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6卷第3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6No13 2006年5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12006

对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3

李慧明,朱红伟

(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 要: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对这一理念在内涵和实践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和扩展。循环经

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受到重视和强力推动,更多地是来自现实的需要而不是理论上的成功。如何结合

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研究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问题,对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本文从循环

经济在中国的产生背景、目标定位和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循环经济理

论研究和实践的理解和基本看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169(2006)0320011206

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和实践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循环经济”这一理念在内涵和实践应用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扩展。本文拟从循环经济在中国的产生背景、目标定位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谈谈对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理解和基本看法。

一、中国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一些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和投资热潮,所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能源供应紧缺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问题,使人们更加感受到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的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引入我国的。

由于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以及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循环经济从一个比较狭隘的环境管理理念,转化为事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目前,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和规划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中,以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社会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网络构建等三个层面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实践,也在全国各地逐渐展开。与此同时,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进行,甚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现象,至少在中国是不多见的。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目标定位

在国外,循环经济是一个基本上与资源消耗的减量化(Reduce)、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再利用(Reuse)、废弃后的废物资源再循环(Recycle)等所谓的“3R”原则等同的综合环境管理思想。德国、日本等国家以“3R”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践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源头削减、废物资源化等综合手段,解决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物所产生的环境压力问题。例如,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就是

3收稿日期:2006201212

作者简介:李慧明(1948—),女,天津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

朱红伟(1970—),男,河南汝州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循环经济理论。

指通过抑制废弃物的产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合理处置等措施,控制自然资源的消费,建立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荷的社会。在促进循环经济实施的法律、政策方面,尽管德国和日本都出台了多个相关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但这些法律基本上都是围绕在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各环节,如何加强和落实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并包括了消费者、经销商在内的废物回收循环责任承担制度。所以,德国、日本的循环经济又称为“废物经济”或“垃圾经济”[1](P21-24)。

同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循环经济有其自身显著的特征。

首先,从社会经济背景和目标看,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时,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目标出发所寻求的一个综合解决途径;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向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资源短缺和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时,将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确定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目前正在全世界兴起的信息革命与我国的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寻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循环经济的提出给新型工业化道路增添了新的内涵。我国政府明确地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其次,从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来看,发达国家是在基本解决了生产污染问题后,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再逐步向生产领域的源头延伸,最终实现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的渐变过程;而我国把循环经济作为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压力,综合解决压缩型、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以扩大经济的规模、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突破口,从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等活动开始,从生产领域开始,逐步向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延伸,并把循环经济与构建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

第三,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主要目标是通过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解决废物的环境压力问题,所以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的培育方面。而我国的循环经济是从解决资源短缺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入手,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我国的循环经济包括了从输入端的资源开采到输出端的废物处置的整个经济过程,不仅要大力培育静脉产业,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布局以及技术进步等措施,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发展低污染、低资源消耗和高效益的产业。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不是把循环经济仅仅定位在较低水平的产业层次上,通过优化产业间的物质流动关系,来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而是在更高的产业发展阶段上,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同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真正把循环经济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去。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作为我国解决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综合途径,以及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无论是对循环经济的定位还是目标上都是符合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挑战的,并远远超出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所具有的内涵和战略意义。如何结合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目标定位,在理论上去研究和丰富这一理念的实质内容和具体的实现途径,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如何看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是由来自经济学界以外的、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的学者所推动和倡导的。他们对循环经济思想、理念在我国的传播、提升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绝大多数循环经济方面的文章都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表示了积极的肯定,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几乎看不到来自经济学家们的积极响应。

2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首先,我们要承认现实的需要,这是任何理论发展的根本。从前面部分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当中国循环经济从一个比较狭隘的环境管理理念,被提升到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思想后,尽管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绝非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权宜之计。它一方面反映了现实对理论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现有经济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和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环境和资源经济学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导致的环境危机引起社会普遍重视的背景下,由于当时的经济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环境与经济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虽然在研究范式上,环境和资源经济学仍然属于以新古典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但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理论体系。同样原因,在这一时期还有生态经济学这一更具革命性的经济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究竟属于生态经济学,还是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或其他的理论范畴,现在就下结论为时过早,但是它所面临的现实需要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对资源、能源需求的大增,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实际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价格调节下的供需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定位的问题,以及社会稳定和公平、国际关系、国家的安全等等一系列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来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因为只要蛋糕越来越大,许多潜在的问题都可以掩盖起来,而人们所关心的也主要是如何参与到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方面。除了对社会需求不足担心外,现代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会像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一些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去慎重地考虑经济增长还能受到来自自然界的限制问题。而从目前中国面临的情况看,经济学家不得不重新考虑经济蛋糕究竟能做多大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中所指的价格都是相对价格,反映的是相对稀缺问题,这意味着一切商品的需求都存在替代和弹性。这部分可能要归因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所带来的缓解和乐观预期。如果经济增长趋势在长期内难以维持的话,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的绝对稀缺成为现实的话,价格是否还能起作用,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实际上目前世界上愈演愈烈的资源、能源争夺战,已经超出了目前经济学所能解释的范围了。环境和资源经济学是不是也需要在这个背景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呢?

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循环经济的产生最初源于资源、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问题,它一开始就具有了寻求综合性解决途径的特征。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得到推动和发展,主要也是由于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希望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寻求一个解决之道。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的需要,为拓展和应用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此,应该把循环经济作为一个需要探索的理论命题,而不是一个被已有的定义所限定的狭隘范畴。上面已经提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是由一些对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的专家学者所推动和倡导的。也正是他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循环经济已经远远超出了“废物经济”的范围,而上升和定位到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层次。这就使得循环经济成为一个没有经济学界融入的经济理论方面的大课题。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目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无论是在研究方法方面,还是在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问题。目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其一,在对循环经济的定位和目标上,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目前的经济过程中物质流动上的“自然资源—产品—环境废物”所谓“线性经济模式”的革命,而循环经济模式中物质流动遵循的是“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个“闭环”过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场革命,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一次突破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途径和必然选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唯一途径等。甚至有人认为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结果是产品和废弃物,而循环经济生产中生产的结果只有产品。

其二,在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实现途径上,一方面强调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属性,认为循环经济遵循或者说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

31

第6卷第3期 李慧明,等:对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实现废物综合利用,达到产业之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另一方面强调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来组织经济活动和调整产业结构,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

其三,在循环经济的落实和实施上,把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面: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层面;以产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园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层面;以推动绿色消费和废旧物品回收循环利用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循环型或节约型社会层面。

上述三个方面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相关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理论问题:

第一,在循环经济的定位以及运行方式或实现途径上,过分强调了把物质的封闭循环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作为对传统经济运行或发展模式的批判。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说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那么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包括肯尼斯?博尔丁、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赫尔曼?戴利以及罗伯特?埃尔斯等人,都是通过证明和强调经济系统封闭的物质循环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不符合自然规律来说明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依赖关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章把博尔丁1966年所写的《即将到来的地球宇宙飞船经济学》作为循环经济思想的渊源,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博尔丁明确提出了通过经济系统内部物质的封闭循环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循环经济思想。而实际的情况是,博尔丁是把整个地球系统看作是一个物质上封闭的大系统,从地球大系统的角度来谈论物质的循环问题,而把经济系统看作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他认为地球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是因为在这个大系统内所有的物质都是循环的,作为子系统的经济系统也要在其中找到其位置。我们仔细推敲原文并没有发现博尔丁提出经济系统也要像地球生态系统那样在其内部实现物质上的封闭循环。另外,鲍尔丁在这篇文章中虽然认为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地球的资源提供和环境容量无限的“牛仔经济”前提上,而把建立在资源提供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地球前提之上的经济学称作“太空人经济”,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根据物质是否在经济系统内实现最大程度地循环,把经济(学)划分为“线性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而是仅仅提出了在“牛仔经济”和“太空人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原则———前者追求物质通量和消费的最大化,而后者追求的是通量和消费的最小化[2]。正如赫尔曼?戴利所指出的,生态经济学与目前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上,也就是熊彼特所谓的“前分析图式”(Pre2analytical Vi2 sion)。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牛仔经济学”与“太空人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稀缺的范围和程度认识上的不同,即“前分析图式”上的区别,而在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利用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第二,从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实现途径上并不能必然导致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至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博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学”思想时就已经开始。同主流经济学相比,生态经济学更是把如何在地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其研究的起点和重点。但是不论是肯尼斯?博尔丁还是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以及稍后的赫尔曼?戴利和罗伯特?埃尔斯等人都从理论上证明了,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依靠经济系统内物质封闭循环基础之上是类似于试图制造出“永动机”一样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例如,乔治斯库-罗根认为,目前流行于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所描述的经济过程循环图式,是一个处于完全封闭系统中动荡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钟摆运动,标准经济学家对在历史上在经济过程和物理环境之间存在的持续相互作用关系几乎视而不见。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一些循环经济理论则打着生态经济旗号,认为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越高越好,最好是滴水不漏。这不自觉地违反了自然界物理定律的限制,而落入了乔治斯库-罗根所批判的“钟摆运动”窠臼。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世界上不存在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如果我们承认能源也是有限的话,那么物质循环根本不能够靠循环本身来维持下去。所以,无论是从一般的经济效率还是从更深层次、更周全的生态效率来讲,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循环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根据不同情形存在着最优选择问题。

既然经济系统内物质封闭循环是不现实的,那

4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

么就等于承认了经济系统需要来自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支持,这就涉及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模问题。从人与自然物质流动关系出发来定义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其核心就是确立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适当规模问题。如果不考虑规模限制,就断言通过“3R”原则、产业共生网络等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有效循环、梯级利用而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循环经济活动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问题,显然在理论和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

21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问题。多数研究者认为循环经济同生态经济一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范畴,所以把生态学、整体论、系统论、自组织理论、协同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等作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甚至作为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从理论前提的角度来说,这种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论证、突出循环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区别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循环经济理论前提是建立在对制约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现实世界的更加科学的认识基础上,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但是,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以及经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过分强调这种区别,甚至把物理定律纳入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中,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经济同自然界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济过程同样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转化和流动过程,它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任何经济活动都不是免费的,而是有成本的,这也正是经济学之所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是,它把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理论基础。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遵循的普适性的自然规律,对于地球这样一个物质和能量来源都有限的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说,由于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突破该定律的限制,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处不在的限制,才使经济选择和经济学成为必要。

任何经济活动,包括物质循环利用活动,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自然规律限制和许多技术的问题。经济学理论没有把自然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对这些定律的忽视,只不过它所关心的是经济如何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有效率的选择,而把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留给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解决。并且科学技术活动本身就同生产活动一样属于技术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从自然规律和科学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经济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尽管某些自然约束(例如熵)可以作为规范经济学中价值判断和分析的标准,但是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代替不了经济理论和方法。

为了说得更清楚些,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汤姆?泰坦伯格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或者“物质不灭定律”来归纳和表达出,人与其直接相关的地球环境作为一个封闭系统所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人与环境的关系还受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者说熵定律的制约;将这一定律应用到能源过程,一方面意味着,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绝对不是完全有效的,其能源消耗属于不可逆的过程;另一方面,第二定律暗示着,在新的能源缺少时,任何封闭的系统最终将用尽自己的能源;鉴于地球系统在能源方面最终依赖于摄取太阳的能量,熵定律向我们表明了,太阳能确立了一种可持续能源流动的极限,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经济发展过程将受制于太阳能量以及我们如何将之转换为功[3]。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学来说,它的任务在于敏锐地捕捉来自自然和社会的限制因素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经济信号———经济稀缺和价格。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在其最近的一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中认为: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对问题表现背后原因的经济直觉(Int uition)。虽然林教授所指的经济直觉,是一个人对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和体悟。但泰坦伯格的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妨把这种经济直觉扩展到对自然、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现和知识方面,特别是对于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方面。

总之,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最关键的是应该将循环经济看作是一个关于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经济问题,而不是要不要考虑生物物理定律的问题。

四、结 论

循环经济作为中国解决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综合途径,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无论是对循环经济的定位还是目标上都符合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并远远超出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所具

51

第6卷第3期 李慧明,等:对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有的内涵和意义。尽管学术界对循环经济持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现实的需要和实践活动在推动着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更高层面上把握和研究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现途径问题,对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参考文献:

[1]苏杨.关于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1中国

发展,2005,(1).

[2]肯尼思?E.博尔丁.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A]1赫

尔曼?E.戴利,肯尼思?N?汤森.珍惜地球:经济学、生态学、伦理学[C]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汤姆?惕藤伯格.环境经济学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3.

R 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R esearch Situ ation

of China′s Circular E conomy

L I Hui2ming,ZHU Hong2wei

(Center f or Envi ronment and S oci al Development,N ank ai U ni versit y,Ti anj i n300071,Chi na)

Abstract:China′s circular economy,based on Germany and J apan′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in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or“t he eco nomy of closed2substance2cycles”)and constructing circular society,meeting t he needs of t he current sit uation and f ut ure develop ment of China,is t he f urt her exploration and expan2 sion of t his concept in terms of connotatio n and application.Nonet heless t he reason why t he circular econo2 my receives such great consideration and forcef ul propelling is more of realistic needs rat her t han t he suc2 cess of t heory construction.It is bot h a favorable opport unity and an imminent challenge to t he economic circles in China to advance t he st udy of China′s economic p roblem at a high level under t he umbrella of cir2 cular economy in light of t 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China′s current and f ut ure social economy.This paper expounds t he aut hors’understanding and basic viewpoint s on t he circular economy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at p resent from t he following t hree aspect s:t he background of t he int roduction of t 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 my into China,it s target s and objectives,and t he present and f ut ure academic research t rends.

K ey w ords:circular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 ment;t he develop ment of economics

(责任编辑:朱 蓓)

“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征文启事

“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是本刊重点建设的特色栏目,自创办以来受到学

术界的广泛关注,已经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栏目研究视角涉及经济学、管理

学、人口学等学科领域,是不同学科学者围绕“资源?环境”这个人类社会共

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展开研讨、进行交流的学术平台。热诚欢迎从事资源环境经

济与管理研究的学界同仁不吝赐稿。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邮 编:430074

联系人:朱 蓓

联系电话:027*********;139********

电子邮箱:zhubei@cug1edu1cn

6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