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栽培技术

一、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

1、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

3、播前整地:在适墒期内用缺口耙带耱子,采用对角线方法耙耱保墒,或用联合整地机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冬麦品种选用“新冬十八号”为主栽品种,“奎冬五号”为搭配品种。

2、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达到种子二级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播前用种子精选机及人工筛选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虫、野燕麦、宾麦等杂质去掉。

3、种子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拌种霜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麦雪腐病、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小麦黑穗病等。具体做法是:把种子和药剂称好,把药剂散在种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匀即可。

(三)冬小麦群体指标和产量结构

每亩基本苗30-32万,冬前总茎数80万左右,春季最高总茎数100-110万,收获穗数40-45万,穗粒数27-33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450-500公斤。

二、播种

1、播种期:适期播种是小麦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冬小麦播的过早,冬前麦苗长得过旺,养分积累的少,易受冻害,还易诱发病虫害。若播得过晚,冬前苗弱,不利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生长发育得慢,而影响产量的提高。我团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10-20日,新冬18号播量为25-28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

2、种肥:为保证幼苗不脱肥,带好种肥,不能把种子与肥料混播。冬小麦播种时带磷酸二铵10公斤/亩,三料磷肥5-10公斤/亩,播肥深度应在8-10厘米。

3、机播质量要求:播行笔直、下籽均匀、播深一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头到边,覆土良好、镇压确实。

4、播后管理:播后2-3天内开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后,查苗补种或补水等工作。

三、冬小麦冬前管理

田管任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蘖,确保安全越冬。

1、促弱控旺,培育壮苗:由于地力弱、墒性不足、播种时期偏晚、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差等原因而生长瘦弱的麦苗,应采取追肥、补水、松土或镇压等相应措施;过旺的苗,可以适当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旺苗转为壮苗。壮苗的标准为基本苗

30-32万株/亩,冬前总茎数为80万株/亩。

2、适时冬灌:适时冬灌具有储水防旱、稳定地温、压盐防碱、保苗越冬等作用。冬灌时间:一般气温在1-3度,表土10厘米地温2-5度时进行冬灌较适宜。“夜冬日消冬灌正好”,一般在10月20-30日冬灌,每亩灌水70-90立方米。

3、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越冬期应保护雪层和防止牲畜啃食麦苗。易发生雪腐病和雪霉病的麦田,在下雪前应喷施甲基托不津或粉锈宁预防。

四、返青至拔节期管理

田管任务:促进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确保亩收获穗数。

1、灌水施肥:冬小麦返青后一般在4月15日左右灌头水,每亩灌水70-80立方米,并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接着灌二水,间隔时间不超过10-13天,结合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

2、化学除草:在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麦田若有双子叶杂草,可用2.4D丁脂60-70克/亩或20%二甲四氯250-300克/亩,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除。对有野燕麦危害的条田,在野燕麦三叶一心到拔节前,可用野燕枯250克/亩(新冬18号使用应慎重)或6.9%骠马乳油65-75克/亩进行叶面喷雾。

五、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管理

田管任务:调控分蘖成穗数,促壮秆大穗,防倒伏。

1、拔节水:二水后10-13天灌拔节水,并结合追施尿素5-10

公斤/亩,亩灌水量70-80立方米,弱苗早灌、壮苗和旺苗适当晚灌。

2、孕穗水:孕穗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需水敏感,麦田受旱会影响小花分化和花而不实,小麦孕穗时每亩灌水60-80立方米。

3、化学调控:小麦起身至拔节,每亩茎蘖数在100-110万株时,群体过大,有旺长现象的,应及时化控,每亩矮壮素200-300克,或多效唑300毫升,以促进壮苗,控制基部1-2节间伸长,防止中后期倒伏。孕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00克/亩,加尿素200克/亩进行叶面喷雾。

4、防治病虫害:小麦挑旗时,每穗若有5头蓟马或蚜虫株率达到20%时,用2.5%的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等,亩用量20-4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结合防虫,在每亩药液中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尿素250克,可促进植株生理功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数和粒重。

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50克或用25%粉锈宁30-4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发生细菌性条斑病时可用链霉素喷雾防治。

六、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田管任务:保持绿叶功能起,防止到伏和根系早衰,保花增粒,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1、灌水:扬花灌浆期,亩灌水70-80立方米,确保灌水均匀,花期不旱。灌水时避开刮风、下雨,以免造成到伏。

2、喷施叶面肥:抽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00克/亩,加尿

素200克/亩或其他微肥等,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七、适期收获

小麦机械收获在黄熟期进行。提前平好毛渠和康拜因检修。提高收割质量,小麦脱净率应在98%以上,破碎率在2%一下,收割总损失率不超过3%。

一0九团生产科

2004年八月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 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 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 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 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 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 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 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 形式 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麦平作、开沟 、播前准备 新冬 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 100 公斤种子用 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 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2.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 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 、种植 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麦,产量高、效益好。 2.间种。 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 2.2 种植。玉米垄距 80 厘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好的。 新冬 20 号,

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机 械作业和栽培管理。 3. 灌足底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水量不 少于 80-100 立方米。 4. 施足基肥:按照此土配方结果,降低成本,提高肥料 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1000-20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三料磷肥 20-3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 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磨,做到地边 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度适合。 二、播种 1. 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 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 500-600 度,当地平均气温 15-17 度, 2. 抓好播种质量: 采用 15 厘米等行距条播, 要求做到播 行端直,下粒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 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 5 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 为宜。亩播种量 20-25 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量。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 50-60 天 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 ,易获得高产。 按正常年份我县适宜播种期 9月 25日-10月 25日。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种植管理月历

一、9月份 1、选种:烟农19号、临麦2号、临麦4号、济麦22号。 2、整地:耕深30cm,精耙平整,沿种植方向作畦。尽量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每亩应施腐熟的土杂肥2000 kg以上。每亩施小麦(17-12-16)配方肥50kg。 二、10月份 1、播种:建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精播地块每亩播量4-5kg,半精播地块每亩播量6-7.5kg。 2、防治病虫害:为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前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15%。 3、水分管理: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 4、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三、11月份 1、化学除草:野燕麦、稗草、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6.9%的骠马浓乳剂每亩40~50ml,兑水40kg 茎叶喷雾;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1.5g,兑水30kg均匀喷雾;混生田可用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与相应量的骠马、阔世玛混配,加水30~40kg喷雾。喷药适期为小麦3~5叶期。 2、防虫:红蜘蛛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喷施1.8%的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12月份 在气温降至2-5℃时(12月18日以前),及时灌越冬水,每亩灌水量30方左右,可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2月份 可以根据当年的气候因素,适时浇灌返青水,促进麦苗早日返青。

六、3月份 1、追肥浇水:一般在起身-拔节期追肥,旺苗徒长地块适当晚追,每亩可追尿素7-15kg。在追肥后及时浇起身水每亩30-40方左右。 2、镇压划除:待地表稍干后,及时划锄,清除杂草,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3、化学除草:杂草较多时,可使用巨星、苯磺隆等除草剂化学除草,方法同上。 4、防治纹枯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30kg喷雾。 七、4月份 1、防治病虫害: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20%的粉锈宁乳油;防治麦蚜等害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或者3%的啶虫咪;防治叶枯病、颖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可选用用7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 2、浇孕穗水:在小麦孕穗挑旗期,每亩浇灌30-40方孕穗水,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八、5月份 1、灌扬花水:在5月中下旬,每亩灌扬花水40方,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奠定小麦穗足、粒多的基础。 2、一喷三防:小麦扬花灌浆期,用吡虫啉、多菌灵、磷酸二氢钾混配喷雾2-3次,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间隔时间为7-10天。 九、6月份 进入蜡熟期及时收获。麦收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山东冬小麦的种植技术.doc

山东冬小麦的种植技术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和总产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在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区种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一、播前准备 1.地力要求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 2.施足基肥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鸡粪1000千克。 3.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选好品种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济麦22等。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种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 2.水浇条件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到10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到4厘米,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会造成弱苗。 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一、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 1、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 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秀芳书店---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主讲人:赵甲平 九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多数种麦地出现旱情,给今秋种麦造成较大困难。近几年由于气候及栽培因素,小麦群体出现偏大趋势,后期倒伏增加。因此,今秋小麦生产应以节水抗旱、合理播期播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注重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近两年,我市引进示范了一批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显现出优势,但有些新品种的抗寒性还需经过生产进一步考验。今秋种麦各区县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品种,主要选择冬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和早熟性好的优良品种。可选择推广应用京9428、农大3432、津引159、轮选987、农大优93和北农66等品种。同时,要引导农民逐步淘汰产量、品质性能差的品种。 二、提倡深耕,提高整地质量 经多年浅旋耕播种,使土壤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今秋种麦开展深耕,疏松土壤;

旋耕播种地块以旋二遍为宜,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保证土地平整,无坷垃,秸秆细碎。对玉米成熟较晚、播种时间较紧的麦田,可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三、足墒足肥,打好播种基础 目前,种麦地块旱情较重,若后期无有效降雨,难以实现足墒播种。因此,有条件地区要造墒播种,可于玉米收获前带青浇地灌足底墒水,亩灌水50方,达到足墒播种目的。也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灌溉条件,砂壤土可等玉米收获后抢时浇地和播种,粘重土壤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 播种时要重视底肥投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主产区县可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品种和测土结果,制定具体施肥方案,特别要重视有机肥与钾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每亩底施优质粗肥1-2方,磷酸二铵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还田麦田亩施尿素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随耕地将肥料施于耕层10厘米以下。全生育期N:P:K 施用比例为1:0.6:0.3-0.4。 四、严格掌握播期与播量,提高群体质量 近二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出现倒伏。今秋,要根据播期确定合理基本苗,全市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不宜过早播种。要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掌握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亩基本苗18-23万苗为宜。10月4日至10月

冬小麦高产栽关键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硫磷的颗粒剂每亩2-3公斤效果更好。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概念,即围绕小麦高产,确定适宜的群体起点,采取一系列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使群体动态向着高产方向发展。实施群体质量栽培,是一项由中产向高产发展并立足高产水平的栽培技术,改传统的数量型栽培向质量型栽培转变,肥料运筹由偏重前期向中后期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该项技术适宜我市中高等肥力和中高等产量水平地区推广应用,尤其是由中高产向高产水平发展的小麦田块应用效果更好,一般每亩可增产小麦30-50公斤。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匀苗、壮苗,促进冬前分

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拔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温度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拔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拔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拔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拔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已基本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其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公斤)=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小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北方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北方地区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十分有利。此外,空气湿度低还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进一步提高北方冬小麦的增产潜力,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土地平整,深耕应在25 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土壤墒情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以山农16、青麦6号、烟农21、烟农0428、鲁麦21号等为主。播前1周左右,摊晒麦种2~3 d,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1]。为选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可采用筛选、水选、风选等方面,淘汰弱小种子,清除杂质和秕粒。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或种衣剂0.5 kg对水15~20 kg,拌麦种250 kg;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采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12~24 h [2]。 2播种 北方最佳播期为10月1—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10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以10月5—15日为宜;鲁中地区多为丘陵地,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可留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可留基本苗180万~240万株/hm2。播种时采用小麦半精播机或精播机,播种机行进速度以5 km/h为宜,以保证不漏播、不重播、深浅一致、下种均匀、行距一致[3]。播种深度3~5 cm,行距21~23 cm。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以提高抗旱能力。 3田间管理 冬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若发现缺苗,可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将苗补齐[4-5]。冬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第2次疏密补稀,以疏开疙瘩苗,

冬小麦与大豆轮作种植技术

114 2017, V ol.37, No.10农业与技术※种植与养殖 冬小麦与大豆轮作种植技术 王红静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济宁 272100) 摘 要:总结了兖州区小麦—大豆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施肥、浇水、化学防控、收货贮存等技术,以期为小麦大豆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大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03 多年来,冬小麦—大豆种植为兖州区主要种植 模式之一,小麦、大豆产量常年在600kg/667m2和 200kg/667m2左右,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 耕作整地是小麦播前准备的主要技术环节。小麦播种 期一般土壤墒情适宜,个别年份干旱时用地下水造墒播种, 有效保障播种质量;大豆在麦收后土壤水分为18%左右或 1次降雨10mm以上时抢墒播种如遇干旱,可造墒播种。选 用优质、高产、抗性好及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小麦可 选用济麦22、济南17等,大豆可选用菏豆12等品种,选 好优质高产品种后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2播种 兖州区小麦适宜播期是10月5—15日,最佳播期是 10月7—12日。济麦22播量7~8kg/667m2、济南17播 量6~7kg/667m2,砂姜黑土地块、晚播麦田要适当增加播 量。适播期后,每晚播1d,增加播量0.5kg/667m2。大豆 播种时间为6月10—20日,即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播种。 播种方法为行距30~40cm,本区可2.7m/畦等行距播种7 行。播种量5~8kg/667m2。 3施肥 兖州区全面推广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确 定合理的N、P、K底肥、追肥比例。测土配方小麦 专用肥作基肥(45%复混肥17—16—12),在计划产 量500kg地块,施用50kg/667m2,在计划产量600kg 的地块,施用60kg/667m2,追肥用46%的尿素,施 15~20kg/667m2。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按 N:P:K配比(2:4: 2)进行施肥,一般要求施CO(NH 2) 2 7~8kg/667m2, (NH 4) 2 HPO 4 14~16kg/667m2,K 2 SO 4 7~8kg/667m2, ZnSO 4 1.0kg/667m2,混合均匀,并根据缺素状况加入微 量元素,如硼砂、钼酸铵、ZnSO 4 。兖州区一般种植大豆采取底肥施复合肥15kg(N、P、K含量15%、15%、 20%)+CO(NH 2) 2 5kg,花期等量追施。 4浇水 小麦整个生长期有几个浇水关键期,浅播压水。要求播种深度为2~3cm,播种后及时浇水,确保出苗齐全;浇好越冬水。于11月底—12月上旬浇冬水,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开始浇冬水,夜冻昼消时结束浇水;浇拔节水。根据地力、墒情和苗青,在4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后追肥浇水;浇足浇透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d左右要适时浇好浇透灌浆水,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以防倒伏。为提高小麦品质,收获前7~10d内,忌浇麦黄水,以防倒伏和早衰。 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需水不同,苗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开花、结荚、鼓粒期遇旱需浇水。花荚期浇水能满足大豆生长和开花对水分的需求。鼓粒期及时浇水,可以满足鼓粒的需要,提高产量。 5化控 小麦冬前比春季化学除草的效果更好,于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时防除麦田杂草,667m2用唑草酮5g+世玛100mL或氯氟吡氧乙酸30mL+世玛100mL兑水30kg均匀喷施。如果冬季没有除草或冬季除草效果不佳的地块,春季应在小麦起身前后喷施,最迟在小麦拔节前。 土壤墒情好,大豆出苗前进行封闭灭草,每667m2用50%异丙甲草胺乳油100mL+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5g+48%广灭灵乳油15mL兑水15kg进行土壤喷雾。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施药,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 kg/667m2兑水15kg进行土壤喷雾。 6收获、贮存 小麦蜡熟末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时收获。大豆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收割,避开露水,割茬低不留荚。 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大豆安全贮藏水分为12%,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40%~50%),高温条件下易变性;高含油质(18%~20%),导热率小,高温条件下不易降温。因此,大豆种子必须采取低温入库。有必要时,可在寒冬季节开仓降温,再行低温密闭贮藏。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

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

冬小麦“武农148”栽培技术探索

冬小麦“武农148”栽培技术探索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武农148”由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我镇2008年引进试验,2009年进行适应性观察,2010年大面积推广1 122亩。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杆矮抗倒伏、高抗条锈病、白粉病、质优、高产的特点。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 永登县红城镇属中部干旱区,地处庄浪河下游,海拔1 790~1 840 m,年降雨量285 mm,年平均气温7 ℃~8 ℃,无霜期155 d左右,全年大于10 ℃有效积温2 635 ℃,种植春小麦为当地的主要栽培方式,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种植区域逐渐西移,引进种植冬小麦才是近几年的事。从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冬小麦新品种“武农148”到2010年,经过连续3 a的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初步掌握了冬小麦“武农148”的栽培技术,并在生产应用中获得成功。冬小麦种植已成为推动全镇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一项新措施,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冬小麦的种植。 1冬小麦“武农148”示范种植情况 我镇从2008年引进冬小麦新品种“武农148”,率先在永安村九社试验种植1亩,单产达602 kg。2009年在永安村、徐家磨村多点进行适应性观察试验12亩,在当年旱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平均单产达到445 kg,永安村村民陈复兴种植1.30亩,单产达到646 kg,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极大的增产潜力。2010年我们从陕西杨凌调进“武农148”原种8 000 kg,推广种植310亩,不论在河滩地、川台地、新水地都有良好的表现;永安村河滩地单产达410 kg,徐家磨村川台地单产达606 kg,宁朔村东浅山新水地单产达446 kg,普遍优于春小麦,在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春小麦增产20%以上。2011年全镇推广面积达1 122亩,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苦水镇、中川镇、龙泉镇推广种植冬小麦“武农148”,种植区域扩大到东浅山、引大灌区。 2 “武农148”的生物学表现 冬小麦新品种“武农148”由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复合杂交育成,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