic research for the country based project.

Keywords: Ujumqin; Mongolia robe; structure; Technology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 研究方案 (2)

第二章乌珠穆沁蒙古袍分类及其特点分析 (4)

2.1 按年龄性别分类 (4)

2.1.1年轻女子蒙古袍特点 (5)

2.1.2年轻男子蒙古袍特点 (5)

2.1.3老年人蒙古袍特点 (6)

2.2 按材料构成分类 (7)

2.2.1 单袍及其特点 (7)

2.2.2 夹袍及其特点 (8)

2.2.3 棉袍及其特点 (9)

2.2.4 吊面皮袍及其特点 (10)

2.2.5 熏皮袍及其特点 (11)

2.2.6 翻毛大皮袍及其特点 (12)

2.2.7 坎肩及其特点 (13)

2.3 按制作工艺分类 (15)

2.3.1 镶边工艺 (15)

2.3.2 裁剪工艺 (17)

2.3.3 绗缝工艺 (17)

第三章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分析 (19)

3.1 乌珠穆沁部落的人体测量 (19)

3.2 乌珠穆沁蒙古袍的放量设计 (20)

3.3 乌珠穆沁蒙古袍数据分析 (21)

3.3.1 乌珠穆沁实地采集蒙古袍样品描述 (21)

3.3.2 蒙古袍各控制部位尺寸测量 (23)

3.3.3 蒙古袍各控制部位尺寸数据分析 (24)

3.4 乌珠穆沁蒙古袍通用结构图 (26)

第四章乌珠穆沁蒙古袍缝制工艺分析 (29)

4.1 男子单袍款式图 (29)

4.2 男子单袍结构图 (30)

4.3 前期准备工作 (31)

4.3.1 面料准备 (32)

4.3.2 面料的裁剪 (34)

4.3.3 加工预处理 (37)

4.4 缝制工艺流程 (37)

4.4.1 缝合底襟 (39)

4.4.2 合袖子 (39)

4.4.3 合侧缝 (40)

4.4.4 做绲条 (41)

4.4.5 绱镶边 (42)

4.4.6 做领子 (43)

4.4.7 做马蹄袖 (43)

4.5 成品展示 (44)

4.6 制作细节和建议 (45)

第五章结论 (49)

5.1 结论 (49)

5.2 不足与展望 (50)

参考文献 (51)

谢辞 (53)

第一章绪论

乌珠穆沁部落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蒙古人主要聚居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一带,是一支古老的部落。那有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其草场资源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1]。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蒙古族南部的乌珠穆沁地区是蒙古族同胞的两个重要居住地。乌珠穆沁蒙古族在长期迁徙的生活状态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服饰体系,而且在2007年的时候,乌珠穆沁服饰被评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珠穆沁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帝国时期的一个重要部落之一是成吉思汗小儿子托雷的管辖地。乌珠穆沁这个名字在蒙语中是葡萄山人的意思。由于该部落的祖先在金秋时节总要采集野生葡萄酿酒,所以被称为葡萄山人,即乌珠穆沁。在金太祖时代,乌珠穆沁整个部落迁移到克鲁伦河流域。后来受漠北之战的影响,乌珠穆沁部落又迁到了大兴安岭余脉宝格达山的牧场。最后乌珠穆沁又归附了满清[2]。在顺治统治的三年里,乌珠穆沁部落被分割成两部分,也就是现在的东、西乌珠穆沁。当时乌珠穆沁部落与伊斯兰各民族频繁接触,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在面料色彩的搭配、款式结构的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呈显出色彩鲜艳和装饰繁复的服饰风格。

1.1 研究现状

在乌珠穆沁,他们平时都不穿蒙古袍,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场合才穿上他们特有的蒙古袍。例如那达慕、庆典、过年等特定的场合[3]才会穿上体现他们民族特色的乌珠穆沁蒙古袍。这也成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进行蒙古族文化教育,强化其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仅有的机会。蒙古族服饰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标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表述民族认同的观念[4]。

由于穿着的机会较少,除了演出服之外,居民对乌珠穆沁蒙古袍的需求也少了,传统服饰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传统服饰受到现代制衣理念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服饰特色逐渐流失[5]。所以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容乐观。

调研发现,目前关于蒙古族服饰的书籍真是少之又少,仅有的几本资料也只是简单介绍几种蒙古袍种类,蒙古袍结构和工艺这两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乌珠穆沁部落蒙古袍的结构和工艺更是无人问津。为了不让这种蒙古族文化流失,我们对乌珠穆沁蒙古袍做了详细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多元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各种媒体信息的介入以及新型材料、装饰手法等元素的影响,传统乌珠穆沁蒙古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袍的廓型、装饰和面料的选用上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逐渐由独特趋于统一。一些传统的乌珠穆沁袍服开始摆脱宽松肥大的传统特征,变得更加适体,甚至一改往日长而大的款式风格。现研究传统的乌珠穆沁蒙古袍也是为了防止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图文的形式详细记录乌珠穆沁的传统蒙古袍的结构与工艺,把这份传统文化加以总结,让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下去,可谓意义重大。

1.3 研究方案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实地调研,了解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的历史背景、穿着文化、研究现状以及该部落蒙古袍的种类及其特点。我们调研时带回了六件乌珠穆沁蒙古袍。以这六件蒙古袍为样本,反复测量各部位的尺寸大小,得出准确数值,分析各尺寸设定的规律,得出较符合乌珠穆沁蒙古袍结构绘制的公式。并以自己制作的乌珠穆沁男子单袍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乌珠穆沁蒙古袍的工艺。具体的研究过程如图1方法技术路线图所示:

第二章乌珠穆沁蒙古袍分类及其特点分析

蒙古袍在蒙语中被称之为德勒,是乌珠穆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珠穆沁袍蒙古袍做工细致、刺绣工艺精美,一般为连身袖、翻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镶边做装饰。乌珠穆沁蒙古袍如图2-1所示,男子、女子的蒙古袍都呈现色彩艳丽,款式肥大的特点。他们部落的蒙古袍袖子宽大、胸宽摆阔,而且衣长都是长及脚踝的。衣边用漂亮的彩线装饰,袍色又因年龄而有所差异。他们部落蒙古袍上的装饰一般用带有花纹图案的红、绿、蓝等多色布料缝制。领口和袖口宽大并装饰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般都是宽沿边儿[6],给人一种色彩艳丽的视觉效果。

图2-1 乌珠穆沁蒙古袍

2.1 按年龄性别分类

根据年龄性别可分为年轻女子蒙古袍、年轻男子蒙古袍、老年人蒙古袍。

2.1.1年轻女子蒙古袍特点

乌珠穆沁年轻女子的蒙古袍如图2-2所示,一般选用粉红色、绿色、红色、紫红色、褐色、湛蓝色、等色彩鲜艳的锦缎或绸缎作为制作袍服的面料,并且锦缎上镂有金银图案。在蒙古袍的领圈、领面、大襟弯、下摆和开衩处都用三至四钟颜色的库锦镶边。镶边有分普通的“三道边”和手工工作量很大的彩虹刺绣镶边。扣袢数量为六对,领底和大襟角的位置各一对,襟角和垂襟各有两对。当地人解释说以前扣袢对数是用单数的,双数是不礼貌的。但这种文化逐渐减弱,现在几乎都用六对扣袢。扣子通常用镶嵌红珊瑚或者绿松石的银质活扣。

图2-2 年轻女子蒙古袍

腰带的配色上通常用撞色的方法,增加醒目的视觉效果。例如红色的蒙古袍搭配上浅蓝色的腰带,浅绿色的蒙古袍搭配玫红色的腰带,粉红色的蒙古袍搭配深蓝色的腰带,褐色的蒙古袍搭配绿色的腰带等等。女子穿着蒙古袍时会把蒙古袍适当向下拉伸,这样显得娇弱唯美。

2.1.2年轻男子蒙古袍特点

乌珠穆沁年轻男子的蒙古袍如图2-3所示,一般选用深蓝色、黄褐色、棕色、黑色、绿色等绸缎、锦缎或土布来制作他们的蒙古袍。男子蒙古袍上的扣袢造型和女子一样,也为六对。扣子也为镶嵌红珊瑚或者绿松石的银质活扣。领口和大襟上的镶边

做法也和女子的基本相同,但袖口镶边颜色会有所差异。通常浅蓝色袖口用蓝色贡缎镶边,红色袖口用浅蓝色贡缎镶边。在领圈、大襟弯、开衩处用多种颜色的库锦镶二至三个手指头宽的镶边,镶边上不用刺绣。

图2-3 年轻男子蒙古袍

腰带的搭配方法也是参照着蒙古袍衣身的颜色,让腰带与蒙古袍呈对比色。例如深蓝色蒙古袍搭配黄色的腰带,黑色蒙古袍搭配红色的腰带等等。男子的腰带一般扎在腰部偏下的位置,甚至就扎在胯的位置。而且通常会把蒙古袍向上提在腰带位置上揪出一点,这样穿着会显出他们精悍潇洒的一面。

2.1.3老年人蒙古袍特点

老年人一般选用黑色、棕色、深蓝色、紫色、深绿色等较朴素的颜色制作蒙古袍,且蒙古袍面料一般为绸缎或者土布,如图2-4所示。在领圈、大襟弯、开衩处只用一颜色的库锦或者普通的绸缎镶二至三个手指头宽的镶边。老年人受老一辈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还是认为扣袢数量为双数是不礼貌的行为,要为单数才吉利,所以老年人的扣袢数量一般还是为单数。老年人穿的蒙古袍在袖口处都用黑、白羊羔皮或者水獭皮缝制里子。

图2-4 老年人蒙古袍

2.2 按材料构成分类

乌珠穆沁蒙古袍根据材料构成可分单袍、夹袍、棉袍、吊面皮袍、熏皮袍、答忽(翻毛大皮袍)。

2.2.1 单袍及其特点

夏季年轻人都穿白色的单袍,单袍只有一层面料,没有里料。一般用乳白色的丝绸、本色花缎做面料,为翻领,领角方形,右衽,领下三指拐大襟弯,襟角方形,有开衩。她们穿单袍时会用白绸巾做装饰,围在头上,绸巾两端的镶边装饰与单袍上的镶边装饰相同,如图2-5所示。领口、领圈、袖口大襟弯和垂襟等部位用彩色库锦镶边,有的还在边与边之间加缝彩色曲线或直线带,传统的单袍镶红、绿、黄三色边。如今女子穿的单袍在边与边之间刺绣图案和齿形花边。

图2-5 乌珠穆沁单袍

2.2.2 夹袍及其特点

夹袍比单袍多了一层里料。如图2-6所示,一般为翻领,长至裸部以上。领角方形,领下三指拐大襟弯,襟角略方。肘上有十厘米宽的袖箍,袖箍上下同色,也有袖箍下用异色布接袖的。马蹄袖都是用深蓝色、蔚蓝色、青色、深绿色丝绒和平绒布缝制,用库锦镶边。马蹄袖袖盖上用彩色线绣上佛手或盘肠纹做装饰。下摆镶黄色、红色、绿色三道边,有的还加缝金、银曲线和直线带。中老年人和参加劳动的人一般镶一道宽边。蓝色或绿色做领,缀五道扣或六道扣,且扣袢较长,一般用红珊瑚和绿松石托盘的镂花银扣和织锦编结的彩扣。一般用四至六米多长的翠绿色、橘黄色、淡粉色、蔚蓝色丝绸、绮罗做腰带。

图2-6 乌珠穆沁夹袍

2.2.3 棉袍及其特点

棉袍与夹袍相比,多了一层棉花,且棉花夹在面料与里料里面时需要绗缝固定,适合秋季八九月份穿。如图2-7所示,采用有花纹的织锦缎、绸、云锦做面料,年轻人用料色彩鲜艳,中老年人较素淡。通常用于重要场合的蒙古袍要絮薄一些,日常穿着则可以根据需要决定薄厚。

缝制棉袍需要用到他们部落特有的绗缝工艺。之所以需要绗缝是因为他们制作棉袍的时候,要在面料和里料之间铺棉花,随意需要用长针大针距地固定。这种大针距将面料、棉花和里料三者固定的缝制方法就是绗缝。一般外绗明线,绗线有多种,有宽绗线和窄绗线,有明绗线和暗绗线。袍面要绗一指多宽的明线,大襟和下摆边绗一道线;布面的则在大襟和下摆之缘绗两道或三道线。袍身绗竖线,袖子绗横线,大襟和下摆边处密线绗纳,形成长袍的边饰形状。马蹄袖的袖盖用深蓝色、蔚蓝色、深绿色绸、库缎或青色绒布缝制。

领圈、大襟弯和下摆处镶彩色宽边,再用金、银或彩线在镶边之间缝缀曲线或直线带,下摆开裾上端用各种彩线刺绣云纹或缝成方形折角,缀银扣或铜扣,以及布盘扣。

图2-7 乌珠穆沁棉袍

2.2.4 吊面皮袍及其特点

吊面皮袍如图2-8所示,以丝绸、织锦缎为面料,翻领,领下三指右拐大襟弯,马蹄袖的袖盖镶黑、白羔羊皮、貂皮或水獭皮,活动起来比较轻便。适合秋季入冬时穿。如果是用羔羊皮做皮袍,还要在皮板外面絮一层薄棉,然后再吊面,袍身绗一指多宽的明线。年轻人穿的吊面皮袍,在领口和领圈、大襟和开裾处镶三寸宽多色库锦边,每天镶边之间还用金、银或彩线缝缀曲线或者直线带。老年人穿的吊面皮袍镶边素雅简单,一般用库锦镶两指宽一道单色边。

乌珠穆沁男女穿吊面皮袍有羔羊皮袍、大毛羊皮袍、二茬剪毛羊皮袍、滩羊皮袍。这类皮袍一般絮一层薄棉后吊面,镶边与夹袍一样,不同的是袍面有外绗线。其绗线有明绗线、暗绗线、宽绗线,窄绗线等。且吊面皮袍的马蹄袖,要用深蓝色、蔚蓝色、青色、深绿色丝绒和平绒布缝制。东乌珠穆沁旗人穿绸或缎做面的吊面皮袍时,袍面要绗一指多宽的明线,大襟和下摆边绗一道线;布面的则在大襟和下摆之缘绗两道或三道线。马蹄袖用水獭皮缝制,无水獭皮时可用羔羊皮代替。西乌珠穆沁旗人穿的吊面皮袍,在袍身上大针距地绗缝上四五厘米宽的绗线,距下摆6厘米处,绗上一条或

者两条绗线。马蹄袖用水獭皮或黑羔羊皮缝制,如无黑羔羊皮,可在白羔羊皮之间沿黑羔羊皮夹条,没有用纯色羔羊皮做马蹄袖的习俗。

图2-8 乌珠穆沁吊面皮袍

2.2.5 熏皮袍及其特点

熏皮袍如图2-9所示,是将羊皮熏成黄或黄褐色,为翻领,大马蹄袖,不开衩。熏皮袍是用大羊皮做的,皮板比较厚,较为暖和。到了冬季,男女老少都穿熏皮袍,体围比其他袍服宽大、厚实,可以当被子盖,不漏风,特别耐寒,是乌珠穆沁人必备的蒙古袍。

图2-9 乌珠穆沁熏皮袍

年轻人穿的熏皮袍,在领圈、大襟弯和下摆处镶三个手指头宽的青色绒布或缎子边,然后在内外缘用库锦或金、银丝线加缝彩色条或彩虹带,边上再加缝白羔羊皮夹条。老年人穿的熏皮袍会在领圈、大襟弯和下摆处用库锦或黑布镶边,边缘处用黄绦子[6]沿边,翻领和马蹄袖用黑、白羔羊皮或水獭皮缝制里料。

熏皮袍的镶边也很有特点,姑娘和媳妇穿的熏皮袍除了镶边之外,外缘还要用金、银丝线加缀彩条。男人穿的熏皮袍的领子、襟和下摆用黑色贡缎镶边宽边,边的内缘再压花边,然后沿着边饰再缝上白羔羊皮条,毛边裸露在外缘,外观精致耐看。

2.2.6 翻毛大皮袍及其特点

在乌珠穆沁部落里,翻毛大皮袍被称之为答忽,较短的翻毛大皮袍也被称皮茬衣,如图2-10所示。答忽是用山羊皮和狼皮、狐狸皮等动物的毛皮缝制的外套,穿在皮袍外面,起到御寒的作用。白、灰、黄褐色均有。毛朝外,对襟,长的宽松肥大,领子可翻可立,大襟及袖口沿细边,缀布或皮细带。对襟,有的有领,有的无领,即为

圆领口,袖长,腰围宽阔,两种皮衣均套在棉袍或吊面皮袍外面穿着。

图2-10 乌珠穆沁答忽(翻领大皮袍)

2.2.7 坎肩及其特点

坎肩如图2-11所示,一般用红色、蓝色、绿色团花的绸、贡缎、丝绒、樟缎、云锦做面料,根据面料保暖性又分为夹、棉、皮三种。

图2-11 乌珠穆沁坎肩

坎肩有长坎肩和短坎肩两种,长短坎肩是乌珠穆沁人最华丽的服饰。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一般出席仪式、参加各种活动时,要与长袍配穿着,除了戴头饰外,还有佩戴全套佩饰。礼仪坎肩做工精细,面料华丽,与平常穿的坎肩区别在于用料和镶边工艺不同。

短坎肩也称大襟坎肩,一般为立领,右衽,下摆左右后开短衩,领边和零座、大襟和袖窿口、下摆以及开裾处镶宽边。年轻男女比较喜欢穿大襟短坎肩。

长坎肩有两种。一种是敖吉长坎肩,礼仪服饰,也是婚礼服饰,一般与长袍配套穿着。用黑贡缎、樟缎为面料。无领,对襟、下摆左右后开裾,后开裾要比左右开裾高,后开裾上端装饰花瓣形布贴,布贴外沿是绿色,内为红色,上刺绣佛手纹和卷草。领圈和袖窿口、对襟和下摆边、开裾处用淡绿色、橘黄色、淡红色缎、库锦镶四指宽的边,里缘沿绿、黑、红、粉四色细夹条。前襟两侧的边饰上对称绣十五厘米长的回纹花带,领口缀一道扣,其余四道扣袢在回纹图案以下。二是普通长坎肩,用金黄色团花缎、银白色图案蓝底子的团花缎、水纹图案的蟒缎、深蓝色的织锦缎缝制,式样与前者相同,但装饰边略有不同。

2.3 按制作工艺分类

乌珠穆沁的工艺种类繁多,包括镶边工艺、裁剪工艺、绗缝工艺等等。各种工艺组合搭配使用,使乌珠穆沁蒙古袍更加地精致美观。

2.3.1 镶边工艺

繁复精致的镶边是乌珠穆沁蒙古袍各装饰工艺中的一大特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工艺制作非常复杂。

1)镶边的结构

乌珠穆沁蒙古袍的镶边材料有库锦、绒布、丝线绣出的花纹、沿边呈锯齿形或半圆形的彩虹边等等。镶边数量为一道至四道不等[7],如图2-12所示。一般在领座、大襟弯、垂襟和开衩处都会镶三个手指头的镶边。沿边儿的外缘缝上带有莲花图案或叶子图案的库锦,滚边儿的内缘再拿彩色或金银曲线条作装饰。

图2-12 镶边结构

2)镶边的功能

乌珠穆沁部落的镶边既能给蒙古袍各部位起到一个固定的功能,又能美化蒙古袍服。不仅在领圈、大襟弯、垂襟、下摆、开衩等部位会绱镶边,甚至在袖口、马蹄袖盖、领面处,都会拿镶边作装饰,镶边装饰可谓是无处不在。

3)镶边的色彩

乌珠穆沁部蒙古袍的镶边色彩鲜艳,通常采用绿、红、黄、金、银等醒目艳丽的颜色,如图2-13所示。乌珠穆沁蒙古袍特别注衣身和镶边的颜色搭配。在颜色搭配上,他们一般采用撞色的方法来凸显它的华丽与美感。蒙古袍的面料颜色与镶边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生动而有活力,彰显了游牧民族的个性。这样繁复的色彩堆积强化了蒙古袍的视觉空间效果,体现了他们细腻独特的服饰审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