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外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功能及应用调查

国内外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功能及应用调查

国内外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功能及应用调查
国内外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功能及应用调查

2021年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报告3篇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报告3篇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

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SA)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Structured Developing Method)是现有的软件开发方法中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特点是快速、自然和方便。结构化开发方法由结构化分析方法(SA法)、结构化设计方法(SD 法)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SP 法)构成的。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 法)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是70 年代末由Yourdon,Constaintine 及DeMarco 等人提出和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合于分析大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特别是企事业管理系统。 SA 法也是一种建模的活动,主要是根据软件内部的数据传递、变换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描绘出满足功能要求的软件模型。 1 SA 法概述 1.SA 法的基本思想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 法)是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是70年代由Yourdon,Constaintine 及DeMarco 等人提出和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分解”和“抽象”。

分解:是指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将复杂性降低到可以掌握的程度,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图4 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示意图。顶层抽象地描述了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了系统的每一个细节,而中间层是从抽象到具体的逐层过渡。 抽象:分解可以分层进行,即先考虑问题最本质的属性,暂把细节略去,以后再逐层添加细节,直至涉及到最详细的内容,这种用最本质的属性表示一个自系统的方法就是“抽象”。 2.SA 法的步骤 ⑴建立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 系统的“具体模型”就是现实环境的忠实写照,即将当前系统用DFD 图描述出来。这样的表达与当前系统完全对应,因此用户容易理解。 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2012.07.30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2016秋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对我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通过网络学习,在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指导下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时刻保持一致,从而提高自己音乐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及水平。 个人研修计划:首先,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思想,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其次,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或向同行请教,努力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针对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向各优秀学员请教,虚心与同行们交流,共同探讨学习。 再次,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能力。 最后,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从而使学生乐学。 研修主题设想: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成果预设: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成果预设:通过参加研修,全面提升自我素质。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2、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结构图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郑州华信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名称:功能结构图 指导老师:王国君老师 专业班级: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组编号:第6组 系统功能结构 1.结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分为4个模块: 1>学生管理 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选课信息的添加。 2>课程管理 管理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3>成绩管理 管理学生选课的成绩信息,包括成绩的登记与修改。 4>信息查询 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

2.功能结构图 2.1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2.2功能流程及工作流描述 1>增加学生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打开学生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姓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入学年份、专业和学院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2>修改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3>删除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4>学生选课 根据学生学号与需要选择的课程,确认无误后保存,数据库中将自动添加新的选课记录。 5>增加课程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打开的课程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课程类型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6>修改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课程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7>删除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该课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8>登记成绩 根据学号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登记,未选课的学生无法进行登记 9>修改成绩 对已登记的成绩进行修改。 10>学生查询 可以根据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所属学院来对学生信息进行查询,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都将会被显示出来。 11>课程查询 可以按照课程名称和授课教师的姓名对课程详细信息进行查询,所有符合查询条件的课程信息都将会被显示出来。 12>成绩查询 根据学生的学号来查询该学生所有选课的成绩。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

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

各种系统架构图

各种系统架构图及其简介 1.Spring 架构图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您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J2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Spring 框架的功能可以用在任何 J2EE 服务器中,大多数功能也适用于不受管理的环境。Spring 的核心要点是:支持不绑定到特定J2EE 服务的可重用业务和数据访问对象。这样的对象可以在不同J2EE 环境(Web 或EJB )、独立应用程序、测试环境之间重用。 组成Spring 框架的每个模块(或组件)都可以单独存在,或者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块联合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核心容器:核心容器提供Spring 框架的基本功能。核心容器的主要组件是BeanFactory ,它是工厂模式的实现。BeanFactory 使用控制反转 (IOC )模式将应用程序的配置和依赖性规范与实际的应用程序代码分开。 ?Spring 上下文:Spring 上下文是一个配置文件,向Spring 框架提供上下文信息。Spring 上下文包括企业服务,例如JNDI 、EJB 、电子邮件、 国际化、校验和调度功能。

?Spring AOP :通过配置管理特性,Spring AOP 模块直接将面向方面的编程功能集成到了Spring 框架中。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使Spring 框架管理的任何对象支持AOP 。Spring AOP 模块为基于Spring 的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提供了事务管理服务。通过使用Spring AOP ,不用依赖EJB 组件,就可以将声明性事务管理集成到应用程序中。 ?Spring DAO :JDBC DAO 抽象层提供了有意义的异常层次结构,可用该结构来管理异常处理和不同数据库供应商抛出的错误消息。异常层次结构简化了错误处理,并且极大地降低了需要编写的异常代码数量(例如打开和关闭连接)。Spring DAO 的面向JDBC 的异常遵从通用的DAO 异常层次结构。 ?Spring ORM :Spring 框架插入了若干个ORM 框架,从而提供了ORM 的对象关系工具,其中包括JDO 、Hibernate 和iBatis SQL Map 。所有这些都遵从Spring 的通用事务和DAO 异常层次结构。 2.ibatis 架构图 ibatis 是一个基于 Java 的持久层框架。 iBATIS 提供的持久层框架包括SQL Maps 和 Data Access Objects ( DAO ),同时还提供一个利用这个框架开发的 JPetStore 实例。 IBATIS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控制sql 发送的数目,提高数据层的执行效率!它需要程序员自己去写sql 语句,不象hibernate 那样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自动化的,ibatis 是半自动化的,通过表和对象的映射以及手工书写的sql 语句,能够实现比hibernate 等更高的查询效率。

需求分析(传统结构化方法)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通过开发人员的分析概括,抽象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形成一系列文档的过程。 2.2.1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软件开发的质量。有效的需求分析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求分析不仅仅是属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早期的一项工作,而且还应该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中,它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而不断地变化。此外,为了方便后续的评审和测试等工作,需求的描述应该尽量做到:具体、详细、可以测量和可以实现,并且基于时间。 2.2.2需求分析的步骤 2-3所示。 需求涉及的方面: 在功能方面,需求包括系统要做什么,相对于原系统目标系统需要进行哪些修改,目标用户有哪些,以及不同用户需要通过系统完成何种操作等。 在性能方面,需求包括用户对于系统执行速度、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度等指标的要求。在运行环境方面,需求包括目标系统对于网络设置、硬件设备、温度和湿度等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等软件配置的要求。 在界面方面,需求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的限制及方式、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等问题。 1. 获取需求,识别问题 开发人员从功能、性能、界面和运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识别目标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哪些限制条件,这个过程就是对需求的获取。开发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要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模型和用户对新系统的设想与要求。 遗漏需求是最难修订的需求错误。 获取需求是需求分析的基础。为了能有效地获取需求,开发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需求获取方法。在实践中,获取需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操作、建立原型和研究资料等。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需求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用户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开发人员便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采用这种方法时,调查问卷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 第三章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 1.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1)审查设计(2)材料分析(3)加工制 造缺陷分析(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 2.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方法:(1)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的类型(2)故障树分析法(3)模糊故 障树分析及应用 3.失效分析的程序:调查失效时间的现场;收集背景材料,深入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所有信息 并提出初步结论;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确定失效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最后写出分析报告等内容。 4.失效分析的步骤:(1)现场调查①保护现场②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失效过程③收集 残骸碎片,标出相对位置,保护好断口④选取进一步分析的试样,并注明位置及取样方法⑤询问目击者及相关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⑥写出现场调查报告(2)收集背景材料①设备的自然情况,包括设备名称,出厂及使用日期,设计参数及功能要求等②设备的运行记录,要特别注意载荷及其波动,温度变化,腐蚀介质等③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④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⑤设计图样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⑥材料选择及其依据⑦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⑧设备服役前的经历,包括装配、包装、运输、储存、安装和调试等阶段⑨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3)技术参量复验①材料的化学成分②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及其分布③常规力学性能④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参量及装配间隙(4)深入分析研究(5)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6)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 5.断口的处理:①在干燥大气中断裂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到干燥器内或真空室内保存,以防 止锈蚀,并应注意防止手指污染断口及损伤断口表面;对于在现场一时不能取样的零件尤其是断口,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防止零件或断口的二次污染或锈蚀,尽可能地将断裂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必要时可采取油脂封涂的办法保护断口。②对于断后被油污染的断口,要进行仔细清洗。③在潮湿大气中锈蚀的断口,可先用稀盐酸水溶液去除锈蚀氧化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无水酒精冲洗并吹干。④在腐蚀环境中断裂的断口,在断口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腐蚀产物,这层腐蚀产物对分析致断原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不能轻易地将其去掉。 6.断口分析的具体任务:①确定断裂的宏观性质,是延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或疲劳断裂等。② 确定断口的宏观形貌,是纤维状断口还是结晶状断口,有无放射线花样及有无剪切唇等。③查找裂纹源区的位置及数量,裂纹源的所在位置是在表面、次表面还是在内部,裂纹源是单个还是多个,在存在多个裂纹源区的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等。④确定断口的形成过程,裂纹是从何处产生的,裂纹向何处扩展,扩展的速度如何等。⑤确定断裂的微观机理,是解理型、准解理型还是微孔型,是沿晶型还是穿晶型等。⑥确定断口表面产物的性质,断口上有无腐蚀产物,何种产物,该产物是否参与了断裂过程等。 7.断口的宏观分析(1)最初断裂件的宏观判断①整机残骸的失效分析;②多个同类零件损坏的 失效分析;③同一个零件上相同部位的多处发生破断时的分析。(2)主断面(主裂纹)的宏观判断①利用碎片拼凑法确定主断面;②按照“T”形汇合法确定主断面或主裂纹;③按照裂纹

结构化分析方法答案

结构化分析方法答案 (单选题6分)得分: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运用了()的分析方法。 r o A.演绎 r o B.归纳 o C.对比 r o D.举例?2?“所有蔬菜都特价;土豆是种蔬菜;所以土豆也特价。”这段话运用的分析方法是()。 (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 A.演绎 o "B.归纳 o 广 C.对比 D.举例 ?3.()是最为常见的演绎形式。(单选题6分)得分:6分 r o A.选言推理 r o B.假言推理 o C.三段论演绎 r o D.关系推理 * 4.()是总结现有情况,形成一般化结论。(单选题6分)◎得分:6分r o A.演绎 o B.归纳 r o C.对比

r o D.举例 ?5.()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单选题6分)O得分:6分 o苗A.演绎 r o B.归纳 r “ o C.对比 r o D.举例 * 6.演绎包括的具体形式有()。(多选题8分)◎得分:8分 |7 o _ A.三段论演绎 o B.选言推理 17 o C.假言推理 |7 o D.关系推理 * 7.对比包括()。(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正面对比 17 o B.反面对比 o 厂C.正物对比 p o D.反物对比 * 8.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思维方法。(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概念 17 o 一B.原则

o C.结论 o厂D.内容 * 9.对比是把两个()的事物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多选题8分)得分:8分 |7 o —A.相反 o 厂B. 一致 |7 o C.相对 o厂D.相符 ? 10.归纳可分为()。(多选题8分)得分:8分 |7 o A.完全归纳 o 厂B.分层归纳 o 厂C.整体归纳 o D.不完全归纳 * 11.演绎是从一般原则到具体事实的过程。(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 正确 r o 错误 * 12.结构化分析方法一一三段论演绎中,做总体概念陈述的是第一段内容。(判断题6分)O得分:6分 o 正确 r o 错误 * 13.归纳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 (判断题6分)◎得分:6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遂宁中学吴俊(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 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 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 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 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 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能力自评I II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 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 不合格,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域代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水平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水平技术 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待提高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 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待提高计划与准备 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 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2.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

PCB失效分析技术与案例

PCB失效分析技术与典型案例 2009-11-18 15:10:05 资料来源:PCBcity 作者: 罗道军、汪洋、聂昕 摘要| 由于PCB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以及无铅与无卤的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PCB出现了润湿不良、爆板、分层、CAF等等各种失效问题。本文首先介绍针对PCB在使用过程中的这些失效的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镜与能谱、光电子能谱、切片、热分析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然后结合PCB的典型失效分析案例,介绍这些分析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PCB失效机理与原因的获得将有利于将来对PCB的质量控制,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分析技术 一、前言 PCB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小型化以及无铅无卤化的环保要求,PCB也向高密度高Tg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PCB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效问题,并因此引发了许多的质量纠纷。为了弄清楚失效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分清责任,必须对所发生的失效案例进行失效分析。本文将讨论和介绍一部分常用的失效分析技术,同时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 二、失效分析技术 介于PCB的结构特点与失效的主要模式,本文将重点介绍九项用于PCB失效分析的技术,包括:外观检查、X射线透视检查、金相切片分析、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显微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其中金相切片分析是属于破坏性的分析技术,一旦使用了这两种技术,样品就破坏了,且无法恢复;另外由于制样的要求,可能扫描电镜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有时也需要部分破坏样品。此外,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还会由于失效定位和失效原因的验证的需要,可能需要使用如热应力、电性能、可焊性测试与尺寸测量等方面的试验技术,这里就不专门介绍了。 2.1 外观检查

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1.doc

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1 附件2 以旧换再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手册再制造企业及网点 版本号:2.0 2015年4月 目录 一、系统目标(1) 二、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2) 一)、软件系统参与主体(2) 1.主管部门(2) 2.再制造企业(3) 3.网点(4) 二)、系统用户类别说明表(4)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5) 三、系统功能介绍(企业级网点)(6) 一)、业务管理(7)

1.联单管理(8) 2.联单查询(9) 3.联单审核(10) 4.销售登记(网点)(12) 二)、再制造产品管理(14) 1. 再制造产品定义(14) 2.再制造产品数量核定(14) 3.再制造产品核定(15) 三)、产品序列号管理(17) 四)、机构与用户(19) 1.用户维护(19) 五)、报表管理(21) 1.月度统计汇总表(21) 2.季度补贴申请表(22) 3.交易数据统计表(31) 4.资金补贴统计表(32) 四、常见问题FAQ (33)

一、系统目标 为协助相关部门对”以旧换再”业务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管理,促使”以旧换再”流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协助相关部门监督再制造企业为”以旧换再”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再制造产品的交易情况和交易规模,以及”以旧换再”补贴资金的支付和使用情况,为不断完善行业发展,及时制订和调整行业政策,提供宏观管理数据。 协助再制造企业完善营销网络,及时统计和上报再制造产品的销售数据,实现再制造零部件”以旧换再”的交易数据传输、审核、上报,方便各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及监管全国”以旧换再”业务开展情况,随时掌握“以旧换再”各项业务状态。 二、系统组织结构图表及主要功能阐述 一)、软件系统参与主体 1.主管部门 目前参与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每个主管部门实行三级管理,分别是:中央——省、直辖市——地级市。(其中直管市仅有中央、直管市两级)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3 系统结构图

3 系统结构图

2 系统主窗体的创建 1)、创建工程文件 启动Visual Basic 6.0,新建一个工程文件,为工程添加必要的引用对象和部件库。单击【工程】→【引用】菜单项,打开“引用”对话框,在“可用引用”列表框中勾选“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 2.5 Library”前面的方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在工程中就可以使用ADO对象库了。各台机器上的配置可能略有不同,如果没有 2.5版本对象库,也可以选择版本稍低的对象库。引用对话框界面如下图所示,其中前4项是系统创建工程时自动添加的。 系统中需要使用表格来显示数据,为此需要给工程添加表格部件。单击【工程】→【部件】菜单项,打开“部件”对话框,在“控件”选项卡的列表框中勾选“Microsoft DataGrid Control 6.0 (OLEDB)”前面的方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相应的控件就会被添加到工具箱上。控件对话框和添加完成以后的工具箱窗口如图a、b所示。本章用到的数据表格控件和上一章的表格控件不同,请体会两者的区别。保存工程,将窗体文件命名为Main,将工程文件命名为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文件最好保存在相同的文件夹下。

2)、主窗体的界面设计 为操作方便,采用单文档界面(SDI )。打开主窗体(文件名为Main ),设置窗体的部分属性。 单击【工具】→【菜单编辑器】菜单项,打开菜单编辑器设计窗体的主菜单。为每个菜单项取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名称。 D ataG rid

3)、部分程序的实现 主窗体中各菜单项的功能在后面介绍,这里先实现退出功能,单击主窗体的“退出系统”菜单项,系统自动生成相应事件的过程框架,并切换到代码窗口,添加代码,完整的过程事件代码如下。Private Sub mntSysQuit_Click() End End Sub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用户必须通过登录认证才能使用本系统。程序运行后首先显示的是登录窗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才能启动主窗体。为了实现这个功能,一种可选方案是将登录窗体设为启动模块,另一种方案是将启动模块设置为Main过程,在main过程中显示登录模块进行登录认证,根据认证结果确定是否显示主窗体。本章采用第二种方案。 单击【工程】→【添加模块】,为工程添加一个新模块,将“模块名称”属性设置为Main,并保存Main.bas。 5 课程管理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实现课程信息的输入、浏览、修改、删除等功能。 本节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模块分析; 窗体的创建; 模块用户界面的设计; 模块功能的实现。 一、模块功能分析 实现思路 课程信息保存在Course数据表中,通过ADO的Recordset对象从数据表中取出记录,并通过DataGrid表格将数据显示在数据表上,实现数据的浏览。由于是单表操作,可以通过Recordset 对象的AddNew、Delete、Update等方法可以实现添加、删除和修改功能。 二、窗体的设计 单击【工程】→【添加窗体】,给工程添加一个新窗体,窗体的主要属性设置如下表所示:将窗体保存为CourseManage.frm。

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关系-重点08

物流系统结构的分析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是在整体的框架内进行的。系统结构指的是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形式,即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是使系统保持整体性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一切物质系统都无一例外地以一定结构形式存在着、运动着和变化着。物流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为实现物流系统整体功能建立优良的结构体系。 (一)物流系统结构 “结构”是用来描述系统边界内部组成要素及其联系的一个概念。通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来描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因此,要素和关联是系统结构描述的基础。 同样的组成要素,如果采用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就会得到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一个团队,成员组成不变,如果改变工作流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效率。再如,化学上的同分异构体,组成的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可见,系统结构的本质就是在要素及其关联的整合中形成的。 “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系统中的要素并不仅仅指物质存在,更是指在关联中的意义,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仿照系统结构的定义,我们可给出物流系统结构的定义。所谓物流系统结构是指物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排列的具体形式。物流系统结构反映的是物流系统各要素内在的有机联系形式。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物流要素之间有不同的联系方式,从而可组成不同的系统结构形式。下面着重介绍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两种形式。 1.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目标是靠特定的功能实现的,我们构造物流系统的目的正是出于对特定功能的追求。系统功能同样是由各子系统的功能有机组合而成,系统功能同样具有层次性。按照系统功能层次关系构成的结构就是系统的功能结构,它是从行为的角度反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由图可知,运输、储存、装卸、信息处理四个功能要素是供应链各阶段物流系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流通加工、包装则不是每个物流系统都需要的功能。 实际上,某个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如何,取决于生产与流通的模式。例如,很多计算机公司推行“直销”模式,将订单处理、采购、生产、物流紧密结合,按照顾客订单要求组织

系统功能结构图

器材供应处物资进出库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用户、角色管理 物资信息管理消息提醒物资进库管理 初始库存导入合同管理到货通知单管理 无合同采购审批物资入库不合格物资管理 入库记录查询在库物资存储管 理 在库物资台帐物资盘点(盈亏) 管理 物资减值管理物资退换管理年结转管理物资出库管理 未入库物资发放单录入、审批 代管物资领料单录入、审

器材供应处物资进出库管理 系统 系统管理 用户、角 色管理消息提醒 供应商管理 密码管理 通知、公告、信 息 物资编码管理物资标准代码管 理物资标准代码审 核物资应收实收上 浮控制 合同管理 合同录入 合同审批 合同审批(处领 导) 物资入库管理 生成到货通知单生成入库单 交接验收物资存储管理 储备定额 管理 退料管理 退料审批退库管理 退库审批 物资盘点生成盘点表盘点表查询打印录入盘点结果盘点盈亏处理盘点表审批 物资出库管理 生成出库单物资出库单生成代管物资出库单代管物资出 库单物资出库单 审批 汇总与分析管理 库存查询

物资盘点 生成盘点表盘点表查询打印录入盘点结果盘点盈亏处理盘点表审批AA

器材供应处物资进出库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用户、角色管理 消息提醒 供应商管理 密码管理 通知、公告、信 息 物资编码管理 物资标准代码管理 物资标准代码审核 物资应收实收上浮 控制 合同管理 合同录入 合同审批 合同审批(处领导) 物资入库管理生成到货通知单 生成入库单 交接验收 物资存储管理储备定额管理 退料管理 退料审批 退库管理 退库审批 物资出库管理生成出库单 物资出库单 生成代管物资出库单 代管物资出库单 物资出库单审批 汇总与分析管理 库存查询

失效分析技术之基础知识篇

失效分析技术之基础知识篇 摘要:本文介绍失效分析与预防技术相关的概念、失效及失效分析分类、失效分析的目的、特点及作用,以及对失效分析实验室、人员和管理的要求等。 关键词:失效,失效分析,失效预防 1基本概念[1] 1.1失效 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1.2失效分析 判断失效的模式,查找失效原因和机理,提出预防再失效的对策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称为失效分析。 1.3失效模式 失效的外在宏观表现形式和规律称为失效模式。 1.4失效机理 失效机理是指引起失效的微观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和本质。 1.5失效学 研究机电产品失效的诊断、预测和预防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交叉综合的分支学科。失效学与相关学科的边界还不够明确,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1.6风险 风险是失效的可能性与失效后后果的乘积,风险评估就是对系统发生失效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7失效和事故 失效与事故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范畴,事故强调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而失效强调的是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状态,如由于涡轮叶片的疲劳断裂失效,

导致某型号的某某事故。失效和事故常常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1.8失效和可靠性 失效是可靠性的反义词。产品的可靠度R(t)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失效率F(t)是指工作到某一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即F(t)=1-R(t)。 1.9失效件和废品 失效件是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发生故障的零件,而废品则是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前发生质量问题的零件。废品分析采用的方法常与失效分析方法一致。 1.10失效分析和状态诊断 失效分析是指事后的分析,而状态诊断是针对可能的主要失效模式、原因和机理方面事先的,即在线、适时、动态的诊断。 1.11失效分析和安全评定 失效分析是指事故后的失效模式、原因和机理诊断,而安全评定是指事故前,按“合于使用”原则的安全与否的评价。 1.12失效分析与维修 维修是维护和修理的总合,维护指将可能造成维修对象功能缺损的因素排除掉,修理指将维修对象缺损的功能恢复,主要是以替换失效件的方式进行。而失效分析是针对失效件的失效模式、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维修主要是针对整机进行修复,而失效分析是对已经定位的失效构件或材料进行分析。 1.13痕迹[2] 主要指力学、化学、热学、电学等因素单独地或共同地作用于制件,而在制件上形成的各种印迹、颜色或材料粘结等。 1.14痕迹分析 对痕迹进行诊断鉴别,找出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失效分析提供线索和依据的过程。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郑州华信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名称:功能结构图 指导老师:王国君老师 专业班级: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组编号:第6组

系统功能结构 1.结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分为4个模块: 1>学生管理 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选课信息的添加。 2>课程管理 管理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成绩管理 管理学生选课的成绩信息,包括成绩的登记与修改。 4>信息查询 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 2.功能结构图 2.1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2.2功能流程及工作流描述 1>增加学生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打开学生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姓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入学年份、专业和学院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2>修改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3>删除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4>学生选课 根据学生学号与需要选择的课程,确认无误后保存,数据库中将自动添加新的选课记录。 5>增加课程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打开的课程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课程类型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6>修改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课程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7>删除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该课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8>登记成绩 根据学号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登记,未选课的学生无法进行登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