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文本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文本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文本

第一部分

一、正确理解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要点之一。正确理解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整体把握中理解具体内容的核心所在

要正确理解教材,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某单元或某节的教学内容,找出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为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1)梳理具体的知识要点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理解教材,首先需要分析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首次要分析这部分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

(2)把握内容的核心所在

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所在,就是要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如果某一知识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的知识,即可确定它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

分。一般来说,每本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内容。每节教材,不管是重点节还是非重点节,都有它的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确定教学重点;(2)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3)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情况确定重点等。

2. 在整体把握中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要正确理解教材,需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把看似不同,实际上有本质联系的内容联系起来;也要把看似相同却有本质区别的内容区别开来,这样以便于在教学时能做好知识间的关照和贯通,使学生习得的知识系统化。

首先要分析这部分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分析这部分教材内容与前后教材知识的联系,要特别重视分析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间有什么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这样做,可使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使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层次分明,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把握知识间联系的两种方式:一是抓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按统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化知识结构;二是抓住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的概括和包容水平不同,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关系,如表所示:

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

3.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挖掘知识的教学价值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就是要分析和挖掘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认知结构、技能、思维培养等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挖掘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案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教科书第六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对物质多样性的认识

本单元中涉及含碳元素的一系列物质,如碳的多种单质、氧化物及碳酸、碳酸钙等,一方面是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的多种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内容,反映了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观念,加深了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的认识。

2.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由碳的几种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的比较、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能的性质的比较,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

结构特点的反映;物质的性质影响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一定性质等化学学科思想。

3.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有关知识的理解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是在氧气制取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4.学习“对比”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蕴含着“对比”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找出不同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可以建立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5.认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碳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金刚石、石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损健康,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木炭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实际生产中可用于冶金工业,与后续学习内容“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有联系。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6.进一步体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唯一较为全面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单元。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有关氧气o2知识的学习,对化学上研究某一具体物质的一般思路已有了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含有同一元素的多种物质的学习迈进,帮助学生初步把握物质间的联系,

找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

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学科观念的初步形成。这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所在。

二、实证分析学生情况

这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学生什么;二是分析学生的方法。

1.要分析哪些内容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对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通过多种方式了借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已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如、;哪些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等,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节点。难点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部分学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材料。

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一般来说,难点的产生原因是:(1)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易理解,(2)一

些化学反应原理属于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难以形成真实的表象;(3)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等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3)学生学习新知的认识发展可能性分析

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阶段,要对学生学习新内容后的发展作出预期和规划。

(4)学生学习发展了什么(现实性、目标达成度)

经历学习后,学生学习得怎样,学生真正发展了什么,与预期目标是否存在什么差距等。

2. 分析学生的方法

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谈话、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认识误区,以及学习发展状况,并查明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为改进和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3. 实证分析学生情况的意义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到底有哪些问题?如何对问题准确把脉?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证分析。

如果教师把了解学生怎样学习这件事情放在一个研究的角度去做的话,就能逐渐地寻找到一些适合自己、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就容易从中获得教学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强调基于实证分析学生情况来改进课堂教学

实证分析学生情况的意义主要如下:

(1)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找准合适的学习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2)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困难、潜能和创造性,使教师的主观判断更接近客观现实,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

【本讲总结】

这一讲围绕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要点,重点讨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理解教材;二是实证分析学生情况。这些问题是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