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回顾(十一届到十七届■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题目。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审议《中共中心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包括三个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会议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中共中心政治局向中心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和修改宪法部份内容的建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产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题目。■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会议重点:1.中共中心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2.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3.坚持十条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 4.长时间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夸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时间坚持。■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会议重点: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2、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关键字:转折点新时期新探索 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意义不只是一个会议和一条政策,更是人民得以发展的重要转折。 经过文革动乱,中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社会的政治问题。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貌最历史性的变化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一些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1.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此举措的实施 将中国的思想路线确立为马克思主义路线,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指南,否定了以前的“两个凡是”方针,将中国的发展路线提到正确且持续上来。 2.在政治上果断停用“以经历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 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个措施的提出说明了党的发展中心从此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人民的发展,将中国以后的发展发向定为社会主义建设。 3.在组织上审查和解决了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是 非功过问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提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将

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分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对于冤假错案的处理,例如刘少奇等,也说明了党的改变和对于以前的误判的及时改正,也从侧面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4.决定加强的党的领导机构,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健全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此举措的提出直接将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呈在历史舞台上,为以后邓小平的深圳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领导机构加强,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党法党规的健全也是历史错误的经验教训。 总结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改革,二是开放。改革指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在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是对外的,就是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改革开放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线

党代会系列主持词(全程19篇)

党代会系列主持词 -----(全过程,19篇)(一)预备会议前代表团召集人第一次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 中国共产党××县第×次代表大会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了。这次大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将研究确定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县纪委领导班子。这次大会,县委于今年×月×日全委会形成决议,并以×发[2003]×号文件向市委提出了请示报告。市委组织部2003年×月×日以×市组复字[2003]×号作了批复。随后,我们按照党章和省、市委有关规定,严格认真地进行了宣传、发动、代表选举等有关事宜,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就绪。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根据大会程序,县委研究提出: 1、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建议名单(请×××同志宣读建议名单); 2、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建议名单(请×××同志宣读建议名单); 3、各代表团正、副团长建议名单(请×××同志宣读建议名单); 4、代表大会议程(草案)(请×××同志宣读议程[草案])。 上述文件及名单已发给各代表团,请认真组织酝酿讨论,并

组织推选好正、副团长。推选后,连同讨论的情况,向县委进行汇报。 各代表团讨论时间为×点×分-×点×分,讨论后,×点×分代表团召集人准时回到这里开会汇报,其他同志留在这里等待。 休会。 (二)预备会议前召集人第二次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现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第二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议程有两项:1、听取各代表团对大会主席团、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建议名单、大会议程(草案)的讨论情况;2、听取各代表团正、副团长推选情况的汇报,确定代表团团长、副团长。 1、下面请各代表团汇报对大会主席团、大会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建议名单、大会议程(草案)的讨论情况。 没有意见,提交预备会议讨论通过。 (如有意见,根据意见进行修改调整。) 2、现在请各代表团召集人汇报正、副团长推选情况。 (汇报完后) 根据各代表团的推选结果,×××、×××、×××、×××、×××、×××等×名同志分别为各代表团团长,×××、×××、×××、×××、×××、×××等×名同志分别为各代表团副团长。 现在请全体与会人员迅速到县政府小礼堂参加预备会议。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

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 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目前史学界对一大闭幕日期有7月30日、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5日等5种不同说法)。当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选举产生了3人组成的中央局。 党的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有党员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选举产生了5名正式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的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全国有党员420名,出席三大的代表30多人,选举产生了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5人组成中央局。 党的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有党员994名,出席四大的代表20人,选举产生了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的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全国有党员57967名,出席五大的正式代表82人,选举产生了31名委员、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六大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选举产生了23名委员、1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全国有党员121万名,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选举产生了44名委员、3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有党员1073万名,出席八大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97名委员、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随着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的落幕,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备考工作拉开帷幕,对于首次备考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的考生来说,掌握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学的考点知识是首要任务,为此,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特为大家整理了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考点内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全会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并原则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决定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提出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方便考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一致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宁波日报/2008年/12月/22日/第B01版 学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视角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省委宣传部于波 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有科学理论素养的党。理论是党的旗帜、生命和灵魂,理论上成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基础和标志,理论思维之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及其实践结果。所以估量我们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要特别关注它在理论方面有无建树,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评价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当然也应该如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它要开始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它又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它要开始实现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开启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前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曾经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正是根据这条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向胜利。其理论成果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最初一段时间,他仍然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于1956年4月和1957年2月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不幸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抛开了他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主观唯心的思想误区和政策误区,实践中导致严重后果,直至造成“文化大革命”这场巨大灾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也因此受挫,出现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 1976年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和1977年十一大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句句是真理”的束缚,又由于受当时“两个凡是”的禁锢,全党上下处于严重的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不改变这种状态,党和国家的工作只能踯躅徘徊,趑趄不前。1978年5月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大讨论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重新审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常识性命题,实质是通过解放思想,明辨党在思想路线上的大是大非。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过去20年“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以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分歧和党内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状,理所当然地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放在首位。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确定基调,指明方向。它的要点是:其一,重新阐发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实事求是从通常认为的党风文风问题,提到无产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政协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会议由委员长召集并主持。委员长可以委托副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必须有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常委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党的会议名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意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最新党代表大会筹备方案

关于印发《******第十届党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筹备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党委、党工委、党组,各总支、直属支部: 经区委研究同意,现将《******第十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筹备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我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挥党代表职责和作用的重要方式,请你们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好党代表,认真开展活动,为党代会胜利召开准备好提案、意见和建议。

******第十届党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筹备工作方案 为确保区十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顺利推进我区党代表大会常设制试点工作,特制定筹备工作方案。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拟定年月末或年月初,会期1天。会议地点:六楼大会议室。 二、会议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并做相应决议; (二)听取和审议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 (三)听取党代表提案情况的说明; (四)补选区委委员。 三、会议日程 (一)上午8:00时预备会议,主持人:*** (表决方式:举手表决) 1、通过大会主席团建议名单; 2、通过大会秘书长建议名单; 3、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4、通过大会议程。 (二)上午9:30—11:00第一次全体会议 1、致开幕词(王成); 2、***作区委工作报告; 3、***作区纪委工作报告; 4、***作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 5、***作党代表提案情况的说明; 6、***作增补说明。 上午11:00—2:30(包括中午用餐)

分组审议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酝酿补选区委委员建议名单。 下午2:30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1、补选区委委员; 2、报告选举结果; 3、通过区委报告的决议; 4、通过纪委报告的决议; 5、主持人致闭幕词; 6、奏《国际歌》,宣布大会闭幕。 四、党代会之前需做的工作 1、安排部署全面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2、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后,向市委呈报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实施细则、工作制度。增补区委委员的请示。 3、安排有关选举单位依据规定进行增补代表工作。 4、确定召开党代会前10天为党代表活动日,委托基层党委、街道党工委和总支、支部组织党代表集中开展活动,并准备向大会提交的党代表提案。 5、召开一次全委会。 ①审议通过党代会常任制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 ②审议通过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提交大会审议稿); ③党委负责人作拟补选区委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的说明; ④酝酿通过召开党代表大会的决定,补选区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名单。 五、会议组织机构及分工 为加强对筹备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十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下设办公室(内设4个工作小组),其组成人员及机构和具体分工如下: 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摘要

一大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 “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变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 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往前延伸,就是1957年以后我们犯了二十年“左”的错误。在这二十年当中也不是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政治上来看,总的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而从经济上来说是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一个状态。 文革结束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小平同志反复反思和强调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主义应该有她的优越性,在我们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越性。但是建国后20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这个优越性发挥好,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工农业发展都没有达到我们曾经预想的那样一个好的发展。所以在文革结束以后急需改变这样一个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际背景—— 在我们走弯路时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在我们国家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在把国家引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中,由于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遭受了挫折,走了弯路。但是,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在这一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综合起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觉得是双重逼迫的结果:一是国内的困局,一个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 如何将粉碎“四人帮”契机转变为发展的现实—— 邓小平的鲜明态度是突破“两个凡是”的关键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才召开的,伟大转折是两年后实现的,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提出了“两个凡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中国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机,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但是把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机和契机变为现实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还不能够马上实现这个转变,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进一步阻碍了这个转变。 “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就很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的意见。1977年4月10日他

2020年整理党员代表大会会议流程.doc

开幕式主持词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各位代表: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XXXXXX有限公司党员代表大会今天举行开幕式。 今天这次大会的代表共30名,因病、因事假请假名,实出席今天大会的代表名,占应到代表的 %。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XXXXX,XXXXX,XXXXX。 出席今天大会开幕式的领导有:XXXX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XX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的光临表示欢迎! 现在我宣布:XXXXXXX有限公司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全体起立 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坐下 这次代表大会的议程是: 1、听取和审议XXXXXX有限公司党总支工作报告; 2、选举产生XXXXXX有限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3、选举产生XXXXX有限公司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大会是在全党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国上下积极创造优异成绩庆祝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们公司广大党员和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鼓劲、奋进的大会,夺取新时期新胜利的

大会。 下面: 请XXXX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XX同志讲话。(大家欢迎)下面由我代表XXXXXX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本次大会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后,请各代表团按照大会日程安排,对党总支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休会。

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各位代表: 现在举行XXXX有限公司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大会应到代表30名,因病、因事请假名,实出席大会的代表名,占应到代表的 %,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XXXX,XXXXX,XXXXX,XXXXX 出席今天大会的领导有:集团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XXXX同志;公司董事长XXXX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今天下午大会的议程是: 1、通过关于XXXXXX公司党总支工作报告的决议; 2、审议通过《XXXXX公司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3、通过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名单; 4、选举XXXXXX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对XXXXXX公司党总支提交本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全体代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大会主席团认真听取了各代表团讨论情况的报告,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对报告分别作了修改,现提交全体会议通过。 现在进行第一项:通过XXXXX公司党总支工作报告的决议。 请XXXXX同志宣读决议 各位代表对这个决议还有什么意见,请发表。 (稍停)没有意见。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2012-09-30 15:06:54)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后来被长期沿用。 中共“三大”:1923年6月(广州) 中共“四大”:1925年1月(广州) 中共“四大”违背了中共“二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每年定期召开的规定,这是党代会首次没有按时召开,从而埋下了后来党代会是否召开取决于中央政治局甚至政治领袖的祸根。 中共“五大”:1927年4月(武汉) 中共“五大”继续违背党章关于每年召开党代会的规定。 中共“六大”:1928年6-7月(莫斯科) 中共“七大”:1945年4-6月(延安)

中共“七大”严重违背党章规定党代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规定,竟然间隔17年,史无前例。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北京) 中共“八大”严重违反中共“七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3年召开一次的规定,竟然间隔11年。 中共“九大”:1969年4月(北京) 中共“九大”严重违反了中共“八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5年召开一次的规定,前后间隔13年。 中共“十大”:1973年8月(北京) 中共“十大”提前1年召开,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北京) 中共“十一大”依旧提前1年召开,“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洗牌。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北京) 中共“十二大”按期举行,这是1928年以来第一次。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11月(北京)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党史

1,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延续延安整风之后的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1978年11月10日至197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3,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4,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5,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 倾错误影响。 6,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的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 7,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8,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9,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0,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思想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2,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动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3,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党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成为新时期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的基本口号。 14,十二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