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3~15压强动态平衡

13~15压强动态平衡

13~15压强动态平衡

中考压强的动态平衡多选题

1.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管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液面稳定后,玻璃管中的水面高于烧杯中水面,a是

玻璃管口片一点,如图6所示。将玻璃管绕a点倾斜一定角度,液面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水的质量变大

B.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变大

C.玻璃管外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变大

D.玻璃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量小于管内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2.水平桌面上的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如图3所示。剪断细线后,木块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木块漂浮在水面时与剪断细线前相比较

A.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小

B.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C.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受到浮力的变化量

D.桌面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受到浮力的变化量

3.如图5所示,把装水的大烧杯放在水平升降台上,将一轻质玻璃杯倒扣在水中,玻璃杯内封闭

一些气体,玻璃杯底用支架固定,支架在水中部分的体积忽略不计,水面都是静止的。将升降

台缓慢升起一定高度(玻璃杯口没有接触大烧杯底部),水面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杯内的气体压强逐渐变大

B.玻璃杯外、内水面高度差变大

C.大烧杯底部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D.支架对玻璃杯的压力变小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内有些残留的空气,水银液面静止时的位置如图6

所示。若往水银槽中再注入一些水银,则

A.管内气体压强变大 B.水银槽中的水银液面不变

C.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不变 D.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变小

5.图6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

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

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C.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6.

把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倒置的烧杯里的水中,量筒口未接触烧杯底部,量筒中的水面高于烧杯中的

水面,且水面是静止的,如图5所示。将量筒缓慢向上提(量筒口未离开水面),则在这个过程中

A.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B.量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C.烧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小

D.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小

7.某同学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蜡烛火焰熄灭后,过一会儿,玻璃杯内水面的位置如图5所示。则在玻璃杯内水面上升的过程中

A.烧杯中的水面逐渐降低

B.玻璃杯内气体压强逐渐变小

C.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大

D.烧杯底部上表面a点的压强逐渐变小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师范22201131601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

第七节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 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 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 【例1 (2012 ?新课标? 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F 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 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 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A. F N1始终减小,F N2始终增大 B.F N1始终减小,F N2始终减小 C.F N1先增大后减小,F N2始终减小 D.F N1先增大后减小,F N2先减小后增大 F=G 2.[图解法的应用]如图9所示,三根细线共系于0点,其中0A在竖直方向上,0B水平并 跨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物,0C的C点固定在地面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0C加长 并使C点左移,同时保持0点位置不变,装置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线0A上的拉力F A 和0C上的拉力F C与原先相比是() A. F A、F C都减小、F C都增大 C. F A增大,F C减小D . F A减小,F C增大 3.[图解法的应用]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圏9 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0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JV 图 10 甲 中 4【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训练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 ?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

优质讲义

例8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与竖直墙壁间,通过不计质量得柔软绳子与光滑得轻小滑轮悬挂重物G =40N,绳长 L =2、5m,OA =1、5m,求绳中张力得大小,并讨论: (1)当B 点位置固定,A 端缓慢左移时,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2)当A 点位置固定,B 端缓慢下移时,绳中张力又如何变化? 例9如图所示,长度为5cm 得细绳得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地面上相距为4m 得两杆得顶端A 、B ,绳子上挂有一个光滑得轻质钩,其下端连着一个重12N 得物体,平衡时绳中得张力多大? 例10 如图所示,保持θ不变,将B 点向上移,则BO 绳得拉力将(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得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得拉力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如图所示,长为5m 得细绳得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 得两杆得顶端A 、B ,绳上挂一个光滑得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 得物体,平衡时,问: ①绳中得张力T 为多少? ②A 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A B C G O O A B C D θ A B α α

3、 如图38所示,水平横梁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一轻绳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 得重物,∠=?C B A 30,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 A 、 50N B 、 503N C 、 100N D 、 1003N 4、 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使连接点A 向上移,但保持O 点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时,绳OA 得拉力(答案:D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得物体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 得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一点O ,使物体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得摩擦力F 1与环对杆得压力F 2得变化情况就是(D) A.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增大 B.F 1逐渐增大,F 2保持不变 C.F 1逐渐减小,F 2保持不变 D.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减小 6、A 、B 为带有等量同种电荷得金属小球,现用等长得绝缘细线把二球悬吊于绝缘墙面上得O 点,稳定后B 球摆起,A 球压紧墙面,如图所示。现把二球得带电量加倍,则下列关于OB 绳中拉力及二绳间夹角得变化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 、二绳间得夹角增大,O B 绳中拉力增大 B 、二绳间得夹角增大,OB 绳中拉力减小 C 、二绳间得夹角增大,OB 绳中拉力不变 D 、二绳间得夹角不变,OB 绳中拉力不变 答案:C 7、如图所示,绳子得两端分别固定在天花板上得A 、B 两点,开始在绳得中点O 挂一重物G,绳子OA 、OB 得拉力分别为F 1、F 2。若把重物右移到点悬挂(),绳与中得拉力分别为与,则力得大小关系正确得就是: 答案:D A 、, B 、 , C 、 , D 、 , 8、 如图所示,硬杆BC 一端固定在墙上得B 点,另一端装有滑轮C,重物D 用绳拴住通过滑轮固定于墙上得A 点。若杆、滑轮及绳得质量与摩擦均不计,将绳得固定端从A 点稍向下移,则在移动过程中 A 绳得拉力、滑轮对绳得作用力都增大 B 绳得拉力减小,滑轮对绳得作用力增大 C 绳得拉力不变,滑轮对绳得作用力增大 D 绳得拉力、滑轮对绳得作用力都不变 答案 C 9、重力为G 得重物D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AC 与BC 两段绳子与竖直方向得夹角分别为α与β。α+β<90°。现保持α角不变,改变β角,使β角缓慢增大到90°,在β角增大过程中,AC 得张力T 1,BC 得张力T 2得变化情况为 : A B O A B O A C B A B O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 2011级师 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动态平衡的处理方法

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庆真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 (1)图解分析法 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力的平衡图(力的平行四边形),再由动态力的平行四边形各边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动态平衡中各力的变化情况是一种常见题型.总结其特点有:合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一个分力的方向不变,分析另一个分力方向变化时两个分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用图解法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 (2)相似三角形法 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先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再寻找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比例关系,把力的大小变化问题转化为几何三角形边长的大小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3)解析法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知识讨论某物理量随变量的变化关系. 【例1】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

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A.Ff不变,FN不变 B.Ff增大,FN不变 C.Ff增大,FN减小 D.Ff不变,FN减小 【例1】图 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a).由题可知,O点处于动态平衡,则可作出三力的平衡关系图如图(a).由图可知水平拉力增大. 以环、绳和小球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图如图(b).由整个系统平衡可知:FN=(mA+mB)g;Ff=F.即Ff增大,FN不变,故B正确. 答案B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电解 2H2↑+O2↑为可逆反应( ) 点燃 (2)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2SO3(g) ΔH=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 加热 -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反应放出的热量Q kJ。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mol·L-1、mol·L-1、mol·L-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上课讲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 2CrO42- +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

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

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三角形法 特点: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视为合力,一个分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另一个分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 分析技巧:正确画出物体所受的三个力,将方向不变的分力F1的矢量延长,通 过合力的末端做另一个分力F2的平行线,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看这个分力F2在动态平衡中的方向变化,画出其变化平行线,形成动态三角形,三角形变长的变化对应力的变化。 1.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N 1 ,球 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图示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 1始终增大,N 2 始终增大 B.N 1始终减小,N 2 始终减小 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 始终减小 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 先减小后增大 2.如图所示,重物G系在OA、OB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端和B端挂在半圆形支架上.若固定A端的位置,将OB绳的B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OC的过程中()

A.OA绳上的拉力减小B.OA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OB绳上的拉力减小D.OB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2、相似三角形法 特点: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一般是重力,视为合力),其它二个分力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 分析技巧:先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将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再寻找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比例关系,把力的大小变化问题转化为几何三角形边长的大小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3.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右放,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增大,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 所受压力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F N 减小,F增大B.F N 、F都不变C.F增大,F N 不变D.F、F N 都减小 4.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及特例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及特例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结缔是压强的改变引起了物质浓度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质是要引起υ正、υ逆的改变,且使υ正≠υ逆。学生在理解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浓度和压强变化的实质 1.将压强变化看作浓度变化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结缔是压强的改变引起了物质浓度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 例1: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 2(气)+O 2(气)2SO 3(气),下列条件哪些能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假设温度不变)(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O 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N 2使压强增大 D.恒压时充入N 2 解析: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归根结缔是浓度的影响。A 将容器体积缩小,各物质浓度均增大,故反应速率加快。B 充入O 2的实质使O 2的浓度增大,故反应速率也加快。C 虽然增大了压强,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却没有变化,故反应速率不变。D 恒压时充入N 2会导致容器体积增大,实质上是各物质的浓度减小,故反应速率减慢。所以选A 、B 。 2.将浓度变化看作压强变化 压强的改变将引起体系中各气态物质的浓度成等倍增减,当浓度变化是由各物质的量均同时增大或减小而引起时,平衡移动又可以理解为压强的变化产生的结果。 例2: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 、B 、C 物质的量之比n(A)∶n(B) ∶ n(C) = 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 、B 和C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C.C 的体积分数增大 D.B 的体积分数增大 简析:平衡时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相同物质的量之比充入A 、B 、C ,即各物质的浓度成等倍增加,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 的体积分数增大。 二.正确理解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这里所说的压强增大(或减小)是指容积体积缩小(或增大)。 例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 cC(g)+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 气体的浓度为0.61-?L mol ,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 气体的浓度为0.41-?L mol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b>c+d B. 平衡向右移动 C.重新达平衡时,A 气体浓度增大 D.重新达平衡时,D 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本题许多考生仅从表面上分析,容器扩大1倍,即压强减小,而B 气体的浓度从0.61-?L mol 减小到0.41-?L mol ,判断平衡正移,错选B 。 错选的原因是未从根本上理解压强的改变其实质是改变物质的浓度。在恒温下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则容器的各种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各减半,此刻B 气体的浓度应为0.31-?L mol ,重新达平衡后B 的浓度增加到0.41-?L mol ,说明当容积体积扩大(即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得逆反应即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a+b>c+d ;D 的体积分数减小。又由于在容积扩大一倍时,A 气体的浓度减小一半,虽然平

动态平衡问题常见解法

动态平衡问题 苗贺铭 动态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平衡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掌握问题的根本和规律,就不能解决该类问题,一些教学资料中对动态平衡问题归纳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对动态平衡问题的常见解法梳理如下。 所谓的动态平衡,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平衡问题,物体在任意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动态平衡问题中往往是三力平衡。即三个力能围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 一、图解法 方法: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将三个力的示意图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然后将方向不变的力的矢量延长,根据物体所受三个力中二个力变化而又维持平衡关系时,这个闭合三角形总是存在,只不过形状发生改变而已,比较这些不同形状的矢量三角形的边长,各力的大小及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例题1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F 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 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 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切程中( ) A.F N1始终减小 B. F N2始终减小 C. F N1先增大后减小 D. F N2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 墙面的支持力和木板的支持力,如图所示:由矢量三 角形可知:始终减小,始终减小。 归纳:三角形图象法则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 二、解析法 方法: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得到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函数关系,由自变量的关系确定应变量的关系。 例题2.1倾斜长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缓慢放低,放在长木板上的物块m 一直保持相对木板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物块m受到长木板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F N变 大,F f变大 B. F N变小,F f变小 C. F N变大,F f变小 D. F N变小,F f变大 解析:设木板倾角为θ 根据平衡条件:F N=mgcosθ F f=mgsinθ 可见θ减小,则F N变大,F f变小;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师范22201131601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相似三角形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1)相似三角形:正确作出力的三角形后,如能判定力的三角形与图形中已知长度的三角形(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三角形中力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求未知量的目的。 (2)往往涉及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此时用相似三角形分析。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力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例1、半径为R 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 B 的距离为h ,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 住,使小球静止,如图1-1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N 变大,T 变小 B 、N 变小,T 变大 C 、N 变小,T 先变小后变大 D 、N 不变,T 变小 解析:如图1-2所示,对小球:受力平衡,由于缓慢地拉绳,所以小球运动缓慢视为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其中重力mg 不变,支持力N ,绳子的拉力T 一直在改变,但是总形成封闭的动态三角形(图1-2中小阴影三角形)。由于在这个三角形中有四个变量:支持力N 的大小和方向、绳子的拉力T 的大小和方向,所以还要利用其它条件。实物(小球、绳、球面的球心)形成的三角形也是一个动态的封闭三角形(图1-2中大阴影三角形),并且始终与三力形成的封闭三角形相似,则有如下比例式: R N R h mg L T =+= 可得:mg R h L T += 运动过程中L 变小,T 变小。 mg R h R N += 运动中各量均为定值,支持力N 不变。正确答案D 。 例2、如图2-1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 处由一固定的质点A ,在Q 的正上方的P 点用细线悬挂一质点B ,A 、B 两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 、B 两质点的电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空之前悬线对悬点P 的拉力T 大小( ) A 、T 变小

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已达平衡,方法很多,本文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化学平衡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即: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某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因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所以要描述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必须一个描述正反应,一个描述逆反应,且描述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 例1:对反应N 2+3H 2 2NH 3 而言,以下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的是( )。 A.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生成3 mol H 2 B.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消耗2 mol NH 3 C.1 mol氮氮三键断裂的同时,6 mol氮氢键断裂 D.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解:A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生成3 mol H 2 描述的是逆反应。(根 据方程式生成3 mol H 2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A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 衡。 B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消耗2 mol NH 3 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消耗2 mol NH 3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B可以说明该 反应达平衡 C中1 mol氮氮三键断裂描述的是正反应,6 mol氮氢键断裂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6 mol氮氢键断裂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氮氮三键),所以C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答案选D 二、根据其他条件判断 (一)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①如果全为气体: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不再是难题)

案例名称《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科目高中化学化学选修4 教学对象高二新生 课时1课时提供者彭伟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平衡属于必考部分的基本理论部分的重要内容。包括: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和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3、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4、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 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进行的调控生产、生活、科研。 6、平衡图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第二节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常数,知道了一个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知道了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大小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平衡或者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纯数学理论的推导,及实验的验证。 四、教学方法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讲解、归纳、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 间 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1)平衡时Q=K,如何破坏平衡 (2)原平衡到新平衡叫什么 (3)如何使得Q≠K (1)回答:破坏平衡 就是使得Q≠K,经过 一段时间最终建立新 平衡(2)回答:平衡 移动。(3)因为平衡 时Q=K,改变Q或者 K都能做到,如改变 温度,或者改变浓度。 复习巩固 化学平衡 的基本概 念,平衡移 动的基本 原理、极其 本质,

多媒体展 示 引入新课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是怎么样的,浓度呢? 改变一种物质的浓度会改变Q,改变多种物质的 浓度也会改变Q,比如加压(缩小体积)或者减压 (扩 大体积)。那么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会发生怎样 的 移动?移动有什么规律?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 移动,放热平衡向放 热方向移动 (2)增加反应物浓度 或者能减少生产物浓 度,平衡正向移动, 减少反应物浓度或者 增加生产物浓度,平 衡逆向移动。 复习温度 浓度影响 的基本规 律,为下一 部分内容 做铺垫。 新课分析分析过程 结论 观察与思考[板书]第二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一切可逆反应:aA(g)+bB(g)=cC(g)+dD(g) 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为[A],[B],[C],[D]。 改变条件,加压,体积缩小,各种物质浓度同等 倍数增大,假设都增大到原来的m(m?1)倍, 此时 c(A)=[A]m,c(B)=[B]m,c(C)=[C]m,c(D)=[D]m。把 c(A)=[A]m,c(B)=[B]m,c(C)=[C]m,c(D)=[D]m代 入Q表达式 c c(C)c d(D) Q= c a(A)c b(B) 得Q/K=m c+d-a-b (m>1) (1)当c+d>a+b时,Q>K,宏观上反应逆向进 行,微观上V(逆)>V(正),最终达到平衡, 即平衡逆向移动(加压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 移动)。 (2)当c+dV(逆),最终达到平衡,即平衡 正向移动(加压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 动。 同理,减压体积扩大时,Q/K=mc+d-a-b(0

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

第七节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 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 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 例1(2012·新课标·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F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 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FN1始终减小,F N2始终增大 B.FN1始终减小,FN2始终减小 C.F N1先增大后减小,F N2始终减小 D.FN1先增大后减小,FN2先减小后增大 2.[图解法的应用]如图9所示,三根细线共系于O点,其中OA在竖直方向上,OB水平并跨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物,OC的C点固定在地面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OC加长并使C点左移,同时保持O点位置不变,装置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线OA上的拉力F A和OC上的拉力F C与原先相比是() A.F A、F C都减小 B.FA、F C都增大 C.FA增大,F C减小 D.F A减小,F C增大 3.[图解法的应用]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 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0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 .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4【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 B . 球B 对柱状物体A 的压力增大 C. 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D . 地面对柱状物体A 的支持力不变 5. 如图11所示,一个重力G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今使板与斜面的夹角β缓慢增大,问: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压力大小如何变化? 方法二:相似三角形法。 6.AO 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 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 拉住,如图13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 与杆AO 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少,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及杆B O所受压力F 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F N先减小,后增大 B.F N 始终不变C.F 先减小,后增大 D.F始终不变 7.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沿球面由A到 β α 图11 β α G F 1 F 2 F 1 G F 2图A F B O θ A F B O θ G F F L l H

谈谈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谈谈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先看看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P38: 我们可以合成氨反应为例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g)+3H2(g)2NH3(g) 在该反应中,1体积N2与3体积H2反应生成2体积NH3,即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表2-1列入的是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在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例如:2HI(g) H2(g) +I2(g) (2体积)(1体积)(1体积) 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者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实验数据好像很明显地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但是增大压强的确切意思并未明确地揭示出来。 再来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3版】

P21:正数第五行: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减小容器容积)……减小压强(增大容器容积)…… *这几句话虽然是针对反应速率说的,但实际上谈到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意义也是一样的【注意括号中的内容!】●讨论一下上面的内容: 合成氨工业上是怎样增大气体压强的呢?合成氨时,是用压缩机把氮氢混合气(一般为物质的量之比为1 :3),压入合成塔中,合成塔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增大压强就是继续往进鼓气,也就是说,如果1MPa时,合成塔中一共有amol混合气的话,5MPa时,合成塔中一共就得有5amol混合气【此时,氮气、氢气的浓度都是1MPa时的5倍!】,根据测出的氨气的体积分数,可以知道,该反应在(温度都是450℃)5MPa压强下的平衡点比1MPa压强下的平衡点靠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MPa压强下的5个合成塔中的平衡混合气,压入一个合成塔中【也就是相当于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氨气的平衡体积分数也能够从2.0%增大到9.2% 。结合选修4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在讨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增大压强的确切意思是:1、确实减小(压缩)反应器的容积【比如有活塞的反应器】;2、相当于减小(压缩)反应器的容积【比如同等比例地增大平衡混合物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合起来看:所谓增大压强的实质就是同等程度地增大平衡体系中的所有气体的浓度。 ●?反应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为什么不能认为是增 大压强? !反应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确实增大了,但是平衡体系中的气体反应物,气体生成物的浓度并没有增大,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不发生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所以,不能认为是增大压强!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为什么认为是减小压强? 所谓“压强不变”是指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不变,这样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