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

六篇

第1题【单选题】

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元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一事件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共产党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A、缺乏自由劳动力

B、企业设备陈旧

C、资金不足

D、缺乏人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是( )

A、日本、俄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俄国

D、俄国、法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彼得大帝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1861年改革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点是( )

A、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B、农民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C、都提倡“文明开化

D、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这里列宁评价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铭记神来之笔。

1861年,俄国废除______,实现了该国历史的重大转折;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______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材料二: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材抖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有何共同作用?(2)材料三中“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指什么事件?【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材料四……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3)材料四中“高潮”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材料五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4)你认为“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何地位?【主题总结】(5)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调整】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19世纪60-70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潮流。

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材料五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请回答:(1)材料四中的三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改革(革命)相关?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材料五中提到的两个国家的改革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两个改革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材料二: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材料三: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并派出了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他们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治国政策。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三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2)以上三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3)通过学习以上三个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材料二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1)据材料一,分析材料出自何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分析该法令是俄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期间颁布的?(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指出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回答:

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文件?颁布于哪国革命战争时期?

材料二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分别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两次改革名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

日本1868年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的措施是?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两次改革对两国产生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

【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读史料: 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3.展示图文材料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 六篇 第1题【单选题】 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元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一事件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共产党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A、缺乏自由劳动力 B、企业设备陈旧 C、资金不足 D、缺乏人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是( ) A、日本、俄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俄国 D、俄国、法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彼得大帝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1861年改革 【答案】: 【解析】: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农业,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所以选A项。B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时期;C项出现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答案:A 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C 3.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B.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改善人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C 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 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 D.在维护原有模式下进行修补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用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完全排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A 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 ) A.用收购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二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 解析]二十四 第1题【单选题】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得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C、农奴在"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需出钱赎买这块地 D、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刚正在通过电话参与“开心辞典”活动,王小丫提供的关键词是“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问题是“发生在哪个国家”?小刚应该选择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这块份地。由此可以分析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资金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材料二: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 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材料三: (1)材料一选自美国内战中颁布的一部文献,文献的名称是什么?当时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这位沙皇是谁?他通过改革的方法来废除农奴制是哪一年?(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图片反映了这一改革中最具远见的战略眼光的措施是什么?该国强调“求知识与世界”,请举一具体措施?(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在本课整体设计思路上用以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对苏联领导人及苏联改革的追踪报道为线索,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历程。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人主要运用历史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本课采取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 3. 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三大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这三大改革也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教学难点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 4.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语文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 1.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农奴制盛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3.下列言论可能出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口的是() A.“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 D.“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5.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 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使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的是() A.“十二月党人”起义 B.经济发展的缓慢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奴生活的困苦 8.“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农奴制度 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农业,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所以选A项。B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时期;C项出现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答案:A 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C 3.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B.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改善人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C 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 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 D.在维护原有模式下进行修补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用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完全排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A 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 ) A.用收购

九年级历史下册 俄国的改革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 教学分析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读史料: 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事强国。 3.展示图文材料 图一彼得一世倡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图二中国军人强 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的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8“相关史事”,分析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示: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及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对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明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对俄国的领土扩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角度掌握。对1861年改革的背景,教师应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即强化了农奴制方面来介绍。19世纪,俄国的农奴制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对改革的影响,教师应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开始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的近代化历程怎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及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建立并逐渐统一的呢?其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一、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俄罗斯统一及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的过程: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蒙古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是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西欧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此时(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材料二17世纪,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把持。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17世纪的俄国盛行农奴制,落后于荷兰、英国等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1.师介绍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农奴制下的农奴

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2.师引导学生读第6页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师介绍彼得一世,让学生读第7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相关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有哪些?生归纳。师总结: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师:取胜的俄国获得了哪一个出海口?生: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1.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第8页的“相关史事”。 2.生讨论总结: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师提问:为什么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师提问: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是什么?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 5.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有什么局限性? 生: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实施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局限性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精选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日期:_______ 班级:______ 组名:______ 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 学习目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学习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基础部分】 ◆回忆旧知 英国、法国和美国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新知 一、彼得一世改革 17世纪末期,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沙皇_____________实行了全面改革,涉及________、经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这次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者_______________ 3.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失败。 4.内容:废除农奴制。(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2)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和自由选择职业。 5.改革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革的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 7.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不彻底 8.通过本课学习后,你知道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改革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部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从材料一中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此分析这次改革的局限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 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第二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措施 作用 (由学生归纳)军事 上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类别措施 作用 (由学生归纳)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 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 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 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 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 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 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 式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17世纪末期,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2.目的: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3.人物:沙皇彼得一世。 4.内容 (1)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2)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3)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4)其他:还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5.影响:彼得一世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知识点2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6.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初,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2)直接原因: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惨败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和农 奴制的腐朽,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7.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8.开始: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9.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10.影响 (1)进步性: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局限性: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 包袱。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C)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D.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主备:审核: 【学习目标】2′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的能力。 【自主学习】15′ 【巩固目标】26′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17世纪,俄国在、、等方面远远落后西欧。 2.改革人:。 3.时间:。 4.内容:政治上:设立,掌管。 ,经济上:鼓励兴办,引进西方,实行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建立和,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同时,他还发展,改革。 5.评价: (1)作用:为俄国后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增强了国家的和 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 (2)局限: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引进西欧的和,而拒绝西欧先进的。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背景:(1)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2) 导火线:战争的失败。 2.时间: 3.人物: 4.目的: 5.主要内容: ① ; ②; ③。 6.实质: 7.性质: 8.影响(评价):①废除了,缓解 了,使国家;②沙皇俄国的。【知识积累】2 ′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时间、领导者、目的、性质。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

2、1861年改革意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改变,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知识链接】 如果说20世纪是美苏争霸的时代,19世纪是强国瓜分弱国的时代,那么17~18世纪之交就是世界三大封建马车并驾齐驱的时代。这段时间欧亚大陆的版图上同时出现了三位伟大的帝王:西边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中部的沙皇彼得大帝,东部的康熙大帝。这三个人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幼年登基(路易十四5岁继位,康熙8岁,彼得10岁),都是在位时间超级长,(路易十四在位72年,康熙61年,彼得43年)。他们的人生经历也都颇为坎坷,路易十四幼年时经历了投石党人叛乱,被迫出走巴黎~康熙大帝经历了鳌拜专权和三藩之乱~彼得大帝经历了姐姐索菲亚乱权和射击军叛乱,他们也都进行了锐意改革,并且发动了数次战争,巩固了自己的疆域和地位。 路易十四拓展贸易,发展海军,鼓励商业,对外扩张,先后对西班牙,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发动战争,前后打了50多年,而且始终保持了法国是欧洲第一强国(拿破仑都做不到)。路易十四一生征战,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有一句话:“朕即国家。”晚年把法国打的民穷财尽,经济濒临崩溃,有点汉武大帝的感觉,《乌德勒支和约》的签订更是让他的太阳王形象在法国人民心中荡然无存,他一手打造的专治制度也跟随他本人一起逝去,并引发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 康熙大帝废圈地,修漕运,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废匠籍,尊孔,笼络黄教,平三藩,收台湾,北征雅克萨,三征葛尔丹,奠定了中华秋海棠叶的版图。康熙大帝的一生文治武功,轻摇薄赋,给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虽然他本人文韬武略,东西学融会贯通(据说退朝后在后宫用手摇计算机开方,治河的时候帮大臣计算水的流量,还解剖过动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但是晚年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让中国失去了近代化的机会。 彼得大帝派遣使团去学习西方,甚至本人都到荷兰的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在本国发展工业,建立了第一批图书馆,医院,博物馆,强制性改掉了俄国人留大胡子的传统………全方位的改造了俄国,发动了对传统强国瑞典的战争和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甚至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最后失败),死后留下了从白令海峡到波罗的海,黑海的庞大帝国。彼得大帝彼十分勤政,兴趣也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甚至热衷于做解剖和牙医手术。他的一生是如此丰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1724年,他在海滩搭救几个遇险的士兵时受凉得病,第二年初去世。他所留下的,是一个强大而生机勃勃的帝国。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总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亲自参加出国考察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改革是 () 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理解三个改革的原因、结果及失败原因 (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向。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理解三个改革的原因、结果及失败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观看漫画《片面的经济》,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8页第一段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改革原因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自读课文和材料,组内交流答案,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1、本课运用了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检测等多种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导入环节,利用漫画,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中间过渡时,利用视频,提高学生注意力。 3、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4、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思维导图及表格等信息技术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专题训练 【基础巩固】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体验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评价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