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片段阅读

(一)归纳概括类:主旨概括类、意在说明类、关键词类。

解题方法:(1)关联词法:转折、因果、并列、假设

(2)关键符号:“——”:解释说明;(在副标题中)引申

“?”:提出问题,问号后面为解决问题

“;”:句子的两部分,并列关系

“:”:解释说明,阐明观点

(3)引导词法:“诸如此类”、“事实上”、“使得”、“由此看来”……

(4)反复强调的词:①帮助找中心句(反复强调的词出现在中心句中)②重点词汇

(二)细节类:注意关注:时态、概念、可能性与肯定性、内涵与外延;

(三)排序类:①首先分析确定是一体类还是两体类

②一体类: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首尾顺序排列

两体类:先找出拆分方法,然后对其拆分,再重新排列。

(四)语句、词语理解:遵循就近原则

①代词:就近原则,即代词在上一句指代的实词

②实词:结合词语本意看文中意

(五)补充类、标题类:做题方法与归纳概括类一致。

选词填空

(一)解题原则:(1)语境原则:在做题时要注意选择词要符合语境。

大语境:符合题干语境

小语境:某一句或者分句的语境

(2)轻重原则:灵活通过后面可以确定的词语选择前面的词语。

(二)解题要领:①重搭配: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固定搭配

②看色彩: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口头色彩、书面色彩);形象色彩(视觉色彩、听觉色彩、味觉色彩、嗅觉色彩)

③辨词义:注重平时积累,特别是近义词和成语,以及其具体用法

(三)解题方法: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在这里都适用。

演绎推理(逻辑)

题型分类:结论类、论证类

一、结论类:(一)显性结论类:

1.真假推理型:(1)看矛盾:“一真全假,一假全真”。找到各个命题中相矛盾的两项,假

设其中一个为真或为假,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真假。

(2)看反对:“有的……有的”必一真,“所有……所有”必一假。在各个命题中找出存在上反对关系的两项,这两项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根据条件可以解出。

(3)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所有推某人,某人推有些”。找出存在包容关系的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的两项同真同假,由此来判断。

2.翻译推理型:做题步骤:“翻(翻译)”、“套(套翻译法则)”、“调(用等价关系调整顺

序)

(1)逆否等价命题与摩根律(三个等价命题):

①逆否命题:A→B等价于-B→-A:a.-A推不出-B

b.B推不出A

c.它的否命题为A推不出B

②摩根律:-(A或B)→ -A和-B;-(A和B)→ -A或-B

(2)充分、必要条件与排中律(三个关联翻译):

①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P→Q

标志词:“如果……那么(就、则)”、“只要(要想)……就(必须)”、“P必须Q”

②必要条件:只有P,才Q: Q→P

标志词:“除非……否则不”、“只有……才”、“P是Q必不可少的”、“P才Q”

③排中律:或P或Q(P和Q只能选一个): -P→Q;-Q→P

标志词:“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例子:充分条件:如果去济南(A),那么就去临沂(B)。

(1)没有去济南,不能推出没去临沂:-A推不出-B

(2)如果去了临沂,不一定是从济南去的:B推不出A

(3)如果没去临沂,一定没去济南:-B→-A

必要条件:只有去济南(A),才去临沂(B)。

(1)不去临沂,不能推出没去济南:-B推不出-A

(2)去了济南,不一定就去临沂:A推不出B

(3)没去济南,一定没去临沂:-A→-B

排中律:或者去济南(A),或者去临沂(B),只能去一个地方。

(1)去济南,就不去临沂;去临沂,就不去济南:A→-B; B→-A

(2)不去济南,就去临沂;不去临沂,就去济南:-A→B;-B→A

(3)集合翻译:

①凡是S都是P:S→P(有的P是S:有的P→S)

②凡是S都不是P:S→-P(所有的P都不是S:P→-S)

③没有S都是P:P→-S

④没有S不是P:P→S

例子:

3.分析推理型:(即是排列组合型)

做题原则:三个优先:肯定信息优先、信息量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做题方法:(1)列表法:涉及两重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画表格解答。

(2)假设法:在推理条件复杂时,可以假设一命题为真,通过是否能推出与已知的矛盾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此方法在其它类型题目的解题过程中也适用)

(3)排除法:通过题目条件中明显的共存特征来排除选项中不可能的选项。

(4)中途法:在无法通过题干推出正确结论时,可以在推理过程中推出某个结论,然后依据这个结论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二)隐性结论类:

1.可推出型:做题原则:(1)主题一致:前提结论涉及关键词,不可偷换概念、偷换主题,排除无关的选项;

(2)优选可能选项:答案越可能越好,一般含有“可能”、“往往”、“未必”、“不一定”等;(3)慎选宏观论断:选择时要防止不完全归纳,如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以部分概整体等。

补充:逻辑中常见的偷换:偷换时态:将过去偷换为将来,将未来偷换为现在等等;偷换数量:大多数变为全部等;偷换概念:主体偷换为客体,动作的偷换等;偷换逻辑:并列关系偷换为转折关系,因果倒置等。

2.不可推出型:类型:(1)犯了常识性错误:夸大事实、无端猜测、主观臆造;

(2)偷换概念:主题不对、阐述或包含不相关概念。

二、论证类:

(一)加强类:前提、支持、解释、假设

前提多半排干扰,——前提类题目一般要排除干扰项;

支持一般需强调,——旁人不灵,没我不行;

解释须在文中找,——解释类题目在题干中可以找出答案;

假设需要桥搭好。——搭桥方法:1.已知A→B,求A→C,需要B→C;

2.已知A→B,求B成立,需要A成立;

3已知A成立,求B成立,需要A→B或-B→-A.

(二)削弱类:

削弱结论:完全矛盾项

削弱论证过程:相反项

按照削弱力度排序:

矛盾→因果倒置(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假设条件的否定→例证:有A无B或者有B 无A→指出题干中论证过程的漏洞→他因削弱①A推不出B,C推出A且C推出B→他因②A 推不出B,C推出B.

例子:某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让学习好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于昊在讲台上说:“我的学习经验就是我每天打游戏机,没有特殊的学习经验。”这时全班愕然,当老师的于昊父亲赶忙解释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他考试考不到前五名我不让他玩游戏机的!”(因果倒置)

上学迟到,我跟老师说是因为学校离家太远了。老师说,你看比你住的远的同学都到了。(例证)我反驳道:①住的比我家远的同学根本就没来(矛盾)②哪有比我住的远的同学(条件的否定)③住的远的、已经来的同学是他父亲开车送他来的(另有他因)

定义判断:

一、做题原则:抓关键词、重视结构、放慢速度(在做定义判断时,一定要放慢速度认真读题,把握好细节,切莫一目十行)

二、做题步骤:1.读题目。看是“最符合”还是“最不符合”;

2.辨类别。看是种属关系还是主谓关系。

种属关系:种差+属(A<中心词>是……<种的差别>样的B<属>)

主谓关系:A*是……的A,例如: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人以上的共同故

意犯罪。

定义本身为主谓关系

定义中含有主谓关系

3.看要件。①单要件:抓关键词:用主体、界定词(定语、状语)来区分

两个定义

②多要件:分辨“或”、“和、与”的区别。

类比推理

一、做题步骤:首先,确定是否为同一词性,若不同,则考虑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主动形式、被动形式)、主宾关系。动宾关系。

其次,如果不是同一词性,则考虑集合关系和逻辑关系。

集合关系:1.同一关系: 含义相同:银杏树:公孙树

词性相同:麦克风:话筒——引擎:发动机,炒鱿鱼:解雇

词源相同:沙发:苏打(都是外来词中的音译词)

色彩相同:勤劳:勇敢,通常在选项中选褒义词

2.交叉关系:有的A是B,有的B是A;

例子:运动员:大学生

A植物:种植B专家:青年C四季:春天D纸张:书法

答案:B。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有的大学生是运动员;有的专家是青年,有的青年是专家。

3.并列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例:男人:女人A黑:白B左:右C高:矮D生:死

答案:D。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矛盾关系;除了黑、白,还有其他颜色,反对关系;高与矮是相比较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世界上除了生就是死,矛盾关系。

4.包含关系:组成关系(例:床板是床的组成部分)、种属关系(鲨鱼是鱼的一种)

逻辑关系:或然与必然:没有食物就饿是必然,有问题可以回答也可不回答是或然

充分与必要

对称与反对称: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

例子:食物中毒:蘑菇

A矿难:煤炭B台风侵袭:台风C骚乱:警察D海啸:地震

吃蘑菇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而且其他原因也可能食物中毒;发生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其他原因也可能引发海啸。所以选D。B项台风侵袭的唯一原因就是台风,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做题技巧:造句法、注意文学、历史、地理、化学、常识等知识的积累。

2015年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详细笔记整理

行测考试绪论 考试类型及特点:国考/联考/省考 题量大,时间短分值要求高 考试目标要求:行测总分在65-70之间 国考联考各模块题量分布 国考春秀季联考常识判断20 20 言语理解40 30-40 数量关系15 10-15 判断推理40 30-35 资料分析20 15-20 模块汇总135 120-125 2012-2014年国考、联考各模块分值分布 考试类别2014国考2013国考2013春季 联考辽宁2012春季 联考辽宁 2012春季 联考福建 常识判断0.7 0.7 0.9 0.9 0.8 言语理解0.8 0.8 0.8 0.8 0.9 数量关系0.7 0.7 0.9 0.9 0.8 图形常规0.7 0.7 0.7 0.7 0.8 图形分组0.8 0.8 0.7 0.7 0.8 逻辑判断0.7 0.7 0.7 0.7 0.8

定义判断0.7 0.7 0.7 0.7 0.8 类比推理0.8 0.8 0.7 0.7 0.8 资料分析0.7 0.7 1 1 0.8 【行测命题技术点拨】 1.统卷思路:概览性命题模式 【作答原则】从易到难 【作答策略】题量:10+X+10=120-135 时间:110+10=120 【行政答题策略概述】 【取舍策略】49秒/题-55秒/题(扣除10分钟涂卡) 一题都不放——必死无疑时间并非平均分配 难度有取舍——笑到最后 (130-15)X(100/130)X75%=66.35——易+中 15X(100、130)X25%=2.88——难 66.35+2.88=69.23——总分 1.考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2.考查题型及题量:逻辑填空——20题 阅读理解(片段阅读)——约15题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之联合关系-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在解逻辑填空题目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感到十分头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正确率一直提不上来,偶尔提上来呢,下次马上“坐过山车”似的又下去了。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没有进行语境分析仅凭直觉去选择,所以导致正确率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注:语境分析就是指通过分析“空格”和上下文判断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题干中的呼应点,在选项中找到一个词与之相应,形成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实用的解题技巧——语境分析之联合关系。 一、何为联合关系? 联合关系也叫对应关系,是指文段从形式上为并列,文意上呈现出相近或相反的表达。 例如: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这里的“坦途”和“陡坡”、“平川”和“险滩”、“直道“和”弯路”就是3对很典型的联合关系。 二、联合关系判定标志 联合关系的题干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常见的并列关联词:和、且、又、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2、常见的选择关联词:或者、与其......不如......、或......或......、要么......要么......等。 3、标点符号:顿号、分号。 三、联合关系如何应用? 第一步阅读题干,发现“空格”前后形成并列或选择关系;第二步寻找“空格”的呼应点;第三步寻找呼应点的一致词、近义词或义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联合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并列,自然有可能并列的是近义词,也有可能并列的是反义词。究竟改选哪一类,需要大家仔细分析语境,做出判断。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说明一下。

言语理解笔记

前提性说明: 主旨做题顺序:看问题定题型——扫描文段靠标志找重点句——看选项找核心语义相同 一、主旨题的实质: 1、选择主要意思作答案,次要的不选; 2、不要对选项抱有任何希望,选择核心语义作答案,求同存异(语义相同即可,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二、判别方式 “这段话主要讲述”、“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最能准确概括这段文字核心内容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注意:“意在说明、表明、强调...”都是主旨题 黄金十六条(独孤十六剑): 一、二大原则: 1、汉语核心语义后置原则:重点在后 2、从形式出发靠标志解题:相当于路标、指示牌——数字、关联词、引号 二、十条核心:解题核心方法 (一)递进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1、不但A 而且B 甚至C :B重要——“甚至”表示程度之深(有夸张意味)c不是答案。 2、不但——替换:不仅、不仅仅、仅仅、仅、除了、不只不独不光不单 而且——替换:也、还、更、重要的、主要的、尤其、特别、依然、仍然关键的核心的(引导答案) (二)假设的不重要,正面论述是答案 代表词:如果、假如、否则、若、倘若 补充:1、A如果B,A要成为答案的条件:A必须是一句完整的结论,如果不是,通过假 设的内容转化成正面的论述是答案。

2、如果A,那么B中,A是重点;如果说A,那么B则B是重点。 (三)引用的不重要,作者自己的论述是答案 1、引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2、也就是说、这就是说、换言之、意味着引导的是答案 (四)转折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代表词: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事实上、实际上、不是...而是...其实当然只是,遗憾的是 例如:A但B:1、A 2、B 3、A和B 2、3均为答案,1不可作答案 有助于、有利于、推动了、牺牲了、扩大了、强化了、改善了、拓展了...这一类词语出现,我们可以概括为“意义重大”、“重要价值”“重要性” (五)关联词的连用,前面的不重要,最后一个是答案 例如:不但A,而且B,不过C,但是D,尤其E,实际F。——F是答案 (六)因果关系中,结论是答案(注意“结论”非“结果”) 1、区分结论与结果 结论:是论点、主要观点、主旨——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结果:客观事实——客观上发生的事实 2、因果关系概括方式有三:(1)某某认为什么什么是因为.......(2)“解释”某某的原因;(3)结论词引导的是答案 表示结论的词语:认为、说明、由此可见、看来、总之、所以、因此 (七)举例的不重要,前面一句是答案 举例方式有四种: 1、专有名词举例: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例如渐学山庄、孔子、北京 2、数字举例: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数字本身不重要,用数字说明的论点才重要 3、“据”字结构举例:根据(=按照)、据说、据统计、据调查、据研究 4、普通举例:例如、比如、像、以...为例,...就是证明/例证 例子里面的关联词(但、却等),不重要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片段阅读 (一)归纳概括类:主旨概括类、意在说明类、关键词类。 解题方法:(1)关联词法:转折、因果、并列、假设 (2)关键符号:“——”:解释说明;(在副标题中)引申 “?”:提出问题,问号后面为解决问题 “;”:句子的两部分,并列关系 “:”:解释说明,阐明观点 (3)引导词法:“诸如此类”、“事实上”、“使得”、“由此看来”…… (4)反复强调的词:①帮助找中心句(反复强调的词出现在中心句中)②重点词汇 (二)细节类:注意关注:时态、概念、可能性与肯定性、内涵与外延; (三)排序类:①首先分析确定是一体类还是两体类 ②一体类: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首尾顺序排列 两体类:先找出拆分方法,然后对其拆分,再重新排列。 (四)语句、词语理解:遵循就近原则 ①代词:就近原则,即代词在上一句指代的实词 ②实词:结合词语本意看文中意 (五)补充类、标题类:做题方法与归纳概括类一致。 选词填空 (一)解题原则:(1)语境原则:在做题时要注意选择词要符合语境。 大语境:符合题干语境 小语境:某一句或者分句的语境 (2)轻重原则:灵活通过后面可以确定的词语选择前面的词语。 (二)解题要领:①重搭配: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固定搭配 ②看色彩: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口头色彩、书面色彩);形象色彩(视觉色彩、听觉色彩、味觉色彩、嗅觉色彩) ③辨词义:注重平时积累,特别是近义词和成语,以及其具体用法 (三)解题方法: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在这里都适用。 演绎推理(逻辑) 题型分类:结论类、论证类 一、结论类:(一)显性结论类: 1.真假推理型:(1)看矛盾:“一真全假,一假全真”。找到各个命题中相矛盾的两项,假 设其中一个为真或为假,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真假。 (2)看反对:“有的……有的”必一真,“所有……所有”必一假。在各个命题中找出存在上反对关系的两项,这两项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根据条件可以解出。 (3)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所有推某人,某人推有些”。找出存在包容关系的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的两项同真同假,由此来判断。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让人心怀希望但是又心有不甘的,估计就是选词填空题了。看着不难,但是正确率总是上不去,这是 很多考生遇到的瓶颈。其实,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来复习,用“填空 选词”的思路来重新审视选词填空题,或许可以绝境逢生,柳暗花明。 很多同学在做选词填空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在于纠结。归根结底,纠结的根源在于对横线设空处的要求没有清晰的认识,迫不及待地 把选项代进去,自然也就难以抉择了。就像去商场买东西,要想不 被眼花缭乱的商品迷惑,最好的办法是手里拿着购物清单直奔主题,选词填空不想纠结,就得先填空,通过分析题干材料的上下文语境,推测设空处的要求,再选词,比较选项中词语的语义,找到与目标 词意思和用法最相似的词,自然也就又快又准了。 【例1】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都需符合 规律、切合实际。规律指引下的世界变动不居,我们不能______, 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循守旧 B.沾沾自喜 C.妄自菲薄 D.刚愎自用 【答案】A。这个题如果在分析的时候,只是看到“不能……应该……”,认为填与“质疑、包容、创新”相反或相对意思的词的话,四个选项都能表达相对的意思,要在其中排除及其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先好好分析上下文就会发现,第一句话再说符合规律很重要,第二句话的前部部分再说规律是“变动不居”的,也就是会变 化的,就要求我们要创新,不能如何,就可以轻易分析出来,横线 应该填入“固守现状”意思的,在明确了设空处的要求,再去对比

四个选项,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只有A因循守旧了,而沾沾自喜、刚愎自用侧重自大,妄自菲薄侧重自卑,这三个词都是侧重错 误的自我认知,侧重不对,可以排除。故正确选项为A项。 【例2】国家与氏族是两种对立面,互相斗争的结果,是国家 ______了氏族,当然,国家也不能忘记从氏族那里有所借鉴。最成 功的国家一定是______,而不是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挫败创新颠覆 B.战胜吸收摧毁 C.征服革新抛弃 D.取代学习放弃 【答案】B。这个题如果在分析的时候,如果只是看到斗争的结果,是断然得不到国家是战胜还是取代氏族的,但是如果分析上下 文就可以得到,既然国家不能忘记从氏族中有所借鉴,说明氏族还 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还没有灭亡,那“取代”程度过重,不符合材 料的意思,排除。如果只看到“一定是……而不是……”而选一对 对比的词,发现创新和颠覆、吸收和摧毁、革新和抛弃貌似都可以,但如果看到这个正反论证是为了说明国家对氏族的态度的话,那 “创新和颠覆”“革新和抛弃”就不行,因为这是对自己内部的态度,而不是对待氏族的,只有“吸收和摧毁”才是对氏族的态度, 故正确选项为B。

行测逻辑填空之实词速记口诀填空版带答案

选词填空口诀 (一) 行为恶劣用()品质低下用()主观要求用()客观要求用()发生变化用()变化无序用()伤心痛苦用()极度悲哀用()突然中止用()声音嘹亮用()疑虑消释用()光彩一新用()意志不坚用()感情不强用()安闲散步用()心中犹豫用()思想过时用()东西过时用()言行荒唐用()行为放纵用() (二) 无中生有用()模仿不真用()不求名利用()感情不深用()进行改动用()恶意改动用()主观估计用()数目不准用()已付定钱用()未付定钱用()法律制度用()依法治理用()扶助平辈用()扶助晚辈用()发生变化用()变得更好用()默默无言用()不放在心用()对下细听用()对上细听用() (三) 精细美观用()精密细致用()双方连通用()暗中勾结用()改变看法用()又怕又恨用()引出对象用()引出范围用()改换形象用()梳妆打扮用()言行扼要用()简便快捷用()辨别好坏用()辨别欣赏用()骄傲自满用()意志薄弱用()惊讶赞叹用()惊讶诧异用()实地调查用()检查衡量用() (四) 慢慢变化用()阶段变化用()特征记号用()漂亮美丽用()补充空缺用()补够不足用()用尽心思用()久怀坏心用()过度使用用()胡乱使用用()留给后代用()事件传开用()随意游玩用漫游到处游玩用()设法取得用()非法谋取用()主动公布用披露走漏消息用()恳切希望用()请求给予用() (五) 开始使用用()重新任用用()逐渐受侵用()思想受腐用()赶走除掉用()去病除魔用()让出职位用()位让贤人用()固体融化用()溶于液体用()高深莫测用()非常奇妙用()审阅修订用()审查决定用()郑重说明用()公开表态用()法规生效用()付诸行动用()察看性能用()验证理论用() (六) 检查观察用()认真细看用()不良爱好用()特别喜欢用()聚集事物用()寻找聚集用()叫人犯错用()放纵错误用()沿袭采用用()经常使用用()行使权利用()克制自己用()精心喂养用()爱护教养用()推卸推辞用()借故拒绝用()变得落后用()发生质变用()由好变坏用()腐化堕落用() (七) 形成规律用()经常发生用()指责不当用()事情原委用()希望夺冠用()夺得第一用()理解错误用()故意错解用()投降屈服用()制服对方用()心里悲痛用()痛苦悲伤用()相信依赖用()相信无疑用()行动踪迹用()举动神色用()

言语理解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核心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章片段阅读 第一节中心理解 一.提问方式 辨识标志:主旨、主要、主题、核心、中心、重在、强调、概括 意在、想、推出、告诉、意图 具体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 等等…… 二、解题思路 中心句匹配选项 中心句的特点: 1.表达观点——观点句 2.提出对策——对策句 原则:忠于原文,先判断话题,再纠结选项 三、解题技巧 关联词: 1.转折: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虽然=虽是、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答题要点: 1)转折之后是重点。 2)同一主体,不同时间段,强调前后转变。 3)引用+转折,注意把握前后话题。 2.因果: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照此看来 答题要点: 1)重点关注结论。 2)宏观指代词,有时同样具有总结作用 3. 条件关系 a.必要条件:典型格式:只有A,才B。 替换词语: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答题要点:条件(对策)是重点 注意:关联词省略的情况 同义替换: 只有A才B = A是B的必要条件/ 必然要求 =A是B的前提/ 基础/ 保障/ 途径/ 方式/ 方法 =不A则不B b.周遍条件:典型格式:无论A,都B。 答题要点:“无论”对前文有总结作用,后边结果是重点 4.并列关系:显性并列: (1)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 再说=并且=加上等。 (2)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隐性并列:标点符号、段落分层、相同句式 答题要点:不分主次、不可偏颇、全面概括 拓展一:引导对策的表述 1.直接引导对策:需要、应该、要求、亟需、应当、务必 2.间接引导对策:为了、如何 3.反面论证法引导对策 拓展二:主体排除法 1.主体:文段反复重现,着重论述的人、物、概念 2.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 3.答题要点:抓住主体/话题——匹配选项 行文脉络 1.总-分-总:总起-分说-总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中心句居首尾。中间为阐释。 (2)对策是重点 2.总-分:中心句+ 解释说明 中心句居首句,承载段落核心。 3.分-总:各种列举+ 总结 中心句居尾句。多为结论或对策。 4.分-总-分:各种列举+ 总结+ 解释说明 背景铺垫举例论证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 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瞧易错题整理部分) 一、主旨概括题 (一) 提问方式: 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 讨论、强调、说明) ; 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 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 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她)。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 1、微观: (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就是,关键的就是,这使得,有趣的就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 ①转折: 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就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就是、 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就是:可就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 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 而且:并且、并、也、还、 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 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就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瞧来、由此可见、综上所 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就是重点;倒装原因就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 略。 ④必要条件: 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 必要、必要条件就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 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就是重点,即必要条件就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 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 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就是……就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 也……;不就是……而就是……;就是……不就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 与此同时、与、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就是并 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就是相对,如好与坏。 ⑥顺承: a、典型格式: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先……接着……后来……; 先……随后……;……紧跟着……就……;……便……。 b、考点:主旨为A+B+C;与并列的区别在于有先后顺序。 ⑦充分条件:只要……就……;一旦……就……。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57)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57) 1.对那些群众反映为官不的领导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使用。 A.廉政 B.廉正 C.清正 D.公正 2.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视觉 B.特殊 C.价值 D.用途 3.一场惨痛的飞机失事,使海外游学夏令营成为舆情关注的焦点,也使游学乱象集中地暴露出来。本应以促进学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为目的的学生活动,却正在

逐渐演变成各种盈利机构追逐利益的功利行为,而且,越来越有低龄化、贵族化、商业化趋势。可是,如果因此紧急叫停各种暑期夏令营活动,那就是>>______的“懒政”思维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亡羊补牢 B.矫枉过正 C.因噎废食 D.不思进取 4.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候 选人的条件上次已向大家征求过意见。这次开会,主持人______向大家宣读了人选名单。②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迫使他当机立断,停止生产。③近日,/>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公安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后稷故里广为______。 A.径自巨变传颂 B.径直剧变传诵 C.径自巨变传诵 D.径直剧变传颂

5.这种简单化的发展难免带来_______风险。城市规划 目光短浅,建设只求速度重________,设施管理维护职 责混乱。我们看到一座座摩天楼、商业区、产业园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这些___________的奢华景观却经不 起一场暴雨的考验。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 当的一项是( )。 A.安全成果漏洞百出 B.失控绩效光鲜亮丽 C.投资数量引人入胜 D.发展收益天衣无缝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填空。根据句意可知空格处所填入的词语应反映出“为官”的良好作风,“廉正”强调的是官员个人的品德修养,“廉政”主要是一种廉洁的政治体制,“清正”指清白正直,“公正”指公平正直。“廉正”是特指做官的,用在此处合适,“清正”和“公正”没有“廉正”有针对性。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 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看易错题整理部分) 一、主旨概括题 (一)提问方式: 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 讨论、强调、说明); 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 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 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他)。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 1、微观: (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是,关键的是,这使得,有趣的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 ①转折: 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 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 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而且:并且、并、也、还、 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 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 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是重点;倒装原因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 略。 ④必要条件: 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 必要、必要条件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 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是重点,即必要条件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 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 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是……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 也……;不是……而是……;是……不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 与此同时、和、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是并 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是相对,如好与坏。 ⑥顺承: a、典型格式: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先……接着……后来……; 先……随后……;……紧跟着……就……;……便……。 b、考点:主旨为 A+B+C;与并列的区别在于有先后顺序。 ⑦充分条件:只要……就……;一旦……就……。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词汇汇总

公务员行测:常考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浩如烟海,难以计数,但据统计,常用词语也只有56008个。掌握好了这56008个词语,日常的阅读理解与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同理,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所考查的词语看似数不胜数,难以预测,其实也有它的“常用词语”。为了使大家更方便、更有针对性地掌握逻辑填空的“常用词语”,中公教育专家将历年真题中的常考词语列出一些,讲解常见易混淆词义的词语,总结各领域常见的词语搭配。 1.表范围的词语 (1)领域:国家主权所及的整个区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适用对象多为学术研究、思想意识或社会活动范围。 例: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师熟悉的领域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2)范围:周围的界限。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 例: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其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 (3)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类型。仅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例:只要属于国家财富管理范畴,都应纳入财税改革框架。 2.表态度的词语 (1)客观:不带个人偏见的;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实际上。 例: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做的工作报告既客观总结政府工作成绩,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既在“求真”上下功夫,更在“务实”上做文章,做到了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主观:不依赖客观实际情况,而单凭自己的愿望出发的;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 例:脱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单纯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通过计划规划,只凭主观愿望加速城市化进程或提高城市化率,都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 (3)主动:自发的或自觉的;形容局面对己方有利、可以实现自己意愿的。

行测逻辑填空练习题(含答案)

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容的抄袭,不应;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B.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C.混为一谈同日而语 D.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2.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起点比较低,社会主义建设受到几个条件的制约,因此绝不是事情。 A.一朝一夕 B.操之过急 C.一蹴而就 D.轻而易举 3. 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B.推出新 C.破旧立新 D.精益求精 4. 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粗取精言之成理 B.不拘一格革故鼎新 C.吐故纳新有的放矢 D.标新立异去伪存真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跳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A.翠绿欲滴 B.枝繁叶茂 C.郁郁葱葱 D.遮天蔽日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本题可从第二空得出答案。“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体现了时间上的对比,可知“同日而语”最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填空。根据前文中的“还处于”,“起点比较低”可知要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空格处所填入的成语要表达出这层含义。B项“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或处理问题过于急躁、性急,不符合语意,故排除。D项“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事情简单,放入空格处只体现出了事情的难度,并没有体现出“需要很长时间”这层含义,故排除。A项“一朝一夕”指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C项“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前者一般用于较为客观的述,偏中性义;而后者一般带有某种程度的否定,偏否定义,含有某种程度的“不要急于求成”等批评、否定的意思。所以,两者相比较选择“一蹴而就”较合适。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文段填入的词语是对横线后面的语句的解释。从“适应”一词可以判断填入的词语的语意是要能跟随信息通信技术的变化,A项的“与时俱进”最为能表达这一语意。故本题选A。 4.答案: D 解析: 胡适提出的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由此可见,第一个空应当与“大胆地假设”含义相似,第二个空则应当与“小心地求证”含义相似。第一空,“标新立异”是提出新主、新见解,符合“大胆地假设”。“去伪存真”则是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符合“小心地求证”。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554)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554) 1.和同事们聊聊,_____的人,会让我们的思路跟着一 起恣意飘忽;思维缜密的人,会让我们的言辞跟着一起_____。聊天会激发潜在的能量,平添阅历、积聚人缘。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灵精怪条分缕析 B.天马行空井然有序 C.滔滔不绝有条有理 D.侃侃而谈谨小慎微 2.>2010年是中国汽车毫无的大年,产销量突 破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对厂家而言,在 增长的市场里赚到了真金白银,各汽车企业年初的销售目标几乎都已达成。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利润缓慢式 B.疑问稳定式 C.悬念爆发式 D.理性突破式

3.各位评委带着的眼光参观了整个绘画展厅,并作出了公允的评价。 A.欣赏 B.观赏 C.鉴赏 D.鉴别 4.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山自纵横水自流,谁家门首欲离舟”,王羲之、陆游的诗句溅湿了文人的胸襟,______了古城的历史。②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③朋友是一把伞,______不能遏制狂风恶浪,______也能撑起一方晴空, />让你倍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滋养漫延即使/可 B.滋润蔓延虽然/但 C.滋润漫延虽然/但 D.滋养蔓延即使/可

5.在开架的图书馆里,我可以自由地取阅架上任何我想翻阅的书。我竟成了()的来客,不到闭馆时间,可以终日不离座位。填入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驾轻就熟 B.轻车熟路 C.囫囵吞枣 D.饥不择食 1.答案: A 解析: “古灵精怪”指人聪明、调皮,惹人喜爱;“天马行空”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含贬义,文段是在鼓励和人聊天,填在此空不恰当,排除B项;“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很好,说话连续不断,与“会让我们的思路跟着一起恣意飘忽”句意不符,排除C项。“谨小慎微”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与句意不符,排除D项。故本题选A。 2.答案: C 解析: >由“产销量突破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 即可排除A>项。而“毫无理性”也不适用于文中说明 的中国汽车市场,排除D>项。由“突破”“真金白银”等词语可以看出,2010>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是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笔记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学习比较 (1)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2)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4)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5)分毫不差:形容没有一点差错。近义词:丝毫不差 (6)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 (7)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8)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9)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10)万全之策: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1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12)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13)齐心协力:指的是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14)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15)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的同义词。 (16)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17)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18)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19)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20)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22)稳扎稳打: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23)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24)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5)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26)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27)回头是岸: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28)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29)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30)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31)遥不可及: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32)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33)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3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35)经验之谈: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36)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37)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38)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39)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行测逻辑填空练习题(含答案)

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B.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C.混为一谈同日而语 D.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2.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起点比较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几个条件的制约,因此绝不是事情。 A.一朝一夕 B.操之过急 C.一蹴而就 D.轻而易举 3. 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B.推陈出新 C.破旧立新 D.精益求精 4. 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粗取精言之成理 B.不拘一格革故鼎新 C.吐故纳新有的放矢 D.标新立异去伪存真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跳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A.翠绿欲滴 B.枝繁叶茂 C.郁郁葱葱 D.遮天蔽日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本题可从第二空得出答案。“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体现了时间上的对比,可知“同日而语”最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填空。根据前文中的“还处于”,“起点比较低”可知要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空格处所填入的成语要表达出这层含义。B项“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或处理问题过于急躁、性急,不符合语意,故排除。D项“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事情简单,放入空格处只体现出了事情的难度,并没有体现出“需要很长时间”这层含义,故排除。A项“一朝一夕”指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C项“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前者一般用于较为客观的陈述,偏中性义;而后者一般带有某种程度的否定,偏否定义,含有某种程度的“不要急于求成”等批评、否定的意思。所以,两者相比较选择“一蹴而就”较合适。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文段填入的词语是对横线后面的语句的解释。从“适应”一词可以判断填入的词语的语意是要能跟随信息通信技术的变化,A项的“与时俱进”最为能表达这一语意。故本题选A。 4.答案: D 解析: 胡适提出的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由此可见,第一个空应当与“大胆地假设”含义相似,第二个空则应当与“小心地求证”含义相似。第一空,“标新立异”是提出新主张、新见解,符合“大胆地假设”。“去伪存真”则是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符合“小心地求证”。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 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 【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 ▲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 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 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 ▲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尤其要注意“才”,其实是隐含了“只有……才”这样的结构} 【典型例句】 1)传统相声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如何打破纠结局面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如何打破纠结局面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如何打破纠结局面 一、日常积累 很多同学做题比较依赖于语感,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语感不一定正确,生活中有很多词语的误用现象。为了拥有更加正确的语感,一 方面我们应该多看官方报刊杂志以及新闻,潜移默化的规范我们的 语言表达。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真题中出现过的高频词语,易错 词语的含义及用法,让我们在做题时能更加快速的避开雷区。 二、掌握技巧 技巧一:语境分析 逻辑填空,顾名思义是需要按照“语言逻辑”来填空。这个逻辑是从题干已给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这种逻辑的提炼我们称之为语境 分析。 【例】手工艺在中国古代是不受重视的“末枝”。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 其余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工艺从未见有著录。 A.分散轻描淡写 B.散见只言片语 C.罗列语焉不详 D.集中简明扼要 【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谈论手工艺在古代不受重视,文字 记载较少。第一空所在句子在前后对照,意思上相反,故前半句说 比较系统记载的只有两部书,后半句应该表达其余都不是系统记载,因此只有A项的“分散”和B项“散见”符合要求。C项“罗列” 是指列举、分布。不能表达记载得不系统,故排除。D项“集中” 与系统意思一致,故排除。第二空通过“甚至”一词可知其为程度 递进,所填词语应该与“很简略”意思相近,形容记载的内容简要、

少,并且语义应比“简略”更重。所以应该选择B项“只言片语”,“只”“片”表达的量很少,只言片语指的是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侧重说得很少。而A“轻描淡写”指用浅浅的颜色轻轻描写, 也形容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侧重不把它当作重 要的内容详细说。所以选择B项。此题主要考查语境分析。 技巧二:词语辨析 当选项所给词语意思相近时,究竟选择哪一个作为最优项。这就需要辨析词语差异,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词语。 【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褒奖为老练、老成。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 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挂念,短短数十年,年龄大、资 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 A.土崩瓦解羁绊 B.灰飞烟灭累赘 C.化为乌有阻力 D.分崩离析弊端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在谈对“老”字的观念变化。在传 统文化中是褒义的,但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褒义的理解已经不占优 势了。故第一个空只能选择A项“土崩瓦解”,指彻底崩溃。而B 项“灰飞烟灭”指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C项“化为乌有”指完全 失去,一点没留下。这两个词程度过重。题干仅表达这种理解不再 占有优势,而非消失。而D项“分崩离析”指国家、集团、组织、 家庭分裂瓦解,不能用来形容观念不再占有优势。故排除B、C、D。第二空填入“羁绊”,指束缚。“老”不再是优势,而是学习心事 物的束缚,符合要求,故选择A项。此题主要考查词语差异角度中 的语义轻重、搭配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