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分数乘法导学案

1.分数乘法导学案

1.分数乘法导学案
1.分数乘法导学案

1 分数乘法(精选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2

7个蛋糕,

你知道这2

7

表示的意思吗?

(2

7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日会分蛋糕的情境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并自然地进行过渡。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2

9表示什么。

指名回答:2

9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2

9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29+29+29=69=2

3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29相加,用乘法表示是29×3或3×2

9。)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29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29×3,那么2

9×3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29是2个19,2个1

9乘

3就是6个19,所以就是6

9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29×3=29+29+29=2+2+29=2×39=69=23

(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学习计算过程中的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可以将“3”和“9”进行约分。

2

9

×3=错误!=错误!(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练一练。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设计意图】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分数加法算式转化成分数乘法算式,加深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 的衣物就需要5个1

2

勺洗衣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板书设计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29×3=29+29+29=2+2+29=2×39=69=23

(个) 2

9

×3=错误!=错误!(个)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25×4= 9×23= 78×4= 14×22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2

21

的计算方法。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前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练习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优势,也是形成计算技能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3个12L ,就是求12L 的( )倍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1

2桶是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1

2。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想:求12L 的一半,就是求12L 的( )

( )

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12桶就是半桶,求“1

2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

是求12L 的1

2

是多少。)

(3)问题三:1

4

桶是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1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12L 的( )

( )

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求“14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1

4

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12”和“12×1

4”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什么吗?

(12×12表示12的12是多少;12×14表示12的1

4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交流: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指名汇报: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3

10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1

2

公顷的地。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么列式呢? (实际上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公顷,列式是:12×1

5。)

(2)探究12×1

5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先画出它的12,表示1

2

公顷。

②再涂出12公顷的1

5

引导理解: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公顷,就是把1

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12公顷的1

5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公顷,就是把1

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1

2×5×1=1×12×5=110

板书:12×15=1×12×5=1

10

(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

5

(2)提问:“12×35”等于多少呢?你能涂色表示12的3

5

吗? (投影出示)

12公顷的3

5

是 ?公顷 (3)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12×35=1×32×5=310

(公顷)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2)组织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

【设计意图】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注重知识的迁移;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时,则是通过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发现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这道题中喷洒1公顷菜地需要农药32kg ,要喷洒15公顷菜地,就需要农药32kg 的1

5,所以

列式是32×1

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探究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探究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又一次运用了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1.分数乘法 第二课时

12×3 12×12 12×1

4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12×15=1×12×5=110

(公顷)12×35=1×32×5=3

10(公顷)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35×30= 12×23= 25×13 = 78×34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4。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每分钟可游9

10

km 。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每分钟游的距离是乌贼的4

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9

10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

45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0×445=9×410×45=36450=2

25

(km )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910×445=91×42105×455 =2

25

(km )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9

10×30=9×303101 =27(km )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板书:910×30=9101

×303=27(km )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直接进行约分。 4.试一试。

910×4

45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910×445=91105 ×42455 =2

25

(km )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5.小结。

教师强调: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同学们选择了较简便的约分方法,那计算就更简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分数乘法的约分问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置疑,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都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10×2

3;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

乘。

问题2:让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约分。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2

35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分数乘法中的约分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在计算分数乘法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分数和分数相乘时,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整数和分母进行约分。

板书设计

1.分数乘法第三课时

910×445=9×410×45=36450=225(km ) 910×445=91105 ×42455 =2

25(km )910×30=9×303101 =27(km ) 910×30=9101

×303=27(km )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 ×b =b ×a

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乘法结合律:(a +b )×c =a ×c +b ×c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分数混合运算 投影出示例题6。

一个画框的尺寸如右图,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得出: (1)画框长45m ,画框宽1

2

m 。

(2)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45+12)×2或 45×2+12

×2 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12×13 13×12

(14×23)×35 14×(23×35

)

(12+13)×15 12×15+13×15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35×(16×5) (56+1

4

)×12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35×(16×5) (56+1

4)×12

=35×(5×16) =56×12+1

4×12

=(35×5)×1

6 = 10+3

=1

2

= 13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第3小题可以通过变形转化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的算式:87×386=(86+1)×3

86)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在计算过程中,先算“1

50

×100”会使计算更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题目特点,想想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1.分数乘法

第四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5×(16×5) (56+1

4

)×12 =35×(5×16)(乘法交换律) =56×12+1

4×12(乘法分配律) =(35×5)×1

6(乘法结合律) =10+3 =1

2 =13

第五课时

板书设计

1.分数乘法

第七课时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