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小说成瘾心理的分析

作者:许猛(PB04000818)指导老师:杨映秋

概要

网络,电脑游戏和小说的成瘾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陷阱。其中网络和电脑游戏的成瘾广泛地受到关注,而对小说的成瘾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小说成瘾的心理过程,并提出了可能的矫正方案。

前言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各高校学生退学数量明显增加,而最主要的退学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不合格。引起它的头号原因是网络成瘾(包括计算机网络游戏)(约80%),第二是小说成瘾(约13%)。国际和国内对网络成瘾的关注研究已经很多,但对小说成瘾的关注还很少。这里提到的使人成瘾的小说并非那些驰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而是流传于因特网或街头渠道上的,富有刺激性的“大众”文学作品。

成瘾的起源在于动机与行为的正反馈效应。成瘾并非都是消极有害的,也有积极有益的成瘾,如很多科学家对学术研究的成瘾。可以说,是积极的成瘾性帮助了人类超过其他的生物,并创造伟大的文明。但是,消极的成瘾危害极大,危害最大的便是对毒品的成瘾,其次是烟酒。在大学生群体中,对网络、游戏和小说的成瘾危害是最大的。

怎样界定小说成瘾呢?笔者经过对网络成瘾的类比与区别,总结如下:1.全神贯注于小说,停止阅读后还想着小说中的内容;

2.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小说才能获得满足;

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阅读小说,但总是失败;

4.当企图减少或停止阅读小说时,觉得情绪低落,易发脾气;5.阅读小说的时间总比预期的要久;

6.为了阅读小说,宁愿逃课;

7.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阅读小说的实际时间;8.阅读小说是为逃避问题或释放情感,如无助、罪恶或焦虑沮丧。其中满足五条或以上,即可以判断为小说成瘾。

成瘾者的心理,主线是“正反馈效应”,但是并不是十分简单。小说瘾实际是经过了多次反复和强化后才形成的。成瘾者大多并非厌学或不知道痴迷小说对学习有巨大负面影响,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不能自拔。小说成瘾,还经常和网络成瘾相互引起、促进。

成瘾的一般机制

人类研究成瘾是从毒品开始的。究发现,大脑内存在一个奖赏通路,主要结构包括:腹侧被盖区、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含多巴胺递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层。在受到自然奖赏刺激,如进食、饮水、性交和哺育行为时,该通路被激活,机体同时也出现好的感受和体验。电刺激该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所有成瘾性物质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通路,说明成瘾与该通路被激活关系密切。目前,已了解到许多脑奖赏通路与成瘾的生物化学、细

胞学和分子学的基础。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滥用药物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研究也同时证明,与成瘾有关的渴求感也与脑奖赏通路密切相关。

依赖与成瘾:

依赖与成瘾,是两个界限模糊和经常被混用的概念。近来研究发现,依赖和成瘾,在大脑内分属不同的部位。例如鸦片类物质,与依赖相关的主要是与痛觉有关的脑干和丘脑等部位,而成瘾则主要是与奖赏有关的奖赏通路(前额叶皮质、腹隔核等)。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显示,长期使用治疗剂量吗啡镇痛的病人,在其原发疾病消除并停止使用吗啡后,可经历一个典型的戒断症状过程,但此后并没有强烈而持久渴求感出现,也不再继续使用吗啡;但对多数药物滥用者来说,一次或几次大剂量地使用毒品(海洛因、可卡因、冰毒或摇头丸等),并同时获得“欣快感”后,便可出现强烈的渴求感,虽然没有明显的戒断症状出现,却伴有强迫性的觅药和用药行为。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1)成瘾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脑奖赏系统;

(2)依赖者不一定成瘾,而成瘾者则多为依赖者;

(3)治疗剂量和小剂量时一般不激活奖赏系统,大剂量时奖赏系统被激活,而一旦激活便会产生渴求感和强迫性的继续用药行为。

欣快感与渴求感:

一项应用两种脑成像技术的研究显示,可卡因是通过影响边缘系统多

巴胺的正常作用而产生其快感作用的,同时边缘系统也被与可卡因相关的情景所激活。另外,也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快感相关的因素如性活动,激活的也是同一个部位。这种部位与性质的重叠,对研究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渴求感是对使用过的成瘾性物质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强烈用药欲望,可被与既往用药有关的环境因素(如吸毒朋友、用具或地点等)所诱发,往往伴有觅药或用药行为。

小说的成瘾,既有生理性的因素,又有心理性的因素。但实际上,生理和心理是紧密联系的,有时根本无法分开。为了区分,本文中把纯粹神经调节的因素视为心理因素,把体液参与调节的因素视为生理因素。

心理性成瘾,是动机与行为及其结果的强烈的正反馈效应促使的一种强迫性依赖。在人的生活中,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因此就会有意图满足心理需求的行动。而行动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动机暂时减弱。

一种行为模式怎么样才会让人成瘾呢?理论上,满足下面几点,就有可能。

1.心理需求与本我相关,与环境关联不大,并且长时间存在;2.行为结果只能暂时性地满足心理需求;

3.行为结果之一是使心理对结果的敏感度降低,也就是以后需要量更大或时间更长的行为才能满足需要。

这样,就可以形成正反馈,从而使得这种行为的动机越来越强烈,并

且可能与原发的动机偏离很多,甚至完全不同。

这里不精确地说明一下体液调节在成瘾中的作用。在一个实验中,15 名赌博成瘾的被试和15名不赌博的被试分别被测定玩赌博机后的各种反应。实验结果是,常赌的人心跳很快恢复正常,而不赌博的人心跳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呢?对于阿片(鸦片)受体的研究找到了原理:赌博使得人的体内产生多种“内啡肽”,这是一种阿片类物质,其结构和吗啡或鸦片很类似,与δ-阿片受体结合后使人产生欣快感觉,心跳加速。对于赌博成瘾者,一方面,由于赌博越来越频繁,而心跳不能一直维持快速(这样肯定对身体有害),于是阿片受体降低对内啡肽的感应灵敏度,内啡肽产生的器官也降低对赌博的灵敏度,以保护心脏;另一方面,内啡肽是必需的内分泌调节物质,生理、心理上需要内啡肽的刺激,灵敏度降低,赌博行为就增多以反馈调节心理平衡,这样,两个负反馈形成了正反馈作用。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成瘾者的心理和生理是严重不协调的,心理的不同层面也是严重不协调的。

这是在多次行为中的正反馈过程。还有一个正反馈过程是一次行为内部动机与行为的正反馈。

以小说瘾为例,一旦开始看小说就特别想看下去,不愿停下来。这是行为在短期内促进了动机。这种正反馈并不属于成瘾的表现,但是它对前一个正反馈(依赖性)的形成有贡献。

小说成瘾的诱因

小说成瘾诱因大多源于心理需求的严重欠满足。具体来说,有以下典

型几类诱因:

1.性欲不满足:抑制、疏导性需求的能力差

2.社会关系(爱)的需求不满足:家庭教育不当,与父母关系不好,爱情失败,没有知心朋友等

3.尊重需求不满足:在群体中因为某些原因被人歧视,或社会形象和自我形象消极(自卑)等

4.自我实现需求不满足:学习成绩差、社交能力差等

由于这些需求的不满足,成瘾者倾向于在小说故事的主人翁中获得虚拟的实现.

某成瘾者对致瘾小说做了细致分类:一是写得好,更新有规律的;二是历史架空类的,就是让现代人回到古代,“我常想,如果换成我会做什么?”三是描写热血青春的;四是一男配多女,天天发横财,人和人之间全是勾心斗角的,“就是做白日梦的那类内容”。其中第二类表现了现实不能满足某些自我需求,第三类集中表现了自我实现需求不满足,第四类表现了性欲不满足和爱与尊重的需求不满足。此外,价值观偏离也可能导致小说成瘾,如有人抱着享乐的观点生活,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自然容易放任自己。

小说成瘾的各种心理过程

这里并不详细探讨成瘾的最初诱因,因为笔者认为它不重要.就如一个放在半球顶部的质点,如果不受扰动,它不会滑下去,但只要有一点点的扰动,它就会滑下去,而且速度和加速度越来越大.而如果是放在碗底,一般的扰动对它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1. 动机与意志过程

读小说成瘾的人,其读小说的正向动机是本我---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反向动机是超我---读小说有害学习,因此否定读小说的冲动和行为.这是一个趋避式动机冲突,其两个方面的强弱对比在不同时间并不一样,当读小说的那一面占了上风,而客观上又有阅读小说的可能,这个人就会去读小说。在某些条件下,支持读小说的那一面能持续加强。1.对学习相对小说在某段时间内兴趣较低;

2.意志力不够强,不足以抵挡小说的诱惑;

假设此人还有比较强的否定读小说的动机与相对不太弱的意志。一旦开始看小说,看小说的动机会立刻得以增强,而反对的动机减弱,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看小说的行为。这种动态还不算不健康,关键是很多人的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是通过计算损失的学习时间来激发的,而在看小说持续时间还不长时,此人认为还没有损失很多时间,故继续阅读小说;而随着时间的渐渐增长,阅读小说的初始动机(获得愉悦感受,其生理对应物质主要是五羟色胺)达到峰值并开始减退,

而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越来越强,但是此时因为体内的内啡肽分泌水

平正值高潮,σ-阿片受体使得理性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内心充满焦虑。此时的思考往往是不合逻辑的,无法支持学习的愿望和反对小说的一面,如“反正都看了这么长时间,再看一会儿又有什么,三个小时十分钟和三小时有什么区别”等等。同时,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也在起作用,使人充满内疚与羞愧感,从而进一步增强焦虑,抑制理性思维。后来,由于外部因素如熄灯、机房下班等,或因为内部因素(内啡肽分泌减少,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强到了克服了维持的动机)等,小说阅读停止。如果此时存在学习的可能,此人有很大可能转向学习,但因为内疚与羞愧感以及σ-阿片受体的作用,情绪低落,伴有焦虑,并且理性思维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不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而此时的疲劳使得长时间学习恢复正常状态变得不可能。这些使得反对阅读小说的动机受到了抑制。而支持阅读小说的动机虽然暂时受到了抑制,但是在阅读小说获得的愉悦感中,总量得到了强化,下次会更强烈地作用,形成了依赖性。抵挡小说的意志就这样渐渐消退。

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在起作用。不同的人,其方法是不同的。成瘾者大多并不认同小说成瘾,但他们无法控制自己,部分采用了压抑、否认的防御方法,不去思考或者拒绝承认自己成瘾,从而逃避心理压力;部分采用了转移的防御方法,如据笔者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两个小说成瘾者脾气变得暴躁,易向人动怒;还有部分采用了退化的防御方法,据BBS 上说多年前合肥联合大学(今合肥学院)一个武侠小说成瘾者精神失常,不承认自己是大学生,别人问他考

试挂科(不及格)怎么办,他答“我根本没有××课,挂什么?”等。极少的部分采用了合理化的方法,即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认为读小说是有益的,学习是令人厌烦的。这些防御方法帮助维持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但却引起了新的问题,并且使得成瘾本身更复杂,更难以克服。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小说成瘾者往往在情绪低落时开始一次阅读小说的行为。成瘾者在开始阅读小说时,其情绪状态是由低落渐渐高涨,并受到小说具体情节的影响。笔者观察到了一个成瘾者激动地敲击面前的显示器,口中不停地怒骂,原来是屏幕上显示的小说中的主人公被暗算了,“当场倒地而死”,导致了读者情绪突然变化。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随着体内反对动机的逐渐加强和五羟色胺浓度减退,情绪渐渐低落,伴有羞愧和内疚。低落的情绪抑制了反对动机和学习欲望,也抑制了继续

看小说的欲望。这时,成瘾者会感觉到欲罢不能,结果是时间拖下去,继续增长低落抑郁的情绪。这是情绪方面的正反馈。一次又一次,结果离开了小说的时候,情绪越来越低落,终于到了不看小说就无法振作精神的地步。长期摆脱不了小说瘾,学习成绩降低,朋友疏远,使得心境忧伤,对一切丧失了信心,从而更加远离正常的事务,如学习、正常社交等。这是心境的正反馈。同时,小说瘾还使人对现实情感淡漠,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现实信心减退,二是情感异常地集中在了小说的故事和人物中。

3. 群体与社会角色过程

小说成瘾的人在群体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脱离群体,减少与他人

交流,二是与其他小说成瘾的人形成小群体,同样与外界脱离,或者是融入网络上的群体组织。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正反馈的陷阱。

当一个学生沉溺小说,学习成绩差,戒瘾屡屡失败,如果缺乏积极的教育和鼓励,就能逐渐导致其社会身份的改变。正是由于社会身份的改变,使教师、同学等对其形成固定印象,进而对其产生了消极的角色期望和消极的评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同学特别是教师对自己的消极言语、态度和表情等就出现了消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导致其低成就学习动机和戒瘾动机,使其进一步产生偏离角色行为造成瘾的加强和学习成绩的落差。这又会促使教师对其消极的角色期望与评价进一步消极,如此成为一个正反馈的机制,将使之产生消极的人生影响:戒瘾无希望、学习成绩差,与集体关系差,缺乏应有的自信,并出现各种个性发展问题。

成瘾者的角色偏常是整个自我概念和行为动力系统全面偏离了社会期望,其内在的自我概念系统、行为动机及表现于外的不良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等,都是与其消极的自我角色概念,而不是外在社会的角色概念相适应的。在社会的立场上,他们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状况,偏离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一般期望。对于其自己及其周围与其发生密切联系的教师与同学而言,他们已形成了与通常学生的角色概念不同的“差生”、“小说癖”的角色概念。这些人的群体行为动力机制,也正是与这种角色概念相适应的。倘若某成瘾者出现不符合这个消极角色的行为,如努力学习,周围素质比较差的人反而会疑问“这是他(她)做的吗?一定有问题….”等(此种情况在中科大不常见,但在某些高

校存在), 一旦群体对其出现认知惯性和歧视等,成瘾者个人的自新变得更加艰难。

设想的矫正方式

小说成瘾矫正就是要打破小说成瘾的正反馈恶性循环,使得成瘾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道路上去,还要消除或抑制成瘾的诱因。如上分析,一是把行为动力的机制复原到正常轨道,二是恢复积极乐观的情绪,三是消除群体中的偏见,使群体从漠不关心到热心帮助。

笔者把自己的一些观点陈列如下:

1.不要太依赖追悔心戒瘾。当看了小说,浪费了时间后,追悔心可以促使成瘾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等正常活动,但是追悔心会很快消退,如果只依靠追悔心,那戒瘾的行动可能永远停留在事后。可以用一些技巧,如删除自己便携式设备上的小说,上网预先计划时间,使用定时关机软件等。

2.成瘾者对自己应先行为式管理,再目标式管理。行为式管理就是坚持不看小说,坚持正常的活动,不管效果怎样(如尽管心里总想着小说,学习效果差,还坚持学习,并认为坚持学习就是胜利,从中获得信心);等到基本可以避免成瘾行为,再转向目标式管理,即规定一段时间内要做哪些工作,如半天内要做完某科作业。如果一开始就实行目标式的管理,则因为小说瘾,大多数目标完不成,反而更减弱信心。

3.培养对所学习科目的兴趣。大学课程虽然难度不小,但是考进来的人99%有能力学好,起码及格。关键在于兴趣、方法和意志。学

习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起到刺激人愉悦感受的作用,并且比小说的作用更持久,更强烈。因为兴趣而对学习和研究成瘾是一种积极的成瘾,用它来替代小说恶性的成瘾是非常好的。

4.放松、娱乐的方式多元化。其实小说本来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如果不成瘾的话。可以充分利用大学中的条件,参加其他的课余活动,换一种不成瘾的方式进行放松。

5.拓展人际关系。成瘾者如果感到孤独,可以努力和周围的可信任的同学、老师沟通,也可以去BBS 等网络虚拟场所发发牢骚,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谈恋爱。恋爱时人的体液调节过程和感情过程(幸福,情绪高涨,增强信心,催人上进)有利于使人不痴迷小说。虽然恋爱也有风险,但是如果调配得当,可以把风险分散掉,从而克服风险。笔者看过一个本来游戏成瘾的男生,和一个比较上进的女生恋爱后,戒掉了游戏瘾,学习成绩缓慢地恢复了过来。相信这对小说瘾也有作用。

结语

大学生小说成瘾危害很大,成瘾的比例仅次于网络游戏。小说成瘾是个有特定诱因的,正反馈的,心理和生理结合的恶性循环过程,要矫正就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同时消除或抑制诱因。有各种方法和技巧戒除小说瘾,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用分散化的方法解除集中于小说的精神和随之而来的危机,而后用良性循环的积极成瘾替代恶性循环的消极成瘾。附:一个典型案例

5 年前,A 考入西北一所重点大学。初到那所高校,身为北京人的

他很有优越感。可是期中考试不及格,他懵了。“我一直是表弟表妹的榜样,父母打电话来问成绩,我只能编瞎话。”郁闷的他开始找地方消愁。学校门口一条街上全是网吧。起初他玩《魔法门》游戏,拥有很高级别。“长时间玩游戏太累”,为了打发时间,也想在网吧里认识些朋友,他老去转悠,在网上看小说。

“成绩不好,和同学关系也不好,我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大二时,宿舍联网,A从网络小说中找到了快乐,“看小说是个代入过程,你可以不停模拟,主人公总是具有各种力量,有很广的社交面,还有很多女朋友。”

他最长一次看小说连续用了48小时。“我记得是一部很长篇的,相当于六七部《天龙八部》,当时很兴奋。”看到最后,完全变成强迫式,“有时候也不想看了,但还是坚持下去。到最后想呕吐,这就有点像你的任务。”

夜里上网,白天睡觉,A对功课越来越没有兴趣。偶尔良心发现去上课,同学无心开句玩笑,“哟,今儿怎么想起上课了?”A 受不了这个。但大二那年,所有的愧疚都被A 屏蔽掉了,“反正一回学校,挫败感就很重。”他索性经常在网吧一待就是一个星期,“直到不能忍受”才回宿舍,调整后再回网吧。

在一周里,他主要看各类网络小说。累了,就上一会儿黄色网站,或者看会儿动画。“其实就想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网络变得可亲,现实却变得很可憎。”

泡网吧已经完全变成他生活的主题和常态,那里有固定的朋友。当

时家里每月给他寄500 元生活费,上网钱不够了,他就找别人借。A至今记得网吧门口那家餐馆做的啤酒鲶鱼特好吃,“每次吃一盆,然后就坐着上网,要不这么胖。天天都像做梦。”

网络小说往往先写出一部分,隔段时间再增添新篇章。在A看来,这正是网络小说的魅力所在,需要惦记和不停地点击。他看的最长一部小说《异人傲世录》,已经看了一年多。

什么样的小说最吸引人呢?A做了细致分类:一是写得好,更新有规律的;二是历史架空类的,就是让现代人回到古代,“我常想,如果换成我会做什么?”三是描写热血青春的;四是一男配多女,天天发横财,人和人之间全是勾心斗角的,“就是做白日梦的那类内容”。

“不过10 部小说,能有一两部好看就相当不错了。”A 有些遗憾地说。他看了几千部网络小说,但大多数情节都想不起来了。

连续一个多月不上课,老师叫来了家长。母亲很吃惊,让他休学半年后重读大二。但复学后,“尽管我还住在原来宿舍,可跟大家惟一能聊到一起的就是《命运》游戏。”再有,“当时我电脑里储存了十几个G 的漫画”,喜欢动漫的同学都来下载,“这让我感到自豪。”宿舍在 6 楼,A 早上一起床就坐到电脑前,一直玩到午夜0 点宿舍熄灯。吃饭要么叫外卖,要么让同学帮着打饭,他自己几乎从不下楼。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近10 门功课里他没有一门及格,有的甚至交了白卷。

“我主动跟家里提出退学。”回到北京,摆在眼前两条路:要么重新高考,要么找工作。“连自己问题都处理不好,怎么工作?长这么

大,我惟一自信的就是高考!”A 在家复习了一年时间,去年9 月进入北京一所一般高校就读。

在这几年时间里,他不停尝试戒瘾,但是,“最多只能持续一两个星期。一旦上网,哪怕一小时,瞬间就瓦解。”

新学校也有新问题,他和同学年龄相差近5 岁,“大家想的东西跟我不同。他们聊的都是名车,打牌,交女友。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没有兴趣。”为此,孤独的A再次走进网吧,“同学看我陌生,网吧里我找到了温暖。”

网吧外的A几乎没有朋友,连打篮球都是一个人。

5 年来,他一上网,就自责,越自责,就越上网。A 告诉记者,在现实中,他从没有停止过失败的感觉。他没有勇气选择死亡,犯罪又会给别人增添麻烦。“可能惟一光彩的就是见义勇为,犹如骑士般死去。”为朋友两肋插刀,对女人很温柔,他一直梦想成为网络小说中的罗曼蒂克人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题目: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心理学家对从众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从众心理对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从众心理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众心理被引入了市场营销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分别利用从众心理这一新的细分变量对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利用从众心理对目标消费者的影响来制定一系列的营销战略。 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影响的研究,从而达到建立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从众心理影响的模型的目的。 通过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区分,提出假说,通过实验设计来证明假说的成立,并针对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让企业在为大学生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更符合大学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目标消费者和企业达到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动机满足度

目次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2从众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4) 2.1从众的心理分析 (4) 2.2 消费者的消费从众的分析 (8) 3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分析 (8) 3.1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分析 (8) 3.2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外在影响因素 (8) 3.3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内在影响因素 (9) 4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模型的建立 (11) 4.1 模型建立 (11) 4.2 实验验证 (13) 4.3研究结论 (15) 4.4营销意义 (15) 结论 (1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报告.

课程论文——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报告 学院: 课程: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姓名: 学号: 学科专业: 任课教师: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焦虑问题就是具体表现之一。焦虑已经日益凸显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心理问题,大学生焦虑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重庆文理学院的大学生的焦虑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运用sas等软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焦虑;大学生;sas软件;回归分析 1.引言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为了在大学里面脱颖而出,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清楚学生们的心理状况现状,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引起他们产生了焦虑,学校也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除同学们心里的困惑及焦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建设起到帮助。 2.分析过程 2.1心理现状的分析 首先给同学们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评价的分数做正态性检验(详见表1)。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利用sas软件对同学们的心理现状做更详细的分析。 表1心理素质现状的分数的正态性检验 根据上文分析,该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同学们整体的心理素质现状又是如何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及sas相关分析,从描述统计量中(为了方便利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男:1;女:2)我们可以看出在此次调查中有49位同学参加了调查,其中男同学占20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 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从众心理;群体规范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选就餐地点,哪儿人多去哪儿。网上买东西,同样的物品,看哪家店销售量大就去哪家购买。选旅游景点时,依据是哪儿人多去哪。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就属于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爱扎堆”。一些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原本所坚持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去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去做什么,即使所做的事毫无益处。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团体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是个人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相一致。 1.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1.1 从众 近年来,大学的校园里攀比、奢华之风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无论大件的手机、电脑,还是小件的衣服,亦或是许多在校园里盛极一时的消费品,比如新百伦NB(New Balance)跑鞋等,都能在学生中找到从中消费的迹象。大学生攀比之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许多同学穿名牌服饰,不是名牌的衣服不能入人之法眼,而且在各种节日时总是讲排场,邀请众多的同学、朋友吃吃喝喝,即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乐观,但还是以小充大。其实一些同学本不是十分乐于大手大脚的消费,但随着学校的风气的变化只好随波逐流。 1.2 学习从众 学习从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同一个宿舍或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勉励,集体的进行学习,集体考研或者考一些国家承认的证书,虽然这是积极地学习从众的表现。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不同,所要走的路也不同,这种跟风虽然是积极的,但不是理智的,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去选择考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春风拂过大地,一片春草滴翠的景象跃进脑海,细视之,却发现每棵草都不尽相同,与此相似,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生的数量不比草还少,可是心理素质是不是一样的呢?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的心理都如同树叶的纹理一样总有细微的差别,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实践小组对此作了调查,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只对大学生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做调查和研究,现在就让我来讲讲我们活动的过程。 谋定而后动,我们实践小组首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这个课题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想确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活动的场所以及活动的方式,同时对活动的项目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然后,我们根据各成员之间的观点及建议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是我们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个过程,就是把计划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还算不错,首先我们通过上网在网上查找关于大学生比较实用和很合适的话题,如:“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时,你会烦躁吗?”;“遇到压力时,你会跟谁求助?”“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你觉得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一些有典型的问题汇集在一张纸上,打印下来,我们共打印了60份调查报告分发,待其做完后,再收回来整理。 第三个过程,就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对话式的采访,没有话筒,没有录像机,但我们有巧妙的办法,用一个同学提问,另一个同学记

载。然后呢?再用一个同学用手机拍照。在这不是很大的宿舍楼里,我们不仅采访了本班同学,还采访了其他班的同学,还有老师。他们都很乐于配合,因此,我们在每层楼采访了进5个同学,具体的问题有:“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让你感到怎么样?”“你的学习动机会给你带来苦恼还是动力,”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个过程,我们对采访及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对数据的素材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整理,并在网上查找资料。比较一下。我们的实践报告与其他的同学们做同一个课题的,进行比较和交流,在写报告。 第五个过程,我们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初步的整理后,到心理医生处,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一些询问,询问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心理医生的渊博知识以及乐心热情让我们敞开肺腑·直抒意见,从这些素材及医生的帮助下,我们感慨颇多,受益良多。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一个较基本的了解。 最后,组员集合,精细的整理这次活动所带来的数据及我们大家的记忆,将其记下,做成报告表及其他形式的文档。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的心理状况,并得出了大学生总体的心理素质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我们从这次实践中受益良多。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_邬强

2009年第1期总第177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 e ilong jiang R 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on N o .12009seria.l N o .177 收稿日期:2008-07-12 作者简介:邬 强,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邬 强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 516007)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9)01-0097-03 从众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 [1] 。通俗地说,从众就 是 随大流 、 人云亦云 。如遇到意见分歧,本来你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但当这种想法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你可能会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迫于多数人 无形的压力 ,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随大流。 一、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 1.消费从众。高校校园里不乏 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 ,大学生讲名牌、讲排场、比阔气已形成风气。有些大学生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这是一种消极的从众行为。 2.学习从众。学习从众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从 众现象。据调查,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 不同步 现象。大学校园里常会看到一个宿舍集体活动的景象:一同吃饭,一同上自习等等。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如某高校有个班5名考上研究生,竟都是同一舍员。 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学习从众现象,如学生的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从主观上并不赞成作弊,但是看到少数原来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作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没被发现,就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带着一种不正确的理性从众观或盲目从众也参与作弊,以致对自己各方面都 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还说: 大家都作弊,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 3.恋爱与性观念的从众。一方面,大学生随着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渴望,加上西方 性解放、性自由 思潮的冲击,更触发他们较强烈的性体验想法;另一方面,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或被异性朋友追 求证明自己有魅力、有能耐,而一些无人问津的同学则会感到寂寞、失落和低人一等,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据某高校进行的一项最新大学生性观念抽样调查显示,近40%的大学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侣是否是处女(或处男),约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性行为可增进爱的发展 [2]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同学在思想和行为上才趋同于同宿舍、同班同学或老乡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4.入党从众。对大学生入党愿望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此高的比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入党愿望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则从众于周围的同学或老乡,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自己不递交好像不合群、不积极要求进步似的。 5.择业从众。择业不仅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从众行为。 追热门,随大流是择业中的常见现象。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多盲目追求好岗位、好地方而忽略自身的条件、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近几年公务员职位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 。据人事部对80多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生命,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却非是人皆懂,懂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不懂,活着对其是一种惩罚,看到的是痛苦,迷惘,黑暗。。。 曾经不懂为何叶落随秋,北雁南飞,不懂花开花落,也不懂枯木逢春。。。后来慢慢体会到,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过程。 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字:生命、勇气、迷惘、心理危机 内容: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佛家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投罩灯”之说,其意是在打扫卫生时,恐怕伤着了蝼蚁脆弱之生命,夜晚点灯时,怕飞蛾投火而丧失了细小的性命。当然,这是佛家的慈悲心怀,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而人虽是改造大自然的生产力,其生命也是非常脆弱的,从耳闻目睹的各类事故中,又有多少人视生命为儿戏,拿生命作赌注,从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对家庭造成了灾难性的痛苦,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对人的生命谁来关爱和慈悲呢?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 分析报告

编号:FS-DY-6226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回顾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历程,远离亲人的幼年生活让我体会了亲情的重要,形成了我独立、倔强、敏感的性格;不服输、重拾自信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热情、感性、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特别是,小学的那一段痛苦的学习时光造成了我心里潜在的自卑情结和人格的改变。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与心理学的第一次接触可能谁也说不清吧!因为自从懂事开始我们就似乎开始揣摩大人们的心思,而与它近距离接触源于我在高中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时的我比较喜欢看各种小说,而小说中就不乏对各种人物的性格心理的描写啦,

从那以后我就对这门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学科充满了好奇甚至到大学的时候还成像过自己能不能辅修心理学呢!自从上了老师您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根本就上不了台面,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明白啦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也让我对它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时光与微风一样一而吹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时间亦是如此,它没有留下什么,却只留下生活的丝丝变动。此时此刻它是如此,下一秒它是那样。留下的是 上一秒的回忆,和这一秒的点点滴滴,有人曾经计算过我们现在所生活了7000多个日子,倘若用秒计时,那么我们现在存活的时间将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但是每一秒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学会的什么,我们又放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不是留下自己的悔恨。过去的那段有我们的伤痕的记忆,也有我们快乐的日子,那一幕幕如电影一般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回眸过去,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秒,但是又想永远忽略那一段。回眸过去的自己只是为了让我再次认识了自己,清楚地了解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

论大学生从众心理 摘要: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本组随机调查了10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行为从众心理 前言: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本组使用自编量表调查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总体状况,量表内容包括大学生四种主要从众行为的比例和表现形式。结果显示,这四种主要从众行为包括: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上网从众。从分布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消费从众的比率最高占67.5%;其次是学习从众,占51.8%;最后是恋爱从众和上网从众,分别占24.6%和18.2%。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 学习从众。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

实力相当并且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在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消费从众。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有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且对他人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 恋爱从众。大学时一个恋爱的季节,成双入对的男女们形影不离。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大学校园内也不乏舍友或者同学怂恿某人追求某人的现象,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之后的卧聊,舍友之间交流各自心得,未恋爱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鼓动未恋爱的,如此相互地“激励”便会出现恋爱从众现象。 上网从众。大学生活空暇比较多,课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沉迷于网络,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宿舍同学之间相互怂恿,结伴长时间网上游戏,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原本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在其他人的怂恿之下也走上网游的道路,为的只是能和大家玩在一起。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浅析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浅析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从众心理较强,本文总结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提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标签:大学生从众心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表现较强。从众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高校教育者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1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 1.1 学习从众 大一新生入学报到前,通常由辅导员老师自由安排宿舍,一学年时间过后,便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班级学分加权平均分、优异生总数、获得奖学金人数、补考人数等方面各班级各宿舍差异明显,文明宿舍通常比较集中在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内。班级、宿舍成员常一起跟风参加各类英语、驾照、考研、考证等辅导班,这是比较积极的从众行为[1]。 1.2 生活从众 现在大学校园中,既有“吃得高档、穿戴时髦、玩得够派”的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有家庭较困难的同学在从众的大环境下,不考虑家中父母挣血汗钱的难处,过生日、发奖助学金大吃大喝、整天玩游戏、比吃比穿比玩比享受。 1.3 作弊从众 近几年,大学生面对各类考试流行一句话:“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都想投机取巧走捷径,临时抱佛脚,作弊方式花样百出,考试不作弊的同学被其他屡屡作弊成功的同学笑为“傻瓜”。 1.4 就业从众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顾自身实际条件、兴趣特长、社会需求,盲目追求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千军万马一味抢“公务员”饭碗,无主见随大流,一味听从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的意见,这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比较严重的从众心理。 引发大学生从众效应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恩来班、省先进班集体、考研宿舍、党员宿舍在班风、舍风中的作用很大。反之,网游宿舍、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导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 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 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

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19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班级:工商0402 小组成员:杨绿梅 组长:杨绿梅 指导老师:许丽平

前言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家庭、生活、学习和就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压力不仅对步入社会的人造成影响,也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造成了影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给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等带来不利。而且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特别是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出现交际困难。同时害怕遇到挫折,虚荣心又强烈,对一些细小问题无法进行冷静处理等,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向偏激。教育体制的误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是高中学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高中老师经常把大学生活进行美化,许多学生那个时候还不了解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就幼稚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用做了。到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而且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特别是英语,有些人因为过不了四级而十分苦闷。这种落差感会使许多学生无法忍受,在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便产生抑郁、厌学情绪。不仅是学习上,就业、交往、家庭等都会对大学生带来影响,有一些学生是来自农村的,家庭条件不是非常好,要靠国家贷款才能维持学业,为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担心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到这些,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一系列不良状况,出现心理障碍。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据调查2005年上半年,北京有25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自杀10人。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信息,自杀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003年,卫生部发布数据,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6%到25.4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了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已上升到17%。在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拥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在内地,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辅导员还是兼职的。可见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帮助一些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它,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障

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对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摘要 目的:对当今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分析,以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方法:文献综述法。结果:影响大学生从众的影响因素包括:整体环境因素,大学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资源不足,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情境的模糊性;群体因素,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个体因素,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对大学生从众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 1.引言 1.1提出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从众 心理是讨论的热点之一。对从众现象的科学研究最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 )于1935年所做的被称之为“波动效应”(auto kinetic effect)的实验。半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界一直将从众行为看成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行为或态度的变化。我国学者宋官东(2005)根据从众客体的性质,从“狭义从众”和“广义从众””两个角度作了论述。他认为,狭义从众即“个体因多数人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而广义从众则是“主体因客体影响而产生的与客体一致的行为或态度”。李昱星(2003)将从众心理定义为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个人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与信念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从众是大学校园中的常见现象, 如考研、考级的形成; 过度消费、谈情说爱的蔓延; 择业的他控性等。大学生从众有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学习上的从众可以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模范人物行为的遵从, 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但大学生从众有时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如使学生压抑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影响个人潜力的发挥; 大学生对他人不良行为的盲从,也会导致个人行为扭曲。因此, 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从众观, 学会科学的理性从众, 克服不正确的理性从众和盲从, 接受从众客体正确的影响, 发挥自身的潜力, 挖掘自身的创造力, 培养自己正确的从众行为。 2.大学生从众心理表现及影响因素 2.1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2.1.1 学习从众。学习从众是大学中最常见的从众现象, 进入大学后, 每个学生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 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 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保持一致。不仅如此, 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大学生的学习从众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鞭策、相互鼓励的积极的从众, 一种是消极懒散、考试抄袭作弊的消极从众。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