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课专题讲座

微课专题讲座

微课专题讲座
微课专题讲座

微课专题讲座

虎林市杨岗中学翟常玉

关注微课发展趋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正在全国中小学、特别是大学教育领域流行开来。各

地各校纷纷开展微课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微课发展趋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正在全国中小学、特别是大学教育领域流行开来。各

地各校纷纷开展微课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一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通俗地讲: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微课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同时还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配套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少:“微课”问题聚集,主题突出;

●主要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

●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内容更加精简,称

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小: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

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

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资源使用方便。“微课”包含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

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

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

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真实、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

发者;

●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

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具有即时性,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

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的特征有:

●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制作方法

●微课的加工制作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这样一些方法:

●现有的课例加工(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

●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

●数码手机拍摄(手机+白纸)

●录屏软件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可汗学院模式(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录播教室录制(全自动录播系统)

●摄像工具录制(摄像机前期拍摄+后期非线性编辑)

●专用软件制作(运用Flash、PPT、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配音

●微课强调的是便捷和实用,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微课。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比较平民化。

●如要参加比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好一些的设备和场地进行。

●有条件最好能够采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标准来制作。

●简要介绍五种方法:

●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

●(1)工具与软件:便携式录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2)方法:对教学过程摄像。

●(3)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拍摄下整个过程;

●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数码手机拍摄(手机+白纸)

●(1)工具与软件: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

笔、相关主题的教案。

●(2)方法:使用便携摄像工具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

制。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

案;第二步,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三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录屏软件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1)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或snagit或CyberLinkYouCam,ppt软件。

●(2)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3)过程简述:一,针对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

作PPT课件;二,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三,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可汗学院模式(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1)工具与软件:屏幕录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nagit或

CyberLinkYouCam等,手写板、麦克风、画图工具,如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

●(2)方法:通过手写板和画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屏

幕录像软件录制。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

案;第二步,安装手写板、麦克风等工具,使用手写板和绘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第三步,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并配音;第四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其他方式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其他符合微课内涵和要求的类型,

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创新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96732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向阳小学刘冰 2017年11 月16日是我们祁阳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早晨天空中飘着小雨,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不畏寒冷、不辞辛苦来为我们上示范课,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017年11月16日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研课磨课感悟

在磨课中感悟与成长 崇明县实验小学吴佳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习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习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平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

“磨课”促动我又好又快成长

在磨课中学习在磨课中研究在磨课中成长 ————“磨课”促动我又好又快成长“磨课”就是对同一节教学内容,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改、一遍遍地完善,最后走向成功。从而固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促动教育水平、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在“磨课”中能够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也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动机、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全面实行反思,也全方位地理解了自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持续的教、持续的改、持续的磨,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促动了我又好又快成长。 一、梦想,致使教学目标失衡 九年级物理课本刚学完,还未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探索行之有效、乃至高效的复习方法。我选择的是复习课《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内容及表达式;2、能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实行简单的计算;3、能用欧姆定律灵活地解决比例问题;4、积累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5、培养学生综合材料、理清思路、用清晰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课本内容少,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仔细归类有八个典型。 我以为,欧姆定律是重点,又是A层的学生,这部分内容虽然属于八年级的知识,学生理应掌握得不错。结果在第一次磨课中,知识起点过高,选题难度过大,目标要求过高,知识梯度过小,再加上学生知识遗忘严重,部分学生连I=U/R都已忘记,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了。因为对学生估值过高,致使多数学生很迷茫,答非所问,草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的难受,学生学的吃力,教学目标未实现,效果很差,真正有“空中楼阁”之感。 通过上课,感受到学生的知识层次;通过反思,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评课,找准了改进的方向;通过进一步修改,增加了知识贮备,降低了知识难度,理清了教学思路,细化了教学环节。为确保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了,增加了必做题和拔高题,但是跨度过大,学法指导不细,目标还是过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再次评课、修改,再加上总复习赶上了这个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才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后面磨课实行得很顺利,效果较好。 因为是复习课,在第一次磨课中对学生底子摸得不透,对学情把握不准。除了需要完成课本两节内容外,还增加了三个中考必考专题,分别是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实行简单的计算;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解决比例问题;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表示数变化。对学生来说,这些专题都是难点。每专题都有典型例题、方法导航、方法达标训练。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使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指导性强,目的明确,但是难度较大,内容太多,本节课共涉及到大小题目29道,比一套中考题还多,完成太仓促,上课如赶狼,蜻蜓点水。学生学的糊涂,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就王成会老师说,将三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完成,太快。说实话,这节课要是只解决一个专题,效果肯定不错,但我还是不甘心,A层必须高标准、大容量,既要学到知识、也不能影响复习进度。误认为高效课堂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的课堂,其实高效课堂是一个有活力、高效且具有实效的课堂。 第二次磨课吸取前一次的教训,专题减少成两个专题,删除了使用I=U/R 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这个类题,而且把专题进一步整理,题目实行筛选,压缩成24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有新,相互促动,基本上切合A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学生都能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容量仍较大,但圆满的、恰当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磨着提升,磨出精彩 如今,校本磨课环节,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圆满 结束。回想磨课的过程,有喜有忧,又苦有累,有香有色。伴随着磨课的深入进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参加活动总结如下: 根据学校研修组安排,由本人执教授课。从课的教案酝酿到出台,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的颠覆,一次次的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一次次的反思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而经历了这些历练之后,我们的课堂最终成功完成。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如何更富新意和创意,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这

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校研修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期待下一阶段研修的开始。 xx“国培计划”磨课小结 李永才 本次国培是网络学习和课例打磨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主要研究的是课标和学生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我感到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问题引领是关键。 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每接手一批学生,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吕静秋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本次研修培训中,我听了李威老师的磨课,李老师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你真的很棒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点体会 主讲人; 李亚芬 说真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吝啬,课堂上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少说这句话的。今天我把“你真的很棒!”作为本次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受到一位老师的话,得到了启发:我觉得学生在不违犯校规校纪的前提下需要尽情张扬,孩子在张扬时才会把他的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发现优点,要对他及时表扬:你真的很棒!。 今天在这里我只是对自己近两个学期在数学教学中对评价的学习、理解和点滴的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深层次的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建立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他山之石。 基于这样的课改思想和评价理念,多年来,我们在平时的校本培训和学习中,谈到最多的也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得到的最多的信息就是: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平日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评价方法,可谓多姿多彩:有等级型,如A、B、C、D,甲乙丙丁;有图画型,如小红花、笑脸、太阳等;有语言激励型,如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特点!你的作业做的好极了!有动作表达型,如竖起大拇指、鼓掌……究竟哪种评价方法好呢?我想,都好,只要它适合我们的班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称之为好的评价方法。 3、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 在评价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关注别人,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时要学会及时的自我评价,当发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时也要及时的给与评价或给于不同的建议,以促进同学之间更好的互相学习。特别是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也应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可采用家长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虽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太出色,但有可能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出色,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准确恰当的给自己一个自评。所以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也学会给别人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学会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同方面的的评价,并能够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以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二、为我所用。 那么,新课程的先进评价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如何体现呢?在此,我对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评价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课堂观察。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研课磨课”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5月2日晚19:00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研课磨课”,通过这次系统的对“研课磨课”进行培训,我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能够在今后的听评课中对于听课教师能够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对于讲课老师能够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能够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会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

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总结针对现在的时代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老师们对“教”与“学”的标准和尺度心里似乎有数,但也有很多迷惑。现在这个教,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那么该怎样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有一些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把重知识传授转到重能力培养上来,所以根据我们学校整体教学的状态,结合领导、教师外出学习的体会、探讨,我校于2015年3月27日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对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专项的研究和部署。在会上,教师们认真的倾听,认真的记录,认真的思考,严肃而隆重。 本次会议由教务处主任主持,会议分两个部分,一是我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对改革的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严格的要求。二是分学科会议,具体落实各科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首先于校长对改革的目的、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明。她提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成长的阵地,通过团队学习的力量,达到在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目的。她强调,本次改革我们要全员参与,要求教师们下大力气转变传统的观念,以良好地心态去争取面对这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轻松教轻松学的效果。然后,任校长做了题为《务必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任校长首先对我校教师结果进行了简析,说明我校拥有学历较高、结构年轻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但文化内涵更为可观,而文化内涵的建立从我们课堂教学抓起,抓学生习惯培养,抓能力、素质的提高。校校长指出,我们要坚定决心、放下包袱,彻底转变观念,大胆地尝试,打造我们学校学习型、专家型团队,我们学校也要跟踪课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争取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我校课改的成功。 大会结束后,进行了分学科会议,在分学科会上,任校长深入到了各个会场。于校长亲自主持语文学科会议,教务主任重点深入数学学科参与讨论。在分学科会议上,首先由学科带头人针对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野鸡坪中心小学课改专题讲座 (2016年)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 “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三个层面的教学。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

读《教师如何研课磨课》有感

读《教师如何研课磨课》有感 寒假中,我阅读了邹春红、刘仙玲编著的《教师如何研课磨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全书共34个研修主题,基本涵盖了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教研主题和常见的教学问题。每一个研修主题下设四个板块,通过教学现场、问题诊断、专业指导、名师示范,引领读者明确话题范围和讨论视角。能切实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优质课例。 我想和谈谈其中的一个专题——如何在教学目标中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学校教师在研课磨课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板书、教学生成等多方面进行研磨,才能真正在研磨中转变教学理念,深度挖掘教材,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智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要解决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中落实的问题,就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厘清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他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其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是从一维到三维,质变就是由强调知识和技能到强调学生发展三维整合的结果。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相互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地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的目标教学就都会使学生发展受损。显然三维目标,与双基相比,既有继承更有超越。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样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和超越,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 二、明确三维目标的不足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教育发展的一项极大的创新,有效地克服了双基的缺陷,实现了知识整合,学生的素质形成有了可能。但三维目标,仅仅描述了确定性知识的完整形态,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缺少了描述,本质上仍属于知识本位。只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多了两个维度,缺少了对人的发展内涵清晰的描述。因此,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核心素养来自于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发展、提炼和整合。是通过系统科学学习之后而获得的,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教育情境,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以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要突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要改造三维目标的设计角度: 首先,知识与技能要在学习学科核心知识、概念原理等基础上,关注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综合运用并以此解决问题的知识,在与老师的交流同伴的互助

开展研修活动后的反思总结

一路“磨”来芳香悠长 ——《莫高窟》磨课总结反思 经历了夏末的如火如荼,我们迎来了秋的成熟与收获。伴随着远程研修学习的深入,我们进入了最后环节的冲刺——研修课例打磨。近一个月的课例打磨活动结束了,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中,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研修组长任风田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以读为本”导读策略研究教学明确了方向。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研修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实际,制定计划。 本次研修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任风田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认真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确定由朱莉老师执教,对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进行打磨,落实其他成员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

填好磨课计划表。我们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利用校内AM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三、磨课的实施阶段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 第一阶段: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我们每位教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精益求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的交流完善。 交流完善教学设计同样是为上课做准备,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

研课磨课活动资料

送教下乡培训 第一次教学案 认数3 一、教学内容: 上海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认数3》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 12 人,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将 12 名学生分为三组:A、B、C 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正确地点数出数量是3 的个数,会认读数字3; B、会认读数字3,在教师引导下能点数出数量是3的个数; C、会跟读数字3、会指认数字 3。 2、过程与方法:课件演示、讲授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初步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读数字3 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3的个数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铅笔等

六、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看图片说是多少。 2、看老师说数字1和2,拿小棒。 二、导入 已经学习了数字1和2,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吗,看画面,这位客人藏在气球后面,我们一起让气球飞走,看看这位客人的真面目吧。 三、新授 1、画面上出现3,来一起认识这个数字。 2、板书3 说一说:3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3像耳朵会听话。 拿一拿:请小朋友拿3根小棒。 写一写:一起学习写数字3让学生在田字格内写写3。 3、看一看,数一数:图上是什么? 4、说一说,数一数:图上有什么? 5、想一想:图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四、课堂巩固练习:

1、一起数数:1、 2、3 2、出示1、2、3数字卡片,让生拿小棒 五、欣赏歌曲《数字歌》,让学生练习写数字3 六、游戏:老师说数字,学生拍手几下,跺脚几下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第一次研课议课记载表

某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城关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本学年度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34个教案班,在校学生2073 人。在34个教案班中,有一、二两个年级共11个班为新课改实验班级,另外一个年级(六年级)共5个班为毕业班。 二、学校工作的发展思路 本学期,我校教案教研工作主要依据县教研室、学校工作计划,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实施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课堂教案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育教案研究。配合全县“普九”攻坚计划,强化目标,凝铸特色,大胆走教育创新之路,科研兴校之路。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队伍师德、师品和综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打造品牌教育。 三、具体开展教育教案的主要工作活动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1、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 现代教育科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归纳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让教师用学习研究来解决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要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享受幸福。因此,我校自2005年春

季学期,成立了新课改研究中心,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内容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规则和组织教案艺术及课业安排等内容;编印《课改信息报》以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把以下几项活动作为今后每个学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来抓。 (1)、开学初对课改年级开展新教材培训(教导处) (2)、段考后开展新课改课堂教案展示(各组员) (3)、编印《课改信息报》每学期两刊(教导处、科研处) (4)、有关新课改及学科教案技能专题讲座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学校主管教案领导及各教研组长、学科代表) (5)、行政预告听课或推门听课(学校主管教案领导) (6)、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里举行的新课改培训活动 2、加强学生活动调控,积极探索育人全新模式 (一)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我校依据国家规定,开齐课程,除语文、数学、图画、音乐、体育、自然、社会等学科外,一至五年级均开设了每周两节的电脑课和英语课,保证课时,按时完成教案任务。此外,还安排了每周一节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先后成立的舞蹈队、合唱队、手工制作、书法、武术、小记者团等共十多个工程、三十多个兴趣班,保证参与率达到100%,规范活动的经管,在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同时更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二)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 各班主任、各学科教师以我校的校本课程——《城关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技术方案》为载体,大力开展养成教育,从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新时期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个案研究,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自理能力的现代型人才而努力。 (1)从学校领导、教师做起,以模范言行影响学生,教导处每月一次对师德师风展开调研并向行政办汇报。 (2)环境育人。如,2005年国庆节收假后,全校行动起来,校园、教师办公室、各班教室围绕“养成教育”的主题进行布置,全面营造和体现出浓浓的养成教育氛围。学校行政办成员对各组办公室、各班教室布置进行评比表彰,并把结果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题讲座材料

专题讲座材料 课改后的数学课堂 呼兰区东方红小学郎亚文在实施课改过程中,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这种局面渐渐消失了。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的浮躁,已经走进“自然”,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不同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是,遗憾的是:虽然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最终点还是那张试卷。相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的理念还是比较抽象和概括,在教学中必然有很多教师遇到问题,产生困惑和误区。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呢? 打开数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本都有很大篇幅的图画,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新课程改革体系所必需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单纯的从个体诱发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二年级的孩子正是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即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授课时最好从图画入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从而来进一步学习数学。

我们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直接培养孩子们的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如:“在这幅图中你获得到了哪些信息?”但是只有长期培养学生的的这种人事信息的能力,他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再在探索的基础上看看能够学会多少,切记一切都代替。在讲例题时,我们也应该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引导。 孩子们找到信息后,还要让他们学会采集归纳,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靠近,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我们教师再点拨引导。我们应该先点拨,因为点拨即指点,而引导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程度比较重,达不到要求我们再引导,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对信息彻底弄明白后,我们就进入了自主探究阶段。自主即自己做主,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探究即探索研究,我们应该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把自己的学习结果与别人作比较,找不足学长处,讨论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做汇报。汇报结果必定有所不同,我们教师在这个时候要认真倾听,帮助整理结果。学生汇报结束后,应先让学生发表观点、找其规律,我们教师可以协助、点拨和引导,寻找到最简洁最优秀的答案,从而告诉孩子按照这种方法解答这样的题。 最后,要做巩固训练和拓展延伸。 简单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立足生活文本、总结数学信息、自主探究合作、汇报总结规律、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立足文本,把握流程是,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磨课实施细则(教学材料)

杨家河九年制学校 教师磨课实施细则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大家协助下,把某课教学当作科研课题,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某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教师磨课,利于研制个人精品课,利于出研究成果,利于提高打开突破口、利于形成教研新观念。教师可以通过磨课,“解剖麻雀”,举一反三,认识教学、教研的普遍规律,树立研究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型教师。 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践、总结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要做好选课、计划等项工作。实施阶段要开展多轮磨课活动,每轮磨课,都可以采用学课、备课、讲话、说课、议课、结课等六个环节或者选用其中的某几个环节,只是后几轮磨课要求有所提高,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深化、改进的设计与认识。总结阶段要做好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成果等项工作。 一、准备阶段要求 1、选课

每个教师每一学期选出一、二个课题,选果的要求是:知识比较重要,代表某个类型,内容相对独立,难度比较恰当,参考资料较多,适合教师发挥,利于学生发展。 2、计划 每个教师都要订出磨课计划,包括预期目的、学习材料、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要求 1、各轮磨课的共同要求 (1)学课 用购买、借阅、复印等方式收集与磨课课题教学密切相关的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备课教案集、说课讲稿集、教学经验集、教学论文集等相关的书籍,教育报刊上相关的文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相关的论著,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等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磨课课题教学有关的音像材料。要将资料分类在整理,编好目录。学课要注意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课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要注意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学课时,要写好学课资料的批评及学课的心得体会。 (2)备课 磨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磨出精品课。对某课教学,不

研课磨课共助成长

研课磨课共助成长——敦化市国培计划(2016)小学语文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性总结为扎实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校本研修与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按照“国培”要求,9月29日、30日,在大石头镇中心校进行了小学语文学科研课磨课示范引领,要求除国培学员外,学员所在校教导主任也要全程参加培训。旨在通过此次培训,引领本校学员开展研课磨课,进而带动全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教研员申丽霞老师主持召开,历时两天。29日上午8时30分,送教团队成员带领学员参与了大石头镇中心校的备课研课活动。活动由大石头镇中心校教学副校长额高永清主持,首先由学员邵晓娟和毕海燕老师,就个人备课情况进行说课,两位老师虽然执教同一内容《新型玻璃》,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毕海燕老师采用的是通过设置表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学,邵晓娟老师则大胆采用树状图进行课文的分析理解。在听取了两人的陈述后,大家围绕研修主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式方法策略的研究》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各抒己见,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的一些好的见解无私地贡献出来,两位出课教师在虚心接受大家意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完成了第二次教学设计。 下午,两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其余所有人员分别就这两堂课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后两位授课教师立即进行课后反思,与活动成员分别就两堂课进行课后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再次修正教学设计。 30日上午,两位学员在经过昨日试讲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调整,并进行了二次上课。专家团队成员与参培成员进行课后讨论,吸取各位教师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教案进行了再次修改。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小学课改专题讲座稿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辨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一、感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游离了主要目标。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在课改初期倍受好评,究其成因,是应课标之新,符综合之创。舞蹈、音乐、美术一股脑儿涌入课堂,把这么多文化堆砌成一起,语文的个性没有凸显,反而大大地淹没了“语文味”的本位教学。 二是脱离了文本语境。有不少语文课,学生初读还不流畅,甚至读时还有停顿、颠倒的错误,增字、漏字的严重现象,教师就急于开讲,于是课堂上只能是多数人当观众,少数人当主角,教师讲得“痛苦”,预设的说写感悟学生几乎没有完成。 三是偏离了学习过程。培养语文的能力主要是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但课堂上差生没有亲自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字亲密触摸、与学习过程亲密探究,课堂上多数学生听优秀生说,教师评,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我们对感悟的理解 “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理解和感受,是建立在“悟”的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整体性和形象性是“感”的基本特征。“悟”是觉察、顿悟和领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是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以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体察过程,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悟”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正确处理好“感”与“悟”的关系,就是要合理把握“感性、悟性、灵性”三个层面的教学。在“感性”层面上,教师教会学生用眼睛吸收语言符号,用想象将文字符号化为可感的画面,通过“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写什么”等浅层次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了解。在“悟性”层面是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中介,是“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激思、动情、明理。通过提炼、概括、阐发、交流,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以传递情感、融通经验、唤醒表达,豁然领悟。“灵性”层面是学生产生悟性,开发灵气、鲜明个性的表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坚持真理-----通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汉字思维内涵多样性、内容丰富性、阅读多解性、思维多向性的感悟。三个层次中,前者是基础,中者是中介,后者是归宿,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完善语言感悟的。 随着感悟的还有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它更多的是指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