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课程教学大纲)一,绪论

1,学习目的

2,内容及要点

二,日本的自然和文化背景

1,日本的地理形势

2,日本的气候条件

3,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

4,日本历史发展概况

三,日本古代建筑的类型

1,城和町

2,宫殿

3,神社

4,寺庙

5,园林

6,住宅

町家(城镇住宅)

农家(农村住宅)

武家(武士住宅)

7,茶室

四,日本近代建筑

1,文化的变迁

2,新建筑类型

3,新风格和新技术

五,现代建筑

1,现代早期

2,新思想的传入

3,重技术和重艺术的争论

4,新风格新流派

日本建筑

一、绪论

1.学习目的

我们的东邻日本自古就与我们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中国文化传入日本。隋唐时期日本掀起了大规模,全方位学习中国的高潮,此后,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直到现在日本仍然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近代日本全面学习西方,迅速发展成帝国主义列强之一,转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侵略和扩张。同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日本民族在古代学习中国,近代学习西方以及现代高度发达的同时非常注重于保持和延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本的奇特就在于它是世界上最现代同时最传统的国家。

日本的建筑和日本的文化一样。古代学习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后来又高度的现代化,然而不论何时,都始终保持着民族的传统。

学习和了解日本建筑不只是为了知道日本建筑的历史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了解一种建筑,一种文化在和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时候,是怎样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

日本的现代文化中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的因素,这一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代化的同时怎样保留,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处理好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长期研究但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了解人家是怎样做的,无凝对我们将有很大的启发。

另一方面,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是完全步西方的后尘,而是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一点也是日本做得比较好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内容及要点

本课程并非一般的日本建筑史,虽然其内容涉及日本古代、近代和现代建筑,但是重点不在于单纯学习建筑历史,而是通过了解日本的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理解日本现代、当代建筑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要结合日本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日本当代建筑特色的形成决不只是建筑本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建筑与文化相结合,相互影响而发展的结果。

因此,课程内容中不仅有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各种建筑类型的介绍,还有日本民族及其社会文化的发展等相关内容。

在日本历史和日本建筑发展史上,有两个时期是关键点。一是隋唐时期学习

中国,一是近代学习西方。这两个时期是都是外来文化大规模进入日本,日本社会及文化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和日本建筑在矛盾冲突中大发展的时期。今天日本建筑和日本文化的特色就是在这些文化冲突中形成的。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也是外来文化大量进入的时代,日本的发展过程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二、日本的自然和文化背景

1.日本的地理形势

日本列岛处在亚洲的最东端,从地理学上来说,它是地球外壳的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缘相碰撞、挤压而形成的一群岛屿。地质构造复杂、脆弱、危险,几乎可以说整个日本是处在地球外壳的一条大裂缝上,全国各地布满火山,地热资源丰富,遍地温泉,矿藏少,地震频繁。平均每天四次地震。

日本国地形呈长条状,北端的北海道相当于中国的东北,南端的琉球群岛接近中国的台湾。全国面积三十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全部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千多个小岛组成。山地约占全国土地的五分之四,全国有一百六十多座火山,其中五十多座是活火山。

2.日本的气候条件

日本全国均四面临海,不论南北都是海洋性气候,但气温则相差甚远,南端属于热带气候,北边的北海道则与中国的东北相同,近寒带。每年樱花开放的季节,“樱花前线”由南向北逐渐推移,成为日本气候特点的一大象征。

由于临海,夏秋两季台风较多。

地震和台风成了日本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日本建筑中首先必须注意的。

由于日本岛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虽然南北气温相差悬殊,但是气候类型和地理条件基本相同。因此对于建筑来说,就不象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南北东西相差那么大。

3.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

日本国除少量阿伊努人外,基本上是单一的大和民族。目前人口一亿三千多万。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由于日本地理环境条件的严酷,导致了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一方面使日本人具有了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办事认真,严谨等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使日本人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倾向。

日本人循规蹈矩,按步就班,办事很有计划性,同时又不善于灵活应变。在另一方面,这种保守性,也是日本人保持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强烈愿望的根本原因。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今天的日本在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很多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居住方式方面,日本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榻榻米”的生活方式;穿着方面,日本人至今仍保持着穿和服的传统;年节行事方面日本人至今几乎保留着所有的传统节日及行事活动。

4.日本历史概况

日本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绳纹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古坟文化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鎌仓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绳纹时代以前被称为先土器文化。

绳纹时代大约从公元前一万年~公元前300年左右。考古发现有这一时期土器(陶器)和竖穴式住宅遗迹。

弥生文化时代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的战国时期)~公元270年左右(中国的三国时代),陶器普及,铁器开始出现。有关日本历史的最早记载,是中国魏晋时期文献中关于邪马台国的记录(弥生后期约公元100~270年左右),倭奴国,邪马台国派使臣到中国进贡。

古坟文化时代约公元270左右(中国三国)~公元710左右(中国唐)。统一国家形成。约350年左右,大和朝廷建立。和朝鲜,中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佛教传入,出兵朝鲜丰岛(百济、新罗),建立殖民地任那。高塚发掘出家型埴轮,木造住宅出现。

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执政。

公元607年,法隆寺建成。

公元630年,第一次派遣遣唐使。

公元645年,大化改新,首次采用年号。

公元663年,在朝鲜白村江日军败于唐军,此后放弃在朝鲜的权利。

公元708年左右,法隆寺再建。

▲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

公元712年,《古事记》成书。

公元720年,《日本书纪》成书。

公元754年,唐鉴真和尚来日。

759年,唐招提寺建成。

▲平安时代,794年迁都平安京(京都)。

894年,遣唐使废止。

▲1185年,鎌仓时代。

1274年,元军来袭,文永四役。

1281年,元军来袭,弘安四役。

1282年,日莲役。

1336~1392年南北朝分裂。

▲室町时代,室町幕府1336~1573。

1369年,明太祖发布制止倭寇袭击诏书。

1392年,南北朝合一。

1491年,战国时代开始。

1543年,

1549年,

1569年,

1573年,室町幕府滅亡。

▲桃山时代

1582年,本能寺之变,信长去世。

1587年,秀吉,

▲江户时代

1603年,江户幕府開

1615年,武家诸法度制定。

1633年,第一回锁国令。

1639年,第五回锁国令,锁国完成。

1790年,宽政異字之禁,朱子学振兴。

1825年,異国船打払(驱散)令

1842年,異国船打払令废止。

1854年,日本和新条约缔结。

1858年,米、蘭、露、英、修好通商条约缔结。1867年,大政奉还。

▲明治时代,1868年,明治维新。

1872年,新桥、横滨道开通。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

1890年,第一回帝国议会开会。

1894~1895年,日清战争(甲午战争)。

1895年,出兵台湾。

1899年,治外法权撤废。

1902年,日英同盟成立。

1904~1905年,日露战争。

1910年,日朝并合。

1912年,明治天皇去。

▲大正时代

1913年,宪政拥护运动。

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中国山东省胶州湾。1915年,中国21条要求。

1923年,关东大震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

▲昭和

1927年,第一次出兵山东。

1931年,关东军军事行动开始(满洲事变)。

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同年,南京虐杀事件。

1938年,国家总动员法施行。

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

1945年,日本无条件降伏。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年,日本国宪法发布。

1951年,对日请和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1952年,日台和平条约签订。

1954年,自行队登足。

1956年,

1957年,

1970年,

1972年,

1978年,

1980年,

1989年

▲1990年,平成

三、日本古代建筑的类型

1. “城”和“町”

日本古代的“城”是封建领主制的产物,是日本古代的军事贵族——幕府将军和武士的领地。它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城(城市、城镇),而只是一个军事性的堡垒。

城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处,四周砌筑高石墙,平面不规则。石墙外有护城河,仅入口处有桥通过。城的中心有一主体建筑叫“天守”,一般为多层楼阁式建筑。石筑墙壁。木屋架,下层较大,房屋较多,越往上越小,到顶层往往只有一间。古代封建领主(将军、武士)之间互相攻战,如果城墙被攻破则退至“天守”,若天守也被攻破则彻底灭亡。

日本现在保存下来的城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有:大阪城、福山城、冈山城、和歌山城、姬路城、名古屋城等。今天,这些保存下来的古代的城都已在为了当地的名胜。

姬路城是日本现存的古城中最著名之一。规模宏大,造型美。建造于庆长6年(1601年)庆长14年建成,是日本城郭建筑最盛期的代表性遗构。

“町”有多重含义,城镇、村庄、街道、街区都可以叫做“町”。在古代

按一般建筑学的概念,“城”就是城市、街道,但在日本古代却不同,城只是堡垒,町才是城市和街道。町在城的外围和周边,町的外面不再有城墙。

町大多是围绕着城而形成,所以叫“城下町”。有的是在一座寺庙或神社前面形成集镇,所以“门前町”的情况也很多。

2. 宫殿

日本古代的宫殿建筑总的来说比较朴素,不象中国的宫殿那样宏伟、豪华。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①,日本的传统建筑本来就崇尚简素,材料采用纯自然材料:木、石、草等。色调也大多是以材料的本色为主。不崇尚过多的雕饰。②,日本古代经济,文化不甚发达,建筑不尚华丽。③日本古代的政治体制是天皇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只是象征,因此,皇室并未体现出最大的气派。

在日本历史上,气魄最宏大,最具代表性的皇宫是奈良时代的平城宫和平安时代的平安宫,这两个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城市和皇宫的布局方式完全学习中国,城市的规划完全仿照中国唐代的里坊制,甚至连名称都一样。

平城京和平安京基本上是按照唐朝都城长安来规划布局的。中轴对称,皇宫

在北面正中,街区按里坊制划分,设东市、西市。

平安宫即今天保存下来的京都御所。

3. 神社

神社是日本特有宗教建筑。日本传统的宗教是神道教,神道教的大神是日本人信仰的主神。日本人关于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都寄托于大神的保佑。同时,神社也是日本人供祭亡灵的场所,死去的先人都要把神位供在神社里。

神社有时又称神宫,一般是规模较大的称神宫,规模较小的称神社,但也不完全是这样。神社的主要建筑一般有“鸟居”(牌楼门)、山门、本殿、拜殿、配殿、钟楼等。鸟居是极富日本特色的牌楼式标志物,造型极其简单。一般在路口作为标志。

山门是神社的大门,很多情况下都是做成两层。

神社的中心建筑是本殿和拜殿。本殿是大神的居住场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宗教建筑,日本的神社不但没有偶像,而且本殿是完全封闭的不能进入。门窗帘幕紧闭,不能看到里面,祭拜就在本殿前的拜殿中进行。因此,有很多神社本殿和拜殿连在一起。还有的干脆就是一座建筑分隔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拜殿,后部是本殿。

配殿、钟楼等建筑则根据神社的规模大小和需要设置。

神社建筑的平面形式有“平入”和“妻入”两种。入口在屋檐一侧叫“平入”,入口在山墙一侧叫“妻入”。伊势神宫是平入,出雲大社本殿是妻入,但入口不在正中。住吉大社本殿是妻入,入口在正中,它们分别是古代神社不同的做法的代表。

伊势神宫是日本最古,最有代表性的神社。它实行造替制度,每二十年新建一次,在东西两处轮替。

神社屋顶做法有“千鸟破风”和“唐破风”两种,有时两种做法在一个屋顶上组合。

千鸟破风式屋顶上常有交叉装饰物,叫千木,在屋脊上成排横列的装饰物件叫坚鱼木。

唐破风造型类似于中国的卷棚式屋顶,只不过它总是以山面朝前的,即所谓“妻入”。

4. 寺庙

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这时大约相当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早期的佛教建筑和中国早期的佛教寺庙差不多,平

面形式为“塔院式”。即寺庙的主体建筑是殿堂和塔并重,主要殿堂和塔同处在一个中心庭院中,庭院周围有廊,奈良法隆寺便是日本早期寺院的典型。

法隆寺不仅仅是日本保存下来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据考证现存的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建于奈良朝天智9年(公元607年)。但是是否以后重建,以及重建竣工的年代,地方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并无确凿的定论。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是法隆寺全部建筑中年代最早、最具典型意义的建筑。

金堂重檐歇山式屋顶。下檐的下面又多出一屋顶,从风格和做法上看是后加的,最初应该就是两层檐。

最宝贵的特点是:①,主体构架下部的梭柱做法,②,斗拱的做法,③,屋顶及屋脊做法都具有中国唐代以前木构做法的特征。

内部构架做法和斗拱斜昂做法又具有日本做法特征,并为以后日本木构做法奠定了基础。五重塔是法隆寺建筑中又一重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其结构做法和造型是日本楼阁式木塔建筑的典型。日本木构塔的造型一般为五重、三重,屋檐出挑深远,坡度平缓,顶部相轮很高,占塔身的1/3多。塔身轻巧,方形平面,是中国唐代以前的楼阁式塔的典型形制。

日本佛教寺院中有代表意义的还有唐招提寺和平等院凤凰堂等。唐招提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到日本后亲自用中国工匠建造的,各方面都保留了中国唐代建筑的特征,屋顶坡度平缓,斗拱硕大,檐口出挑深远,鳐吻做法等都是唐代风格。

唐招提寺讲堂建于天平宝4-7年(公元760~3年),现存建筑屋顶有所变化。

京都宇治市平等院凤凰堂是日本最宝贵的佛教建筑之一。建筑造型风格和细部做具有明显的中国唐代建筑的特征。平面布局为中国凤凰图案,主殿建于天喜三年(公元1053年)。

鎌仓时代的日本寺庙以规模宏大而著称,建筑的尺度巨大,用材也极其粗壮,一座殿堂或一座大门动辄数十米高,用数十米高的整根巨大木材建造。以鎌仓时代重建的东大寺为典型代表。不仅其建筑宏伟巨大,而且其做法也很特别,尤其突出的特点是斗拱,其做法已经不是传统的斗拱做法,受力特征也不同,实际上变成了一根根向外挑出的是悬臂梁。其建筑形象也很特别,上檐下檐挑出同样的距离。

5. 园林

日本的园林大体上有宫殿园林、寺庙园林和住宅园林几种类型。宫殿园林与

皇宫融为一体。与中国的皇家园林有所不同,中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的行宫,主要是休闲的场所,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日本的宫殿园林是在皇宫里面,开辟一片供休息的场所,有点类似于中国皇宫中的御花园,象奈良时代的平城京中的平城宫、平安时代的平安宫(今京都御所),都是在皇宫中设园林。

佛寺园林首先是选择优美的自然风景地,然后是着意经营建造周围的环境,即使是城市中的寺院也都要辟出一片地来做园林,以表现其修身养性的意境。

住宅园林最初是由贵族住宅的寝殿造庭园发展来的,寝殿造住宅的特征是由数栋建筑构成建筑群,建筑与建筑之间由长廊相连,中间穿错着水面、植物,这就是园林的形式。后来,城市住宅中凡有经济条件的,都在其周围做出小片园林,具有代表性的是撒布有各地的武士住宅。

日本园林的造园手法大体上有两大类,一类为迴游式园林,一类是写意园林,即“枯山水”。迴游式园林就相当于中国的一般山水园林,有水,有桥,有植物、小山,写意园林(枯山水)即是用一种象征的手法,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一片很小的范围内模仿自然山水,最常用的手法即以白沙平铺象征水,常将沙面耙成条状纹理的以象水中波纹。沙中以大石块或植物象征水中的岛屿。

6. 住宅

日本传统的住宅按性质大体可分为三类:农家(农村住宅)、町家(城镇住宅)、武家(武士住宅)。

在外观造型和材料、做法等方面又有各种地方的不同特征。日本古代的住宅有两种典型做法,一种叫“寝殿造”,一种叫“书院造”,两种都属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上流阶层的住宅。寝殿造规模很大,一般是少数很高地位的贵族阶层所拥有。其特点是由一组建筑所构成,建筑与建筑之间有廊庑相连接,其间穿错有水面、园林。水上架廊桥与建筑相连,有的还在水面上建钓殿,平面布局不对称,比较自由,但中心部位有一主体建筑,这就是“寝殿”。“寝殿”前面是天阔的空地、园林,两旁的廊庑向前延伸,周围的其他建筑则根据地形成根据需要自由地布置。

“书院造”是日本古代住宅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做法,而且其影响延续至今,所谓“书院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住宅中有一种叫“书院”的特殊做法,即在住宅主要房间的旁边凸出一小间,此小间地面比房间内地面稍稍高出,对外开窗,供人坐在此处读书写字。这就叫“书院”或叫“副书院”。带有书院的住宅做法,就叫“书院造”。在住宅中另有一种叫“床”和“棚”的构造类似于书院,床只是凹进一小间,背面是墙,里面掛字画,摆一只花瓶或一座刀架,棚同样是凹进一小间,里面做博古架和小柜子,放点小物品,床和棚都是一种室内装饰,而“书

院”则是有实际用途的。

日本传统住宅主要的特征有如下几方面:

①进屋脱鞋,席地而坐,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隋唐以前的生活方式的延续,整个东亚都是这种生活方式。

②地面架空,离地约50~60厘米,有入口脱鞋的地方,叫“玄关”。

③四周木板墙和推拉门,叫“障子”。推拉门外有廊。内部房间之间以推拉门分离,内部推拉门叫“”

④室内地面铺“塌塌米”(叠),塌塌米有固定的模数。房间的大小按塌塌米的数量来决定。4叠半、6叠、8叠、12叠等。

⑤室内很少家具,有大壁柜和“棚”。

日本传统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农家(农村住宅)

农家的主要特点是“土间”(无地板的土地面)占得比较大,因为除了炊事场所外,还有农具放置和作业场所。平面布局方式一般是“床”地面和土间分两端或两边设置。在土间的大房间中间有较大的灶台。有时土间和床之间没有隔墙。只有上两级踏步就上到床。

②町家(城镇住宅)

“町”是城镇、街区的意思。顾名思义,“町家”就是城镇中的住宅,城镇住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密集排列。因为在城镇中居住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手工业和商业,因此临街的一面就非常重要。于是每家一个较窄的开间临街。住宅的长边垂直于街道向纵深方向发展。这种长边垂直于街道的平行排列。在日语中叫“町並”。町家一般都是在临街的一面设店铺或手工作坊,后部则是住家生活。临街店铺部分有时是土间,有时是木地板,手工作坊则一般都是土间,另外后部住宅部分的厨房也是土间,有时还有小庭院,布局方式并不统一。

③武家(武士住宅)

武士是日本古代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是一种古代的军事贵族。武家住宅日本古代特有的一种住宅建筑类型。农家和町家都含有生产和经济的因素在内,而武家则不含经济的,生产的因素。武家住宅一般都是成群组合,组成类似村落的武家建筑群,日语中称“武家屋敷”。武家住宅周围一般都有园林,地盘大的做迴游式园林,地般小的做枯山水。建筑内部以座敷(木地板)为主,土间很少。有的武家住宅可能是为了提供较多的武士活动场所而做长条状住宅的建筑形式,称为“长屋”。这种“长屋”,成为了日本传统住宅的一种明显的特征,甚至一直影响到现代。

7,茶室

茶室是供做茶道用的专门建筑,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一般附属于寺庙、宫殿、高级住宅之中,茶室一般设置在园林之中,是一幢很小的建筑,建筑低矮,面积很小(一般仅十余平方米左右)。装修极其简朴,木构架、茅草屋顶、泥土墙壁,但体现出非常清雅的气氛。

茶室的入口很特别,不是门,而是一个半人高的洞,必须弓身爬进去,室内一般是日本住宅中最小面积的4叠半铺装。有一小凹间,内置茶炉,供煮茶用。精心挑选一根自然形态的、素雅的树干作中柱,以体现一种禅的清雅。茶室并不是一种大的建筑类型,也没有很多特别的建筑特点。但是它的文化风格却对日本建筑,甚至对日本的现代建筑都有着一种巨大的影响。茶室体现的是最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趣味。

茶室必定和园林相结合。茶室专用的回游式园林叫“茶庭”,茶庭一般都很小,以极其雅致的自然景物,配以少量的石灯、石钵等小品,表达一种清雅淡泊的禅宗意境。

四、日本近代建筑

1. 文化的变迁

日本从古代进入到近代经历了一个和中国相似的历史过程。开始也是闭锁国,不与西方来往,江户幕府时代,从1633年~1639年六、七年间连续下达五道“锁国令”,禁止与西方交往,禁止西方文化进入日本。1790年宽政異学禁,1825年異国船打払令。最终在西方列强强大打击之下屈服。1854年签订“日本和新条约”,1858年签订“米、蘭、露、英、通商条约”。从此西方文化大举进入日本,日本也开始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时代。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古代的封建政治,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全面学习西方,开始富国强兵。与此同时,开始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1889年颁《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第一届帝国议会开会,紧接着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

1894-1895年,日清战争(甲午战争)。

1895年,出兵台湾。

1902年,日英同盟成立。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1910年,日韩併合。

2. 新建筑类型

日本早期的西洋建筑主要是开埠以后外国人来日建造的一些教堂、住宅等。最早日本政府在长崎出岛划出一片土地供外国人居住,称为“外国人居留地”。最早来的主要是荷兰人,后来有别的国家的人。开始时都集中在长崎的“外国人居留地”。至今这里仍然保存着大量,而且是最早的西洋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长崎大浦天主教堂、古拉巴府邸等一批教堂和洋人住宅。

日本和中国一样,古代是没有“建筑学”的,建筑只是一种工匠的技术,而不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作为科学体系的“建筑学”,日本和中国同样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日本从西方引进建筑学相对比中国要早,中国是较早引进土木学科,较晚才引进建筑学科,而日本则是建筑学科和土木学科几乎同时引进。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请来英国建筑师康德尔,在东京帝国大学中设立造家学科(建筑学科),康德尔任教授。他第一批招收的学生辰野金吾、片山东熊等4人。成为日本的第一代建筑师,这4人后来又分别到西方留学学习,回国后担当了重要的职位,在日本近代建筑史上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辰野金吾,被称为日本的第一位建筑大师,康德尔回国后,辰野金吾接替他担任东京帝国大学造家学科教授。他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重要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东京三井银行、日本银行、东京火车站、奈良旅馆等。其他几位第一代建筑师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都分别设计了一些重要建筑。成为了日本近代建筑中一个时代的代表。

近代西洋文化传进日本,也和中国的情况一样,究竟是全面接受西洋文化,还是要继续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这一问题成了争论的焦点。在中国,这一争论最后的落脚点是“中体西用”,即中国的思想制度体系和西方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日本,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和魂洋材,”其意义和“中体西用”很类似。

在“和”“洋”矛盾冲突融和的时代,在“和魂洋材”的思想指导之下。日本近代建筑中出现了各种“洋式”、“和式”或“和洋结合”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和式还是洋式成了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日本近代住宅建筑中,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住宅,有和洋并存,简单相加的,有和式中包含洋式的,也有洋式中包含和式的。

在日本,住宅建筑的洋式和和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风格上的问题,而是直接意味着生活方式的不同。因为和式的最根本特点是“塌塌米”,进屋脱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没有床、桌、椅,没有家具等一系列和式住宅的特征。而洋式则与此完全相反。这一矛盾不可能在同一房间中并存。因此,住宅中如果有和洋两者并存的话,也一定是分房间的,不可能在同一个房间里和洋并存。日本住宅延续到今天,现代公寓楼内也常常是和洋并存。

3. 新风格和新技术

自从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引进日本以后,关于建筑风格,建筑学科的特征,发展趋向等就一直是建筑界讨论或争论的话题。

在日本近代建筑发展的盛期,建筑学界争论的一个重大的话题就是:建筑应该注重是技术还是艺术,也就是说建筑应该是把技术放在首位还是把艺术放在首位。重技术派和重艺术派分别各有一位重量级的代表人物。重艺术派的代表人物是伊東忠太,重技术派的代表是佐野利器。

这里要特别介绍伊東忠太,他是日本建筑历史研究的秦斗。开创和发展了日本建筑学中的建筑历史研究,不仅仅是日本建筑史,而且是东亚建筑史。他尤其注重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他写出了第一本《中国建筑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可惜未写完,只写了上半部,到魏晋南北朝止。真正更为重要的,而且是有实例可考的隋唐以后还没有开始。虽然如此,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此书的历史地位。且不说它是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其历史价值,书中的研究方法和考证方法。有些是我们今天都应该学习的。他用各种方法来考证那些年代久远而且无实例可考的建筑。为研究中国建筑,在日本近代学习西方,人们纷纷留学西洋的时候,伊东选择了留学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他前后六次到中国各地考察古建筑,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二十多个省)。他对中国古代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化推崇被至,对西方中心论蔑视中国文化的论点给予严厉的驳斥。他认为中国文化是整个东亚文化(包含日本)的源头,中国建筑是东亚建筑体系的代表,这些思想都是一个正直的学者的思想,特别是在30年代那种中日关系的年代里,他的这些正直的学术思想令人肃然起敬。

伊东对建筑的研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把它和艺术和文化结合起来考察,因此,他在调查古建筑时不只是调查建筑本身,而是同时考察当地的文化、风俗,甚至人种等各方面的因素。

伊东主张建筑是艺术,他是重艺术派的主将,他曾经设计过一些重要的建筑,都很好地体现了他重建筑的艺术性这一主体思想,例如东京筑地本愿寺等。

日本近代建筑史上关于重技术和重艺术的争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而且在早期大体上是重艺术的倾向占上风。直到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这就是二十世纪初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损失极大,东京大部分的房屋倒塌。大地震之后,建筑学界反思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关注是建筑的结构技术问题,于是重技术派一举占上风。重艺术派从此偃旗息鼓。

关东大地震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在建筑学领域中,人们把重点放在建筑的技术问题。于是导致了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追求。这种注重技术,时刻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的倾向成了日本建筑学界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建筑材料方面,关东大地震中,砖建筑基本上倒光,人们看到了砖建筑的不耐震,同时也看到了木材和钢材的良好抗震性能。于是在大型建筑中主要采用钢结构,在小型建筑中则大多采用木结构,这些材料既符合耐震的要求,又符合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五、现代建筑

1. 新思想的传入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传入日本,最初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维也纳分离派和稍后的德国表现主义。当这些新思潮传入日本时,首先得到的是思想激进的年青人的响应。东京帝国大学建筑学科的一群青年学生发起成立了日本分离派协会,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出现了一批现代主义早期的新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后来又有各种西方思潮和流派相继传入。日本的新一代建筑师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

后面部分结合幻灯、投影讲述。

日本建筑行业的几点看法

日本建筑行业的几点看法 一、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1.所有项目都是公司直营; 2.项目部管理人员由公司派遣; 3.公司对项目部实施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 4.材料统一采购和配送; 5.项目经理的作用主要是生产管理,包括协调合作单位、组织生产、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项目风险由公司承担,项目经理的积极性除来自薪水外,主要是事业心和“爱社心”,即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 6.公司总部拥有非常强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队伍强大,分公司和项目施工人员精简。 如东京丸之内:Marunouchi Trust Tower项目,地下4层、地上37层,塔屋2层,总建筑面积115371.18m2,最高178.0m,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十几名,施工人员只有80左右。 7.项目主要采用总分包模式,管理层与劳务层分开,专业化程度高。 大型建筑企业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组织管理班子,而具体施工大部分分包给专业公司完成。 二、日本建筑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1、日本建筑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施工工艺新、机械化程度高、工程品质好。 1)、为减少现场施工量,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预制件是日本建筑施工工艺的主要特点。 预制件采取流水线生产,构件品质好,观感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 如梁、柱、外墙、承重墙体和阳台等均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楼面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楼梯为钢结构等。 墙面砖也直接在工厂内粘贴完成,质量好。如墙面砖色泽均一;表面平整、洁净;接缝连续、平直、光滑;阴阳角处搭接正确;特别是阳角采用整块“L”型面砖,无须拼缝等。 2)、预制件在工厂预制成型后,直接运至现场,进行吊装,对工程机械的要求高,但是由于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 3)、管线不预埋,全部现场安装。 4)、预埋件由于采用了合理、有效的固定方法,位置精确、固定,不会移位; 5)、现场基本不用粉刷,大量使用轻质隔材、墙纸; 6)、柱子预制件之间的钢筋采用特殊胶水连接等等。 7)工序流水搭接施工,如森之台5期工程18层住宅,结构未封顶,10层以下已进入室内精装修,底层、二层室内精装修已完成。这些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建筑物外型个性化更容易实现、质量高、工期快、相同建筑面积室内使用面积更大等等。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以宫殿建筑为视角分析 姓名—— ——学院班级——学号: 电话:邮箱: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有交集,中日建筑也有许多和而不同的地方。中国建筑样式繁复,装饰精致,布局对称,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观。日本建筑样式简洁,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对称。本文以宫殿建筑为切入口,论述了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又从文化、环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建筑;日本建筑;宫室建筑;相同;不同 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 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在细节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与我国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白凤时代,这时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响。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点过渡。镰仓时代,日本与宋元文化交流密切,这时期的日本留学僧带回了彻底的仿宋式建筑。到室町幕府时代,造园活跃,兴建楼阁成风,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隔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独特的优秀建筑如桂离宫。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共通原因 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有一位建筑师为一座大型仿古社区设计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惊叹,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国来了。不得不说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这种共

日本早期电影

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 一、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1.所有项目都是公司直营; 2.项目部管理人员由公司派遣; 3.公司对项目部实施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 4.材料统一采购和配送; 5.项目经理的作用主要是生产管理,包括协调合作单位、组织生产、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项目风险由公司承担,项目经理的积极性除来自薪水外,主要是事业心和“爱社心”,即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 6.公司总部拥有非常强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队伍强大,分公司和项目施工人员精简。如东京丸之内:Marunouchi Trust Tower项目,地下4层、地上37层,塔屋2层,总建筑面积115371.18m2,最高178.0m,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十几名,施工人员只有80左右。 7.项目主要采用总分包模式,管理层与劳务层分开,专业化程度高。大型建筑企业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组织管理班子,而具体施工大部分分包给专业公司完成。 二、日本建筑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1、日本建筑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施工工艺新、机械化程度高、工程品质好。 1)、为减少现场施工量,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预制件是日本建筑施工工艺的主要特点。预制件采取流水线生产,构件品质好,观感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如梁、柱、外墙、承重墙体和阳台等均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楼面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楼梯为钢结构等。墙面砖也直接在工厂内粘贴完成,质量好。如墙面砖色泽均一;表面平整、洁净;接缝连续、平直、光滑;阴阳角处搭接正确;特别是阳角采用整块“L”型面砖,无须拼缝等。 2)、预制件在工厂预制成型后,直接运至现场,进行吊装,对工程机械的要求高,但是由于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 3)、管线不预埋,全部现“沧啊 4)、预埋件由于采用了合理、有效的固定方法,位置精确、固定,不会移位;

日本中金综合研究所相关专家来访音频整理资料

日本中金综合研究所相关专家来访音频整理资料古谷周三:大家下午好!我就是刚刚介绍的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所长古谷周三,这次有幸来到浙江农林大学,能够跟在座各位见面我感觉非常高兴,众所周知,农协即我们所说的合作社,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这个研究所就是农协也就是农林合作社的研究所,我们研究范围涉及比较广,包括农业协会、农产品流通、粮食等。惭愧的讲,今天在这介绍的是我和冈山,我们两个都不是搞研究的,前些年我们是在农协的农业银行做金融业务的,我们今天在这里介绍的是日本农业系统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情况,真正做研究的是阮蔚,研究世界农业问题也包括中国和日本。今天呢,分两个部分来介绍,由冈山和我来分别来作介绍,主要是讲日本的农业和农协概括,讲完之后我会讲一些农协今天面临的具体问题,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我们分两步来介绍一下,首先第一步就由冈山来讲。 冈山信夫:大家下午好!我就说刚刚介绍的冈山信夫,请多多关照。我今天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日本农协的框架、组织结构,另一个是日本的农地问题。现在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农协机构,我这里的表上写的就是农协和股份公司,它写“注释会社”就是我们的股份公司,我们交给翻译公司翻译,最终也没有确认它,翻译公司翻译成了“注释会社”,它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有什么区别都在这上面写着。与中国的合作社一样,它的组织者,就是谁来成立这个公司、谁来成立这个农协,和中国不太一样的是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必须是农民,成立农协的人也必须是农民。它有很多正式社员和准社员,一些不干农活的农民也可以成为准社员,但是决定权即投票权必须是正式社员,准社员只是享受一些服务而已。 正式社员必须是农民,决议权遵循国际合作联盟的最原始的决定,即不管你出资多少一人一票,这是跟股份公司最大的区别。农协分两种,一是综合农协,二是专业农协,综合农协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除了专业农协的业务之外,还做农民指导,特别是金融和保险等,相当于将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农民专用合作社等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综合农协。日本以综合农协为主,也有一些专业农协,专业农协相当于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据了解,中国现在的农民专用合作社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万家。农协是从下往上控股的机构,农民出资成立农协,在过去,农协以村为单位组建,为不影响生存,有严格的地域划分,农协在地方是联合在一起的,即供销社,信用社,也包括保险合作社等,目前,综合农协大概有700个。 日本的市町村,市和村是一个级别的,它是三级行政架构。日本有1700多个市町村,而综合农协只有700个,所以有些农协是跨市的。二战时,农协最多的时候有13000多个,每个村都有农协,后来合并为700个。它的行政架构是国家级、省级、市町村级,市町村级是综合农协,省级将其分为信联和经济联,前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日本LA MIEEL咖啡馆 背景:CafeLa Miell位于日本新居滨(Nihama)的中心地带。旧的Cafe La Miell咖啡厅座位有限,不足以容纳大量的客人。因此,客户计划在街对 面建一栋可容纳80个座位的新的Cafe La Miell楼。Suppose Design Office的设计师第一次去老咖啡馆参观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此地方因其原有的根 深蒂固的文化影响,这家仅有的咖啡馆,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店主希望建造一座两层的建筑物,周围要有更多的停车位,同时考虑到咖啡馆本身给此地区带来的许多不同的特性和影响。除此之外,他们更想让这座新的建筑物成为此区域的一个地标。 场地周边环境分析 场地位置:根据分类输LaMiel咖啡馆位于日本爱媛县新居滨市中心地带,处于相对较大的空旷地带,周围相邻地带有多数密集建筑群,使得咖啡厅的独特设计成为该区域的一个地标入内容。 场地地形:咖啡馆基地隐藏在街区环境中,地面标高低于街道1米 场地周边设施:咖啡馆南面具有多数城市停车位。在中心地带也属于吸引顾客的有利条件。且这是该区域唯一的咖啡馆,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时,这家咖啡馆也被本地区的人们作为见面聚会的最佳场所。

设计特点 结合原有基地现状,采用错层式布局,建筑的落地屋顶削弱建筑体量。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有效划分利用了场地。满足功能的需求。 空间效果 视线分析:为了满足室内的采光取景要求,咖啡馆被切割挖掉几部分体块,然后用透明的整块玻璃围合,形成了小的外部平台庭院,几步台阶的下沉落差,自然形成了空间的分隔。坐在其中,视线正好与落地玻璃下端齐平,能近距离的看清植物的枝干和庭院内铺满的碎石块,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角看外面的事物。视线上的通透性将原有的咖啡馆和现有的建筑物、附近的街景人群和室内的顾客不经意地联系在一起。 室内灯具家具设:室内没有设置完全隔断的墙体,而是用同样简约的酒柜放置在高差分界处,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下两层顾客的相互干扰,同时方便服务生接待照顾客人。夜晚,有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摘要: 日本建筑一直在国际建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类建筑中,住宅建筑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之一,从各个方面体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崇尚自然,空间自由,装饰洗练,在质朴简洁之中有着独特的味道。 关键词: 日本建筑自由自然性禅学接合空间 日本民族具有的尊重自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使这个向来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对其民宅建筑、神社、寺院、古堡的传统建筑风格,自然的崇尚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就是这一点,使其在源源不断输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对自然的忠诚和融合利用是其住宅建筑一贯的追求。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接合空间”调整了人们的情感与感觉,实现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转换。 “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 35m~0. 5m 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从建筑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数建筑缘于住宅,住宅作为建筑的缘起,理所当然具有空间内外交流等种种特性。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建筑除了细部、装饰与材料之外,形式与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为主的“脱靴空间”。这种具有趣味的空间在主导室内外空间导向与流动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通过对“缘侧空间”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开放的格局。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通过对内外空间不断的交流变换之中,可以看出“缘侧空间”素华朴实及空间更替的实质。考虑到可能会被雨水淋湿,有些传统住宅用玻璃等现代材料将这一部分空间封起来。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热的时候,可以看到汗湿的足迹。在室内向“缘侧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人在其空间中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门打开,室外风景通过“缘侧空间”泄入室内,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这种视觉上的移动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动空间的一点意匠。玄关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玄关是指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脱靴、帽及外衣的场所。日本传统住宅样式层出不穷,空间的大小也是各有差异,但没有玄关的住宅恐怕是没有的。以往,玄关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其空间变化也随着主人地位与权利的高低而不同,玄关为住宅空间不断丰富与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玄关与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人们进入室内需要脱鞋,不能将室外的污物带入室内,很讲究地面的洁净。这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专家对日本“丰田J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均能减至1/2; 2. 新产品开发周期--可减至l/2或2/3; 3. 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 工厂占用空间--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工厂的1/2; 5. 成品库存--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工厂平均库存水平的1/4; 6. 产品质量--可提高3倍;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 (1)拉动式(pull)准时化生产 (JIT)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 --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线依靠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工序间需求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工序供应的准时化)。 --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 --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3)团队工作法(Teamwork)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 --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 --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顺利进行。

日本神社建筑样式

日本神社,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受外来文化影响却又饱含日本传统和式风情,木质建筑简单却又不失高雅。神殿是神社中祭祀神灵的主要场所,也称为本殿。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各日本神社中本殿的种类及其代表性建筑。 1、【大社造】: 介绍:平面为正方形;正面侧面的、分别有两间;妻入口;正中央竖立着一根粗大的柱子称为“漩涡柱”所以入口无左右之分;神殿中央的柱子称为“心御柱”;还有一个特征是神殿的地板位置较高。此神殿广泛分布于出云一带,最古老的要数神魂神社的神殿。

代表建筑1:神魂神社 代表建筑2:出云大社

2、【神明造】: 特征介绍:神明造入口为平直形入口。神明造中最纯粹严格的要数伊势神宫的内宫和外宫,与一般神明造区别开的称为“唯一神明造”,其他神社是无法建造出这种神殿的。正面有三间(柱子有四根因而有三间);侧面有两间;平直入口切妻造;柱子拔地而起;侧面有两根栋持柱用于支撑栋木;破风(沿着屋顶斜坡摆放的木板)伸展开变成千木;屋顶斜面小于或等于45度没有弯度;屋顶上还有胜男木这样的圆木。神明造多分布于三重县,现存最古老的神明造位于长野县的仁科神明宫。 代表建筑1:仁科神明宫 代表建筑2:伊势神宫

3、【住吉造】: 特征介绍:住吉造是直线构造、切妻造、妻入口构造。正面设有入口;侧面有四间房;中间设有隔间、隔板,分成内阵和外阵。细微处朴素简单,朱红色的柱子,墙壁是白色。整个神殿好像与大尝宫的悠起殿·主基殿相似。以大阪的住吉大社为代表。 代表建筑:住吉大社

4、【流造】: 特征介绍:由神明造演变而来,是日本神社建筑中本殿最普遍的形式。正面屋顶向前方延伸,形成优美的弧线。流造为平入口,位于正面入口的前屋顶斜坡铺展开来,因而从侧面看神殿的前后部都不一样,以主体部分为中心延长的部分称为屋檐或向拝。正面的柱间按不同规模分为一间或三间以上。一间的称为一间流造,三间的称为三间流造。流造是神殿中最常见的样式,遍布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有京都下鸭·上贺茂社。现存最古老的是宇治市的宇治上神社。 代表建筑1:宇治上神社 代表建筑2:伏见稻荷大社

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日本建筑杂谈(新版)

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日本建筑 杂谈(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42

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日本建筑杂谈(新版)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发展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马国馨院士的《日本建筑论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 《日本建筑论稿》包括《日本建筑文化浅析——吸收与创造》和《日本建筑国际化的第四次浪潮》这些很有分量的长篇论文,还有关于丹下健三、黑川纪章及日本女建筑师的专题研究,还涉及日本的野外博物馆、日本桂离宫及其大修、日本的村山水、赖特和日本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作者的渊博学识。本书最吸引人

的当然是作者对日本建筑近现代步伐和新时代新发展的精彩论述。马国馨认为: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建筑观,同时又存在着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创作方法上,日本存在着多种理论和流派,比如老一辈建筑家村野藤吾就始终和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丹下健三则一直致力于日本的的现代建筑运动,使之逐渐在日本建筑界占统治地位;矶崎新使用的视觉语言,是在世界的文脉中找出他认为适当的语言;黑川纪章则要在东洋的思想中表现现代日本的主题;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简洁的质感体现了低技——高手工技术。这些建筑家各有不同的立场和方法,主要观点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炼日本的特点,然后用现代的手法来加以实现。其二是追求“无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种暧昧的形式来加以表现。其三是一种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时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风格,又都只是表层的内容。在实际创作中,日本的建筑家常常在这些观点之间摇摆、彷徨,从中努力寻找新的结合点,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本书论述的“日本建筑国际化”亦是读者感兴趣的问题。80年

日本建筑业给我们哪些启示

日本建筑业给我们哪些启示 (浙江中天的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企业的先进之处很多,诸如施工工艺和技术、公司运作模式、项目管理等等,但这些并不是照抄照搬就可以运用自如的。试问,中国与日本建筑市场相比是不是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国际通行的项目总承包模式能否成为中国未来的一种主流模式?日本先进的施工工艺能否被中国广大业主所接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就有可能经历与日本建筑企业相同或者类似的发展过程。有专家预言,中国建筑业在未来5~10年内将面临第二次剧变,这次剧变是建筑企业大洗牌的过程。把握方向,未雨绸缪,方能长盛不衰。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持现有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以后的竞争力,要以创新求变革,以变革求发展。 长远着眼,近处着手,是我们寻求突破,追求变革的不二法门。既然已经看到了方向,就要不断追问: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去做?

与日本这些大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使命是“真心缔造美好家园”,与熊谷组提倡的“用心建造”、“关注人和地球的未来”可谓不谋而合;再如我们提出“每建必优,精细管理”,“追求用户满意”,而他们也有类似的口号,只是提法不同,异曲同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与他们还存在一定差距,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行动相对滞后,对理念贯彻执行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方面还停留在口号上。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确实提高自身能力。 大力提升总承包能力。提升施工总承包能力,逐步向工程总承包和项目总承包发展,大力提升土木工程业务的比例。 探寻与国际大企业合作联合之路。他们的技术和管理加上我们的市场网络和施工能力,必将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双赢。 探索项目管理新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是必然的,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配套。我们既不能始终停留在老模式中运作,也不能急于求成。 认真做好流程梳理和信息化工作。以此带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变革,从而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提升员工素质,倡导敬业精神。与日本建筑企业相比,我们员工的素质有着一定差距,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后还有更深层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作者谭畅 [摘要] 传统形式的建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待传统,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师成功继承传统的分析,将传统一分为二来讨论日本建筑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关键词] 传统硬传统软传统日本建筑 一、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建筑文化。同样,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各个民族。位于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就接受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同时日本又结合其自然环境和价值观,形成了与其他各国迥然不同的、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从而领先于东方其他各国。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的路程。而日本的建筑文化同样也是从学习中国、取法欧美而达到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领域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所取得的尤其是战后几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这些进步与成就促使人们去探其原因,究其奥秘。 在继承传统的创作观的问题上,日本建筑师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以及繁复多样的实践手法。他们的理论有着相当深刻的日本建筑文化内涵的,其手法逐渐由象形走向意象的发掘,直到精神空间的体现。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日本建筑师分别把自己所理解的“日本”纳人其建筑空间之中。“新陈代谢”理论的提出、“道”空间的探索、“灰”空间的研究、“奥”空间的挖掘、“间”空间的探求、到现今原广司的“宇宙牧场”,日本建筑师研究传统的角度不同,最后形成的作品对传统的表达也有着差异。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间各行其事,但都是来源于日本传统,所以仍有交错、重叠之处。他们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传统,从而形成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型式,创作了许多充溢着明显日本传统气息的现代化的日本建筑,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硬传统”与“软传统” 传统,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传统即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目前的建筑创作大多和“传统”联系在一起,“传统”仿佛一直是我们建筑创作当中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那么传统在建筑创作领域中如何来定义和继承呢?有关问题在建筑业内讨论了很久,或许还将继续下去。这里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形式上表现的传统,称为硬传统;把思想文化上的传统,称为软传统。在建筑设计中前者指的是看得到的传统,如木架构、大屋顶;后者指的是意境上、精神上的传统,它是一个有内部结构的系统,包含着价值观念、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他是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习惯,是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一种理解,包括对功能、对空间、甚至对细部、对色彩的理解。 三、日本建筑师和日本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 一直以来,日本建筑在西方建筑师心目中是非常传统的。而日本建筑师重视的传统并非形

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

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 张十庆原载《建筑师》第64期 一、日本东洋建筑史的研究 众所周知,战后的近几十年来,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巨人,与此同时,日本亦十分注重塑造和表现自己的文化形象。在学术文化上,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亦在其中。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广泛的宣扬,使得日本的传统建筑文化及造园艺术,在世界上广为人们所了解和欣赏。要让世界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首先自己要深入研究自己的文化。日本正是这样做的,且卓有成效,日本的建筑史研究就是典型之例。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日本学者精勤努力,学术研究蒸蒸日上,成果斐然,这对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当是一促进和激励。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建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其建筑史的研究,对与之关系密切的中国,无疑颇具价值,其中不乏启迪和先进之处,其成果亦值得借鉴和吸收。而中日建筑文化的比较,则更是中日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实,若从大处着眼,从东亚建筑文化体系的角度观之,中日建筑史的研究,必然具有作为整体的内在关联性及已知相通处。 日本的建筑史研究,在对象上有所谓西洋、东洋和日本之分,三者构成日本建筑史研究的主体。所谓西洋建筑史,指对以欧美为中心的建筑史的研究,与我国的西方建筑史类似;东洋建筑史则主要指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及东南亚建筑史的研究,且日本的东洋建筑史研究,历来是以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为最主要的内容;其日本建筑史研究,则如同我们的中国建筑史一样,是其建筑史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日本这种建筑史研究对象的划分方式,是与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特色相关联的。这正如同其整个学术研究亦相应地分为洋学、汉学和国学一样,二者十分类似和相通。本篇所谈论的即主要着重于其东洋建筑史与日本建筑史的研究。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一部日本建筑史也是相当地丰富和复杂,绝非本文这般浮光掠影的浏览所能概括的。且笔者所知亦有限,故仅就其若干方面,略谈几点而已。 所谓东洋建筑史与日本建筑史的研究,日本学者虽有分工,但二者的关系仍十分密切。历史上中日两国建筑文化间特定的源流关系,注定了这两方面的研究必然相互关联,甚至融为一体。在日本,研究东洋建筑史的大家,往往也是日本建筑史研究的中坚。如日本建筑史学界泰斗伊东忠太及关野贞等诸氏,皆是汉和兼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东洋建筑史的研究是日本建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一领域上,汉和兼治,不失为日本建筑史研究的一个好角度和好方法,同时也是取得更大成就的一个条件。其实,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亦面临着这样一个类似的课题。近年来国内所开展的东方建筑研究、少数民族建筑研究以及建筑文化圈的探讨等,都可视为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任何文化皆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历史上大量吸收外来(中国)建筑文化的日本而言,其建筑史的研究,必然更将溯源、影响及民族化的研究视为重要一环。事实上,日本学者也确实在东洋建筑史研究上,不遗余力,作了大量的工作。 日本的东洋建筑史的研究,开始甚早,本世纪20年代初,其先驱者伊东忠太及关野贞等即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

年终吐血巨献——美丽的日本——东瀛建筑篇 2012-01-19 03:18:45 小引 本篇实为读星条旗、弥多太诸老师有关日本建筑相册的一份杂抄笔记,我不懂日文,于建筑也完全是外行,虽然平时感兴趣,但多半都是茫然的状态,也曾有心请教星条师,不过他日理万基,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最后只能盲人摸象,自己动手,使之成为年初有关日本历史文物和信仰两日志的续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写这样的日志并非为了求教,或者狂妄地以此指点他人,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些只是一些资料的备份,很多日本建筑的相关问题,日本学者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我哪里有资格和能力解说呢?!本篇绝不是行家的美学欣赏,也不是论道似的技术分析,不过木建筑之所以为世人所重,一则是其外观,另外的根本原因是,建构是力学的展示,故而本篇中罗列了不少平面示意图,在了然建筑部件的名称之外,通过示意图,或能进一步的感受建筑之博大和丰富,这些示意图也最费心力,当然,有心者不能重图轻文,另外,看上去啰嗦夹缠,可自以为相当省略了,很多节点不得不割舍,不然说不定要写成书,话说回来,这样的游戏之作,饱学之士切莫当真才好,或者照例是一些图影还算有点用处,汇集于此,没有功劳也还有疲劳,图片皆随处偷盗而来,此间也不一一交代说明了,仓促赶在年前列出,错谬当过后再改。 ***************************************************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建筑,其用材、造型、式样,跟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其政信仰风俗,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讲日本建筑,还得从头说起。 原始时代,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 原始干栏式屋舍 在以上层斗栱梁架来稳固整个木构的技术产生之前,掘地立柱是稳定建筑物的最好方式,即深挖柱洞,

日本大成建设集团给中国建筑行业的启示

日本大成建设带给中国建筑的启示 日本建筑业素有“政治的鹿岛、技术的清水、能力的大成”的说法,可见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成建设在能力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大成建设无论在战略、组织、运营、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都积累了广博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其能力建设,更可成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壮大提出可鉴之源。 成功经验 大成建设的管理以质量和技术为基石,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主线,从基础管理入手,夯实管理的每一环节,为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1竞争优势分析 大成建设是日本最大的建筑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诸多环境保护事业和文化事业的赞助者。作为世界一流的土木工程企业,其技术和设备先进、工程量大、管理现代化、产业多元化。在多年海外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1)世界一流的建筑资质

就资质而言,大成建设能够从事各种大型土木工程。大成建设2008财年产值为164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员工数量只有8000多人。企业规模大,人员少,效率高,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等城市均有施工项目。大成建设施工的东京湾新海面地盘改良工程(围海、填海造地及垃圾掩埋)和临海沉埋式隧道属施工技术世界领先。 (2)精细化实用化的设计 日本是岛国,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约为我国的1/25;人口约1.3亿,为我国的1/10,资源贫乏,但高速公路、电气列车、轻轨地铁处处可见。如以大成建设为主要建设者的大阪京桥车站,位于地下4-6层,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上1-6层多为超级市场,种类俱全,琳琅满目,再上7-28层,均为宾馆或写字楼,档次都很高。至于基础设施,如东京湾横断公路有着10公里长的隧道,5公里长的桥梁,无论从建筑物的规模、数量、造型、实用、坚固、美观都堪称一绝,其总造价为980亿人民币,相当于半个三峡工程。 (3)精炼高效的工作团队 大成建设工作效率极高,平均7000万人民币的工程,只派 1-2个项目主管,他们所依靠的是现代化管理,以管理出效益。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提要:日本建筑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1、日本建筑业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施工工艺新、机械化程度高、工程品质好 房地产资料下载 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1.所有项目都是公司直营; 2.项目部管理人员由公司派遣; 3.公司对项目部实施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 4.材料统一采购和配送; 5.项目经理的作用主要是生产管理,包括协调合作单位、组织生产、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项目风险由公司承担,项目经理的积极性除薪水外,主要是事业心和“爱社心”,即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 6.公司总部拥有非常强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队伍强大,分公司和项目施工人员精简。如东京丸之内:marunouchiTrustTower项目,地下4层、地上37层,塔屋2层,总建筑面积,最高,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十几名,施工人员只有80左右。 7.项目主要采用总分包模式,管理层与劳务层分开,专业化程度高。大型建筑企业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组织管理班子,而具体施工大部分分包给专业公司完成。 二、日本建筑工地项目管理的特点 1、日本建筑业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施工工艺新、机械化程度高、工程品质好。 1)、为减少现场施工量,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预制件是日本建筑施工工艺的主要特点。预制件采取流水线生产,构件品质好,观感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如梁、柱、外墙、承重墙体和阳台等均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楼面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楼梯为钢结构等。墙面砖也直接在工厂内粘贴完成,质量好。如墙面砖色泽均一;表面平整、洁净;接缝连续、平直、光滑;阴阳角处搭接正确;特别是阳角采用整块“L”型面砖,无须拼缝等。 2)、预制件在工厂预制成型后,直接运至现场,进行吊装,对工程机械的要求高,但是由于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 3)、管线不预埋,全部现场安装。 4)、预埋件由于采用了合理、有效的固定方法,位置精确、固定,不会移位; 5)、现场基本不用粉刷,大量使用轻质隔材、墙纸; 6)、柱子预制件之间的钢筋采用特殊胶水连接等等。 7)工序流水搭接施工,如森之台5期工程18层住宅,结构未封顶,10层以下已进入室内精装修,底层、二层室内精装修已完成。这些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建筑物外型个性化更容易实现、质量高、工期快、相同建筑面积室内使用面积更大等等。 2、日本建筑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 1)、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自成体系,严抓落实主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危险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长/主管的教育培训,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转岗工人的安全教育等。项目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安全意识都十分强,确确实实是作到落实到每个人。项目经理为现场安全第一负责人,工地一般不设专职安全员,为班组长负责制。现场办公楼内设置专门的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场所,按日本规定每次用1~2小时,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由专人负责,落到实处。员工的安全帽进行分类管理、标识清晰,并标有如“自己的身体自己保

世界知名建筑名称

Asia 亚洲 The Himalayas 喜马拉雅山 Great Wall, China 中国长城 Forbidden City, Beijing, China 北京故宫 Mount Fuji, Japan 日本富士山 Taj Mahal, India 印度泰姬陵 Angkor Wat, Cambodia 柬埔寨吴哥窟 Bali,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Borobudur,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波罗浮屠 Sentosa, Singapore 新加坡圣淘沙 Crocodile Farm, Thailand 泰国北榄鳄鱼湖 Pattaya Beach, Thailand 泰国芭堤雅海滩 Babylon, Iraq 伊拉克巴比伦遗迹 Mosque of St, Sophia in Istanbul (Constantinople), Turkey 土耳其圣索非亚教堂Africa 非洲 Suez Canal, Egypt 印度苏伊士运河 Aswan High Dam, Egypt 印度阿斯旺水坝 Nairobi National Park, Kenya 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 Cape of Good Hope, South Africa 南非好望角 Sahara Desert 撒哈拉大沙漠 Pyramids, Egypt 埃及金字塔 The Nile, Egypt 埃及尼罗河 Oceania 大洋洲 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 Sydney Opera House, Australia 悉尼歌剧院 Ayers Rock 艾尔斯巨石 Mount Cook 库克山 Easter Island 复活节岛 Europe 欧洲 Notre Dame de Paris, France 法国巴黎圣母院 Effiel Tower, France 法国艾菲尔铁塔 Arch of Triumph, France 法国凯旋门 Elysee Palace, France 法国爱丽舍宫 Louvre, France 法国卢浮宫 Kolner Dom, Koln, Germany 德国科隆大教堂 Leaning Tower of Pisa, Italy 意大利比萨斜塔 Colosseum in Rome, Italy 意大利古罗马圆形剧场 Venice, Italy 意大利威尼斯 Parthenon, Greece 希腊巴台农神庙 Red Square in Moscow, Russia 莫斯科红场 Big Ben in London, England 英国伦敦大笨钟 Buckingham Palace, England 白金汉宫 Hyde Park, England 英国海德公园 London Tower Bridge, England 伦敦塔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