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HDMI工作原理.doc

HDMI工作原理.doc

HDMI工作原理.doc
HDMI工作原理.doc

开往春天的地铁 HDMI接口技术

现在HDTV格式开始流行起来了,在网上你到处能看到HDTV高清晰格式的各种影片的下载。在电器行你到处也能看到各种彩电纷纷开始支持HDTV格式。但是仅仅有HDTV片源,仅仅有能播放HDTV的电视就够了么?他们之间要用怎样的纽带联系起来呢?今天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已经流行起来的新型多媒体接口——HDMI。

什么是HDMI接口?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音频视频接口,在未来它会取代现有的DVD影碟机,电视机,机顶盒和显示器等各种数字设备的信号接口。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仅仅使用一条信号线来代替以前好几根信号线。你既可以用它连接DVD影碟机,又可以用它连接电视机。这项心的接口标准由日立、松下、飞利浦、美商晶像、索尼、汤姆森、东芝公司联合制定。

一根标准的HDMI接口线缆

这种新型的数字接口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视频数据,给消费者带来最高的音质和画质体验。现在的数码音频可以使用光线来传送数字信号,但是像DVD影碟机这样的数字视频设备还都在使用S端子。它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模拟信号接口。当然数字视频接口早就已经有了,它的名字叫做DVI,通常你可以在LCD液晶显示器上看到这种接口。

最新的HDMI接口与DVI接口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区别。首先HDMI比DVI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大约HDMI 可以支持两倍于现在HDTV的分辨率。第二,DVI仅仅支持视频信号的传送,但是音频信号要使用另外的线缆进行传送。而HDMI可以进行音频和视频数字信号的同传。第三,HDMI接口的体积要远远小于DVI接口。令消费者高兴的是HDMI向下兼容DVI接口,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HDMI设备连接DVI设备,中间仅仅使用一个小小的转接线就能搞定。当用户全面升及到新的HDMI系统后,以前的DVI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HDMI转DVI的转接器

DVI转HDMI的转接器

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面向对象的不同。传统的DVI接口标准面向的是一般PC用户,而HDMI接口标准则是面向使用消费电子产品的人群,例如DVD影碟机,家庭影院设备等等。

对于用户最关心的是新接口的性能,而对于内容出版商来说他们更关系版权保护措施。新的HDMI接口带有先进的HDCP版权保护技术。(High-Bandwidth Digital Copy Protection,高带宽数字拷贝版权保护)这项技术是由大名鼎鼎的Intel研发的。

HDMI接口的工作原理

这张图是HDMI接口的架构示意图。从左边的信号源中你可以看到,HDMI接口的信源可以是任何支持HDMI输出的设备,而接入端也可以是任何带有HDMI输入接口的设备。无论他们是音频设备、视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HDMI接口都可以应用其中。

在HDMI接口中的数据信号采用的是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协议。这种数据传输协议曾经在DVI接口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HDMI接口上的数据信号也沿用了这种协议。这种协议会将标准8bit数据转换为10bit信号,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使用微分传送。微分传送这种技术也曾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中。

在HDMI接口中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可以使用三条TMDS数据通道。视频信息在传送时被转换城连续的24bit像素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10bit的数据。像素时钟周期传输比率大约在25MHz至165MHz 之间。一般来说标准的NTSC 480i隔行信号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大约为13.5MHz。若传输信号的比率小于25MHz,HDMI会采用自动循环技术填补码率,将信号的码率提升到25MHz的水平。而HDMI接口最高每秒可以传输165M像素的数据量,这个数据吞吐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足以应付高码率,高数据流家用电器的信号传输任务。

HDTV最高的标准是1080p,它每屏的分辨率为1920X1080,若每秒传输60帧图像(1080p@60),那么最终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为124.4MHz。由此看来HDMI接口完全可以从容应付当今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各项应用。

当然HDMI也支持双接口并联模式,那样可以提供惊人的330MHz传输比率。但是目前这种双并联HDMI接口不会用于一般消费阶层。

在HDMI中所采用的视频信号的编码方式为RGB格式,如YCbCr 4:4:4 或YCbCr 4:2:2格式,他们每个像素都是24bit。YCbCr是一种数字视频信号的格式,它与YPbPr格式相类似。(目前DVD播放机的分量输出都是使用YCbCr/YPbPr格式)这种视频信号标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YUY”。Y的意思是亮度,它并不带有图像颜色的信息。只是负责记录图像中黑色与白色信息。Cb是图像中蓝色与亮度的差异值(B-Y),而Cr是红色与亮度之间的差异值(R-Y)。

那么Y、Cb、Cr这三个值就定义了视频编码时的采样率。而上文中的“4”代表使用NTSC或PAL制式时的采样率,即13.5MHz。那么我们看到的4:4:4,意思就是Y、Cb、Cr的编码采样率各是13.5MHz。而我们看到的4:2:2格式中Cb、Cr的采样率各是6.75MHz。那么现在你就能很明显的区分出上面两个YCbCr格式中哪个视频质量更好了。

在HDMI接口中,音频信号能够使用2至8声道,每个声道的采样率为192KHz。另外HDMI接口也提供了DDC显示数据通道,它会向视频接收装置发送配置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接收装置可以读取这些E-EDID 增强扩展显示识别数据的信息。最后HDMI接口也提供了CEC消费电子控制通道,通过这条通道可以控制视听设备的工作。

专利许可费

不幸的是,HDMI接口并不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制造商必须向HDMI标准制定协会支付版税,来换取一个生产许可证。不过这个版税可不便宜,每年要交纳15000美元的许可费,并且更黑的是每生产一个HDMI 接口就要支付0.15美元的许可费。只有这样制造商才能在自己的产品和使用手册中标识支持HDMI的logo。如果制造商已经是HDCP高清数字内容保护协议的会员那么每个带有HDMI接口的产品只需交纳0.04美元的许可费。如果制造商在其产品中使用HDCP高清数字内容保护机制,那么就必须要交纳15000美元的年费,在加上每个产品0.005美元的购买密匙费。

针脚定义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资料,以及各位DIY玩家对HDMI接口作进一步改造特此将A型、B型、A型转DVI、B型转DVI接口的各个针脚定义归纳出来。

A型 HDMI 接口

B型 HDMI 接口

A型 HDMI 接口转DVI-D接口

B型 HDMI 接口转 DVI-D接口

总结

HDMI接口可以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再加上海量的带宽足以应付HDTV高清晰数字节目的播放。又因为它向下兼容已经普及的DVI接口,这能很好的保护消费者以前的投资,使消费者可以平滑的升级到未来支持HDMI接口的设备。虽然由于制造商需要交纳不菲的许可费也使得HDMI接口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价格因素会阻碍HDMI接口的普及。但是HDMI是今后消费电子发展的趋势,除非又出现新的接口与之抗衡,否则它必然会得到广泛普及。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它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网卡的不同分类:根据网络技术的不同,网卡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ATM网卡、令牌环网卡和以太网网卡等。据统计,目前约有80%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务器的工作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价格较贵,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网卡而言,目前,网卡一般分为普通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专用网卡。服务器专用网卡是为了适应网络服种类较多,性能也有差异,可按以下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 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几种;根据网卡总线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其中ISA网卡和PCI网卡较常使用。ISA总线网卡的带宽一般为10M,PCI总线网卡的带宽从10M到1000M都有。同样是10M网卡,因为ISA总线为16位,而PCI总线为32位,所以PCI网卡要比ISA网卡快。 网卡的接口类型: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出现了AUI接口(粗缆接口)、BNC接口(细缆接口)和RJ-45接口(双绞线接口)三种接口类型。所以在选用网卡时,应注意网卡所支持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网络。市面上常见的10M网卡主要有单口网卡(RJ-45接口或BNC接口)和双口网卡(RJ-45和BNC两种接口),带有AUI粗缆接口的网卡较少。而100M和1000M网卡一般为单口卡(RJ-45接口)。除网卡的接口外,我们在选用网卡时还常常要注意网卡是否支持无盘启动。必要时还要考虑网卡是否支持光纤连接。 网卡的选购: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而重点以以太网网卡为例,讲一些选购网卡时应注意的问题。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网卡的应用领域----目前,以太网网卡有10M、100M、10M/100M及千兆网卡。对于大数据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种网卡多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响应速率。而10M、100M和 10M/100M网卡则属人们经常购买且常用的网络设备,这三种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谓10M/100M自适应是指网卡可以与远端网络设备(集线器或交换机)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1.1. MAC地址介绍 MAC 地址是48 bit 二进制的地址,如:00-e0-fc-00-00-06。 能够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如:00-e0-fc-00-00-06 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如:01-e0-fc-00-00-06 广播地址:48 位全1,如:ff-ff-ff-ff-ff-ff 注意: 1)一般设备网卡或者路由器设备路由接口的MAC 地址一定是单播的MAC 地址才能保证其与其它设备的互通。 2)MAC 地址是一个以太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运行的基础,也是链路层功能实现的立足点。 1.2. 二层转发介绍 交换机二层的转发特性,符合802.1D 网桥协议标准。 交换机的二层转发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线程:地址学习线程和报文转发线程。 学习线程如下: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2 1)交换机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 C 地址来建立MAC 地址表; 注意:老化也是按照源MAC 地址进行老化。 报文转发线程: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1.3. VLAN二层转发介绍 报文转发线程: 引入了VLAN 以后对二层交换机的报文转发线程产生了如下的阻碍: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同时还要确保报文的入VLAN 和出VLAN 是一致的),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VLAN 内)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VLAN 内)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以太网交换机上通过引入VLAN,带来了如下的好处: 1)限制了局部的网络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整个网络的处理能力。 2)虚拟的工作组,通过灵活的VLAN 设置,把不同的用户划分到工作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3 组内; 3)安全性,一个VLAN 内的用户和其它VLAN 内的用户不能互访, 提升了安全性。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1、M AC地址含义: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就是烧录在网卡里的、MAC地址就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就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也就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就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就是全球唯一的。MAC作用打个比方:计算机比作一个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比作主人之间通过邮局寄信。 每家有一台固定电话,则电话号码就相当于ip地址,她家的具体地址“××门牌号”就相当于mac地址。邮局有ip与mac的对应表,并且时时更新。ip与mac一一对应,mac地址固定在网卡上,一般不可以更改。ip就是可以换的。如果您要寄信,在信封上写上ip就行,交给邮局,邮局负责送信。邮局通过ip到大概位置,再通过mac找到具体哪一家。那么邮局扮演的就是什么角色呢?就就是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这个角色,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 2、以太网: 一种允许多个网络设备(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终端等)互相通讯的网络技术 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提供第1、2层的功能 以太网标准:IEEE802、 3 ?以太网包含了三个基本元素: –物理媒介:以铜线或光纤在网络终端间传递信号(光纤,双绞线,同轴缆) –帧结构:比特码的标准格式,用于在网络上传递用户数据

–媒体接入控制 (MAC): 每一网络终端内都有的一组规则,用以规范网络媒体的接入方式 以太网帧结构: 3、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VLAN): 什么就是VLAN 就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就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802、1Q) (一个网络中最大能支持4096个VLAN ) 为什么用VLAN? 广播问题:(广播风暴) VLAN:隔离广播域 安全性: 随意接入 VLAN:需要通过鉴权(GVRP)才能接入VLAN VLAN本身的好处: 提高网络效率:不同VLAN的流量可以被隔离 允许物理距离很远的节点能共享相同的资源 配置灵活,容易改变LAN的成员 减少第三层(IP)的路由数量 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就是逻辑地而不就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与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她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帧格式: TPID:表示标记为VLAN ,TCI:表示标记控制信息(包括优先级,规范格式与VLAN ID 等) 4、TCP/IP的含义: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就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就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就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1. 二层转发流程 . MAC地址介绍 MAC 地址是48 bit 二进制的地址,如:00-e0-fc-00-00-06。 可以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如:00-e0-fc-00-00-06 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如:01-e0-fc-00-00-06 广播地址:48 位全1,如:ff-ff-ff-ff-ff-ff 注意: 1)普通设备网卡或者路由器设备路由接口的MAC 地址一定是单播的MAC 地址才能保证其与其它设备的互通。 2) MAC 地址是一个以太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运行的基础,也是链路层功能实现的立足点。 . 二层转发介绍 交换机二层的转发特性,符合网桥协议标准。 交换机的二层转发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线程:地址学习线程和报文转发线程。 学习线程如下: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2 1)交换机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 地址来建立MAC 地址表; 2)端口移动机制: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包文的入端口和报文中源MAC地址的

所在端口不同,就产生端口移动,将MAC 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3)地址老化机制:如果交换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收到某台主机发出的报文,在该主机对应的MAC 地址就会被删除,等下次报文来的时候会重新学习。 注意:老化也是根据源MAC 地址进行老化。 报文转发线程: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 VLAN二层转发介绍 报文转发线程: 引入了VLAN 以后对二层交换机的报文转发线程产生了如下的影响: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同时还要确保报文的入VLAN 和出VLAN 是一致的),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VLAN 内)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VLAN 内)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以太网交换机上通过引入VLAN,带来了如下的好处: 1)限制了局部的网络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处理能力。 2)虚拟的工作组,通过灵活的VLAN 设置,把不同的用户划分到工作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1、M AC地址含义: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网卡里的.MAC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 个角色,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 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提供第1、2层的功能 以太网标准:IEEE802.3

以太网包含了三个基本元素: –物理媒介:以铜线或光纤在网络终端间传递信号(光纤,双绞线,同轴缆) –帧结构:比特码的标准格式,用于在网络上传递用户数据 –媒体接入控制 (MAC): 每一网络终端内都有的一组规则,用以规范网络媒体的接入方式 以太网帧结构: 3、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VLAN): 什么是VLAN 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802.1Q)(一个网络中最大能支持4096个VLAN ) 为什么用VLAN? 广播问题:(广播风暴) VLAN:隔离广播域 安全性: 随意接入 VLAN:需要通过鉴权(GVRP)才能接入VLAN VLAN本身的好处: 提高网络效率:不同VLAN的流量可以被隔离 允许物理距离很远的节点能共享相同的资源 配置灵活,容易改变LAN的成员 减少第三层(IP)的路由数量 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帧格式:TPID:表示标记为VLAN ,TCI:表示标记控制信息(包括优先级,规范格式和VLAN ID 等)

以太网线缆传输数据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以太網線纜傳輸電能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項 一直以来以太网都是用于传送数据,以太网设备必须自带电池或与外部电源相连才能工作。但最新通过的IEEE 802.3af标准定义了一种新方法,允许以太网在数据传输线上同时传送直流电源。它的功率约为13W。这样小型数据设备就可直接用以太网连接来供电,而不再需要电池或与墙上交流电源插座连接。本文介绍以太网线缆电力传输工作原理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以太网系统中,我们把提供电源的设备称为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而使用电源的设备叫PD(Power Device)。PSE通常是以太网交换器、路由器、集线器或其它网络交换设备,PD则有多种形式,如数字IP电话、无线网络接入点、PDA或笔记本电脑接驳器、移动电话充电器及HVAC温度自动调节器等等。实际上,任何需要数据连接并能在13W或更低功率下工作的设备都可无需AC电源或电池供电,仅从RJ45插座 就能够得到相应的电力。 通过以太网电缆传输电源 一条CAT-5以太网电缆在一个普通保护层内 包含4对24号无屏蔽铜双绞线,电缆两端都有 RJ45接头。在一般的10BASE-T或 100BASE-TX(10/100)网络中,这四对线中的两对 用来传输数据(称为信号线对),其中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收,另外两对没有用到(称为备用线对)。1000BASE-T(通过铜线进行千兆级速率传输)中4对线都用到了,它与提供电源的以太网在很多方面都兼容。 如图1所示,PSE要求信号线对或备用线对(但不是两者同时)提供额定48V直流电源,电源作为两个加电的线对间共模电压差,加到差分数据信号与线缆耦合的隔离变压器中间接头上,发送线对和接收线对之间的48V电位差不会对两端数据收发器产生影响。 用于为线路供电的48V电源要与PSE机箱接地隔离开来,以保持PSE与PD间的分隔。IEEE 定义了两种隔离方法,称为环境A(Environment A)和环境B(Environment B)。环境A要求PSE 机箱与48V供电隔离,但不要求与相邻的 端口分隔;环境B要求较为苛刻,它要求 端口与机箱隔离,同时相互之间也要隔离。 为了符合电信方面的协定,48V DC电源通 常又称作-48V电源。IEEE 802.3af标准规 定环境A电源只能与负极(即-48V)接在一 起,而在环境B中,由于电源与机箱及相 邻端口隔离,所以没有要求要与哪一极连接。 PD的特性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1. 二层转发流程 1.1. MAC地址介绍 MAC 地址是48 bit 二进制的地址,如:00-e0-fc-00-00-06。 可以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如:00-e0-fc-00-00-06 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如:01-e0-fc-00-00-06 广播地址:48 位全1,如:ff-ff-ff-ff-ff-ff 注意: 1)普通设备网卡或者路由器设备路由接口的MAC 地址一定是单播的MAC 地址才能保证其与其它设备的互通。 2) MAC 地址是一个以太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运行的基础,也是链路层功能实现的立足

点。 1.2. 二层转发介绍 交换机二层的转发特性,符合802.1D 网桥协议标准。 交换机的二层转发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线程:地址学习线程和报文转发线程。 学习线程如下: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2 1)交换机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 地址来建立MAC 地址表; 2)端口移动机制: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包文的入端口和报文中源MAC地址的所在端口不同,就产生端口移动,将MAC 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3)地址老化机制:如果交换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收到某台主机发出的报文,

在该主机对应的MAC 地址就会被删除,等下次报文来的时候会重新学习。 注意:老化也是根据源MAC 地址进行老化。 报文转发线程: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1.3. VLAN二层转发介绍 报文转发线程: 引入了VLAN 以后对二层交换机的报文转发线程产生了如下的影响: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篇一: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 以太网(ethernet) 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802.3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

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英特尔,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mAc) 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