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次修约

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次修约

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次修约
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次修约

鸦片战争后的“修约”讹诈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长久闭锁的国门。西方列强通过逼迫,与清政府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特权。一、1他们利用这些不平等条约,大肆倾销其机器化生产的廉价商品,掠夺中国传统的丝、茶等农产品原料,把中国变成其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更有甚者,西方列强在进行所谓的“合法”贸易的同时,不改其殖民主义侵略者本性,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鸦片走私贸易。

二、当英、美、法等国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最初的一批不平等条约之际,西方殖民主义者曾经一度为止欣喜若狂,他们认为从此便可以无限度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谋取高额利润。英国纺织资本家就曾充满幻想地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然而,事实并未像西方资产阶级预料的那样美好。1在五口开放通商的最初数年间,英、美对华贸易额总数高达70%以上者,只是机器棉纺织品,西方国家依然没有改变其逆差地位。2鸦片走私所产生的贸易额,虽然能够弥补其对华贸易逆差,但这种非法的罪恶贸易即使在“文明世界”中也受到道义的谴责,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利润,绝大部分也仅仅落入了那些鸦片贩子们的私囊之中。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扩张海外市场,倾销其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的意图有所背离。

三、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在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同样形成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在五口通商最初的十多年间,中国传统经济远未达到土崩瓦解的地步,其对西方商品的抵抗也同样表现得极为顽强。1中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对洋货的需求量仍显微乎其微2另一方面,肆无忌惮的鸦片走私贸易造成了中国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普通民众日益贫困,中国市场购买力日趋低下,从而形成了对中外所谓“合法贸易”的严重排挤。正如马克思在其<<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过高的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列强对国际市场的扩张要求日趋迫切,而它们对华贸易的被动局面正与这种迫切要求不相符。于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约10年后,英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企图以此形式,实现其新的侵略要求。

四、1 1853年,英国训令它的驻华公使文翰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英国的企图是迫使中国毫无保留开放全国城市和港口给英国人通商。但此时正值太平军“扫北”部队挺近到天津附近,文翰认为在中国将由太平天国还是清朝来统治的局面尚无法判明时,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是不合适的,便将此事搁置起来。2 美国也在同年提出修约,要求和英国大致相同。美国还表示,如果清政府满足了这些要求,可以援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但是,咸丰帝对外国武装干涉尚心存疑惧,并未答应美国的要求。【本来,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中,并未作出有关修约的规定。但是清政府却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对美、法作出了“变通修约”的承诺。而英国认为,既然清政府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给予美法“变通修约”的权益,则根据“一体均沾”的原则,英国也享有同等的权益。同时,由于在欧洲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合对俄作战,两国在远东关系方面也更趋密切。这样,在对华修约问题上,形成了以英国为首,并由美法两国积极支持与合作的局面】3 1854年,时届中英<<南京条约>>满12年,英国首先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主要内容是中国全境开放和鸦片贸易合法化,而美法两国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4英国方面首先致函当时清政府负责夷务的大臣、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修约。叶名琛未予回复,同时奏报了清廷。咸丰帝告诉叶名琛:“尤当不动声色,加以防范。”而叶名琛对外国情形其实毫无了解,而他“不动声色”的办法就是以“天朝臣下无权,但知谨守成约。其重大事件,必须奏明请旨”为由,婉拒了侵略者的修约要求。5几个月后,美国方面又来到昆山向两江总督怡良提出修约要求,

并对其施展利诱和威吓手段,怡良则以五口通商事务向归广东钦差总理大臣,自己无权代奏为由让他们回广东商办 6 之后,英美法又来到了上海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会谈,吉尔杭阿也劝他们回广东办理,自己无权代奏7就这样,三国公使决定与清朝全权大臣叶名琛交涉修约。而叶名琛仍然故伎重演,不予接见。8三国公使只得又回到了上海,与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会谈。此次会谈,三国公使坚持修约,并以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补交外商欠税为诱饵。吉尔杭阿见无法阻止,便将情形报告给了咸丰帝。而疑惧甚深的咸丰帝再一次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请求。9眼看修约事宜毫无进展,英美法三国终于失去了耐心,三国公使率领300多名侵略军,乘大船3艘,小船2艘驶抵大沽口。大沽口官员闻讯大惊,立即将情况上报清廷。而咸丰帝依旧件坚持之前的态度,对列强的修约要求,严予拒绝。同时,在津城内外部署了大量水陆兵力,严密设防。10此时,英、美公使提出了更为苛刻,更为广泛的修约要求,而清廷对此依旧予以了拒绝。11 英国方面眼看交涉无果,虽以武力相威胁,但当时英法正陷于对俄作战的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在华兵力不足,也无力单独发动战争,只得离津返沪。到此为止,英、美、法联合挑起的对华第一次修约讹诈活动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五、客观上讲,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国家办理日常外交事务时,虽然没有完全抛弃夷狄观念及对列强的恐惧之心,但总算从中学习到了一些外交辞令和手段,从而在修约问题上与英、美、法等国虚以委蛇,倒也使它们暂时达不到目的。但是中国并未因此获得长久的安定,所谓弱国无外交。英美法眼看通过外交途径无法逼迫清政府修约,便借1856年的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达到它们全面扩大在华侵略特权的目的。

鸦片战争给带来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带来的影响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社会人文 - 中国史 鸦片战争影响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港口航行,损害了中国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这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的国家。 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战后,英国输华棉纺织品猛增,外国廉价的棉布、棉纱,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使中国东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手工棉纺织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手工业,小农业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造成耕与织开始分离,这是几千年来封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标志。战后,中国茶、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生产的发展和商品化。中国茶、丝出口贸易,几乎全部为外商所操纵,使中国茶、丝生产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这是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的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国皇家海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外,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落的封建制度已无力抗争日益上升的新兴资本主义的冲击。 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禧、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当然,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侵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2、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3、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分组学导”教学模式为济南市区课题组所创,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七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三、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课标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消极与积极作用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消极与积极作用 1.前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的近代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有积极性的影响,也有消极性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打击和抑制中国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鸦片战争开括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动我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此外,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我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培养。 2.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2.1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消极作用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赋予西方国家特殊的权利,扩大西方国家在我国的资本势力,占领中国市场,打压中国的民族资本,抑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使中国失去经济命脉。

据相关资料统计,1894年,在我国资本总额中,西方国家在华资本占60.7%;1913年,在我国资本总额中,西方国家在华资本占80.3%;1920年,在我国资本总额中,西方国家在华资本占70.4%;1936年,在我国资本总额中,西方国家在华资本占78.3%。从总体来看,在我国资本总额中,西方国家在华资本约占60~80%。这些资本主要集中于中国近代企业中,处于半垄断即垄断的地位,相反,中国民族企业,由于其占有的资本较少,因此其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遭到西方企业的多方排挤,其处境十分困难。 广州、上海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最早侵占的地方,英国在广州与上海等地创办多个近代船舶修造厂,这些船舶修造厂长期垄断广州与上海等地的船舶修造工业,使中国旧式造船业纷纷陷入破产的困境,同时对中国民族资本所创办的新式造船业也有着沉重的打击,抑制其发展与壮大。发昌机器厂是我国上海最早的民族资本企业,但由于英国船舶修造厂的垄断与抑制,最终在1899年被英国耶松船厂吞并。福州与武汉也出现早期外国资本,如俄国人在福州与武汉创办多个茶砖厂,打击与抑制福州与武汉的民族资本茶厂。 20世纪后,西方国家逐渐垄断我国的近代煤矿,大力打击和抑制我国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中小煤矿企业,使其面临着破产和被吞并的处境。除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小型企业外,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1842年7月下旬镇江失守后,英国军舰于8月间闯入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在英国侵略军的胁迫下,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一、背景 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清朝政府开始颁布禁烟命。

图:为吸食鸦片的情形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二、鸦片战争的必要性 1、清王朝的腐败。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①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②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③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④国防空虚,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⑥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2、列强的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组赵恒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能说出并记住鸦片战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能说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在学生上课之初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标; 2.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针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根据高效课堂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与中近代史的划分界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准确的把握,明确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已达到服务于考试需要的目的: 1.能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说出鸦片战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环节三:导学案评价 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优秀学生进行加分,鼓励他们认真积极的完成导学案,并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环节四:独学与展示 针对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独学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在认真思考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国运动。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外交方面:中国有闭关锁国被迫走向对外开放(近代化艰难起步) 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党在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挫折)出现的原因、后果,如何纠正? 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1)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革命,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势力。(2)中共初一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3)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后果: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迫使红军长征。革命力量受挫给日本侵华带来可乘之机。日本有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纠正: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纠正了中心城市失败的错误。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原因:党中央左倾错误指挥,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使红军被迫长征。后果:红军被迫长征。纠正: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偏离八大路线,犯了左倾错误(忽视客观规律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深,急于求成)。后果;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纠正:1961年初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4、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原因:偏离八大路线,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阵为纲。后果:造成政治上紊乱经济倒退,思想上出现介入崇拜。纠正:(1)文革期间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进行一定调整。(2)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本上纠正了左倾错误,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能够纠错的因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团结合作,保持乐观积极必胜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艰难曲折,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错必改,勇于纠正错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坚持党的领导等。

鸦片战争影响

(投影)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首先大概拉一下线索)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双方签定的《南京条约》,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则是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投影)首先我们就学习《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牛鉴代表清政府,璞鼎查代表英国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师:(显示图片)大家想一想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 师:英国方面人多势众,清政府方面只有几个人,具有很强的强迫意味,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那再请同学们用八个字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显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1842.8 师:(显示香港示意图)这里,大家要注意,在割地一款中,是割“香港岛”,而非“香港”。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说:“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请同学们结合示意图,回答英国割占香港岛在军事方面、经济发面对中国造成的后果。(提示学生要注意其地理位置) 生:(思考后回答) 师:(显示答案并稍作讲解)在经济上,香港岛控制着广州的出海口,占领香港岛便可控制广州一地的海外贸易;在军事上,占领香港岛就可以使英国有效地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从此,香港岛沦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成为它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再看“赔款”,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赔款,约合当时中国银两1512万两,这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 师: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剥削,使原本就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师: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包含的地区有哪些地方? (显示选择题)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长江以北沿海地区 C、长江流域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岸地区 生:(总结地图上五口通商的地理位置进行选择) 师:五口通商,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此步步深入。 那关税税率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师:协定关税的规定,会带来什么的后果? 生:清政府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关税税率,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条件。师: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哪点呢? 生:协定关税 (显示问题)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2、篇章2:《两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 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 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 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

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 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 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 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 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 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 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 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 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 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 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 学科教学。《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影响和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 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 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 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 总体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 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 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 折的斗争。 政治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 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

历史:《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Opium Wa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

害,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学科教学。《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言语智能。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表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空间智能。通过阅读地图册,了解英国的三次进军路线,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答:一方面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朝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走上世界近代史舞台的契机。政治上,这场战争打碎了当时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让人们认识到了西方人当时发展的程度,让当时的一些人明白了闭关锁国的危害,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这就促使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有识人士的改革运动。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及封建体制的衰落。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同时也传播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来到中国,让中国开始与世界融合,它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中国历史屈辱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辱权丧国,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近代文明,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 事物都是以矛盾的存在的,有坏的一面必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因此不能片面的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造价1班张雪娜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即使中华文明也历经沧桑,却始终延绵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从繁荣昌盛的封建社会到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步入被世界各国欺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历着艰难的发展历程,但从没有屈服。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衰落 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

地,缴纳高额的地租。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这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他们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世界形势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9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停滞,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人民不满。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二)鸦片战争的结果及消极影响 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的出超地位,使其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 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理解一个“沦”字,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摘要: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 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文旨在阐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关键词:鸦片战争;危害;现代文明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三年七月与十月,耆英和璞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对《南京条约》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对关税税率、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又达成了协议。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与美国全权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与拉萼尼在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黄埔条约》)美国和法国与中国达成同英国相同的权利。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尽管由于中国道光皇帝的无能和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与封闭,造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作为一个失败者的中国不能不赔偿战争的费用和损失,接受外国的一些苛刻条件,甚至有些条件直接有损于中国主权的完整。但是毕竟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古老中国大门被英国用“炮舰”强行打开了,尽管这个时候打开的仅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对于推进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发展,特别是欧洲经济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现代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一)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第一单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特征 本单元是从1840年到19世纪60年代的历史,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政治上:中国相继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清朝统治者从抵抗外国侵略者开始变成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2)经济上: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扩张,中国市场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起步。 (3)阶级关系上: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势力开始膨胀;农民阶级在封建统治和列强奴役下,举起反清大旗,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外商刺激下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4)思想上: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洪仁玕还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总之,这三十年是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经历了这三十年的剧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考点精析 考点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差距:(可能性) ①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强国。 ②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统治。 ③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④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必然性)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之间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例题1、英国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侵略中国的殖民国家,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政治日益腐败 B、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