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

胚胎干细胞的标志物

Oct-4: Oct-4(也叫Oct-3或Oct3/4)属POU转录因子一员,最初鉴定为DNA结合蛋白,可通过顺式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它在全能胚胎干细胞(ES)和生殖细胞表达。该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是必要的。4 ES的分化导致Oct-4的下调。5 Oct-4不仅是细胞系多能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首要的作为鉴定全能ES细胞的标志物。

SSEAs: SSEAs 最初是用来鉴定识别糖脂表位的三个单抗。SSEA-1表达在前移植期的鼠胚表面(如八细胞期)并且也发现存在于畸胎瘤干细胞表面,但不存在分化的衍生细胞中。输卵管上皮、子宫内膜、附睾, 成年鼠脑和肾小管区域也发现和SSEA-1抗体反应。SSEA-3和4在卵子发生时合成,在卵母细胞、受精卵和早期卵裂球细胞膜上存在。这些与糖链相关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被认为是调控发育期的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未分化的灵长类ES细胞,人的EC和ES细胞表达SSEA-3和SSEA-4,但不表达SSEA-1。未分化的小鼠ES细胞表达SSEA-1,但不表达SSEA-3或SSEA-4.

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

CD34(细胞表面的唾液粘蛋白):CD34自从被发现存在于少量人骨髓细胞以来就是兴趣的焦点。从骨髓和外周血来源的CD34阳性富集的细胞群体显出大部分的造血活性。CD34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HSCs). 的标志物。CD34在原始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后表达下降.这点也发现在克隆的祖细胞和一些细胞系的干细胞。尽管CD34功能未知,但现在认为它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HSCs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Osawa等人首先证明小鼠HSCs可以是CD34阴性。并且,人的CD34阴性细胞也有低水平的嫁接和造血能力。移植研究表明胎绵羊CD34阴性细胞有重新繁殖的能力。并且也表明人和鼠的CD34阳性细胞可能来源于CD34阴性细胞。总的说来,这些报告提示,HSCs可能是CD34+或CD34-。只选择表达CD34的细胞可能导致将更原始的干细胞排除在外。然而几乎所有的临床和实验流程包括体外培养、基因疗法和HSC抑制,目前都设计成收集富含CD34+的细胞。

CD133: CD133, 是120kDa糖基化蛋白,包括5个跨膜结构域,最初是通过AC133单抗鉴定的,它能识别人HSCs的CD34+亚类29,30。一种CD133异构体AC133-2, 最近已经被克隆并鉴定为可被AC133抗体识别的原始表面抗原。CD133可以作为用CD34筛选HSC和体外扩增的补充。CD133+富集的亚类可以以同CD34+ 富集的亚类扩增的方式扩增,从而可保留多系增殖的能力。最近的研究为CD133的表达不限于原始血细胞提供了证据,同时也确定了非造血组织中一类独特的细胞群体。来源于外周血的CD133+ 可被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并且,人的神经干细胞用抗CD133抗体可被直接分离。

ABCG2: ABCG2 (A 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 广泛存在于各种干细胞上,并决定了SP细胞的Hoechst 阴性染色表型。ABCG2是ABC转运体家族的成员,并首先定位在乳腺癌细胞系上。ABCG2在CD34阴性细胞上出现的几率最大,但细胞表达CD34后,ABCG2下调。ABCG2的下调也表现在很多造血祖细胞上。因此在原始HSC分离鉴定上,ABCG2比CD34更有希望。ABCG2特异性的表达决定了猴骨髓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和ES细胞中的Hoechst SP表型。对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可以从移植的骨髓来源的SP细胞再生证明了SP细胞的潜在可塑性. ABCG2在SP细胞上的专一表达提示ABCG2可能成为是成体多能干细胞阳性筛选的潜在标志物。ABCG2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里也扮演着一定的功能上的角色。

Sca-1: Sca-1 (stem cell antigen 1, Ly-6A/E), 是18kDa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属Ly-6抗原家族成员。43 Sca-1被广泛认为和Ly-6 半抗原一起,是小鼠HSC标志分子,它在多能HSCs上表达。一种抗Sca-1抗体经常和一些细胞表面标志分子表达的阴性选择一起用来鉴定和分离

小鼠HSCs. Sca-1+ HSCs可在成年骨髓、胎儿肝脏、成年动物流动的外周血和脾脏中被找到。Sca-1在几种非造血组织中也被发现。43可用来富集HSCs之外的祖细胞。Sca-1 可能参与调节B细胞和T细胞活化。

间质干细胞的标志物

STRO-1: 用CD34阳性骨髓细胞进行免疫产生的小鼠IgM单抗STRO-1, 能识别一种人骨髓基质成分表达的表面抗原。在骨髓细胞中,STRO-1+/血型糖蛋白A-细胞群中的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富集的频率约100倍于STRO-1+/Glycophorin A+群体。一种STRO-1+ 富集的骨髓细胞亚群有能力分化为各间质细胞系,包括带有血管平滑肌样表型的支持造血的基质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STRO-1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抗体,可用来鉴定、分离和功能检测人骨髓基质祖细胞,这些细胞和原始的HSCs有明显区别。

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

Nestin: Nestin是VI型中间丝蛋白,尽管它主要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上,它几乎不在成熟中枢神经细胞上表达。Nestin在非神经元干细胞上也表达,例如胰岛祖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

PSA-NCAM (Polysialic acid-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胚胎时期的NCAM和PSA-NCAM 经常高唾液酸化,在神经元发育中起重要作用。PSA-NCAM可能和突触的重排和可塑性有关。在成年,PSA-NCAM的表达限制在保留可塑性的区域。神经元限制性的前体细胞可由高表达PSA-NCAM而鉴定,它们可经历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表型的神经元。PSA-NCAM 阳性的新生儿脑前体细胞将发育为胶质细胞,甲状腺素可调控它们变为少突细胞。多唾液酸的修饰可显著降低NCAM的黏附,从而PSA-NCAM被认为是纯粹的抗黏附分子,可以调节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脑的可塑性。更进一步的证据表明PSA-NCAM 可能和未知的信号分子反应,发挥诱导发育的角色。

p75 Neurotrophin R (NTR): p75 NTR,也称为低亲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属1型跨膜TNF受体超家族。它可和NGF, BDNF, NT-3和NT-4 结合(低亲和力)。p75NTR, 在Trk存在时被活化, 提高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反应性。TrkC受体和p75 NTR 协同作用,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冠干细胞(NCSCs)根据它们表面表达p75NTR而已被分离。从外周神经组织新鲜分离的p75NTR+ NCSCs可体内和体外自我更新并产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且神经上皮来源的p75NTR+在培养中也有能力分化为神经元,平滑肌和雪旺细胞。最近,p75 NTR 已经被用来作为鉴定间质前体细胞和肝星形细胞的标志分子。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biology/Class422/51885.shtml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cd34分子作为筛选、计数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移植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在动员剂的影响下,调低了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使造血干/祖细胞易于穿过髓血屏障,进入外周血。在此过程中,cd34分子及其配体cd62l表达量均无明显下调,起到维持骨髓干细胞池稳态的作用;在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植入过程中,cd34分子提高黏附作用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cd34分子与骨髓基质细胞表面分子的聚集、结合,增强造血干细胞的定植,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造血功能恢复以及免疫功能重建。

造血干细胞(stem cell , CD34+)

【参考范围】

CD34+细胞在正常外周血中占有核细胞的0.00001~0.0001(0.001%~0.01%),骨髓0.005~0.015(0.5%~1.5%),脐血0.005~0.035(0.5%~3.5%)。

【影响因素】

骨髓或外周血白细胞要用PBS稀释至1×10^6/ml后进行免疫标记,并注意设立相应的同型对照。

【临床意义】

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CD34阳性细胞动员有效性的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制定采集计划。一般来说,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达到0.001(0.10%)以上时,可以考虑行PBSC单采术。否则,应继续动员。

2.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CD34+细胞剂量控制BMT、PBSCT的CD34+细胞剂量>2×10^6/kg,脐血干细胞移植时,CD34+细胞剂量可少至BMT成PBSC的1/10,即2×10^5/kg。3.化疗强弱的掌握化疗后血象的恢复快慢取决于对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的强度。CD34+细胞的测定可以判断化疗的强度。要求化疗强度控制在杀伤一定比例而非所有CD34+细胞为度。

4.贫血的鉴别(如再障、缺铁性贫血)如果再障的原因属于细胞受累,则CD34+细胞可以明显降低(<0.01),缺铁性贫血时,CD34+细胞数量应在正常范围之内。

5.基因治疗CD34+的HSC作为缺陷基因的靶细胞有它独特的优点,因为HSC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缺陷基因导入此类细胞后能维持终身,从而彻底治愈疾病。显然,CD34+HSC 的精确测定显得非常重要。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cds/ckz/7-0-2980.shtml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与分类

1.依据表面标志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个亚群NK细胞表达众多表面分子,但只具有相对特异性。通常将CD56+CDl6+CD3-TCR―BCR―的淋巴样细胞定为NK细胞,并以CD56的表达密度不同,将NK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群。CD56bright NK细胞高表达CD56、CD94/NKG2A和L选择素(CD62L);低表达CDl6和KIR;表达高亲和力的IL2受体(1L-2RapY)。而CD56dim NK细胞高表达CDl6、PEN5、KIR和LFA―1;低表达CD56,CD94/NKG2A;仅表达不带。链的中亲和力的IL-2受体(IL-2Rβγ)。

NK细胞亚群CD56bright和aD56dim的表型特点

2.依据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分为NKl和NK2两个亚群NK细胞也存在着类似Thl和Th2样的亚群。分离外周CDl6+,或CD56+细胞,用ILl2和抗IL―4抗体可以诱导出分泌IFN―Y 的Thl型NK亚群,用IL4和抗体诱导出分泌IL5、ILl3的Th2型NK细胞亚群,分别命名为NKl和NK2。也有人认为NK细胞发育经历K2一NK0一NKl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IL4促进NK2增殖;ILl2促使NK2向NKl转变,并促进NKl的或熟。

3.依据黏附功能分为黏附NK和非黏附NK两个亚群根据NK细胞在IL2的诱导下表现出的黏附能力,分为黏附NK(A―NK)和非黏附NK(NA―NK)两个亚群。A―NK细胞的表型比较均一,主要为CD3―CD56dim CDl6十 IL2R+,不含CD56bright细胞。NA―NK细胞是

具有不同表型的异质性群体,各种表型如CD56bright、CD56dim、CD56―、CDl6十、CDl6―均可存在。

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experiment/430/502/503/504/29736.htm

CIK细胞表面CD分子的多重性

CIK细胞高表达CD3,CD54,CD11a;中度表达CD3,CD56,HLA-DR,CD28 CD54,CD83,CD28;低度表达CD83 HLA-DR;不表达CD86,CD80,CD1a等CD分子,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非MHC限制性杀瘤活性。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Article/CPFDTOTAL-QGZL200110001085.htm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 胚胎干细胞的标志物 Oct-4: Oct-4(也叫Oct-3或Oct3/4)属POU转录因子一员,最初鉴定为DNA结合蛋白,可通过顺式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它在全能胚胎干细胞(ES)和生殖细胞表达。该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是必要的。4 ES的分化导致Oct-4的下调。5 Oct-4不仅是细胞系多能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首要的作为鉴定全能ES细胞的标志物。 SSEAs: SSEAs 最初是用来鉴定识别糖脂表位的三个单抗。SSEA-1表达在前移植期的鼠胚表面(如八细胞期)并且也发现存在于畸胎瘤干细胞表面,但不存在分化的衍生细胞中。输卵管上皮、子宫内膜、附睾, 成年鼠脑和肾小管区域也发现和SSEA-1抗体反应。SSEA-3和4在卵子发生时合成,在卵母细胞、受精卵和早期卵裂球细胞膜上存在。这些与糖链相关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被认为是调控发育期的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未分化的灵长类ES细胞,人的EC和ES细胞表达SSEA-3和SSEA-4,但不表达SSEA-1。未分化的小鼠ES细胞表达SSEA-1,但不表达SSEA-3或SSEA-4. 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 CD34(细胞表面的唾液粘蛋白):CD34自从被发现存在于少量人骨髓细胞以来就是兴趣的焦点。从骨髓和外周血来源的CD34阳性富集的细胞群体显出大部分的造血活性。CD34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HSCs). 的标志物。CD34在原始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后表达下降.这点也发现在克隆的祖细胞和一些细胞系的干细胞。尽管CD34功能未知,但现在认为它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HSCs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Osawa等人首先证明小鼠HSCs可以是CD34阴性。并且,人的CD34阴性细胞也有低水平的嫁接和造血能力。移植研究表明胎绵羊CD34阴性细胞有重新繁殖的能力。并且也表明人和鼠的CD34阳性细胞可能来源于CD34阴性细胞。总的说来,这些报告提示,HSCs可能是CD34+或CD34-。只选择表达CD34的细胞可能导致将更原始的干细胞排除在外。然而几乎所有的临床和实验流程包括体外培养、基因疗法和HSC抑制,目前都设计成收集富含CD34+的细胞。 CD133: CD133, 是120kDa糖基化蛋白,包括5个跨膜结构域,最初是通过AC133单抗鉴定的,它能识别人HSCs的CD34+亚类29,30。一种CD133异构体AC133-2, 最近已经被克隆并鉴定为可被AC133抗体识别的原始表面抗原。CD133可以作为用CD34筛选HSC和体外扩增的补充。CD133+富集的亚类可以以同CD34+ 富集的亚类扩增的方式扩增,从而可保留多系增殖的能力。最近的研究为CD133的表达不限于原始血细胞提供了证据,同时也确定了非造血组织中一类独特的细胞群体。来源于外周血的CD133+ 可被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并且,人的神经干细胞用抗CD133抗体可被直接分离。 ABCG2: ABCG2 (A 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 广泛存在于各种干细胞上,并决定了SP细胞的Hoechst 阴性染色表型。ABCG2是ABC转运体家族的成员,并首先定位在乳腺癌细胞系上。ABCG2在CD34阴性细胞上出现的几率最大,但细胞表达CD34后,ABCG2下调。ABCG2的下调也表现在很多造血祖细胞上。因此在原始HSC分离鉴定上,ABCG2比CD34更有希望。ABCG2特异性的表达决定了猴骨髓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和ES细胞中的Hoechst SP表型。对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可以从移植的骨髓来源的SP细胞再生证明了SP细胞的潜在可塑性. ABCG2在SP细胞上的专一表达提示ABCG2可能成为是成体多能干细胞阳性筛选的潜在标志物。ABCG2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里也扮演着一定的功能上的角色。 Sca-1: Sca-1 (stem cell antigen 1, Ly-6A/E), 是18kDa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属Ly-6抗原家族成员。43 Sca-1被广泛认为和Ly-6 半抗原一起,是小鼠HSC标志分子,它在多能HSCs上表达。一种抗Sca-1抗体经常和一些细胞表面标志分子表达的阴性选择一起用来鉴定和分离

肿瘤干细胞与EMT

肿瘤干细胞与EMT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认为,肿瘤实际上是由一小群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样细胞及其产生的分化程度不均一的细胞团组成,其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具有自我更新驱动肿瘤发生的能力,二是具有多向分化形成肿瘤的异质性的潜能1。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EMT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变化过程,上皮细胞间相互作用消失,组织结构松散,立方上皮细胞转变为纺锤形纤维细胞形态,并表现出侵袭性。实体肿瘤中央的细胞为上皮细胞表型,周围的细胞常常会呈间质细胞表型,其较强的运动能力使肿瘤细胞在局部产生浸润,并侵入血和淋巴管而转移至靶器官。到达靶器官后,癌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来重建细胞间连接及细胞骨架从而形成转移灶2。EMT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而且也可以作为得到肿瘤干细胞的方法3。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与EMT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二者在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耐药性上面有很多相似点4。肿瘤干细胞模型和EMT的概念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肿瘤的发展,但两者都不能独立地解释所有生物学事件。诱导EMT能促使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通过诱导分化的肿瘤细胞最终形成肿瘤干细胞并维持干性,而肿瘤干细胞同样具有EMT特征。然而,EMT是通过何种分子机制转化干细胞样细胞的,目前尚不清楚。下面向大家介绍目前已知的关于EMT和肿瘤干细胞间分子机制上的关联性。 连接EMT与肿瘤干细胞的信号通路:

卵巢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研究的新进展_肖远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812017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2MS21565);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FJ3078);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132011-088)。 作者简介:肖远,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肿瘤药学,E-mail :csxy531@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 * 通讯作者:曾勇,男,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肿瘤药理学、生物医学,E-mal :valzeng@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 ●综 述● 卵巢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研究的新进展★ 肖 远,伍 奕,任华益,曾 勇*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药学部,湖南 长沙,410013) 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后期,部分患者会复发,这与卵巢癌干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数量稀少,对常规化疗耐药,能够形成新的肿瘤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的根源之一。近年来,人们针对卵巢癌干细胞的鉴定与分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了该类细胞特征性的标志物。目前已被证实的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主要有CD133、乙醛脱氢酶、CD44、CD117、CD24等。本文旨在对这些卵巢癌干细胞的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及其在卵巢癌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卵巢癌;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64(2013)03-0172-04 d oi :10.3969/j.issn.2095-1264.2013.041 Advances of Biomarkers of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 ★ Xiao Yuan, Wu Yi, Ren Huayi, Zeng Yong * (Pharmacy Department of the Tumo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Abstract: Ovarian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women, for which at the time of initial treatment we can obtain complete clinical remission. However, some will relapse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disease. This phenomenon may be correlated to the cancer stem cell. The cancer stem cell possesses several properties, which includes rare cell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ability to arise the daughter cells. It is one of the roots of neoplasm recurrence. In recent years, a huge amount of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method o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cer stem cells, as well as on the markers of such kind of cells.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biomarkers of the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Cancer stem cells; Ovarian cancer; Biomarker 前言 肿瘤干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0.01~0.1%,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能够通过对称分裂与不对称分裂两种形式进行增殖,形成新的肿瘤干细胞、肿瘤初始细胞、肿瘤初始样干细胞、肿瘤前体细胞等[6-8]。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可能起源于正常干细胞的基因突变。因此,在肿瘤原发病灶中寻找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成为研究肿瘤干细胞的一种途径。卵巢癌与其他肿瘤一样,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各种表达不同 标志物的肿瘤细胞,且这些细胞具有不同的增殖、转移能力及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1-5]。传统观念认为卵巢癌的发生是因为月经导致上皮组织的周期性破坏,并导致肿瘤的发生。近期病理学研究发现,许多卵巢癌发生于输卵管的末梢,甚至可能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损伤处[9-10]。但是,由于卵巢癌的确切起源目前还不足够明确,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争议。大部分的卵巢癌肿瘤干细胞表现为对化学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耐受性,且被认为是卵巢癌复发的根源,但卵巢癌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目前

前列腺癌干细胞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干细胞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郝玉美①刘谦②综述宋娜玲①审校 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该方法易使其发展成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且暂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干细胞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前列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根治前列腺癌的有效途径。靶向前列腺癌干细胞治疗需首先明确前列腺癌干细胞标志物,尤其是其特异标志物,才能更好地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方案的研究。目前前列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D44和CD133,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开始受到质疑,且发现了更多新的标志物,本文主要对前列腺癌干细胞领域研究较广和较新发现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干细胞肿瘤标志物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69 Advanced research on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related tumor markers Yumei HAO1,Qian LIU2,Naling SONG1 Correspondence to:Naling SONG;E-mail:nalingsong@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 1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Tianjin300192,China. 2Department of Urology,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Tianjin300192,China. This work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Fund Project(No.81272511)and the Discovery Fund of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No.ST-1313). Abstract Prostate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males.Endocrine therapy is currently the mai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Although this therapy frequently results in tumor shrinkage,it is not curative,and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eventually develop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Recen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serve a key function in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and 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Therefore,targeted therapy of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may b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 markers must be identified to facilitate studies on prostate cancer radical treatment schemes,especially the specific markers of this disease.Previous research on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 markers mainly focus on CD44and CD133.Along with in-depth studies,a substantial number of new markers have been found with research development.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widely studied and recently discovered markers found in the field of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Keywords:prostate cancer,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tumor markers 前列腺癌干细胞标志物是存在于前列腺癌干细胞表面及胞内的抗原小分子,可通过这些标志物开展前列腺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目前有一些前列腺癌干细胞标志物如CD44、CD133等受到了广泛研究,且有研究者通过它们来分离鉴定前列腺癌干细胞,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标志物开始受到质疑,目前在该领域现有一些新的标志物被发现,比如α2,α6,β1整合素,C-met,乙醛脱氢酶1,ABCG2, CD166,SOX2和EZH2等,在以上标志物中究竟哪些才是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标志物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接下来就目前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研究较广和较新发现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并对可能的前列腺癌干细胞特异标志物作一分析,为前列腺癌的根治提供有效途径。 1研究较广的前列腺癌干细胞肿瘤标志物 1.1CD44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分子,在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中发挥功能作用,已被用作很多干细胞的标志物,目前也被用作前列腺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Patrawala等[1]报道从前列腺移植瘤中获取的CD44+细胞有干细胞特性,即高成瘤性、高克隆形成力及高转移潜能。且有研究报道CD44+/CD24-LNCaP细胞在体 作者单位: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300192);②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272511)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探索基金项目(编号:ST1313)资助通信作者:宋娜玲nalingsong@https://www.sodocs.net/doc/099203786.html,

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及寿命等多个角度来看,HSC是一个具有异质性特征的细胞群体。HSC异质性的存在增加了我们了解HSC功能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难度。因此,本文讲述HSC异质性的特征、检测方法与技术、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和在治疗中的应用。 一、HSC异质性 1.HSC表型异质性:HSC表型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其纯化方案的局限性与非特异性。自20世纪50年代FORD等发现移植的供体骨髓在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上具有重要的造血重建作用起,骨髓HSC的活性和功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Spangrude等根据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首次从小鼠骨髓中富集得到HSC(Thy-1loLin-Sca-l+)。此后,其他实验室也开始用不同的表面标志组合对HSC的纯化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Okada 等于1992年提出经典的c-Kit+Sca-1+Lin-(KSL)富集HSC的方案,KSL细胞约占全骨髓有核细胞的0.1%。至此,HSC已可被相对富集。但通过移植实验发现,在该群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长周期HSC(LT-HSC)仅占20%,仍是一个非常异质性的群体,其中包括多能祖细胞(multipotent progenitor,MPP)、短周期HSC(ST-HSC)和LT-HSC。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增添一些附加标志以排除分化的祖细胞,降低HSC异质性。Morrison和Weissman于1994年在KSL的基础上附加Thy1.1阴性表达,该标志在B6背景小鼠品系骨髓HSC上多不表达,即用KSL Thy1.1-(KTSL)组合纯化小鼠HSC。接着,Krause等提出附加CD34-表达纯化小鼠HSC,即KSL CD34-;2001年Christensen和Weissman又在之前的组合上附加了Flk-2-表 达,即KSL Thy1.1loFlk-2-。CD34和Flk-2标志通常与KSL联用,分选LT-HSC (CD34-Flk-2-KSL)、ST-HSC(CD34+Flk-2-KSL)和MPP(CD34+Flk-2+KSL)。ST-HSC和LT-HSC是对HSC分型最经典的认识。ST-HSC和LT-HSC不仅可以从表型区分,也可从维持重建受体的时间分型。传统对ST-HSC的定义是维持重建受体时间在6周左右的HSC,LT-HSC为超过16周的HSC。而Ema等建议根据粒细胞重建状态对HSC重新分类,ST-HSC定义为可以维持重建6个月的HSC, LT-HSC为超过12个月的HSC。 另外,新的HSC表面标志也被不断发现,如Tie-2和Endoglin (CD105)。此外,Morrison及其同事用SLAM家族,即CD150+CD244-CD48-可以将HSC富集率提高到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系和发育不同阶段小鼠表面标志的表达也有变化。人类HSC的表面标志与小鼠的也不太相同,例如,CD34表达于人的HSC上而不表达于小鼠的HSC上。除了表面标志,还有其他纯化方案。1996年,Goodell等在小鼠骨髓中发现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

CD133_脑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CD133:脑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曾令成, 万锋, 韩林, 雷霆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30 刊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12,28(7) 参考文献(26条) 1.Reya T;Morrison SJ;Clarke MF Stem cells,cancer,and cancer stem cells[外文期刊] 2001 2.张华;李苏宜CD133与肿瘤于细胞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癌症 2010(3) 3.谢蕊繁;万锋;雷霆CD133作为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应用的局限性[期刊论文]-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0 4.Fargeas CA;Huttner WB;Corbeil D Nomenclature of prominin-1 (CD133) splice variants-an update[外文期刊] 2007(6) 5.Kemper K;Sprick MR;de Bree M The AC133 epitope,but not the CD133 protein,is lost upon cancer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2010 6.Shmelkov SV;St Clair R;Lyden D AC133/CD133/Prominin-1 2005 7.Uchida N;Buck DW;He D Direct isolation of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em cells[外文期刊] 2000(26) 8.Richardson GD;Robson CN;Lang SH CD133,a novel marker for human prosta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 2004 9.Leong KG;Wang BE;Johnson L Generation of a prostate from a single adult stem cell 2008 10.Bhatia M AC133 expression in human stem cells[外文期刊] 2001 11.孟祥姣;王秀问;马道新CD133在实体肿瘤干细胞研究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8(2) 12.Singh SK;Clarke 1D;Terasaki M Identification of a cancer stem cell in human brain tumors 2003 13.Singh SK;Hawkins C;Clarke I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brain tumour initiating cells[外文期刊] 2004 14.宗志涛;黄燕;于军胶质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11(2) 15.刘勇;路名芝CD133与实体肿瘤预后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6) 16.许亮;董军;兰青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Nestin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 17.Beier D;Hau P;Proescholdt M CD133(+) and CD133(-)glioblastoma-derived cancer stem cells show differential growth charac teristics and molecular profiles 2007 18.Wang J;Sakariassen P;Tsinkalovsky O CD133 negative gli oma cells form tumors in nude rats and give rise to CD133positive cells 2008 19.Chen R;Nishimura MC;Bumbaca SM A hierarchy of selfrenewing tumor-initiating cell types in glioblastoma 2010 20.Zheng X;Shen G;Yang X Most C6 cells are cancer stem cells:evidence from clonal and population analyses 2007 21.Wu A;Oh S;Wiesner SM Persistence of CD133 + cells in human and mouse glioma cell lines: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GL261 glioma cells with cancer stem cell-like properties 2008 22.Lottaz C;Beier D;Meyer K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of CD133 + and CD133-glioblastorna-derived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 摘要:1978年美国召开的人类免疫与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 概念,之后随着研究深入,其在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催化细胞中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的主要细胞 溶脂酶,逐渐成为正常与肿瘤干细胞(CSC)主要标志物。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 肝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本文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肿瘤肝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标志物概念提出,以及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几年大部分学者已经将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最为主要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进行研究[1]。ALDH1属于乙醛脱氢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在于催化细胞中的乙醛氧化为乙酸,是一类细胞溶脂酶,可参与各类组织的 分化及基因表达,作用十分广泛。本文就其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ALDH1概述 人体ALDH1的基因表达场所为细胞质,其中基因克隆与定位主要发生在9q21染色体,构 成碱基对有53×103个,基因启动区则含有ATA盒与CCAAT盒各一个,前者位于转录起始部 位上游32bp处,而后者位于74bp处[2]。经ProtParam进行分析可知,其蛋白质分子质量大 约为54.86kDa,推测总原子数目达到7700多个,而半衰期可达到30小时。此外,其不稳定 系数不足30,可见其蛋白质有一定稳定性,而疏水性平均值约为-0.16,可见其蛋白质亲水性很强。 2 ALDH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情况 CSC的鉴定比较复杂,一般需经过实验证明,证明该群细胞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 而且是一类强致癌性细胞[3]。随着研究深入,ALDH1被认定为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CSC 通用标记物,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研究中最为突出,现总结如下。2.1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中ALDH1应用情况 乳腺癌作为临床主要肿瘤疾病,研究十分广泛,从近几年实验报告中可知,ALDH1的高表达对乳腺癌发生、进展、转移及预后等均有极大影响。笔者参阅文献与研究后发现,首次利 用ALDH1在乳腺癌实体组织中发现乳腺癌干细胞在2007年,发现者为Ginestier等,他们对577份乳腺癌组织样本实施分组,分为U.M组与I.P.C组2组,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处理,2 组共计标本481份,前者136份,后者345份,均进行ALDH1染色处理,结果显示前者有19%(24/136)表达ALDH1+,而后者则有30%(102/345)表达[4]。之后他们将表达的 ALDH1+乳腺癌细胞进行肿瘤形成实验,显示仅仅采取500个便可形成肿瘤,但采取ALDH1- 细胞实验,即便是50000个也无法形成肿瘤,可见ALDH1+有很强致癌能力。从该研究中不 难看出,乳腺癌干细胞为ALDH1+细胞,而ALDH1自然成为干细胞标志物。近期Morimoto等学者针对203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免疫组化技术处理,显示乳腺癌生物学侵袭性行为的显型为ALDH1+,并且与PR-、ER-、TOP2A+等呈现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是否绝经等无相关性。此外,部分研究显示ALDH1+乳腺癌干细胞与分型也有一定关系,主要与HER2过 表达型、basal-like型有关[5],而这两种类型在乳腺癌基因亚型中的存活期极短,同时预后效 果也最差,可见对于ALDH1+乳腺癌而言,取得的预后效果极不理想。 2.2 ALDH1+干细胞分离与鉴定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关键之一在于ALDH1+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最早的分离 鉴定在1995年,当时Jones等学者设计一种名为DAAA的ALDH1荧光底物,进而采取流式细胞技术对其进行检测,通过DAAA荧光强度可将小鼠体内的HSC分离出来,并将其与成髓细 胞受体结合。这种技术在当时受限于落后的科学,效果并不理想,但利用紫外线照射继发底物,促使细胞基因突变,这个想法是可取的,而且至今也在沿用。DAAA发射光谱后和其他 荧光染料重叠,导致HSC很难继续产生和自身高纯度所需的肝细胞标志物。之后,Storms等 学者总结前述研究的缺点后,设计新型系统检测ALDH1,将维拉帕米对多药耐药基因抑制与 人脐血单核细胞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染色体即AldefluorR染色结合,从而获取富含CD34+、Lin- 细胞及其他HSC的细胞亚群[7]。同理,Hess等学者利用两步走,先将Lin-细胞系分离出后,

干细胞相关名词及其分类

新科技#新概念 干细胞相关名词及其分类 沈丽白云李宓李凌松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干细胞研究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发育学、遗传学、生殖医学以及有关的临床医学有着密切关系。但通常干细胞研究划归组织工程学研究领域。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组织工程学0一词。人体组织器官的再生要求三个基本生物学因素: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生物材料。近年来,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干细胞的研究以及用干细胞干预治疗和修复损伤组织器官的尝试,为人类战胜顽症展现了新的曙光。干细胞的研究引起了生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美国5科学6杂志在1999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评选中,将干细胞的研究排名第一。2000年12月干细胞的研究再次被5科学6杂志评为该年度的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一。利用胚胎干细胞和各种成体干细胞,成为基因治疗载体、基因工程、药物筛选以及干细胞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干细胞移植可能干预治疗一些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如脊髓损伤、脊髓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心脏病、终末肾病、肝衰竭和癌症等。干细胞的应用价值得到公众、法律和商界的关注。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即干细胞保持未定向分化状态和具有增殖能力,在合适的条件或给予合适的信号,可以分化为许多不同类型的具有特征性形态、特异分子标志和特殊功能的成熟细胞。干细胞来源于胚胎、胎儿组织和成年组织。来自胚胎和胎儿组织的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干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特性,可分化为成熟个体体内几乎全部200多种以上的成熟细胞类型。而成年个体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有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等。干细胞研究进入前沿研究领域,在全球掀起干细胞研究热潮。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文章中描述干细胞的专门术语比较混乱,各学科之间缺乏统一的术语描述。本文将概述有关干细胞的概念、相关研究状况和进展。一般按细胞发育进程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按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按发育进程定义干细胞 一、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 cell) 1970年,Martin Evans分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建立体外培养鼠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直到1998年Wisconsin大学James A.Thom-son[1]领导的实验室首次用人类早期胚泡(blastocyst stage),分离出14个细胞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es),并培养出5个人胚胎干细胞系,其中H1,H13和H14为正常XY 染色体组型(normal XY karyoty pe),H7和H9为正常XX染色体组型,得到了人的多潜能胚胎干细胞系。人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增殖,从一个胚胎干细胞扩增为数百万个细胞。胚胎干细胞在特殊条件下体外培养可具有未分化状态和多潜能分化特性,能够形成集落。而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 42科技术语研究第5卷第1期2003年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2009年第36卷第6期中国肿瘤临床?353? ?综述。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l: 摘要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e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circulatingvascularendothelialcells。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 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发生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09.06.014 RecentProgressinClassification.MarkersandFunctionofTumor-related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XUWenjing,LIKai Correspondingauthor:LIKai,E-mail:likai5@medmail.com.cn DepartmentofThoracicOncology,CancerInstituteandHospitalof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60,China Grantsupport:WUJieping’sFoundationSpecialforClinicalResearch(No.04101002) AbstractTwomajorprocessesbywhichtumorbloodvesselsaredevelopedandremodeledarebasedonthe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adhesionofcirculatingendothelialcalls(CECs).CECsthereforecontributetotumorneovasculogenesisandpossiblytotheprogressionandmetastasisoftumors.CECsarepossibletar-gets forantiangiogenictherapyandpredictorsoftreatmentefficacy.Inthisreview。wediscusstheclassifica-tion.markersandfunctionoftumor-relatedCECs. KeywordsAngiogenesis;Vasculogenesis;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 Endothelialprogenitorcalls(EPCs) 外周血巾的血管内皮细胞称为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包括源于现有血管壁的成熟内皮细胞和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或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成熟CECs由正常组织血管的内皮细胞经肿瘤分泌的促血管生成凶子激活后进入循环中形成,转变为“活化内皮细胞”(activatedcirculatingvascularendotheliMcells,aCECs),脱落到皿中并迁移到肿瘤部位,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另一部分CECs从EPCs分化而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活化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标志。aCECs是形成新生血管的主要成分,在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故了解其特异标志,以监测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可能有助于反映新生血管生成状态及预测抗血管生成疗效,已成为临床之亟需。 1成熟CECs标志物 ‘成熟CECs呈CD45、CD3、CD4、CDl4、CDllh、CDll7、CDl33等阴性表达和CDl46、CDl05、CD31、CD34、CDl44、CD54、CDl06、vWF、CD62E、VEG--FR一2等阳性表达¨-s]。其中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aCECs)呈CD45一、CDl46+、CD54+、CD62E+、CDl05+或CDl06+等表达¨’4】。 1.1共有标志 1.1.1CDl46又名P1H12、S—Endo一1,是粘附分子,表达于所有【ffL管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脐血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f5J】。尽管其无特异性,但可与CD31等阳性表达及泛白细胞标志物、造血干细胞标志物等阴性 ?本文课题受吴阶平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资助(编号:04101002)通讯作者:李凯likai5@medmail.corn.cn

干细胞

干细胞 一、干细胞简介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各种干细胞概述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未来几年,ES细胞移植和其它先进生物技术的联合应用很可能在移植医学领域引发革命性进步。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成体干细胞可以由下列几个方面得到:⑴胚胎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或移植分化而成。⑵胚胎组织——由分离胚胎组织、细胞分离、或培养而成。⑶成体组织——由脐血、新生儿胎盘、骨髓、外周血、骨髓间质、脂肪细胞等得到。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造血干细胞还可分化出各种淋巴细胞。 B细胞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例题 1.(14分)下图为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简图,A~E分别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和来源 骨髓组织中有多种细胞成分,除基质细胞等已经分化的细胞外,还含有两类多潜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1987 年Friedenstein 等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的贴壁的骨髓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而且经过20-30个培养周期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由于骨髓中的这种多能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中胚层来源的间质细胞, 故称之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或间质祖细胞(MPCs),是成人多能干细胞的一类。早期分离培养时,发现其形状呈成纤维细胞样而称其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或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Marrow stromal fibroblast,MSF)。Friedenstein AJ , Chailakhyan RK, Gerasimov UV. Bone marrow o steogenic stem cells: in vit ro cult ivat ion and t ransp lantat ion in diffusion chambers. Cell T issue Kinet, 1987, 20 (3) : 263-267] 2 鉴于其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和遗传背景较稳定,而且用自体干细胞诱导构建的组织不涉及伦理问题,也不存在MHC限制,所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与造血干细胞等其他细胞相比,骨髓中MSCs的数量非常少,约占整个骨髓有核细胞的十万分之一,并随年龄的增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从骨髓中获取高纯度的MSCs显得尤为重要,寻找高度特异性的MSCs的表面抗原也就成为MSCs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 不仅如此,一种同样来源于骨髓、贴壁生长、被认为更原始(可以分化为MSCs)也具有更强增殖能力的干细胞也被鉴定,它就是多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 (MAPC) or mesodermal progenitor cell(MPC))[Reyes, M., Lund, T., Leuvik, T., Aguiar, D., Koodie, L., Verfaillie, C.M. (2001) Purification and in vivo expansion of postnatal human marrow mesodermal progenitor cells. Blood 98, 2615-2625],因能和MSCs一起被纯化而统称BM stromal stem cell。 3 利用流式细胞仪的研究显示,MSCs属混杂细胞群,其表面抗原也具有非专一性, 它表达了间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表面标志。主要包括: 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