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劝学(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劝学(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劝学(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劝学(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虚词

句式

古今异义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说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 答案:1.D 2.A 3. C 4.B 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1999年上海卷)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胜者,阳城人也《涉世家》 2、诸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楼之大观也《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楚《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

通假字+词类活用

通假字+词类活用 2018-01-07中学语文好教师 随着中高考的改革,语文成为了所有科目中分值最高的一门学科,也新增了对国学常识,文言文和诗词歌赋的考察,要求学生们更加广泛的阅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也是升学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文言文由于其在写作上注重典故,骈俪个对仗等特点,将知识点细分出来作为考点,也会有至少一般的学生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文的学习主要就是语法,掌握了语法重点,语文考试文言文部分拿满分都没有问题。 第一部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 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止:通“只”。 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帖:通“贴”。火:通“伙”。 7、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8、争渡,争渡,晾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 争:通“怎”。 9、路转溪头忽见。《面江月》辛弃疾 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 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坐:通“座”。 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扳:通“攀”,牵,引。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反:通“返”。 13、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通“慧”,聪明。 14、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厝:通“措”,放置。 15、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 亡:通“无”。 16、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那:通“哪”,怎幺。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人。《晏子故事两篇》 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世?《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何”。 22、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甫:通“父”。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通“拣”,挑选。 2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错:通“措”。 2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仓:通“苍”。 2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2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適:通“谪”。 29、为天下唱,宣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通“倡”,倡导。 30、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通“己”。 3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通“披”。 32、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 3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动使动使……长肉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使……往东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意动 3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为动用法 37、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而死为动用法 38、非伤.亡簪(zān)也。为……伤心为动用法 3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为动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7、雷鼓大振。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 12、已得履,臵之其坐。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 16、才美不外见。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通“诫”。 18、或隐弗章。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 20、齐与楚从亲。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通“娶”。 22、至莫夜月明。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通“价”。 26、以偿责者矣。通“债”。 27、奉厚而无劳。通“俸”。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通“蓄”。 35、少益耆食。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37、道而弗牵。通“导”。 38、拜送书于庭。通“廷”。 3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 4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通“非”。 41、操吴戈兮被犀甲。通“披”。 42、公输盘不说。通“悦”。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便更快地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二、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比喻句,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要把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课文的内容也就能理解得比较透彻。 参考答案: 本文共有20个比喻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 也。 4、木受绳则直。 5、金就砺则利。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20个比喻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三、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虽有槁暴 2、以为轮 3、其曲中规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跂而望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文言句式 课标《考试说明》规定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等。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四)变式句 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非常有帮助。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文:因此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译文:天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中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呢?

孙劝劝学 课后作业 (2)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形似字区别 (3)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孰若孤(谁比得上)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 士别三日(分别)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 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多义词辨析 (7)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阅读知识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引导语:《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我们来学习一下其中的词语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二、一词多义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而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知识拓展] 《鱼我所欲也》鉴赏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8、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完整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 ③涉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 ”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3.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当;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 D.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即更刮目相待 C.肃遂拜蒙母 D.见往事耳 (2)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孤”是: ;“寡人”是。 (3)你知道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吗?写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复习进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 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 名作动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成为帝王 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水 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 名作动 8、扣弦而歌. 唱歌 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做诸侯 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踢 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标记 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天天 一月月 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在朝廷上 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往上 往下 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 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当面 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动作名 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 收入 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 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 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盔甲 锋利的兵器 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力所罕至焉。 危险僻远的地方 形作名 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 疏远 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交情 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 使……着急 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 动使动 使……长肉 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 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使……往东 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 (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 之。 以……为师 名意动 36、夫人将启. 之。 为……打开城门 为动用法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假舆 /马者 B .故 / 木受绳则直 C ?善/假于物也 D ?吾尝/跂而望矣 3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 4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 5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蓼(li co)蓝 靛(di m)青 其曲中(zh eng )规 参省(x ing) B . 跂(q i )而望 埃(①土 金就砺(1 ) 骐骥 (j i ) C . 跬(ku 1步 舆(y U 马 槁暴(p 功 金石可镂. (l ? D . 用心躁(zeo )也须臾(y u ) 句读(do - 0参(cen )省乎己 ,不复挺者 暴:露 B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 .故不积跬.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跬:一步 省:忽略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 A . B . C . D . 8、 A . 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槁暴(p M 輮使之然(r cu ) 蛟龙(ji e ) 跬步(ku i ) 镂金(l C ) 弩马(n t ) 跂而望(q i ) 锲而不舍(q i ) 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 舟楫(j i ) 骐骥(j i ) 生非异(x ing ) 二螯(OD ) 輮使之然也 (弯曲) 其曲中规 (合乎) 假舟楫 ( 借助、利用 ) 声非加疾 (快) 舆马(y u ) 爪牙(zh a o ) 洞穴(xu e ) 参省乎己(x ing ) 砺(磨刀石 ) 须臾(片刻) 劝学 ( 勉励,鼓励 ) 绝江河 (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镂 (雕刻) 圣心备焉 (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 (起) 、基础知识 )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特殊用法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驻扎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造册名作动 3、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成为帝王名作动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名作动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作动 8、扣弦而歌.唱歌名作动 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做诸侯名作动 10、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名作动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名作动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名作状 16、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一样的礼节名作状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名作状 19、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2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收入动作名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动用法 2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银财宝动作名 2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作名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而人之力所罕至焉。危险僻远的地方形作名2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疏远形作动 26、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作动 2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形作名 28、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形使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形使动 30、子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动使动使……长肉名使动 3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贵抬高形作使动 32、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使……往东名使动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形意动 3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以……为病(担心)名意动 3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意动 3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为动用法 37、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象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识记字音 中() 参()省( ) 须臾() 跂( )望磨砺( ) 镂()刻跬( )步

学生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1. 父利其然也。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3. 心乐之。 4. 鞭数十。 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7. 一狼洞其中。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惟吾德馨。 11. 不蔓不枝。 12. 石青糁之。 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14. 每至晴初霜旦。 15. 皆披发文身。 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18. 策之不以其道。 19. 腰白玉之环。 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1. 手自笔录。 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3. 名之者谁 24. 泉而茗者。 25. 罍而歌者。 26. 红装而蹇者。 27.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8. 置人所罾鱼腹中。 29. 夜篝火。 30.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1.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2.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33. 以光先帝之德。 34. 深入不毛。 35. 吾义固不杀人。 36. 环而攻之而不胜。 3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9. 人恒过。 4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1. 惠子相梁。 42. 神弗福也。 43. 公将鼓之。 4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 学而时习之。 2.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 石青糁之。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 故外户而不闭。 7.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0. 日光下澈。 11. 窗扉皆洞开。 12. 其一犬坐于前。 13. 与余舟一芥。 14. 斗折蛇行。 15. 犬牙差互。 1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7.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 父异焉。 2. 邑人奇之。 3. 渔人甚异之。 4. 天下苦秦久矣。 5. 固以怪之矣。 6. 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1. 忿恚尉,令辱之。 2. 以乐其志。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凄神寒骨。 5. 而竖其左膝。 6. 必先苦其心志。 7. 劳其筋骨。 8. 饿其体肤。 9. 空乏其身。 10. 行拂乱其所为。 11. 然后知生于忧患。 12. 死于安乐。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2. 香远益清。 3.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4. 互相轩邈。 5. 亦不详其姓字。 6. 辱于奴隶人之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