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

浅谈班主任的人格修养

我们在不断地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在德育。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德育,《大学》中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是,我国古代的德育很多是通过理性的强制与规范,硬性灌输来实现的,很少人文关怀和善良的人性教育。在这种教育下,人性被压抑,个性被扼杀,主体精神被摧残。这种理性的灌输模式,显然不适应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在做学生德育工作中,还继续用“圣旨”之言,向学生“灌输你没商量”,强迫学生服从,不可能使学生内心真正信服。德育要真正起到实效,一定要从心灵上震撼学生、打动学生,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主动地接受,主动地把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意志、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谈起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形象魅力。诚然,得体的着装、翩翩的风度、优雅的谈吐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注重的,其人格魅力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人格魅力是指吸引人的个性特征。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仪表、仪容、教学语言和风格、道德品质、生活情趣、师生感情等各个方面。教师要非常注意仪表,这倒不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明星比美,去描眉画眼,而是要站在讲台上让学生感觉到端庄、大方、有教养,让学生看着舒服。只有好的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在第一印象得到学生的认同之后,然后再以诙谐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实用的教学手段,组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巩固自己美好的形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对知识有严谨的态度,对事业有顽强、执着的追求;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高洁的修养。这样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增强个人的吸引力。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孔子提出“君子怀德”,意思是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的核心就是仁、智、勇。即孔子所说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品格是君子的美德,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孟子提出“大丈夫”和“浩然正气”,成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传统教育观认为,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其理论基础是对人性的认识。这种人格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是持久的,强有力的。

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教师的完美人格,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杜威说教师是“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德在育人崇高使命中的重要地位,而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因此,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应该是师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能否顺利完成教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处理和调节,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正

所谓公正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正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允、平等、正直。也就是说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处理班集体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公平合理,绝不能分亲疏、抱成见、拉关系和感情用事。具体地讲,就是在对班干部和群众上、在面对优生和差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

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都要以公心、处理公正,不能偏私。另外,从班主任自身来讲,不能因为自己身为教师而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民主协商解决问题,不压制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班中全体学生的拥戴和尊敬,才能使师生同心同德,使班级管理因“理顺”而“气顺”,管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班主任也以自己这样的“风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使他们的为人处事处处以班主任为榜样,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二、爱心

所谓爱心就是指对学生的尊重、关怀、爱护之心。爱心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的人道关怀和期待。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爱心首先体现在尊重信任学生上。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允许他们对班级事情发表不同见解,不搞一言堂,放手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其次,体现在关怀学生、爱护学生上。可以设想,一个不关怀学生,不爱护学生的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管理是一件多么不现实的事。

一个具有人格背景的班主任,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健康,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时,他能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因难和挫折时,他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这样的班主任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家长、社会所称道、赞赏。这样的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关怀与爱心的“大家庭”。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彼此关怀、照顾、团结友爱,这个班级无疑将是一个蒸蒸日上、充满活力的集体。

三、宽容

宽容就是指气量大,能容得他人尤其是能容得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宽容是其管理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这种宽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和要有耐心上。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而不是站在老师角度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所犯的错误。从学生年龄、心理发展、心态特征具体考察、认识,这样才不会失之偏颇。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朝气逢勃,充满动感、活力、好奇,要把他们辖制在自己设计的一种所谓的循规蹈矩的“范式”内,

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不要一听到或者看见学生违纪犯规,顿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而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启发、诱导,让其慢慢思过,自明道理,不要动辄写检讨、请家长,甚至体罚。要启发学生知错,然后改错,即使再犯也要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循循善诱,善莫大焉,这样做,一来不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造成事与愿违,二来使学生觉得我们的班主任友善、和蔼,理解我们,关心我们。这样,班主任就以自身的高素养“征服”了学生,让学生自觉地产生敬畏感,从而把班主任当作知心朋友,对他心悦诚服。学生在班主任这种人格感召力的感染下,自然会乐善向学,而班主任在这种看似平淡的潜移默化中毫不费力的达到了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四、博学

博学即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这一点,班主任较其它老师尤为重要。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若能在知识需要方面比其它老师更多地满足学生,他将赢得学生更大的依赖、尊敬。

班主任无论教何种专业,都应尽量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班主任应把各种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来认识,孤立地研究和精通某一专业,对班主任来说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学生和时代的要求。另外,班主任及时汲取科技发展新知识,也是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良好途径。现时代的学生身处信息社会中,他们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许多科技新知识很快就在他们中流传,如果班主任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很难与学生的话题接上茬,从而造成师生思想脱钩,使班主任威信下降。如果班主任具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觉得他“很行”或“了不起”,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其产生崇拜感,由羡慕他的知识近而转化为崇尚他的“智能”人格,这样班主任的知识魅力便转化为人格魅力,学生愿意主动和他交往、交心,他便有了人格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使学生团结在他的“麾下”,这样就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诱导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向往,促进他们积极向学。这样的班级管理起来还有什幺困难的呢?

班主任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学生,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最重要的莫过于塑造其美好的心灵、人格。言传固重要,身教更难得,班主任只有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浓厚的学养给学生树立公正、博爱、厚学的

人格形象,才能教育、引导、感染好学生,也才能使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团结向上,朝气逢勃。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为人师表必备的修养和精神,更是班主任管好一个班级的通行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下大力气提高自己从教育人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格楷模,是未来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教师的完美人格,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杜威说教师是“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我认为,班主任可从如下三方面努力提高人格修养

1、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

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作为班主任,我要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

无论自己教何种专业,都应尽量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尽量把各种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来认识,孤立地研究和精通某一专业,对我来说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学生和时代的要求。另外,我应及时汲取科技发展新知识,也是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良好途径。

2、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修养”原是指修身养性,反省自身、陶冶品行和修炼道德。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修养”则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或自我完善的过程。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在教学工作中我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里,我要做一个好成员;在单位里,做一个好职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不给人添麻烦;第二、努力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快乐

3、要积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我要坚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持怀揣着希望上路。无论什么事,坚持善始善终。即便遭遇挫折与磨难,也要努力发扬百折不挠之品格,将胜利坚持到底。

4、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工作中我应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

5、具备多种能力。

人是智慧的动物,被称为“万物之灵”。如果这个“万物之灵”的机体发生了什么毛病,那一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是各种各样的因素交互作用所促成的。为此,我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应具备多种能力。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怎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修养是确立 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们所提倡的修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武装头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不断完善人格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脱离 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何谓“真、善、美”? 真者,真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我们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首先要确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首先要进行思想修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认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真理,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善者,是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道德行为。我们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就要加强道德修养。我们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先公后私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科技骨干和栋梁,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 美者,是能引起人们的愉悦和喜爱的事物和行为。社会美是美的核心,我们确立的审美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审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美,反之则是丑。因此,我们要确立的审美观,必须以“真、善”的和谐统一为尺度。 要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就要做到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大家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 除此之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也是必要的。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惊醒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高度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要努力按以下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惊醒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惊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惊醒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其一,血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即时抑制克服;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实质巩固强化,已逐渐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己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水球。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在信息社会中加强道德修养。 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的征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人是自然之人,有人的自然属性,更是社会之人,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生的价值就是要从个人所得和社会贡献这个辩证的关系中去把握,并以社会贡献为主要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个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论医生职业道德修养

论临床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修养”是整治、锻炼、提高、教育、涵养的意思。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它是一种自律的行为。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医德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明代医生罗链著医书授给他的儿子,但有一天,他儿子喝碎了酒为人治病,岁链发怒说:“奈何以性命为戏?”就把他的医书烧掉了,没有再传给他的儿子。这说明古人在培养医学人才中对医德的注重。医以德而行,德以医为载体。我们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医与德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作用,古语所谓"医者,仁术也"就是唐代孙思邈讲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他所著的《千金方》里云:“若有疾危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奸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这是对医德的高度概括。 故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以共产主义理论原则作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和救死扶伤这个原则,按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个原则出发,经过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而医务人员即临床医生历来被赋予保障人的健康、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繁衍民族的崇高使命,这就决定了对医务人员品质有特殊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更加良好的品行修养。但是,临床医生的道德现状却令人堪忧:服务意识淡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收受药品回扣导致药价居高不下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市场经济社会飞速进入现代化,这种经济结构和社会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对职业道德造成极大冲

道德修养的方法

道德修养的方法 道德包括道德规范、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认识道德规范、提升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既包括“学”,也包括“思”和“行”。这些方法对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同样具有意义。 “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道德知识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而且对整个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因此,学习道德知识,了解道德要求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我国古代儒家把“尊德性”与“道问学”联在一起,强调“格物致知”在道德修养中的基础地位。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了解道德知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书本学习、在接受教育中学习,二是观察和借鉴他人的道德行为,向榜样学习。 “思”的作用一是接受和认同道德规范,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变外在规范为内在要求;二是反省,思考道德言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都可能落后、错误、腐朽道德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思”要求我们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不断抵制和消除外在诱惑的侵蚀,保持经济健康的精神追求。 “思”的过程是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对于反省的内容和方式,孟子主张“三反”:“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他的意思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智慧结晶,首先要说的应该是儒道释三家思想吧,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说,释家思想即佛学则是在西汉末年被中国引进来之后被中国特色的学说理论。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各派学说百家争鸣,除去儒道释,还有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等等对中国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说,这些思想都有其正确性和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应用。 而人格修养又是什么?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素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格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无论怎么样,高尚的人格是我们所追求的,君子也永远比小人受欢迎。人格修养就是我们通过教育或者自主学习等方法改善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都得到提升。 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人格修养欠缺的问题是存在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严重些的沉默孤僻,偏激,容易走极端,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观念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一些恶劣性质事件的发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者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更甚至有自杀、杀人的行为,实在让人叹惋。 不是很乐观的讲,当今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最近发生的一些“见死不救”和“能弄死的绝不留活口”等许多社会事件都能证明这个问题的存在。而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有一些就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大学生的人格修养究竟为什么偏离了善良和正义的方向? 我不敢妄自揣测是否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走向了“拜金主义”的极端,但我小心翼翼的建议,或许我们的社会应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重视一下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我们钱包逐渐鼓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重拾起我们逐渐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进入大学生的课堂,使之进入千家万户的厅堂,让我们的精神也充实起来,让我们的人格走向真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案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 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 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 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 【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差劲,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吗?忘忧草为什么能愉快地活着? 师生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这些原本优秀的植物纷纷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缺陷,而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出了问题,而自信的丧失来源于它们自我认识的偏差。那么,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1.正确认识自己: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强调“修己以敏”,“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了“修养”的有益思想,并赋予新的 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曾成为全党的必读课本。进入历史新 时期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时都强调 要讲修养、讲道德、讲荣辱。 修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做动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身养性,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求得学士、才干、道德、 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另一层含义是作为名词,如:某人很有修养,指一个人在思想理论知识、才华、道德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水平。所以修养既是过程,又是目标。 一、准确把握加强修养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个人成长规律方面,从时代和事业发展需要方面,阐述加强修养的 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 1、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 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能否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决定于外界环境,即:组织培养,群众支持,才 华施展之地,更决定于自身的素质,自身的努力,这是内在动力。而素质不是 天生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修养,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造,以期提高自 身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然后达到成就事业,有所 作为。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内在要求,成就事业是修身的必然结果。 2、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人格魅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如果是领导,其影响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因素的影响,二是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人格魅力)。权 力影响,是由领导者的职位和人们对职位的传统服从所形成,一旦离开这个职

6职业道德修养(笔记)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道德唯一的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道德的功能(多)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已经形成就有的,而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着.(判) △5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判) △6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7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8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9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和荣誉等因素构成。 ☆10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11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章 ☆☆12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13新的时代我们如何理解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3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4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14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5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1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通识课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通识课作业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1101 俞姝慧1101500125 第一部分 每一个女生都有一颗向往古典美女的心,我希望自己追求的美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气质。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丰富内在的有效手段。身为一位骄傲的中国人,怎么可以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历史!所以在选课的选项中看到这门课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课。 在五次课的学习中,我越来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起来。从第一次课中,张老师介绍了文字源流,中国文字的变化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一个“教”字的具体变化分析,我觉得好神奇,居然能用这种类似于图画的方式将一个字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第二次课的婚俗也让我学到很多。原来我看着简简单单的一件喜事这么有讲究。从古至今婚俗的演化等知识让我对古代以及现代各个地区的婚礼习俗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现代男性的压力,真是庆幸我家是两个女儿。第三次的丧俗也是,我一直都不太了解这个方面,因为家里还没有经历过。这次课听下来才知道原来其他地方和我们家乡的习俗差这么多。我们家乡的葬礼都很简单,两天停尸期间做法事安慰亡灵,然后是一个比较正式讲究的形式——入棺。第二天早上去火化,大家都要抢当天第一个火化的头魁,所以基本上都是凌晨就出殡,火化前家属必须大哭大闹,火化后工作人员直接将部分骨灰装入骨灰盒捧出来交给死者的长子或是其他最亲的家属,回来后将骨灰送到公墓地或是村里的祠堂放置。这时葬礼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家属每七天做一次祭祀直到七七,这样整个过程就结束了,但也有部分人家做百天和一周年。普通人家就在七七之后每年的清明才祭祀。第四次课讲的是器物,刚开始主要是对鼎的介绍。本人一直对这一类文物很有兴趣,平时旅游也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在参观时做些笔记,然后回去后百度再查一些相关文物的历史进一步了解。而这节课的内容也勾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关于本课程,本人表示非常满意,老师上课很认真很负责,语言幽默风趣,上课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对于这个课,我有些建议,不知是否实用,仅供参考。因为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关于文化习俗方面,在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老师可以考虑点名让同学讲讲他自己家乡的风俗,这样我们的知识面会更广,毕竟老师能了解到的也只是部分地区。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学生了解更多,也可以让老师学到新的常识。张老师第一节课也讲到第三节课留给同学上去讲,本质和我的建议相同,但我觉得当时这个办法不可行的原因就是太正式,让学生排斥。而我的形式更加自然,老师在讲到某个方面时随机点名抽同学来分享一下。另外,这门课如果只是枯燥的介绍可能勾不起学生们的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多加些图片、视频方式的介绍。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有些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有些 学校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之才应负有重要的职责。下面是OK给大家搜集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文章内容。 第一,加强课堂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工作。在学校理论课的学习中,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第一位,从最基础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展开,让思想修养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实践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结合社会中的实例,比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甘孜州菊美多吉等这些正面例子,给予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而如药家鑫案件和复旦大学投毒案,则折射了道德思想缺失的事例,也必须从负面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第二,重视校园课余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墙上设立道德教育专栏,用每周的海报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渗透,教导他们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学校经常开设学术讲座,与著名大师进行互动,不仅对自身道德素质有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从中体会道德修养在未来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

第三,乐于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的意思是看见贤人,我们要向他看齐;如果看不见贤人,我们要检查自身。我们做事要按照道德规范的标准,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 第四,在生活中锻炼自我。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把道德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同学朋友中互相勉励,互相监督,促使共同进步。 第一,努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甚是重要。“美丽中国――五位一体”发展,社会进程也关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政治方面,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文化方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生态文明方面,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城市湿地保护区等;社会建设方面,要多考虑民生工程,加强市政建设,为百姓和谐安定的生活不断努力。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精神文明建设中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举办的活动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断教会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从优秀传统观念中学到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归宿点。

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产生上古神话时起,中国文学绵延至今,从未停止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便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同时也昭示着传统文化在提高人格修养中的独特作用。传统文化到了今天,仍有其深刻的影响力与吸附力,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孔孟时期便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百家争鸣”时代,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文坛上一时哗然,争鸣之中奠定了中国文化坚实的根基,逐渐形成以儒道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儒道文化成为整个封建社会实现其统治的准则,也成为时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行为规范,历代士大夫都视其为自身人格修养的标尺,这一规律几乎没有改变过。正如国学大师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说的:“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不错的,中国人在几千年的行为规范中已经将儒道文化贯穿其中,从未间断过。 时至今日,有人说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其对时人的吸引力与约束力。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传统文化中的确有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其辉煌的一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用扬弃的眼光去对待。仔细看来,传统文化对于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方面的作用依然是无可厚非的。首先,传统文化规范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传统道德文化中重要的方面,同样,优秀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约束与规范。其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传统文化的积淀。文化是一国的软实力,文化的繁荣是一国繁荣昌盛的信号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民群体素质的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当下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的最佳途径。总之,在当今时代的话语环境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砥砺当代大学生自身品格需要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实行。 青年人是有理想的群体,大学生更是在这一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拨。林语堂先生这样描述:“现实主义是老年人的特点,理想主义是青年人的特点。”拥有理想的大学生要想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人格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大学生应广泛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进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倘若一国的大学生能智、能强,这个国家的兴旺发展自然无需多虑。 目前来看,当今时代并不太平,国际形势处于瞬息万变中。作为时代青年的大学生应主动承担起民族兴衰的历史使命,从小我走向大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砥砺着自身的品格修养,为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而努力奋斗。

提高自身修养 强化人格魅力

提高自身修养强化人格魅力 自古人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辟论断,显见修养在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所作为中的基础作用。“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是宋朝的苏洵对君主的明鉴,同时也是其自身修身养性的经验之谈。短短十五个字,穿越历史的时空,千百年来指导着后来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不是一句空洞乏味的口号。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与人组成了社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组成了我们的百态人生。社会的安定和谐基于大多数人素养的提升。新时期,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怎样更好的科学发展,其着眼点是一个大写的“人”。人素养的提升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保障。 坚定理想是提升修养的首要问题 清楚终生奋斗的理想并不断追求,是共产党员必备的首要素养。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困顿的现实处境往往使人迷失方向,拼命抓住功名利禄,不惜铤而走险。我们要时刻警惕,时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更要努力使此转化为精神世界中的信仰,引领我们始终走在光明道路之上。我们要以共产主义理想如此壮丽的理想追求为参照,正视时下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权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取舍关系,

正确看待是与非、正与邪问题。理想的坚定是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我们要将其作为日常性的功课认真做好,保证自我 价值实现的信念永存。 坚持学习是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 思想修养是个人修养的灵魂。思想上修养的增强不仅是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我们提升个人修养,内化人格魅力的基础。思想的行囊空空如也,只会令人随波逐流。唯有学习能让我们的思想充盈丰实,保持独立性。掌握了成熟的政治理论,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明辨各种是非,深刻认识并主动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其内心必然是有高尚的道德追求,所以,对共产党员来说,必须提倡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必须践行高尚的道德规范。 修养决定了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又会折射出修养的高低。因此,要先从内心上敬重检察这份职业,坚定理想,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应有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成为法律的守护者,才会散发出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

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教程文件

第五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教案)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实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社会成员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普遍化的热点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焦点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会如此突显出来呢?主要是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剧,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心理承受力、人格健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方面:最低层次是心理冲突,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诸如忧郁、焦虑、猜忌、愤怒、烦恼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引发一些神经症。比这高一层次的是精神困惑,是指由价值冲突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引起的问题。最高层次或者说更本源的问题是实存问题,比如我们人人都要面对死亡,在死亡面前我们都很无奈,但有的人很坦然,有的人很恐惧;我们要面对自己的良知和良心,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我欺没欺骗自己,欺没欺骗别人,这是有良知的人的一种反思;另外我们有美好的人生企划、目标,但常常会受到许多障碍,不能很好的实现。相对于心理与人生的三大问题,有三种对应的咨询:一是心理咨询;二是价值咨询;三是哲学咨询。由此可见,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现在已不是单一学科在关注它、研究它,而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都在关注和研究它。我认为,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一个人的生存样态、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个体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潜能,能不能成人、成才;能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甚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核心人文指标和目的本身。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的发展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造而已。丹尼尔?贝尔说,今天世界上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经济领域里面关于经济利益的问题,也不是在政治领域里面关于权利平等的问题,而是在文化领域里面人们要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问题。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一个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美国心理学家陆哥?赫胥勒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如果让我撰写人类20世纪的历史,我将这样写道,人类在20世纪最大的悲哀不是水灾、不是地震,甚至不是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琦上空的爆炸,而是芸芸众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人们只知道玩耍卡通片的刺激,却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许多人生理上已经衰老但心理上还没有满月;许多人躯体已经接近坟墓,但人格还没有健全。”所以,心理健康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产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不能光靠心理咨询大夫,还要靠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理性而自觉地来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要靠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整个社会,大家共同来努力维护心理健康,来健全我们的人格,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生徐力为什么杀害自己的母亲?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徐力的母亲非常关爱徐力,她对他有一个要求,每个学期的考试,务必要考到班级的前十名,徐力不堪重负,他达不到这个目标,母亲总是唠唠叨叨,不是指责,就是批评,这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导致徐力用木把锤子砸死自己至爱的母亲。在一所普通高中有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她带领高一学生一入学第三天就让学生规划三年后的宏伟蓝图,结果五十名同学中就有20名同学三年后的目标是清华和复旦,其中一人不会写复旦,写成了负担。这是教育领域里出现的“超限效应”。所以,努力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