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

A、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首先,教育科研是一种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进一步揭示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这是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

其次,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搞教育科研就要按照这些方法的要求进行。其实,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应,按教育科研方法的要求搞科研,其实质是遵循教育科研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遵循教育科研规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科研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遵循教育科研规律,盲目搞研究带来的则是

事倍功半,甚至是一无所获。

第三,教育科研的结果是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其他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那种虽然在头脑中思索了,也有了新认识,但未写出来的研究和虽然写成了论文或经验总结,但没有新观点,未形成新认识或新理论的教育科研不是完整的教育科研,也不是成功的教育科研。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获取新的科学认识并提高教育质量和

效益的活动。

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探索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一般的教育科研一样,是在已知的基础之上,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具体表现有二:第一,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基础。原有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越高,就越容易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为此,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最好是选那些自己非常熟悉并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第二,教育科研的计划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搞教育科研,都要制定研究计划,但这种计划是凭着过去的经验制定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坚持主观计划服从于客观实际的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对计划进行补充与修正。为此,中小学搞教育科研需要防止两种极端化的倾向,一种是不要研究计划,盲目、随意地搞科研,其结果往往是说不清楚写不明白,不了了之,另一种是迷信计划,过于追求计划的完善与指导作用,其结果常常是延误时间,脱离实际。

(二)创新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课题承担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要勇于向已有的先例挑战,并能够提出大胆的具有创造性的猜想与假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大胆的猜想或假说,就难有创造性的成果。第二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受制于某种理论或模式,而限制了大脑的思维,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则。凡是在实践当中反复验证了的认识就是正确

的,就要承认它,并要勇敢地发表出去,这也就是教育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性。第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种创新性并不一定都具有社会意义,但对于自己来说,一定要取得以前不知道的新认识。否则,教育科研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取得新认识的同时,必须取得实际效果。这一特点使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科研具有很大不同。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科研可以暂时不考虑科研过程中的效益,只要抽象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有较强的科学性就可以了,但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实验和改革项目,一定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否则,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就难以继续下去。这种科研过程和提高质量与效益合一的特性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并将教育科研融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教育科研工作化,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二是理论工作者在与中小学联合搞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取得实际效益与验证理论假设当成同等重要的目标,使中小学在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四)科学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中小学教育科研从本性上说,是按着教育科研方法的规定进行的,而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映。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从而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索。第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教育事物,运用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所以获得科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证明理论或观点正确的实际依据。当然,获得科学的理论和观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服务。教育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的客观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客观性是指在教育科研中,资料来源是客观的,观测记录是全面真实的,分析整理是科学的、客观的。系统性是指科研成果不是事实的简单罗列或个别意见的单摆浮搁,而是在深入分析、科学推断基础上的抽象与概括和分析与综合的结果,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具有逻辑性的真知灼

见。

B、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的核心是课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选择课题是从事教育科研的起点,在整个教育科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应

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一)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何意见?观点是否富有新意?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

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

(二)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

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1)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

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2)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需要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3)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持长、时间精力、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要杨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

(三)着重考虑研究的背景

选择的课题研究,既要有社会大背景,又要有当地小背景,首先是领导支持不支持。其次是本校教师、教研组同行是否理解、关心。努力形成一种有

利于教育科研的气候。既要有良好的物质背景,又要有彼此协调的心理背景。

还要考虑到课题的性质如何?是别人的成果移植还是自己创新?课题的特点怎样?继承什么?借鉴什么?突破什么?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选题三个原则,即课题本身的价值原则;研究条件的满意原则;社会背景的可行性原则。

二、制定方案

教育科研既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工程,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题选择之后,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主要措施步骤以及研究的成果处理等,都要有整体构思,并在文字上做出详细规划。

制定研究方案时,其内容应包括:研究的题目、工作的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调查、测量工具的编制、材料的来源、时间进度、人员分工、成果的论证和鉴定方式等,这些内容的编排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具体任务而组合,并要切合实际。这样制定的方案,既可避免杂乱

又具体可行。

制定方案要科学求实,力求周密、精细,一般的写法是:

(1)提供研究理题。课题应同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相适应,一般不追求文采,而要求立题明确和准确。

(2)写出研究的对象。要写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有关资料。

(3)写出研究目的、意义。

(4)写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手段。可写测量方式、程序。要写清阶段步骤。

(5)写清阶段时间安排和完成成果的方式及时间。

(6)注明协作单位及人员的具体情况,如每组的分工、职责等。

(7)提出论证、鉴定方式等。

方案制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调整、修政。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科研计划。

三、实施活动

实施活动是最艰苦、最具体的,按"蓝图""施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将研究课题变成研究成果的关键环节。是用科学方法取得有关数据和

研究资料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必须认真对待。

课题研究实施活动,一船是有如下几个阶段。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

主要是要对实施活动重要性要有统一认识,要端正参研成员的工作态度,要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把自己过去的经验纳入

符合研究目的的轨道

2、方法准备

各种教育科研所要运用的方法,都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便于实际运用。

3、条件准备

有备才能无患,要防止临渴挖井,实施活动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资料等都要准备好,不然将会影响研究工作。

4、实施活动中的控制工作

实施活动是教育科研全过程的关键,在实施活动中,控制具有特殊的意义。控制主要有如下内容:

1、研究计划控制

对教育科研中采用的实验法、观察法要严格控制,不得任意改变,否则就会影响整个科研计划、科研效果。如采用历史法、总结经验法,就不需要多

少控制工作。

2、研究要素控制

对研究班,对比班教师情况要控制到大体相当,中途不能随使更换。特别是课题组长、主研人员更要稳定。被研究的对象也要大致相当,中途不要流

动等。3、研究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研究过程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需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不断调整,保证过程进行正常。

5、实施活动后的测评工作

教育科研实施结束之后,要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研究人员进行检测评价,做出初步的判断。

1、过程测评

主要目的是检测研究工作是否按研究计划进行,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图表、音像等是否完整。测评的形式可采用听汇报、听课、参加讨论、观看资料录像等。参评的对象要广一点,如研究人员、被研究人员、教师、家长、课题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等尽可能都有人参加。

2、结果测评

实施活动结束之后,对研究班与对比班的研究结果进行检测,便于横向对比;对研究班进行研究前检测和研究后检测,便于纵向对比。对实施结束后

的各种资料数据也应进行检测分析,是否真实可信,需要检测评价。

3、人员测评

人员测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者、被研究者、研究班、对比班的教师、学生是否符合原抽样标准。另一方面是对参加研究的有关人员的工作

绩效做出测评,便利奖掖后进,表彰先进。

实施活动结束后,对其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其研究人员进行测评,将其结果进行反馈,从而判断研究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程度及原因分析,对下

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为整个研究出成果创造了条件。

(四) 总结课题

总结课题是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环节, 作为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还要完成如下工作:

1、撰写结题报告

撰写结题报告,这是教育科研的最后环节,它是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将科研结果形成科研论文或实验报告的环节,撰写结题的重点是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及建立并检验新理论和新模式,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要包括研究目的、对象与抽样、研究方法与经过、材料的归类与整理、分析与综合得出结论等。

书写语言要整洁明确,浅显易懂,论文则要求层次分明,逻辑思维要清晰,要按研究过程引导读者思考,要步步深入。

教育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系统工程,因此,撰写科研论文或实验报告,一定要注意其系统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交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成果之后,要想方设法将科研成果发表公诸于众或出版发行,或在学术研究会议上进行交流,或呈送参加科研成果评奖,总之,要争取

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

3、建立课题档案

课题档案是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整理的资料记录,它是科研劳动的结晶。为了推动教育科研的继承、发展和提高,科学研究的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将课题研究的全部资料,如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进行整理,建立课题档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c、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

一、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从选择课题开始。所谓课题,就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研究项目。它体现研究对象、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来源

1.纵向来源的课题

主要是指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规划办”)确定的课题指南中选择的课题。国家、省、市、地都有相应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当地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内,负责规划本区的科研课题,学校可以从中选题,申报立项。

2.横向来源的课题

是指一些教育科研部门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高校委托或协同进行的研究项目。一般为一个大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由不同类型的研究单位共

同参与,协作攻关。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1)从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发现课题。如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差生转化问题、发挥个性特长问题、德育问题等。

(2)从教育调查中发现课题。如社会、家庭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学困生心理研究等。

(3)从教学困难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研究等。

(4)从教学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听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过程中发现问题。

(5)从教育报告中发现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宗旨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研究的中心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选择课题要有一定前瞻性。

2.创新性原则

指课题要有新意或有新知。科学上早有定论的课题,一般不再有研究价值。它体现在:第一,具有首创性;第二,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第三,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第四,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

(1)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

(2)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填补某方面的空白,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三)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

2.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4.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5.感想、体会不是科研课题。

二、立项

进行课题立项是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只有进行课题立项,才能保证课题选择有方向、研究有指导、问题有帮助、评估有价值、

推广有保障。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教育科研立项、管理、评估、推广体系。

教育部在中央教科所设立“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国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与评估验收工作。全国各省、市、县也成立了对应组织,负责本地区的科研立项、管理与评估工作,初步形成了科研立项、管理、评估网络。

全国性的群众团体组织如中国教育学会及所属的省、市、县教育学会也承担科研立项工作,其他相关的学会、协会也有相应的工作职能。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的也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进行课题立项并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课题组,进行教育决策研究。

此外,一些基金会,也根据工作需要,资助针对教育的某些问题成立的课题组,进行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过程,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关键。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必定有科学、规范的研究过程。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①建立假说;②制订方案③选择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④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验证假说,得出科学的结论。

(一)假说的建立

1.假说的含义

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当选定某个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就需要根据有关的教育理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日常观点、根据选题时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事实,根据该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等,对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某些初步的设想。这些初步的设想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说。

假说,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者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掌握的一定事实,根据一定理论提出的。二是有一定的推测性

质。假说在未被证实之前,它仍只是一种思维现象,是对所研究问题答案的推

断和猜测,有待于研究结果来检验其正确性。三是假说指明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指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量间作用的程度。一个典型的研究问题通

常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

2.假说的作用

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把研究数据的搜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加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内。

另一方面,具体假说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说的内容和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搜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说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研究者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说,即他要证明的东西。

3.假说的基本类型;

按假说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种:

(1)预测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判断。

(2)相关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和判断。

(3)因果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同一研究问题可以提出不同性质的假说,而不同假说,又需要相应的方案与方法加以检验。

按假说陈述的概括性程度又分为:

(1)一般假说,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性质、相互联系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的假说。

(2)特定假说,指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某种特定状态、性质和联系提出的假说,它预测的是事物间的特定关系。

应该看到,一般与特定的假说的区分是相对的。同一假说对于某些假说来说属于特定假说,而对于另一些研究假说来说又是一般假说。

4.建立假说的方法

提出研究假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来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或现象,对这一对象或现象的有关情况作出推论。

根据变量间的假说关系,建立对有关事件的一般猜测,然后再根据它对个别特殊事物与关系作出猜测,这就是提出具体研究假说的演绎方法。

我们通常是通过对特定假说的检验来检验一般假说或理论陈述的正确性的。

——归纳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有关事物或现象的一般性认识或结论的方法。因此,在用归纳法提出事物研究假说时,研究者通常需要先对诸多特定现象或事件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一般性的假说。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归纳法从数据、观察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一般的假说;而演绎法则从理论和一般陈述、一般假说开始,然后由此

形成更特定的假说。检验特定假说比检验一般假说容易。

5.建立假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假说的提出要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具有+定的科学性和探讨的价值。,

(2)假说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员间的关系作出推测。

(3)假说应以陈述句的形式,准确、清晰地加以说明,而不能用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表示。

(4)假说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来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

(5)假说应该简洁、明了,变量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加以说明,应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假设。描述和归纳假说要简洁。

(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的方案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也叫课题标题,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恰当地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课题的表述不管语句长短,一般要涉及研究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用语一定要准确、明白、合乎科学研究的有关规定。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提出或研究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就是对课题结果的总体设想。目的是指对该课题所达到的最终结果或借助一定手段达到这种结果的途径的设想,意义则是对该研究活动

所造成的影响的设想,是结果的结果,比目的更深一层。

3.课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专家对相同或相似课题的不同观点及研究现状等。

4.确定实验假说:

那些凭经验作出的判断在被实验和逻辑证明之前,就叫做假说。实验,就是检验假说是否成立,一个科学假说是以某种理论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研究者应根据假说的要求,有计划地设计和进行一系列观察、实验、直至最终检验预想的假说。

5.研究的基本内容

说明该课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预期达到什么目标,突破什么问题。在较大型研究中,还须列出子课题。

6.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坚持政治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业务理论的指导。

同时要根据子课题的不同,坚持不同原则,针对不同的侧重点,作出合乎该课题实际的解释与阐述。

7.研究的方法

围绕课题需要或阶段研究需要,采取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不论是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还是行动研究法,都应加

以说明。

8.具体实施步骤

要作出课题研究的时间与进度安排,将研究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分步设计。

第一阶段,确立选题,搜集文献资料,制订实验方案

和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修改并完善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地进行实验并验证假说。

第三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推广实验经验。

9.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由谁领导,由谁主持,由谁具体实施,以及保证研究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与措施是什么等。

10.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研究取得成果后,用什么方式将成果反映出来,是报告、学术论文还是专著,也应具体说明。

11.经费预算及需购置的相关研究工具

列表说明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的项目及具体金额,以便得到立项主管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批准。

(三)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方案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

决实际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中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种,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

年代初传人我国。

2.行动研究法的涵义

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

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此方法应用范围也很广,一

个县、市或省带有共性的问题,可用此法进行研究。

第三,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

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

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

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

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

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

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分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

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

行动研究。

6.对行动研究法的认识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4)选择适用可行的研究方法;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第二种,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就是

看;察,就是分析研究。

1.观察法的一般程序

(1)明确观察的目的意义回答为什么观察,如何观察,要了解哪些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确定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2)做好观察准备搜集有关文献资料,阅读分析,为观察作好理论准备。

(3)编制观察提纲与计划对被观察对象进行明确分类,确定主攻方向,观察提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4)实施观察根据提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必要时,也可对计划作调整。观察的途径主要有:①直接观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进行;

②间接观察——参观、听课及各种活动等。

(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对整个观察过程中获得

的资料进行整理,对资料用统计技术进行加工,得出观察结

论。

2.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观察要客观;

(2)观察要全面、系统;

(3)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

(4)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要建立良好关系;

(5)观察者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提纲、记录方式、材料处理)。

第三种,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考察各种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它分为开会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填表调查等四种基本方法;按调查研究的目的又可分为描述性调查、相关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三种。

1.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制定调查计划。内容包括:①目的;②对象及范围;③地点与时间;④方式方法;⑤步骤与日程安排;⑥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⑦完成时间;⑧

经费

(3)作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培训、准备资料等。

(4)进行预测性调查,修改、完善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

(5)制定调查表格问卷、访谈提纲及编制测验题目。

(6)实施调查。运用调查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并将资料归类。

(7)整理材料。叙述性材料要进行文字加工;数量化材料,则要进行统计和用表整理;材料不足,要及时补充。

(8)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课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

2.调查法的特点

(1)应用广泛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各种类型,各个领域中的各类研究课题,几乎都要用到调查法。

(2)易于学习与其他方法比较,该法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操作。

(3)实施方便没有设备和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搜集资料的工作。

(4)操作性强,运用调查法,要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明确观察指标,选择测验量表,采用相关数据、统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出成果快,调查结束后,即可根据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

(6)实用性强,调查的结论,可以立即应用于教育实践,不仅可以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行

动研究提供基础。

第四种,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指研究者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

(1)筛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2)提出假设,根据筛选出的经验,从理论上初步揭示教育措施、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某种假想的结论。

(3)验证,在实践中推广、运用假设,确认它的正确性如何,写出初步总结的详细提纲,征求有关领导、专家、师生代表的意见。

(4)得出结论,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进行理论抽象,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5)撰写总结报告

2.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注意总结素材的日常积累;

(2)总结时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主要问题;

(3)要处理好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关系;

(4)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5)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第五种,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取得有关的事实数据,找出教育现象与教育条件之间因果

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按实验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确认性实验(试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1.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

教育实验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环节,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提出实验课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定研究课题。

(2)提出假说,假说是对将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预想答案,是对客观事实的猜想。在概述假说的语句中,要清楚地表明白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说指导,陈述两变量之间所期望的因果关系。

(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实验工作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计划。主要包括:①实验的目的、任务;②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③实验的要则;④对象范围与介绍情况;⑤方法及主要措施;⑥成果的检测统计与评分方法;⑦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⑧实验所需经费;⑨时间与步骤;⑩结果的表述;@结果的验

证和推广。

(4)创造条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①查阅文献,作好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省内外相关研究信息的准备;②准备好实验1:具,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③选好实验对象;④争取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5)实验的实施,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要作好精确、详细的记录,在各阶段要做准确的测验,要及时搜集有关资料与数据。同时,为

排除偶然性,可进行重复验证性测验。

(6)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研究者要编好测题,测题编制要标准化,保证客观性。统计分析要实事求是。

(7)验证假说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

(8)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中提出的问题,还要作深入研究与分析,努力找出问题症结与根源,为今后深入研究作准备。

(9)撰写实验报告

(10)进行重复、扩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实验研究。

2.运用教育实验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育实验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

(2)搞好实验设计;

(3)做好实验的抽样、分组、调控与统计等工作,重视检查实验的结果;。

(4)要加强“控制”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控制各种变量,排除、抵消或估计出无关变量和干扰变量的作用。

第六种,案例法。

案例法是研究者如实地报告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以此作为资料积累、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的依据既可以是一个单独事件,也可以是

一系列相关的事件。

案例研究的主体是对事件的准确记录、记载,而对此进行的分析和干预、矫正、治疗等措施则是深入的研究。

1.案例法的特点

(1)研究对象单一,目标具体明确,一般具有特殊性。

(2)研究的目的明确,案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具体问题,其研究是针对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易得到家长支持,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

(3)研究的时间上弹性较大,根据个体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研究时间,可以是集中一段较短的时间,也可以是分散的一段较长的时间。

2.案例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对象;

(2)个案现状的评定、诊断与因果关系分析;

(3)对事件观察、调查后的记载及对事件的分析;

(4)对当事人进行的教育、治疗等措施;

(5)对教育、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再观察和记载;

(6)对结果的再分析……往复循环过程。

(四)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和行动计划,验证假说,得出科学的实验结果

按照实验的目标,依据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根据实验与研究中不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为完成实验目标,不断地采用相关实验措施,运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方法,得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结论。

四、研究的结果

(一)科研成果的表述

所谓教育科研成果,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已知的知识,经过努力加工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并经同行专家

认定的增值知识。

1.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形式

(1)学术理论类,这类论文是以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的。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层示理论观点、体系

的形成过程和逻辑思路。是科研论文中较高层次的一类。

(2)研究报告类,研究报告式论文要求对研究的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全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都要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它以第一手材料为基础。事实材料是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须详细说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者是以什么样的设计思路、针对什么样的研究对象、使用什么研究材料、

采用哪种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对报告中所陈述的事实进行研究的。

一般分为:①调查报告;②实验报告;③文献研究报告。

(3)其他,主要指经验总结式论文、个案分析式论文和模式构建式论文。

2.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具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

(1)整理分析现有资料,把大量从教育教学和教育实验中得来的原始材料进行审查和梳理,分析现有材料,理清思路。

(2)立意,根据现有的材料和具体的研究现状,确定欲撰写的报告的主题和中心,确定文体。

(3)拟定写作提纲,编写提纲是写作前的逻辑思维过程。拟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是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形成初搞,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提纲基础上,就可以按教育论文的格式规定与写作要求,完成初稿撰写工作了。

(5)修改、定稿,文不厌改,只有不断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内容包括修正观点、核实材料、梳理结构、推敲语言和修改附注等。

几种常见文体的撰写格式与要求

第一,学术型教育论文

一篇完整的学术型教育论文,主要有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绪论(前言)、本论(正文)、结论、参考

文献或注释等十一个部分组成。

(1)标题,要简洁精练,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合乎逻辑,避免笼统、模糊、空洞、过度夸张和模棱两可。

(2)署名,一般写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

(3)内容提要,它是论文全部内容的要点和概括,是对全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字数一般为200—300字。

(4)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码是图书分类时使用的,除“关键词”外一般性论文可不用。

(5)前言,在正文之前,常常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研究经过和成果意义等的文字。较短的论文,可用一小段正文起到引言的效用,有些文章不写绪论,

而将此作为正文的第一部分融合到全文中去。

(6)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包括调查的对象、实验和观测的结果、数据资料和经过加工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论述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数字法、图表法、解剖法、阐发法、概述法和归纳法等。

写作方式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纵横交错式等。

(7)结论,写作方式主要有结语式、探讨式、设想式、解释式和展望式等。

(8)参考文献或注释,说明主要的参考文章或学术著作或注明引文的出处。参考文献写作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注释格式为:方

括号序号、文题、期刊名称、出版时间、所在页码等。

第二,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主要分为题目、署名、导语、主体、结束语和建议等六部分。

(1)题目,主要反映被调查的内容,表述要准确。

(2)署名,个人调查只署姓名、单位即可。以集体或课题组形式完成的调查报告,要注明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及文章的执笔人。

(3)导语,写明调查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意义或学术价值等,要简明扼要。

(4)主体,是报告的中心部分。主要阐明调查的情况、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问题等。

常见结构有:①按调查问题顺序写,逐次阐述清楚;②按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项目依次写;③将调查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加

上小标题来写。

(5)结束语,是在对调查的对象、问题、情况等作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若主体部分已经作出判断或结论,这部分可省略。

(6)建议,提出一些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或促其改革、发展的建议、对策和措施等,以便有关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参考。这部分要抓住主要问题,分成

几条表述。

简单的调查报告写作结构可分为:’

①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②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

③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④调查的经过和结果;

⑤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第三,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主要由题目、署名、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题目简明,能反映实验研究的内容。

(2)署名,题目下面署上作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

(3)问题提出,说明课题形成过程;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验的目的。

(4)实验设计,说明实验的范围;介绍实验的主要方法;实验假说。

(5)实验过程,这部分是重点,主要是写明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中着重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记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实验资料收集情况等。

(6)实验结果,介绍实验结果,要紧扣实验目的,对照实验假说来写。

(7)讨论,主要阐明实验结果与假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论证;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提出

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尚未解决的问题。

(8)结论,要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特征;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及说明的问题;通过对比,阐述结果的意义;对实验目的达到的程度

作出客观判断,对实验假说是否成立作出理论上的表述。

(9)参考文献及附录,在正文之后,说明·实验中参考的书籍、问卷及量表等,实验中所用的方法要交代出处。名词,概念、术语要解释,可在注释栏

内说明。

实验得到某人的指导、帮助,需写上感谢语,可放在正文后,在注释前。

第四,经验总结型论文

其结构大多由做法——效果——体会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位置灵括,孰前孰后可视内容轻重而定。

——具体写作方法:

(1)做法,让读者明白具体是怎么做的。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按教学程序概括地说明(步骤说明法);也可以将教学实践中的材料,归纳成几点或几个方

面来说明(分类说明法)。

(2)效果,主要采用:①数字说明,运用准确、翔实的数据说明效果;②事例说明,通过一两个反映发展、提高的具体事例具体形象地加以说明;③

演绎推理。即把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推导出一种新的判断,新的认识。

(3)体会,是在介绍做法、说明效果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概括,常以结论方式出现。写作时可以运用归纳推理或演绎

推理,也可以二者交叉运用。

——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选题时,题目要小,角度要巧;

②立意时,观点要新,挖掘要深;

③选材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要精,运用要好。

第五,个案分析式论文

个案的写法因研究对象的多样、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各异。可以是第一人称自述式,也可以是第三人称陈述式,表述形式多以一事一议为主,也可以是个案调查报告式、谈话记录式、记述评论式或日记、传记等文献式。

不论哪种写法,个案类论文的撰写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选材具有典型性;

b.材料具有真实性;

c.分析具有严密性;

d.成果具有操作性。

第六,模式构建式论文

模式构建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思路和主要程序。模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中介,一座桥梁。

一般写作思路为:

(1)提出构建某种模式的背景力求文字简洁,说明即可。

(2)该模式的特点、基本框架及构建原则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成便于操作的几个要点,还要把这些原则和要点变成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的指导

思想、方法、程序和步骤,并用框图简略表示出来。

(3)模式的若干变式,一种模式可以衍化为保留该模式基本框架的若干变式,如某种教学模式因课型不同而有所变化。

(3)导语,写明调查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意义或学术价值等,要简明扼要。

(4)主体,是报告的中心部分。主要阐明调查的情况、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问题等。

常见结构有:①按调查问题顺序写,逐次阐述清楚;②按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项目依次写;③将调查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加

上小标题来写。

(5)结束语,是在对调查的对象、问题、情况等作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若主体部分已经作出判断或结论,这部分可省略。

(6)建议,提出一些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或促其改革、发展的建议、对策和措施等,以便有关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参考。这部分要抓住主要问题,分成

几条表述。

简单的调查报告写作结构可分为:·

①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②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

③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④调查的经过和结果;

⑤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二)科研成果的评估与鉴定

1.明确科研成果评估与鉴定的权威部门

一般地说,主要是根据课题来源,确定科研成果评估与鉴定部门。本着谁立项谁验收的原则,由立项单位进行课题终极验收。

——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立项的课题,由课题实验单位自检合格后,再由所在市级或省级科研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合格后,最后

申请全国教育科研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终极验收。

——由省科研规划办立项的课题,由课题实验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再由所在县或市科研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合格后,最后由省科研

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终极验收。

——凡市、县科研规划办立项的课题,由课题实验单位自检合格后,再由市、县科研规划办组织本地专家或聘请省内及全国专家对课题进行终极验

收。

非全国科研规划办系列课题,但也进行系列立项的课题,如全国各类教育类学会,也有课题立项评估职能,形式大体与“规划办”系列相同。

2.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鉴定的具体方式、程序与内容

第一,科研成果评估、鉴定的基本方式:

(1)书面验收

(2)现场验收

第二,科研成果评估、鉴定的基本程序:

(1)书面验收的基本程序为:

第一步:由科研成果申报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经立项单位同意后,送交全部书面材料,要求要分清主件和附件。

第二步:由课题主持人或相关实验与研究人员介绍课题成果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三步:专家组成员审阅课题实验材料,了解成果的具体情况。

第四步:专家组根据课题主持人的汇报和审阅材料的情况,对某些不明确的问题,向实验单位提出问题,进行质询。

第五步:专家组根据省科研规划办课题验收标准,对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应用性、前瞻性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并对科研成果进行初步评

估。

第六步:专家组全体成员与实验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实验人交换意见,估足成绩,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步:评估结果被专家组和实验单位共同接收后,由专家组写出由专家组成员署名的书面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副本在立项单位存档,主本交实验

单位保存,验收评估工作结束。

(2)现场验收的基本程序为:

第一步:由成果申报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同时准备好验收的全部材料和验收现场。

第二步:由实验单位组织专家对实验现场进行观摩,主要包括:①公开课;②学生活动;③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工作者举行座谈;④考查学

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师生精神面貌等。

第三步:由课题主持人或相关实验人员介绍课题主要成果及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等实验过程。

第四步:专家组对课题具体实验材料进行审阅,详细了解课题具体研究情况。

第五步:专家组根据现场考查、课题主持人汇报和审查具体实验材料,向实验单位提出问题,进行质询。

第六步:专家组根据省规划办课题验收标准,对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应用性和前瞻性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对科研成果进行初步评估。

第七步:专家组全体成员与实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实验人交换意见,估足成绩,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八步:专家组和实验单位对评估结果达成共识后,由专家组写出由专家组全体成员署名的书面验收报告,主本交给实验单位,副本在立项单位存

档。至此,课题验收评估工作结束。

第三,科研成果评估、鉴定的基本内容

课题验收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立项与开题,教育科研课题,首先必须填好

由教育科学规划办下发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

申请书”,由实验单位所在的县、市推荐到省规划办审

批。由省规划办申批后,确定课题等级,颁发“省科研

规划课题任务下达书”,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题研究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才能召开开题会。

(2)确定实验方案,首先,要有对实验进行全面部署和总体把握并指导实验全过程的实验方案。其次,为了更好地验证假说,落实方案,完成实验任务,要有课题研究计划,计划要措施具体,目的明确,具有系统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再次,在课题实验中,要有对方案与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的记录。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是行动研究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出现新情况,就要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与行动计划。最后,有了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实验条件作保证。如领导重视,实验教师的态度及水平,实验组织机构是否建立,有无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经费,

有无上级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等。

(3)研究过程

①选择的科研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准确地完成实验与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目的。②实验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否清晰,对单项研究活动,是否事先有计划,工作中是如何操作和改进的;记录是否客观具体;研究活动结束后,是否有总结,有成绩的分析和改进的措施等。③阶段实验是否有小结。内容包括:取得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是否根据课题研究重点,修改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或补充课题研究的内容,以使实验研究向纵深发展。④通过对实验具体情况的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不断地修正实验内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发挥研究者最大的潜力,获取最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⑤全部实验过程,必须有翔实的记录,要建立课题研究过程档案,以备实验总结使用和课题结题时参考。

(4)研究结果

①实验结果:首先,看是否验证了实验假说,完成了实验目的(理性上的)。其次,看学校各项活动有何变化,效果如何(现实意义上的)。②实验成果:首先,形成研究报告。其次,取得的其他成果,如:学术论文、校本教材、学术著作等,或在实验期间,课题组及学校获得的各种奖励、荣誉及学生、教师操

作所取得的成果等。再次,成果推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3.在科研成果评估、鉴定中,实验单位需要克服的问题

第一,选题偏大,内容空洞,措施不明确,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

第二,课题研究无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或用工作计划代替科研计划。

第三,研究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课题预期结果不明确,研究思路不清晰。

第四,实验过程没有小结,没有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对实验方案、行动计划的程序和实验过程缺乏检查与管理。

第五,实验方法陈旧,材料缺乏必要的统计,定性少,定量多,结果科学性不够。

第六,研究报告写作不规范,几种常见科研论文文体不清。

第七,课题结题验收时,不知道应验收哪些材料。主件不清,附件不明。

第八,所选课题的发展性与时代性不强,对课题论证不够。

第九,研究报告,缺乏专项分析,具体深入研究不够。

五、成果的应用与反馈

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要解决教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实验得出结论后,便会马上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并在实践中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提出新问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因此,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以说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

(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既是教育工作的需

要,也是广大中小学校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需要。

1.明确成果推广与应用的权威机构(主体)

首先,由立项主管单位推广。因为,他们最熟悉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又是成果的鉴定部门,他们的意见具有权威性,易被大家接受。

全国各级科研规划办,不但具有课题立项职能,同时还具有科研指导、成果鉴定和推广等职能。他们和全国各地各类教育部门有业务联系,便于把

成果及时传播到教育各领域。

其次,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推广。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教育的权力机关,具有行政职能。中小学科研成果,一旦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或应用就会变成行政行为,就会迅速被各级各类学校所应用,其推广和应用的范围和速度都是各级规划办无法达到的。因此,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对科研成果的认

可,是学校推广教育理论成果的重要工作。

再次,由实验单位自己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观摩会和举办新闻发布会或通过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上介绍经验等形式,向同级

或上级单位或相关教育部门,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

2.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基本形式

第一,通过参加省内或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时介绍成果的基本内容及实用性,让周围人认可,让同事或同行成为成果的宣传者。

第二,借助上级教研、科研和教育行政等部门推广。

第三,借助出版社和学术刊物的宣传阵地公开发表、出版学术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影响,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

(二)科研成果的反馈与修正

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都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都有发展修正和丰富完善的空间。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因为受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影响,其动态性和发展性更为显著。因此,及时反馈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并对成果进行修正、补充和进一步丰富完善,是教育科学研究的

延伸和再深入,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反馈和修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实验成果的研究者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反馈成果信息,达到不断补充、丰富、完善科研成果的目的。另一种是通过对他人应

用情况的反馈,了解成果的使用情况,根据他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

D、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和科研计划的撰写

开题报告是课题批准立项之后,课题开题要做的课题规划和研究准备,也是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开题报告的好坏决定着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因此撰

写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至关重要,也是课题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题报告含义: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值得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开题报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对课题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进度、对如期完成科研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也是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全面把握课题研究领域理论的过程。

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4、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共由四个部分组成:

A、课题名称即课题的选题、申报和批准情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课题开题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开题的形式等。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课题主持人:海州区中学教育科研室主任张杰人。课题经过对本课题省内、外实验情况的了解和对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证,于2005年11月9日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2006年1月9日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批号为286号。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2006年8月20日在阜新市海州区教文局开题。参加课题开题的有阜新市教育科研所所长任翠红同志,海州区教文局副局长李明同志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课题名称就是把课题的基本情况做以简单介绍。

B、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你研究的课题有什么实际价值?这个课题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如:《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在实验区使用刚刚三年半时间,非实验区有的两年多,有的刚开始。新目标《英语》的教学理念,教材设计安排意图,教师都很难从旧的教材中走出。对于教材中不同课的授课方式存在困扰。如何使用好新教材,使其达到预期目的?对于教材中不同的课如何找出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授课方式?怎样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都需要我们从课堂实际入手,对不同的课的授课方式探索研究,从而解决教师授课中的困扰。这就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对新目标

《英语》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为使用新目标《英语》教材,适合此教材内容中感知课、拓展课、听力课、阅读课等课堂教学不同类型的课,研究和探索普遍规律,为使用新目标《英

语》教材提供理论指导。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营造科研氛围,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实践意义:

(1)通对对英语课不同授课方式的研究和探索,为教师提高授课能力找到有效途径。

(2)通过课题实验,培养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有质的提高。

这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就是指你要研究的课题,经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有没有别人研究你要研究的课题?有人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如何研究的?你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有什么启示?根据别人的研究你如何确立自己的创意和研究思路。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研究现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在实验区使用刚刚三年半时间,非实验区有的两年多。因此,新目标《英语》的课堂模式大家都在尝试中,省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也都在起步探索阶段,没有成型的经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入手,对不同的课的授课方式探索研究,从而解决

教师授课中的困扰。这就介绍了课题研究现状。

C、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确定研究的视角,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指出研究

的出发点和已经过的途径。

内容,是课题具体要研究的什么。研究内容要界定研究的范围、研究对象,内容决定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研究的可操作性。

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研究的基本内容:

(1)感知新课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sectionA)。

(2)拓展知识,新课程资源开发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sectionB)。

(3)听力课。课堂听力和听力练习课方式的研究。

(4)阅读课。课堂阅读和阅读练习课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科学研究除了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每项具体的科研课题都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研究的方法,是用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以课题实验内容划分,将实验教师分为4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实验内容为主,先做科研实验调查,找出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在课堂教学中按计划对自己的实验内容实验。定期由组长召开小组会议,交流、总结实验结果。调整实验计划,并定期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并找出原因。

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研究出发点是:解决对于教材中不同课的授课方式存在困扰。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对于教材中不同的课如何找出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授课方

式,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D、研究工作的安排,组成研究队伍。这部分阐述研究阶段、步骤时间及分工。阐述研究进度、子课题设置及人员分工,每个阶段要取得什么形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及承担单位。分工是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研究工作的安排,是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就是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就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

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实验时间和活动安排:

课题整体实验为三年,从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9月 1.课题申报和论证。2.撰写开题报告。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3.实验教师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

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操作阶段。2006年9月—2008年8月各实验小组开研讨会,上实验课,小组随时总结实验情况,调整计划。教师撰写实验论文,各小

组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课题组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过程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

以上四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开题的重点是拿出该课题的实施方案,把研究的任务落到实处。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为完成课题夯实基础。

(二)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教育科研计划概述

教育科研计划的含义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育科研计划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教育科研是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根据这种解释,各种不同的教育科研方法就有不同形式的研究计划。例如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就要制定具体的调查计划(设计方案);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就要制定具体的观察计划(设计方案)等等。另一种解释是教育科研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按照这种解释,有了教育科研计划,

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二.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

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

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与性质 “科研兴则学校兴”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共识。各学校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也从事了多种多样的科研活动,并且这些科研活动在部分学校已成为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认识到,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仍然存在。现在,只要是办学条件稍好的学校,大多几乎是“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的,但是对这些科研的效果加以检览,不难发现,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换句话说,这样的“校兴科研”的行为,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之所以倡导中小学从事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是因为学校当今的发展面临了许许多多新情况、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问题、遇到了形形色色新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

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因而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依此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等结合在一起的,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的,科研虽然不是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充分条件,但无疑是必要条件。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之所以提出中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要求,正是因为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后,自身的发展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于学校自身的科研,通过教师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的新气象。 然而,许多学校或教师的教育科研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忘”了这一出发点,科研的形态有了,但却没有直指学校的痼疾;科研行为有了,但却没有真正解决学校的问题。这样以来,虽然各学校也忙于申请这样或那样的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学校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没有切实转变教师的课堂行为以及与学生交往的其他行为,其结果是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应该说,这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值得关注的一种不良倾向。 既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自身要求,那么,在科研的指向上就应该自始自终围绕学校发展来进行,至少要通过科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教科研管理机构及分工职能

2010-2011年度上学期教科研管理机构 和分工职能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使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出成果,显成绩,露水平,呈特色。为此特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孟庆健 副组长:杨辉 组员:李胜利崔慧艳崔新静张建梅魏永芬陈丽霞白文革李建华 二、职责: 1.制定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 3.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4.适时聘请专家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一、组长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研训方针、法规,领导和主持学校研训的全面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从学校实际出发,主持制订学校研训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审定教导处具体研训计划,确保各教研组进行正常的研训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 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全面主持研训工作。

2、构思并制订学校研训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 3、制订研训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4、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 三、组员职责 1、积累资料,及时为教师提供研训、教学信息。 2、经常深入学员,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3、负责对课题结题的检测、评估、鉴定工作,努力推广经验。 4、积极协助组长、教务处完成各项研训工作。

2010-2011年度下学期教科研管理机构 和分工职能 为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教书育人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学校特设立教科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孟庆健 副组长:杨辉 组员:李胜利崔慧艳崔新静张建梅魏永芬陈丽霞白文革李建华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决策、智慧、业务指导。 2、负责拟定研究规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 3、负责征集、评审科研课题申请书并择优向上级推荐立项。 4、全面管理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视、了解科研动态,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参与科研过程,提供课题完成所需时间,保证科研经费到位。 5、组织教科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教科研过程,解决实验进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6、负责对教师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 7、负责推广宣传课题成果,将本校教科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本校

中小学教育教研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愿意和大家谈一谈教育研究的方法问题,重点谈一谈研究型老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方法。所谓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研究就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案设计去达成未知规律的未知规律探索过程。教育研究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于研究的概念,老师们不会陌生,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护额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变革,这会对教师发展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有效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是一个必要选择。 今天我愿意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首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出来必然要求。第二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教育科研方法。第三点,具体谈一谈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在现实中,我认为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与老师们共鸣,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类活动始于五千年以前,当人类从猿猴步入文明社会开始,教育活动就开始了。只不过几千年以前的教育活动更带有自发的盲目的心里,其实在动物界,我们也发现,老鹰教小鹰在天空飞翔,这种活动就是教育,只不过这只是出于一种本能,而我们人类他是有意识进行教育,传承文明,直到自己的后代能自己迎接挑战。有了教育就有了对教育活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就是一种研究,所以,研究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或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所以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作为老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小课题或者中端课题,也可以参与到一些研究课题中去。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目前社会发展正在进行非常快的变化,现在老师们都知道,信息革命、学习革命、教学革命等等这些时髦词初次在我们的事业中,信息革命的标准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最近有一个数据,说一条光缆传播的信息量将绕一条数字光缆光缆的传播得效率的变化,1988年时,一条数字光缆只能传播三千字节,到1996年达到一千五百万个字节,到两千年到一千万个字节,到了2003年,现在每条数字光缆每秒传送的信息量比1997年全球互联网一个月传输的总和还要多。 这就说明,人类的信息量在呈几何数增长,这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信息革命带来了教育革命,老师们都知道,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各省市课程改革的推进,都是教育革命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教育革命发生的一个标志。谈到教学革命,课程的变化对老师的教学出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既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适应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外一点,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比如说,家长社会公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指责,比如说,教育的腐败问题,然后中小学的择校问题,对寒假暑假期间的学生的补习班问题,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社会公众指责或者关注的方面,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见一致,但是,从一个点上来说,就是社会,包括家庭、社区,包括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育部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教育,另外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加了更强烈的影响,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影响下,学校成为信息海洋里的一条小船,可以说是,学校不断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应付的影响有些事一致的,有些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这种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这种信息的影响下,变得比较脆弱,学校的这种稳定性和权威性正在受到挑战。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教师的权威教育影响也在弱化,影响强度在降低,以上调查表明,在新世纪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五六十年代相比,明显降低,这说明,在信息革命的影响下,原来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受到挑战,孩子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的信息源不仅来自于学校、教师,还来自于父母,来自社区,来自网吧,互联网信息对于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些电视剧也都是孩子的信息来源,这些都对孩子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孩子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教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现在社会跨文化的这种交流和碰撞非常厉害,文化的侵略,文化的霸权,腐朽的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一句歌词中说,“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可我依然是我”,这是《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句歌词,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这么改,改成“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我也已经不再是我”,这说明,学生变了,老师也发生了变化,老师作为社会中一个公民,每天去学校教书,但是实际上,他也该承担各种角色,在学校是一个老师,在家里是父亲和母亲或者是儿子和女儿,在社会上是一个普通公民,他要承担社会的各种压力,所以教师的角色在进行多种变化,尤其是社会公众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师的内心会发生很多变化,教师需要人文关怀,最近有一个词非常时髦,就是教育腐败问题,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我认为教师在倍受指责的同时,或是倍受高度关注时同时,更应该受到人文关怀。这是教师变得比较复杂,教师的复杂决定了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众多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必须有效的提高自己专业化发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 法与论文写作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提高育人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题目不合适。主要表现为:(1)题目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论题不集中,(2)题目过小,致使文章只能讨论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细节问题,就事论事,价值不大。(3)题目的理论性过强。理论性很强的课题是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这类文章常常泛泛而谈,没有多少意义。(4)题目缺乏新意,不仅增加研究与写作的难度,而且影响论文的价值。(5)题目的表述不清楚或不明确。(6)题目着重于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学术性的深入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二)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楚、精练,但一些中小学教师混淆了学术论文与常见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要求上的区别,违背学术论文的用语要求,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 (三)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 (四)纯粹的经验总结。

(五)理论的运用不恰当。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原理时,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中小学需要的教育科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规划课题,要将工作难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而不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课题指南选题,要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来展开课题研究的过程。具体地说,要按照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的顺序来展开,要提高问题意识反对无问题或假问题提出真问题,确定问题的边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当前教育科研的重点转移,从探索普适性规律到研究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的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到关系研究、反思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确定科研课题 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不是论文题目的表述。

最新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XX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进和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我校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现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如下: 一、课题申报制度 1、学校教研组根据县或县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研究规划和课题指南,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的实际,确定课题的主要内容。 2、申报课题的课题组或个人可根据学校确定的研究方向选题立项,也可根据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但提出申请立项的课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申报的研究课题有研究的价值;(2)课题的研究方案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3)申报的课题必须具备主客观研究条件;(4)申报的课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题的申报人应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原则上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所负责的立项课题在未结题前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4、课题主持者在对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详细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交学校或上级教研机构存档。 5、课题研究应根据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二、课题审批立项制度 1、学校主管校长或教研组要对课题组或个人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并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后,交一份相关资料由教研组存档。 2、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需由总课题组提供通知书,交学校确认后纳入共管课题进行管理。

3、课题立项变更申报。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后,做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将公布予以取消。 三、课题组长工作制度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教导处及上级有关课题管理机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四、课题组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汇总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教科研管理制度

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工作宗旨。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为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挥教师主动性,不断创新进取,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室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部门,在校长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室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教研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教研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教师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所、县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室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室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

2.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 3.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4.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5.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6.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县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7、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县、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8.加强与市、县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 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标签:标题] 篇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昌图县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暑期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过这次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本次培训,主讲老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学习《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获得的点滴体会: 作为一个走上工作岗位才十几年的中青年教师,一听到别人提及搞科研这三个字,总感觉它离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很远。总觉得自己业务都尚未娴熟,又哪有搞科研的能力呢?但当我听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这次讲座后才发现,自己对教育科研存在深深的误解,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注重记录,注重阅读,做个有心人,就会慢慢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也就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因此,搞教育科研,要从现在做起!把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着,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些思考,并把他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一定会积累成宝贵的教育财富。 听完讲座,使我明白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从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来看,科研对很多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因为这时候的教师走上了一种职业的倦怠,特别是40岁左右的教师。书里谈到四个成形信念已经成形,很难再改变;思维已经成形,不再想突破;技能已经成形,不愿再发展;状态已经成形,不肯再激进。自己的压力很大,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这让很多老师体力、健康极度透支。造成教师的事业陷入了一种高原期,导致事业的停滞。有些老师很疑惑,为何我们总是被鼓励做研究,可研究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雇员,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等价交换;大部分的老师在做着一种知识贩子的工作,美其名曰教书匠;而其实教师职业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由一名普通的教师向名师靠拢。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自身专业化的需要。历来人们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根本不必要向医生、工程师那样需要专业型的人才,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二,我们应怎样搞教育科研?下面我从价值取向,研究选题,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一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理想价值取向应该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的。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高度依赖,研究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情境性等是教师职业的鲜明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不是发现教育规律,也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指点江山,而应该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研究的结论也不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对其他老师、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足矣。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选题应该直接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直面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选择的研究问题切实来自一线教育教学情景,是亟须解决的;题目的特点应该微小、具体,具有可

中小学及幼儿园“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方案

中小学及幼儿园“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 选活动方案 中小学及幼儿园“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方案提要:全省在职中、小、幼教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以独立或合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评选 更多精品简历 近些年来,全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在展示我省中小学和幼儿园科研成果、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热潮、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欢迎。现将2012年论文评选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幼教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以独立或合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评选。 二、论文选题 有关德育、教学、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一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均可成为研究对象与论文主题。 三、参评要求

1.为了进一步方便教师参赛,今年继续进行网上申报,并作适当调整。。 2.本次论文评选不收取评审费。每位教师限报一篇论文参赛。 3.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探讨与宏观教育分析,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研究等,但都必须符合各自的写作规范。论文要注重研究,切忌泛泛而谈。严禁抄袭。往年已参加“师陶杯”评选并获奖的论文不得再次参评。 4.正文前要有“摘要”和“关键词“。引文要细加核对。注释统一用脚注,每页编号。参考文献置于论文最后。注释和参考文献要按通用学术规范格式编写。 5.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格式设置为:正文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6.为了从时间上确保论文评选质量,中小学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25日,幼教、特教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四、申报流程 中小学论文申报流程 1.进入“网上申报平台”。登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网站)点击进入“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专栏。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系列讲座(一)——课题的选定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系列讲座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与其他科研课题一样,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大致要经历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结题等几个重要环节。要想取得好的研究成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以下从课题选定、开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课题总结等几个主要环节来介绍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定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定包括选题、论证和申报。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就是针对教育问题,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不仅决定着教育研究的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研究活动的成败,不仅反映着研究者的研究水平,而且也决定着科研最终成果的水平。因此,如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现有研究条件下选择那些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选题必须具有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是指所确定的选题必须从教学实践中产生,有明确、具体的针对性,这样所研究的成果才能够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才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选题必须具有创新性。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教育科研的选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价值。要想使我们的教育研究选题具有创新性,就必须了解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了解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以便提出没有人涉及过的研究问题,或者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而得出新的观点。 3.选题必须具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必须是研究者经过研究以后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是易于操作的,否则科研课题的研究就成为空谈。选题时,既要考虑研究的主观条件,也要考虑研究的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主要有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专业特长、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对所选课题的兴趣等。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从研究者本人的实际出发,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规章条例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规章条例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规章条例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水平,根据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职责 教科室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育研究机构,它与学校的教导处、德育室并行,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长负责,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职工应认真执行。 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计划,收集国内外教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情报,为校长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服务。 二、开展对学校课堂教学动态和改革方向的研究与指导工作,编拟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和校本课程标准,并指导改革的实验与推广。研究与编写教育的教学资料,汇编教学、教改经验和动态资料;负责研究拟订与课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建设计划和相应的学具、教具标准。 三、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对课程教材方案实施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并承担学业评价的改革与实施工作,指导各学科教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承担教学、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建立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现实

意义的课题组,组织各教研组、课题组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五、收集教科研成果并进入档案。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为推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提供准确详实的事实材料。为校长对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依据。 六、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改革效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 七、主持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工作,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开展和运用。 二部分:教科研制度 、领导定期研究和亲自承担课题制度。学校领导每学期要针对教科研工作进行三次例行研究,要亲自承担或参加一项课题的研究。 、校内教科研组织和网络制度。 成立有主管领导负责、有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的教科室;建立顾问团和教科研骨干队伍,骨干队伍由教研组长、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重点课题负责人组成。教科室下设校级优秀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评审委员会。 、教科常规工作制度。 ()学校有近期、远期科研工作计划。近期:(学期、学科研工作计划); 远期:三以上科研规划。 ()教科室负责对校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具体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 编辑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集和编发教科研简报。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科所工作宗旨。遵循“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层管理部门,在校长或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所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学科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学科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院、教科所、区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科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教科所聘请校内外具有科研专长的老师作为教科所的“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所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2.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3.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4.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区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5.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区、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6.加强与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 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9.加强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举办科研培训,不定期地聘请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研带头人来学校做现场报告,交流经验与想法。依托高校举办各类不同档期的专业进修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考察学习。 10.高质量办好校刊《教育创新研究》。 第三章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学校的课题立项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跟国家、市、区有关科研动态。确立课题必须从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理论热点问题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或课题指南、教育期刊的征稿启事或选题要点出发,规范填写“文来中学教育科研项目申报表”,然后,再向上一级单位申报立项;校本课题先上报到教研组组长处,审定后交学校教科所。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doc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doc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科研工作现状,促进我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珲春市教科所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的重点是十二五期间省、州、市级课题立项以来的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调研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 一是查看科研材料;二是听取学校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三是座谈;四是集中反馈。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了各中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掌握了各级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为我市下一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 1. 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各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 大部分学校都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举措,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科研管理体系,做到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运行。 如,珲春四小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办法》、《教 1/ 8

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 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在教师考评中加分,以此来促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珲春五中为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出台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研办公室工作规程》,编辑出版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等;珲春一实验重新修订《科研奖惩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以及《小课题指南》,并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要求教师们采用个人或团队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珲春六中为保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修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学校自主学习课题研修组,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个研究的宏观决策。 教导处下设 5 个研修小组,由学校中层领导担任,分别负责各学科具体研修工作,形成了校长外聘导师组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教师的纵向研修管理体系。 学校还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课题管理制度》、《教学奖励办法》等制度。 2. 科研兴校意识逐步增强。 大部分学校、教师,已经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教育科研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大部分校长的共识。 许多学校校长对科研工作认识深刻,真正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

教育科研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以校本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一些带有普遍性、... 一、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以校本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推动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二、教科研工作的组织构架和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教育科研工作机构,由教导处领导。教育科研工作机构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管理机构,是学校党和行政领导部门推进教科研工作的执行机构,在业务上受研培中心教科理论室的指导。 教育科研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是: 1、制定年度工作教科研工作计划和组织召开教学科研工作会议; 2、制定中长期科研规划,规划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组织推进并实施监督规划的执行; 3、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协助学校组织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组织并推进学校重大课题研究的立项、实施、阶段审议,结果及评估等,并大力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 5、协助管理学校教科研成果档案; 6、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教科研工作。 三、教科研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创造条件,切实保障。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制度体系。 (2)设立教育科研专项资金,保证科研的实施。奖励在科研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并真正把教育科研作为评优(先)、晋升、表彰的重要条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激发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 (3)加大教科研资料收集。购买教育理论、教科研专著,学科理论专著,满足教师科研学习的需求。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整体科研能力,开展交流竞赛,在竞争中培养骨干。 (1)对全校中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教育科研选题,教育科研方法,实施过程,资料搜索、分析与整理,教育科研应用及写作,教育科研案例和论文写作,课题的一般管理和电脑操作基本技能等。 (2)“请进来、走出去”,扩大交流学习面。利用我市已经启动的“名师工程”,让参与“名师工程”的教师科研接受名师点对点指导。邀请上级教科研专家到校讲学、指导。组织骨干科研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参观考察。 (3)开展多种多样的科研竞赛交流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开展校内论文比赛、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研究课题汇报等教科研活动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_______________,遵循一定的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认识活动。 2.按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教育科研方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_____方法。 3.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4.教育研究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不同的认识层次。 5.教育研究的两个层次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 6.教育研究应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为了实践。 8.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_______________,二是确定_______________。 10.课题论证是指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_______________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重大的课题要进行两次论证,除了_______________外,往往还须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活动。 A.认识 B.实践 C.研究 D.实验 2.在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形成()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实践 C.教育活动 D.教育事实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属于()。 A.最一般的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具体分科方法论 D.哲学方法论 5.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问题。A.分析 B.确定 C.解决 D.概括 6.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和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A.方向 B.性质 C.特点 D.类型 7.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价值。 A.理论 B.实践 C.内部 D.外部 8.有科学性的课题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 A.理论 B.社会 C.物质 D.实践 9.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第28卷第2期2012年6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Vol.28.No.2 Jun.2012 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张 杰* (大连教育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摘 要:题目是一篇论文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影响了论文的整体质量。为了纠正教育科研论文选题中常见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策略:选题大小要适度;选题要基于工作实际;选题要有明确的论点;选题要体现创新性。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12)02-0011-03 撰写论文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常用形式。要写好教育科研论文,首要任务是做好选题。选题的好坏决定了论文质量的高低。什么是选题?选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要求,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认识过程。”[1]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论文选题不准确、不恰当,影响了整篇论文的质量。分析和解决选题的常见问题是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题 1.主题宏大,难以把握 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选题宏大,涵盖的内容宽泛,许多选题动辄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或综合性改革。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无暇进行宏观性的研究。宏大的选题本身包含的因素较多,往往是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的小问题,如果不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难以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一般而言,选题越大,越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要么浅尝辄止、不能深入,要么狭窄单一、挂一漏万。有些中小学教师即使做了某种具体的研究,也习惯于给自己的论文带上“大帽子”,比如,有的教师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进行了研究,选用的题目却是“中小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表现出论文的高度和价值。 2.追求理论,脱离实际 有些中小学教师不是从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中选题,反而去挑选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题目。比如“论素质教育”,这种属于纯理论研究的选题,即使是高校或专门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也不敢轻易选择。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类研究既没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又很难操作。有一些论文选题侧重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结果常常是泛泛空谈。理论问题是抽象的、概括的、系统的,实践经验大多是具体的、个别的、零碎的,二者可以结合或相互转换,但这种结合或转换不是短时期内轻易实现的。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脱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研究自己并不擅长的理论问题实非明智之举。 3.名为创新,实为重复 一些中小学教师不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不知道他人在哪些方面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把一些人们早已达成共识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作为新问题去研究。有一些教师在选题中使用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名词、新概念,使论文呈现“名词眼球效应”,但并没有真正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新的阐释或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有些题目乍看似乎是一个新的选题,但实质仍然是“新瓶装了旧酒”。还有一些教师选择了研究题目之后,一旦别人指出或自己发现已有他人研究过,就匆忙抛弃原来的选题。他们不是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进行调整,而是在短时间内重新选择一个与之前的选题没有任何关联的所谓新的选题。结果往往是生编硬造,背离了创新的本意。 4.笼统模糊,不知所云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中,常见一些笼 *收稿日期:2012-04-01 作者简介:张杰(1973-),女,辽宁绥中人,教授,博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