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续。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就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具体表现在:一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较慢。200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二是投资率在较高水平上继续升高,而消费率则在较低水平上徘徊。1998 年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投资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实践与经验表明,实现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努力方向。

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因而是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1)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生产对象并创造生产动力,从而把新的生产需求生产了出来。较高的消费需求可以刺激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消费需求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水平、规模和速度。(3)消费需求的结构决定经济增长的结构,合理的消费需求结构为全面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创造了条件,也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均衡消费需求问题,消费需求决定着供给,消费需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点,消费需求的层次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经济增长方式在消费需求的影响下得以向前发展。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转贴:

【编者按】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在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界的支持下,依托国家统计局丰富的信息资源,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主要消费品市场调查的相关信息,并举办全国主导品牌企业高级论坛,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期刊登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女士在论坛上的精彩演讲。

【摘要题】行业透视·权威观察

【正文】

一、总体小康下面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109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建国后,我国长时期处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到1996年人均gdp达到650美元,到2003年,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

如果按世界银行的口径推算,以1990年美元价格来计算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来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已经超过了2719美元的水平,就是说,我们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实际上人均gdp高于按照当年的汇率计算的1090美元的水平。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人均gdp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里面,人均gdp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人口覆盖大约在2亿以上。

当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情况下,我国仍然有些地区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仍然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但总体上看,在我国进入总体小康的水平下,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它可能实现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上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整个的居民收入和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开始明显升级。

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看,它反映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水平进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欠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是比较高的,有的国家达到了60%;而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比较低,有的降到了25%—30%左右。建国以后,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长时期处于50%多,有的年份接近于60%。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到2003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为37.1%,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也下降到45.6%。这种变化表明,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少,有更多的支出用于人的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

在总体进入小康和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汽车、住房消费成为热点和新经济增长点

汽车和住房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标志性的商品,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汽车和住房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产品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阶段。

从汽车消费看,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因此,汽车消费出现较快增长。2002—2003年出现了“井喷式”的消费现象。开始热销地区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比较高和消费观念比较新的、、等地区,近两年来开始向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蔓延。汽车消费量也开始快速增长。去年5月份以后全国的汽车消费开始出现冷的情况,实际有很多原因,这个现象和入世、关税下调和汽车大幅度降价以及居民的购买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总体来看,城市居民的汽车消费已经进入逐步加快的时期。

再看住房,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居民住房问题的政策性都是非常强的。我国目前也在集中研究房地产的投资、消费、房地产的金融和税收等问题。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1998—2003年,我国城市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到2003年已达到40.5%。在“十一五”期间,专家预计城市化率仍将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毫无疑问,城市化率的发展直接带动的是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大量的人口要进入到城市,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也要改善,还有大量的房屋自然折旧。从这些情况考虑,未来住房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房地产业也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汽车、住房在许多国家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为这些行业具有明显特点:

一是有可持续的市场需求。无论是汽车还是住房增长的速度都非常快,因为有持续的需求在支撑着它们的发展。二是产业链条长,因此产业的带动性很强。以汽车产业为例,仅从汽车服务环节来看,有加油、美容、洗车、保养、汽车金融等一系列的服务项目。围绕着汽车进入家庭,相关服务行业仍将持续发展。从生产零部件、整车生产到售后服务一直到居民长期消费过程中伴随的终身服务,等等。所以,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性也是很强的。三是这些产业都与新材料、新技术和技术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些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必然的。四是这些产业能够带动大量的社会就业,仅仅为汽车消费提供服务的,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就业群体。五是这些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特点决定了汽车、住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

2.通信、信息消费进一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九五”后期开始,通信、信息消费成为我国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产销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根据预测,国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总规模到2005年将达到20000亿元的水平。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截止到2004年的2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了2.8亿户。今后五年,中国信息产业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消费的热点。

3.旅游消费将持续成为消费的热点。

“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都将是一个旅游的消费大国。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显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期,当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来与其配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假日消费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开始是“周休两日制”促进了旅游消费,现在又有了“七天黄金周”,大带动了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据统计,2004年国旅游人数达到了9.3亿人,将近10亿人,国旅游收入达到了4万亿元的水平。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4.保健和健康方面的消费兴起。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人们更加重视保健和健康型商品的消费,特别是绿色商品备受欢迎。追求保健和健康变的越来越重要了。目前我国一些食品的安全标准制度建设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今后与健康保健有关系的产品销量会大幅度增长。

5.高档消费品和品牌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

高档消费在我国也进入到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珠宝首饰、高档钟表、高档服装以及家庭用品在这几年有很明显的消费增长趋势。另外,根据有关部门2002年对近70种商品品牌销售统计监测信息显示,居民消费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品牌商品在百姓心目中的认知度、信任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品牌消费在“十五”期间及“十一五”期间将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6.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能源的制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近两年表现的更为突出。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每年8%、9%的经济增长速度,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环境的改善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此,今后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据统计,现在节能冰箱销量很好,节能产品将来会越来越受欢迎。生产销售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这样的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制造和销售。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整个消费结构还将不断变化,消费升级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三、关注不同消费阶层消费特征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在现有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下,消费阶层也发生了变化。大体上来看,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的阶层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城市中。

1.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居民仍然占大多数。

对消费阶层的分析是对市场需求发展的一种判断,因为现在是市场导向着生产和销售。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析,我国目前年人均收入大体上在8000—30000元的家庭占到城镇家庭的总数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8%,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居民在我国仍是个非常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仍维持在一般的消费水平上,在今后的一定时期仍将如此。居民收入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对多数居民而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跳跃性增长。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这个消费群体的消费,生产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都必须关注这个消费群体,想他们之所想、生产他们之所需。

2.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正逐步成为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除了要关注一般的消费群体之外,在“十一五”期间,还需要关注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一些研究成果,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有比较新的消费观念的消费群体属于中等消费阶层。当然,现在如何判断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概念也比较模糊,但是可以肯定,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在逐步形成。中等消费阶层扩大将带动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并提高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的作用。中等消费阶层是拉动消费的一个主要力量,我们在分析市场时,应关注这个群体。

3.关注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消费。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关注一般消费群体,要关注中产消费阶层的形成,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关注这个阶层的消费对于品牌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关注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的消费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和商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是消费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应下大气力改善。

我国消费需求现状及建议

提要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

此扩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

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

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

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具体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重大调整。扩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足,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失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25.4%。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44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元,比上年同期仅增80元,消费支出1115元,仅增84元。占人口主体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乏力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跨期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从攀比消费和集中消费向追求多样化和跨期效用最大化转变。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从而导致即期消费紧缩的局面。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相继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倾向(指居民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因此,如何通过增加消费来带动自主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扩大需,逐步降低对扩性财政政策的依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对扩消费的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决定扩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扩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提高居民收入,一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是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使之成为扩消费的中坚力量。中低收入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增加收入后转换成即期消费的份额也会比较高。第三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同时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特别是要抑制非法和不合理收入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低,新增的收入是“闲钱”,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有的相反还扭曲了消费行为。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利于消费的正常发展。其主要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高收入者要实行高额累进式税率。可考虑对私人购车、购房实施税收抵扣政策。从全社会看,从高收入群体中多征一些税,用来补助低收入者,是“抽肥补瘦”,有利于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扩消费,繁荣经济。

新零售的八大发展趋势与五新特点

新零售的八大发展趋势及五新特点 现在小卖家们总是倾向在研究流量、转化、直通车这方面的东西,想当然的认为阿里天天喊着的行业趋势跟自己没关系或关系不大,可实际关系大着。作为小卖家,只有跟对趋势,才能事半功倍,不至于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以2017年为新零售元年,未来的商业形态将出现厚利,消费的精准化,资产证券化等八大特征。 其实商业的本质很简单,就是给客户提供独有价值的服务或产品,同时实现收益。获得收益的多少,只取决于提供价值的大小,和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商业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个逻辑。 未来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并进一步深化、升级。 泛零售领域未来8大趋势

趋势1:结合“新零售”产生“新物种” 从消费结构升级讲,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同时,“新零售”与重点消费领域跨界、融合生成“新物种”是必然趋势,也代表着新的消费域和消费模式的产生。 购物中心里的凯撒旅游体验店则不单单是开了个店铺,而是旅游业与零售空间的跨界体验;微整形、月子会馆、中医馆等医美健康与购物中心结合而成就消费新生态;来跑吧进入购物中心结出全民体育跨界消费的新果实。 凡此种种,行业升级与“新零售”融合产生的消费“新物种”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机遇。 趋势2:“生活方式”既是先导亦蕴含最大能量 消费领域首当其冲的升级方向当是“生活方式型”,同时由于生活方式与人的物质、精神关联的深度和广度,亦蕴含了未来发展的最大能量。人的诉求是动态延续的,而人的生活方式是进化更新的,这是消费升级最大的源泉。 总之,生活方式能够覆盖商业的全维度空间,不但可以对传统品牌、空间、文化赋予新的消费内涵,还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生命。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经济学家Luch(1973年)在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经济涵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它不仅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而且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同时,它还将居民各项支出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认为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该方法具有分析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和方便实用,是当前进行消费结构分析的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线性模型为: (=1,2,3…,n) (1.1) 其中,为消费者对第类消费品的支出额,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需求量,为第种商品的市场价格,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第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额的变动。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一个0~1之间的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的比例越大,相反则表示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大。 (1.1)式可解释为消费者对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可分解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消费者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少支出,后一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减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的剩余中用于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在采用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时,可以假设在同一截面上。商品价格是定值,这样可使ELES的参数估计较为简单。我们可以设: (=1,2,……,n)(1.2) 则有: (=1,2,……,n)(1.3) (1.3)式中,为随机差项,并以收入Y为自变量,第种消费品的支出额为应变量的一元线性回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观现状 居民消费率是衡量居民消费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合理的居民消费率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国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其中主要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基本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具体体现在:第一,交通通讯消费上升;第二,文化教育消费上升;第三,旅游娱乐消费上升;第四,保健养生消费上升。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例越大,同时表明某国或者某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民越富裕但是整体上比较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来说差距依然很大。 一般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则消费水平越高,因为收入越多人们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单一的的食品消费向多元化的精神消费发展。但是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还与消费环境及消费习惯有关。因此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消费环境以及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该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随之提高才能最终促进经济的更快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比较 城镇居民是构成中国消费的主要群体,因为城镇居民有着更高人均收入、更完善的社保体系, 同时城市商品种类的丰富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上的差别。不过与城镇相比,乡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具有更强的抵御经济周期的特征。 从1995年以来我国所经历的两次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看,虽然遭遇危机时城镇及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出现下降,但从城镇与农村增速放缓的程度来看,农村消费增速放缓的程度明显低于城镇;尤其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使2009年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至11.6%,这是自2007年1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增速,但县及县以下区域的消费增速依然达到了14.8%,超过城镇地区近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sodocs.net/doc/095517465.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sodocs.net/doc/095517465.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消费需求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旅游者消费需求量快速增加 现今旅游活动已成为国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人们从只求温饱的生活中解脱,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旅游消费活动中,另外国家法定假期的增多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发达城市中的人们几乎每人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旅游消费活动。快速发展的经济、不断改善的生活使旅游消费需求量快速增加。 二、注重新鲜与罕见 追求新鲜与罕见是人类的共性。伴随着媒体传播力度的加深和交通的不断延伸,国民越来越多的接触外来新鲜事物,更加热衷于对“外界”新鲜的认识与体验。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北方冬季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新辟旅游目的地旅游、西部旅游、青藏高原旅游、宁甘陕旅游、新疆旅游、台湾旅游等,此外,还有正在兴起的探险旅游,也是旅游消费者这种注目新鲜目的地旅游的一个反映。 三、热衷自驾游 近年,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私有轿车陆续进入平常百姓家庭。自驾游以舒适、自由的特点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近年来黄金周的自驾车旅游潮就是有力的证明。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数量持续上涨,自驾车旅游,既满足了旅游者休息旅游的需求,又带来了亲朋知己聚会和驾车的乐趣,形成新的旅游消费潮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追求体验与深度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也在消费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加之国民生活的迅速改变,消费思潮也在不断变化,以往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已经开始注意到深度旅游,即使是深度观光旅游也是如此,旅游者旅游消费不断由观光向深度体验发展。 五、追求新潮与刺激 早年中国的传统旅游,比较注目于清净与闲适。但是受现代思潮影响的年轻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1 摘要 本文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首先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 识对当前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接下来又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消 费结构的对比,得到了有用的借鉴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建立合理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因子分析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on Town of 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zes deeply present town dwellers’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general theory of consumptive structure. Secondly, this article does static analysis to present consumptiv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needs and income. Then the thesis also gets help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some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puts up with some measur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establish r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to upgrade. Keywords: consumptive structure;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ELSE model factor analysis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计量经济学期中作业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 多因素分析 姓名 班级 课序号 小组成员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以货币计量表现的城镇居民生活富足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城镇居民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因变量,以其他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一、问题来源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出口贸易也因此受挫,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100394.9亿元下跌到2009年的82029.7亿元,跌幅达18.29%。同年11月,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如何刺激国内消费以拉动经济一时间成为全国热点话题,这引起我们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思考。 二、理论来源 根据传统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所以我们选择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1。 根据凯恩斯模型的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实际GDP的增加。实际GDP的增加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导致的消费支出增加。投资的增长拉动消费增长,又收到消费制约,消费增长促进了投资,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因而我们选择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解释变量X2。 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反映了本国与外国的贸易活跃程度。近年进口商品关税不断下调,对我国的居民消费产生了相当影响。考虑到同时引入出口和进口两个又显著关系的变量将导致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我们选择进出口总额作为解释变量X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城镇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动 情况,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X4。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居民所面临的系统风险与个体风险提高,造成居民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加。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用途一是消费,一是储蓄,所以居民的储蓄增加将直接影响消费支出。因此,我们选择了年底存款余额作为解释变量X5。 三、模型建立 模型设定为Y=β 0+β 1 X 1 +β 2 X 2 +β 3 X 3 +u i Y——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总计(元) X 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X 3 ——进出口贸易总和(亿元) X 4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 X 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亿元)四、相关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