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提纲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提纲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提纲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提纲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第二部分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素质篇

美国心理学家T.M.Amabile认为,对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那些使人们集中于任务的内在兴趣方面的因素。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个体的创新素质起主观能动作用。作为思考和行为主体的个人,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及储备、活跃的创新思维、积极创新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之后,才有面对环境和驾驭环境的能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为取得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四章审视创新的战略视野

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

·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

一、专业技术人员如何突破创新的窘境

(如果说创造思维是创新的基础,那么创新人员的战略意识和市场意识则是创新获得成功的左膀右臂,创造思维只有在特定的创新战略环境和市场驱动背景下才能捕捉到创新的的机会。创新的窘境是指创新在动态的商业环境具有两重性:既可能带来新的市场价值,也可能带来创新的市场风险。)

1.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技术预见能力

(技术是在连续不断的积累中发展、日趋完善和高级化的。每一种特定的技术都有生有灭,都最终被新技术所取代。如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预见的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创新带来的风险。)

2.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

(随着技术的动荡变化,市场的在不确定性也增加,人们的需求也有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一定预测能力,从加强管理和引导人们的需求等方面着手,拥有核心技术和相对应的创新战略,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3.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把控动态创新系统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需要运用多种资源的复杂协同过程,创新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综合程度不同的社会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及其集合体,由于之间竞争,利益关系,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战略视野,培养一定的把控动态创新系统的能力,不断适应新一轮的技术竞争和创新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战略视野

1.战略视野是驱动创新的利器

(专业技术人员在融入组织创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的是组织创新的计划、创新的模式、创新的定位、创新的远景和具体的创新策略。技术人员只有分析了这些,才能有效地把控创新方向,沿着正确的创新轨迹实现符合组织价值的创新活动。)

2.明晰组织创新战略是战略视野建立的前提

(创新成功的战略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优势、技术协同的优势、充分的组织资源支持、创新战略。技术人员不能仅凭个人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从事创新活动,而要学会把握创新方向、寻找创新通路,突破创新成果和规避创新风险。)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

一、理解创新战略的内涵

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1.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

2.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3.扩大和加深组织的技术能力和知识

4.促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分析创新战略的类型

1.领先创新战略

2.跟随创新战略

3.模仿创新战略

三、把控创新战略的管理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3.战略沟通与目标确立

4.联结组织整体战略

5.转化为部门或团队的具体战略和目标

6.创新战略反馈与学习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

一、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其活动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其中政府机构、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这一系统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创新不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系统。是推动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如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

二、组织创新系统的特征

1.组织领导与企业家精神

(一个组织的领导能否有创新精神,至关重要。企业家或高层领导参与创新的主要责任在于:有热情地参与创新项目的选择及投资决策,为创新安排合适的人选,保证创新所需的资源供给顺利实现,在创新项目的“继续和终止”决策和创新开支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2.研究与发展体系

3.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

4.资金供应与管理

(在许多单位中,资金是一个瓶颈问题,是保证创新有重要因素。凡创新的投资率“研究与发展费用占销售收入百分比”不低于4%的企业,都有明显的高增长率。)

5.组织体制

(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必须有相应的一整套制度与创新同时进行。奖罚制度、工作制度等。)

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战略系统观的构建

(系统把握:自然资源、研究资源、生产资源、人才资源、社会资本、政策能力,因此技术人员要关注创新的内容、创新的途径、合作程度。)

第五章驱动创新的市场情结

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市场情结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

一、市场需求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案例:“显示”手套的奇迹

(第136面:因此创新来源于社会需要,人们的需要是拉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身动力。)

二、阻碍获取市场需求的三大因素

1.缺乏对用户真正需求的把握

2.对用户的认知与自身行动产生了偏差

3.存在对用户作为创新源的潜在偏见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

(成功的创新项目必须基于清楚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的表述包括目标用户研究、用户指导小组、关键用户采访和竞争产品分析。)

一、如何识别市场需求

1.采用定性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主要包括:正式的调查表、控制性采访环境、结果的制表和统计测试等内容。)

2.采用市场细分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市场细分的维度很多,如按地理细分,按业务规模细分,按增长速度细分,按产品提供的利益细分等。)

二、如何获取市场需求

1.围绕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

2.通过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来获取创新优势

三、关注外部创新源的新趋势

1.交互式创新

2.合作创新

3.协同创新

4.开放式创新

5.全面创新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市场情结

一、过度关注市场需求的误区

1.过分关注短期竞争盈利,忽视长期能力培育和发展

2.过分关注价值增加,忽视价值创造

二、创新需要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发展

三、获取领先用户以促进技术和市场的协同

1.领先用户的内涵案例:诺基亚的应用创新(第157页)

2.获取领先用户的方法

(四个阶段:选择项目的中心和范围;确认趋势和要求;从领先用户处收集需求和方案;和领先用户一起开发。)

第六章开发创造的心智

本章要点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过程的演化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了解四个概念:创新、创新能力、创造、创造力

◎心智: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

第一节创造力的内涵

一、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力是创新的根源,创新则是创造力见诸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创造力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创造力体现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新颖性与有用性。

二、创造力的分类

根据创造力起源不同,将创造力的种类分为3类:标准式创造力,探索性创造力和意外式创造力。

三、可以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吗

(165面)

第二节创造过程的演化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价,有意识地积累按所研究领域的逻辑规则划分的知识,并确定一种“问题态度”。

二、第二阶段——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仔细审阅现有的信息;(2)形成目标解,分析不同解的优缺点;(3)将分散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整合;(4)孕育和引出思想火花。

三、第三阶段——明朗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产生新思想;(2)修改和完善;(3)发明或创造。

四、第四阶段——验证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判断创新思想的正确性,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进行适宜性的检验;(2)将结果同有关方面沟通;(3)假设检验;(4)进行组织和社会系统的变革以克服创造力的阻碍因素。

第三节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一、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一——个性特征

二、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二——智商

三、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三——情商

四、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四——认知风格

本书认为“内省”、“容异”、“重构”的认知风格是有处于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开发的。1.对“内省”的认知2.对“容异”的认知3.对“重构”的认知

第四节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一、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一——组织创新氛围

二、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二——团队创新氛围

1.团队领导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支持

2.团队成员的支持和交互

3.团队的异质构成和结构

三、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三——工作任务特性

1.任务的特征

2.任务目标

3.资源提供

4.评价和反馈

第五节如何汇聚为团队创造力

一、团队创造力的内涵

(由于创造力概念复杂,对团队创造力的定义并没有统一。但团队创造力是团体的创造性品质及其在创造成果中的具体表现。)

二、团队创造力的评估

1.团队成员

2.团队领导

3.团队氛围

4.团队构建

5.任务水平

三、团队创造力开发策略

1.建立学习型团队

2.构建团队心理契约

3.营造易于形成团队创造力的组织氛围

4.选拔具有创新管理特点的领导

5.选拔并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团队成员

第三部分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

如果说创新素质是创新的灵魂,那么创新技能就是驾驭创新灵魂的工具。科学社会学创始人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使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创新和创造过程既是一个客观的实践过程,又是一个微观的心理过程,掌握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至关重要。?技术学习是提高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基石,是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经之途。

第七章激发创新能力的方法

本章要点

创新技法的概述

分析型创新技法

非分析型创新技法

TRIZ理论及方法

第一节创新技法的概述

一、创新技法的概念

创新技法是人们进行创新和创造活动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它是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创新技法在实践运用中主要遵循以下4种原则: 1.迁移原则2.组合原则 3.分离原则4.还原原则

二、创新技法的分类

(迄今为止,国内外创造学家已总结归纳出了创新技法有近400余种,常用的有100多种,但还没有对名目繁多的创新技法进行明确的分类。)

第二节分析型创新技法

一、特性列举法

这个方法用于具体事物的创造发明和革新,主要是对发明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将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能否革新以及怎样革新。

二、希望点列举法—1.书面搜集法2.会议法3.访问谈话法

三、缺点列举法—抓住事物的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发明目标的创造技法。

四、成对列举法—把任意选择的两个事项结合起来,成对列举其特征,或者把某一范围内的事物一一列举,依次成对组合,从中寻求创新设想的技法。

五、主体附加法—在原有的设想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产品中增加新的附件的方法。

六、焦点法—以一个预定事物为中心,依次与罗列的各元素一一组合构成联想点的创新技法。

七、排列组合法— 1.同物排列组合 2.异类排列组合 3.概念排列组合 4.重组排列组合

5.共享与补代排列组合

八、形态分析法—形态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系统观念来网罗组合设想的创造发明方法。

九、检核表法—检核表的根本作用在于正确、有效地把握创造发明的目标与方向。

十、和田十二法(第229页)(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学一学,联一联,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

十一、5W1H法—(六个问题:why为什么、what做什么、who何人、when何时、where 何地、how如何)(how much多少、how to怎样) 5W2法

第三节非分析型创新技法

一、智力激励法(又叫头脑风暴法,就是让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通过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在短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各人的创造力。遵循以下原则:)

1.自由畅想原则

2.以量求质原则

3.延迟批评原则

4.综合改善原则

5.限时限人原则

二、综摄法(是以已知的东西为媒介,将毫无关联、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以打开未知世界之门,从而激起人们的创造欲,使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产生创造设想的方法。)基本原则:1.变陌生为熟悉(异中求同即异质同化)

2.变熟悉为陌生(同中求异即同质异化)

三、类比法(指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一定关系上的部分相同或相似。有5种类比方式:)

1.直接类比

2.拟人类比

3.象征类比

4.幻想类比

5.动作类比

四、移植法(是指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或创新新的事物的方法,因此也叫渗透法。)

1.方法移植

2.原理移植

3.功能移植

4.回采移植

五、仿生学法(通过模拟生物结构或功能原理而导致发明创造的途径发明创造的途径称为仿生学法或叫生物模拟法。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控制仿生

2.信息仿生

3.力学仿生

4.技术仿生

5.原理仿生

6.化学仿生

第四节TRIZ理论及方法(略)

(是俄文“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缩写。)

一、TRIZ理论概述 1.产品进化理论 2.分析 3.冲突解决原理 4.物质——场分析 5.效应 6.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二、TRIZ的工具方法?三、TRIZ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重视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技术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

(“中国制造”的产品已走遍全球,但产品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实践反复证明,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可能失去发展的主动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靠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技术学习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基石。)

二、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1)技术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2)技术学习是有风险的,并且也是需要投入的;(3)技术学习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互动,需要相关机构和外部组织的协作;(4)技术学习具有多层次性,需要组织内部各个层次的协同;(5)技术能力提高具有阶段性,涉及到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创新的内部学习源案例:3M公司技术学习源的获取。(第254面)

二、拓展创新的外部学习源

1.向客户学习

2.向供应商和销售商学习

3.向竞争者学习

4.产学研合作

三、技术学习源的国际化

四、基于信息网络获取技术学习源案例:韩国获取国外技术的途径。(第262面)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

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那些可表述出来而能成为公共物品的知识,无论其已成为文字或是尚存在于某些人的头脑中;

隐性知识是不能或难以表述的,或者即使表述出来,也会损害其精髓,隐性知识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范围,本质上是意会性的。

二、知识学习的4种方式

知识学习包括多种形式,主要有“干中学”、“用中学”、“研究开发中学”、“组织间学习”4种方式。

三、创建知识管理的平台

(好处:1、是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这是知识管理最普遍的应用。2、是外部知识管理帮助追求更高的效率。3、向决策者提出建议,帮助员工成长。)

第四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

一、改进战略层技术学习

二、加强团队和组织的学习力度

三、优化技术学习的激励机制

第九章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

本章要点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作

专利战略的运用

第一节创新成果保护的利器——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内涵 1.专利权(281面) 2.商标权(282面)3.版权(282面)

二、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推动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承认智力劳动成果是有偿的,保护知识产品所有者权益,有利于激励知识产品的创造。而且知识产权制度在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研究开发起点和水平,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中具有重要作用。申请专利就是公开,是在全世界公开,这种法律保障的公开是知识传播有效、规范的手段,有利于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三、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可定义为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其中专利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作

一、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协同发展

1.新技术产生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问题

3.创新成果扩散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二、知识产权管理方法

1.了解智力资本的价值层次,确定企业目前知识产权所处的管理水平

2.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寻求现存问题的改善途径

3.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三、知识产权运作模式

(知识产权的管理运作,包括知识产权的归类整理、开发经营、控制保护以及管理效果的评价等。)

第三节专利战略的运用

一、专利和专利战略

1.专利和专利战略的内涵(297面)

2.专利战略的特点(298面)

3.专利战略的作用(300面)

二、专利战略类型

1.进攻型专利战略

2.防御型专利战略

3.专利信息战略

4.专利开发战略

5.专利申请战略

三、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的结合

1.技术标准的发展与技术标准战略

2.技术创新的发展对技术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3.技术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的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双刃剑作用

4.技术标准战略、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第十章创新能力培养的标杆(第316页)

一、时代的一面旗帜——王选

(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彻底改变了印刷行业的命运,他发明“精密汉字照排系统”,使中文

印刷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他被公认是中国印刷出版业的现代化作出最大贡献者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当代毕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有这样几点值得大家思考:

1、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激情。他说:“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一些乐趣,也会得到常人所不能享受到的不乐乐趣。”

2、具有胆识和魄力。他曾提出,搞科学技术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一流原始创新的学术,“立地”就是要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在别人甚至是权威人士的怀疑中坚信自己,在艰苦的条件下,脚踏实地,取得了成功。

3、自信而不自负,懂得要依靠团队。他做人首先懂得要为别人考虑,要以身作则,先要做个好人,才能成就事业。王选从来不想自己,他想的都是别人,所以别人才愿意与他合作。他非常重视提拔所里的年轻人,为他们创造条件。正因如此,他在北大方正计算机研究所里成为精神领袖,他用自己的人格魄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并团结起这样一个团队,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自主创新的楷模——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新时代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孔祥瑞,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港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天津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多年来,他以“当代工人,只有有知识、有技能,才能有力量”为座右铭,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创新,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凭的码头工人,成长为一名享誉全国的“蓝领专家”。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称号)

四、有创新精神的工人有力量-----

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有前途!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公共课)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活动方案设计题 第一章 1.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动态上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静态上讲,专业化则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指一个职业专门化的静态发展程度或结果。 2.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容和途径 内容: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途径:1.职前教育2.入职教育3.在职学习 第二章 1. 教师角色隐喻分析 蜡烛: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园丁:对自己的培育对象细心的爱护,辛勤耕耘,精心护理,使其茁壮成长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隐喻,指的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 一桶水的角色: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要进行有效的传递 2.当代教师具有的多重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教师角色的含义!指的是在社会结构中对于教书育人这一特定职位者的一些期待与规范 第三章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 1.普通文化知识 2.专业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 2.教师专业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门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难以对其进行清晰陈述和表达 3.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途径:1.坚持学习,善于学习 2.在实践中反思 3.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第四章 1.人文精神及如何应用: 侠义的人文精神主要指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时:1.情感的对象应广博宽泛。 2.情感的触发应敏感细腻 3.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 4.情感的表露应该灵活生动 5.情感的形态应五味俱全 2.科学精神及如何应用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精神,客观精神反应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老师要避免科学性错误,教学要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对于理性精神是在科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 1/ 10

华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目录 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 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 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 三种题型: 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 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作文

模块一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第二章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应对:适时而教,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口诀:顺阶不平衡,互补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复习题大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2.教师职业劳动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3.教师的职业劳动过程是艺术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板书和语言、教学设计、心灵关照的艺术能力 三个方面。 5.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其次表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最后还表现在育人的机智方面。6.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而且也间接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 7.教师职业的社会值,从宏观上看,与经济发展、国家兴衰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微观上看,对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8.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四个表现:(1)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2)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3)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4)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

9.时代呼唤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在:(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 职业道德;(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素质教育需要教 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5) 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 的职业道德;(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8)社会民众需要教 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 10.素质教育提出的两个口号是“创新”、“实践”。 11.转型期的价值观发生了两个变化:(1)个体价值受到关注,强调个体价值 和社会价值的统一;(2)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经济转型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1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 13.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 系制约的;(2)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 14.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首先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 利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 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5.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表现在:(1)政治思想状况的影响;(2)科学文化的影响:(3)传统道德的影响;(4)文化艺术的影响;(5) 社会风气的影响。 16.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在:(1)相对的独立性;(2)本质的阶级性;(3)历史的继承性;(4)现象的一致性。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1)中国: 1原始社会:“长者为师”。 2原末隶初:学校、教师出现。(教师仍由其他职业的人士兼任。) 3古代西周:“以吏为师”。 4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专职教师。 (2)西方: 1古埃及、古波斯及古罗马时代:“以僧为师”。 2古希腊斯巴达:由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 3中世纪:神职人员任教。 (3)共同点:教师承担的主要是道德教化的职能,社会给予的价值评价也主要集中在教师对于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教化的贡献上。由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长者为师、典范为师、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构成整个世界古代教师的基本特色。2.教师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欧洲: 1特点:兼职教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专职教师出现,师范学校应运而生。 2表现:a.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 b.19世纪,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c.19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帝国实施初等教育教师考核和证书制 度。 (2)中国: 1特点: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社会群体在组织上出现并逐渐得到强化。 2表现:a.“官”与“师”实现分离 b.教师职业中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c.“师”与“学科”的关系意识加强。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涵:(思考题4)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包括:(1)教师个体专业化: 1涵义: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内容: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情谊等方面的专业化。 3地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4途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2)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 1涵义: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前言 当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城市中各种车辆迅速增长和出行量增大引起的交通需求量远远高于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供给量。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本文分析了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管理规划应涉及的内容、规划原则和过程,从交通工程的角度论述了交通管理规划内容之一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为了使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现状以及整个城市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据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和政策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发展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提纲

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一、学生观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三)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 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 二、教师观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开放性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3.自我反思 4.团结合作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与“责任”是其核心与灵魂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对工作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平等对待学生家长。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钻研教学业务,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水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一)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二)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二、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 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 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复习提纲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 知识复习提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附件 宜宾市《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试行) 一、考试目的、意义和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及《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宜人发〔2005〕16号),结合我市实际,特设定教育类专业知识考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并作为全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的笔试专业的科目。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应掌握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五)考试范围及比例:教育原理约占40%,教育心理学约占40%,教育法律法规约占20%。 (六)试卷一般包括四个题型:是非判断题、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题量约100—120题。 三、评价目标

(一)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知识和原理。 (二)准确地理解有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熟练掌握基本原理。 (三)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对学校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四)准确、恰当地使用有关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五)掌握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技能。 四、考试内容 第一编教育原理(占40%) 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形态 第四节教育理论发展概述 第二章教育规律 第一节教育规律概述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功能

高校辅导员考试资料-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培养和揩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种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高校的能级结: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高校能级有三,一是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一般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 B、1:2:3:7; C、1:2:3:4; D、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