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一、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本册教材的编写注重了数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例题中引进了既反映了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努力体现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在练习设计中同样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这样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特别是本册第一章就是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

2,教材“算”“用”结合,加强应用

教材首先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单元来安排。这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加减、乘加(或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二,结合表内除法内容,在学习表内除法后又安排了一节“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理解,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以解决问题引出计算,在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理解算理和突出了算法多样化。在编写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增加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

3,加强了空间与图形和统计的教学内容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除了认识锐角、钝角外,增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材在前两册的基础上又安排一些较大的数据和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以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搜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

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

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

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

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

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就每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二、编排特点

1.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过往车辆,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

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一、教学内容

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围绕生活,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1)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1)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动手做、动手画锐角、钝角和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

(2)学习平移和旋转时,通过拉转圆片;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画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使学生感知旋转、平移。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编排特点

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

(1)仍分两段(同义教):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2)不同的是:把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和认数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再分开教学。把数的读、写、组成结合起来教学。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

(1)创设丰富的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情境。如体育馆、长江大桥、广场上的鸽子、空中气球、树林里的树、飞机、火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人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数,体会数在各方面的用处,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用生活中的用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的关系。(3)培养估计意识,增加近似数的教学。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用木块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整理万以内数位表,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坐船出游、收集矿泉水瓶等情境。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第九单元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编排特点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完美版)

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 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浅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老教材

浅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老教材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有了较大变化。根据笔者对二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情况,简谈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编排的相同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1)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主要体现在:(1)针对性练习;(2)带着练的内容;(3)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旧教材编排的不同点 1.新教材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三单元。第一单元是《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再比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淡化了对乘法意义的描述。如:有5束气球,每束3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列式:3×5=15或5×3=15,两个任意一个都可以,而老教材必须明确它所代表的意义:表示的是3个5,列式:5×3=15。新教材则淡化了这点,这两个算式结果是一致的,怎么写都可以。在两个算式间用一个“或”连接。 2.新教材完善了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教法学法上应注意的几点 1.教师备课要充分,需要借助教参,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做二次处理,既能凌驾于教材之上,又能灵活运用教材。课前准备要充分,如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资源等。 2.例题设置,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时总结引导,在对比分析中,找出一种合理的、便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知识点呈现,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多知识不再像老教材那样简单陈述解题,新教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几人一组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4.课堂上,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组织引导,及时地进行总结、评价。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赵芬 一、知识体系 本册书的知识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包括2表内除法(一)、4表内除法(二)、5混合运算、6有余数的除法、7万以内数的认识。空间与图形包括3图形的运动,量与计量的8克和千克,统计的1数据收集整理,综合与实践的小小设计师和9数学广角---推理。本册的重点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平均分 1、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平均分,有时候不需要平均分。 如:在生活中,姐姐和弟弟去搬盒子,姐姐搬3个,弟弟搬2个,这是不一样多。 但:在学校里,老师给学生分糖,平均分就比较合理,这是一样多。 2、建立“平均分”概念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请你来分一分。 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有三种不同的分法。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3、熟练地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1)一个一个地分,一边分一边说。 (2)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叙述说。 (3)6块糖,每2块一份,分成几份?一个一个人说,过关验收。 4、余数。 9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还剩1个。学生熟练地练习说。 5、怎么知道的? 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个桃,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8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6、语言叙述。 7、平均分的运算符号的创造。 8、听算式并书写 9、10 ÷5 = 2 12 ÷2 = 6 18 ÷6 = 3 16 ÷8 = 2

10、体验。 用式子把场景表示出来: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看算式描述场景:12 ÷3 = 4。 11、用除法符号表示出来 (1)10个西瓜,平均分到2个筐里,每个筐里能分几个? (2)有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可以装几个灯座? (3)每个热气球上坐3人,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几人?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例1是由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比如“原来看戏的人有22人”,还有一些是隐形的信息,比如走了多少,又来了多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的计算方法: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 例2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

境,解决“还剩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种思路是分步列式:54-8-22或为54- (8+22)。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式,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这是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 教学例2时可以采用与例1相似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 例3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列综合算式,教材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

P2 例1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答: 例2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请同学们投票: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 √√√√√○○○○○ √√√√√○○○○○ √√√√√○○○○○ √√○○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答: P8 做一做 1.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P10 做一做 1.摆一摆,填一填 P11

4.有24根香蕉,(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6. P14 做一做 P16 6.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____________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正确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正确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3 3.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第4页“练习一” 3.(1)15124(2)31天,多8天(3)冬天 4.(1)683312 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2)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5.(1)11(2)漫画 (3)多买童话书和漫画书。 7.(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2)星期六和星期日卖出数量较多。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多进一些《电视报》(答案不唯一) (3)星期一卖出4份,星期二卖出8份,星期三卖出12份,星期四卖出8份,星期五卖出16份,星期六卖出28份,星期日卖出24份。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 2.164 4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1)6(2)2 2.84 2 教材第11页“练习二” 1.()(√)() 2.3 3.4我的分法是:先每份放3个风车,再在每份里加1个风车。(答案不唯一) 4.(1)8(2)3 5.4 6.79 7.(1)5(2)38.24 4 9.把18个○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6个。(答案不唯一) 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3 3 2.(1)510÷2=5(2)210÷5=2 教材第15页“练习三” 2.36÷2=3 3.10÷2=59÷3=3 4.612÷2=6 5.624÷4=6420÷5=4 6.6÷3=228÷4=712÷3=420÷5=4 7.242 4 8.5×6=3030÷5=630÷6=5 10.12÷2=612÷6=2 18÷3=6 18÷6=3 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4四46六65五 5 2.56543 3 教材第20页“练习四” 1.2 2.12412÷4=3 3.商是2:8÷46÷312÷64÷210÷5 商是3:9÷36÷212÷4 商是4:8÷212÷3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实施建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平移与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意图、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建议与处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根据《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数与代数 1、运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小括号) (教材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四则计算含义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认识和会用小括号。 2、除法意义,2~9的除法口诀,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意图) 3、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一)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步发展抽象思维。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4、找规律 (教材设计意图)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在找规律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5、认识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空间与图形

·认识锐角、钝角、图形平移和旋转 (教材设计意图)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并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教材设计意图)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意义;会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同时,在进一步体会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思想,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培养初步统计观念。 三、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算”“用”结合,加强应用 教材首先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单元来安排。这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加减、乘加(或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二,结合表内除法内容,在学习表内除法后又安排了一节“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理解,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则就是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也十分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例题和练习(如P.89第7题,P113例第3题等)。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以解决问题引出计算,在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理解算理和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2、改进了认数优化了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我国计数方法即四位一级的特点,把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二步进行编排,先千以内数的认识,再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既放缓了学习大数的坡度,又有利突破读写的难点。教材还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与写的联系,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北京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简单说出大数的意义 2.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表述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识记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同时,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能结合现实素材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进一步形成数感。 5.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6.在认数的过程中,能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说出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4.用估算解决问题。 知识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千、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3.数位不同,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4.近似数、估计。

5.整百数的加法、几百几十加减几十、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6.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难点: 1.是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是体会多位数中数位的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教学; 3.是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典型习题: 1.由6、0、8、3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2.用4、2、0、0四个数按要求写数。(1)两个0只读一个0的。(2)两个0都不读的。 3.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二)数的运算(表内除法一)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1.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的意识。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注重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允许算法多样化; 2)设计开放性题目; 3)教学要求富有弹性,体现在练习分三个层次。 5、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 6、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7、继续设立“丰收的果园”、“知识窗”等栏目。 二、本册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余数除法、探索规律 二、混合运算 三、对称与方向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五、万以内书的加法和减法 六、解决问题 七、千克与克的认识 八、时、分、秒的认识 九、收集数据 十、数学百花园 十一、总复习 (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2、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把“有余数除法”纳入“除法”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第二单元: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环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在两级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 法后算加减法”、“先做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两步解答的实际问 题,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三班共有学生9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

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