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嘎调2012”燃烧身份的城市”巡演——全新EP《灯火》发行

嘎调2012”燃烧身份的城市”巡演——全新EP《灯火》发行

嘎调2012”燃烧身份的城市”巡演——全新EP《灯火》发行
嘎调2012”燃烧身份的城市”巡演——全新EP《灯火》发行

嘎调2012”燃烧身份的城市”巡演——全新EP《灯火》发行

#摇滚#。

时间: 9月22日周六21:00 - 23:30。

地点: 北京张自忠路3-2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西侧愚公移山。

费用: 80元(现场) 60元(预售)。

嘎调的第一张专辑发表于3年前,随后原贝司手文杰因故暂时离队,这给乐队的音乐创作和生活都带来了相当大的打击。嘎调的新作品《爱,终将把青春遗漏》、《火车》、《夜尽头》和《空洞》的素材实际上创作于那个时期,但一直到麦田守望者贝司手博譞加入后,嘎调才得以真正的重归完整并回到轨道上。在经过了近一年的磨合、总结和再创造后,嘎调将这些作品汇聚在《灯火》中。新EP即将在兵马司旗下发行,制作人则邀请到了清醒乐队鼓手、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郭一环。。

从第一张专辑中的《生之爱》开始,我们已经能够感到嘎调音乐的变化。新贝司手博譞的到来以及鼓手王旭对更多音乐类型的涉猎,使得嘎调的编曲变得更加沉稳有序、层次更加清晰,而主唱詹盼对人声的运用也与之前的作品大有不同。一直喜欢嘎调的听众可能会惊讶于这种进步,而第一次接触嘎调的听者又会惊讶于这有别于浮躁城市声响的独特叙述。。

这一切都源于嘎调对城市生活自省的变化。如果说三年多以前的嘎调迫使我们面对一辆疾驶而来的失控而危险的火车,那么经过三年沉淀的嘎调现在将把我们送上这列火车,载着我们抛弃城市生活的惯性,并让我们从集体无意识中抽离出来,认真的面对自己,面对“记忆与幻想的相互厌倦”。新EP《灯火》中的歌词从具象走向抽象,每一首歌曲中必然会出现的

“夜”和“夜晚”这样的预设。而嘎调的音乐则进一步让我们从外部世界走向内心深处的可见不可及的光明的尽头。。

9月7日,嘎调将带着这些新作品,开始两年以来的新一轮全国巡演。与当下流行的那些刻意的、形式化的放逐不同,这将是一次真正的在城市中心的自我放逐。。

爱乐活文化娱乐摇滚。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0014114641.html,/post/a31f18e0107bc05d207ad6a7?from=wenku/?from=wenku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 地形类型例子 滨海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的城市 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 高山谷地城市拉萨 4、城市化含义: a.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d.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以及以此为依据,城市化类型划分。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称之为假城市化。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也称为逆城市化。 6、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期,而这一前提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前提: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第二前提: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即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7、城市化的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为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身份证号码授权系统方案

身份证门禁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基础知识 (3) 1.1基本用语说明 (3) 1.2身份证小知识 (3) 1.3授权方式 (3) 1.4鉴权方式分类说明 (4) 2系统总体介绍 (4) 2.1核心功能点 (4) 2.1.1网络控制器实现身份证号码授权 (5) 2.2系统特色 (5)

1基础知识 1.1 基本用语说明 身份证读卡器:又叫身份证阅读器,内置公安部安全模块,可以从身份证内置芯片中读出身份证号码及姓名照片等信息。 身份证发卡器:连接在电脑上,用于读取身份证的IC卡号(不是身份证号码),可把客户身份证当普通IC 卡来授权到门禁控制器,用于门禁闸机开门。 身份证读头:用于控制器上,读取身份证的IC卡号并通过韦根协议(门禁标准协议)将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负责鉴定是否有权限。 授权:指在系统中授权某人(或者某卡)能够出入某个门禁设备的权限。授权会在系统中添加权限信息。权限信息可能存储在管理主机数据库,也可能下发到设备上。 鉴权:鉴权是指当用户刷卡、条码、身份证、指纹时,系统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出入的过程。鉴权需要两个必要的数据,一个是系统中已授权的信息、第二个是当前用户的提供的凭证信息。鉴权通常由门禁控制器或者电脑主机来完成。 1.2 身份证小知识 本质上身份证也是一种IC卡,但由于这种IC卡工作频率比较特殊,因此普通的IC读卡器和读头不能读取其卡号,所以不能当成普通IC卡来使用。只有使用我司的身份证发卡器和身份证读头才能将身份证直接用于传统的门禁系统。 在身份证的IC卡芯片内存储了持卡人的详细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照片等,这些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因此不但普通IC读卡器不能读取这些数据,即使工作频率正确的读卡器,也无法获取到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而身份证读卡器是专门设计用来读取身份证中的详细信息的读卡器,这种读卡器内置了公安部的安全解密芯片,能够读取并解密出持卡人的所有信息。 身份证读卡器的价格比较普通IC读卡器贵,最普通的身份证读卡器价格都需要上千元。 1.3 授权方式 身份证号码授权,指直接根据身份证号码即可进行授权,可以不需要实际的身份证。 各授权方式特点 授权方式说明安全性特点及适用范围 身份证号码授权知道身份证号码即可授权,可以 提前授权,不需要持身份证到现 场高价格较贵。对安全性和实 名制要求高的场所。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卷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 正常城市法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⒉城市群⒊城市职能⒋首位城市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㈠城市化研究 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 ㈢城市分类研究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 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P25 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 ㈠多核心 ㈡交通走廊 ㈢密集的交互作用 ㈣规模特别庞大 ㈤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6大都市带: 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IP地址相当于是每一个计算机唯一的身份证号码

1. IP地址相当于是每一个计算机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就象你的身份证一样,每个人的号码都不 一样的,不可能有其他人的身份证号码也跟你一样的,处于局域网的环境中,例如你的计算机的ip 设置是192.168.2.10而另外一台计算机的ip也设置成192.168.2.10,那么就会导致ip与其他系统冲突。 2. 2 病毒问题:局域网ARP病毒攻击导致的。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arp协议是TCP/IP协议组的一个协议,用于进行把网络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又称MAC地址)。arp 病毒并不是某一种病毒的名字,而是对利用arp协议的漏洞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目前互联网上,arp攻击的手段通常有两种:网关欺骗和路由欺骗。是一种入侵局域网的计算机的病毒木马。对计算机用户私密信息的威胁很大。 3. 3 如果你的电脑处于局域网的环境下,那就可能是有其他人的计算机的ip设置跟你计算机ip设置为同一个。 解决方法 1. 1 设置成为由DHCP自动获取 出现所描述的错误提示,应该是网卡所设置的IP地址与网络上的另外一台电脑,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的IP地址发生冲突,所谓冲突也就是使用了相同的地址,例如错误提示中的00:20:ED:9E:55:B6就是另外那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如果您的电脑在一个局域网内,并且网卡IP地址是通过局域网的服务器自动分配的,可以单击“开始” 按钮,选择“附件”中的“命令提示符”,在命令行状态下输入“ipconfig /renew”,让系统释放当前的IP 地址,重新获得一个新的地址。若您的IP地址是设置为固定IP地址的,如果是您自己设置的,可以另外设置一个,如果是由管理员分配的,那么您需要联系管理员,报告IP地址冲突的问题,要求更换IP地址或找出产生冲突的电脑进行修正。 如果您在单机情况下使用电脑,那么您需要检查自己所使用的设备中哪一个设备是冲突的原因,例如ADSL调制解调器的IP地址是否与您的网卡IP地址相同等。 2. 2 修改本机IP地址 单击开始-->设置-->网络和拨号连接,在出现的网络和拨号连接窗口中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在出现的快捷菜单里选择“属性”命令,出现“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在“常规”选项卡中,中间的“此连接使且下列组件”列表框,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 按钮在出现的“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常规”选项卡“常规”选项卡中的“使用下列I P地址”单选按钮,然后就可以在下面的文本框中填写需要的IP地址,子网埯码及默认网关了。 如果你以前用的是自动获得IP地址的话,那么就需要向网络提供商咨询了,咨询的内容包括,IP地址的范围,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的IP地址。 3. 3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 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 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地理学专题复习知识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2)主要研究内容:①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市场空间、社会空 间和感应空间等;④城市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城市交通、 城市住宅、城市贫困;⑤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领域。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非农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其本质特征是密集性、中心性、系统性、高效性、多元性。 3、界定城镇的规范(城镇与乡村的基本差别) ①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人口聚居规模大于乡村,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高于乡村,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具有较好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另外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4、城市地域类型 ①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规范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 建制的设立就明确划定。 ②实体地域--指城市座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成区。是完全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又称景观地域。 ③功能地域--体现城市人口居住、就业、购物、医疗、文教、娱乐等城市基本功能所涉及的 地域范围。(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5、城市人口指哪些人? 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应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包括城镇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人口。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6、影响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在许多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2)自然条件因素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证——IP地址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证——IP地址 【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沪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本节是第§2.2《局域网构建》中的内容,局域网的构建是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后续课程,当然,IP地址的相关内容是本节乃至整个网络模块学习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计划4课时完成,本节是第1课时,课题是计算机的网络身份证——IP地址。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IP地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②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③静态、动态IP地址; ④公有、私有IP地址。其中动、静态IP, 公有、私有是增加的内容,而子网、子网掩码的相关知识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对网络方面的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IP地址这个概念仅仅有少数同学听说过,但其相关知识也不清楚,更谈不上系统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IP地址是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而又带有新鲜感的名词。技能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高效、准确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利用计算器进行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word 的基本操作等。另外高中生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IP地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能够对IP地址进行查看和设置; ②掌握IP地址的组成和分类,能够准确判断IP地址的类别; ③了解静态、动态IP地址,能够正确认识并解决IP冲突引发的问题; ④理解公有、私有IP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IP地址、IP冲突; ②通过学生动手查看、设置IP理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 ③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掌握IP地址分类及类别判断方法; ④让学生在发现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习静态、动态IP以及公有、私有IP地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体会IP地址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②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③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掌握IP地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能够对IP地址进行查看和设置; ②掌握IP地址的组成和分类,能够准确判断IP地址的类别; 难点: ①掌握IP地址的分类及类别判断方法 ②理解公有、私有IP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境】微机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谁动了我的高考志愿”,思考:本案中警方确定犯罪嫌疑人藏身地点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IP地址。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1.15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2、城镇体系 3.、邻里 4.基本经济活动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 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 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 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13-02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两个)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三个) 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4、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 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 10、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 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门户位置。 2、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3、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

6、试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7、简述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8、美国拉格教授认为,转运功能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9、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10、绘示意图简要说明伯德(Bird)关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模式。 11、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含义。 2、城市化的两个过程: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分别指什么? 3、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什么? 4、城市化空间地域过程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5、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6、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7、简述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8、简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霍尔的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 二、名词解释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三、分析题 根据教材P52图4—1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四、论述题 1、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2、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3、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4、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07.1.5

2004级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姓名学号分数 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2.城市更新 3. 城镇体系 4.智能图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3.公式P i=P1r-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 4.边缘城市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2、请分析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及发生机制;若从美国郊区化的含义来看中国, 请问中国的大城市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并论述理由。

《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 一、填空题 1、人类居住方式的演变过程 树栖—穴居—逐水草而居—分散聚居(乡村)—集中聚居(城市)。 城市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2、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自然学科,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科学。 3、《淮南子》中对城郭的论述是: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市 的论述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4、世界六大城市带名称: (1)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2)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3)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4)英格兰大都市带; (5)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 5、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条件。P57 ⑴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⑵第二前提,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 ⑶第三前提,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 6、地理区位的类型。(P43笔记) ①大、中、小位置 ②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③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流交汇点、河 曲位置、渡口、河口

7、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划分(P169): ①位序——规模分布; ②首位分布; ③过渡型分布 8、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三种类型(P191):①对流;②传导;③辐射。 表现方式: (1)货物和人口的移动 (2)财政金融上的往来信息 (3)信息的流动 9、厄尔曼认为相互作用产生的三个条件(P192): ①互补性;②中介机会;③可运输性 10、中心地理论中,不同原则下的K值(P209): ①市场原则:K=3; ②交通原则:K=4; ③行政原则:K=7. 11、城市环境问题表现形式(P324):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垃圾污染 12、城市交通问题表现形式: 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交通污染问题(P326~328)13、城市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什么? 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种族与社会争端、内城问题(P330~334)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化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数字身份管理:网络时代的身份证

数字身份管理:网络时代的身份证 近年来,网络空间里的数字身份管理备受关注。据有关报告称,OECD的18个成员国已经制定或正在考虑制定本国的数字身份管理政策,其中美国已于2011年4月正式发布《网络空间身份信任国家战略》,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生态系统”的战略构想。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设施,规模居于全球第一的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网民每天通过各种数字身份凭证接入和使用各类互联网业务,同样也面临着身份盗窃、身份欺诈、隐私泄漏等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电子认证技术和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与兼容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普及和互联网业务创新。为此,数字身份管理应当纳入我国网络政策的议事日程。 网络实名制的更高级形态 提起数字身份管理,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网络实名制”。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某些共通之处,但更多的是区别。简单来说,数字身份管理就是指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自律等多种手段和规则来帮助网络空间的活动主体相互识别。就像人们在现实空间中会使用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来证明自己或鉴别他人一样,在网络空间里,人们也可以应用多种手段证明自己或鉴别他人,这些手段包括电子签名、用户密码、经验证的银行卡号、数字证书或者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验证的电子凭证。 数字身份管理是一个“中性表达”,它包括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建立、使用、验证数字身份而建立的各种规则,其中既包括强制的规则,也包括自愿的规则;既包括使用真实身份的规则,也包括使用匿名或虚拟身份的规则;既包括“普通网民”的数字身份规则,也包括公司、政府等各类机构的数字身份规则。而在我国语境下,网络实名制往往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身份(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相互对应的一种制度。因此,总体来说,数字身份管理是在网络空间这一新生态下围绕各类主体的身份识别而建立的一套综合体系,其内涵与外延远远大于网络实名制。 经济社会服务的安全保障 数字身份管理成为发达国家网络政策的焦点议题充分说明其政府已认识到身份管理对于网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依赖互联网的今天,通过实施国家数字身份管理战略,提高网络空间数字身份的可信赖水平,将对一国网络经济、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对于用户而言,具有互通性的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将带来更令人满意的网络应用体验。人们可以不必为记忆各种繁杂的网络账户和密码而烦恼,经过认证的数字身份凭证将向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充分的隐私保护,并且能够在各类业务中使用。这个可信任的网络身份可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试卷(后附答案)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 答卷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 4、本卷共6 大题,总分为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人口地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 、 、 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2、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 、 。 3、城市地理学:是指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下、 、 、 的科学。 4、人口 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 、 、 三个过程。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人口容量 2、民俗 3、城市 4、逆城市化 5、中央商务区(CBD ) 6、人种 三、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2、简述大都市带的形成原因 3、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4、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出现了哪些新的特征?试简析其产生原因。

5、简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 6、简述民族的形成及其特征。

四、读图填写(每题3分,共6分) 1、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如图所示,其中各阶段分别为: 1) 2) 3) 4) 5) 2、读右图某城市平面图,在1-4各区域内,根据工业区位的选择因素,综合考虑,分别填入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微电子工业: ① ② ③ ④

五、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4分,共26分) 1、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城区布局形式属 式,城市地域结构呈 式,老城区 布局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和 ;新城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在老城区中,①和③哪个形成较早?简述理由。 (3)综合分析,将图中①~④各处的土地利用方式 填入下表适当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 1 ○ 2 ○ 3 ○ 4

城市地理学试题

一、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即 空间组织和的空间组织。 3、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和。 4、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 外的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 人口和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的概念。 6、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 心具有高度的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作为基本单元。 7、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和;从 城市的职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和。 8、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和;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 9、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和过渡类型。 10、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和。 11、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规定: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 的市所辖的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的和县辖镇的人口。 二、1、城市首位律 2、位序-规模法则 3、生长极理论 4、城市金字塔 5、核心---边缘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3、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4、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5、城市规模分布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关系 6、我国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四、一、我国城镇地域概念和城镇统计口径混乱,城镇的行政辖区和城镇实体范围严重脱节,该问题的根源是简单的用城镇的行政界线代替城乡的实体界限,这影响到我国的城市研究和决策。在不更动现有行政地域划分体系的前提下,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 二、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省际差异对比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哪些?依据这些指标可将我国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划分为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特点各是什么? 三、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分类的对象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22个城市和515个非农业人口 2000人以上的镇(包括部分乡村中心)。试述孙盘寿先生划分“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时采用的方法步骤。 一、1、形成发展、组合分布、空间结构 2、区域的城市、城市内部 3、直辖市、市、镇 4、城市化地区、2 500 5、实体、城镇、乡村、城市建成区 6、城市功能地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县 7、城镇、乡村、都市区、非都市区 8、基本活动部分、非基本活动部分、基本部门、非基本部门 9、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 10、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 11、区人口、街道人口、居民委员会人口、居民委员会 二、1、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符合首位分布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即为城市首位律。 2、位序- 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把一个城市体系中的每个城市按位序和规模落到双对数坐标图上时,呈一条直线,可以此来考察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 3、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生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一组发动型工业聚集在地理空间上的某一地区,则该地区透过极化和扩散过程,形成生长极,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快速的经济发展。 4、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2分)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2分)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1分) 5、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