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百家讲坛_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5小感冒 大学问-郝万山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_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5小感冒 大学问-郝万山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_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5小感冒 大学问-郝万山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_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5小感冒 大学问-郝万山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_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5小感冒大学问-郝万山百家讲坛讲稿

感冒不治能好吗?那么这样一个伤风感冒,受风寒的病症,张仲景提出了七日可以自愈,也提出了要好的那一天,是中午前后这段时间可以好,

为什么会是整整七天呢?又为什么是第七天的中午呢?这里头包含了两层东西。一层是外感病的七日节律,一层是外感病的一个昼夜节律。人体为什么会存在七日节律、昼夜节律?我说非常简单,就是天人相应。人体还存在哪些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四季节律等等,如果违逆这些人体节律,对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早酒晚茶五更色,阎王把你鼻子摸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从中医文化的角度为我们《说健康》,敬请关注第五集《小感冒大学问》。

【感冒不治能耗吗?张仲景提出了七日可以自愈,也提出了要好的那一天,是中午前后这段时间可以好,为什么会是整整七天呢?又为什么是第七天的中午呢?这里头包含了两层东西。一层是外感病的七日节律,一层是外感病的一个昼夜节律。人体为什么会存在七日节律、昼夜节律?我说非常简单,就是天人相应。人体还存在哪些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四季节律等等,如果违逆这些人体节律,对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早酒晚茶五更色,阎王把你鼻子摸。】

很多人有过感冒的经历,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年在外地讲课,从星期一道星期六,一直讲了六天,当然是非常累的,当天晚上我就做飞机,会北京,在飞机我感觉不大对劲,头晕、恶心、怕冷、没劲、周身酸疼,要感冒了,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里了。然后开始打喷嚏,发烧35°多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我不想吃饭,看看它能不能自己好。没想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就想的了给大家讲过的自然放松的方法,就是“物我两忘,意气俱静,无无亦无,一灵独觉。”的状态,我慢慢进入这个状态以后。就觉得周身有一个热气团在抱着自己,随着自己的呼吸,一开一合,就觉得周身酸疼,累的那种感觉逐渐减轻了,不知道什么时间睡着了,醒来一看已经第二天上午10点多了,体温已经下降到37°左右了。可是离开被窝一合依然是打喷嚏、流眼泪、全身不舒服,过了中午,症状减轻了,可还是不舒服,仍然躺着休息,就这样休息了好几天,既没有看书,也没有工作,到了星期五的上午,一切症状都消失,这几天注意吃什么呢?只能吃清淡的,这时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从周六感冒到星期五的上午,正好是经历了七天。那么我就把这种情况,叫做外感病的七日节律,实际上外感病的七天节律,是1800年前张仲景提出来的,他写过一本书叫《伤寒杂论》,在流传的过程中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在《伤寒论》这本书,张仲景说过这样的话“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太阳病就一般类似我们现在的伤风感冒,也包括了风寒的和风热的等等。但是头痛、发冷、发热、全身酸懒疼痛,没有经过治疗,七天一后自己好了,这时怎么回事呢?这时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应当这种病大多数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它应该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这个病没有发现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话,到了一定的天数,由于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和自我抗病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自己就好了,对这样一个伤风感冒的症状呢,它的病程应该是七天,在1800

年前,张仲景的书里已经观察了,这种七天的自愈节律,而又意思的是,如果这个病七天好的话,在那个时间段好呢?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也也有说明“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在古代计时时把24小时,分为12个阶段,那么,巳、午、未这三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正是太阳当头照,我们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我们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就相当于一个寒症你用了辛热的,辛温的药一样,这个时候段病可以好的节律,就是昼夜节律,这样一个伤风感冒,受风寒的病症,张仲景提出了七日可以自愈,而且好的时间段是中午前后可以好,这里包括了两层东西,一层是外感病的七天节律,一层是外感病的昼夜节律。

【既然感冒七天可以自愈,为什么有些人感冒却远远超出七天呢?什么样的感冒时不能放任自流等待自愈呢,而必须要去积极的治疗呢?】

我感冒了,没有治疗,只是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慢慢好了。那么大家听了以后是不是可以说,得了感冒可以不去治疗,都可以自己好呢?不是这样的,我遇到好多病人,自己并没有好。我遇到一个小伙子,他说他感冒已经50多天了没好,他说,他50多天前,得了感冒,发冷、发热、身上疼,发烧、流清鼻涕、轻度的咳嗽,他说医生治疗发烧,不是用发汗药吗?他说我过去天天跑步,每天都跑一身汗,所以我就去跑步,跑了几千米大汗淋漓,结果是精疲力竭,烧不尽没有退反而引发了更加严重的咳嗽和喘,就这样一直到现在,虽然不发烧了,但是咳嗽和喘一直没有好。得了感冒以后,人体的正气要奋起抗邪,这个时期要适当的休息,不能过劳,用过劳的方法,消耗了自己的正气,就降低了自己的抵抗力,所以使你的感冒榴莲不好。其实脑力过劳也会影响感冒留恋不解。

有一天,我在校医院的院子里,碰到了我们学校的大夫,比我年龄大,问我你为什么告诉学生,感冒不治疗七天可以好,我说呢这个话呢是《伤寒论》里面说的,可是我说过在感冒期间注意休息,注意饮食清淡,如果没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话,可以自己好。但是我也强调我们知道这个病七天可以好,但是并不等于说等待观望,其实对医生来说,及时的合理用中药西药,还可以截断病程,使病提前好,对病人来说也应该及时的找大夫治疗,这个老师说,就是因为你说了,有个女生的了感冒没有看,导致了继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现在还在校医院输液呢。我说现在正是期末放假考试的时候,这帮孩子每天复习功课睡的很晚,脑力消耗也消耗很多能量,她没有很好的休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七天没有按时好。所以我告诉大家,感冒期间不仅不能过多的消耗体力,也不能过多的消耗脑力,感冒期间要饮食清淡。我也遇到过饮食不清淡,而导致感冒留连不解的情况。

那是一年的冬天,一个妈妈带着三岁的男孩,这个小男孩发烧,中药西药都吃过,就十来天部退烧,妈妈带着小男孩到诊室之后,放了个屁,这个屁奇臭无比,有两个实习的女生,部自主的把鼻子捂上了。这个孩子是食积内停,我说,你都给孩子吃什么了?妈妈得意的说我给孩子吃了,人参炖元鱼、虫草乌鸡汤、当归炖羊肉等等,许多食疗的方法,她说孩子感冒了,抵抗力下降了,所以我要给他增加营养,增加抵抗力。我说你知道吗?感冒以后,人体的正气趋向于体表,来抗邪气,体内的正气,相对的比较薄弱,尤其是孩子,他的脾胃消化机能本来就薄弱,感冒的时候更加低下,这个时候,你给他吃正常东西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你又给他吃这么多补得东西,增加了胃肠的负担。这个时候的正气是趋向于体表抗拒邪

气呢?还是回归胃肠帮助消化,这些不好消化的饮食物,使正气首尾难顾,因此就导致了孩子的病情留连不解。妈妈听完以后恍然大悟,所以感冒期间,一定要饮食清淡。

感冒期间不仅要注意体力的休息、脑力的休息、饮食清淡。还要注意合并症于并发症的发生,比方说出现了严重的咳嗽、咽喉疼痛,这都可以是合并症和并发症,要命的是它的早期阶段和感冒非常类似,甚至有的时候连医生都不大容易判断,比方说大叶肺炎的早期,肠伤寒的早期,SARS的早期,禽流感的早期,有些疾病可能是要命的病,它的早期阶段,它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和感冒差不多。比方说肠伤寒的例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肠伤寒流行,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它第一星期,热度一天比一天高,在医学上叫做阶梯热,第一星期结束的时候,体温上升到39°以上,第二个星期和第三个星期体温持续在39°和40°之间,甚至更高,昼夜温差不过1°,这种持续的高热在医学上称为稽留热,到第三个星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病人就突然表现了肠穿孔,肠出血,由于大量的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有的病人,在第三星期结束的时候,表现出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就好了,这么厉害的肠伤寒也有七日节律的现象,在当时有一个医生,病人去找他看病的时候,他就问你发烧几天了?然后看看舌象看看脉象,然后告诉他一天吃我一副药,在饮食上要绝对清淡,不准吃任何鸡鸭鱼肉蛋虾蟹,等等代荤腥的东西,也不许吃粗纤维素想芹菜、豆角这类东西,只准吃炖的烂烂的粥,顶多放一点细细的咸菜末,大约到某天就好了,肠伤寒这个要死人的病就好了,病人和病人的家属都感到非常神奇,这就是京城四大名医的汪逢春,他开的药都非常温和,其实不是对抗伤寒杆菌,他是保护人体的自调机能,使人体很好发挥自调机能,等到他的自然病程结束。在饮食要求上他为什么要求那么严格呢?是因为不吃过多的纤维素类的食物保证肠道没有刺激,保证不出现,肠穿孔肠出血。这样就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并发症的发生。可见,除了感冒之外肠伤寒,SARS他们的发病过程,都存在七日节律。

除了病情的七日节律以外,许多动物的生理现象也存在七日节律的问题,鸡蛋孵出小鸡的时间是21天,兔子的怀孕时间是28天,猫狗的怀孕时间是63天,老虎的怀孕时间是15个7天105天,人的怀孕时间是40个7天280天。现在临床还发现,白血病的病人骨髓移植以后,新生白细胞产生的时间有七日规律的现象,那么器官移植以后,排异反应的高峰也存在着七日节律的现象,我们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包括内分泌活动都有昼夜节律,比方我们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是心率最慢,血压最低,体温最低的时候,而一般的人在下午3-5点,是心率比较快的,血压比较高的,体温比较高的时候,这就叫昼夜节律。我们飞到美洲或者飞到欧洲,会有这种倒时差的感觉,这是我们睡眠的昼夜节律,换了地方以后要重新调整。

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哈尔贝克,1982年来中国讲学,讲到测试尿样中的激素分泌的含量的变化,找到了人的内分泌活动的七日节律和昼夜节律,他就提到一个事件,一个小孩子在20多岁的时候,配合他做这个实验,把每次的尿都留下标本共他测试,一直测试了30年,都保留了他内分泌活动的,激素活动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可是接近30年的时候,哈尔贝克教授在测试他尿样的时候,发现昼夜节律还有,但是七日节律紊乱了,就把测试者找来,问生活的变化。这人说这么多年来,为了配合你测试,我严格按合同要求保持11点睡觉,睡觉太晚的话可能会影响内分泌活动,可能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在饮食上一定要吃没有污染的食物,正因为这样,我的前几位女友,因为我不能很好陪他们过夜生活,她们都离我而去了,最近我才交了一个女友。30多岁,她总觉的我的性机能有些低下,我特别不好意思,没有征得你

的同意,我就用了一片雄性激素,哈尔贝克教授发现,他用了激素以后,保持30年的内分泌全部紊乱了。说明我们在作息时间紊乱,用一些干扰我们内分泌的药,会影响我们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哈尔贝克教授接着说,我们不仅发现人体内分泌的活动,具有七日节律,和昼夜节律。我们也发现动物内分泌的活动,具有七日节律,和昼夜节律。控制人体或动物七日节律,和昼夜节律的因素是什么呢?教授回答我们研究了这么年,没有找到生物钟所在的位置。我说,中国在两千年以前,就提出了人体的昼夜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四季节律,还有60年节律。哈尔贝克请教我节律的因素是什么?我说非常简单天人相应。

1982年是中医和国外交流,开始没有多久的时间,翻译不是对中医特别熟悉,所以他用解释的方式,说了2分钟,哈尔贝克教授还没有听懂,天人相应是《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观点,“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虽然是大地所化生的,但是生命构成和日月星辰等等,天体的运动周期有密切的关系,天地二气相合这才化生了人,我们人类只所以能够适应和人顺应,自然界寒来暑往的变化,因为天地是人类的父母,换句话来说我们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子女。各种节律都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遗传密码,或者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烙印。

【人体的年节律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有关,大约是365天,人体的昼夜节律与地球自转一周有关大约24小时,那么人体的七日节律与什么有关呢?】

七日节律和月相变化有关,一个朔望月大约29天,朔望月就是这次黑月到下次黑月的时候,或者说是满月,一个朔望月中间有四个不同的阶段,从黑月到初七初八,叫上玄月,到满月,到二十三二十四,叫下弦月,载到黑月。这四个阶段是平均7天多一点。如果大月是8天,可以说是7日或者8日节律,当然许多就提出反对意见了。理由是什么呢?昼夜节律是和地球自转同步的,四季节律和年节律,是和地球绕太阳运动同步的,那么月节律和七日节律不和月相的变化同步,女性不是所有的满月都来月经,和月节律没有关系。七日节律也和月相变化不同步,没有说满月的时候,大家都得感冒。然后二十三,二十四都好了,所有的这种节律,都不和月相同步。你怎么解释呢?我是这样理解的,那么月节律和七日节律是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镶嵌在基因里的,这个节律什么时间启动和这个事件发生的开始算起。比方说一个鸡蛋,什么时间开始启动呢?你放在暖箱里,它就开始孵化小鸡,因为我们把鸡蛋放暖箱的时间不一样,它们的孵化时间都是21天,自然和月相就不同步了。女性的月经为什么和月相步同步呢?因为初潮的时间是它自己启动的,但是每次月经的周期,都是二十八九天左右,每个人有她自己的节律,少的25天,多的35天,在这段时间范围内,都是正常的。因此我认为,看起来月节律和七日节律,和月相的运动并不同步,但是我认为这个节律镶嵌到基因里,这个事件从启动那天开始算。所以节律的存在和月相的变化仍然是有关系的。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了昼夜节律,四季节律和年节律。月相的变化使所有的生命有了七日节律和月节律。所以大自然的时间节律,控制着我们生理病理节律,这就是天人相应的体现。因此,我们学习养生,一定要了解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太阳的东升西落,使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了昼夜规律,如果你和自然规律同步,到了晚上你好好睡觉,白天你好好工作,这就符合了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很多晚上不睡觉的人到了晚年,看起来明显衰老。我们一年四季,春季温和,夏季暑热,秋季清凉,冬季凛冽。造就了我们

植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这个规律。好多温棚里的蔬菜都没有味道,人也一样,夏天在空调屋里,冬天在暖气屋里,对身体健康不好。有人问了,早起喝酒好不好?晚上喝茶好不好?

【早酒晚茶可能是一些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虽然自己知道这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要完全戒掉也很难。那么郝万山老师会给出什么好的建议呢?】

在养生格言里,有许多说法,早酒晚茶五更色,阎王把你鼻子摸。这样的习惯不好。早上喝酒为什么不还呢?早起我们的肝胃功能还比较低下,你喝了酒以后不能够很好的分解。就直接刺激你的肝你的胃,对健康不好。茶有一种兴奋作用,到了晚上你的阳气该收敛了,该下降了,要逐级宁静下来,要睡觉了。五更就是早晨,醒了很快又性生活的话,马上就要上班工作了,你的体力没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对你的健康,对人体血气消耗很大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的人就习惯喝浓茶,到了下午和晚上,他也习惯喝一点,对茶的兴奋成分已经适应了,对睡眠没有影响,这是可以喝的。违逆大自然规律,对健康有多大危害呢?其实在《黄帝内经》里早就给我们警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四季的阴阳消长的变化,这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长的根本,所以高明的人懂得养生的人,春季夏季他要养阳,秋季冬季他要养阴,这样才能够和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在能够顺利的完成生命的轮回,那四时、阴阳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呢?下次再讲。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 水执 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 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节本――中十篇。以阴阳辨脉、辨病,辨预后。 二、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内容 (二)学思路和方法 思路:鉴别诊断的思路 例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除外了少阳-呕阳明-渴太阳-见表证。

伤寒论讲义课后题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哪两种?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3.“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它与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的关系如何。 5.何为传变,影响传变的因素有那些?何为合病,并病,直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脉证提纲? 2.太阳病基本类型有几种?各自病因病机及脉证表现特点如何? 3.如何判断疾病的阴阳及寒热真假属性? 4.如何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怎样正确理解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太阳表证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症脉症、病机、治法、方药。 2.如何理解53、54条之营卫不和? 3.简述桂枝汤的煎服法。 4.桂枝汤和麻黄汤各有那些禁例?如何理解? 5.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兼证各有几种?分别简述其脉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6.据46、47和55条,简述太阳表证衄血之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7.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何以宜麻黄汤而不宜下? 8.简要鉴别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 9.据31、32条,简述葛根汤的应用依据。 10.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比较二者的不同。 11.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不同情况? 12.简述太阳表郁证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太阳里证 【复习思考题】 1 蓄水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 胃津不足之口渴与蓄水证口渴有什么区别? 3 分析蓄水重症出现“水逆”的机理 4 蓄血证根据轻重缓急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如何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 6 如何鉴别瘀血身黄与湿热发黄? 7 蓄血证兼表,应如何辩治?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418)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着 螽斯振羽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2011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

的中医经典着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着作。副主编或合着《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14部着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1前言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

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02

第02 讲,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首先介绍成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方面。社会背景着重介绍战争、灾害和疫情,如《东汉会要》 记载“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老百姓“不死于 兵,即死于病”,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描述“余宗 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样社会背景对医学的发展和 研究不仅提出了普遍需求,而且提供了大量临床实践机会 和经验教训(包括可收集的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术背 景着重介绍在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相关著作,包括基础 理论部分的“医经”和经验用方集成的“经方”(经验之方 而不是经典之方),诸如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医经7 家(《黄 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 内经》、《白氏外经》、还有《(白氏)旁经》)、经方11 家(包 括了伊尹的《汤液经》)。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仲景熔汉代以 前的“医经”“经方”于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 的“辨证论治”体系,发展中医临床医学创造了基础条件。 按:这个讲述有助于让人客观认识仲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肯定仲景光辉形象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医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社会要素的作用。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明,这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相反,有些讲座,有些书籍,把仲景当故事讲,把彭子益当故事讲,把郑钦安当故事讲,推动造神,高推“圣绩”,……,反而造成分歧和争议,并不有利于中医学科的普及。在学术上,对历史人物缺乏客观认识,就不可能对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完整的认识,想发扬光大之也只能缘木求鱼罢了。这一段视频,有几个细节尚需关注: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学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即深有体会。而今再次回顾经典,对临床工作有莫大的帮助。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学透,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结合临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在临床应用经典,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的奥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08级中西医临床2008013036 谢海旋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版

————————————————————————————————作者:————————————————————————————————日期: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目录 作者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1) 一、《伤寒论》的作者 (1) 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 (3) 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 (4) 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 (6) 五、关于六经辨证 (10) 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 (1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 概说 (15) 一、太阳病的病位 (15) 二、太阳病的成因 (15) 三、有关太阳的生理 (15) 四、太阳病的证候分类与治法 (16) 五、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 (17)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18) 一、太阳病提纲 (18)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19) 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 (22) 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 (25) 第二节太阳病证 (25)

二、太阳腑证 (51)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58) 一、变证治则 (58) 二、辨寒热真假 (59) 三、辨表里先后治则 (59) 四、热证 (61) 五、虚证 (67) 六、结胸证 (82) 七、脏结证 (88) 八、痞证 (89) 九、痞证类证 (95) 十、欲愈候 (97) 十一、火逆证 (98)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00) 一、阳明病的性质和特点 (100) 二、阳明病的病位 (100) 三、阳明病成因阳明 (100) 四、阳明生理 (100) 五、阳明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 (101) 六、明邪气的传经和阳明病的预后 (102)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 (102) 一、阳明病提纲 (102)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03) 三、阳明病脉证 (103)

郝万山--我的40年从医感悟

郝万山:我的40年从医感悟 (来源:健康时报) 不过,“心要静,身要动”,虽然只有六个字,但要做到并不简单。身动,尚且知易行难,心静,则知已不易。如今,治疗心身性疾病和抑郁症、焦虑症是郝万山的专长之一,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如何才能让病人做到心静,郝万山认为,除了要读书学习,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外,还可从调整病人体质入手,因为中医认为当体质良好的时候,人更容易抵抗心理的波动。 作为学者,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郝万山,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早已被当代中医教育界视为圭臬。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和国内包括港台在内的大多数省市。近来因为《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在前去采访的路上,记者还有些担心,害怕他说太多晦涩的中医理论以至难以成文。然而,当与郝万山面对面坐在一起时,一股难以言表的安稳与平静感如涓涓细流般传递过来。他个子不高,然而思路却异常清晰,“医生能干什么”,则是他四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人患重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不注重养生保健,实在是一个误区。 在他看来,了解医生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远比单纯获取健康知识重要得多。 感悟,包治百病到医学的局限 人们常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治病三年,天下无治病之方。当郝万山离开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后,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我年

郝万山伤寒讲座

学好《伤寒》救治疑难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课前提示 熟读经典,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由之路。历史上和当代的著名临床家,没有一个不精通中医经典的,在中医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对提高治疗疑难重症的水平,学习、研究和应用《伤寒论》尤其重要。 学什么 一、学习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二、学习辨证鉴别的思维方法 三、学习灵活用方的思路;四、学习组方遣药的思路 怎么学 一、常读诵记胸中;二、训词句明本义;三、访明师多思考 四、勤临床深体会;五、读注家增智慧 一、常读诵记胸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临到用时,信手拈来。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方药中老师读《内经》,倒背如流。 台湾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百卷。 二、训词句明本义 1、训释字词,当用古代工具书 煎——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熬——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谓之焙,秦晋之间或谓之焣(炒)。(西汉?杨雄《方言》)胃,围也。围受食物也。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 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东汉·刘熙《释名》) 婢女,即女性佣人,帮助主人料理生活。裨将,即副将,协助主将作战。 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 孟子:心之官则思。不宜改成脑之官则思 正心、养心、静心、洗心、明心、调心,都不宜把心改为脑。 常用工具书 ①西汉?杨雄(前53-后18)《方言》——清?钱绎撰集《方言笺疏》 ②东汉?许慎(后58-147)《说文解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③东汉?刘熙(约生于160年左右)《释名》——清?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 ④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⑤魏?张揖《广雅》——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 ⑥清?阮元编《经籍簒诂》 ⑦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本的合刊本) 2、释医理,要融会贯通,联系实际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上一页?????????? 到目录?? ?? 第01 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第01??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张仲景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这正是东汉末年。这个社会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而且天灾连年不断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所以我们了解他的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籍贯。??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这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邓县有一个东稂镇东稂镇的西北1. 5公里左右有一个张寨村这个张寨村在清朝的末年北门还保存着。这个北门上面有一个石头刻的匾额上面写着quot古涅阳县quot。所以由此可以证实这个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的张寨村就是古涅阳县的县址。张仲景就是这个地方的人。?? 我们在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他所写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准确含义能够仔细的了解。??你比方说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quot 桂枝不中与之也quotquot柴胡不中与之也quot这个quot中quot和quot不中quot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区的方言。quot中quot就是quot可quot的意思quot不中quot就是不可quot不中与之quot就是不可与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又比方说在《伤寒论》中这个quot熬quot字我们现代的《词源》说quot小火慢慢煮就是熬quot象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所说的熬粥熬药都是这个意思。在《伤寒论》中有quot巴豆熬去油quotquot虻虫熬去翅足quotquot白粉熬香quotquot杏仁熬黑quot。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这个quot小火慢慢煮quot来解释这个quot熬quot的话杏仁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黑呢巴豆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去油呢特别是那个白粉就是白米粉如果加上水小火慢慢煮的话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 那我们要考察这个字的话怎么考察这可能是仲景当时用的一个方言。西汉杨雄写过一本书它就叫《方言》他是以当时的普通话来解释地方话的。《方言》里对这个qu ot熬quot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quot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火备秦晋之间或谓之炒。quot西貉钚鄣恼舛位八祋uot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quot没说加水就是只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并把五谷杂粮做熟了。qu ot自山而东quot就是山东这个地方quot齐楚以往quot齐国、楚国这个地方把它叫做q uot熬quot。quot关西陇冀quot这是陕西的一部分甘肃还有河北的一部分quot或谓之火备quot这个火备干的quot火备quot这个字火备和这个字焙都是一样的。quot秦晋之间或谓之炒quot秦是陕西的一部分晋是山西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有的人把它叫做qu ot炒quot。可见在汉代这个quot熬quot、quot火备quot、quot炒quot含义都是一样的。都是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和做熟也就是说quot熬quot字在这里就是quot炒quot 的意思。?? 张仲景是什么地方人呢张仲景不是河南南部的人吗河南南部在古代属于楚国的北部所以仲景是楚人是楚人的话他当然就用的是楚地的方言。所以他在《伤寒论》中的这个quot熬quot字就是指的炒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在《伤寒论》中quot杏仁熬黑quot就是杏仁炒黑quot巴豆熬去油quot就是把巴豆炒一炒炒去油。巴豆的毒全在这个油里头。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quot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quot炒一炒就把它的油去掉了。特别是这个白粉你看这个quot粉quot字是quot米分也quotquot研米使分散也quot它的本意就是米的细末就是米粉。什么叫quot白quot呢汉代quot稻曰白q uot你看那个《周礼》注疏注这个quot白quotquot稻曰白quot所以白粉就是白米粉。? ?我们有一次考试有一个名词解释有一个学生大概既没有听老师上课也没有看书答q uot白粉quot这个名词解释的时候他居然写了一个quot大烟土quot。白粉就是白米粉白米粉炒一炒就能炒香熬香就是炒香。?? 我们北京有一道菜叫作米粉肉它就是拿五花肉放上佐料腌好了以后和这个炒香的米粉混合在一起上笼屉上蒸蒸完了香酥可口不肥不腻所以这个quot白粉熬香quot就是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伤寒论读书笔记1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二、我对六经的认识。《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

(完整word版)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 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 主表 例如: 浮脉 主热 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 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 112方 第15篇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 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执水然, 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清通“圊”,欲通“续”,自可即“犹,宜”。 第18篇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 (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 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

健康大讲坛发言稿

健康大讲坛发言稿

健康大讲坛发言稿 【篇一:郝万山说健康演讲稿(全)】 百家讲坛-郝万山说健康 郝万山 ● 个人简介 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槟城中医学院终身客座教授、捷克中医学院永久客座教授。 ● 主要业绩 多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等主讲嘉宾。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国内多省市讲学交流。 临床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证和精神抑郁症等的治疗有丰富经验。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4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

或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等。 ● 研究方向 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 个人成就 专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有《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2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 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和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 目录 郝万 山 ...................................................................................................... (1) 01你是健康人 吗 ...................................................................................................... . (3) 02谁才是健康保护 神 ...................................................................................................... (11) 04健康从心开 始 ...................................................................................................... .. (26)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图文稿

温病学讲义刘景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温病学讲稿 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 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 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着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刺学》、《温病学》、《中 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 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顾问。 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IO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

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70余篇,出版学术着作4部。 自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成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 中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医发展史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批造诣精湛、.颇 孚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满怀振兴中医事业的豪情登上讲坛,承担起传道、授 业、解惑的历史重任。他们钻研学术,治学严谨;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围绕中 医药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所长,又能结合学生的认识水 平和理解能力,深入研究中’医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咿,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不断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们学,养日 深,影响日广,声誉日隆,成为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中医教育能有今日之 盛,他们居功甚伟,而能够得到各位着名专家的教诲,也成为莘莘学子的渴望, 他们当年讲课的课堂笔记,也被后学者视为圭臬,受用无穷。+

刘景源教授温病学讲稿

温病学讲稿 刘景源,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1943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教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受到广泛好评。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 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 《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 《凌耀星内经讲稿》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稿》 《程士德中医学基础讲稿》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王洪图内经讲稿》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 上篇总论 第一章温病学得形成与发展 《温病学》在中医学领域里就是一个很重要得学科,它涉及得范围很广,对临床各科都有实用价值。从《温病学》得性质来说,它应该就是临床课程,但就是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讲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历来就把它列为从基础向临床过渡得桥梁课程,可以说就是临床基础课程。从临床得角度来说,曾经有人主张把《温病学》得内容归入内科学中,这种做法应该说不太合适。为什么?因为温病涉及到很多发热性疾病,而发热性疾病不只见于内科,如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都可以见到,所以必须把它作为单独得一门课程提出来。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不一样,它形成得年代较晚。人们对伤寒病得认识很早,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伤寒就形成了完整得学说,它本身有一套完整得理论体系,后世对它得研究也非常深入。在《黄帝内经》中虽然也提到了温病,但就是并不多,后世发展得也比较缓慢。温病学说形成得时期应该说就是清代得中期,到现在也就就是260年得时间,所以说它在中医学领域里就是一个年轻得学科,就是经过历代医学家得不断努力才逐渐形成得,而且在形成与发展得过程中,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最终才形成了完整得学术体系。因为《温病学》涉及到得古代医学书籍与学术观点较多,所以学习温病学就应该首先对它得形成与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详细得了解。 在谈这个题目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就是温病、什么就是温病学。温病与伤寒都就是急性外感热病.,但伤寒就是外感寒邪所导致得外感热病,它得病因就是寒邪;而温病

郝万山说健康【讲稿】1---11讲

郝万山说健康【讲稿】1---11讲 郝万山说健康【讲稿】郝万山说健康【讲稿】01你是健康人吗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伤寒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兼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 编著或主编《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讲义》等著作12部,副主编或合作编写著作1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从中医文化的角度为我们《说健康》,敬请关注第一集《你是健康人吗》。【我现在要问大家,你是健康人吗?身体没病不就是个健康人吗?你是不是健康人我说了不算啊?我们引用最权威的机构,那就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个健康人?健康有四条标准有些人虽然没病,但就是感觉不舒服,这又是怎么回事?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统计,社会人群中,真正健康的大约只有15%,真正可以诊断出疾病的,也大约只有15%,剩下的70%左右

的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我们要活的舒服,要提高生活质量,那也就必须消除亚健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亚健康?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它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在一个艺术院校,有一次请心里专家,做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这位专家一开始就像大家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因为这是个艺术院校,有的同学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艺术,有人说最重要的是爱情,最重要的是家庭,最重要的是财富,是钱。老师一看大家意见都不一样,老师说这样吧你们每人拿出一张纸,把自己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五项先写下来,同学们纷纷写在纸上。写完以后,老师说你们写的都是最重要的,现在你们可以不可以忍痛割爱删去一个,剩下四项,同学们经过思考,删去一个,老师说在忍痛割爱删除一个,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的时候,老师问是什么,同学们都是是身体,是健康。是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没有健康就没有事业,就谈不上财富的追求,财富的享受,更谈不上名誉和地位,大家想一想我们人类活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不就是人类健康长寿吗?不就是活的更舒服吗?我现在要问大家你们是健康人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