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唯物论单元复习

唯物论单元复习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3)2013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

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

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D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

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

④ C.②③ D.③④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D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

2 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戏说”“爆料”“揭秘”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 ) 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 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

(2 ) 结合材料, 运用“意识”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分) 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 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 2 分) 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2 分) 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

【课堂探究案】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

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

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D

2、A

3、D

4、B

5、1 ) 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 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

(2 ) 结合材料, 运用“意识”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分) 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 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 2 分) 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2 分) 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2015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

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

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

2 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戏说”“爆料”“揭秘”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 ) 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分)

(2 ) 结合材料, 运用“意识”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1 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哲学专题---辩证唯物论(含历年高考主观题命题角度)

哲学专题:辩证唯物论 高考层面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核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对应教材单元题目是“探索世界”部分,分为第四、第五两课。在哲学体系复习时,需要把哲学体系与目录对接,且称之为“哲学双体系复习”。同时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如果能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哲学体系,效果会更好。 这里提供一个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构图,仅供参考。 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

2017年支部“两学一做”总结

2017年XX支部工作总结 第X党支部书记XX 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 自十九大以来,测控与机电工程系第X党支部积极响应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在XX党员中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第X党支部借助微信群、QQ群经常性分享解读十九大精神、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等学习资料,并进行网上讨论学习。近日,还通过知识问答、试卷测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交流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收获。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了一场十九大学习知识要点测试,支部成员答题得分均在90分以上。XX党总支集体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XX次。 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情况 1、总体情况: XXX年XX月以来,根据上级党组织对“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结合XX 党总支的学习计划,我支部制定了针对本年度的“两学一做”学习计划,学习的具体内容,主要根据XXXX学习的要求,结合XXX学习计划,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具体内容参考学习计划表。截止到现在,我支部良好的按照学习计划执行。 2、主要做法: (1)、自学和集中学习有效结合:把党员自学和集体学习有效相结合,支部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知晓学什么。按照XXXX学习的要求,每周二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学习要紧密结合XX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体学习、讨论方式真正提高认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创新方式讲党课: X年X月X日,邀请XX专家XX到我XX讲党课,题目是“XX”,运用身边人和事,现身说法,注重强化互动交流,能够为我XX 党员答疑解惑,以此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创新形式和载体:支部还将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有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学习重点,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采取网上学、建立党员微信群、QQ 群等活动,把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到每名党员。 三、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1、我支部2017年召开支部大会的情况:2017年上半年召开支部大会XX

宪法学知识结构图

宪法学知识结构图 特征:根本法(3方面)、公民权利保障书、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实质: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分类资产阶级法学:成文与不成文、刚性与柔性、钦定、民主和协议 马克思主义学者: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 英国:最早产生宪法实行宪政国家 历史发展美国: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欧洲大陆最早成文宪法 基本理论我国宪法的数次修整(88、93、99、2004) 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权利制约 作用:确认和巩固、限制和规范、指引和协调、评价和宣传 渊源与结构:序言、正文、附则 宪法规范: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相对稳定性 主体:公民、国家、其他主体 宪法关系内容:宪法上的权利义务 客体:宪法行为 宪法与宪政宪政特征:宪法实施是基本途径、有限政府是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集中表现 关系:宪法是前提,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生命,是动态的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性质,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特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 基础全民所有制: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巩固发展 集体所有制:国家鼓励、指导、帮助 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重要组成个体私营: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三资企业:利益受法律保护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家基本制度基本文化制度文化制度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逻辑起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前提:民主选举代表 核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关 关键: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基本原则:选举权普遍性、选举权平等性、直接与间接并用,秘密投票 确定主持机构: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 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选举制度选举程序提出代表候选人 投票 对代表的罢免与补选 物质和法律保障:经费由国家开支 国家结构单一制 联邦制 形成原因:历史原因、民族原因

(完整版)唯物论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复习唯物论专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6课标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 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2016上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 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3.(2016课标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6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 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江苏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 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 (2015?江苏卷31.)“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 (2015?上海卷24.)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2017年两学一做心得

2017年两学一做心得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又一项学习教育,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党内教育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做合格党员是每个党员入党之后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笔者以为,做合格党员要自觉做到四个不忘记。 不忘记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迟早要摔跟头、摔大跟头。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缺失是最危险的缺失。因此,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自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对党忠诚。在任何时候都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 不忘记法纪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自然就更谈不上纯洁性和先进性。那么如何真正将规矩二字始终落实、贯穿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将纪

律始终停在前面?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作为党员,只有经常拂拭思想上的灰尘,守法纪、守规矩、守本分,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并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才能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才能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践行好三严三实要求。 不忘记价值操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的道德是力量的源泉、是纯洁的保证、是抗腐的良药,是我们事业走向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根本保障。有品行是讲党性的体现,是作表率的基础。因此,作为党员不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对个人价值观的保鲜,自觉注重对党性的锤炼和提升。这样才能自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树立高尚的品格,真正做到严以修德、以德立身,坦坦荡荡做人,老老实实干事,守住人格尊严,守住做人的底线。 不忘记责任担当。开展两学一做,做是关键,在做的过程中能否具备担当意识则十分关键。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履职尽职、为民奉献、为民担当,是党员职责所在。在新常态下,全体党员只有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深学笃行,无私奉献,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两学一做的实践中探索突破,在突破中推进工作的崭新局面;才能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押题专练)

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A 【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虚拟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显示器为人们提供沉浸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等叠加到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来丰富人们的现实感。根据描述,两种技术的区别是() A.是否发挥意识的创造性 B.是否看到真实环境 C.是否有虚拟信息的存在 D.是否以现实为基础 【答案】B 【解析】通过特定的显示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的是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的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结合。 3.阿尔法围棋( AlphaGo)作为谷歌开发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机器学

不会的。材料表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最终取代人类③人工智能的发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对人工智能的不同认识说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人类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④符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4.新型石墨烯超级电池,具有体积轻、不易燃、低成本、量产容易等特点。将其用作电动车电池,可实现充电7秒钟,行驶35公里的效果。“超级电池”还可广泛应用于现有混合电动汽车等设备。“超级电池”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意识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为事物具有自在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④人能够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 构图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 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 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 系结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 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 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

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知识点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制定,宪法产生的条件,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正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功能和作用,宪法渊源,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效力。 理解: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及其在我国宪法上的具体表现。 熟悉: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改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有关宪法现象、宪法事例或宪法问题。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含义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第四节宪法的基本功能 宪法的一般功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第五节宪法的渊源与结构 宪法的渊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宪法典的结构(序言正文附则) 第六节宪法规范 宪法规范的概念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根本性最高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宪法规范的分类 第七节宪法效力 宪法效力的概念宪法效力的表现宪法与条约的关系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内容。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社会制度的规定。 熟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的一般原理,并能够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狭义 科学涵义 广义 时代背景 产生的背景思想渊源 实践基础 列宁主义 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阶级性 基本内容 理论品质 社会理想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意识的起源、本质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 客观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普遍性:联系与系统 多样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过程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及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现象和本质 必然性和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 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可能性和现实性 内容和形式 归纳与演绎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关系

宪法学期末考试大纲及知识要点

宪法学期末考试大纲及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宪法是确认一国民主制度,通过规范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柔性宪法:依据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凡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宪法的修改程序亦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采用单纯多数决方式),就叫做柔性宪法。英国宪法就被称为柔性宪法。英国实行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并不认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刚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特别多数决方式通过修宪提案)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种法典的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就是成文宪法。划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标准是看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成文宪在一国法律体系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不成文宪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不成文宪法不是绝对没有文字,而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如英国宪法就是不成文宪法。 平时宪法 钦定宪法:根据制定宪法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凡由君主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就称为钦定宪法。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即为钦定宪法。 协定宪法:协定宪法,凡由君主和国民议会协议而制定的宪法称为协定宪法。法国君主路易?菲利浦与国会协定而产生的1830宪法即为协定宪法。 名义宪法:只在名义上存在,但在现实中不能发生其规范性的宪法。 规范宪法:为政治权力所适应并服从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 宪法规范: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宪政: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即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德尔形式把已争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来,以便巩固、发展这种民主事实。宪政是以宪法为形式、以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法治为保障的现代政制。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权力法定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法无授权即无权”,即据权力的性质和特征,一切权力都应当是有限的,它源于法律,受法律限制,越权无效。该原则以法治为前提。 权利推定原则:权利有所谓“剩余权利”,即法律上未规定的权利,而有未加禁止并且符合社会成员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可以推定为权利主体有权利做,即“法不禁止即为可”。允许从应有权利推定出法律权利,称之为权利推定原则。 比例原则:当国家行使公权力而与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必须审查该公权力的行使是否为宪法所规定,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是否适度、合比例。 法律保留原则: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授权。 宪法结构:宪法文本结构指宪法文本内容的具体组织和排列形式,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形式结构指将宪法规范予以合理排列的顺序、方式,我国分章、节、条、款、项。内

法理学知识点结构图

法理学知识点框架图 政治性 基本特征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党的事业至上 本质属性人民利益至上 基本理论(“三个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一、社会 主义实践基础 法治地位和作用 理念 核心内容:依法治国 本质要求:执法为民 基本内容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重要使命:服务大局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健全完善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法治统一、体系完备) 基本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注意重点: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 权责统一、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和职业道德水平) 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 其他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 法的概念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 可诉性) 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 法的作用社会作用2 法的局限性3 种类:秩序自由正义 二、法的价值价值位阶原则 法的本体法的价值冲突及解决:个案平衡原则 比例原则 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4 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分类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法的要素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5: 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法律原则种类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 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 分类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 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 权利与义务结构上 数量上 两者的关系6产生发展上 价值上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首先法的本质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2法的社会作用:涉及三个领域和两个方向。①三个领域即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 ②两个方向即政治职能(阶级统治的职能)和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3法的局限性的体现:①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②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③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④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 4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2)并不是所有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3)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者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5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1)内容上,法律规则明确具体,着眼于共性;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他们的个别性 (2)适用范围上,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广;(3)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者涵摄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之中;法律原则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或是以衡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的强度之中。 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上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专题一 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问题

专题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问题 1.辨证唯物论 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要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造福人类。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⑤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和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命题热点】 1.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精神的原因 2.试题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3.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做法的依据(合理性) 4.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分析试题材料。 5.谈谈在处理。。。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专题二关于认识论的问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活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掌握科学理论,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⑷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正确对待谬误。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一部分,是《生 活与哲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常考点。因此能否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对整本书的复习以及高考的备考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辩证唯物论部分的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2)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4)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难点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设计有机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再现生活真实的优势,又通过板书,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六、学情分析及学法 本节课是以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二轮复习课,一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准确调动本部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基于哲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在学生认知规律指导下,我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具体的事例及试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做题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近五年的关于唯物论高考考频情况

宪法框架图

2 2第二节宪法 1是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特征) 2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效力特征):具有母法地位;最高的行为准则。 3修改程序严格:宪法修改提议人(全国人大常会or 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比例(全国人大代表2/3)-(其他法全人大代1/2通过)1949<共同纲领>宪法性质的文件,不是临时宪法由政协制定——1954第一部宪法——7578宪法——1982现行宪法1988确立私营经济合法地位。1993市场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大代表任期改3-5年。1999依法治国: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2004土地征用、保障人权:三个代表;土地征用给予补偿;个人财产权保护;国家尊重保障人权;人大代表任期均5年;定国歌。 1普遍性原则:年满18周岁公民(自然人、中国籍、未剥夺政治权)。[如精神病人有权选举但不能参加] 2平等性原则: 3直接间接相结合:不设区市、市辖区、县、乡、镇直接选;省、自治区、自治州、直辖市、市间接选举;全国人大由省直自人大+军队选出。 4秘密投票原则:公开选举,秘密投票。 5对民主选举保障: 国家整体和局部间关系。单一制国家,中央领导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低度自治。条例权、行政权 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对外事务权 1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立法不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年老疾病丧失劳力的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教育权、科研文艺等文化活动权。 7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 8特定人权利:妇女、儿童、老人、华侨的权益保护。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法律、国家秘密、国家安全 3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义务、受教育义务、计划生育、抚养赡养。 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及常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检察院。(政协、党机构委员会不是) 地方国家机关:地方人大及常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检察院 乡级机关:乡政府、乡人大(无常委会)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责任制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实行责任制,各级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行政机关外可以首长负责/集体负责) 3精简效力原则: 4为人民服务原则: 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1立法权。制定、修改、监督 2组织国家机关,选举、决定、罢免最高国机领导人(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成员、中央军委成员、最高法院检察院长) 全国人大会:3 批准国家计划方案。4 监督全国人大常委。5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批准省自直的建置 ,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制度,决定战争和平问题。 组成:应有少数民族代表;成员不能担任一府两院(行政 审判检察机关)职务 1立法权:修改、解释、制度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 2监督权:监督工作、撤销法规命令。 3 人事权:任免国务院、军委、法院、检察院的副职/成员。 4其他权:决定特赦;决定全国、省自直进入紧急状态。条件:年满45周岁,正副任期5年,连任不过2届。国家主席:职权:对外代表国家;提名国务院总理;发布特赦戒严动员。 替补机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由全国人大补选。正副主席缺位,由全国人大委员长代理,后全国人大补选。性质: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央行行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成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任职不过2届的: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由全人大决定的: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职权:立法权、建置和区域划分权、监督权、紧急状态权(仅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会:性质: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任期5年,没有连任限制。 组成:主席、副主席、委员。主席由全人大决定,其他主席提名全人大决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常会负责。 性质();上下级关系(); 司法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监督与被监督,司法独立。法院只对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报告工作。 检察院是监督机关。领导与被领导。检察院对上级检察院and 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报告工作。 地方人大会: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设到乡级,地方人常会设到县级。 地方性法规制定:省自直人大、省会市人大、较大市人大。 性质: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 地方各级政府:职权:规章制定权。 上下级关系:双重负责制,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and 本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报告工作。 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 民族区域自机关: 自治机关:人大会、人民政府(无常委会)。 自治权:立法权、行政权。 自治领导人:人大常会:主任/副主席由当地公民担任;行政首长:一律由当地民族公民担任。宪法特征: 宪法产生发展: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会(主体) 宪法监督:全国人大or 全国人大常会。监督行为和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改变或撤销)>全人大常会(撤销)>国务院/地方的制定。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国家机构概念:国家组织活动原则:国家机关体系:宪 法 概 述国家基本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规定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①我国公民 主体(包括个人和群体) ②外国人 平等权 人身权 政治权 内容财产权 人权劳动权 受教育权 最大障碍贫穷 依法行政 措施减贫行动 精准扶贫

国际机构的产生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①人民 权力机关 ②中央 地方 ③机关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①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 ②依法行使权力, ③按法定程序行使。 ①宪法是根本大法 地位: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 宪法 误区: ①宪法包含其他普通法律。(×)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汇总。(×) ③普通法 + 普通法 +……=宪法 (×) ④ (×)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知识点 ①序言 ②第一章 总纲 宪法组成 ③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④第三章 国际机构 ⑤第四章 宪法性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根本活动准则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① 一切组织和个人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表现 ②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①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原因 根本法 ②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其他法是子法) 最高 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