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1.21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2015年12月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1)

1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4)

1.1 基本情况 (4)

1.1.1 行政区划和人口构成 (4)

1.1.2 生活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4)

1.1.3 餐厨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6)

1.1.4 农村人口及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8)

1.2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8)

1.2.1 规划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 (8)

1.2.2 规划任务及实际完成情况 (9)

1.2.3 保障措施 (22)

1.3 收费、运行及监管情况 (22)

1.3.1 收费 (22)

1.3.2 运行 (22)

1.3.3 监管情况 (22)

1.4 总结 (23)

1.5 “十三五”面临形势 (24)

1.5.1 经济发展加速转型 (24)

1.5.2 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25)

1.5.3 提高处理技术水平 (25)

1.5.4 加大运营投入,提供运管水平 (25)

2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5)

2.1 指导思想及原则 (26)

2.1.1 指导思想 (26)

2.1.2 总体思路 (26)

2.1.3 规划原则 (26)

2.1.4 范围 (27)

2.2 目标 (27)

3 “十三五”需求分析 (27)

3.1 人口 (28)

3.1.1 规划范围 (28)

3.1.2 人口预测 (28)

3.2 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28)

3.2.1 生活垃圾成份构成 (28)

3.2.2 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 (29)

3.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设施需求预测 (31)

3.4 餐厨垃圾清运量预测 (41)

4 “十三五”规划任务 (42)

4.1 处理设施能力建设 (43)

4.1.1 “十三五”规划能力建设 (43)

4.1.2 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及处理方式选择 (44)

4.1.3 建设投资 (45)

4.2 收转运体系建设 (46)

4.3 存量治理 (46)

4.4 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47)

4.4.2 技术及产品 (48)

4.4.3 管理措施 (48)

4.4.4 地方政策 (48)

4.5 垃圾分类 (48)

4.6 监管能力 (48)

4.6.1 能力建设 (48)

5 “十三五”规划实施计划 (49)

5.1 实施范围、内容 (49)

5.1.1 实施范围 (49)

5.1.2 建设内容 (49)

5.2 进度计划 (50)

5.3 年度安排 (50)

5.4 项目职责 (51)

5.5 考核指标 (51)

6 “十三五”规划保障措施 (51)

6.1 政策机制保障 (52)

6.2 资金保障 (52)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6.3 技术保障 (52)

6.4 监管保障 (53)

7 政策建议 (53)

7.1 政策支持建议 (54)

7.2 “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主推产业、技术建议 (54)

7.3 “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建议 (54)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边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山区沿海省份。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北部湾,北、东、西三面分别与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省相邻,西南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637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级市,35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5个县、12个自治县(共有109个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截至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475万人,常住人口47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6.01%。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此外还有满、蒙古、白、藏、黎等其他25个民族成分。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西各种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资源,坚持体制创新、经济优化,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走开放型、外向型经济道路,重点发展城市、县城重镇,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自2005年起,我区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建成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3座,停运7座,在建4座,实际建成运行82座,其中已建成运行垃圾填埋场70座,垃圾焚烧场6座,堆肥场6座。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2.24万吨/日,运行及在建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07万吨/日,实际处理规模1.75万吨/日。在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为0.44万吨/日,极大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对促进城镇建设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和国家发改委、城乡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编制本规划。规划在充分分析我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现状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并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规划原则

(1)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全程管理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污染防治能力全过程建设,重点突破垃圾转运以及减量化运作、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能力建设等薄弱环节。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标准和规模,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城镇、乡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布局,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使规划与现状有机结合,规划与城建、乡村建设工作密切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要按照国家有关城镇、乡村垃圾处理技术与建设标准,慎重选择垃圾处理的技术和工艺,适度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

(3)城乡统筹,区域共享。

根据全区污垃项目督察情况,充分考虑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自然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优化运用多种管理、技术手段构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各市、县、乡同步统筹,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解决城市、县城和乡镇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系统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转运与就地无害化处理选择问题,通过以城带乡、区域联动、设施共享等形式,尽力将设施服务范围普及至村、镇。

(4)机制创新,开放发展。

坚持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镇与农村垃圾收费制度,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积极推进城镇、乡村垃圾处理产业化,改革投资和运行管理体制,推进引进专业队伍运营垃圾处理设施的产业化、企业化的改革,确保设施建成后能稳定运行,努力实现广西全区城镇、乡村垃圾处理的全行业、全社会、全过程管理。

(5)节约资源,科技创新。

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前期要尽可能实现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要依靠科技创新,对分类的垃圾分别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城镇垃圾达标处置。

(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各级政府主题职责,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健全财税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社会化运营和收费制度;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二、规划依据

1、相关法规及政策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评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7)《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9)《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5〕2073号)

(1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12)关于组织编制广西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桂发改环资[2015]970号)

(13)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14)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引发《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中期评估及中期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2015年)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

(16)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基质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

(1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的通知

(18)2014年广西环境状况公报

(19)广西年鉴(2014)

(20)国家和自治区其它有关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2、相关规范标准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3)《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

(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CBl8485-2014)

(9)《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

(1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2-2010)

(1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

(12)《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2008)

(13)《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

(14)《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标准》(CJ/T3033-2011)

(1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16)《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1-2010)

(1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1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2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2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22)《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技术导则》

(23)《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引(试行)》

3、相关规划、设计成果及文件

(1)《“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2)《广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

(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

(4)《广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5)《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年)》

(6)《广西城镇体系规划》

(7)广西各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专业规划

三、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全区各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重点镇,其他乡镇以及行政村。

2、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

四、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1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1.1 基本情况

1.1.1 行政区划和人口构成

(1)行政区划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府南宁市,下辖有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地级市代管),全区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

截至2014年,广西全区行政区划为14个市,县级单位111个,其中36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8个县(含12个自治县);乡镇为1243个,其中227个重点乡镇,59个民族乡;居民委员会为1891个;村民委员会为14323个;行政村14270个。

表1.1.1 全区各市、县行政区划表(2014年)

(2)人口构成

截至2014年底,全区总人口为5475万人,2010~2014年平均增长率8‰,其中常住人口4756.49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189.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6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6%。(数据来源于广西年鉴2015年)

1.1.2 生活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截至2014年,广西全区常住人口为4756.49万人,全区城镇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为0.42kg,生活垃圾总产量19885.10吨/日,收运处理量15000.06吨/日,年处理量约547.50万吨/年。

表1.1.2 广西全区生活垃圾总量调查表(2014年)

1.1.3 餐厨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考虑乡镇餐厨垃圾量较少,故仅统计城镇餐厨垃圾产生量。截止2014年,广西全区城镇常住人口为1546.71万人,全区市县人均餐厨垃圾日产量为0.12kg ,全区城镇区域范围内餐厨垃圾的总量为1923.20吨/天,年处理量约70.20万吨/年。目前,全区绝大部分城市均未有相应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有南宁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0吨/天。全区餐厨垃圾尚未得到相应的有效处理。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表1.1.3 广西全区餐厨垃圾总量调查表(2014年)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1.1.4 农村人口及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截至2014年底,广西全区农村人口约2567万。随着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农村垃圾中的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越来越多,且农村垃圾的产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种类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疑给曾经落后的乡村带来了机遇,农村垃圾的种类也随着村镇发展的提高而增多,尤其是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二是来源广。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更加广泛。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再加上农村独特的生产性垃圾占地面积较大,难以集中处理。三是危害大。农村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自行填埋、焚烧等不科学的行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目前,全区农村垃圾未实施全面处理,广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热解、沼气池厌氧发酵等方法,各地市仅进行了少量示范村的垃圾试点收集与处置示范建设工作。

1.2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1.2.1 规划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

1、“十二五”规划目标

根据《广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广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城市和县城均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基本完善。全区设市城市(含县级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其中南宁市、桂林市达到100%),县城达到85%以上;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22435吨/日,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435吨/日,焚烧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的35%以上;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贵港和玉林市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宁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区现有旧垃圾场得到改造,对周边环境不再产生影响,部分旧垃圾场改作绿化场地;主要城市餐饮行业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2、执行情况

截至2014年底,全区已有生活垃圾处理场93座,实际运行及在建86座,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22398万吨/日,运行及在建项目总处理能力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20650吨/日,实际处理规模17586.20吨/日。“十二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能力4585吨/日,焚烧处理能力4500吨/日,转运能力1.50吨/日,转输能力1.80吨/日,存量治理规模28.39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规划目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设施中焚烧比例22%,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200吨/日,县县基本具备处理能力,不具备处理能力的县,依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原则也已将本县收集的垃圾就近转运到临近的生活垃圾处置场所。广西“十二五”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规划及实际完成情况详见表1.2-1、表1.2-2。

表1.2-1 广西“十二五”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表1.2-2 “十二五”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1.2.2 规划任务及实际完成情况

1、设施建设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日趋成熟,我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过去的简易填埋为主逐步转向以卫生填埋、焚烧为主,生物处理等多种技术协同处理的格局,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具有改善环境、实现资源再利用、节约土地、经济效益显著和易于市场化运作等优点。

截至2015年底,全区城镇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其中武鸣、宾阳、柳江、临桂、灵川、苍梧、合浦、兴业、宜州、环江、武宣、合山、宁明等13个县(市)因依托相应设区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区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共93座,其中,填埋场74座、焚烧厂12座,堆肥厂7座,因其中7个项目属于停运状态(包含2个已建成未投入使用项目),则实际已建成及在建项目为86项。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2.24万吨/日,运行及在建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07万吨/日,实际处理规模1.75万吨/日。“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生活垃圾处理场共20项,其中,填埋场14座、焚烧厂6座,新增日处理能力9685吨;正在施工建设项目4项,总处理能力4395 吨/日;渗滤液处理规模6640.12立方米/天,填埋气利用规模4.5万立方米/天,预计2015年底剩余库容5629.56万吨,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际投资为52.87万元/吨。

“十二五”末,全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74座,全区垃圾卫生填埋总设计处理规模14634吨/日。其中,平乐县生活垃圾处理厂、来宾市垃圾处理场等2个项已建成未投入使用,总设计处理规模198吨/日;南宁市静脉产业园填埋场、蒙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等2项为在建项目,总设计处理规模1195吨/日;全区实际建成投产使用70座,设计处理能力为13241吨/日,实际处理能力15768.40吨/日。“十二五”期间,新增卫生填埋场14座,新增设计处理规模4585吨/日,实际处理能力3873.77吨/日。

全区现焚烧厂12座,全区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为5910吨/日。其中,玉林市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一期、广西蒙山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广西平果绿森垃圾处理厂、扶绥县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等4座已停运,停运项目总设计处理规模1150吨/日;南宁市静脉产业园焚烧厂、玉林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2项为在建工程,在建项目总设计处理规模3200吨/日;全区现实际建成投产使用6个项目,总设计处理规模1560吨/日,实际处理规模895.8吨/日。则全区现运行及在建焚烧项目8个,总设计处理能力为4760吨/日,实际处理规模895.8吨/日。“十二五”期间,新增焚烧处理厂6座(停运1座),新增设计处理规模4500吨/日,实际处理规模740吨/日。目前,我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的22%。

全区现已建成堆肥厂7座,总设计规划为1854吨/日。其中,桂林市平山县堆肥厂已停运,则实际建成投产项目6个,现投产项目设计处理能力1454吨/日,实际处理规模800吨/日。“十二五”期间无新增堆肥场。

广西已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详见表1.2-3;

广西已建堆肥厂详见表1.2-4;

广西已建生活垃圾焚烧厂详见表1.2-5;

广西在建无害化处理设施详见表1.2-6。

表1.2-3 广西已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统计表

注:项目实施情况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

表1.2-4 广西已建堆肥厂统计表

注:项目实施情况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

表1.2-5 广西已建生活垃圾焚烧厂统计表

注:项目实施情况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

表1.2-6 广西在建无害化处理设施统计表

注:项目实施情况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建设后,广西各市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收运,

大部分城区已有完善的收运系统,收运设备及设施也相对较好,部分地级市落后的

收运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及完善,总体上收运系统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目前

各地市正在进一步建设乡镇级别的垃圾收运系统,使垃圾收集和处理的范围更加全面。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建成垃圾转运站563座,收转运车1355辆。截止2015

年底,我区已建有697座转运站,收转运车4180辆。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建

设垃圾转运站408座,收转运车3245辆。我区现有收转运体系主要覆盖于区内各市

县及部分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总处理能力约为1.5万吨/日,运输车辆总运输能力

约1.8万吨/日。全区垃圾收转运体系设施建设实际投资约20亿,收转运体系现状

建设情况详见表1.2-7。

表1.2-7 广西收转运体系现状建设情况详见表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1.21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2015年12月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1) 1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4) 1.1 基本情况 (4) 1.1.1 行政区划和人口构成 (4) 1.1.2 生活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4) 1.1.3 餐厨垃圾服务范围及清运量 (6) 1.1.4 农村人口及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8) 1.2 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8) 1.2.1 规划目标及实际完成情况 (8) 1.2.2 规划任务及实际完成情况 (9) 1.2.3 保障措施 (22) 1.3 收费、运行及监管情况 (22) 1.3.1 收费 (22) 1.3.2 运行 (22) 1.3.3 监管情况 (22) 1.4 总结 (23) 1.5 “十三五”面临形势 (24) 1.5.1 经济发展加速转型 (24) 1.5.2 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25) 1.5.3 提高处理技术水平 (25) 1.5.4 加大运营投入,提供运管水平 (25) 2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5) 2.1 指导思想及原则 (26) 2.1.1 指导思想 (26) 2.1.2 总体思路 (26) 2.1.3 规划原则 (26) 2.1.4 范围 (27) 2.2 目标 (27) 3 “十三五”需求分析 (27) 3.1 人口 (28) 3.1.1 规划范围 (28) 3.1.2 人口预测 (28) 3.2 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28) 3.2.1 生活垃圾成份构成 (28) 3.2.2 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 (29) 3.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设施需求预测 (31) 3.4 餐厨垃圾清运量预测 (41) 4 “十三五”规划任务 (42) 4.1 处理设施能力建设 (43) 4.1.1 “十三五”规划能力建设 (43) 4.1.2 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及处理方式选择 (44) 4.1.3 建设投资 (45) 4.2 收转运体系建设 (46) 4.3 存量治理 (46) 4.4 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47) 4.4.2 技术及产品 (48) 4.4.3 管理措施 (48) 4.4.4 地方政策 (48) 4.5 垃圾分类 (48) 4.6 监管能力 (48) 4.6.1 能力建设 (48) 5 “十三五”规划实施计划 (49) 5.1 实施范围、内容 (49) 5.1.1 实施范围 (49) 5.1.2 建设内容 (49) 5.2 进度计划 (50) 5.3 年度安排 (50) 5.4 项目职责 (51) 5.5 考核指标 (51) 6 “十三五”规划保障措施 (51) 6.1 政策机制保障 (52) 6.2 资金保障 (52)

大学英语建设“十三五”规划

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2016年至2020年是我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学院2016——2020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结合大学英语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特制定《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学院狠抓落实,强化教学质量的方针指引下,从2012年开始,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连续四年全院普通大学英语本科通过率超过60%,这是建院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最好成绩。靓丽的成绩单离不开学院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全院大学英语教学“一刀切”不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也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高,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 2.大学英语课程层级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上只简单的围绕四六级考试服务,针对高年级阶段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鲜有涉及。 3.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做的不够深入。 4.在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不断减少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改革。 上述都是在“十三五”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三五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要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一刀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 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先计划在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分级教学。 2.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基础阶段+高年 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基础阶段四个学期要重点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重视听说课教学。到高年级阶段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实施和推广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工作。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较好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满足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 3.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将通过“夯实基础,听说领先” 的教学模式,再结合外教课堂和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大学英语课时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评 价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必然选项。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十三五”期间大学英语要和国内主流的一两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广西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实施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重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超过万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提升,“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铁经济圈和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宁机场跻身千万旅客吞吐量大港行列,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市场营销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目录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2) 二、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情况 (5) 三、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6) (一)目标、思路与原则 (6) (二)专业建设内容 (7)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举措与保障条件 (9)

XXX 市场营销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一)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调研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搞好内部和外部市场营销活动。显而易见,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180所,在校生的规模超过45 万人。有数据表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3%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调查显示,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总体表现为:一方面,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一般销售人员无人问津,大量积压。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 二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增加。近20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市场营销专业,导致几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专业,导致连年供给不断增加,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低层营销人员的薪资水平被拉低,人才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三是社会需求的结构变化。市场营销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复合型的

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关于印发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为推动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广西“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体系的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2月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石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 重大战略举措。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指导文件的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0〕4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桂政发〔2011〕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5〕5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01号)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发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逐步完善课程建设条件,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课程体系逐步优化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师范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各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把创业教育课程有效纳入专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和学分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把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证书培训课程纳入专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和学分体系,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有机衔接,做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

课程比例,文科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理工科专业占25%以上。 (二)课程管理不断加强 学校每学期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过程中,都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情况良好。加强课程文档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任务书、进度表、教案等教学文档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材的选用机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选用教材,重点选用近几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确保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协调统一,教师能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积极推动网络教学互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强化课程过程考核。 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56门,校级优秀课程102门,网络课程50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选修课数量不足,制约了学生的选课,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未建成国家级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

划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三五”规划 二〇一七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3) 一、广西概况 (3)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 (5)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 (7)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0)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 (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6) 三、总体目标 (17) 第三章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20) 一、建设内容 (20) 二、工程技术要求 (22) 第四章分区建设重点和任务安排 (25) 一、分区建设重点及建成要求 (25) 二、重大工程及建设区域 (30) 三、任务安排 (39) 第五章资金筹措 (47) 一、资金估算与来源 (47) 二、资金筹措 (48)

第六章效益分析 (51) 一、经济效益 (51) 二、社会效益 (52) 三、生态效益 (53) 第七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55) 一、严格建设监管 (55) 二、规范竣工验收 (56) 三、加强后续管护 (57) 第八章保障措施 (59) 一、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指导 (59) 二、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59) 三、加强规划指导,做好衔接协调 (60)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60)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61) 六、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62)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 (63) 附图: (68)

前言 农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直接生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依托,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及多次政府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其中下达给广西的建设任务是2725万亩,为落实这一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总结“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土地整治、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相关涉农的专项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建设区域划分、建设内容和工程技术要求,统筹安排“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相关部门及各市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提出了加强工程监管和后期管护的机制和措施,初步估算了建设总投资,提出了筹集资金的渠道,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确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一、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成绩、做法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与做法。 学校始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教育事业各个时期规划为统领,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形成了初显地方师范性大学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63个普通本科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中,初步形成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行的专业结构。 1.专业建设层次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校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应用广泛的专业,发展有市场潜力的专业,压缩无市场前景的专业”原则,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步

伐。共成功申报新专业8 个,(教育部2012年进行专业调整)专业总数由2009年的43个增长到63个。采取调整、新增、压缩等办法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新专业的监控,增强了新办专业的办学实力,规范了新专业的教学管理。着力巩固优势专业,铸就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学校按照“结构优化、评建结合、培育特色、分类指导、持续推进”的原则,系统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与实践。我校共有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项。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学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与我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骨干和行业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学名师进入我校担任特聘教师,为学生定期开设专业学术讲座和实用课程。鼓励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的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将工程教育理念贯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要改变专业服务面向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数计学院将整合全院力量“做大工科,做强理科”,在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特色专业的支撑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新技术”、“智能制造”教学与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上取得突破,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实现转型、提升内涵 建设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教授达到10位,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培育一批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培育1—2名教学名师。 2. 形成特色、构建优势 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度整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效显著,启发式教学广泛开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幅度提升。各专业均建设3—6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实践基地。 开发若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专业4个,其结构如下表所示:

数计学院现有专业情况一览表 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三个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工科专业,引领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方向转变。 三. 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及预测情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必须迈向中高端,必须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及寻求区域性实践范例,中国工程院经过广泛深入全国各地调研比较,认为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又鉴于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显著进展,决定将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在此

某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资料

******大学 “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6-2020)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学院转型发展,推进较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提供师资支撑与人力保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一)发展成就 1、完善制度建设,启动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工作方案》、《内聘副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校外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2012年,学院启动了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培养工作,经个人申报、部门审核与推荐、组织专家评审等规范序,确立了学院首批6名教师作为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8名教师作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及资助了15个博士团队、10个学术团队建设;同时在争取学校政策支持下,学院于2014年6月启动了内聘副教授工作,

并有两名非博士的优秀青年教师获得学院的内聘。学院系列政策与举措的出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启动了教师的工程实训,加强了教师的学历进修与课程培训。“十二五”期间,共有188名教师申请并参加工程实训,深入工厂一线、部门学习最新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共有65人通过在职进修取得了相应学位的提升,其中57人由学士取得了硕士学位、8人由硕士取得了博士学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率由“十二五”之初的60.2%,上升为80.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4.8%),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共有120人次参加了***省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学名师谈教学”、“教研推进项目网络培训”、“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推广”、“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职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培训”、“名企实践”等培训项目。 3、师德师风建设初见成效。学院制定了《关于开展师德师风示范系创建评估活动的意见》、《关于开展“良师益友”和“管理服务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系及机关分别开展了建校以来的首次“良师益友”与“管理服务之星”测评与表彰,并设立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师德师风活动的开展与表彰奖励。 4、规范了外聘教师的管理。依据教育部关于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数据统计解释说明,学院专任教师涵养聘期在2年以上的外聘教师,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外聘教师88人次,外聘教师年均完成工作量5436学时,占教学工作量的5.58%。通过有效的外聘不仅解决了师资队伍中量的相对不足,同时,缓解了队伍结构中存在诸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与工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引领与传、帮、带的作用。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2) 一、发展成就 (2) (一)产业持续发展形成新常态 (2) (二)产业支柱地位稳健提升 (4) (三)重点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4) (四)整合资源成立广西汽车集团,引导示范作用显著.. 5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创新驱动发展欣欣向荣 (6) (六)自主品牌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 (7) (七)实施产业出口战略,海外业务日益壮大 (8) 二、主要问题 (9) (一)整车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9 (二)零部件自主技术较为稀缺,配套能力滞后 (9) (三)新能源汽车缺少核心技术,应用环境尚不成熟 (10)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10) 一、国际环境 (10) 二、国内环境 (12) 三、区内环境 (15) 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7) 一、总体思路 (17) 二、发展目标 (19) 第四章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20)

一、发展重点 (20) (一)整车领域 (20) (二)零部件领域 (21) (三)新能源汽车领域 (22) (四)公共平台领域 (22) 二、产业布局 (23) 第五章主要任务 (25) 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5) 二、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6) 三、提升零部件核心技术,提高区内配套比重 (27) 四、做大做强企业集团,以点带面集群发展 (27) 五、促进出口导向战略,打造国际化出口基地 (28) 第六章政策措施 (29)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29)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9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完善汽车工业园区 (30) 四、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延伸汽车产业链条 (31) 五、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扶持自主品牌 (31) 六、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加快发展汽车相关产业 (32) 七、强化机制体制改革,构建高效创新体系 (33) 八、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 (34)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