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R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ER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ER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ER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010813201陈晓韦财管132

浅谈ERP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体现了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MRPⅡ/ERP管理软件,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它从20世纪末就已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阶段,管理思想、水平、方法和基础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使得ERP实施的成功率不够高。此外,实施ERP需要较大的投入,许多企业仍在观望和徘徊。因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我国ERP的应用与发展问题,研究对策,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ERP在中国的发展

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 Ⅱ软件,开创了ERP在我国应用的先河。20多年来,MRPⅡ /ERP 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经历了由起步到推广应用、由MRPⅡ到ERP、由ERP技术研究到ERP产品开发进而发展成ERP产业的3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启动期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8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ERP系统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正式开始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而此时的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够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试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当年机械工业部旗下的企业先后开始以近ERP前身MRPⅡ软件,并开始试点性开发财务软件,通过这些信息化来改善管理。

1979年,MRP-II被大批引进,1979年国家投资在长春一汽试点开发财务软件,同年沈阳鼓风机厂引进IBM的管理系统COPICS;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MRP-II系统,接着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也先后购买了系统。1982年3月,台湾鼎新电脑公司成立。这家专注于ERP软件开发和销售的公司,受惠于台湾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为日后成为台湾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公司奠定了基础。

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863计划)CIMS(计算机

集成制造系统)中心成立。当时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著

名教授吴澄长担任该中心的主任。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植CIMS工程

建设。在这种社会大潮下,1991年开思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大陆地

区最早涉足ERP的企业,卡法基于AS/400平台的MRPII系统。1994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MIS研究室与美国CDC公司合资成

立了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但由于自身的管理混乱,日后爆发了

震惊世界的“利玛事件”。

(二)第二阶段:成长期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到1996年,其主要特征是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分之一休矣”的阶段。在这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II时缺少整体的规划,往往是“只观一点,

不观全局”;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局限在制造业内;3.管理的

范围和功能只局限于企业的内部;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

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所选择

的软件系统并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是无法对企业业务进行

全面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改程序和二次开发,造成实施过

程难、周期长、效果欠佳等缺陷;或是根本无法使用,束之高阁或

不得不重新购买其他软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989年,财政部出台《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这就

是业内著名的“许十条”。其对市场影响超过了十年。“许十条”

最大的贡献在于规范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在企业采购财务软件

的过程中,拥有了一个评判标准,形成了企业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

的热潮。但“许十条”的争议点也非常明显,财政部扶植的标准,

对于以生产制造流程为基础设计ERP软件并不适应。大批ERP软件

无法通过“许十条”标准。在财政部财务电算化强力推进中,大批

财务软件企业得以先行发展起来。它们在规模和资本实力上逐渐超

过了创办时间更早、经营产品技术难度更高的ERP公司。

(三)第三阶段:成熟期该时期是从1997年开始到目前的整个

时期,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

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应用效果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成熟阶段。

二、我国 ERP 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对ERP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IT)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可以扩

展到整个供应链)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

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降低交易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ERP 首先

是一种管理思想。它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嵌入信息系统之中;其次,ERP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集成。ERP 集成软件系统,成为崭新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是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标尺。

(二)具备了ERP应用的多层次目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在所有制、管理制度、管理水平、

管理者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尽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

理的总体目标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具体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步骤、方法以及首要目标,不仅与发达国家10多年前ERP应用起步时不一样,而且也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现在ERP应用的重点和新趋势不

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企业,所需ERP软件的差异

性是公认的,但相同行业、相同业务流程、规模或管理水平不相同

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首要的应用目标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ERP应用方面具备了多层次目标。如:以堵塞漏洞、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以加强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和库存管理为首要目标;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企业

核心竞争力TQCS ( 守时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巩固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首要目标;以解决“一体化订单管理”、“资金控制”、“运营风险”、“管理效率”四大难题为主

要目标,等等。

(三)商品化的ERP软件市场基本形成。

早期的MRPⅡ/ ERP软件主要是引进为主。自20世纪90年代初

以来,我国相继出现了专门从事ERP软件的开发、销售、服务的专

业性公司,如利玛、经纬、开思、和佳等;还有一批软件开发商是

由从事财务软件开发的公司转型而来的,如用友公司、金蝶公司、

浪潮国强公司、新中大公司等。这些公司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只

有10几年时间,但它们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应用实践,对企业的需求了解比较透彻,从

而形成了一系列功能比较稳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国产化ERP软件。可以说,ERP软件商品化市场已基本形成,而且与我国企业信息化

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四)宏观上加强了对ERP应用的管理和引导。

1996年5月,国务院就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加大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力度,国家经贸委、科技部以及各省市出台了支持企业信息化的优惠

政策和措施,从宏观上既为ERP软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给予了指导

和促进,又向 ERP 软件商及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两

年来在我国工业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中,ERP实施有了一些成

功的案例,有关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及时进行了宣传,对ERP应用

知识进行了普及性教育。从而一方面掀起了企业应用ERP的热潮,

科学地引导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另一方面促使用户更加成熟,能根

据自身情况提出明确需求,量体裁衣,循序渐进地实施ERP。

(五)锻炼和培养了一批ERP的应用人才。

在MRPⅡ/ERP的引进、研发和应用过程中,许多部门、地区、

基层单位逐渐认识到培养ERP应用人员的重要性,开展了多渠道、

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一些院校相应开设了ERP原理、ERP实施

方法、ERP模块操作及ERP系统软硬件操作等课程,从理论水平和

应用技能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应用人员。此外,在企业ERP

应用实践中,各级管理人员除了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之外,他们之

间还通过帮、传、带等方式相互学习、大胆摸索,自觉成长为ERP

的应用人才。总之,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发展,ERP思想逐步地

渗透到企业人员中,并渐而形成企业人员的自觉行为。

目前,我国正值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和ERP研发应用的高潮期。

由于ERP是在西方制造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提出的,比较

适合按照西方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组织起来。ERP内含的科学管理思

想和管理模式与我国部分企业传统管理体系与落后管理思想的冲突

才是ERP工程实施受挫真实的、本质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