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南通市水利局

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6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应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保障防洪与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坚持依法治水,推动水利改革,为全市实现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及重点,对于促进南通市经济增长,进一步巩固水利治理和建设成果,持续提升水利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南通市“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政办发〔2015〕92号),全面部署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任务,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全市44个专项规划之一。南通市水利局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由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任务。

根据编制要求,编制单位分阶段开展了相关工作。首先完成了规划工作大纲,明确了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以及规划编制的进度安排,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及调研等前期工作,形成了《南通

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专题调研报告》;其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水利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的形势,提出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安排主要任务,分析投资需求,提出保障措施。

编制单位于2015年10月,提交了《规划(初稿)》,征询市水利局各处室以及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2015年11月,提交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市相关部门意见;2016年5月,提交了《规划(送审稿)》通过了专家审查;经过修改完善,于2016年6月完成了《规划(报批稿)》。

本规划期从2016年至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南通市全境。经审查报批后,《规划》将成为全市“十三五”时期水利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章形势与需求 (1)

1.1发展基础 (1)

1.2发展成就 (3)

1.3存在问题 (13)

1.4形势需求 (16)

第二章发展目标 (20)

2.1指导思想 (20)

2.2规划依据 (20)

2.3规划原则 (23)

2.4规划水平年 (24)

2.5发展目标 (24)

第三章布局与任务 (28)

3.1发展理念 (28)

3.2发展布局 (28)

3.3主要任务 (33)

3.3.1防洪除涝 (33)

3.3.2水资源供给 (42)

3.3.3水生态环境保护 (45)

3.3.4农田水利建设 (50)

3.3.5水利管理与能力建设 (51)

3.3.6水利改革 (58)

3.4重点工程 (61)

第四章规划投资与环境影响 (66)

4.1规划投资估算 (66)

4.2筹资分摊 (67)

4.3环境影响 (67)

第五章实施保障 (74)

5.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 (74)

5.2推动水利立法,严格依法治水 (74)

5.3强化廉政建设,保障健康发展 (75)

5.4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监督检查 (75)

第六章附件 (76)

6.1附表 (76)

6.2附图 (89)

第一章形势与需求

1.1 发展基础

1.1.1经济社会概况

(1)区位概况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与苏州、上海两市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基本为平原,地面高程1.8~6.3m(国家85高程,下同)。

南通市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陆海兼备、滨江临海是南通典型、独特的地缘优势。

图1-1 南通市区域位置图

(2)经济概况

南通市现辖3个区(崇川、港闸、通州)、2个县(海安、如东)、

3个县级市(启东、如皋、海门)、2个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示范区)。

“十二五”时期,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人均地区总值突破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69.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8%。

1.1.2自然条件

南通多年均降水量1000~1076mm,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年间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有约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2100~2200hr,年总幅射量为110~117卡/cm2。年均雨日120d左右,年相对湿度为80%、雾日31d左右、无霜期212~235d,年蒸发量为840mm,年均风速3.1m/s,春夏以东南风居多,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1.1.3水系及水利工程概况

(1)水利分区

南通市分属长江和淮河流域,通扬运河(经海安、如皋、丁堰一线)、如泰运河(自丁堰、掘港至东安闸一线)以南为长江流域,以北为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分为九吕区、通启区、高沙土区、沿江圩区、诸岛区;淮河流域分为里下河圩区和斗南垦区。

(2)水利工程概况

南通市现有长江主堤171.89km,港支堤长64.04km,洲堤77.2km;现有海堤长度为216.45km。南通市现有市级河12条,总长约750km;县级河111条,总长约1920km。南通市现有沿江沿海大中型涵闸24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22座;内河节制闸87座,船(套)闸59座;

有中型泵站1座。

1.2 发展成就

1.2.1防洪减灾建设顺利开展

长江险工险段实行有效防护,完成了长江口北支新村沙综合整治工程、海门中下段岸线整治工程、新通海沙整治工程、横港沙一期工程;完成了九圩港闸加固、焦港闸迁建工程,四号港闸、戴案港闸、长青沙北闸等拆建工程。

全面完成海堤达标建设扫尾工程,完成了海门市龙桥至启海交界段加固工程,通东海堤段、东灶港闸海堤段护坡应急修复等;完成了大洋港、协兴闸、新港闸迁建工程;连兴港闸、桃花红闸、遥望港新闸、掘苴新水闸建设工程正在实施。

先后完成了如泰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新江海河等14条段447km的骨干河道自开挖建成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治理。

实施里下河圩区治理工程,加固圩堤125.92km,拆建圩口闸100座,拆建闸站51座,拆建排涝站9座;完成了焦港北闸拆建工程、贲家集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红星河低洼地设防工程,新建防洪闸7座、地涵1座、防洪除涝闸站3座,基本改变该区域年年受淹的局面。

南通市区实施了147条段河道整治贯通、27座涵闸站新建或改造,新建护岸207.5km。海安县主城区防洪基本完成主城区建设;通州城区建成了金沙镇老城区防洪封闭圈;其余各县市城市防洪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

南通市防洪除涝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长江干堤达到50年一遇标

准;海堤达到50年~100年一遇标准;里下河、沿江低洼地等局部区域洪涝矛盾得到缓解;主城区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成功抵御了“梅花”、“达维”、“菲特”等台风的侵袭;经历2015年区域性暴雨未出现较大涝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2水资源配置与利用颇有成效

结合区域治理,先后完成了主要引江口门建设和骨干河道治理,增加河网库容近1亿m3,恢复和扩大了沿江各闸引水能力,2011年较严重的秋冬春夏连旱、2013年的高温伏旱均未出现大的用水矛盾,高峰时期的工农业用水也得到了保障。正在建设九圩港提水泵站工程和如东东凌水库工程。

先后实施完成了通吕线、通洋线、如海复线、通久线约213km区域供水管线,配套次干管建设约1200km,镇村管网改造24000km;崇海水厂(一期)、长青沙水厂二期正式投入运行。全市城乡区域供水乡镇覆盖率达100%,人口受益率达96%以上,全市城乡供水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善。

完成了南通市老洪港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建成了如皋长青沙备用水源地、海门匡河及謇公湖备用水源地,正在实施通州区地下水备用水源工程。备用水源地的建设使得应对突发污染事件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饮用水供水保证率。

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2亿m3以内(不含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未超过省控指标。对全部自备水取水户和市区年用水量在6000m3以上、县区年用水量在2万m3以上的非居民用户实行计划(定额)管理。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147m3降到2015年的70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25 m3降低到2015年的14 m3(不含火电直流用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城镇居民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2%。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打一填一”和节水“三同时”制度,计划用水率达到100%,非农取水计量设施安装率100%,初步建立了差别化的水资源费征收体系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130个,创建了61个节水型社区、6所节水型高校、26所节水型学校和1个节水教育基地。工业废水排放比“十一五”末减少1400万吨;新建防渗渠道2143km,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万亩;建成9个节水型灌区。城镇管网漏失率降低到了11.93%;全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0%左右。2013年7月,顺利通过评估和验收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1.2.3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有力推动

以水功能区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地下水保护控制为重点,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定了《南通市重点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实现了水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覆盖监测和评价工作。重点入河排污口尾水监测及综合评价,九圩港、通吕运河、如海运河、焦港等骨干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长江狼山、长青沙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水源地24小时实时监控。编制完成《南通市地下水压采方案》,完成深井封填542眼,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万m3以内,地下水水位全线回升,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进一步缩减。

通过实施节水减排、控源截污、生态清淤、废污水集中处理、畜

禽养殖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长江南通段稳定保持Ⅱ~Ⅲ类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内河功能区水质改善较大,全市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0年的约53.8%提升到66%,Ⅲ类、Ⅳ类水断面数明显增加,Ⅴ类和劣Ⅴ类水断面数量明显减少。农村河道水质较稳定,感官黑臭河道部分消除。

重视生态河道建设。2012年开始,市区开始采用生态河道设计,生态河道建设中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从河道线型、生态效果、景观设计、水文化等方面进行精雕细作,打造市区生态河道建设的品牌工程、样板工程,示范并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道岸坡绿化和水土保持,全市95%以上的四级以上河道岸坡得到治理防护。高沙土区以及沿海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1.2.4农村水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完善田间建筑物配套,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建、改造泵站636座,新建防渗渠道2143km、配套渠系建筑物80758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8万亩。推进如海灌区、红星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和配套建设,新建、改造泵站117座,新建防渗渠道296.7km、配套渠系建筑物9161座,新建闸站11座。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91%,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了75%。

超额完成河道疏浚任务。疏浚县、乡级河道251条(段),完成土方1461.42万m3,占“十二五”规划数的116%;整治村庄河道(塘)12957条,完成土方7221.5万m3,占“十二五”规划数的174%。

认真落实南通市河道清障及长效管护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农村河

道综合整治行动,拆除坝头坝埂1236处,拆坝建涵4059座,拆坝建桥468座,农村河道清障工作成效明显。

全面解决南通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解决了299.11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了全市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

1.2.5水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先后出台了《南通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市辖区污水“零排放”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功创建如皋市“省级水资源管理示范市”。

完成长江流域内涉河建设项目审批42项,严格监督建设项目执行批文,强化项目过程监管,落实巡查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出台了《南通市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和《市郊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了河道管理体制。各县(市、区)均建立健全了河道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河长制”。

县级以下河道长效管护纳入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管理,由水行政部门会同其他职能部门对河道实行全方位综合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逐步完善,加大了管护资金投入力度。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推行水利工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北凌新闸除险加固工程实行代建制试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试点工作,制订了《南通市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南通市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南通市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信用等级应用办法》、《南通市水利建设责任主体备案制度》等,开发完

成南通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统一的水利行业监督信息管理平台。

1.2.6水利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水利防汛抗旱防台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视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全市各级落实应急防汛抢险队伍290个,共计1.37万人;实现防汛抗旱各类预案的动态管理。

完成了新江海河闸国家级复核,节制闸、碾砣港闸省一级复核,创建省一级水管单位2家、省二级水管单位1家、省三级水管单位4家,切实提升了我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全市水利系统中专以上学历者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为70%,中级以上职称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51.4%。重视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先后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市水利站长培训班等,不断提高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

优化调整南通市水文站网,增设启东三条港(二)蒸发站及东灶港海洋潮位站,改建了8个基本国家水位站、5个国家基本水文站、20多个雨量站;改建了天生港潮位站,为南通地区水文信息收集的自动化及测报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成南通市级水文监测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海安县水文中心站基建项目。建成了南通市水情分中心、南通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南通市水质移动监测实验室。

建成了省-市-县(区)三级网络构架的防汛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市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成,基本实现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与接收。全市共建设1个市级和3个县级分中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完成394个监测站、437个监测点。

完成了水利现代化规划、防洪规划、水系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治理规划等一批规划成果;完成了南通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研究;正在开展城市防洪规划、市区河道控制线规划、城市水系规划修编等编制工作。各县(市)也完成了包括水利现代化规划、水系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县乡河道疏浚规划等在内的一批规划成果。

推进长江综合治理研究工作,开展了包括长江横港沙整治影响研究、北支缩窄工程影响研究、流域共享合作补偿机制研究、北支整治建设管理研究等;开展了平原水网地区纳污能力、排污口综合整治、水平衡测试方法,火电厂水平衡测试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完成了我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任务,为深入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先进科技推广研发和应用。在如皋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推广高沙土地区水土保持技术,在灌区改造中推广农业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在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利系统自主研究并在丁堰镇赵明微灌区运用的恒压变频系统,获得全国水利行业技术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

1.2.7水利改革积极推进

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加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达95%。印发《南通市市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试行办法》,加强政策性规费征收,通过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贷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等方式增加水利建设投入。

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及维修养护经费逐年增加并足额到位。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逐步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实行水利工程代管制,实现水利工程多种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水利工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

完成了全市乡镇水利站改革,全市所属六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体制改革,确定乡镇水利站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启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如皋市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1.2.8水利投入稳步增长

南通市“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总投入约为134.0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的2.6倍。从资金筹集来源细分,各级财政投入80.21亿元,社会投入53.84亿元。

从财政支出方向看,重点工程投入18.35亿元,农村水利投入26.85亿元,城市水利投入15.46亿元,用于管理及其他支出73.39亿元。

表1-6 水利投入占全市公共财政投入比例

1.2.9“十二五”主要指标实现程度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3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9个预期性指标全部实现,3个预期性指标基本实现,2个预期性指标部分实现。

“十二五”主要目标实现程度见表1-7。

表1-7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评估表

表1-7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评估表

1.3 存在问题

虽然南通治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对照南通市的发展定位和沿海开发战略、苏中崛起战略的要求,水利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尚存在着诸多问题。

1.3.1防洪除涝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主江堤险工险段依然存在,河势控制工程仍需加大推进力度。沿海海堤逐年围垦形成了多道堤防,急需调整主海堤堤线,明确海堤建设和防护的投入对象。沿江沿海部分老旧涵闸急需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新建。

区域排涝能力不平衡,大部分区域已经达到了规划标准,但仍然有部分地区排涝能力不足,与20年一遇的标准仍有差距。里下河圩区防洪还未完全达标,沿江圩区、三余低洼区、红星河低洼区独立控制工程需要继续推进。

“十二五”期间河道治理成效显著,但工程重点在土方疏浚,一些骨干排涝河道岸坡坍塌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县乡河道建设中水下疏浚和河坡整治、截污治污、水系贯通等同步治理仍待加强。

南通市区城市防洪工程有序推进,但局部河道堵塞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过路涵规模小标准低的现象尚需花大力气解决。通州区和通州湾示范区的城市水利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部分县级城市的城市防洪仍然是建设部门管理,城市防洪尚未形成体系。各市、县中心集镇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大部分未进行防洪除涝治理,在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系的调整和保护,造成水系被打乱,城镇排涝能力下降。

1.3.2水资源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南通市的供水格局主要是自流引江,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均受制于长江水位;在用水高峰期若遇长江小汛,引江受限,引水保证率低,极易造成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十三五”期间,九圩港泵站建成后将能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但仍需对九圩港泵站建成后的配套工程建设以及调度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沿海新的经济开发区均建设在沿海前沿区域,大部分位于老海堤外侧的新垦区,水系河网凌乱,输水骨干通道未得到延伸,造成了向沿海供水的“瓶颈”。

此外,南通市的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尚有部分县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进度较缓,应急水量存在缺口,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1.3.3水生态环境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经济社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不相适应的情况仍然存在;由于平原地区河道流速慢,水环境容量受到限制,虽然河道水质逐步提升,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6%与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点源污染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部分污染物入河总量超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城区河道感官黑臭现象仍然存在。

清水通道建设的控制手段薄弱,需要多部门联合共同推进,目前仍然只停留在规划层面。生态敏感区较多,不合理或过度开发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加剧、水域填占、水面侵占等现象仍然存在。

1.3.4农村水利建设需要持续推进

农村河道数量众多,需针对易淤积的河道建立轮浚制度;沟河整治往往注重水下淤积土方的清理,忽视岸坡的防护和清杂,河道综合整治的效益不明显;农村河道上的坝头坝埂仍然存在,限制了农田的

灌排能力。

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需解决,沟、渠的建筑物完好率和配套率仍有待提升,其规模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布局与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通启海地区泯沟数量众多,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节水灌溉工程尚需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的高效节水灌溉片较少,已建成的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管护力度不够,灌溉效率不高。高沙土区的渠道防渗率不足60%,启海地区的节水灌溉面积率只有不到10%。

1.3.5水利管理水平和能力需全面提升

河道被侵占、填埋的现象未得到解决,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现象任然存在,部分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补偿措施未落实到位,违章建设行为、擅自破坏防洪工程的行为时有发生。“河长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到位,并且出台相应的奖惩制度。

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加强,我市省级以上水管单位的数量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余下21家水管单位考核创建的工作任务重,困难较大。

部分基层水管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欠缺,技术力量薄弱;此外,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制约了水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水利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传输的手段落后,防汛调度方案的灵活性不够,县级决策支持系统的手段还比较落后。

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力度不够,水利风景区建设落后于全省水平。

1.3.6水利改革任重道远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信息来源: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节能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与装备和服务,环境治理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 一、产业基础和优势 2009年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2.8亿元,占全年GDP的6.74%,其中新能源117亿元,节能68.1亿元,资源循环利用36.3亿元,环境治理31.4亿元,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现有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亿元的企业26家。我市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2009年,长沙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占国产设备80%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太阳能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主要核心企业中电四十八所先后成功开发了扩散炉、刻蚀机、高低温烧结炉、单晶炉、多晶炉、清洗机等光伏装备。我市居国内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支撑了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龙头集团企业开始涉入节能环保领域,如长沙中联重科下属的环卫机械分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环卫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营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09年产值超15亿元,已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湖南永清集团下辖的湖南永清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拥有烟气脱硝技术及设备制造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还形成了一批大型专业化设备制造公司,如湖南互创集团,主要制造高低速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组装式循环流化床和复合燃烧机,年产值过10亿元。此外,远大住工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 二是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目前长沙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都将建设完毕,仅暮云污水处理厂、新港污水处理厂、坪塘污水处理厂、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于2011年结束,四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年底完成湘江长沙段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完成4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联网;从2008年开始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计划于2011年完成长沙四县(市)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计划于2011年完成对长沙四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其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新城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 通州新城规划的功能定位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目标是“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近年来,通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是奥运之年,也是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对通州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新城建设非常关注,各种优质资源加快向新城涌动,通州新城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2008年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高水平建设新城在“新”字上做文章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套的要求,突出体现新城建设的新理念、新形象。 加快新城三大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承载能力。一是继续完善开放式路网体系建设。打通与首都机场 联络,完成壁富路──通顺路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配合完成京津二通道、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实施京榆旧路、张凤路、徐尹路等工程;优化城区道路循环,实施环路改造等工程;加强通 州生态商务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朝阳北路东延、潞苑北大街、六环西辅路等工程。二是加快建设与新城需求相适应的市政公用设施,加快推进旧城区燃 煤锅炉房整合和河东新城集中供热项目,完善天然气管网,继续推进电气化区建设。三是引进优质资源,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潞河中学分校等名校建设; 推进北京市中医院与通州中医院合作办医;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积极引进大型文化、医疗服务 等设施,增强城市功能。 做足水文章,打造滨水生态环境。近些年不断加强水系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完成运河城市段11.2 公里的生态景观和环境建设,形成北京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文化景观。今年启动建设运河二期万亩滨 河森林公园,构筑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温榆河生态景观,实施温榆河滨河公园工程,构建水绿交融 的滨水生态商务环境。实施京津城际铁路、京津第二高速绿化工程,打造京津绿色走廊。配合建设北京 市东南郊水网工程,逐步实现北运河、凉水河等“五河十渠”的互联互通,促进水系循环,改善生态环境。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实施北运河城市段水环境改善示范项目,实施通惠河北岸截 污工程,启动河东10万吨中水厂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启动重点地区开发,有序推进新城建设。完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超前谋划,加快土地储备力度。完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政策,依法规范征地拆迁工作。推动新城运河核心功 能区、通州商务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点地块一级开发和土地入市工作,适时启动北苑地区、 北关地区、果园环岛等重要节点开发建设,为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发展在“好”字上做文章 落实通州新城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到好字优先,加快发展。 发挥现代物流业聚集优势,打造面向环渤海的区域物流品牌。现代物流业是通州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特色,近年来着力提高物流业的聚集度和贡献力,初步形成“总部+物流”、“生产基地+物流”、“展示交易+

通州区运河核心区Ⅳ-08号多功能用 地项目8A八层夹层新增暗柱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通州区运河核心区Ⅳ-08号多功能用地项目8A八层夹层新增暗柱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通州区运河核心区Ⅳ-08号多功能用地项目8A八层夹层新增暗柱 改造工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5 年10 月8 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四、工程目标 五、施工部署 1.施工段的划分 2.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3.劳动力计划 4.机具计划 5.施工总体部署 A.植筋工程 B. 灌钢工程 C.悬挑梁加长钢板焊接 六、施工管理 1.工程质量管理 2.工程进度管理 3.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消防管理措施 6.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7.与监理单位的配合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根据总包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编制。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3、《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 (JGJ116-2010) 4、《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GB50367-2006) 5、《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7、《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范》(JGJ145-2013)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9、《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10、《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JGJ 166-98) 11、《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07SG111-1、2)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14、《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1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11)

通州区运河规划方案

项目概况 通州运河城市景观区位于北京东部门户——通州,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京杭大运河的源头,规划面积15.8k㎡,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以“岛影、塔影、楼影、树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河源文化、历史人文、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区域内还设置了媒体制作、文化会展交流、商务商业、办公、高档酒店、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为将来北京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将其建设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新文化产业基地。 1.1区域位置 通州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它在北京大都会的发展进程中,正逐步由中心圈层式的发展转向轴向多点式的发展。在北京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中,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建设框架,并提出将城市发展的重心向东部城市带倾斜。通州作为其中东西发展轴和东部城市带的交点,承担北京未来城市副中心功能,是未来北京城市建设的焦点。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古为漕运、仓储重地,是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路进京的必经之地。历史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本项目位于通州区未来城市中心地段,京杭大运河从地块南北穿越,形成狭长地块。由于项目地块处于未来城市商业、金融、办公、居住的中心区域,周边已经形成旅游度假、文化娱乐、居住等设施用地,因此用地不同,地段对景观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横跨运河的数座桥梁对地块景观也造成一定影响。 1.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北起北运河与温榆河交界处,南至六环路,西达滨河西路,东至滨河东路,并包括西海子公园以及滨河西路核心广场段,规划面积170h㎡。 2设计原则 (1)滨水空间的重点处理原则 突出城市中心区滨水特色,创造不同景观特色空间,以人性化尺度和城市尺度体现空间美感。 (2)历史文脉的尊重和传承 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扬天下的京杭运河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题材。设计中,公共空间正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 (3)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统一 运河防洪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因此,设计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景观与工程满足美观与安全要求。 (4)景观空问与土地利用的平衡 用地的平衡也包括经济的平衡,因此设计必须考虑项目可操作性,即除了满足社会效益,还要满足经济效益。 (5)和谐统一的场地特征 不同地块有不同的场地特征,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同时场地之间也应强调和谐统一。 (6)分期实施的原则 设计实施要按照城市发展需求逐步实施,确保分期实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州区宋庄镇镇域规划(2006年-2020年)

通州区宋庄镇镇域规划(2006年-2020年) 第一章总则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12月,首规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31 )”,适应首都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实现通州北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特编制《通州区宋庄镇镇域规划(2006年-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宋庄地区城乡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等三部分。 1.1 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的规划指导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2)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宜农产业带动村镇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发展空间。 (3)保障村镇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4)强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建立高效、便捷、覆盖城乡的市政、交通设施支持体系。 1.2 规划原则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2)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为原则,科学落实村镇建设布局。 (3)促进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条件、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布局。 (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 1.3 规划依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2)《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报审稿)

通州商办类项目限购政策影响解读(2016年5月6日)

通州商办类项目限购政策影响解读 2016年5月6日营销部 一、政策内容 为促进通州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市政府批准,5月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 《通知》的限购政策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1、关于针对“商务型公寓”的限购政策 《通知》明确,购买通州区商务型公寓的家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没拥有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或单身人士; ●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5年(含)以上的非本 市户籍居民家庭。 《通知》规定,通州区商务型公寓暂停向以下家庭出售: ●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单身人士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无法提供在本市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 居民家庭。 2、关于针对商业办公项目的限购政策 《通知》明确,通州区新建商业、办公项目应当按照规划用途销售,只能出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且上述单位购买后再出售时,仍须出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通知》规定,文件发布次日起,居民家庭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今后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计入该家庭的住房套数。5月5日前已由居民家庭或个人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再次出售时可按之前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其他规定不变。 二、政策解读 新政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长远发展大局,着力稳定区域房地产市场。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市委、市政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十分重要。 去年8月出台《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的通知》后,政策效果良好,有效遏制了通州区住房市场过热势头。但在非住宅市场,包括商务型公寓,以及规划用途为商业、办公但开发设计或改造成具有独立厨卫、上下水等用于居住的项目,还存在投机炒作。商业、办公用房被改为居住使用,卖给分散的个人,不仅减损区域未来产业承接能力、发展空间,也会带来人口大量无序涌入的隐患,影响城市副中心的长远发展,有必要依法予以规范。 本次适时强化此类项目的销售管理,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对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短期看,将有效降低通州房地产市场热度,长期看,将有利于区域长远健康发展,体现区域居住资源的统筹管理。 据通州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这一举措,是基于商务型公寓本质上属于区域性居住资源,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与对我国的建议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一)节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 一是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建议 近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再次惊醒人们,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近些年来,通州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措施,充分体现了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如何在今后乃至“十二五”期间,适应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维护地区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控制污染和构建生态和谐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全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新发展。 (一)城市环境总体良好 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几年保持优良记录。2006-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分别达到217、238、257、262天。2009年浓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5.9%、3.6%和2.2%。SO2、NO2和PM10,SO2和NO2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逐年稳步提升,2009年达到55.88%。2009年,全年新植成活树木18.1万株,新铺草坪面积23.4公顷;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14.6公顷,道路绿化568.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气、声环境质量全部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国家标准,整体环境持续保护优良。 (二)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运河水系保护成绩显著。通州区十分重视运河两岸环境的整治,坚持高水平打造运河城市段,高标准建设运河核心区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运河城市段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了疏挖,实施了两岸绿化工程,改造了运河源头岛、运河文化广场,使运河成为通州区一道靓丽风景线。东南郊水网改造、凉水河治理等工程的完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建设水平。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北京市提出建设“五河十路”生态绿色屏障,通州区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及“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永乐店镇及沿潮白河、北运河的风沙区发展速丰林。2008年,全区造林1879.4公顷,新增造林面积683.5公顷,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53万株。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平原治沙、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

年)》(科学技术部)人才需求。 ●2.实施新材料 人才“五个三”工 程,优化领域人才资 源结构。 ●3.发挥政府、 企业、社会的作用, 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 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 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 投资建厂。 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新材料产品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

长沙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长沙市经济委员会 长沙市能源管理办公室 二O一O年六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节能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与装备和服务,环境治理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一、产业基础和优势 2009年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亿元,占全年GDP的%,其中新能源117亿元,节能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亿元,环境治理亿元,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现有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亿元的企业26家。我市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2009年,长沙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占国产设备80%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太阳能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主要核心企业中电四十八所先后成功开发了扩散炉、刻蚀机、高低温烧结炉、单晶炉、多晶炉、清洗机等光伏装

备。我市居国内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支撑了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龙头集团企业开始涉入节能环保领域,如长沙中联重科下属的环卫机械分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环卫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营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09年产值超15亿元,已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湖南永清集团下辖的湖南永清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拥有烟气脱硝技术及设备制造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还形成了一批大型专业化设备制造公司,如湖南互创集团,主要制造高低速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组装式循环流化床和复合燃烧机,年产值过10亿元。此外,远大住工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 二是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目前长沙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都将建设完毕,仅暮云污水处理厂、新港污水处理厂、坪塘污水处理厂、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于2011年结束,四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年底完成湘江长沙段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完成4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联网;从2008年开始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计划于2011年完成长沙四县(市)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计划于2011年完

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通州新城规划 2005—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新城发展定位与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新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空间布局与分区指引 (24) 第六章产业发展与就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住宅与社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城市设计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实施政策与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背景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以新城规划为重点开展后续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新城规划以总体规划层面为基本技术平台,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题研究、节点设计等为支撑.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建设新城区,把新城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2)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水、节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解决好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问题。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协调旧城文化的保护和新城文化的发展。全面展

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2007年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了《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 年)》(以下简称《通州新城规划》),明确通州新城是北京重点发展 的新城之一,是一个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新城。为进一 步落实《通州新城规划》,加快新城健康有序发展,结合通州实际,按 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编制《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新城总规,强化城市职能。从区域研究入手,明确通州新城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分层次的深入 细致研究,充分保障新城各类职能的优化与完善。 (2)体现新城标准,突出通州特色。摒弃旧有"卫星城"的认识,倒入全新的"新城"思维,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城,保障通州新城的发展目标(区域 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得以实现。 (3)加强规划统筹,重视区域协调。统筹考虑通州新城资源与生态保护、空间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与旅游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统一部署,合 理分配。立足区域条件,城市发展循序渐进,近期、中期、远期均需强 化与周围区域的协调,保障通州新城的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加强总量控制。针对通州新城发展目标与现状问题之间的矛盾,规划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于其它各项建设,为保障"全空间生态 网络"的目标得以实现,需加强对建设用地与人口规模的严格控制。(2)系统优先,分区管理。规划编制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各类设施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系统内部不同要求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综合部署,做到不漏 项,不重复建设。并从新城、分区、街区、地块的不同层面,做到宏观、 中观、微观多层面的规划控制与管理。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为深入贯彻杭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强市”战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三年,2013-2015年,。 一、创新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服务模式创新~立足比较优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产品~加快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实现产业化,大力发 1 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不断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基本建立市场竞争能力强、结构及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努力建成为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地。 ,二,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形成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重点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力争若干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节能环保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服务为先导~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25%。到2015年~分别形成5个和10个左右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基地,。适度发展以处理本地废弃物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2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重点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明确发展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的重点。 1.节能产业重点领域。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节能方面“十二五”要重点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结合杭州产业实际~提出节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附件1,。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初稿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2) (一)发展现状 (2) (二)面临的形势 (4)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重点领域和任务 (9) (一)节能产业 (9) (二)环保产业 (13)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8) 四、产业布局 (19) (一)总体布局 (19) (二)产业基地 (19) 五、保障措施 (23)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23) (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3) (三)加强监督管理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4) (四)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 (五)建立组织协调体系,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25)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9]119号),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