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与对策

欧胜月中文学院序号:21 学号:14120620773

〔摘要〕当今世界,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国的能源

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就告别了石油的自给自足时代,从一个

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的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此,应采取诸多措施,早日建立起多方位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国;能源安全;特点;对策

China energy security: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ushengyue Chinese Academy number:21 Student ID:14120620773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nergy security is not just a national problem, but also is a global problem. A country's energy security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issu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energy demand is rising. As early as in the last century 90 time metaphase, Chinese will bid farewell to the oil era of provide for oneself, the transition from a net oil exporter into a net importer of oil, in recent years, China energy imports rising. From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the future China oil demand growth, supply and demand gap will be bigger and bigger, oil supply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as soon as possible,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security system of petroleum supply.

Key words :China; energy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目前,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然而,在旧中国,中国的石油开采规模有限,那时是所谓的“洋油”垄断中国市场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1949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为12万吨,1963年随着大庆会战的胜利而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基本上实现了石油的自给,两年后又实现了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的速度不断上涨,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4.3倍。[1]有资料表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约为16%(世界年均增长速度为6%_7%),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据统计,2000--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1%,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3.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04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7,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0.436。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石油缺口从2000年的5 637.73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 236.41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 962万吨增长到7 184万吨。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我国石油未来开采储量仅仅为250亿桶,占世界的2.61%,未勘探蕴藏量为170亿桶,占世界的1.81%。由于我国的石油资源不足,2010年的产量只能在1.77亿一1.95亿吨之间徘徊。[2]2003年,我国的石油产量约为1.7亿吨。其中大庆油田的产量调整为4 830

万吨,结束了自1976年以来稳产5 000万吨以上的27年的辉煌史。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为9 112万吨,成品油进口为2824万吨。从2003年5月开始,中国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日均消费达546万桶。

[3]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据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1.452亿吨,成品油进口3 638万吨,原油和成品油分别增长14.5%和15.7%。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1 800万吨,同比增长12.3%。目前,中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周期中,以汽车、交通运输、房地产、加工制造业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未来中国必将面临更多的石油消费。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经济师表示,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2%左右增幅,进口石油逐年增加情况难以改变。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为4.5亿q.1亿吨,届时国内石油产量估计为1.8亿吨,进口量将达2.7亿—4.3亿吨。中国石油发展研究部的体制改革处处长朱建军曾表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2020年还不是中国石油消费的高峰年,预计一直到2040年以前,我国石油消费还将持续增长。可见,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并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能否拥有充足而稳定的能源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寻找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2、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

从能源进口角度看,1993年,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由于能源缺口的迅速扩大,石油进口总量逐年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1.0%。2004年,中国的石油总消费约为3.1亿吨,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对境外石油依存度高达40%,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3%。[4]200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42.7%,当年,中国的石油消费达3.2亿吨,原油进口量上升到1.27亿吨。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创历史新高,共进口1.45亿吨,比2005年多进口1 836万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5]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5%;而国际能源机构(1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0%和76%,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寻找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基地。石油安全理论一般认为,对外石油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依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性越大。而上述预测结果均表明了未来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严重性。如不采取措施将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较大。对中国来讲,由于目前尚未大规模参与世界石油衍生品交易,没有市场保护屏障,不能对进口石油进行套期保值,因此无论油价涨幅多大,都只能被动接受。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进口单价大幅上升,按照2005年的进口平均单价计算,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多支付152.62亿美元。2007年,由于国际油价大涨,中国进口石油花费增幅高于数量增幅,进口石油总额达862亿美元。尽管我国在国外已开发了一些油田,但大多位于敏感地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因而从油价上涨中获得利益的机会不大。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石油生产与消费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一国的石油进口若超过5 000万吨,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就能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当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了。因此,确保石油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将是未来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不仅是中国所关注的问题,而且还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界石油安全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中国的能源进口增长幅度较大,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担心会对国际能源市场带来冲击,对传统国际能源安全格局形成一定挑战,于是“中国能源威胁论”便甚嚣尘上。2005年5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随着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对能源的需求和供应表示担心”;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太项目研究所主任和高级研究员弗兰克?乌巴赫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这不仅对美国构成挑战,对欧洲也一样,甚至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和政治稳定;[6]美国莱斯大学詹姆斯?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主持能源项目研究的专家艾米?米尔斯?杰夫认为,石油安全的关注“正在日益影响着中国的外交和战略演算”;国际能源机构认为“能源问题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显然已经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的日益增大和不断增长的对海外资源投资,必定会影响政府在国际政治,特别是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和东盟地区的态度和行为”。[7]正是由于国际上存在着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使经济车轮快速运转的中国背负着全球油价飞涨“罪魁”的舆论压力。受此影响,中国在一些国际油气项目招标和公司股份收购中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极大排斥。在中国2007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中指出,除了传统的军事安全外,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特别是能源合作问题将成为影响今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变数。的确,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有一定增加,进口一定量石油是必然的。但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中国进口石油量仅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左右,距美国、日本的比重相差甚远,中国需求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正如BP中国总裁德开瑞所言,指责中国需求推高国际石油价格是“不公平、不全面”的,在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显著下降,从2004年的17%降至3%,而世界石油价格在过去的一年却上涨了40%。2007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强调,“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将继续以本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国际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中国能源安全基本特点

中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当前重要而又紧迫的一项课题,这其中包括能源供应问题、能源运输问题、能源消耗和能源的战略储备问题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开始了由80年代的总量平衡的矛盾转化为主要是由环保压力引发的结构性的矛盾。当前,石油尤其是优质石油缺口持续扩大,国家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持续提高,中国对海外石油利益外交和军事保护手段还严重不足。第一,从能源消费结构看,中国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消耗占能源总消耗的60%以上。据发改委统计资料,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但发展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石油具有煤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石油替代煤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早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就基本完成了石油替代煤炭的能源结构转换,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过了煤炭。而我国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汽车使用的增加,石油消耗也正在加速。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的结构转换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将延续相当长的时期,这一结构转换的滞后,给我国今后的石油需求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第二,从石油进口来源看,中国的能源进口过于集中。当前,中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2004年,中国74.1%的石油进口来自于这两个地区,尤其是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而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是对一个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不能超过进I:1量的30%)。[8]从这些地区进VI石油不仅存在着海上运输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受局势不稳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两个地区战乱频发、政局动荡,如果来自这些地区的石油供应中断,将使中国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石油进口中来自这两个地区的比例越大,中国的石油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第三,从能源进口的路线看,我国运输石油的路线缺少选择性,85%以上要经过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中国海航线,极易遭到封锁和控制。由于从中东和非洲购买的油气都得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条线路运输,而马六甲海峡又经常遭到组织严密的海盗袭击。二战后,马六甲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共管,而美国和日本却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该地区的航运通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9]可见,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能源在缺乏有力保障,特别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过度依赖海外进口其风险是十分巨大的。为了提高运输的安全性,中国应该寻找更多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手段。

第四,从运输方式上看,当一个国家的进口原油运输自主化程度低于30%就被认为是极不正常的。然而,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的中国每年至少有90%的进口原油是通过国外油轮运输的。[10]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年上亿吨的进13石油中,“国油国运”仅占海上石油运输的10%。据报道,2007年12月18日,从西非进口至中国的原油货运费用创2004年12月以来最高。由于高额运费影响了中国石油公司的购买兴趣,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于2008年1月减少从西非原油进口量13%。因此,运输问题已经是制约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运费问题、政治问题等等。今后,为了维持经济蓬勃发展和改善对进口石油的控制,中国面临着加速建成一支由实力雄厚的超级油轮组成的庞大运输船队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国油国运上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应该加大力度的时候了。

第五,在石油储备方面,中国的石油储备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仅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在油价暴涨的情况下,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按照国务院部署,2004年3月,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镇海、舟山、黄岛、大连4个项目开始建设。目前,镇海基地已全部储存原油,其他3个基地将在近两年陆续建成投用,计划于2009年全部注满原油。当前,我国已经开始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尽管我国目前已确定分期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但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当资源供应地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政治风波、军事冲突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或出现供应中断时,我国极易丧失储

存进口石油、平抑国内石油市场动荡的手段和能力。可以说,我国在石油战略储备的体系构建方面任重而道远。

4、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对策

2l世纪的前20年,被视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望保持较好的态势。稳定、充足、经济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大的能源需求和更严重的对外依赖也将是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能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工作,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发展,统筹国内开发与国外合作。为此,今后应该做到:(一)大力实施煤化油战略和积极开发原油替代品

由于煤化石油的成本较低,且在煤化石油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种产品(如乙烯、丙烯、蜡醇酮、化肥等),因此,今后应尽可能地实现非石油能源向应用石油能源的转化,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要重视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研究,发展“以煤代油、以煤造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不仅可达到煤炭的清洁利用、高效利用与增值利用,而且还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达到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从长远来看,在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上,应积极采取石油替代战略,合理开发和利用国产优质煤炭替代石油,加快发展核电替代石油,努力培育天然气利用市场,提高天然气产量替代石油,积极发展煤层气产业替代石油。就汽车而言,近年来中国的汽车数量增长迅速,汽油、柴油成为国内一项重大能源消耗,因此今后可重点发展乙醇汽油、燃氢汽车、电池汽车及燃气汽车。

(二)提高能源效率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仍是第二产业,导致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约为32%,而美国高达50%以上),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电力峰谷差日益增加,能源供应系统抗风险能力不足。据国家发改委称,目前每百万美元能耗,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以石油能源为例,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0.7%,这是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长率,仅为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但同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却为6.7%,消费总量高达3.47亿吨。相比之下,美国石油消费为9.3亿吨,凭借高效率创造了1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而我国消费了3.47亿吨石油,却仅换来了2.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如果再不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高达7亿吨左右,而届时中国国内的石油产量顶多在2亿吨上下,石油对外依赖将超过60%,在国家将为这60%的石油依赖付出巨大的综合代价的同时,用每年7亿吨的石油消耗也只能换来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11]由此可见,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还明显偏低。但与此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提高油气利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耗的潜力方面前景十分可观。为此,今后中国应致力于走低耗、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新路子。

(三)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

当前,世界上石油主要消费国家不仅多方开辟石油生产、供应基地,而且为了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还建立了大量的储备。战略储备油具有平抑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但这不是战略储备的终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IEA规定90天净进口量为石油储备量标准。目前,世界上建立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

欧美国家,在亚洲只有日本和韩国拥有战略石油储备。美国的石油储备是4个月,日本是3个月。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加大石油储备力度,但提高储备量尚需时日。中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制定了“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安全性。今后,可借鉴日本的经验采取国家和企业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使得储备不但是一种国家行为还是一种企业行为。在进行国家与企业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中,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在石油储备建设的资金筹措方面,可借鉴日本及德国的做法,使国家、社会及企业三方面的资金相结合,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

(四)加快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石油供应安全和建立储备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根据情况变化做出调整。然而,我国在能源方面的立法尚不足。根据国外的经验,中国要尽快研究、制定涉及能源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法律法规。今后,将不断加强石油立法,尽快制定出台我国的《石油法》、《石油储备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石油储备建设的目标、管理资金方式等问题,以便使中国石油储备建设的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有法律保障。

(五)注重环境保护

由于环境对能源发展的严峻挑战,当前,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常规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避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是中国及世界都为之努力的新兴产业。通过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是能源工业在新世纪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今后,要从能源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能源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作为一个彼此影响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加强中国能源环境保护。要坚持能源工业持续协调的发展战略,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在发展能源的过程中减缓或解决能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同时,继续落实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六)实施石油贸易进口的多元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每年高达1亿多吨的原油进口量和逐年上升的进口依存度,使得石油供应安全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石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国内已无法完全解决,必须借助国际石油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解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讲到石油形势时强调:“从战略安全考虑,要‘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实施进口多元化。”综观当今世界石油格局,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中亚里海地区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应的新基地。从地缘优势看,中俄两国领土接壤,油气输送十分便捷,而且经陆地运输还可避免海上运输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促进我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油气安全系数,应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开发和引进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七)加快核能的建设和利用力度

核能是环保、安全和经济的新型能源,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发展核电是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法国和立陶宛等国家,核能的发电比重已经超过本国发电总量的80%,美国和日本也在30%左右,而我国仅为1%。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核电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也说明了中国核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据悉,中国计划到2020年投资500

亿美元新建大约30座核反应堆,届时将会大幅提高我国的能源自给率,这对于减少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和降低能源风险具有战略性意义。此外,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还要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通过外交努力,不断与主要产油国建立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以便早日建立起多方位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5.结论

2l世纪的前20年,被视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望保持较好的态势。稳定、充足、经济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大的能源需求和更严重的对外依赖也将是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能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工作,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发展,统筹国内开发与国外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4.3倍.[N].经济参考报,2007—11—13.

[2]姜彦福.世纪末中国石油安全态势[J/OL].WWW.economy—and—law.corn/92—35.htm.

[3]姜洋.石油期货交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田春荣.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3):10.

[5]张艳.2006年原油进口再创新高[N].京华时报,2007—01—15.

[6]Ed Blanche.Chinese oil diplomacy focuses On Middle East:Increasing appetite for energy imports has Beijing courtingregional producers[N].Special to The Daily Star,2002一11—27.

[7]lEA.China’s Worldwide QIlest For Energy Security[C].Paris:OECD/lEA,2000.

[8]李听.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J].亚洲论坛,2005,(2).

[9]李涛,刘稚.浅析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6,(3).

[10]商务部研究院商情处.国际运价已经危及中国石油安全[EB/OL]hap://www.mysteeL com/gc/cjzh/syhg/

[11]张开宇.生态文明写就未来底色——透过十七大看我国能源战略走势[N].石油商报,2007一lO—19.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能源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越来越大,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中国的能源现实状况出发,阐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全面落实能源节约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来破解能源困局;建立并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Summary: China is in the world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country and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the energy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topic that the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unable to avoid. At present the energy use of China enters the fast rise period, uses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creasingly to highlight as the clea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representative, the import volume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how to safeguard th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ppears more and more urg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ergy realistic condition in China, elaborated that stern of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and bases on this to propose own view and suggestion, thinks: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high quality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carries ou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first, speeds up shif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Fully using energy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walks" strategy to explain the energy predicament;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oil reserve system.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建议;石油储备;“走出去”战略 Keyword: Energy security;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Oil reserves; "Walks" strategy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迅速从国内空间层次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日

中国能源现状及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能源现状及能源安全战略 摘要: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呈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已在中东、中亚等地区展开。为此,中国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 关键词:中国;能源结构;能源供应;能源安全;战略选择 一、中国能源结构 中国能源在世界上中的比重: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比世界平均值要低,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5个百分点,石油低16个百分点,天然气低20.5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9.4%、天然气3.84%,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26%。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0.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比例为:煤炭70.1%、石油18.7%、天然气3.85%、其他(水电、核电、风电)7.35%。 二、当前煤电油气供需形势 (1)发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2.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4%,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2%。主要用电行业中,钢铁、建材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4.1%和21.3%。5月份以来,全国有11个省市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2)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前4个月,原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铁路煤炭运量增长13.1%;主要港口发运煤炭增长21.4%;煤炭净进口下降27.2%。5月下旬,全国重点电厂存煤近6000万吨,可用16天左右;秦皇岛港存煤约600万吨,处于正常水平。 (3)成品油消费量增长较快。据行业统计,前4个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9%。5月上中旬,成品油日均销量增长8.5%,其中柴油日均销量增长8.6%。5月下旬,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成品油库存1300多万吨,处于合理水平。 (4)天然气发电快速增加。前4个月,天然气产量增长6.8%,进口增长较快。4月份,发电用气显著增加,河南、江苏等地六个燃气电厂的日供应水平从450万立方米增加到1380万立方米,浙江管网的日供气水平由530万立方米提高到700万立方米。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和进入夏季用能高峰后,电力供需矛盾会比较突出,部分地区电煤、成品油的供应呈紧平衡态势。 三、我国能源现状 (一)自然禀赋不足,能源相对稀缺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从自然禀赋上并不是一个资源富有的国家,我国拥有的能源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十分之一,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很低。且尚未利用的经济精查储量中86%分布在干旱缺水、远离消费中心的中、西部地区,开发、运输和利用的难度大。而蕴能丰富的西南部水电开发率仅为8%,开发难度和成本都很高。 (二)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偏低,对外依赖度大 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 属于富煤、贫油、少气。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 左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我国煤炭资源可采储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开采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形势 2、影响和趋势 3、中国的现状和挑战 4、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 2010-02-08 09:11:25 中国改革论坛作者:杨敏英微博评论浏览次数:0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 作者简介:杨敏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能源技术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 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如何看待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如何看待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朱兴珊周大地 摘要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弄清能源供应的主要非安全因素是什么,这些非安全因素来自哪里,并根据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选择合理的方式,使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成本最小。我国总的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产量能保证一半的石油供应,保证最基本、最关键的需要;世界油气贤源丰富,随着技术进步,勘探开发成本不会有太大增加;预计进口石油所需支付的外汇始终不足中国预期出口收入的6%。综合考虑,我国能源保障供应安全的战略和途径应是:(1)用尽可能低的代价进一步增强国力;(2)尽量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3)加强与石油消费国和输出国的对话;(4)逐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产油国和跨国公司的合作;(5)实行能源供应多元化,石油进口来源、获取方式、运输通道多元化等战略;(6)实行正确的资源战略,尽可能多地和安全地利用国际资源;(7)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主题词能源石油安全供应战略中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能源优质化趋势明显加强,石油需求迅速增加。由于仅靠国内的资源和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国的石油进口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供应历史上也曾有过依赖国外石油而受制于人的经历。因此,能源供应及经济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有关决策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去年石油进口量增加、国际油价上涨和外汇支付大幅度增加,国内石油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的情况下,石油进口和相关的能源安全问题更成为热点问题。 一、能源安全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 能源安全即能源供应安全,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可以稳定而可靠地获得所需要的能源。这种可靠性包括能源供应来源、运输通道和相关供应系统的可靠。保障能源安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障国有能源企业的安全,而是为确保广大消费者和国民经济建设能经济地、安全地得到所需要的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完全能够保证国内需求,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主要指进口油气供应安全问题,其中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价格波动相对于供应保障,仍是第二位的问题。 保障能源安全首先必须弄清能源供应的主要非安全因素是什么,这些非安全因素来自哪里。只有了解这些,战略和措施才有针对性,才能既经济又有效。我们考虑保障能源安全时,要同时考虑其花费的经济成本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是相对的,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绝对安全,只能根据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可以达到的安全程度),并且选择合理的方式,使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成本最小。 二、为什么要重视能源安全问题 1.近几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迅速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迅速增加,近几年更有加快增长的趋势。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产需缺口将分别达到1.55亿~1.87亿吨和2.4亿~2.95亿吨,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6.3%~52.3%和55.8%~62.1%。广东LNG项目将拉开天然气进口的序幕,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进口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以上。 2. 近两年国际油价较高,进口石油的外汇支付压力增加

什么是能源安全

一、什么是能源安全 当今世界,能源安全的内涵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指经济安全。 二、中国存在能源安全问题 而且,已经比较严重;变化趋势更不容乐观; 三、对认为中国不存在能源安全问题的观点的讨论 四、美、日的能源安全战略 美国能源丰富,能源消耗量极大,美国具有超级的政治外交优势; 日本能源匮乏,能源消耗量很大,日本具有超级的经济实力; 他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他们的国情密切相关——对中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找到制定并执行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路和方法; 五、能源安全战略 能源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解决能源安全的手段有: 政治策略 经济策略 技术策略 社会策略 六、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的出路 一、能源安全问题的内涵 今年5月美国的加州发生了一次能源危机,此次危机造成电力供应不足,迫使政府进行轮流停电措施。加州能源危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能源危机在中国的报刊杂志上也随处可见,能源安全话题第一次让我们如此重视,其实,能源安全问题早已有之。 早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1979年的伊朗革命中,能源短缺(主要是石油短缺)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巨大冲击让人们察觉到在明显平衡的能源体系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表面的平衡,偶发因素或者政治等其的因素导致不平衡--短缺,于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受到冲击,这些考虑促使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研究机构在1985年一致同意研究能源安全问题。1990年,从事能源安全研究的科学家给出了一个这样的定义:能源安全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即消费者及其政府有理由相信在能源方面有足够的储备,生产和销售渠道来满足他们在可预见到的将来对能源的需求,这些能源可来源于本国或国外,其价格不至于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危及他们的生活。当国民的福利或政府追求其他正常目标的能力,由于能源供应中断或突然发生重大价格变化而受到威胁时,不安全就出现了。 让我们从历史的回顾中走回来。针对加州能源危机,美国总统布什随即于5月17日公布了新的能源计划。他在计划中呼吁,通过加速国际合作来增进石油供给,并提议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家的能源部长应定期召开年度会议,共同商讨能源使用等事宜。他表示:"我们不应当……认为能源安全问题与其他国家毫无关系。"布什提议,由美、英、法、德、意、日、加和俄罗斯组成的八国集团的能源部长应当每年都召开会议;他还建议,美国应利用它在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中的成员国地位,制定出清晰的路线,在能源工程建设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吕浩 摘要:近年来,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非传统安全 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二、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1.中国能源供需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能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从90年代开始需求量逐渐超过供给量,1993年起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的压力逐渐增加,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能源占有量比较贫乏的国家。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1.20%。国内能源的储量和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能源的供需状况是,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国内供给量占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减少,进口能源占能源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2.中国能源进口的来源、渠道及结构 中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多集中于中东地区、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60%~70%的石油进口来自在中东。沙特阿拉伯、伊朗以及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国家。 来自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的石油进口量近些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亚、俄罗斯和缅甸,其中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占很大比例,中亚和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此外,我国与澳大利亚也签有长期供应天然气的协议。 能源进口的渠道是受能源进口来源地的影响的。我国的石油进口集中在中东地区,其他地区的进口量都较少。每年石油进口量中,利用国外开发的份额油仅约500万吨,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石油,众所周知石油是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一个国家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控制了整个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能源问题,导致了我国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中国在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开始和美国争夺石油了。于是,中国也成了美国在石油方面的对手了。现在的中国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美国人掌控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的生产或者运输。也就是说,我们获得血液要花多大的代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决定的。这种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血管以及血源随时都有可能被我们的对手掐断。现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才选择了战略上的主动全面出击。事实上,依照现在中国的实力以及战略态势,不应该全面出击,而应该是有限度地重点出击。但时不我待,石油对于中国的压力牵制了中国国家战略。不全面出击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失去血源。于是,中国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选择全面出击。全面出击由于实力不够也未必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可是话说回来,在现有条件,能够多得一点总比少得一点强。 美国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取有限程度的攻势战略打开生存环境那是很合理的。对于美国也将造成无力下口的压力。可是,石油让中国疯狂,中国必须走出去了。一贯稳重的中国外交也出现了不谐的音符。可是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逼迫着中国走上了一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路。而这个时候,倡导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结构,节能的空间是很大的。节约一点能源,中国在国际上的运作空间就大了一分。并不能否认全面出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好处的。可是另一个层面上,战略转型的速度过快过猛,显然没有经过非常全面的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不是战略指导石油而是石油指导战略的被动战略取向。整个国家战略的方向并不是很规划得很严谨细致。在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小小的失误都能造成一个国家大的灾难,更何况全面出击这样的大问题。 石油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国家外交有了一定被动的被动成分。而变被动为主动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战略上的完全突破。也就是说,要实现对于石油战略的完全逆转,那就必须以激进道路一走到底。扯碎而非扯开美国的包围网!这需要极大的战略意志以及相对很大的潜力消耗。因为我们要快速冲出去,必然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速度越快的方式自然就越激烈。毕竟有三分之一的石油缺口,失去了速度是不行的。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身的节能。节能型社会的建立直接减少我国石油的消耗,自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国家战略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暂时以经济方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实现重点方向战略突破。两种方法对比看来,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要合理得多。如果采取了第二种方法,有重点方向的石油保障,我国国家战略的就将稳健地多。 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而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军事局势中很不稳定,在战争状态下石油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严重影响,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隐患。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比较低。石油储备分为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编号:AQ-JS-0372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China's oil 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应对策略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石油,通常被人们称为“工业血液”“黑色黄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产品,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塑胶等各个行业。正因为其如此重要,从它被大规模开采,应用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相夺的目标。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的分配不均等特点,是的对这一资源的争夺变得日趋白热化,获得和控制足够的石油资源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会继续增加,石油供应不足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保证石油安全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一、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能源是许多战争的焦点,尤其是石油,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誉为“黑金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1993

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9112.63万吨,200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原油1.1062亿吨。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进一步反映出原油及其制成品在中国化工等基础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但石油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也远远大于煤炭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2017年底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让本已淡出人们视野的“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能源资源保障、国内能源生产能力、能源运输能力、能源进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供应风险主要集中在国内,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同品种能源的结构性、局部性不均衡问题将日益凸显。未来我国应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尽快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模型,完善能源应急管理体系,在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内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应对及保障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能力体系建设。 1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总体安全,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能源转型、去产能以及下游需求复苏的影响,煤炭、天然气行业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特别是天然气短缺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突出问题。 1.1 化石能源潜在自给能力相对较弱,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 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BP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煤炭的储采比仅为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4、印度的136、美国的357和俄罗斯的391。而受石油产量下降的影响,2017年我国石油储采比虽然增加至18.3,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4。天然气储采比增加至36.7,高于美国的10.9,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见表1。 表1 2017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能源资源储采比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开发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2/3,技术可开发量4.25亿kW,占全国总量的71%。但截至2016年底,三省(区)水电装机容量1.35亿kW,开发程度仅为31.7%,远低于瑞士的92%、法国的88%、意大利的86%、德国的74%、日本的73%、美国的67%。我国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19个省(区、市)低风速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近10亿kW,但目前已开发量不到总量的7%,风电单位面积装机量最高的河北省,也仅为62.51 kW/km2,而德国平均可以达到136.97 kW/km2,其中不来梅州最高,约为430.69 kW/km2。 1.2 一次能源自给率降幅明显,不同能源品种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2016年、2017年在全球经济维持较高增长态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下游能源需求逐渐回暖,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能源市场整体由宽松转向紧平衡,一次能源自给率降为76.8%,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了9.8个百分点。虽然相对主要能源消费国,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1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约为92.7%,英国为65.4%,日本为6.9%,印度为65.7%),但降幅显著。 分品种来看,在市场无形之手以及政府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行业呈现出总量过剩和部分区域供应不足的局面,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油行业方面,从2016年开始,我国原油产量连续两年跌破2 亿t,进口原油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美国历史最高水平66%,达到67.9%。但从原油进口来源地分布来看,多元化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所占份额已经下降至48%,俄罗斯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占比进一步降至12.5%,进口前5位国家占比也从2010年的60.2%降为55.3%。天然气行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2017年天然气需求增速高达15.3%,但产量增速仅为8.5%。天然气供应紧张范围由京津冀地区蔓延至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甚至连新疆、四川、青海、陕西这样的产气大省(区)都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据统计,2017年全国除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以及东北等少数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电力行业方面,虽然电力消费增速有所回升,但整体供需形势依旧宽松,煤电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电力严重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图1 2001—2017年我国能源自给率情况

中国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 课程的考试60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了() A.1.5378亿吨 B.2.5378亿吨 C.3.5378亿吨 D.4.5378亿吨 2. 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我国成品油净进口() A.1500万吨 B.2500万吨 C.3500万吨 D.4500万吨 3. 周大地研究员指出,过去十年,我国的能源增长速度相当快,平均每年大约能达到()左右。 A.5% B.6% C.7%

D.8% 4. 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 A.9% B.10% C.11% D.12%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我国国产石油量为2.04亿吨。 B.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我国国产石油量为4.02亿吨。 C.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我国国产石油量增加了0.3%。 D.周大地研究员指出,2011年,我国国产石油量增加了3%。 2. 周大地研究员指出,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依靠() A.中东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指出,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 正确 错误 2. 目前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压力在不断增长。 正确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2012-11-05 第04版:市场经济 作者:高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532 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还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基辛格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石油、粮食、货币关系国家命脉,也是国际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很多国际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扑朔迷离,但只要你能抓住核心,就不会被表象迷惑。 中东动荡历来是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951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18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其中由中东引发的就多达15次,只有3次不是中东引发的,即2000年欧佩克限产提价,2002年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在15次由中东引起的供应中断中,有两次与石油运输航路有关,一次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一次是两伊战争。 中东动乱之所以能影响石油安全,根本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错位。主要石油产区不是主要石油消费区,主要石油消费区不能够生产足够的石油。 据BP统计,2010年,就消费国而言,美国消费全球 21.1%的石油,而只能生产全球8.7%的石油;中国消费全球10.6%的

石油,但只能生产全球5.2%的石油;日本消费全球5%的石油,自己却不能生产石油。 就生产国而言,中东生产全球30.3%的石油,但只消费全球 8.9%的石油;非洲生产全球12.2%的石油,但仅消费全球3.9%的石油。 只有欧洲的石油供求总体上是平衡的,生产占全球21.8%,消费占全球22.9%。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生产的原油很多,一年大约是5亿吨,并且主要出口欧洲。所以说,伊朗停止对欧洲供油,欧洲并不害怕。比如法国,核电很发达,目前法国75%的电力是核电。 由于中东地区的输出量最大,因此它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国际石油市场板块化突显我国石油进口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实质是减少对中东的依赖。整个中东在国际石油供应中的地位,从那时的7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3左右。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大致形成3个供求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美洲板块,美国是主要消费国。据统计,2010年美国石油进口第一大来源是美洲,占44%;第二大来源是非洲,占20%;而中东已经下降为第三大来源,只占15%左右。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板块,欧盟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在欧盟国家2010年石油进口中,俄罗斯中亚为第一大来源,占50%,非洲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和中东、里海油气

第46卷第2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46No.22006年3月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r.,2006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和中东、里海油气 钱学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200083) [摘要]:中国的经济腾飞带动了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在国内资源与产能明显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 下,石油的供需缺口日益增大,安全隐患凸现。解决石油安全的关键是,以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为 目标,彻底解放思想,肃清冷战思维残余影响,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关各方 应遵守游戏规则,直面国际博弈,认真参与国际竞争,以合理的价格、安全稳定地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维护中国的经济腾飞与和平崛起。 [关键词]:中国;石油;能源;中东;里海 [中图分类号]F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34(2006)02-003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GJ005);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2001ZDXMGJW003) [收稿日期]2005-10-13 [作者简介]钱学文(1952-),男,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世界大国的石油战略大都从属于各自的能源战略,石油既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一些世界大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都占主要地位,而中国的情况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仍占主要地位。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在中国的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6%,每年出口8000~9000万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8%,[1]石油约占24%,从比例看,石油大大低于煤炭,但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看,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从储量看,2004年中国煤炭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900亿吨,以目前产量可供开采近百年;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25亿吨,以2004年石油产量1.747亿吨计算,约可开采14年(以上两项均忽略每年可能新增的探明可采储量)。由此不难看出,煤炭资源及其生产较有保证,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石油供应的安全。换言之,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供应安全,即必须在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中国的石油供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石油安全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源的供给须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国内的石油产量和供应目前正面临着两大安全隐患。一是石油资源入不敷出,产量供不应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经济腾飞拉动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导致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39·

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阐明了能源安全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都制定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战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问题。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需要重点考虑以能源节约、科技进步、国际合作、多渠道资源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安全,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问题;战略分析;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那么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应对策略。1.能源安全的内容、意义 1.1能源安全包含的内容 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其义为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重要的能源的可靠而合理的供应。能源安全的概况能源供应暂时中断、严重不足或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损害,主要取决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能源价格,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应变能力(包括

战略储备、备用产能、替代能源、能源效率、技术力量等) 1.2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1.2.1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中国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国际石油价格的攀升、国内石油供应的紧张,显现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 1.2.2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供给安全是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同时能源生产也日益多元化。目前欧佩克掌握着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也开采出石油。相应的,很多西方国家在能源上也开始采取多元化战略。 1.2.3对于中国来讲,能源(尤其是石油)安全是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供油中断和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危害。但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加大,石油保障安全战略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1.2.4自2001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出现了全球石油供给不足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其它能源(如煤炭等)价格的上涨。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国内能源供给长期处于偏紧状态,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对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能源消费大国来讲,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既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

浅析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分析(新版)

浅析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分 析(新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浅析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分析(新版)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际油价的飞涨,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来看,中国面临的主要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由于对进口能源产品依赖的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措施,通过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确保在能源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新世纪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论文关键词:能源石油安全潜在问题决策 一、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在经济安全和环境这三大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加。据2001年资料统计,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石油占38.5%,天然气占24.7%。因此,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和集中表现。石油安全是指石油进口国应始终处于一种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和数量连续不断地获得外部石油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态,一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不断增长,加剧了我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突显出我国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 二、我国石油进口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太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中56%来自中东地区,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前十中有四个是中东国家分别为(沙特、伊朗、阿曼、也门),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原油来源进口国。2003年仍有50.8%来自中东地区,而中东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