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版BB-Black快速指南_V1.2

中国版BB-Black快速指南_V1.2

中国版BB-Black快速指南_V1.2
中国版BB-Black快速指南_V1.2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3-6个 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抗血小板治疗 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9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宣传实施,随后中国营养学会在1997年, 2007年组织了修订和出版。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健康需要,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开始第三次的修订,并于2016年发布了第四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就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摘要如下: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 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3 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 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6 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 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_1

---------------------------------------------------------------最新资料推荐------------------------------------------------------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全文)前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在多次广泛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国 20 余位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神经科、妇产、行为、营养、管理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历时一年修订编写完成。 本次指南的修订是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参考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2003 年WHO/ISH 高血压处理指南》。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 据 2019 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 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 1. 6 亿。 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本指南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强调人群防治,同时加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它疾病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 1 / 3

正常高值血压和 1、 2、 3 级高血压之外,还应当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 4 层(组) ,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治疗策略与估计预后。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mmHg 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 以下。 在初始用药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情况,结合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我国的现状,群体的治疗应是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廉价的降压药物,首先提高治疗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利尿剂、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AT1)拮抗剂(ARB)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或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 为使血压达标,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 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而且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有好处。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则进入药物治疗(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浓度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一)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为HbA1c下降%~%,并可减轻体重[101-103]。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04-105]。在500~2 000 mg/d剂量范围之间,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4,106],在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与将二甲双胍的剂量继续增加所获得的血糖改善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78]。在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在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 2018)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发布。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备注:当SBP和DBP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05-23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

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 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就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就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就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就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标就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与合理用药, 就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就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与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与具体措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一次

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进行了调查,2015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15)》。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从内容上来说,新版指南的营养建议发生了较大改变,1989

[整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从xx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xx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

一次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6进行了调查,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 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变化 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列入危险分层表; 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 3期和CKD 4期进行了区分。 表3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5.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包括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况) 膳食指南是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建议性意见,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它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的疾病。膳食指南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1989年制定的第一个《我国膳食指南》,共有八条 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 饥饱要适当甜食要少吃 油脂要适量饮酒要节制 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 《我国膳食指南》在指导、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增强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1、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2、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摄人过高; 3、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渐突出; 4、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

5、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视; 6、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患病率日益增多。 7、食品卫生问题是普遍关注和有待改善的重要方面。 因此从1996年又进行修订,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并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图。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于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发布二、均衡营养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倡导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在现代生活中提倡均衡营养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形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概念,意思是多种粮食养生,多种蔬菜补充养分.多种动物性食物和水果使营养更齐全。 应该说,我国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膳食指南概念的国家。 1997年4月10日经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八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84698 .高血压基本定义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非同日(一般间隔 2 周)三次测量,血压140 和/或90mmHg,可考虑诊为高血压。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1)(一)病史采集① 病史: 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伴症状,降压药使用② 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体力活动,女性避孕药③既往史: 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史④ 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⑤社会心理因素: 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二)体格检查① 年龄、性别② 测血压,老年人坐立位③ 测身高体重,腰围④ 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血管杂音(三)实验室检查 1 基本要求: 尿常规、血钾、血红蛋白 2 常规要求: 血常规、血肌酐、空腹血脂、血糖,尿酸,心电图,眼底,超声心动图 3 必要时检查: 颈动脉超声、尿蛋白、尿微蛋白,胸片, PWV (四)靶器

官损害表现●心脏: 心悸、胸痛、心杂音、下肢肿●脑和眼: 头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异常●肾脏: 多尿、血尿、泡沫尿、腹部肿块●周围血管: 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足背动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 5-10%)常见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疾病药物引起的高血压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发病年龄小于 30 岁;高血压程度严重(达 3 级以上);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或低血钾;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 20mmHg 以上;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级别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2 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120 和 80 120~139 和/或 140 和/或和/或和/或和/或和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 1 级高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20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20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mmHg 我国约有 2.9~3亿高血压患者,1/3 成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71% 的脑卒中和54%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文教授介绍了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的更新要点。本文将分别就新指南的降压目标值、血压测量、药物治疗原则等更新内容进行介绍。 降压目标值 本次指南修订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血压目标。新指南经过20余场专题研讨会,其中大部分是围绕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血压目标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1)一般高血压:<140 /<90mmHg;(部分130/80mmHg 上下) 王教授提到,我国血压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医生认为降压目标即是140/90 mmHg,新指南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小于140/90 mmHg,部分可降至130/80mmHg上下,这样即使出现波动也能维持血压在140/90 mmHg 以下。 (2)老年(65~79岁):<150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mmHg; (3)80岁以上:<150 /<90 mmHg;(SBP140~150mmHg) 另外,新指南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作出了建议。 血压测量 王教授提到,新指南在血压测量方面进行了重要推荐,尤其是推荐使用国际标准(BHS,ESH,AAMI)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 目前仍可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汞的环境污染,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医用电子血压计取代。 药物治疗原则 旧指南推荐高血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但为提高控制率,实现血压达标,新指南修改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从常规剂量开始,而老年人仍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具体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1)常规剂量开始(老年人小剂量开始):不达标者加量至足量; (2)合理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处方,复方制剂; (3)尽量用长效降压药:每天口服一次,维持24小时; (4)个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