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神科兴奋躁动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__

精神科兴奋躁动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__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年11月第15卷第6期JClinPsychosomDis,Nov2009,V0115,No.6571

精神科兴奋躁动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

付晓吴金花

【关键词】精神科;兴奋躁动;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187X.2009.06.051.0571--01

【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

兴奋躁动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往往出现于病程的某一阶段。这种状态的出现不但威害他人及自身的安全,而且影响病房管理秩序和治疗护理T作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兴奋躁动精神病患者共30椤!I,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a~60a。发病诱因:4例因配偶去世,3例冈家庭关系不和,1例因T作压力问题,其余均无明显诱因。诊断:精神分裂症28例,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2例。

1.2原因分析(1)受被害妄想、罪恶妄想、幻觉妄想支配产生攻击行为;(2)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病,不愿住院,在被隔离的环境下,因恐惧而产生攻击行为;(3)意识障碍朦胧、障碍患者出现的躁动;(4)存在部分自知力的患者对患精神疾病产生自申.、痛苦、消极心态,出现极端行为。

2护理对策

护理兴奋躁动的患者必须紧密用绕以下j个方面原则:一是预防兴奋症状的发生;二是减少及避免由于兴奋症状引起的伤害事故;三是加强治疗,尽量缩短兴奋过程。

2.1预防兴奋症状的发生病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多让患者听些轻松愉快的音乐,看些幽默笑话及喜剧故事,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部分喜好的体育活动。对躯体不适症状及早进行处理,对幻觉明显及妄想比较丰富的患者,应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

2.2加强生活及个人丑生护理兴奋躁动患者多数生活自理差,护理人员应具有不怕脏、臭、累的精神,必须协助或督促患者料理好个人生活及口腔卫生,以及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做到“三短”、“三清”,即头发、胡须、指甲短,口腔,头足、皮肤清洁,保证患者清洁舒适。

2.3做好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必台躁动,影响进食或食欲减

作者单位:353000(福璋’南平)解放军第92医院神经内科作者简介:付晓,女,2§岁,汉族,大专,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心身疾病临床护理。退,或自理缺失,加之兴奋躁动消耗体力大,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针对具体情况,可采取督促、诱导、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方法,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2.4约束带的iF确使_f{|许多患者冈过度必备躁动而出现自伤或他伤,治疗护理不能正常进行。为保障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必要时应加以隔离。约束保护于床。约束保护的过程中避免动作粗暴,被约束肢体应处于功能化置,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为宜,患者的肘关节、膝关节等需加护垫以防皮肤磨损。在使用约束带的基础上,为防止病人自我抓伤,可将纯棉袜套住躁动患者双手,袜口垫于手腕处的约束带下面,既可保护腕部皮肤不被约束带磨伤,又可达到防止纯棉袜滑脱的目的[1]。注意观察四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使约束带保持合适的松紧度。每隔2h~3h解松约束带一次,保持床单位清洁十燥,及时给予便器。

2.5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由兴奋而产生的自伤、伤人、毁物、外走及自杀行为。消除病房中的不安全因素,危险物船,如刀、剪、火柴、牙签等应严加保管。户外活动时将兴台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影响,并阻止其他患者围观和挑逗。对轻度兴奋的患者,宜引导患者做些自己喜爱的活动,注意力被转移后兴奋可减轻。严重患者不宜与病友共同活动,应住单间隔离,以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影响,并进行重点监护以确保安全。

3结论

兴奋躁动患者易激惹,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护理时避免与患者产生正面冲突,不易采取强制性语言和措施,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表情,了解他们的心理,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对策,通过设计好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感化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清引起患者兴奋躁动的诱因,有的放矢的加以针对性护理,町以有效避免护患纠纷,达到事半功倍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青,杨玉莲,方平.防止躁动病人自我抓伤法[J].护理研究,2005,19(1):70

(收稿只期2008—12—09)

万方数据

精神科兴奋躁动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

作者:付晓, 吴金花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2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南平,353000

刊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SOMATIC DISEASES

年,卷(期):2009,15(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杨青,杨玉莲,方平.防止躁动病人自我抓伤法[J].护理研究,2005,19(1):7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彭爱琴.许小进精神科兴奋躁动患者静脉输液时外固定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0)

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常常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尤其是伴有兴奋躁动者静脉输液时依从性极差,临床上往往需要反复进行穿刺.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科从2005年以来,对60例入院患者采用了自制的一次性废胶片进行外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2.期刊论文王园娣精神科护垫式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

保护约束是精神科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所致,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伤人,毁物等危害行为,为防止意外,临床上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于手腕及踝部.但在实践中发现普通约束带缺点颇多,如病人兴奋躁动或约束时间略长时,约束带越来越紧,易造成皮肤破损,甚至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此,我院对原普通约束带进行了改进,自制护垫式约束带、经临床使用观察32例,效果满意,无一例出现血循环障碍及皮肤破损现象.

3.期刊论文路霞加强精神科安全管理正确处理医患纠纷-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1)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精神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1].精神病患者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常出现兴奋躁动、自伤、自杀、伤人、逃跑等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为,如处理不当,易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加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4.期刊论文王继才.许秀峰.欧阳虹.李文昱.WANG Ji-cai.XU Xiu-feng.OUYANG Hong.LI Wen-yu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Ⅱ期临床试验-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5)

目的 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氟哌啶醇注射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齐拉西酮的研究;其中齐拉西酮组16例(20~40 mg/d),氟哌啶醇组16例(10~20 mg/d),共治疗3 d.采用PANSS-EC、ACES、CGI评定临床疗效,AE、RSESE、BA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3 d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7.5%,氟哌啶醇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的PANSS-EC,ACE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两药均可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激越兴奋症状.不良反应分析,氟哌啶醇组的AE、EPS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齐拉西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心悸等,未见QTc间期延长.结论 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5.会议论文梁建宁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2003

精神科住院精神病人,往往是自知力缺失,精神病症状复杂多样,有的是兴奋躁动,有的是焦虑、抑郁情绪,有的是幻觉妄想症状严重,有的是韦拗、不合作等,因此,我院护理人员为使住院精神病人能尽快安全地获临床治愈出院,走上社区及家庭环境,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提出了不少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6.期刊论文马建东.朱性霞.吴效梅精神科医疗安全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

精神科与其它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疾患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精神病患者往往否认自身精神疾患的存在,缺乏对疾病的主观感受,不能客观表达病态的内心体验或躯体疾病的症状,对诊断治疗不合作,特别是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消极自杀、伺机外逃等病态行为,给精神科医疗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期刊论文沈凤花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然而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违背精神病病人本人当时意愿的强制性护理方法,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病人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家属对保护性约束也不甚理解,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会,以至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如何规范对精神病病人的保护性约束,成为精神科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保护性约束的现状、约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求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8.期刊论文蒙淑芝精神科医务人员应重视狂犬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临床护理杂志2008,7(4)

狂犬病职业暴露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其防护也日益重视.但精神科医务人员往往被精神病病人的症状所蒙蔽,易将狂犬病的狂躁症状视为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症状而接诊收治.待住院观察1~2天后病人症状明显时才考虑为狂犬病,因此医务人员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徒手接触处理病人造成职业暴露.现将近年来我院医务人员狂犬病职业暴露情况报告如下.

9.期刊论文纪春华.袁立君一起精神科护理纠纷引发的思考-现代护理2005,11(19)

精神患者因精神症状所致,经常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逃跑等危险行为.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用具来保护患者,以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1].但做法不当,就会发生不安全事件而引发护理纠纷.现将前不久发生在某医院精神科的一起护理纠纷报告如下.

10.期刊论文曹新妹介绍精神科患者的保护衣-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

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常失去行为的自控能力,会出现行为紊乱、自伤、伤人等行为.临床上常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应用约束带予以保护,但传统的约束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外观看,保护后看似"五花大绑"不文明,从功用来分析,特别是肩部部位保护后,若时间长加之病人兴奋躁动,易造成皮肤破损,甚至臂丛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为此,本人特设计二件护保衣,自2000年初在本院老年病区试用一年来效果很好,不仅保护效果好,而且美观、文明,更易被病家接受.现作如下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012561320.html,/Periodical_lcsxjbzz20090605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