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二次函数(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函数特征识别二次函数。

2.教学思考

学生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二次函数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事物间的函数关系。

3.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4.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学会,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二次函数,经历探索函数关系、归纳二次函数概念的过程。

2.教学难点

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安排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板书设计

26.1.1二次函数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作出函数y=ax2+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函数y=ax2+k与y=ax2之间的关系,理解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够正确说出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中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同时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图象是抛物线,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会画简单的抛物线,而且还能够通过观察图像了解抛物线的一些性质。 本节课通过对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探索,进一步将函数的表格、关系式、图像三者联系起来,逐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经验。 在教学中,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与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异同,从而更进一步地掌握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 能作出y=ax2+k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与y=ax2的异同,理解a与k对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说出函数y=ax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四.教学难点 能够作出函数y=ax2+k的图象,并总结其性质,还能和函数y=ax2作比较,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函数y=ax2的图象的画法,了解了它们的图象的一些性质,请你告诉大家函数y=2x2与y=-x2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回顾已学的 知识。并追问: 你知道y=2x2+1 y=2x2-1有哪些 性质吗?它们的 图象与y=2x2的 图象有什么关 系? 【板书课题】 积极回忆已 学的知识, 并思考回 答。 对于函数y=ax2(a>0)图象 性质加以总结。这里取a为 正,负数对比,不仅进一步 复习巩固,同时为今天运用 类比教学打下铺垫,提问时 分层回答,不断补充,体现 合作,互助。

九年级数学教案_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3.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4、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5.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思考:(1)h 与t 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 2出示议一议, 要求学生画出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图象,并思考:(1)每个图象与x 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的图象y=ax 2+bx+c 与x 轴交点的坐 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有三种情况 :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 =0时自变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根。 4、出示想一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解决,教师适当辅导 学生活动1、小组交流发表看法:(1)求出h 与t 的关系式为h =-5t 2+40。 (2)可以令h =0解得t=0时是小球没抛时的时间,t=8是小球落地时的时间。出示议伊哦仪也可以观察图象,从图象上可看到t=8时小球落地。 2、学生到黑板画图象,观察图象讨论回答: (1)图象① y=x 2+2x 、②y=x2-2x+1、③y=x 2-2x +2与x 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两个根0,-2 ;x 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方程x 2-2x +2=0没有实数根 (3)从图象和讨论知,二次函数y=x2+2x 与x 轴有两个交点(0,0),(-2,0) ,方程x 2+2x=0有两个根0,-2; 二次函数y=x 2-2x+1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1,0),方程 x 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二次函数y=x 2-2x +2 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方程x 2-2x +2=0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根。 3、学生自己尝试解题交流结果。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补充练习:1、判断下列各抛物线是否与x 轴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 (1)y=-5x 2+7x+3 (1)y=2x 2-3x-2 (3)y=x 2-6x+9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两课时 优秀教案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文档设计者: 设计时间: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与方法. 3.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与横轴的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方程何时有两个不等实根、两个相等实根和没有实根.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课本(10分钟) 2.交流互动(10分钟)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位 置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 的情况b 2-4ac的值 有两个公共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 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无公共点无实数根b2-4ac<0 知识点三:求方程的近似解 3.课堂练习(11分钟) 习题22.2第2题(1)、(2). 4.拓展性练习(11分钟) (1)已知二次函数y=-x2+4x+k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x2+4x+k=0的两根为x1=-1,x2=5 .

(2)抛物线y=-x2+2kx+2与x轴交点的个数为( C ) A.0 B.1 C.2 D.以上都不对 (3)下表是满足二次函数y=ax2+bx+c的五组数据,x1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解,则下列 x 1.6 1.8 2.0 2.2 2.4 y-0.80-0.54-0.200.220.72 A.1.6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

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 的两个实数根. (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 方程组 c bx ax y n kx y ++=+=2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 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两交点为 ()()0021,,,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 a c x x a b x x = ?-=+2121,()()a a ac b a 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 ??-=--= -= -=44422 212 212 2121 课 后 作 业 1.抛物线y =x 2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 A.(2,-2) B.(1,-2) C.(1,-3) D.(-1,-3) 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 >0,c >0 B.ab >0,c <0 C.ab <0,c >0 D.ab <0,c <0 C A E F B D 第2,3题图 第4题图 3.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0,b <0,c >0 B .a <0,b <0,c >0 C .a <0,b >0,c <0 D .a <0,b >0,c >0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析几何中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时,此部分内容又是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平行班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很好,一般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所研究的问题中含有参数或者综合性较强、或者运算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转化,不善于分类讨论,不善于归纳总结,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处理方法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数的二次方程、不等式,如何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化处理,为今后处理其它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提供范式. 3.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处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问题,感悟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3)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在本主题的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作为初高中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课”,有其重要特点:一不能靠单纯的复习;二不宜上成新课;三,必须展示基本的套路,而又不可能一次到位;四,需要立足于函数、圆

二次函数yabc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二次函数y a b c的图像 和性质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bx+c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内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b/2a、(-b/2a,4ac-b2/4a)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思考:像函数 y=-4(x-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1/2x2-6x+21能画成y=a(x-h)2+k 这样的形式吗

初中一元二次函数教案

第二讲:一元二次方程 一、考点、热点回顾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2. 根的判别式: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心z +bx + c = O(a^O) △ = b' -4s 当八〉。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当△<()时,方程无实根 3. 根与系数关系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bx + c = 0(“尹0) C △ Z 0时,彳J x, + = — — , =— 当 - “土“ 二、典型例题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6x 2-7x+l=0 (2) 4x 2-3x=52 (老师点评) (1)移项,得:6x 2-7x=-l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x =-l 6 6 (2) 化二次项系数为1; (3)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 原方程变形为(x+m ) Ln 的形式; 712 一一 512 ( ) +- X+7 - 2 -X 7-1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O (a尹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 (a尹0)且bUacMO,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I= -b-yjb3 -4ac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4x-l=0 (2) 5x+2=3x2 (3)(x-2) (3x-5) =0 (4) 4x2-3x+l=0 a a 配方,得:x2+-x+ (—)2=--4- (―)2 a 2a a 2a 帅/ b庆一4以 即(x+ — ) 2=------------ ;— 2a 4" 2 VbMac^ 0 且4a2>0 b2 -4ac /. --- N0 士g b , Jb2 -4?c 直接开平方,得:x+—=±- 2a la -b + ^jb1 - 4ac -b-Jb'- 4ac ? .X1=------------------------------- , X2= --------------------------------- 2a 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O (a^O)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bx+c=O,当b~4ac30时,?将a、b、c 代入式子x= 丰如-矗就得到方程的根. 2a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3 r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x=.-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5.4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又是对前面所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一次升华,还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 本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回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表中的各对对应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画出图象.通过画出图象,让学生分析、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及其性质,会根据图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图象的性 质. 2.能分清当a>0,a<0时图象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发现,提高分析、归纳等能力,体验数学中的数 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直观多媒体演示 和学生动手作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正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难点:作二次函数图象时要选取适当的点,选取适当数目的点.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次函数:y =kx +b (k ≠0) 图象:直线 反比例函数: (k ≠0)图象:双曲线 问:1.如何画出函数图象呢? 2.如何得到相应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象的回顾,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旧知,另一方面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类比作用. 合作探究一: 二次函数y=ax 2 (a>0)的图象 请同学们用描点法按下列要求画图: k y x

初中一元二次函数教(学)案

第二讲:一元二次方程 一、考点、热点回顾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2. 根的判别式: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a 200 ++=() ≠ ?=- b ac 24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当?<0时,方程无实根 3. 根与系数关系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a 200 ++=() ≠ 当?≥+=-= 0 1212 时,有, x x b a x x c a 二、典型例题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6x2-7x+1=0 (2)4x2-3x=52 (老师点评)(1)移项,得:6x2-7x=-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7 6 x=- 1 6 配方,得:x2-7 6 x+( 7 12 )2=- 1 6 +( 7 12 )2 (x- 7 12 )2= 25 144 x- 7 12 =± 5 12 x1= 5 12 + 7 12 = 75 12 + =1 x2=- 5 12 + 7 12 = 75 12 - = 1 6 (2)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 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 2+bx+c=0(a ≠0)且b 2 -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2b a -, x 2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 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c a 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 a )2 即(x+2b a )2=2244b ac a - ∵b 2-4ac ≥0且4a 2 >0 ∴22 44b ac a -≥0 直接开平方,得:x+2b a =±2a 即 ∴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 ≥0时,?将a 、b 、 c 代入式子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5.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2.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通 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3.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 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 是二次函数与y二h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一一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一一交流发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情境,弓I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 ? b = 0(k = 0)和一次函数y二kx ? b( k = 0)的关系, 你还记得吗?处理方式: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a0和二次函数 2 y=ax + b x( c 0 )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学生可进行猜测)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种成就 感.同时也可使学生养成一个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展示)

九年级数学: 22.1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22.1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形如y = ax 2 的二次函数图象,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通过观察图象,能说出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3.在类比探究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象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观察图象,得出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 象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抛物线的图像特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例1、画二次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有学生自己完成)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2、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 顶点.顶点坐标(0,0) 3、运用新知 (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 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 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相关资料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 y=0 时,一次函数 y=kx+b 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 kx+b=0 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 投影片:(§2.8.1A) 我们已经知道,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可以用公式h=-5t2+v0t+h0 表示,其中h0(m)是抛出时的高度,v0(m/s)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 4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的高度 h(m)与运动时间 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那么 (1)h 与t 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解答. [生](1)h 与t 的关系式为 h=-5t2+v0t+h0,其中的 v0 为40m/s,小球从地面被抛起,所以 h0=0.把v0,h0 代入上式即可求出 h 与 t 的关系式. (2)小球落地时 h 为0,所以只要令 h=-5t2+v0t+h.中的 h 为0,求出 t 即可. 还可以观察图象得到. [师]很好.能写出步骤吗? [生]解:(1)∵h=-5t2+v0t+h0, 当 v0=40,h0=0 时, h=-5t2+40t. (2)从图象上看可知 t=8 时,小球落地或者令 h=0,得: -5t2+40t=0,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 3.4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1.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及图象的特征 2.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会求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大(小)值 4.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函数)0(2≠++=a c bx ax y 叫做一元二次函数。 2.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3.任何一个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都可把它的解析式配方为顶点式: a b a c a b x a y 44)2(2 2-++=, 性质如下: (1)图象的顶点坐标为)44,2(2a b a c a b -- ,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最大(小)值 ① 当0>a ,函数图象开口向上,y 有最小值,a b ac y 442 min -=,无最大值。 ② 当0>a ,函数图象开口向下,y 有最大值,a b a c y 442max -=,无最小值。 (3)当0>a ,函数在区间)2,(a b - -∞上是减函数,在),2(+∞-a b 上是增函数。 当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案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案(3) 【目标】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 =ax 2(a ≠0)及y =a(x-h)2 (a ≠0)的图象作法和性质 的过程; 2. 能够理解函数y =a(x-h)2 (a ≠0)与y =ax 2的图象的关系,了解a,h,k 对 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3.能正确说出函数 y =a(x-h)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重点】 理解函数y =a(x-h)2 (a ≠0)与y =ax 2的图象的关系及性质; 【难点】 理解函数y =a(x-h)2 (a ≠0)与y =a x 2的图象的关系及性质; 同学们还记得一次函数y=2x 与y=2(x-1)的图象的关系吗? 你能由此推测二次函数2 x y =与y =(x-1)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那么 2x y =与y=(x-1)2的图象之间又有何关系? 动手操作、探究: 在同一平面内画出函数2 x y =与y=(x-1)2的图象。比较它们的性质,你可以 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问题1】 形如 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我们已经了解到,函数k ax y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2ax y =的图象上下 平移所得,那么函数2)2(2 1-=x y 的图象,是否也可以由函数221x y =平移 而得呢?画图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函数2)1(+=x y 的图象。 2、比较它与函数2 x y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结论: (1)抛物线y=a(x-h)2(a ≠0)与抛物线y =ax 2(a ≠0)的形状一样,只是位置不 同,因此抛物线y=a(x-h)2可通过平移抛物线y =ax 2(a ≠0)得到。当h >0时, 把抛物线y =ax 2(a ≠0)向左平移|h|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a(x-h)2,当h<0时, 把抛物线y =ax 2(a ≠0)向右平移|h|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a(x-h)2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习了一次函数,并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今天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并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认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二、新课教学 问题如图(见教材图22.2-1),以40 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 h=20t-5t2. 考虑以下问题: (1)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为什么? (4)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题,请大家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解答.师生互动,完成上面4个问题. (1)当小球飞行1s和3s时,它的飞行高度为15m. (2)当小球飞行2 s时,它的飞行高度为20 m. (3)方程无实数根.这就是说,小球的飞行高度达不到20.5 m. (4)当小球飞行0 s和4s时,它的高度为0 m.这表明小球从飞行到落地要用4 s.从上图来看,0 s时小球从地面飞出,4 s时小球落回地面. 从上面可以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联系密切.一般地,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深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问题2 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值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 (1)y=x2+x-2;(2)y=x2-6x+9;(3)y=x2-x+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函数的图象(下图),然后说说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1)抛物线y=x2+x-2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横坐标是-2,1.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x-2=0的根是-2,1. (2)抛物线y=x2-6x+9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这点的横坐标是3.当x=3时,函数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6x+9=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3)抛物线y=x2-x+1与x轴没有公共点.由此可知,方程x2-x+1=0没有实数根.三、归纳总结 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知道抛物线与x轴的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会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处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 3、会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有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处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用图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有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一元一次方程x+3=0的根为_______ (2)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一元一次方程-2x+4=0的根为________ 思考: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与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有什么关系?

答: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 问题1 问题1:以 40 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 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 h (单位:m )与飞行时间t (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 h = 20t - 5t2.(1)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15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20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20.5 m?为什么? (4)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解:(1)解方程 15=20t-5t2 t1=1, t2=3. 当球飞行1s和3s时, 它的高度为15m。 (2)解方程 20=20t-5t2 t1= t 2=2. 当球飞行2s时,它的高度 为20m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与性质 年级:九年级 执教老师:田老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理解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配方的过程,掌握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对称轴a b x 2-= , 顶点坐标(a b 2- ,a b ac 442-) 【教学难点】 用配方法确定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耐心填一填

2. 抛物线y =-2(x +3)2-6的开口 ,对称轴是 , 顶点坐标为 。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 有最 值 。 3. 你能说出y =-2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将二次函数 y =-2(x +3)2-6化成一般形式吗? 2. 怎样将二次函数一般式y =-2x 2+6x -1化成顶点式y=a(x -h)2+k ? y =-2x 2+6x -1 =-2(x 2-3x +21 ) 提:提取二次项系数 =-2[x 2-3x +223)(-223)(+21 ] 配:括号内配成完全平方 =-2[(x -23)2-47 ] (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x -23)2+2 7 化:化成顶点式 3. 提问: ⑴ 对称轴是 , 顶点坐标是( ) ⑵ 当x 等于多少时,函数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4. 求函数122 12-+-=x x y 的最大值。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析几何中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时,此部分内容又是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平行班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很好,一般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所研究的问题中含有参数或者综合性较强、或者运算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转化,不善于分类讨论,不善于归纳总结,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处理方法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数的二次方程、不等式,如何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化处理,为今后处理其它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提供范式. 3.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处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问题,感悟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3)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在本主题的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作为初高中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课”,有其重要特点:一不能靠单纯的复习;二不宜上成新课;三,必须展示基本的套路,而又不可能一次到位;四,需要立足于函数、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