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一是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主要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单纯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不是采取系统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因而导致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主观主义不懂得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忽视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和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会审时度势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这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指导工作,其结果必然是既脱离实际,又脱离群众,没有不跌跤子的。

二是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不考虑具体情况,用凝固僵化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忽视客观实际,只知从某些条条框框和某些固定的经验出发看待事物。用这种思想方法指导工作,就必然拿某些条条框框和某些老习惯、老经验照搬照套,看不到本单位在新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对本单位的情况缺乏正确的估计与判断。在对待本单位的成就上就会把过去的成绩当成现在的成绩,把前人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成绩,把一时的成绩当成永远的成绩,从而缺乏与时俱进的胆略与意识,甚至拒绝别人善意的批评、帮助与提醒,最终也是要吃亏的。

三是形式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割裂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和方法。形式主义无限夸大形式的作用,否认内容的决定、主导地位;以事物外部标志的识别,取代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满足于事物现象的罗列,而不考虑事物的本质。这样,想问题、办事情往往割裂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单纯从形式出发,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满足于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驴粪蛋表面光”,哗众取宠走过场,不讲实效劳民伤财等等,结果只能是图虚名、招实祸。

四是本位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狭隘利益出发,割裂系统,不顾大局,不识大体,不顾别的部门、单位或他人的思想方法。本位主义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其结果必然妨碍整个大局,最终也妨碍了局部。

五是极端主义的思想方法。其特征是忽视事物是由多层次、多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有机系统,往往只简单地看到事物的一极。在处理问题时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甚至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工作指导上,习惯于“单项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常常在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中打转转。表现在工作方法上,不懂得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两种以上的方法,不会从

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不善于综合配套,循序渐进,游刃有余,缺乏弹性与包容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引发其他问题。

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正确与否对发展和成就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可以说,思想路线是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总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辩证唯物主义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学科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它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理论认识方法和社会实践方法统一的、完整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导师非常重视方法论在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毛泽东就一贯主张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倡导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著作,总结和论述了党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唯物辩证的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内容,很值得我们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尤其在提高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方面加以借鉴和运用。

我们知道,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体现个人与群体和客体的关系。决定领导行为的重要条件不仅表现在领导体制、结构、物质手段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上面。领导体制、手段只有沿着领导者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轨道正确运行,才能真正实现领导工作的高效能和现代化。我们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除了着重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还要注重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转换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是在一定战略环境下,领导者对事物发展的全局或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过程。我们知道,战略学是研究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的学科,它在军事学术中处于首要地位,指导并直接影响战役学和战术学。在这里,战略学处于全局地位,战役学和战术学处于局部或更局部的地位。由此可见,战略思维就是着眼

全局的高点思维。局部是隶属于全局的,懂得全局性,就更会把握局部性;全局又是由一切局部构成的,全局不能脱离局部而存在,这就是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在认识方法和工作重心上关注和解决对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善于谋全局者才能利一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战略头脑和战略眼光。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就是要从战略高度思考重大现实问题,把战略思维作为领导活动的逻辑起点。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的开拓性、创造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作为不断创造、不断革新的意识和实践,直接关系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陈云指出:“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人们越是能够实事求是,思想和行动越是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他们也就越能够发挥创造精神。”我们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我们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强化创造意识即创造的愿望、动机和意图,这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准备和出发点;要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规律,以陌生、好奇的眼光审视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交流、转换;要注重创造技法,通过培养创造意识、综合集中、扩散发现等方式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有时不免要发生失误,要承担一些风险,甚至要准备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我们要有不断开拓、不怕失败的自信、勇气和活力。

转换思维是指改善心智模式,善于切换思考,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以开放的心灵重新审视和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从而评判主观与客观是否相一致。提高转换思维能力,要敢于突破和变革传统思维的模式,以崭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认识和处理问题。比如,有我没你、利己不利他的输赢思维,变革为互敬互惠、共同发展的双赢思维;单向性的本位思维,变革为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换位思维;时序性的常规思维,变革为相悖式的逆向思维,等等。

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着重认知和实践

的若干问题

(一)要善于用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系统论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把任何对象都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组成系统各要素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层次性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系统都有一定层次结构,这是系统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条件,也是系统发挥最佳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分层形成的系统往往能够更有效地抵制外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层次混乱的系统必然导致力量的分散和功能的降低乃至丧失;任何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他要素相关联,依赖于其他要素的存在,当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变化,并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性,在于它的结构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具体存在形式,这种形式的外在表现是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在客观上总是具有某种目的的,目的的明确使系统通过反馈克服种种干扰,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否则必然导致对系统的失控从而引起混乱。系统论中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结构性、目的性的基本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

系统是人、物和所处环境的结合,而且是多层次、多维因素和要素不同质的结合。掌握和运用系统方法,我们就能找到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新国航组建后,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航空客货运输经营。为适应这一情况的转变,公司确定今后的主要精力是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下工夫抓好空勤队伍和机务维修队伍建设,这是公司生产力的主体;二是抓好运行控制中心的建设,这是公司正常运营的指挥中枢;三是抓好市场和财务系统建设,这是公司效益的主力军;四是实施“四心工程”打造服务品牌,其主体是空地服务队伍;五是抓好企业稳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关键是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组织保证。这五项工作,其实就是公司全面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运用系统论方法明确新国航的定位,这就比较清晰地把握了公司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飞行安全工作是航空运输生产的重中之重,其实飞行安全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善于用系统论方法抓安全,必然会关注到安全系统的整体性,以及整体系统与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安全的整体链条都处于良性状态,这样安全工作才有可靠的基础。因为事故本身也是个链条,就是人们所讲的事故链。任何事故都不是一个消极原因造成的,消极因素成了串,事故就要发生了。因此,抓安全的真功夫在于能及时发现一个个

消极因素,并及时化解排除。有人讲航空业风险性大,其实风险并不是事故,只要努力使造成事故的消极因素不成为链条,就可以化险为夷。

我们经常遇到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层次混乱,有利益一哄而上,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这是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无效和产生负面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系统的观点看,这是系统内部固有的秩序和规范发生了紊乱。根据系统层次性原则要求,系统各要素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系统的上一层次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情况,上一层次管下一层次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同时还要解决下一层次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对系统的下一层次来说,同一层次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应由各子系统本身来进行,只有在彼此间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需要上一层次出面解决,也就是下一层次对上一层次的负责不是盲目服从,被动应付,毫无作为,把一切问题统统上交。因此,把握系统层次性原则,能够有效抵制来自系统内外的干扰和破坏,发挥系统最佳功能效应。

有人讲民航有的飞行员有“骄”、“娇”二气,其实其他人员中的“骄”、“娇”二气也时有表现。这二气的产生,根源也在不能系统思考问题上。局限于一隅,顾影自怜,也许有“骄”、“娇”的理由。但是,以系统论来看,个人只不过是系统中的一个元素,人人都存在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中,离开了这个有机整体,将一事无成、什么都不是,从这样的视角看问题,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娇”的呢?

讲系统论并不否定重点论。在一个矛盾集合体中,各个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重点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抓重点不能随心所欲;重点不能脱离一般而孤立存在,重点虽对一般起主导作用,但一般对重点也有一定影响作用,有时可能还是重要作用;重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范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有层次差异;重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重点的客观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可变性。我们在工作上突出重点、抓重点,就是坚持用系统论认识和处理问题,就是从客观性出发,在复杂纷纭的工作面前,迅速抓住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把握工作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层次性出发,正确地决定同一时期工作的重心和秩序,同时避免层面上的失误;从可变性出发,根据工作的发展变化,适时做好重点的调整和转移,能动地驾驭局势的发

展;从关联性出发,推动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发展。

(二)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看问题全面比片面好,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要做到也很难。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关键是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审视自己和看待本单位的工作。我们有的同志,讲成绩一大套,讲问题小冒号,对事实的扩大和缩小形成了巨大反差。有的同志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对别人的过失如数家珍,积人小帐,把人看死;对自己的一切则自视甚高,完美无缺。有的同志甚至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益于病”的道理,对来自批评、帮助或建议的声音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这就太片面了。还有的同志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越看越失真走样,完全是《列子》中所说的失斧复得者看邻家小伙子的心态。因此,偏激、片面、偏见、以偏概全,有时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去年“4·15”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国航影响巨大。怎么看“4·15”事件,我们当时提出要统一思想认识,强调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要看到国航的发展和国航历代人创造的基础,这就是“四个依然存在”,即“国航数代人几十年来呕心沥血构筑的安全体系仍在,国航培养的一支思想、作风、技术过硬的飞行队伍主体仍在,国航所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仍在,国航所精心建造的保证安全飞行的设施、系统仍在”。这样把握问题就比较全面、准确。因为,看不到空难事故的严重影响,会使人们麻木不仁;看不到我们奋斗的结果和发展的基础,会使我们动摇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既不能动摇信心,也不能悲观丧气,更不能麻木不仁。

全面看问题,不等于平面地、“不偏不倚”地看问题,在全面这个基准点上,看问题的视角应该是前趋的,积极的,相辅相成的。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就是这种视角的范例。我们的同志学习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就是在顺利的时候,要看到问题,要看到隐患,要提高我们的警惕,也是同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多看成绩往往问题多,多看问题常常成绩多。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我们强调公司上下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多找问题和差距,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把存在的问题,工作的薄弱环节,可能要发生的问题和隐患都找出来、捋出来,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改进。只要认真这样做,肯定是能尝到甜头的。

(三)要善于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就是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含转化)及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而找出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两年,我们在国航经常讲团结问题,从团结这个问题中我们也能够悟出不少辩证法的道理。讲团结,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团结是关键。有些单位长期平稳发展,人才辈出,风气端正,首先要得益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团结好。在这个问题上,荣辱与共就是辩证法观点。正如有的同志所说,“互相护台好戏台,互相补台都登台,互相搅台乱了台,互相拆台都下台”。我们强调对团结问题不能高枕无忧,一个单位没有不团结的现象,不等于没有不团结的因素;现在团结好,也不等于今后永远好,这是有鉴于一些单位过去有过不团结历史,现在状况好了,“家丑”不怎么外扬了,但不团结所生成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清除,不时还能听到念叨陈年老帐。就国航各个单位来说,团结状况也不那么平衡,所以对团结问题要辩证地看,要有清醒的头脑。我们强调团结的问题最好是在团结的时候讲,越是团结,越要讲团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若是等到不团结的时候再讲团结那就晚了,不但工作受到损失,而且讲起来特别费劲,要成倍地下力气。这也是用辩证的眼光维护和发展团结的好局面。团结好其实也是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关系的辩证法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怎么对待你;种下的是关爱,收获的是阳光,种下的是恶意,收获的是阴霾;你从坏的方面去猜想别人,别人也会猜想你;两个互骂的人都想多骂对方一句,结果都多挨了一句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人际关系的辩证法。在人际关系上,有的同志经常为背后被无端非议所苦恼,好莱坞著名影星梅里尔的经验是:不要理会那些凑在一起妨碍你的东西,集中精力干你的正事,你不理睬它,那些妨碍你的东西就不起作用了。这也是一种辩证态度。在人际关系上,还会经常遇到对某人某事感到意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别人先要多从好处想,千万不要立即以敌意设想别人,与人争执。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能作朋友尽量作朋友,不能作朋友也不作对手。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选择空间,“双赢思维”(要摒弃鱼死网破式的“双输思维”),广结善缘,应该成为为人处世的一个思想方法。

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成绩和不足是共存的。

有所长,就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对单位、对同志、对自己就会有比较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好时一俊遮百丑,不好时一团漆黑无是处。任何事物的消长、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祸多藏于隐蔽,而发于人之所忽;成绩和问题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经常转化的;知危而安,知乱而治,知亡而存。《菜根谭》中说道:“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受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受损。”关键看我们是否会辩证思维。人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国航47年飞行安全纪录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荣誉对查找问题、揭露矛盾、反思问题可能也是个障碍,这就是“福兮祸所伏”;挫折之后,面对“横逆困穷”而“能受其锻炼”,就会有“祸兮福所倚”的新局面。

对效益问题和服务问题,我们也要辩证地看。有的单位效益差,有客观因素,主要还是经营思路未拓展,严格和精细管理不到位,从这一角度看,效益提高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还很大。今年第一季度新国航的效益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过去有人反映国航“服务腿短”,我们虚心接受意见,诚恳改进工作,提出让旅客“放心、顺心、舒心、动心”四心服务工程,社会反响比较好,长期坚持就会为国航带来更好的效益。

辩证的眼光是开拓的眼光,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看到事物的产生和消亡,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会着眼变化而采取相应的举措。谁有这样的眼光,谁所驾驶的人生之船就将是与光明和智慧为伍的明朗航行。

(四)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发展也是社会实践的指向和必然潮流。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扬弃,是适合我国发展的最佳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的本质在竞争。竞争就要向前看,要创新。竞争不承认过去,只承认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改革,认识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里,有四个方面的关系要认识和把握好。

一是学习与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在知识爆炸、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前提是你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团体学习能够使组织成员更好地

合作,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无论个人或组织,学习的品德都不是与生俱有的,都需要培养和锻炼。只有着眼于发展,才有充实提高的内在要求,才能学而不厌,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是机遇与发展。机遇是历史进程和逻辑进程的契合。人们常用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来形容机遇。但是,机遇不是虚无缥缈的,把握它要有发展的眼光,所以人们又常用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来形容把握机遇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着眼于发展,就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就有自我提高的压力和自我加压的动力;就会把自己所思考的每件事、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当作对自己能力的测试,当作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从而不错过任何的机会。其实,人的一生经常处于选择之中,选择这选择那,最终选择的是客观现实为你所提供的多种机遇,而机遇又呈现出多种形态,着眼发展、着眼长远、着眼全面,就可能经常作出最佳选择。

三是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相辅相成。没有人才支撑,事业难发展;事业发展又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古人云:一年之计在树谷;十年之计在树木;百年之计在树人。一树一获,谷也;一树十获,木也;一树百获,人也。这从根本上、长远上、最大回报上说明了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关系。可是眼下有的同志在干部的使用上、在对自己的安排上,向后看的还比较多,一讲就是过去如何如何,为什么不能多讲讲现在如何,将来应该如何呢?总是跟过去比,比得结果只能是越比越泄气。气都泄了,还能发展吗?这两年,我们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就是在发展的关节点上培养使用干部,形成体现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上来的人好说话,下去的人没话说(或者拿不到桌面上说),效果比较好。当然,一个人的进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但要有今天的竞争优势,关键是否还有明天的入场券。

四是总结经验与创新发展。经验是人们认识过程的基本环节,对我们做好工作十分重要。但经验一般来说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有待于系统化,上升为理论。我们总结经验,以资借鉴,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满足于个人的狭隘经验,抱残守缺,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在具体工作中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把过去的老一套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就容易走向事情的反面。我们不但要重视有益的经验,还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经验。总结是动态中的总结,是动态中的发展提高,这就是创新,而惟有创新才有发展。
(五)要善于

用质量互变的原理把握好工作的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质和量的统一,称之为度。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事物在度的范围内进行量变,即不断向度的边沿推动和趋进,积累着破坏事物质的稳定状态的因素,当达到关节点,超出度的界限时,量变就引起质变,某物就变成他物。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如此相互联系、互相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我们通常说胸中有数,这个“数”就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好事物的“度”,这个度就是着眼于事物质和量辩证的统一。在具体工作中,度是策略问题,也是战略问题。我们推动工作发展,即促进事物质的变化,量变(通过工作努力来实现)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种量变需要趋进和积累,有一个过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如果我们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企图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其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我们消除化解矛盾,也是为了促进事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疏通淤积,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因素。
正确把握度在于思想的清醒和认识的深刻,在于主观与客观进程相吻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经常提醒大家认真吸取教训,对本单位的各种消极因素一定要及时化解,不能让消极因素成了堆。就民航安全工作来说,每次事故的背后都不只一个消极因素,几个消极因素凑在一起,就产生一个大的恶果。作为领导,要掌握全面情况,把消极因素尽量分解、化解;对不放心的部位和经常出问题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下狠功夫化解消极因素,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度在把握上是有层次的。儒家把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作为品德修养和处理事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度的层次有三。一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成都武侯祠有一付很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里的“攻心”、“审势”、“宽严”,都有“度”的意思。“度”掌握得好,“反侧自消”,“宽严不误”,否则“反侧难消”,“宽严皆误”。所谓掌握得好,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二是思深虑远,留有余地。留有余地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机尚未成熟时,宜行则行,

宜止则止,无疑是明智之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三是宁可不足,不可过头。不足可以弥补,过头难以挽回,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辩证法告诉我们,在解决“不足”与纠正“过头”的问题上,后者往往要比前者花更多的力气。
在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问题上把握度,一定要真严起来,一定要严得清醒,一定要严得科学,一定要严得公正,做到这几点,严的“度”的把握就是允执其中,恰到好处。可是在现实工作中,有的把“严”字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遇到该“严”的人和事,“严”字忽就消失了,而且怎么也找不着了,该出面严的人不见了,说情的人出来了,“客观原因”活跃了,“主观原因”睡觉了,结果是“严”字落空了;有的对本单位的问题若明若暗,或者习以为常,严格失去了针对性,不从具体事、具体人严起,严格成了空洞的口号;有的把法律规章、条例条令、手册制度束之高阁,要求忽紧忽松,赏不当功,罚不当过,或批评简单化,或不敢得罪人,或把护短遮丑当能耐,结果害了自己,害了同志,害了单位,教训十分深刻。
在工作中,度把握得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够乘时谋事,适时而行,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衡量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度把握得好不好,要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愿,是否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要善于用因果关系的原理把握事物的联系
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结果,也不存在没有结果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前后相继的。这种因果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等价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未来作为一种结果,总是由现实原因所引起的。因此,只要把握了现实原因,便可以推知相应的未来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因果性原理,我们可以把对现实原因的认识转化为对未来结果的认识。科学把握因果关系,就能深刻认识矛盾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事物现实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推断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就能深刻认识量变质变的规律,从现实事物的量变及其过程,推断未来事物的质变及其过程;就能深刻认识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从现实事物的辩证肯定形式,推断其未来的否定形式,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等,从而能动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的同志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在因果关系的把握上也

容易出现偏差。有的工作有了一点成绩就认为是自己高明,沾沾自喜,看不到前人打下的基础,现在同志的帮助,上级的支持,群众的贡献;有的个人愿望不能实现,不是反省自己的愿望是否符合实际,个人是否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怀疑别人作梗;有的在个人发展进步问题上,不是把工夫下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习惯于跑关系、走门子,盼望着“奇迹”发生;有的工作中出了问题,既缺乏查找内因的智慧,也缺乏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格,而是埋怨上级不支持,下级不得力,相关方面不配合,甚至把摆平问题当成绩,把掩盖住问题当成绩,把推卸掉责任当成绩,而不善于内省,这样个人怎么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怎么能改进,与方方面面的关系怎么能融洽,又怎么能做好工作呢?因此,正确认识因果关系,善于把握因果关系,不但是不断改进工作的需要,也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单位良好团结氛围的需要。

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自我超越是不断战胜自己的自我实现,就是用追求和理想激励自己,珍惜光阴,不断学习和进取,从而不断突破原有的自我。其次,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这主要表现为能经受荣辱得失的考验,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否定自己、修正错误,敢于开拓创新、不畏风险。三是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使人头脑更睿智,眼光更广阔,思想更开放,从而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科学转变

义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体现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
思维方式
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特点,一是崇圣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是专制与反专制的历史。政治上的统治是专制的。各种内讧、动乱

、战争,起因在于推翻一种专制,但不管成功与否,目的仍然还是建立另一种专制,以至一直延续着绵绵古国的超稳形态。政治既内涵于文化,政治又高居文化之上,它驾御着文化老车,使之循规蹈矩地沿其旧辙。专制政治须“忠君”,治下文化便少不了“一言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成必然逻辑。后来,经无数打压、围剿、杀戮,如火如荼如血,“异端”近乎赶尽杀绝,中国人“崇圣”的“既定路径”思维终成了主脉。 中国人崇圣、狭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极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存在,它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大面积的改观,认清这个特点,对正确地推进中国整体改革是有帮助的(容另文分析)。编辑本段中国思维方式的研究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人希望实现人人和谐,天下大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思维方式,这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路径。
思维方式
在古代书籍中,也有类似的概述:“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在此传统基础上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需要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首先,这一研究从理论上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解释,文化如何从深层次上影响中国人的心理进而影响其行为;其次,这一研究从实践上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很多人评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新兴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实际上,中国人早就认识到这些问题。 关于《易经》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引起激烈的争论,有人批评有人赞同。而研究表明,心理学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种观点。从心理研究结果看,中国人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缺少把问题从整体背景中区分出来的意愿、能力、技巧,因而无法做出进一步的分类。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远程作用力,却不善于对此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区分与分类,也就不可能产生电磁学、量子力学等新的学科,更别谈更专注更深入地研究。 三个因素来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目标上,中国人希望达到和谐;从认知和过程来看,中国人看问题从整体去把握;从行为表现上看,中国人处理问题采取折中方法。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也应包含三个维度:矛盾观念,中国人的思维承认矛盾观念;认知变化,从认知取向看,中国人承认变化;行为变化,中国人认为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中国人喜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编辑本段认识
一、认识要清
1、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2、中国人思维方式独特在哪里?3、它是怎么形
思维方式
成的?4、它对个人、他人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5、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客观性,并由之造成中国人有哪些特点?6、改进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重点要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重点,尤其是扭转崇圣思维方式时更应该去刻意地多想想实际,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总是灰色的”。我们对一切理论、观点、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论的、那些风行于世的、那些貌似高深的以及自我积累形成的,都要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都要有一股冲破桎梏的锐劲。尤其对那种自己比较信服的理论,更要警惕被其束缚,注意经常拿新鲜的实际情况去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话、写作,也应尽量避免引用其现成的观点思想。要时时、事事、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从实际中抽象观点思想,或用实际来检验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让思维方式逐步走上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
三、方法要新
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可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也应求新。这里结合个人经验,谈一下“围绕目的思维”的新方法。“围绕目的思维”实质是一种系统性思维,它将事物各个可能的发展变化状态(结果)预先进行评估、权衡,从中找到一条最好的发展变化状态(结果)作为选择标准,继而确定主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依据。我体会,“围绕目的思维”可对很多(一切?)事物,包括大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小到个人的生存生活都进行高深度的理性思考,既能把那些纠缠不清的大理论问题明晰化、简洁化,又能把流弊丛生的日常琐事条理化、有益化,使沉重艰深的思维转换问题变得比较轻松、便捷和实惠。编辑本段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
思维方式
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

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学家彭凯平等人研究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对两起谋杀事件的归因,就发现中国人倾向于把事件归于周围的环境,而美国人则认为是凶手本人的特征造成的结果。
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
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为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个选择,但是这种理解只是一种宏观上的认识,他所提出的观点也只是近代地理学派关于文化差异的翻版。我们认为,要想更全面地理解上述差异,还必须对这两种文化系统做更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应该考虑到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韧性等诸多因素。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思维方式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

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这两种思维系统的维持和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思维系统引领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强化着思维系统。这一观点在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尼斯比特认为人类的认知并不是处处相同的,亚洲人的思维特性和西方人的思维特性截然不同。扩展阅读:思维分三种:知觉、回忆和组合。 当你看到月亮,你就认识了它,这就是知觉。如果记住了它,这时的月亮在你大脑里的投影就是记块,以后你在大脑里回忆起该次月亮的情况,这时在你大脑里所出现的影象就是忆块。你将这次月亮所形成的记块用来思维,那它跟其它记块组合后,所形成的就是思块。比喻“月色宁静、虫鸣沟壑”就是一种思块。 思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认识,这一过程本文称“知觉”,它是由刺激产生的;二是记块的再现,这一过程现在人们称作“回忆”,它是生物钟唤出的;三是忆块的组合,它可以由刺激和生物钟两者的作用同时产生。 人能够说话,第一它是忆块的再现,是你小时候学的发声识字在起作用,没有这些再现,就没有人的语言,这种语言谁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在自己的大脑里调取,而是自动出现的,这种自动是和记库的分类储存相关连的,虽然生物钟在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回忆和思维过程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文没有单一的回忆描述,而是将它与思块的产生联系在一起描述。 流体智力能够衡量一个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与之相对的晶体智力则体现了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水平,比如词汇量、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 知 觉 物事被生命感知,除非感知不到,一般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小孩第一次看到狗,他就会默默地注视着它,第二次看到它,小孩就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了,虽然可能不知道它叫“狗”,这种感知是不需要大人教的,但是,对物品的名称必须别人教才能学会。最明显的例子是小孩学话,到了发声学话的年龄,大人只需要教小孩说“爸爸”、“妈妈”或“狗狗”,并不需要教他们嘴怎么动,舌怎么放,气流多大等等具体的知识,他们就会自己出声了,对此,你不能不觉得生命的伟大! 感知是器官的一种本能,并且个人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也是与当时的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对气味

的鉴别,当你进入公共厕所时,你会感到气味难闻,但是,你自己排出的大便,一般你是闻不到气味的,或者进入你自己的卫生间大便时(蹬式),你就不一定会闻到自己的屎臭;一个狐臭气味很大的人,其他人闻了作呕,他的爱人恰恰相反,说不定没有这种气味还睡不着呢;饥饿时吃到的土菜其味是那么好,富有时再吃是那么难咽;读一篇感人的文章,当时可以使你热泪容眶,多读几遍后你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儿时对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反感,一直可以影响终生,甚至有人对一种东西还有可能产生恐惧感。以上例子说明,感知是感觉器官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直接投影在大脑中,不受其他人命过程的控制。感觉是感到物体的存在,感知是鉴别现在你感觉的是什么,人们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感觉自己病了,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你遇到一个人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面或者叫什么了;一个很普通的汉字,你突然不知道写了。这些都是你的感知阻止了你的感觉,也就是你感觉到了该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该事物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是感觉与记库中已有的该信息对不上号,不能实行“对接”,虽然你的感觉已经明了其对方(上述病、人、字),但你的知觉没有被生物钟的提示事件功能找到,所以在大脑的思维中枢永远是个谜,除非医生告诉你这个病或对方告诉你在哪里,或旁人告诉你该字怎么写。 人的知觉,也是基因作用的结果。比喻,对大部分男人来说,真正读懂女人的脸蛋的美丽,还是在个人生长发育时,必须伴随着性成熟。男人们自然并且同时产生了“审美素”(这是一种规则素,不是思维素)。对女人而言,也是在生长发育产生第二性征时同时开始对男人的声音等表征进行“审美”。在这里男女是有别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女人爱“帅哥”的,大部分女孩到了这时开始爱男人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也喜欢听男人对自己哪怕是“无中生有”的恭维,从而顺从于任何一个差别很大的男人。这种差别可能存在于年龄、美丑、社会地位等方面。并且,女人择偶标准一般是以自己的父亲为模本,男人就不同,男人对比自己大一天的女人都可能不屑一顾,当然以上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女人还喜欢男人的智慧。男人可不喜欢女人的智慧。 回 忆 记块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被提取出来并放到思维中枢的过程,就形成了忆块,这一过程本文称作回忆。回忆过程是智慧过程的关键,是衡量一个人智商水平的标准。那么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它很简单,它是人体生物钟作用的结果。 组合 忆块放到思维中枢,按一定

规则组合,就形成了思块。先来看看人类是怎么思维的。图四是一种算式,在没规定M是个什么数的情况下,谁也得不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于是你的思维停滞了。 5
个人的心理都很复杂,如何客观的去评判一个人呢?这恐怕要从多方面考虑,出发,包括性格、言谈举目止,以及品行。为人处事,但无论如何要处于公正的态度,首先他得是一个光明磊落的男子汉,而不是一个小人——不则手段的人。当然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有所不同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也较为不同,我不是一个偏执的人,但纵然有许多人给我类似的评价,甚至误解较深,这当然包括我自身的原因在内,但不排除外界的曲解,认识了解一个人并不太容易,每个人都象一本浓厚的书,有待我们去仔细的观察的剖析。
在了解一个人之前,必须把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而不是偏激的去评判,更多的是注重人品的优劣。我在生活中朋友很少,大概是因为我执傲的缘故,亦或许是因为我对人对己要求过严的特性;我非常赞同古人的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是一个严肃的人,对事不对人,理性且不乏感情,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有人会说你的朋友圈那么狭窄。是不是他的人质有问题……发出种种的疑问。当然大概是由于大半的朋友不了解我,其实每个人对友谊都有一种期盼心量。更希望获得更多的朋友的信赖和支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准则。我们无法去做一些自己违心的事情,这简直是强人所难,我们只能管好自己,而无法用同样的准则去约束别人。
每个人都有定向思维,很多人富于理智,而极易感情用事。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常常被人利用甚至是玩弄,纵然你知道他们愚弄了你,又能如何,生气伤身子么?对于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即可了。交往仅一次。这还不简单么,更多的给予我们的是警示,是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不吃这么一堑,怎么会增加我们的长进呢?……
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有所区别的是人可以撑握支配自己的思想,有所创造。我不会刻意的去污蔑毁坏一个人的名誉,这对人于己都是不公平的,但纵然我很正派坦荡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竟然被人无视为软弱可欺,反而会遭人污蔑,这种人格的贬低和屈辱相信使之终生难忘的。圆滑是职业高手们的一惯作风,但何时何地也要对得去天地良心,有人劝我说你还年轻,还有拼——搏的本钱,还是赶快投资做点小本生意,或许前景会好些。是呀!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小本生意抛不下脸面,小钱不想赚,大本生意又经营不起。商业竟争如此激烈,且不说别的,就老实巴脚这一点而言就与商界的奸及

不相趁,我如何狠得下心来去赚那些人的钱呢?回小县城去开个门面房。那里的生活水平本来就低,消费也与之不符。再者又没有什么经验,怕是陪本的买卖我还经营得来的,说在城市把就更不用想了……
其实我也只是会纸上谈兵而已。许多经验还是在书中学来的。
我在生活中受益最多的要属《读人》这本书了,有机会我还会反复的阅读,以便更多的撑握更多的行色不等的人群,以及多变的社会和复杂的人际病态所在。读过之后更多的是感叹,自己先前的幼稚,单纯,现在想来着实有些可笑,笑自己是那么愚夫,会成为玩物笑柄。
留给更多的是沉思和思考,经验教训的累积相信对一个人的成熟是大有帮助的,是“崔长素”垫基石。
偶尔会有一些怪想,在别人看来完全是无籍之谈,但在我看来完全不是。因为我又洞察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别人学到更多的无法体会的新的知识。
唯有了解人才不会把敷衍的谎言当做真诚,唯有了解人,才不会错判他人的本意而坐失良机。我建议大家有空看看《读人》这本书,相信你会受益非浅。
人心难测。人的心理很复杂。我们是永远难以捉摸透的,人之所以聪明,人无玩人,但人又无时无刻不在玩人,只是看谁的能奈大,谁能玩住谁罢啦!这也是一句警世名言。但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和看法。似乎它的底蕴是教人们诈。与坦诚皆然是背道而驰。知识可以武装一个人,也可以击夸一个人。
我倒真的希望人间能多一份真诚,少一点自私虚伪,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卑劣,让小人这个字眼从此消失……
正义与邪恶永远是势不量力的,没有邪恶就显示不了正义的伟大的振憨力,没有反面人物的衬托,怎能洪托出伟岸的英雄形象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