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知识整合

自然因素:

一、地理因素

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

母理论

人文因素:

人口城市交通运输经济科技政策

二、位置

?经纬位置

?海陆位置

?行政区划位置

三、地形

●地形特征的内容

海拔地势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山地的成因:

背斜成山向斜成山断块山火山

?板块构造理论

?地质构造理论

四、气候

?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大气环流洋流

?影响气温(热量)的因素:

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或天气洋流

冬季风(季风区)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地形气候或天气

?旱灾多发的原因:

1.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工农业、人口密集

3.水污染

?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1.降水少

2.植被覆盖不良

3.风大且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防御措施。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六、水文

?河流特征

1.水系特征:

补给形式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

2水文特征:

汛期与枯水期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凌汛产生的条件

1 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现象

2 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洋流入海河流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纬度地形气象洋流

七、土壤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1.地形

2.降水

3.植被

4.人为原因

?影响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植被)

2.人为原因

?石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成土速度慢,土层贫瘠且薄,气候,植被)

2.人类活动植被破坏。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影响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②地下水位高

2.人为原因: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植被破坏

八、资源

?沼泽形成的原因:

1.高纬度:气温低,蒸发量小或者低纬度:气候湿润,降水多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

?影响河流水能资源的因素:

1.落差

2.流量

?水电站建设的区位:

峡谷或盆地(容易蓄水,形成水库,且工程量小)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游览价值

2.市场距离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4.地区接待能力

5.旅游环境的承载量

?盐场分布的区位条件

1.大面积的浅滩

2.晴朗少雨的天气

九、人口

?描述某地的人口特征:

1.人口再生产类型

2. 人口数量

3.人口分布

4 .人口密度 5.人口素质 6.人口迁移

十、城市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4.行政因素

?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

1.交通便利

2.工农业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

?影响城市形成或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十一、交通运输

?影响交通运输中线和点建设的区位因素:

经济、社会、技术、自然

?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①海湾,风平浪静②水深

2.陆域条件:地势平坦,便于筑港

3.腹地广阔

4.依托的城市

?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

1.水量大

2.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3.工农业发达,运量大

?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

1.加快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文化的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

3. 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

5.带动服务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6.合理布局交通,激活交通运输网

十二、经济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

?描述种植制度:

耕作方式;作物结构;作物熟制

?发展畜牧业的区位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云雾量大,光照较少,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草原面积广大。

十三、经济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农业的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采用喷灌等科学灌溉措施

?农业发展的潜力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③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④科技兴农⑤培育良种⑥改良耕作制度。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动力(燃料)、原料、劳动力、

交通运输、科技、农业、政府、

?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措施: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4.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5.治理污染和美化环境

?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1.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高

2.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3.研发费用高

4.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人文地理分析过程:

?是哪里

?懂题意

?想原理

?找联系

?地理语

?有条理

?要严密

二.气温与降水

空气向上运动和空气由低纬向高纬运动都要经历一个降温的过程,都会产生降水。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降水少。

2.西风带影响降水多;信风带、极地东风影响降水少。

三.气温与蒸发量

?通常情况下,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气温越低,蒸发量越小。反之,蒸发量大,

气温高;蒸发量小,气温低。

暖流流过,气温偏高,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寒流流过,气温偏低,蒸发量小,海水盐度低。

另外,气温的高低并不和蒸发量大小完全一致。

四.气温与等温线的弯曲

?由于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差异,同纬度温度不同。因此,等温线并不和纬线一

致,而是发生了弯曲. 弯曲的规律是:高温处向高纬弯曲,低温处向低纬弯曲。

?对流层中,由于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不同,同一高度温度不同,等温线在垂直方

向上发生弯曲。弯曲的规律是:温度高的地方向高处弯曲,温度低的地方向低处弯曲。

五.气温与气压及等压线的弯曲

?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弯曲,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弯曲。

六.气温与大气的运动

?气温下面高上面低,空气膨胀上升,产生对流运动。

?气温下面低上面高,空气只有平流运动。

逆温层

?对流层中,总的气温情况是随高度上升而降低,但是,局部地区,会出现反常情况: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这就是逆温层。

?逆温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大气烟尘、有害气体、水汽

凝结物聚集对流层下层,使能见度变差,甚至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解释:冬季,老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偏高,为什么?

常见的逆温层有:辐射逆温和锋面逆温

七.气温与雪线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一般情况:

气温高,雪线低;气温低,雪线高。

影响雪线的因素:气温和降水量(降水量多,雪线低;降水量少,雪线高)

备战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拓展和延伸专题02影响蒸发的因素练习

02 影响蒸发的因素 (2018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答案】1.B 2.C 2.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

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因此排除A、B、D选项;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故C正确。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3.C 4.A 5.B 【解析】3.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5.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拓展和延伸专题04影响盐度的因素练习

04 影响盐度的因素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2.(2018年江苏卷·选修)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2.答案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解析圣劳伦斯湾盐度低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海湾的封闭程度和高纬度海水的影响三个角度作答。 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图2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拓展和延伸专题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练习

03 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1.D 2.D 1.雾的形成及分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2.雾消散的原因 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雾是在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冷却到一定程度,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一般有生成、持续、消散三个阶段。下面图为1991~2010年九华山山坡(海拔680米)与山脚(海拔20米)逐小时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消散次数百分比(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生成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雾的消散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消散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河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专题

微专题河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知识精析】

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1. AD 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2. BD 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点睛】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2.不利影响 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

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2.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1.C 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2.B 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3.C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2018·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5月高考模拟)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4~6题。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理原因类(自然地理部分)

高考综合题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 ----地理原因类(自然地理部分) 【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 目录 影响气候因素----------------------------------------------------2 影响气温因素----------------------------------------------------4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因素----------------------------7 影响降水因素---------------------------------------------------10 影响干旱的因素------------------------------------------------13 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16 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因素---------------------------------18 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21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24 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25 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26 河流洪涝的成因-----------------------------------------------28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31 时令河的成因--------------------------------------------------33 地形成因小专题-----------------------------------------------35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答题模式

自然灾害答题专题 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 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2)参考典型案例; (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3)治理的措施: 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 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 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 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数量。 (4)治理的意义: 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b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 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1)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治理措施: 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c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d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e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数量。 (3)治理意义: 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1)产生原因: a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b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2)治理措施: a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d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e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f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g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8)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 (3)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 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4、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1)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h.厄尔尼若现象等。 B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b.围湖造田; (2)治理措施: a.修建水利工程; 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c.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d.修建分洪区; 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f.退耕还湖;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实行防洪保险等。 5、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0 (1)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风日数多; d.蒸发强 e.地表植被稀少等;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答题模板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人文地理类专题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举例: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举例: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举例: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举例: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举例: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举例: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举例: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6.国家政策区位选择类专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

高考地理(优势)区位因素专题

高考地理(优势)区位因素专题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2011届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第三单元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 进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损失巨大,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人类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 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 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 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板书)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 答问题。(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 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板书)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总结归纳)(板书) 1.生态破坏的主要 原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

【地理专题】农业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地理专题】农业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农业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一、选择题(共44分) 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1~2题。 1.“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A.利用海水淡 化水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就近利用海水 2.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①海上风浪小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陆地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a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农田垄作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农田垄作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4.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A .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B .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C .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D .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5.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A .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 .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 .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433毫米,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 作用差,导致低温冻害B .地温变化幅度大C .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D .防鼠害、虫害作用差 7.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A .烂薯率较高,增加土壤肥力B .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 C .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 D .减小昼夜温差,减慢有机质分解 8.据表推测,该地马铃薯种植最合理的方式是A .全程全膜B .全程半膜C .前期全膜,后期半膜D .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 二、综合题(共46分)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 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 (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4.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 植被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 对点训练: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3-5 C. 6-8月 D. 9-10月 2.瓦罕河谷地区 A. 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 B. 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气候专题 【气候的描述】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候类型名称 2.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冬季、夏季、最低月气温、全年气温及温差,(年较差和日较差))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冬季、夏季、全年)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水热组合 5.风 6.光照(太阳辐射) 7.主要气象灾害名称 二、气温特征的描述 1.年均温 2.季节(全年、夏季、冬季)或年际变化 “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年温差 4.气候单调区的气温日较差 三、降水特征的描述 1.年降水总量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变化)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降水的年际变化 4.雨季和旱季长短 四、风的描述 1.风向、源地 2.风力 3.风的水热性质 4.影响的时空范围 5.如要比较两种风,还要比较“成因” 五、天气特征的描述 1.气温及其变化 2.大气湿度、气压 3.晴雨情况及变化 4.风向、风力 5.紫外线强度(光照)

6.大气舒适度 【气候的分析】 一、气候的成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2.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 ) 季风环流 3.海陆分布、海陆位置 4.地形海拔高度、阻挡水汽情况(迎风坡\背风坡) 5.洋流 (寒暖流) 6.下垫面比热 7.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 【拓展资料】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 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⒂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背风坡,降水量少。⒇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二、气温的影响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 2.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海洋性强弱 3.地形:海拔高度、坡向—阴阳坡、对气流(冷热空气)阻挡 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市场和交通 B.交通和劳动力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4.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5.影响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量 C.技术力量 D.廉价的劳动力 6.为了乳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企业应该() A.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B.利用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资源密集型道路 C.加强科技投入,走技术密集型道路 D.不断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份额 下图表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三曲线表示天然原料和科技要素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①曲线变化大致吻合的是() A.制糖厂 B.纺织厂 C.啤酒厂 D.飞机制造厂 下图中数字表示四种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工业区位选择时,宜优先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城市的增长与①工业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苏黎世 B.阿伯丁 C.攀枝花 D.旧金山 2005年2~3月,世界铁矿石价格猛涨,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受益国家是() A.中国、日本、印度 B.德国、美国、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D.马来西亚、印尼、埃及 1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揭示了() A.煤炭、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B.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地理自然因素专题汇总

“地理影响因素”专题 ①水汽过饱和←空气降温←空气上升←迎风坡、西风、低气压 4 形成降水的条件: ②有凝结核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 的因素 ①昼长; 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③天气状况。 ④其它: 2影响某地获得 太阳能的因素 太阳辐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其强度与纬度成反比 ②天气状况: 晴天则其强度比阴雨大 ③海拔: 其强度与海拔成正比 ④空气纯净度: 其强度与纯净度正相关 ④地面状况 新雪反射太阳辐射最大,海洋最少 ⑤日照时数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5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 因素 ①纬度: ②地形、地势、海拔 ③洋流 ④海陆因素 ⑤天气状况、植被状况等等 3影响某地 降水量的因素 ①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迎海洋风,暖流经过增多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少。离岸风地区降水少。 ②大气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 夏季风等影响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风带、 信风带、冬季风等影响区干燥少雨。 ③天气系统:气旋、锋面、锋面气旋、低压槽,降水多, 反气旋、高压脊、单一气团内部,降水少 ④地形: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则降温减湿 ⑥地面蒸发量:湖泊水库及灌区、植被茂密区,降水增多 ⑦人的活动:人工降雨,植树造林、建水库和灌溉,降水增多 大面积伐林、围湖造田、排干沼泽等则相反 ⑧城市的影响:多凝结核,市区空气因热力而上升, 热岛→雾岛→雨岛

气温日变化:受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 气团: ①暖气团 (暖湿晴、气压低) 7影响天气 ②冷气团 (冷干晴、气压高) 的因素 ①暖锋: 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或有雾 锋面: ②冷锋: 较大风,云增厚,出现雨、雪或大风沙尘天气 ③准静止锋:阴雨连绵的天气 ①纬度或太阳辐射: 最基本因素 ②大气环流 8形成气候的因素 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热力差异、地形、下垫面的物质性质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①海陆性质热力差(东亚 南亚) 9 形成季风的因素 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 10 12 13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 因素及变化规律 ①纬度: 低纬小,高纬大; ②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有植被的小于祼地; ③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11影响山地多少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