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心理对策

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心理对策

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心理对策

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心理对策

1、中职生就业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中职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味到工作轻松、工资又高的单位就业,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一旦单位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溜之大吉”。

(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造成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且表现不突出;二是中职生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三是受到社会上只有考上高中或大学才是人才的不正确舆论的引导;四是中职生在求职时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以上因素致使部分中职生认为升学无门,求职无路,从而给其学习和心理上带来了较多不利因素。

二、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心理对策

(一)树立自信心。

不少中职生在和大学生的竞争中认为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感,认为大学生比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厚,各方面素质较高,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职生亦应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遍存在要求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劣势;应认识到无论哪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抓住机遇,抛开自卑,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要因一两次求职找不到工作就心灰意冷。

(二)要积累就业资本。

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对手主要是大学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是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中职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自学考试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才能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

中职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应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好高骛远,应放下架子,抛弃多数人找工作时"一国营,二集体,实在不行再到私营和个体"及"宁愿在家喝粥,不愿到私营企业吃饭的观念。在求职时,不要只想着一步求职到位,应找份工作先干着,大胆地迈出第一步,把找到第一份工作当做积累经验、学习业务技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及寻求更理想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

机遇对每一位就业者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中职生在就业前,应认真准备就业材料,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介绍自己的专长,要增强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 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现阶段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及应对措施

2012.No162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职毕业生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就业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才能使中职生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走出社会,迈向成功?本文就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粗浅地探讨。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就业 解决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就业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学生就业并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此本人就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做一粗浅论述。 1 中职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类型 就业常见心理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人认为中职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种: 1.1 从众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见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 1.2 依赖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1.3 攀比心理 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先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1.4 实惠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在招聘会上,说不上三句话就问“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现阶段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潘建中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1.5 自卑心理 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失败的,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导致他们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自信,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1.6 自负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上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踏两只船”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失衡。 1.7 矛盾心理 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创业收入较高,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太多的时间与机遇。 2 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中职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有许多中职生在就业观念上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中职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认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的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培养学生“积极心理、阳光心灵”的育人理念,针对社会转型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力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大力营造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1.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谋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年。省教育厅思政处牵头、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协助组织专家团队认真研究制定《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心育指导中心要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省心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和有效发展。

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全力提升学生积极心理素质 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学校幸福感”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根据广东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需要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1.省心育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学生积极心品素质培养的方案,构建培养学生积极心品素质的课程体系和组织编写相关教材。 2.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育中心要加强对学生积极心品素质的培养的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教材和师资。 加强指导和管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1.重点指导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中小学校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各市的省级“示范学校”指标数,按各市中小学校总数的1%计算。省级“示范学校”指标未用足的地区可以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学校”的评审确定按照“条件合格一所,及时评审一所”的原则进行,各市可以随时向省心育中心申报评审。 2.省心育中心会同各市加强省级“示范学校”的指导

中职生就业心理探究

中职生就业心理探究

职业理想间接地强加于子女,从而将焦虑的气氛传染给了学生。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愤世嫉妒的心理,这对于中职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上社会各种媒体的不断渲染,在客观上加重了中职生对就业前途的焦虑,社会大氛围对学生思想上造成的压力使学生发生分化,部分学生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学习知识技能,以求就业顺利;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随波逐流;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 7、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 8、依赖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9、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10、实惠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非常多,他们往往在企业招聘时,说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福利多少”。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他们往往“宁要大企业一张床,不要小企业一套房。”孰不知大企业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虽多,但并不是

最新中职《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 科目:心理健康教育 姓名:李菲菲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 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 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 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 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 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 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 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2.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把握自身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有意识的做到扬长避短,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中职生心理健康word版本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中职生处于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大多数人看待问题就比较肤浅片面,视野很狭窄,缺乏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缺乏成功体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活动等都采用消极态度;缺乏与同伴沟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专业学习方面也缺乏动力,就业时依赖心理较重,所以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和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职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本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生心理调查问卷》对我校2010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就业心理和不良心理障碍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经统计分析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人际交往困难 中职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正确的指导,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此本人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调查(表1)

表(1)说明中职生在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交往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65%的学生与老师沟通少,对老师缺乏信任,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7%的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困难,有明显的代沟;而70%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友谊。还有36%的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沉溺于网络交往更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更为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二)厌学情绪加剧,学习焦虑现象普遍 1中职生学习心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查(表2) 2、结论: 学习心理障碍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再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加剧,经常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加大,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约有50%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困难和学习压力,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三)就业心理问题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中职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中职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他们减轻就业压力、克服心理焦虑,尽快适应社会竞争形势,顺利实现就业。 标签:中职生;就业;心理 目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着经济放缓、就业劳动力总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处于相对弱势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至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这些心理问题,以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笔者对中职生就业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中职学生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就业压力大造成的。一方面部分学生不顾自身条件,过分看重就业的重要性,不自觉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压力,精神过于紧张,一旦条件达不到,挫折感就会导致就业焦虑。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等特点,硬是把自己的职业理想间接地强加于子女,从而将焦虑的气氛传染给了学生。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愤世嫉妒的心理,这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过分低估的消极心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高职学生、大学生文凭高,社会的认可度也低;再加上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客观评价,导致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遇到挫折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压抑心理倾向。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地提高,也造成他们对未来前途比较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这些自卑心理使我们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好好的表现自己,影响了他们的面试效果。最后,形成就业困难的局面。 3.依赖心理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 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

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就业是每个人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强、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就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目前的中职生对就业是怎样看的呢? (一)、中职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2、多数毕业生认识到只有强化专业技能,逐渐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已感到知识,学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继续学习的愿望,部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电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3、对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状况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同学仍热衷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偏向于条件优越的企事业单位,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成功,甚至对今后的工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上述中职毕业生中的就业心理现状来看,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应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面对就业,中专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中专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中专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1、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现在

中职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

浅谈中职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 目前中专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卑感。主要表现为胆怯,缺乏自信,不够积极主动性,做事瞻前顾后,担心会失败。这方面尤其是在各社团工作中更为明显,因为我们学校的社团组织比一般中专学校较特殊,一般的社团成员里都是有大专和中专两部分同学组成的,所以在社团工作中大专生显得比中专生有优越感,相比之下中专生则显得更有自卑感。在MSAS—70问卷中,“常因犹豫不决而错过了机会”的症状较严重的和严重的同学有31人和19人,两者占了所有参加者的15.822%。“总担心事情会失败”的症状较严重的和严重的同学有32人和26人,两者占了所有参加者的18.353%。在“当别人看着你或者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中,有32位同学认为自己症状较严重,占了所有参加者的10.26%;认为自己症状严重的有5位同学。 2)、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现在的在校中专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的也比较明显。在MSAS—70问卷中,“我认为正确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会去做”的症状较严重的和严重的同学分别有31人和58人,两者占了所有参加者的28.164%。“我常不顾别人的指责,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的症状较严重的和严重的同学有30人和11人,两者占了所有参加者的11.974%。“做事大都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症状较严重的和严重的同学有36人和17人,两者占了所有参加者的16.771%。 3)、依赖心理和受挫心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上中专之前基本上生活起居都是家长包办,也很多同学在中学其间是没有住过校的,甚至是第一次这样长时间离开家里离开家人。所以在中专生中依赖心理和受挫心理也比较突出。很多

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10-21T16:59:45.2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作者:杨烔 [导读] 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就业心理已刻不容缓。 (达州经济贸易学校杨烔 635000) 【摘要】近年来中职毕业生持续增长,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按照GDP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中职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职学生所暴露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已被专家及管理者所重视。因此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就业心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类型对策 一、中职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认知心理类型 1、好高骛远心理。好高骛远心理是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视清高的心理状态。部分职校生不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择业上期望值过大,好高骛远。部分职校生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他们往往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不能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 2、自卑和悲观心理自卑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有的学生认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是无能的、是失败的,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还有持悲观心态的学生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3、观望心理也叫矛盾心理,是中职生就业时瞻前顾后、左右彷徨的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与机遇。还有持悲观心态的学生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二)社会心理类型 1、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习惯性心理。由于中职毕业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尚未成熟,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 2、盲目从众心理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缺乏主见,盲目跟风,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等。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没有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创造性,随波逐流,采取了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到头来是一事无成。 3、相互攀比心理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一种攀比心理。,所以在求职过程中“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输给别人。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二、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并参与竞争。树立自信心,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树立自信心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及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了,才会有所行动。要树立自信心,1,注意外表形象和言谈举止。良好的外表形象和恰当的言谈举止更能带给你好的人缘,朋友多了,你的自信心也会慢慢树立并强大起来。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把自己从头到脚重新收拾一下,先从外表上改变一下自己,让自己去适应一个全新的自己。2、多与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多和周围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向你认为优秀的人请教,多向他们学习,观察他们为人处事及做事之法把你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拿来自己用。3、坚定自己的信念、信仰。做人要有自己的信念、信仰,并且要有忠贞不渝地为着自己的信念、信仰奋斗、拼搏一生的精神,从内心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会更有利于树立自信心。 中职学生的就业自信是建立在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上的,即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对就业形势、就业目标的认识。这就首先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充分的自信走向招聘单位。其次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等,并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同时还要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二)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准确定位。 常言道“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习惯、性格和气质类型、认识专业、认识社会、知足常乐。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客观寻找自身优势。中职生与大学生相比:工作态度比较踏实、动手能力强、对用人单位的薪酬要求不高。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好。

中职生就业心理准备

中职生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农民工和中职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的现象,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你对走出社会就业准备好了吗? 一、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随意性心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兴趣、跳槽(辞职)原因、职业选择等缺乏明确认识。 3、缺乏前瞻性就业意识 前瞻性就业意识就是能在就业中确立长远的眼光,善于发现在职业中隐藏的发展潜力。许多学生愿意选择已处成熟期的企业,愿意做大企业的员工,不愿意选择处于上升期的企业,不愿意做。实际上,上升期的企业的员工,中小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更有发展的机会。 4、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相反,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实现就业的,自己动手设计就业推荐材料的,自己在企业劳动实习被企业留用的占极少的比例。 5、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6、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崇,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7、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末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8、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

中职生心理健康期末试题

心理健康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48分) 1、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心理健康的一顼是() A 智力正常 B 情绪适中 C 意志健全 D 体魄健壮 2、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者() A学校 B银行 C家庭 D社区 3、自我意识产生的时间段为() A 8个月左右 B 两周岁 C 4岁 D 十二三岁 4、自信心是人重要的人生品质,它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自我意识 B 自立 C 责任心 D 兴趣 5、心理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进行,自我平衡,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A自我调节 B自我认识 C自我支配 D自我适应 6、是人在受挫后,常常会引起愤怒情绪出现的一种攻击性行为。() A固着 B攻击 C冷漠 D退化 7、羞怯的本质是一种() A自负 B自信 C胆怯 D不自信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抑郁产生的原因() A挫折 B早期的经历 C错误的思维方式 D乐观的心境 9、一般自卑的人做不到() A客观地评价自己 B逃避现实 C与人冲突 D情绪低落 10、关于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知是记忆的基础 B理解是记忆的关键 C形成知识结构是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D理论对记忆能力的提高没有实际意义 11、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错误的做法是() A塑造高尚品质 B丰富知识才华 C积极表现自己 D重在礼尚往来 12、同学们在交往中的心理误区是() A要遵循黄金规则 B要对同学们讲真心话 C要注重同学的一贯表现 D要凭借第一印象 13、与他人谈话的正确技巧是() A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B即兴谈话,任意发挥 C适时转移话题 D一定要把选定的话题讲完14、我们不希望父母干涉我们的隐私,是由于() A我们有了成人感 B隐私是见不得人的秘密 C我们年幼无知 D我们异想天开 15、我们同父母发生矛盾的原因是() A由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变化太大 B不明原因 C 父母故意找茬 D社会环境的影响 16、父母对我们过度忽视的原因() A我们同父母两方面造成的 B遗传原因 C社会环境影响 D父母视我们为多余人 17、家庭贫困的孩子自立意识较强() A是 B没有必然联系 C相反 D有可能 18、父母离异给父母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 A 人们对离异家庭有误解 B 自己心理脆弱 C自己敏感多疑 D父母不承担抚养义务 19、洪战辉的感恩心理。() A、是非常好的心理品质,对和谐家庭关系意义重大 B、是每个中职生都具有的 C、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 D、对社会没有好处 20、关于中职新生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只发生在困难学生身上,优秀学生不存在 B注意是中职生没有前途 C注意是学技术很吃力 D 要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积极的矫治 21、一般自卑的人做不到() A客观地评价自己 B逃避现实 C与人冲突 D情绪低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施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周上一节心育课,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要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也要给于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指导。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积极健康地成长。 案例:预备铃已响,我还未进2014春汽修(2)班的教室,就听见小宋的大嗓门,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老师进来,他才赶忙回到座位上,课桌上的书本乱七八糟,然后把所有的课本往地上一撂,上课了,他还是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左顾右盼,我走到他跟前,轻声地说:“坐好,注意听讲,不能三心二意,,这么聪明的你应该是应该认真听讲的”。他低下了头,而后的时间他听得相当认真,还不时纠正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脑子反映很快,十几分钟后老毛病又犯了……. 小宋是一个令其他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经常摆出一副不认真的样子,头转来转去,还不时 乱插嘴,打断老师的讲课;你对他批评教育时,他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望着天花板,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样子,学习上并不认真,脑子很灵活,但成绩处于中等,而且喜欢与顽皮的学生交往,在公共场合爱起哄,经常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他也是班级里的“百事通”,样样事情,大小事问他他准知道。 一、心理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素养,以期很好地适应社会。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人的心境或人格发展成最佳状态。中职学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中职生存在心理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传统观念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家长的意识里,孩子求学的终极目标是上大学,学校教育评价成败也普遍用升学率衡量。因此,选择职业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就带着失败、自卑的低落情绪进入职校大门。第二,从学生构成看,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从小在单亲或寄养的环境中成长,缺失正常家庭生活状态,在心理上易产生焦虑、忧郁、躁动等不良状况。第三,从适应新环境看,

学生到中职学校后发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习思维习惯与中学也不同,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适应能力差,就会产生厌烦甚至空虚、迷茫的心理。第四,从年龄特征看,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处在14~18岁之间。这个时段的青少年正是心理、生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困惑以及认知上的模糊更需要正确的指导。由此看来,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建设基本队伍 从目前的学生状况看,中职学校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实行校领导负责制,统一领导、层层落实,组织协调并有计划地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应建立心理疏导工作站,配备具有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师生释疑解惑。另外,学校应依托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经常性地开展、参与有关心理问题教育交流会,拓展教师的心理基础知识,找到有效途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 2.经常性地摸排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校或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