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eb数据库系统(全文)

Web数据库系统(全文)

Web数据库系统(全文)
Web数据库系统(全文)

Web数据库系统(全文)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Web数据库系统概述

Web数据库系统,是指在互联网中以Web查询接口方式访问的数据库系统资源。

Web技术是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

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

Web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其中,数据库服务器,由运行在局域网中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共同构成。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应用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是: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

中间件(Middleware)是提供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连接的软件,以便于软件各部件之间的沟通。数据库访问中间件(Database Access Middleware)支持用户访问各种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库。SQL是该类中间件的其中的一种。

Web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的。

链接:CGI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是Web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CGI是外部应用程序(CGI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接口标准,是在CGI程序和Web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的规程。CGI规范允许Web服务器执行外部程序,并将它们的输出发送给Web浏览器。CGI将Web的一组简单的静态超媒体文档变成一个完整的新的交互式媒体。

CGI在物理上是一段程序,运行在服务器上,提供同客户端HTML页面的接口。这样说大概还不好理解。那么,我们看一个实际例子。现在的个人主页上大部分都有一个留言本。留言本的工作是这样的:先由用户在客户端输入一些信息,如名字之类的东西。接着用户按一下“留言”(到目前为止工作都在客户端);浏览器把这些信息传送到服务器的CGI目录下特定的CGI程序中;于是CGI程序在服务器上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本例中,就是把用户提交的信息存入指定的文件中。然后CGI程序给客户端发送一个信息,表示请求的任务已经结束。此时,用户在浏览器里将看到“留言结束”的字样。整个过程结束。

绝大多数的CGI程序被用来解释处理来自表单的输入信息,并在服务器产生相应的处理,或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浏览器。CGI程序使网页具有交互功能。

总之,CGI程序的处理步骤是:

①、通过Internet把用户请求送到Web服务器;

②、Web服务器接收用户请求并交给CGI程序处理;

③、CGI程序把处理结果传送给Web服务器;

④、Web服务器把结果送回到用户。

链接:ASP

ASP(Active Server Page,动态服务器页面),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 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

链接:PHP

PHP是(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嵌套缩写,是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一种HTML内嵌式语言。PHP与微软的ASP颇有几分相似,都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其语言的风格类似于C 语言。它可以比CGI或者Perl更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现在被很多的网站编程人员广泛运用。

链接:JSP

JSP(Java Server Pages,Java服务器页面),其根本是一个简化的Servlet 设计,它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

网页技术标准。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即小脚本)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后缀名为(*.jsp)。用JSP 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链接:Perl

Perl(Practical Extraction and Report Language,实用报表提取语言),是一种功能丰富的计算机程序语言,运行在超过100种计算机平台上;适用广泛,从大型机到便携设备,从快速原型创建到大规模可扩展开发。

链接:Servlet

Servlet,全称Java Servlet,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服务器端程序。其主要功能在于交互式地浏览和修改数据,生成动态Web内容。狭义的Servlet,是指Java语言实现的一个接口;广义的Servlet,是指任何实现了这个Servlet接口的类,一般情况下,人们将Servlet理解为后者。

Servlet运行于支持Java的应用服务器中。从实现上讲,Servlet可以响应任何类型的请求,但绝大多数情况下Servlet只用来扩展基于HTTP协议的Web 服务器。

二、Web服务器工作原理与工作步骤

万维网简称为Web。Web可以描述为在Internet上运行的、全球的、交互的、动态的、跨平台的、分布式的、图形化的超文本信息系统。

链接:跨平台

跨平台,泛指程序语言、软件或硬件设备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或不同硬件架构的电脑上运作。

广义而言,一般的计算语言都可做到跨平台,开发商只需要提供各种平台下的Runtime/中间件环境即可。严格而言,是指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程序只需要做小量的修改,编译之后即可在另外一种平台下运行,此时并不提供Runtime/中间件环境。例如Java语言是一种提供Runtime环境的跨平台解决方案,而C语言是一种标准且严格的跨平台语言。

Runtime(运行时刻),是指一个程序在运行(或者在被执行)的状态。也就是说,当你打开一个程序使它在电脑上运行的时候,那个程序就是处于运行时刻。在一些编程语言中,把某些可以重用的程序或者实例打包或者重建成为“运行库”。这些实例可以在它们运行的时候被链接或者被任何程序调用。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它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

统的软件。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递。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多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环境。

链接:分布式网络

分布式网络这种网络结构,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多个终端的节点机互连而成的。这种网络中任一点均至少与两条线路(链路)相连;当任意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通信可转经其它线路完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网络易于扩展。

分布式网络,又称为网型网。较有代表性的网型网就是全连通网络。由计算可知,一个具有N个节点的全连通网络需要有N*(N-1)/2条链路。这样,当N值较大时,传输链路数很大,而传输的链路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选择全连通网络,而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链路的冗余和降低造价。

分布式网络的优点是:分布式网络与中央控制式网络对应,它没有中心,因而不会因为中心遭到破坏而造成整体的崩溃。在分布式网络上,节点之间互相连接,数据可以选择多条路径传输。其缺点是:不利于集中管理;安全性不好控制。

链接:图形化界面

图形化界面或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环境用户接口。与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相比,图形界面对于用户来说更为简便易用。GUI的广泛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从此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窗口、菜单、按键等方式来方便地进行操作。而嵌入式GUI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轻型、占用资源少、高性能、高可靠性、便于移植、可配置等特点。图形化界面应用于手机通讯移动产品、车载系统产品、游戏产品和电脑操作平台等领域。

链接:超文本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接到其它位置或者文档的链接,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Rich Text Format,RTF)。我们日常浏览的网页上的链接都属于超文本。

1、Web服务器工作原理

Web服务器是伴随着Internet技术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Web 服务的计算机称为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每个Web服务器上都放置着大量的Web信息。Web信息的基本单位是Web页(网页);多个Web网页组成了一个Web节点。每个Web节点的起始页称为“主页”,并且拥有一个URL地址(统一资源定位地址)。Web节点之间及网页之间都是以超文本结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进行组织的。

链接:超文本结构

超文本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超文本结构来组织信息。采用这种网状结构,各信息块很容易按照人们的“联想”关系加以组织。超文本结构由若干内部互联的文本块(或其他信息)组成,这些文本块可以是计算机的一个文件或更小的信息单位,它们称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若干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的指针,这些指针称为链。每个链都连接着两个节点,它是有向的,从一个节点(称之为源节点)指向另一个节点(称之为目的节点)。链的数量依赖于每个节点的内容。有些节点与其它节点有许多关联,因此它就有许多链。

2、Web服务器工作步骤

Web服务器的工作步骤如下:

⑴、用户打开客户端计算机中的浏览器软件(例如Internet Explorer)。

⑵、用户输入要启动的Web主页的URL地址,浏览器将生成一个HTTP 请求。

⑶、浏览器连接到指定的Web服务器,并发送HTTP请求。

⑷、Web服务器接到HTTP请求,根据请求的内容不同作相应的处理,再将网页以HTML文件格式发回给浏览器。

⑸、浏览器将网页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

链接:HTTP请求

HTTP请求,是指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请求消息。它包括:消息首行中,对资源的请求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及使用的协议。

三、Web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当前,Internet/Intranet(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在此之前,数据库系统的

发展经历了单机结构、集中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之后,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又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与多层结构。在构造一个数据库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哪种结构取决于该系统的网络环境、应用需求等因素。

1、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

⑴、二层C/S结构

二层C/S结构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数据处理操作分开在前端(客户机端)和后端(服务器端)。这个主要特点使得C/S结构的数据库系统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进行大量数据操作的服务器,而不是前端客户机的硬件设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因为,只须客户机把服务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只把服务结果传回客户机。

在设计两层C/S结构时,对数据可能有如下不同的处理形式:

①、在处理时,客户机先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释放数据库,即客户机发出的是文件请求,在客户机处理数据,最后将结果送回服务器。

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很明显:所有的应用处理都在客户机完成。这就要求客户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以便执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所有的处理均在客户机完成,每次运行时都要将文件整体传送到客户机,然后才能执行。例如:Student表中有30000条记录,客户机发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这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将Student表中的所有记录传送到客户机,然后在客户机执行查询,结果只用到一条记录;如果查询的记录不存在,网络传输的数据实际上是无用的。如此大的数据传输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提出了在服务器中能够执行部分代码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②、在处理时,客户机接受用户要求,并发给服务器;在服务器处理用户要求,最后将结果传回客户机显示或打印。这种处理方式网络通信量较小。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的是处理请求,而不是文件请求。处理请求中的代码在服务器执行后向客户机传送处理后的结果。

这样,为了特定任务,客户机上的程序和服务器上的程序协同工作:客户机的代码用于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及数据的检查;而服务器的代码则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软件、硬件平台的无关性。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负责管理数据,它向客户机提供一个开放的使用环境;客户机通过数据库接口,如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和SQL语言访问数据库。也就是说,不管客户机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它只要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接口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就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常把客户机称为前台,而把服务器称为后台。前台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数据、处理应用逻辑、向后台发出

请求、同时接收后台返回的结果,最后再将返回的结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显示给用户。而后台服务器则负责共享外部设备、存取共享数据、响应前台客户端的请求并回送结果等工作。前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一般是用户专用的;而后台的数据和代码则是所有用户可以共享的。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不仅要管理共享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执行一部分代码,完成客户机的一些处理请求,因而对用于服务器的计算机提出较高的要求。最好要采用一台专用的服务器,有较快的处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内存,支持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上面讲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由于它将应用分在了客户机、服务器两级,因而称其为两层C/S结构。总之,两层C/S结构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户机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请求,服务器返回数据或结果。

如上所述,这种C/S结构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由客户机来完成表示部分和应用逻辑部分,而由服务器来完成数据访问部分。这种情况是以客户机为中心的,适用于应用相对简单、数据访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另一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应用逻辑部分放到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减少网络上需要传送的数据。这通常以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形式出现,但是,存储过程都依赖于特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很难移植;而三层C/S结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触发器(trigger)是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在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之后运行的记录级事件代码。不同的事件可以对应不同的动作。通常有3种类型的触发器:INSERT(插入)触发器、DELETE(删除)触发器和UPDATE (更新)触发器。

⑵、三层C/S结构

由于二层C/S结构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应用于一些大型、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中,因而出现了三层C/S结构。它将二层C/S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机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分出来,即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典型的数据库应用可分为三部分:表示部分、应用逻辑(商业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三层结构便是对应于这三部分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的。

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以位于同一主机,也可以位于不同主机。

客户机,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负责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运行在客户机的软件也称为表示层软件。

应用服务器,存放业务逻辑层(也称为功能层)软件,是应用逻辑处理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它能响应客户机请求,完成业务处理或复杂计算。若有数据库访问任务时,应用服务器层可根据客户机的要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指令。应用逻辑变得复杂或增加新的应用时,可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便是用来执行功能层送来的SQL指令,完成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完整性约束等。操作完成后,再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客户机返回操作结

果。

2、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⑴、B/S结构的三层结构

随着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广泛应用,C/S结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在典型的基于C/S结构的系统中,通常为客户安装前端应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现实,并且限制客户端工作环境只能基于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统也不切实际。于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的系统应运而生。

在采用B/S结构以后,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不再受具体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制约,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

基于B/S结构的典型应用通常采用三层结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⑵、B/S模式的工作原理

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HTML语言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后,激活对应的CGI程序,将超文本HTML语言转化为SQL语法,将这个请求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集返回给CGI程序;CGI程序再将结果转化为超文本HTML语言,并由Web服务器转发给请求方的浏览器。

在B/S模式中,客户端的标准配置是浏览器,如IE;业务功能处理由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处理,Web服务器成为应用处理的标准配置;数据处理仍然由数据库服务器处理。

3、B/S结构与C/S结构的主要区别

从本质上讲,B/S结构与传统的C/S结构都是以同一种请求和应答方式来执行应用的,而区别主要在于:C/S是一种二层或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集中了大量应用软件;而B/S是一种基于超链接(Hyper Link)、HTML、Java的三级或多级结构,客户端仅需单一的浏览器软件,是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解决了跨平台问题。到目前,这两种结构在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C/S结构在Internet环境下明显不如B/S结构具有优势,但是它在局域网环境下仍具有一定优势。

四、Web数据库管理系统

1、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目前,Web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相互融合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方向之一。数据库厂家和Web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和中间件,支持Web技术和DBMS的融合,使两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用户可以在Web浏览器上方便地检索数据库的内容。

所谓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基于Web模式的DBMS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以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平台,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Web数据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企业内部网)提供的核心服务,为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

2、通过Web访问数据库的优点

数据库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数据的访问。但是,许多数据库系统目前提供的访问方式,或是一个字符方式的查询界面,或是通过编程方式实现;无论哪种方式都较难使用。近年来发展的一些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如VB、Delphi、PowerBuilder等,可以方便地开发一些图形界面的访问数据库软件。然而,这样的开发工具需要使用者具有编程技术,并且开发的程序不能跨平台运行。而且,用RAD工具开发的软件,随用户需求的改变,可能需要增添新的功能或在界面上做一些改动。如果开发的软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话,那么软件的更新将是一项很大的工作。而Internet技术的发展,则使上述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如果建立了Web服务器,就可以通过Web服务器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上面提到的问题也都可以解决了。

与传统方式相比,通过Web访问数据库的优点在于:

⑴、借用现成的浏览器软件,无需开发数据库前端

如果能够通过Web来访问数据库,我们就不需要开发客户端的程序,使用的数据库应用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界面统一,也减少了培训费用,能使广大用户很方便地访问数据库信息。

⑵、标准统一,开发过程简单

HTML是Web信息的组织方式,是一种国际标准。使用Web服务器与HTML标准,开发者甚至只需学习HTML一种语言,使用者只需学习一种界面——浏览器界面。

⑶、交叉平台支持

几乎在各种操作系统上都有现成的浏览器可供使用,为一个Web服务器书写的HTML文档,可以被所有平台的浏览器所浏览,实现了跨平台操作。

五、传统的Web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一般实现Web数据库系统的连接和应用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在Web服务器端提供中间件来连接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另一种是把应用程序下载到客户端,并在客户端直接访问数据库。

中间件负责管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提供应用程序服务。它能够直接调用外部程序或脚本代码来访问数据库。因此,它可以提供与数据库相关的动态HTML页面,或执行用户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格式化成HTML页面,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Web浏览器。最基本的中间件技术有:公共(通用)网关接口CGI和应用程序接口API两种。

1、基于公共网关接口CGI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是Web服务器运行时外部程序的规范。按照CGI编写的程序,可以扩展服务器的功能,完成服务器本身不能完成的工作。外部程序执行时间可以生成HTML文档,并将文档返回Web服务器。CGI应用程序能够与浏览器进行交互作用,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的API与数据库服务器等外部数据源进行通信。例如,一个CGI程序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数据,然后格式化为HTML文档后,发送给浏览器;也可以将从浏览器获得的数据放到数据库中。几乎使用的服务器软件都支持CGI,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Web服务器内置语言编写CGI;其中包括流行的C、C++、VB和Delphi等。

从体系结构上来看,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输入查询信息,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发出带有查询信息的请求;Web服务器按照CGI协议激活外部CGI程序,由该程序向DBMS发出SQL请求,并将结果转化为HTML后返回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返回给Web浏览器。这种结构体现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中,Web服务器和CGI程序实际起到了HTML和SQL转换的网关的作用。CGI的典型操作过程是:分析CGI数据;打开与DBMS的连接;发送SQL请求并得到结果;将结果转化为HTML;关闭DBMS的连接;将HTML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器。其访问频率大,尤其是热点数据。但是,其主要缺点是:

①、客户端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通信必须通过Web服务器,而且Web服务器要进行数据与HTML文档的互相转换。当多个用户同时发出请求时,必然在Web服务器形成信息和发布瓶颈。

②、CGI应用程序每次运行都需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效率低,操作费时。

③、CGI应用程序不能由多个客户机请求共享,即使新请求到来时CGI程序正在运行,也会启动另一个CGI应用程序;随着并行请求的数量增加,服务器上将生成越来越多的进程。为每个请求都生成进程,既费时又需要大量内存,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导致性能降低并增加等待时间。

④、由于SQL与HTML差异很大,CGI程序中的转换代码编写繁琐,维护困难。

⑤、安全性差,缺少用户访问控制,对数据库难以设置安全访问权限。

⑥、HTTP协议是无状态且没有常连接的协议,DBMS事务的提交与否无法得到验证,不能构造Web上的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在线)事务处理)应用。

2、基于服务器扩展的应用程序接口API

为了克服CGI的局限性,出现的另一种中间件解决方案是基于服务器扩展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与CGI相比,API应用程序与Web服务器结合得更加紧

密,占用的系统资源也少得多,而运行效率却大大提高,同时还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安全性。

服务器API一般作为一个DLL提供,是驻留在Web服务器中的程序代码,其扩展Web服务器的功能与CGI相同。Web开发人员不仅可以用API解决CGI可以解决的一切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解决基于不同Web应用程序的特殊请求。各种API与其相应的Web服务器紧密结合,其初始开发目标服务器的运行性能进一步发掘、提高。用API开发的程序,比用CGI开发的程序在性能上提高了很多;但是开发API程序比开发CGI程序要复杂得多。API应用程序需要一些编程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多线程、进程同步、直接协议编程以及错误处理等。目前主要的Web API有:Microsoft公司的ISAPI、Netscape公司的NSAPI和OReily公司的WSAPI等。使用ISPAI开发的程序性能要优于用CGI 开发的程序。这主要是因为,ISAPI应用程序是一些与Web服务器软件处于同一地址空间的DLL。因此,所有的HTTP服务器进程能够直接利用各种资源,这显然比调用不在同一地址空间的CGI程序语句要占用更少的系统时间。而NSAPI同ISAPI一样,给Web开发人员定制了Netscape Web服务器基本服务的功能。开发人员利用NSAPI可以开发与Web服务器的接口,以及与数据库服务器等外部资源的接口。

虽然基于服务器扩展的API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各种功能,连接所有支持32位ODBC的数据库系统,但是这种结构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①、各种API之间兼容性很差,缺乏统一的标准来管理这些接口;

②、开发API应用程序也要比开发CGI应用复杂得多;

③、这些API只能工作在专用Web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上。

链接:DLL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在Windows中,许多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它们被分割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动态链接库,即DLL文件,放置于系统中。

链接:ODBC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是微软公司的开放服务结构(Windows Open Services Architecture,WOSA)中有关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建立了一组规范,并提供了一组对数据库访问的标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些API利用SQL来完成其大部分任务。ODBC本身也提供了对SQL语言的支持,用户可以直接将SQL语句送给ODBC。

3、基于JDBC的Web数据库技术

Java的推出,使Web页面有了活力和动感。Internet用户可以从Web服务器上下载Java小程序到本地浏览器运行。这些下载的Java小程序就像本地程序一样,可独立地访问本地和其他服务器资源。而最初的Java语言并没有数据库

访问的功能;随着应用的深入,要求Java提供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防止出现对Java在数据库访问方面各不相同的扩展,JavaSoft公司指定了JDBC,作为Java语言的数据库访问API。

链接:JDBC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 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

其中,类是一种复杂的数据类型。它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与这些数据相关的操作封装在一起的集合体。这有点像C语言中的结构;唯一不同的就是结构没有定义所说的“数据相关的操作”;“数据相关的操作”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方法”。因此,类具有更高的抽象性;类中的数据具有隐藏性,类还具有封装性。

采用JDBC技术,在Java Applet(Java小程序)中访问数据库的优点在于:

直接访问数据库,不再需要Web数据库的介入,从而避开了CGI方法的一些局限性;

用户访问控制可以由数据库服务器本地的安全机制来解决,提高了安全性;

JDBC是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一个通用低层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不同的数据库功能的层次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为跨平台跨数据库系统进行直接的Web访问提供了方案。从而克服了API方法一些缺陷;

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提供丰富的图形功能和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功能。

JDBC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API,由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多线程与平台无关的编程语言,具有极强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强健性。JDBC是一种规范,能为开发者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访问类和接口,能够方便地向任何关系数据库发送SQL语句。同时JDBC是一个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低层应用程序接口,但实际上也支持高层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及API。所有这些工作都建立在X/Open SQL CLI(调用级接口)基础上。JDBC的主要任务是定义一个自然的Java接口来与X/Open CLI规范中定义的抽象层和概念连接。JDBC的两种主要接口,分别面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JDBC API和面向驱动程序低层的JDBC Driver API。JDBC完成的工作是: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发送SQL语句;返回数据结果给Web浏览器。

基于JDBC的Web数据库结构其缺陷在于:

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查询等操作,还不能进行OLTP;

安全性、缓冲机制和连接管理仍不完善;

SUN承诺的完全跨平台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标准远未实现。

链接:X/Open CLI

X/Open CL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允许数据库应用程序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编程接口,以增加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链接:OLTP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系统,也称为面向交易的处理系统。其基本特征是:顾客的原始数据可以立即传送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

4、几种Web数据库连接方式的比较

对CGI、API和JDBC三种访问数据库的技术,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如何将Web技术和DBMS相结合,研究和开发出具有OLTP功能的动态Web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目前的Internet和数据库技术热点研究领域的交叉点。传统的Web数据库系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缺点。唯有充分利用基于组件和分布式对象技术的优势,将Web技术和DBMS紧密结合,开发出具有扩展性强、易于维护、效率高的特点,同时提供跨平台的操作性和能访问异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的Web连接体系结构及技术,才能真正实现Web数据库的灵活方便应用。

六、构建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体系

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与传统的二层结构应用软件相比,有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重用性好等诸多优点。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构建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今软件体系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最初的静态HTML页面、简单的CGI网关程序、Java Applet程序,现在的ASP等Web数据库技术,还有动态的Java在线游戏及PHP技术等。

实际上,多层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来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层应用软件体系包括4层: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库层。

其中,顶端Web服务层,是Sun公司多层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它主要起代理和缓存的作用。顶端Web服务器的作用,是缓存本地各客户机经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静态数据,通常被放置在客户机所在的局域网内,起到一个Java Applet主机(向Web浏览器传送Java Applet程序的计算机)和访问其他服务的代理作用。与普通代理服务器的作用相同。

构建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体系时,选用Java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跨越各种应用平台。总之,在Java平台上构建多层应用软件体系,代表着今后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发展趋势。

2016年12月22日编写于重庆

2020年7月13日修改于重庆

JAVA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Java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J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它由一组用Java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 简单地说,JDBC可做三件事: ·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发送SQL语句 ·处理结果 一、JDBC的总体结构 在Java Application之下的是JDBC API,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类代Java Application、JSP、Servlet等使用。 ·java.sql.DriverManager:用来加载不同的JDBC驱动程序并且为创建新的数据库连接提供支持。 ·java.sql.Connection:完成对某一指定数据库的连接功能。 ·java.sql.Statement:在一个已经创建的连接(java.sql.Connection)中作为执行SQL语句的容器;它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子类。 1)java.sql.PreparedStatement:用于执行预编译的SQL语句。 2)java.sql.CallableStatement:用于执行数据库中已经创建好的存储过程。 ·java.sql.Result:代表特定SQL语句执行后的数据库结果集。

二、JDBC应用开发模式 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通常是在服务器商配置数据库,而在客户端安装内容丰富的GUI界面。在些模式中,JDBC驱动程序应该部署在客户端。 而在三层应用模式中,客户端不直接调用数据库,而是调用服务器上的中间件层,最后由中间件层完成数据库查询操作。 三层结构之优点:它将可视化表示(位于客户端)从业务逻辑(位于中间层)和原始数据(位于数据库)中分离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客户端来访问相同的数据和相同的业务规则。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使用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包信和院士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通过百度、谷歌、个人主页对包信和院士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包信和院士的研究方向、引文数据、合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出版物进行了了解。并对其2014年5月的一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基本信息 包信和,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他的个人工作经历为: 1989年至1995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95年应聘回国。 1995年至2000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2000年8月至2007年3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起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系主任。 2009年3月起任沈阳分院院长。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经教育部研究决定,任命包信和为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其次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个人介绍和包信和院士的课题组主页里搜集了对其研究方向的简介: 包信和研究员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的纳米催化剂,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CO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发现了纳米催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纳米Rh-Mn催化剂,使催

化合成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Mo/MCM-22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 二、研究成果分析 利用Web of Science搜索包老师的文章,总共搜索到497篇文章,对检索报告创建引文报告,如图2.1所示。文章被引总频次达到12804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25.76次,h-index值为56,表示在包老师所发的文章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56次的论文总共有56篇左图为每年出版的文献数图标,2000年以来,每年出版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在30篇左右,研究状态保持稳定。其中2015年发表文章篇数最高,2015年是个高产年。 根据每年的引文数图标可以看出,每年的引文数不断上升,表明其发表的文章是有生命力、有价值的。也表明每年发文的质量不断在上涨。 图2.1创建引文报告 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图2.2是对作者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到合作者的信息,其中与293名作者有过合作。其中合作最多的为韩秀文老师(大连化物所)、马丁老师(北京大学)。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摘要】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在各具体业务应用与底层用户数据库间建立一种可扩展、可移植,具有较强伸缩性的统一的对外接口,以有效地支撑业务网络应用。 【关键词】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1.引言 在三层C/S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服务器都需要一定的数据访问技术的支持。从总体上数据访问技术可以分为数据访问接口和数据访问对象两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访问技术关系图 数据访问接口:提供一组标准化接口(数据库引擎),允许应用程序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DBC,JDBC,OLE DB等;数据访问对象:提供用于通过数据库访问接口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用标准对象,不受应用程序开发语言的限制,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增加、删除和查询等操作。如常见的有DAO,RDO,ADO,https://www.sodocs.net/doc/0718983618.html,等对象模型。在数据访问技术研究初期,不同的数据库厂商都会提供不同的数据访问接口,开发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学习不同的专用数据库访问技术,比如DB2系统的CLI Library、Oracle 的OCI Library等。这对开发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使得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很困难,影响开发进度;而且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局限性很大,严重依赖于数据库平台,不利于应用程序的跨数据库平台移植。 2.通用基于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信息化时代,网络和信息管理高速发展,数据库技术日臻成熟,功能日趋完善,而网络和数据库之间的关联与应用日益紧密,用户对信息的要求随之也要达到高标准的实时性与交互性,因此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显得格外重要。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技术出现一改传统两层结构,采取C/S三层结构,充分发挥了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二者结合的综合优势与潜力,提高了性能、访问效率和安全性。常见的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分为以下几种: 2.1 CGI技术 CGI即通用网关接口,是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交互传递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CGI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浏览器通过URL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器的守护进程将此请求传给相应CGI程序进行处理,然后CGI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浏览器。CGI优点:通用性强,基本支持所有HTTP服务器,交互能力强,跨平台性能极佳,操作简单灵活。CGI缺点:应用程序通常独立执行,客户共享

在Web系统中用连接池访问数据库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王丽辉(),女,吉林省九台市人,实验师,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实验工作。 在Web 系统中用连接池访问数据库 王丽辉,王东来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吉林132101) 摘 要:介绍了基于Java 的数据库访问机制,阐述了连接池的概念以及连接池的具体实现。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使用连接池技术的解决方案。分析了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连接池技术的实现方案。 关键词:Jav a ;连接池;JD BC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Using Connection Pool to Visit Databa se in Web System WAN G Lihui ,WANG Donglai (Jilin Agricu 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 lo gy Colleg e C ollege o f In formation Eng in eering ,Jilin 132101,Ch ina) A bstract :I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 he access mechani sm based Java and explained the c once ption and im ple 2mentation of c onnection pool.Put forw ard the s olutionson how to use connection pool technology a fter th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s were analysed.Analysed the w orking principle and gave an implementations pr ogram by one exam ple. K ey w or ds :Java ;connection pool ;JDBC Java 是S UN 公司推出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它利用特有的虚拟机技术实现了平台的无关性,而这一特性又促使其成为一种开发W eb 应用系统的优秀语言。由于在网上处理的数据成倍增加,而且越来越复杂,迫使科学研究者和应用开发者必须考虑如何快速建立完善有效的新模型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一些传统模型。众所周知,在一个基于数据库的Web 系统中,建立数据库连接的操作是系统中代价最大的操作之一。很多时候,可能网站速度瓶颈就在于此。为此我们提出了在传统模型中引入连接池技术的方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连接池技术是通过重用一组连接对象,使所有用户之间共享一组已经打开的连接。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节省建立数据库连接的时间,提高访问数据库的速度。 1 Java 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基本原理 Java 语言的跨平台性、安全性以及可移植性等特性使其成为开发数据库的一种优秀语言[1]。JD BC (Java DataBase C onnectivity )是Java 程序连接和存取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API ),此接口是Java 核心API 的一部分。JD BC 向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了独立于数据库的统一的API 。JD BC 是由一组驱动程序实现的Java 接口,驱动程序负责从标准JD BC 调用向支持的数据库所需要的具体调用转变。除了向开发都提供统一的独立于D BMS 之外的框架,JD BC 还提供了让开发者保持数据库厂家提供的特定功能的办法。驱动程序管理器API (对程序员是透明的)与实际连接到数据库的各个第三方驱动程序进行通信,并且返回查询的信息,或者执行由查询规定的操作。(1)建立数据库连接;(2)利用SQ L 语句对数据进行操作;(3)断开数据库连接在基于数据库的W eb 系统中,在某一较短的时间段内,只有少数Web 请求时,传统模式还能很好的工作,但随着请求数不断增加,系统的开销越来越大,响应W eb 、请求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无法响应W eb 请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传统模式存在下面的一些缺陷:(1)一次W eb 请求都需要建立一次数据库连接。每建立一次数据 5 :2009-0-10 :1972-11

访问Web数据库的几种解决方案

摘要:#$%&’$&%的发展使数据库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和-./是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案。与*+#和#,*相比较,-./作为一种全新的.&’0&’端技术具有先进的体系结构,其运行效率高、执行速度快、支持多线程、程序编写简单,且能实现复杂功能,是目前访问(&)数据库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库;-./;*+#;#,*中图分类号:1/232 文献标识码:- 随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信息共享要求的提高,数据库与(&)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数据库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数据库访问技术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交叉点,基于中间件技术访问(&)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中间件负责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提供应用程序服务。它能直接或调用外部程序或脚本代码来访问数据库,因此它可以提供与数据库相关的动态4156页面,将用户的查询结果格式化为4156页面,通过(&)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 最基本的中间件技术有通用网关接口*+#、#$%&’$&%数据库连接器#,*, 还有微软新开发的-7%80&9,:%:;)<&7%技术-,;,它作为-./的核心技术之一,集中体现了-./技术简洁而强大的数据库访问功能。 =>通用网关接口*+# 通用网关接口*+#?*@AA@$+:%&B:C #$D %&’E:7&F 是(&)服务器在调用外部程序时的接口规范协议,它规定了一套标准的参数格式和环境变量。*+#程序的作用是扩展(&)服务器的功能,执行(&)服务器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其基本思想是:客户端即(&)浏览器通过411/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服务器通过*+#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数据库服务器提供数据库连接。 外部*+#程序通过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标准输入输出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传递有关参数和处理结果,应用在(&)数据库上时,它可以实时动态地生成4156文件,根据用户的需求输出动态信息,把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作为信息源对外提供服务,把(&)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结合起来。*+#程序通常是一个可执行文件,*+#程序的执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GH6直接调用,另一种是通过交互式主页里的I@’A 表单调用,在用户填完表单所需的信息后按确认按钮启动*+#程序。*+#接口能支持;,J*类型的数据库,从而能够支持常用的.K6.&’0&’、;’:7L&、-77&MM 、I@NO’@等数据库。利用*+#连接数据库的开发 访问(&)数据库的几种解决方案 郭鲜凤 ?太原大学机电系,山西太原P2PPP3F 收稿日期:"PP"Q P"Q =R 作者简介:郭鲜凤?=3S"—F ,女,太原人,太原大学机电系讲师。 T@U’$:L ;E 1:8CU:$G$80&’M8%C 太原大学学报 "PP"年S 月第2卷第"期总第=P 期 V@L>2W@>".UAW@> =P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杜永莉 一、引文检索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引文(Citation):文献中被引用、参考的文献(Cited Work),也称施引文献,其作者称为被引著者(Cited Author)。 2. 来源文献(Source):提供引文的文献本身称为来源文献,其作者称为引用著者(Citing Author)。 3. 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通过搜集大量来源文献及其引文,并揭示文献之间引用与被引用关系的检索工具。 4. 引文检索:是以被引用文献为检索起点来查找引用文献的过程。 (二)引文的历史回顾 引文的创始人Dr.Eugene Garfield博士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创始人,现在仍然是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名义董事长,还是美国信息科学协会的前任主席、The Scientist 董事会的主席、Research America董事会的成员。另外他还是文献计量学的创始人。 Dr.Garfield于1955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具有化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引文加速研究过程、评估工作影响、跟踪科学趋势;阐明引文是学术研究中学术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1957 他创建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1961 年, ISI 推出了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SCI 。一种5卷印刷型刊物,包括613种期刊140万条引文的索引。1966年,ISI发布磁带形式的数据,1989年推出CD-ROM 光盘版,1992年ISI为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接管(Thomson Scientific),1997年推出系列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2001年建立具有跨库检索功能的(ISI Web of Knowledge)。 20世纪30年代中期,另外一个著名计量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在对大量的期刊分布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布拉德福定律(二八定律),揭示出各学科核心期刊的存在,这些核心期刊组成了所有学科的文献基础,重要论文会发表在相对较少的核心期刊上;因此从文献学的角度,没有必要将已经出版的所有期刊全部收录,从数据库的质量上说,则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流程筛选高质量期刊,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信息。 Garfield 博士从建立引文数据库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整套期刊筛选的工作流程,每年从全球出版的学术期刊中,筛选出各学科中质量高、信息量大、使用率高的核心期刊。由于这套流程对期刊一些客观指数的长期跟踪,衍生出了另外两个数据库: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和基本科学计量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三)引文的作用 了解某一课题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查找某一重要理论或概念的由来;跟踪当前研究热点;了解自已以及同行研究工作的进展;查询某一理论是否仍然有效,而且已经得到证明或已被修正;考证基础理论研究如何转化到应用领域;评估和鉴别某一研究工作在世界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力;发现科学研究新突破点;了解你的成果被引用情况;引文检索为科研人员开辟了一条新颖、实用的检索途径;同时为文献学、科学学、文献计量学等分析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如衡量期刊质量、测定文献老化程度、观察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关系、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引文数据库是不可缺少重要工具。 二、Web of Science的检索途径 (一)科学引文索引简介

实验8-jdbc数据库访问

实验8 JDBC访问数据库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传统的方法访问数据库; 2. 掌握使用数据源的方法访问数据库。 二、实验原理 数据库应用是Web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应用。Web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方法和使用JNDI数据源的方法。 传统方法访问数据库的步骤是:①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②建立连接对象;③创建语句对象;④获得结果集;⑤关闭有关连接对象。 使用数据源访问数据库的步骤是:①配置数据源(局部数据源或全局数据源);②通过JNDI机制查找命名数据源;③通过数据源对象创建连接对象;④其他与传统方法一致。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使用传统方法通过JSP页面访问数据库 【步骤1】创建数据库。假设在PostgreSQL建立了一个名为bookstore的数据库,在其中建立books表,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books ( bookid character(5) PRIMARY KEY, --书号 title varchar2(80), --书名 author character varying(20), --作者 publisher character varying (40), --出版社 price real --价格 ); 向books表中插入几条记录,代码如下: INSERT INTO books V ALUES ('204','Head First Servlets & JSP', 'Bryan Basham', '中国电力出版社',98.00); INSERT INTO books V ALUES ('201', 'Servlets 与JSP 核心教程', 'Hall Marty','清华大学出版社',45); INSERT INTO books V ALUES ('202', 'Tomcat与Java Web 开发技术祥解', '孙卫琴', '机械工业出版社',45); INSERT INTO books V ALUES ('203', 'JSP 应用开发技术', '柳永坡','人民邮电出版社',52); INSERT INTO books V ALUES ('205', 'J2EE 1.4 编程指南', 'Spielman Sue','电子工业出版社',68); 注意:需要将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安装到应用程序的WEB-INF\lib目录中。 【步骤2】使用下面JSP页面displayBooks.jsp访问books表中的数据。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 <%@ page import="java.sql.*"%> Database Access Test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1、引文的创始者是(A) A、Eugene Garfield B、S.C.Bradford C、Billings,S.A D、Harris,C.J 2、引文的创始单位是(A) A、ISI B、NLM C、CDC D、NIH 3、ISI推出系列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时间是(D ) A、1956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7年 4、SCI的局限性不包括(B ) A、主要限于基础科学方面 B、不能囊括多数国际多学科高质量科学期刊 C、收录第三世界国家期刊较少 D、论文被引用情况复杂 5、ISI推出了SCI的时间(C) A、1950年 B、1955年 C、1961年 D、1970年 6、关于引文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了解某一课题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B、引文检索为科研人员开辟了一条新颖、实用的检索途径 C、为文献学、科学学、文献计量学等分析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D、直接查找全文数据 7、Web of Knowledge包含的数据库有(D) A、Web of Science B、科学会议录索引、化学反应数据库 C、化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 D、以上皆是 8、关于Web of Science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跨学科、精选内容,可以进行引文检索

B、增加了分析、跟踪、写作和管理功能 C、从文献相互关系的角度,提供新的检索途径 D、从著者、标题、分类等角度提供检索途径 9、ISI推出CD-ROM光盘版的时间是(A ) A、1970年 B、1961年 C、1982年 D、1991年 10、在SCI中公共卫生所在的数据库是(B ) A、Web of Science Expanded B、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D、其他

Web of Science使用方法

Web of Science系统 在科技发展与竞争力 分析中应用 周宁丽 2012.10

内容提纲 1.WOS及其功能简介 2.科技文献检索以及分析概念与术语 3.WOS文献检索功能及其利用 4.WOS文献分析功能及其应用 5.WOS引文分析功能及其应用

1. WOS 及其功能简介 ?WOS 简介 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创建的WOK(ISI web of Knowledge)信息平台中的一个系统。 ?WOS 数据资源 3个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 --1900-至今 (涵盖8,200种核心期刊)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1996-至今(涵盖2,800种核心期刊)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cience (CPCI-S) --1990-至今(涵盖60,000个会 议录) 1个化学数据库: 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 (CCR-EXPANDED) --1986-至今 ?WOS 主要功能 1.收录、引用、主题文献检索 2.文献与引文统计分析 3. 文献管理与跟踪 ?WOS 学科领域 (1)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 学等150 多个学科领域 (2)人文社科50多个学科领域

2. 1 科技文献收引检索概念 ?科技论文收录检索 选用权威的文献检索系统(如:WOS、ISTP、EI、PUMED、 SCOPAS、CSCD、CSSCI),对其数据库系统收录所发表的期刊、会议文献进行检索 ?科技论文引文检索 利用权威的文献检索系统(如:WOS、ISTP、EI、PUMED、 SCOPAS、CSCD、CSSCI),对其数据库系统收录的期刊、会议文献的引用频次进行查询,对其引文进行检索 ?课题(主题)文献检索 利用权威的文献检索系统(如:WOS、ISTP、EI、PUMED、 SCOPAS、CSCD、CSSCI),对某学科、研究主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Web of Science 各种标号详解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几个标识(DOI、UT、IDS Number、ISSN、ISBN)的含义 无论是检索机构还是文章作者,对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记录格式中出现的DOI、UT、IDS Number、ISBN ISSN等英文标识不尽了解,经咨询ISI公司及相应的检索后,把这些标识的意思做简要说明。 (1)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对象唯一标识符 传统方式是采用URL对因特网上数字资源进行标识,用户点击URL链接即可访问对应的数字资源。然而URL所代表的只是数字资源的物理位置,并不是数字资源本身,一旦资源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原来的URL将成为―死链‖。因此,仅仅使用URL来代表数字对象和链接已经不能适应分布式动态环境的要求。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由此产生,它并非只是一个不重复的字符串,真正有用的唯一标识标符系统应该是一套包括名称空间、唯一标识符、命名机构、命名登记系统和解析系统5 个部分的完整体系。 简要地说,对所标识的数字对象而言,DOI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保证了在网络环境下 对数字化对象的准确提取,有效地避免重复。一个网络对象(各种数字资源)一个编号例如——DOI:10.1134/S1061920808010020 (2)UT(Unique Article Identifier)是文章的唯一识别符——收录号 UT –Unique Article Identifier字段是ISI (现在公司名称Thomson Reuters)分配给一篇文章的唯一识别符。可以唯一地识别一条参考文献。它没有显示在Web of Science文章的全记录页里,当输出记录保存为HTML格式时,可以看到UT字段文章的唯一标识符。一篇文章一个编号 例如——UT ISI:000259889100041 (3)IDS Number——检索号 Thomson Reuters Document Solution? 编号。此号码是识别期刊和期号的唯一编号,用于订阅Document Solution 中的文献的全文。一本期刊每一期发表的文章都是一个IDS号。一个期刊的一期对应一个编号 例如——IDS Number:358AR (4)ISSN 国际标准期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标识定期出版物(如期刊)和电子出版物的唯一编号,共八位。一个期刊一个编号 (5)ISBN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是一种机器读取的唯一标识符,可准确无误地标识书籍。 例如——ISBN:7-5023-4424-1

Web of Science(SCI,SSCI,AHCI,CPCI)数据库资源介绍

Web of Science (SCIE,SSCI,AHCI,CPCI) 登录https://www.sodocs.net/doc/0718983618.html, 资源简介: Web of Science 是汤森路透科技集团(Thomson Reuters)的产品,Web of Science 包括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SSCI,A&HCI)。本馆开通试用的数据库如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能够提供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提供8600多种涵盖176 个学科的世界一流学术科技期刊的文献信息。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收录3100多种涵盖56个学科的世界一流学术性社会科学期刊的文献信息。 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收录艺术与人文学科领域内1,600多种学术期刊,数据可回溯至1975年。同时还从Web of Science 收录的8,000多种科技与社会科学期刊中,筛选出与艺术人文相关的学术文献。 会议论文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简称CPCI),汇聚了全球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信息,包括专著、丛书、预印本以及来源于期刊的会议论文,提供了综合全面、多学科的会议论文资料。其内容分为两个版本: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原ISTP);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原ISSHP)。 Web of Science (SCIE,SSCI,A&HCI,CPCI)数据库的特色 利用Web of Science可以快速检索科研信息,可以全面了解有关某一学科、某一课题的研究信息。在提供文献的书目与文摘信息的同时,Web of Science(SCIE,SSCI,AHCI,CPCI)设置了"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提供该文献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信息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引文索引,揭示了学术文献之间承前启后的内在联系,帮助科研人员发现该文献研究主题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研究。还可通过Email和RSS定制主题及引文跟踪服务,随时把握最新研究动态,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Web of Science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权威、有影响力的期刊,由于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引文索引机制,使得Web of Science(SCIE,SSCI,AHCI,CPCI)在作为文献检索工具的同时,也成为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重要基本评价工具之一。 免费学习资源: 数据库使用指南下载:https://www.sodocs.net/doc/0718983618.html,/productraining/

web of science课题检索技巧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技巧 应用技巧 1.1怎样了解某研究课题的总体发展趋势? 检索结果告诉我们找到了152篇“侯建国”院士的文章。(如果有重名的现象,请参考我们随后提供的有关作者甄别工具的应用技巧。) 1.访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论文 请访问:https://www.sodocs.net/doc/0718983618.html,,进入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下图示为WOK4.0版新界面)。 示例:如果我们希望检索“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院士在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中收录文章的情况。 2.生成引文报告 在检索结果界面上,通过右侧的生成引文报告功能,您可以快速了解该课题的总体研究趋势,并且找到本课题的国际影响力年代变化情况。

结论:通过Web of Science提供的强大的引文报告功能,您可以点击创建引文报告,自动生成课题引文报告,从而提高您的科研效率。 3 利用分析功能了解课题发展趋势 除了自动创建引文报告之外,您也可以利用分析功能生成论文出版年的图式。并且,利用分析功能您可以任意查看某些出版年的论文情况。

结论:通过Web of Science提供的强大的引文报告功能,您可以点击创建引文报告,自动生成课题引文报告,对总体趋势一览全局。而分析功能可以让您更清晰的了解本课题论文每年的发文量,分属于哪些学科,主要集中在哪些国家地区,以哪些语种发表,哪些机构或哪些作者是本课题的引领者,收录本课题论文最多的期刊和会议有哪些等详细信息。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技巧 应用技巧 1.2 如何找到某个课题的综述文献?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国内外在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或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如何快速获取这些信息呢?您可以通过检索综述性文献来方便高效地找到信息。 1.访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课题 请访问:https://www.sodocs.net/doc/0718983618.html,,进入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如:我们想快速找到有关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课题“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的综述文献。 2.精炼检索结果 在检索结果界面上,通过左侧的精炼检索结果功能您可以快速的了解该课题涉及的学科、文献类型、作者、机构、国家等,甚至通过文献类型选项锁定该课题的高质量综述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