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一、设备组装。检查两台机器的参数标准,比如白平衡、增益、模式等基础参数;将机器放置到拍摄架上面,注意平稳固定;连接立体监视器,传送信号,观看双机画面;通过监视器以及摄像机或者电影机的信息提示,将两台机器的光圈、焦距、焦点等随机信息同步一致。

二、双机调节。首先通过立体拍摄架的多维云台匹配双机到一致;根据场景需要,将两台机器的机距与夹角调节到合适的立体效果。

三、测试同步系统。连接同步控制组件,测试同步控制的一致性。

四、拍摄。

1、场景布局。在拍摄中,根据场景安排拍摄主体布局,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的将层次布局设计到最佳状态。一般建议前景、中间景、背景三层关系。

2、前景布局。前景不是必须的,一般拍摄中远景的时候可以考虑加入前景来丰富立体效果,但是拍摄近景的时候最好不要设计前景。还要注意的是,前景不能占据过多的画幅,不能象拍摄2D那样用些树枝、花草之类的在画幅边角搭前景。

3、背景布局。背景与中间景和前景尽可能的缩短距离,因为距离越远,交叉重叠幅度越大,超出人眼观看能力之后就是重影。

4、跟焦与变焦。除了使用顶级的同步控制系统,建议少用或者是不用跟焦与变焦。在现场拍摄中,如果变焦存在差异,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差异,这对后期制作来说是很大的工程量,需要非常耗时的调整。如果聚焦出现差异,拍摄的素材基本上是毫无使用价值。我们建议使用运动机位的方式替代,当然,有顶级的设备可以灵活掌握,但也不是万无一失。3D立体拍摄制作要遵循拍摄到位,减少后期调整的原则;如果前期拍摄不理想,后期制作再好也会影响整片效果。

5、跟踪夹角。所谓跟踪夹角,就是在某些拍摄中,需要随着拍摄主体的运动而实时调节夹角,以确保运动主体不会发生大的交错幅度。如果运动物体是与镜头横向平行的横向运动,则不用进行夹角的跟踪,如果是与镜头纵向平行的纵深运动,则要根据运动幅度进行夹角的跟踪。

6、立体幅度调节。立体幅度的调节。需要根据场景不同以及表现立体方式不同进行调整。一般归纳为三部分:

一是近景拍摄的调节。近景拍摄,保守一些最好,严格按照6cm甚至是低于6cm的机距以及轻微夹角进行调节,如果强调出入屏效果,那么要把正负视差放在最近端和最远端。

二是中景拍摄,以6cm的机距为基本点,可适当放大夹角,要注远景与近景的重叠交错幅度,如果强调出入屏,需要将视觉点放在中景位置,形成前后正负视差效果。

三是远景,可将机距适当调节到8-12cm,轻微夹角即可。有人认为越是远景越要加大机距以及夹角,其实不然;一方面是远景的纵向距离较长,即便是轻微夹角延伸到最远端之后的重叠交错幅度也是很大的,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重影。另一方面是人眼对远处景物的感知能力,基本上超过100米,人眼就不能完全分辨层次、立体等细节,换句话说超过100米之外的景物,拍摄的立体效果跟普通2D没什么区别,因为已经超过了人眼的分辨能力。

目前有很多理论教程,尤其是很多常见的计算公式,比如按照物距计算机距,12度夹角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公式不能说一无是处,但也不是百试百灵的行业标准,确切来讲只是理论,真正在实际拍摄中基本上是不灵光的。主要还是靠对立体成像的深刻理解,对立体关系的整体把握,对拍摄场景的适应性调节;更重要的就是经验,拍得多了,自然能掌握。还有一点就是3D立体影视拍摄与3D立体照片拍摄还是有所区别的。立体照片是静态的,能给与观看者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比如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立体照片,尤其是一些出屏效果比较明显的,在观看的时候,眼睛需要大约2秒钟的适应过程,然后是慢慢的看到立体效果,而且是越看越明显。这说明人眼对看到的视物有一定范围的适应调整功能,但仅仅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观看立体照片可以,但是观看立体视频就勉强了,因为动静之分,

眼睛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解析、分辨、融合复杂的立体场景,更何况是连续变换的动态镜头。很多立体照片的重叠交错幅度很大,如果视频拍成那个样子,基本上就不能看了。所以,同样是立体,也是需要不同的技术去处理,去理解。

3D立体影视的后期制作剪辑

3D立体影视制作,始终要遵循拍摄完美,减轻后期制作压力的理念。3D立体影视后期制作,主要是完成剪辑与特效,而不是去为了修正拍摄中的缺陷。如果是这样,那么工作量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整部影片的立体质量,更何况有些拍摄失误的素材是修正不了的。

3D立体影视的后期制作剪辑,用到的剪辑制作软件多种多样,在选择方面是各有所需,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软件,都要基于双视频轨同时制作剪辑,而且必须要帧级同步。对于某段素材进行了亮度、对比度、调色等技术处理之后,要复制这个视频轨道的调节属性赋予另外一条视频轨道,以便能够达到完美统一。对于变焦差异的素材,将其中一条视频轨道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处理,尽可能的与另外一条视频轨道进行统一。对于聚焦差异的素材,基本上是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通过技术处理减少画面损失。

对于3D立体的特效制作,跟传统制作方式流程一致,区别就在于要使用两台虚拟摄像机。比如在3Dmax 中,除了3D模型,必须要有两台虚拟摄像,与现实中拍摄一样的设置,也要有间距与夹角。这个难点在于,虚拟的软件环境中没有现实拍摄中那么直观,对两台虚拟摄像机的控制不好把握。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立体监视器实时查看立体效果,实时修正;另一方面就是依靠经验。目前有基于特效制作软件的立体插件出现,实际应用下来个人觉得实用价值不大,当然在将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软件工具出现,那时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创造力。

未来展望

3D立体影视制作目前为止只能说是起步阶段,很多技术设备还是处在探索时期。Sony发布了F3电影机,并计划于下半年推出专用的同步控制系统,通过这个同步控制系统,使用两台F3电影机可快速组建3D 立体拍摄系统。Sony近期还推出了业务级3D立体摄像机--PMW-TD300,这种肩扛式立体摄像机将成为入门级立体影视制作业务的首选。而redone、arri等数字电影机已经发布了立体镜头以及同步控制单元,这些尖端设备为3D立体拍摄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极大推动了3D立体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未来影视制作领域,将以3D立体甚至是更为尖端影视制作技术为主导,呈现目前不可想象的视觉体验;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应用、理念、设备的全面革新,我们需要实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前沿科技,体验数字影视时代高速发展的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