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时事论文

时事论文

网络消费

【热点背景】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正在对文化消费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其内容和方式,而且影响其价值取向,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消费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网购比较大的扩张是在最近几年,最早从2006年开始,那时候网购的量只有258亿人民币,到了前年已经到7800多亿人民币,已经增长29倍,数字估计会在1.1-1.2万亿的网购。这样对我们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经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从过去只占0.34%到现在已经占到4.32%。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本上网购每年增长的幅度在百分之八、九十和五、六十之间,网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的方式,这样对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用消费来拉动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申论分析】

一、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

(一)经营行为缺乏规制。一是隐瞒情况,制造虚假广告。网上商店展示的商品往往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而许多网上经营者展示商品时,没有一定的展示标准,向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不完整的信息,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二是网络欺诈。一些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编造虚假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经营情况,以及获奖材料,宣称子虚乌有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

(二)网上消费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同时需要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这样就将消费者的个人保密信息暴露给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消费者信息,进行电话、网络等不法行为。二是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首先需要申请个人账户,开通网上银行,存入资金给第三方平台,但是电脑网络系统自己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等病毒侵入电脑系统,篡改、****消费者账号,使消费者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三)网上消费法治不完善。目前,国内在网络运营、管理、使用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虽然立法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

二、网络消费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网购的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因为现在还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网络的零售,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问题,电子商务企业认定等等相关方面还缺少一些规定。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因为网络的交易行为是非常复杂,是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易,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有一些执法是比较难进行的。

(三)要加大创新执法的力度。如果用传统管理商业的模式来执法网上的交易,那成本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一定要创新这些方法,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要加快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的建立,包括跨部门的涉信执法,信息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服务机制化等。要鼓励第三方的机构对网络零售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的评价和认证的服务。

高考

2013年3月8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高考制度不存在地域歧视,称“经过近10年努力,(各地)录取率已大体相当,最低的省已达67%。……全国平均数是70%多。虽然还有一点距离,但已不像过去差那么多”。

就在同一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工商联副主席王刚表示,“高考制度不公平,根源在教育部”并准备联名五六十名人大代表,共同质疑教育部。此举立即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赞同和支持。袁部长的言之凿凿,和民众质疑不绝于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考制度,到底存不存在地域歧视?

我相信,袁部长引用的数据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也反映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不过,这些数据是否能证明“高考制度不存在地域歧视”,就很值得商榷了。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有没有高考的问题,这个在1977年的冬天已经解决;第二阶段,解决高考升学率低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从袁部长引用的数据来看,这一问题已在逐步解决;第三阶段,解决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迄今尚无实质进展。

由此来看,高考公平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升学率公平,保证每个省份的考生,都有相对比较公平的机会考入大学。第二层次,在名牌和重点院校的录取比例上,应保证各省考生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同台竞技。

客观说,相对于庞大的教育需求来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永远是相对匮乏的。而恰恰这一点,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必须要公平分配。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考制度地域歧视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优质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上。以北京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录情况来看,这种地域歧视是客观存在、不容否认的。

2012年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招生计划总数是614人,而在山东、辽宁、四川、山西、湖南、浙江、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和江苏,分别仅有61人、69人、93人、55人、

67人、50人、69人、68人、59人、44人和60人,这十一个省份招生计划的总和是695人,仅仅比北京市招生计划多81人。

如果从录取比例来看,地域差距会更加怵目惊心。2012年北京市高考考生人数是7.3

万人,北京大学录取比例为0.84%;四川高考考生人数538299人,录取比例为0.017%。山东高考考生人数497684人,录取比例为0.012%。北京录取比例是四川的49倍,山东的70倍!2012年9月10日,“90后公民”程帅帅手举自制“北京人大学”牌匾,在北京大学西门进行抗议,赢得了不少公众的欢呼和支持。这一事件,恰恰折射出地域歧视已经成为高考制度最大的弊病。

高考地域歧视,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和理念,侵犯了公民平等的考试权,硬生生把原本平等的考生,划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歧视的结果,只能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只能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对立与割裂。

温家宝同志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又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我要说,公平竞争是高考制度的底裤,扒了这条底裤,高考制度将丧失最基本的尊严!如果真如袁部长所言,那么教育部又为何下大力气要推进异地高考制度改革?到底是异地高考制度改革闭门造车,还是袁部长的论断失之客观?教育部长不承认地域歧视,事实上就是否定异地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是扒掉了高考制度的底裤。

实事求是地讲,如何消除高考地域歧视,确实是摆在教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道难题面前,希望教育部能踏踏实实扮演好考生的角色,审清题意、抓住题眼、想尽办法、破解难题,给全国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平等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让高考公平的阳光,普洒在每一个考生身上!

习近平: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前提

本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张烁)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主持会议。

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

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习近平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

要及时整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习近平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习近平强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脱贫致富要实干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日,人民网记者从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墙体已经刷成白色。村民称这些墙是10月份开始修建的,是“扶贫项目”。他们称这些墙最大作用是遮丑,让过路的领导觉得好看。当地称,修墙是进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

对于此墙,村民质疑声连连,认为修墙为了遮丑,给过路领导看的、新墙“没啥用”,未惠及全体农户、修墙占路影响交通安全等,然而,、县委宣传部认为修墙是村容村貌整治,相邻市县都在搞;乡长认为部分群众反对因“刚脱盲认识还不到位”。

【标准表述】

[存在问题]

我们认为,对于甘肃贫困县此举,是该鼓励还是该扼杀首先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村民所说是否有道理?古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村民所说有理。对于修墙一事,村民最有发言权,村庄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热土,修墙是否利民,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唯一标准。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二是“遮羞墙”是否有面子工程的嫌疑?县委宣传部认为修墙是整治村容村貌,相邻市县都在搞。“遮羞墙”有面子工程的嫌疑。不搞本县就要落后,就要抬不起头,有攀比之嫌。整治村容村貌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结合本县的实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考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不照搬,不盲目攀比。

三是乡长所言是否站得住脚?乡长认为部分群众反对因“刚脱盲认识还不到位”。对于乡长的说辞,有轻视群众意见之嫌,并没有把群众的声音放在心上。

教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涉及群众生活的事情上更要重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心底的声音,诚心向群众请教,热心为群众服务,亲民,利民,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乡长所言站不住脚。

由此可见,对于甘肃贫困县此举,从发点是好的,值得鼓励,但并没有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官方的解释欠妥,不值得鼓励,这点该扼杀。

[措施]

我们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来看,脱贫致富也需要靠实打实的干。

一是地方相关部门作为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应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吃透拿稳,让“好政策”变成“好贯彻”。

二是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让每一分钱都能用在该用的地方。

三是加大扶贫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力度,按照审批职能权限,做好扶贫项目的立项、环评、审批、招投标、验收等工作。

四是严厉打击贪污、挪用、滥用扶贫资金的腐败违纪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五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和支持相关的扶贫工作。

六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项目等,要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

七是牢记“实干兴邦”,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领导干部要善于以媒体为镜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现代社会,媒体是领导干部最真实、最客观、最便利的一面镜子,干部的一言一行,在媒体上得到反映;公众对干部工作得失的种种评价,在媒体上一一折射出来。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以媒体为镜,查找自身不足,改进自身工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干部决策难免千虑一失,具体的领导行为更难保不出任何纰漏。人需要镜子,政府也需要媒体这位诤友,为其明得失、正言行。当前,我国政府的媒体工作水平不断进步,但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媒体,不善于运用媒体做好工作,出现不利的舆论倾向时消极应付,甚至把提出正确意见的媒体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而在突发事件等问题的处理上陷于被动。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会举办期间,我国政府把信息透明贯穿于工作的全程,赢得了各界的普遍赞赏,媒体的配合为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灵宝帖案中,对网上发言者“跨省追捕”,以及个别地方领导“进京抓捕”记者,致使当地党政领导成为舆论批评的众矢之的,付出了公信力受损的沉重代价。

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媒体的作用,不能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就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顺利地履行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网络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应认识到,过去那种捂盖子、打棍子,控制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只有顺应大势所趋,主动转变观念,重视媒体作用,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才能占领舆论制高点,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媒体为镜,就要善待媒体,以之为友。媒体是联结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政府的信息源、智慧泉、传声筒、监督镜,各级政府要敞开胸怀,抱着谦虚的态度认真了解传播规律,尊重传媒权利,真正把媒体放在诤友的地位上,坦诚面对,平等相待。通过媒体发布信

息、阐释政策、了解民情、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

以媒体为镜,就要善用媒体传声。要重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力强的特点,善于运用媒体传播政府声音,解释政府立场,引导公众的思想和行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增强行政公关意识,讲究利用媒体传声的方法,提高对媒体讲话的艺术,学会用媒体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时代的语言把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改善表达效果,真正说服和打动公众,使政府的立场为公众所信服。

以媒体为镜,就要善纳媒体之谏。勇于对照媒体批评改进自身的不足,对符合实际的批评要发扬民主,认真汲取,以此修正失误、完善政策,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并使决策的实行获得舆论的支持。

以媒体为镜,就要善采百姓之言。把媒体作为与民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作为密切与群众联系的中介。利用媒体广开言路,多种渠道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意愿、要求等不同呼声,认真受理和反馈,不断提高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热情。

“新闻监督是成本最低的监督,也是效率最高的监督。”政府如果不能对媒体善加利用,这把双刃剑极可能掉转过来对政府造成伤害,让新闻监督成为代价最沉重的监督。对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用监督规范权力,让批评成为常态,借助媒体力量把各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

责任与感恩并举是建设公德社会的关键

读完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这段感人故事,让我们感慨良多:刘女士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勇于担责,李老太太家属的做法则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责任与感恩是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基础和核心。

应该说,我们社会当前还缺乏勇于担责的理念。“母亲跪爬求助”事件证明缺失责任,欺骗网民的善良与真诚;小悦悦事件证明社会缺少责任,我们在漠视中体会社会的冷漠与麻木;专家见利忘义证明责任的缺失,我们不能为社会提供诚信的声音……主动为社会承担道德责任是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基础,没有了这份责任,社会抱怨“人性冷漠”、“道德滑坡”,我们指责他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于是当我们看到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的行为时,我们为之赞叹;当我们看到孙先生两兄弟为民工考虑工钱的壮举时,我们看到了公德的社会绿洲。

同样,社会还缺少感恩的意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社会却出现了很多“扶不起”、“救不起”的事例。很多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在做了好事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被污蔑、被殴打,流血又流泪。所以当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赔偿的时候,让我们感觉到久违的温暖和感恩的光辉。

温总理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诚然,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的彰显,社会就很难真正形成和谐的氛围,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腾飞只是纸上谈兵。建设具备强烈公德心的社会,提升公众的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方面要加大社会道德宣传力量,要让大家真正知荣辱,明事理,使人们社会公德心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培养群体为社会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感恩回报他人和社会,充当改善社会公德的一分子;一方面要树立榜样,以榜样的作用推动社会公德心的宣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行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感召和感化大多数社会群体,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规范要求,以行为准则来约束社会群体的行为举动,用“他律”来实现社会公德心的华丽转身。

“春风绿,染清一池溪水”。我们相信,只要真正践行社会道德,信奉责任与感恩,就一定能够构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群众路线是制度科学有效性的基石

(2012上海A卷)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胡锦涛同志也曾说过:判断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然而在制度设计中,还存着忽视群众意见、漠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力量等突出问题,致使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保障制度科学有效,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要集民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岁月里,一直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使各项制度设计充分吸纳了各界群众的智慧与意见,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当下,以限塑令为代表,个别部门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导致制度脱离实际,难以执行。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鼓励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发表不同意见,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惠民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尊重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而能否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然而,在计划生育罚款提成等制度设计过程中,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依然浓厚,出现了“好事人人管,坏事没人管;有好处就管,没好处就算”等权力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要用民力,发动依靠群众力量。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制度自身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须知,执行是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集中的体现,是制度设计的生命线,而制度的顺利实施https://www.sodocs.net/doc/018936382.html,与有效执行,则离不开群众的鼎力支持。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领域的“媒体依赖症”,虽然暴露出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但同样说明了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公众特别是媒体的参与配合。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是制度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重要力量。

群众路线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保障和增强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基石。只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中,能做到集民智、惠民利、用民力,就能形成政民互动、干群互动、上下互动的大好局面,最大限度地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设计的生命力!

作品要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刘云山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见成效,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要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上下功夫见成效,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见成效,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改进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队伍结构的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编辑记者参与。要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农民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一大批世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放下锄头镰刀,走出田园乡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个新型群体——农民工。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民工在默默无闻地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中展现出宝贵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农民工精神。他们在城市建设中,遵纪守法,为社会热情服务;吃苦耐劳,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品德高尚,涌现出很多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阜阳农民工之歌》唱道:“把穷苦和梦想装进行囊,把脱贫和致富寄托远方,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城市,把财富和希望带回家乡。在城市,铸造的是辉煌;回家乡,撑起的是脊梁。”这不仅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民工精神的生动诠释。概括起来,农民工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念坚定,敢闯敢试。广大农民勤劳淳朴而又向往现代文明,他们对党的政策充分信任,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期待着早日脱贫致富。因此,他们放下包袱,更新观念,大胆地走出农村。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精神,鼓足自强和拼搏的干劲,发奋图强、不等不靠,在工作起点比较低、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条件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农民工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怕苦、重、脏、累、险,为城市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刚进城时,他们是生活上的穷人、技术上的粗人、文化上的“盲”人,但他们没有被这些所击倒,而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风雨洗礼,不仅换了“脑子”、找了路子、赚了票子,而且充实了自己、赢得了尊重。这种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

诚实守信,甘于奉献。诚是根,信是本。诚是内在素养,信是外在表现。诚实守信体现在农民工不仅爱岗敬业,而且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哥哥车祸遇难后,弟弟忍着悲痛将工钱发到工人手上,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最朴素的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可爱可敬的农民工当中。他们坚守诚信,无私奉献,成为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安徽省阜南县农民工朱月华,在宁波务工期间遭遇车祸离世,捐献出一肝双肾两只角膜,点亮了5位患者的生命之灯。这种兼济天下、大爱无边,诚实守信、义薄云天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是很多农民工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虚心求教,充实知识,创新技能。优秀农民工马虎做事从来不“马虎”,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等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被授予“奥运工程建设优秀农民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尽管农民工曾经历被城市边缘化和最初创业的阵痛,但靠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钻研,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艰苦创业,回报桑梓。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农民工始终践行这一思想。他们在外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返乡回报桑梓,不忘乡亲。这种朴素的情怀彰显了农民工崇高的精神境界。随着很多地方鼓励创业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用先进的理念带动村民学习进步,共同树立新风尚;用多年积累的资金回乡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共同营造新村貌;用学来的技术回乡创办企业,点燃村民共同致富新希望,成为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创业路的领头羊,为当地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他们热爱故土的情怀,报效家乡的壮志,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或许会消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转化为真正的市民,但农民工精神将成为一笔具有恒久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农民工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1、标题:一般而言,在拟定具体的标题时,应遵循标题即是论点的原则,而“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本身过于理论化,所涵盖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不是一篇申论就能够论述清楚的,因此“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作为申论的标题不够妥当,其切入点有待细化。建议从采取什么措施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这一角度重新拟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共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建立、农民工大军的产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个阶段(存在明显的主观化问题,这里所讲的四个阶段,只是考生想当然的自我总结,有失准确。具体来讲,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阶段有:1978—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进和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的重构; 1985-1991年: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2-1997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提出,强调土地承包经营的稳定性,稳步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1998至今: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农业税的废除,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的到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粮食的连年增产,解决13亿农民的吃饭问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结构优化,产生大批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化水平和国际上现代农业化水平的差距。

2、从这一段的行文来看,除了行文主观化、衔接不够自然等方面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在引出问题后明确的提出具体的论点。建议在句末加上:因此,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营;通过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完成率农业现代化。而我国的乡村大地上还存在飞机喷洒农药与老水牛犁田共存的情景,先进与落后,集约与粗放,开放与闭塞同时呈现。虽然这是由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人口多,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耕地少,仅为世界平均的40%;环境脆弱、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人均生产总值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等,但是我们必须克服现实的困难,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

3、能够认识到飞机喷洒农药与老水牛犁田共存、先进与落后,集约与粗放,开放与闭塞同时呈现是由具体的国情与自然环境决定的,但对于论点的论述过于简单。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分析论点”不仅仅只是概述所存在的问题,就本题而言,还可联系农业的社会功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等内容来分析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以增强对论点的论证。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完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从而改变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之曾。像美国、日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培育出的新品种谷物使它们的亩产量突破500公斤,远远高出我国。三、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突破传统的产销脱节、部门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发展龙头企和专业化公司及农业产业基地,将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走进市场,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四、健全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形成集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不仅学会田间栽培技术,会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同时,还熟悉农产品市场,会经营管理。

4、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策论过于简单,导致整个行文的内容单薄。从策论的形式来讲,应将主要措施分条逐段进行论述;从具体的内容来讲,策论一般涉及思想意识、体制建设、法律制度、技术创新、社会教育(监管)等层次的内容,考生可按照这一基本层次,联系具体的专题加以分析;从具体的措施来讲,在提出措施后,应客观的阐述如何有效的落实这些措施,以体现所提措施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国情不同,具体道路和模式也不相同。我国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走一条能扬长避短、可操作、走的通的道路,说到底就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5、最后的总结虽重申了论点,但整个内容过于简单。考生可结合“十二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来总结问题,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小结:

整个文章虽体现了申论应有的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出措施)的基本层次,但纵观整个行文,内容单一,对于专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于国家的行政政策了解不深,一言以蔽之:只注重了形式而缺少实质内容。需要明确的是申论最大的特点在于模拟行政(从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国家的政策来处理问题),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基本政策,就本题而言,可联系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加以论证。

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中国人大多都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安土重迁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落叶归根是一个古老的观念。因为我们对故乡的不舍,祖祖辈辈的向故土索取,使故土不堪重负:土地越来越贫瘠,资源越来越稀缺,生态越来越脆弱……。这时候移民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残酷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移民这个词是沉重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不仅需要重新奠定经济基础,还需要重新建立人脉关系,建立生活圈子。如何做好移民工作,如何让群众移得走,过得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有针对性,有计划,有选择,科学地移。移民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形象工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移,都适合移。要先移经济条件好,能力强,路子广,积极性高的。此外对移出数量,移的地域,移出后的生产生活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深入实地考察移得是否合适,根据考察情况及时的调整政策。对于不能移走的不动产要合理处理,对于移后土地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做好移民工作不能一移了之,要努力重建人脉和文脉,幸福地移。家乡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生存之所,而是一个包括了故土、故乡、故人、故事……等立体的生活生存空间。到一个新的地方不仅涉及生产的重建,更加困难的是人与人关系协调,是文化的重建,是精神家园的重建,是身份认同的重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痛苦的。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移民和原住民的对话交流机会。引导移民和原住民通过共同生产,相互通婚等方式建立牢固、和谐的关系。

对于不愿意移的群众,要努力做好沟通工作。对于确实不愿意移的,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群众意愿,要尊重群众对故土的感情。故乡对很多人来说是唯一的,甚至是神圣的,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利益都不可替代的故乡的精神价值。不能扣帽子,打着保护生态的旗号伤害群众的感情,要切身的体会群众的感受,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做好移民工作不能只动嘴,还要用心;不能只是说,还要做;不能只说虚话,要做好实事,让群众移得安心,移得放心。移民不仅要让群众安身,还要让群众安心,不仅要夯实经济基础,还要做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愿移民的群众移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三个前提

——从考公务员热说起

公务员考试已经无可争议的超越了高考、考研、司法考试……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考。为了捧上金饭碗,一些考生甚至考公专业户,到全国各地巡考,哪里有公务员考试就去哪里考。我们一方面在大力倡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考公务员的人又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现象。

考公的背后首先是求稳的心理在驱使。客观的说,如果只是工资,大部分公务员系统并不是很高。大家之所以要去做公务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务员旱涝保收。做了公务员不用担心生病,甚至不用担心住房……。我们现在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只有公务员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到失业保险,住房保障……,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还非常的不完善。而公务员系统的人,就是先被保障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有保障是好的,我们并不要求取消保障,而是希望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公务员式的保障得以全面覆盖。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没有房子住,不用担心生病,还会有这么多人考公务员吗?我们将看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大力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

大量的人考公务员和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的不健全。这个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当前我国的公务员系统出现只进不出,所以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当前我们应该完善对公务员的考核机制,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公务员要进行https://www.sodocs.net/doc/018936382.html,

清退。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差额选举制度。我们欣喜的看到,深圳等一些地方正在为建立良好的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这样的探索不仅仅是一个开始。和完善退出机制比起来,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更为紧迫。我身边的一些人就直言不讳的说,考公务员不是为了一点工资,而是为了获取权力和随之带来的灰色收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全面遏制住腐败,考公热就一天不会退。

透过公务员考试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使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做官就是就可以管人,可以管人的人就是人上人。我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做官,做了官就没有人欺负我们,做了官就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官本位思想严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毒瘤,这颗毒瘤侵蚀的是我们的心灵。在这样的侵蚀下,对于为我们服务的人,我们往往看不起,对于那些管理甚至压迫我们的人,我们往往充满了敬意。官本位思想和缺乏服务意识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为公务员,其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为公众服务的,是最需要的是服务意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做公务员这个行业就是服务业,它和做服务员、保姆……等等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做好公务员,就不是一个好公务员!

我并不反对考公务员,而是反对所有的人都去考公务员。想不要所有人都去考公务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键。想让考上公务员的人做好公务员,完善考核和监督制度,端正报考的心态是基础。这个三个问题是摆在我们的政府面前,摆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学生面前的难以解决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