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与专论?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成都610041) 梁 勇X 羊裔明 袁淑兰

摘 要 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酮不仅具有天然抗氧化、心血管药理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丹参酮在临床非肿瘤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丹参酮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从1934年至1976年间,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tanshino ne,T an)Ⅰ、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m iltirone,salviol,二氢丹参酮Ⅰ,丹参新醌甲、乙和丙[1]。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又易转变为醌,在转变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同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容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并作为生物反应的辅酶对某些生化反应起促进或干扰作用,因此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癌、抗菌、抗病毒等[2],笔者拟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Tan的药理活性

1.1 天然抗氧化作用:Tan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 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3]。T an 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4]。

1.2 心血管药理作用

1.2.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T an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1.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梗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6]。1.2.3 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6]。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1.2.4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徐长庆等[7]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Tan 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证明,T an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陶军等[8]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亚甲二氧苯丙胺(M 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 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 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K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T an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买长江[9]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研究了T an对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异搏停对比。证实T an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关。

1.2.5 间接心血管作用:实验表明[6],DS-201对小鼠和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抑制

?

304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31卷第4期

X Address:Liang Yong,Affilated First Hospital,W es t Ch ina Un ivers ity of M edical Sciences,C heng du

梁 勇 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讲师兼主治医师,1996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攻读内科血液学硕士学位。在导师羊裔明教授指导下进行“丹参酮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96-1-240)资助文献收集费用

作用。

1.3 抗菌消炎作用:房其年等[1]对丹参10种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B、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酮ⅡA和二氢丹参酮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耐药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丹参酮Ⅰ、ⅡA,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高玉桂等[10]以总丹参酮进行体外及动物体内实验均证明, Tan对以金葡菌为主的急性感染,特别是对耐药金葡菌株有显著疗效,并对两种毛发癣菌有抗菌作用。

1.4 抗肿瘤作用:Tan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等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1.4.1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证实[2],T an 是丹参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早已报道丹参可以延长Ehrich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11],对喜树碱、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活性有增效作用[12~14]。后又报道对小鼠Ehrich腹水癌也有杀伤作用[15]。用125-IU dR掺入法证明丹参可以抑制肉瘤细胞DNA 合成,表明丹参对肉瘤18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16]。1991年,Wu Wu-lung等[17]对丹参的15种成分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M TT法测定药物对癌细胞杀伤作用,比较了T an类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和人喉癌细胞株(Hep-2)的细胞毒作用。发现其中某些成分(如T anⅢ、Ⅺ、ⅩⅡ、Ⅹ、Ⅸ及Ⅵ等)在1L g/mL浓度下对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丹参酮类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是其细胞毒作用的基础,其中菲环结构与DN A分子相结合,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 A损伤,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1.4.2 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是癌肿治疗研究的新途径,它与传统化学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细胞或接近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且少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故与其它抗癌药物相比有较大优越性,由此而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18]。1986年,全反式维甲酸(AT 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成功,大大推动了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展[19]。但维甲酸相关综合征及快速发生的耐药性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诱导分化剂来改善APL的治疗[20]。

袁淑兰等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裸鼠成瘤性的研究,观察了T an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 E180)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以ATRA作对照。结果表明,经无毒剂量的T anⅡA(0.5L g/mL)和AT RA(0.5L g/mL)处理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慢,集落形成率和3H-T dR掺入率明显降低,在裸鼠上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Tan ⅡA和ATRA对ME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1]。用无毒剂量的T anⅡA(0.5L g/mL)处理M E180细胞株后进行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其中c-m yc、H-r as 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推测T anⅡA对M E1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增殖有关的癌基因表达的抑制。与此同时,在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肝癌细胞株(SMM C-7721)、小鼠肝癌H22瘤株以及小鼠类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瘤株上都证明T anⅡA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22~24]。为了解T an的抗癌作用并探索其机制,1996年,王修杰等[25]分别用TanⅡA处理SM MC-7721和HL-60进行体外实验及T anⅡA对小鼠肝癌H22瘤株体内抑癌实验。采用溴脱氧尿嘧啶(Brdu)进行掺入标记,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 anⅡA对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 T anⅡA处理SM M C-7721和HL-60细胞株后, Brdu标记率分别为19.5%和19.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25.57%,P<0.01);PCNA阳性分别为57.0%,30.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3%, 47.05%,P<0.01)。TanⅡA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3次实验结果分别为50.0%,38.5%和4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Brdu标记细胞为51.8±7.9,PCNA阳性细胞为451.1±26.1,均低于对照组(84.4±24.3694.8±11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体内外研究表明[26],TanⅡA具有抗癌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 as癌基因和PCNA表达,影响DNA多聚酶D活性,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

1.4.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apopto sis)是在基因调控下的“主动自杀”,又称细胞程序化死亡(pr ogram med cell death)。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存在一种平衡,而肿瘤细胞则无限增殖,分化受阻,凋亡被抑制。目前研究发现,许多抗癌药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或)凋亡而发挥抗癌效应。黄韧敏研究发现[27],无毒剂量的

?

305

?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31卷第4期

TanⅡA(0.5L g/m L)作用于HL-6细胞,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并伴有细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被阻止于G0/G1期,细胞增殖指数降低,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癌基因表达c-fos增高,c-m yc 及bcl-2降低。因此T an抗肿瘤作用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最终走向凋亡。

2 临床应用

Tan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痤疮、痛经、失眠症及抗菌消炎,如扁桃体炎、耳疖、化脓性骨髓炎、烧伤中的金葡菌感染,效果显著[28~31]。抗肿瘤作用临床尚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探索T an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丹参的提取物T an不仅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心血管药理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有关。目前,Tan在临床非肿瘤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相信随着对T an抗肿瘤作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很有希望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运用于临床,为恶性肿瘤的治疗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房其年,等.化学学报,1976,34(3):197

2 张玉五,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0,11(2):191

3 曹恩华,等.生物物理学报,1996,12(2):339

4 赵 燕,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5,27(6):610 5 张文军,等.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4(4):45

6 黄 熙,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9

7 徐长庆,等.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1997,13(1):443

8 陶 军,等.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5):202

9 买长江,等.河南医学研究,1995,4(3):236

10 高玉桂,等.药学学报,1979,14(2):75

11 张玉五,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2:6

12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新医药杂志,1977,6:33

13 钱艳芬,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81,2(4):241

14 付乃武,等.中华肿瘤杂志,1981,3(3):165

15 翁维良.山西医药杂志,1986,15(6):347

16 张玉五.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6,7:403

17 W u W L,et al.Am J Chin M ed,1991,19(3):207

18 陈惠仁.白血病,1996,5(1):56

19 Hu ang M E,et al.Blood,1988,72(2):567

20 王振义,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20):105

21 Yuan S L,e t al.Chin J Cancer Res,1996,8(4):244 22 袁淑兰,等.癌症,1996,15(6):408

23 袁淑兰,等.肿瘤,1997,17(5):268

24 袁淑兰,等.实用肿瘤杂志,1997,12(6):253

25 王修杰,等.中华肿瘤杂志,1996,18(6):412

26 王修杰,等.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4):288

27 黄韧敏,等.中国肿瘤临床,1997,24(7):500

28 上海丹参201临床协作组.中草药通讯,1978,9(1):37 29 王定帮,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21(3):167

30 李隆敏,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7):435

31 高晓山,等.中草药通讯,1978,9(4):33

(1999-06-25收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

具宿主相同活性成分的机制初探△

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 曾松荣

X 徐成东 王海坤 张玲琪**

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对从一些抗癌药用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真菌以及其中个别菌株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个别内生真菌产生生理活性成分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活性成分 基因传递

癌症是人类尚未攻克的一种顽疾,因此,抗癌药物的筛选自然就成了现今的一个热点。植物是抗癌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含量一般都很低,且有些化合物只存在于植物体的某一特定部位或某一生长时期,靠天然采挖不仅受地理、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过度采挖可能导致该物种的枯竭,这样会造成植被和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抗癌药物的供应问题,必须寻找新的途径。

一个最具启发性的研究进展,就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抗癌药用植物中个别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结果。由此,有关内生真菌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广泛的注意。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将国内外

?

306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31卷第4期

X Address:Zeng Songrong,Department of Biology,Yun nan Un ivers ity,Kun ming

曾松荣 男,1964年生,湖南邵阳市人。80年代末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曾在湖南洞口县任中学教师。现为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玲琪教授。已在国内有关学报上发表论文2篇。 

**通讯联系人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资金(96C009M)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60005)资助项目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最新资料推荐------------------------------------------------------ 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 2019 年第 4 期第 31 卷综述与专论作者: 梁勇羊裔明袁淑兰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成都 610041 关键词: 丹参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摘要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酮不仅具有天然抗氧化、心血管药理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在临床非肿瘤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从 1934 年至 1976 年间,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 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tanshinone, Tan)Ⅰ 、Ⅱ A、Ⅱ 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 、Ⅱ A,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 A,丹参酸甲酯,miltirone,salviol,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新醌甲、乙和丙[1]。 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 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又易转变为醌,在转变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同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容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并作为生物反应的辅酶对某些生化反应起促进或干扰作用,因此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癌、抗菌、抗病毒等[2],笔者拟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 10

1 Tan 的药理活性 1.1 天然抗氧化作用: Tan Ⅱ A 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抑制剂。 它对 DNA 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 DNA 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3]。 Tan 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4]。 1.2 心血管药理作用 1. 2.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Tan Ⅱ A 磺酸钠(简称 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c-myc 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 c-myc 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 DS-201 能阻止这种作用,使 c-myc 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提示 DS-201 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 1.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梗死模型,静注 DS-201,结果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 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6]。 1.2.3 降低心肌耗氧量: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廖寅平1,王硕2,安丰轩1,葛智文1,兰毅1,张征1* (1.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 545002;2.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英文名称为vine tea,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广西柳州市的融安、融水、三江等县均有大量野生资源分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通过对大鼠饲喂藤茶水溶液,以研究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藤茶对实验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对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藤茶;降血压;研究;心率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T.Wang],英文名称为vine tea,是葡萄科(Vitaceae Michx)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属于典型的类茶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据调查,广西柳州市的融安县分布大量野生藤茶资源,分布面积约2万亩,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资料显示,藤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功效。目前,运用药理研究的方法对藤茶的降血压作用进行研究还鲜有报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用藤茶水溶液饲喂实验大鼠的方法,研究了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来源及处理:藤茶,广西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将藤茶分别按1:10和1:6的比例用开水浸泡30min,然后再煮沸5min,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置于热水浴上浓缩至0.5g/ 1ml。 1.2 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体重150~180g,雄性,共50只。湖南斯莱克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合格证号:SCXK2009 -0004号。实验温度:23~25℃,相对湿度:6 5%~7 0%。 1.3 饲料 普通基础饲料:配方略。 1.4 剂量分组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 雨 谷 巍 (武警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长春?130051) 于淑莲 (吉林人参研究院?通化?134001) 摘 要:丹参提取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B (L SA-R)等。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变、肝癌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 关键词:丹参 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1 天然抗氧化作用 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丹参酮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自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 对心血管药理作用 2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硬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硬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 2.3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4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徐长庆等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陶军等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 -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 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 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 (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 K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买长江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研究了丹参酮对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异搏停对比。证实丹参酮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 52 人参研究 RENSH EN YANJ IU 2007年第1期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用于痤疮;用于宫颈糜烂;用于麻风。下面来介绍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体外实验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小檗碱强,对结核杆菌H37RV株(最低抑菌浓度可达 1.5mg/ml以下)对两种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大白鼠经灌胃给丹参酮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关节肿有抑制作用;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致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第三期炎症模型,棉球肉芽肿实验无抑制作用(即慢性期无作用)。丹参酮能使大白鼠血中PGF2α和PGE水平降低,可能与丹参酮的抗炎作用机制有关。 3.抗凝血作用丹参酮有抗凝作用。作用较原儿荼醛强。 4.其他作用丹参酮能提高小鼠在低压缺氧下的存活率或延长生存时间。丹参酮有抗雄激素作用,降低皮脂产生,有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减轻由细菌代谢所加剧的炎症。可用于治疗痤疮。丹参酮对伤寒菌苗致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小鼠实验表明丹参酮有较温和的、通过卵巢起作用的雌激素活性。

5.体内过程观察丹参酮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药物进入肝脏并由胆汁排出的情况,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h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h左右。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在肝内排泄速度不相同。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用氯仿提胆汁的丹参酮后,胆汁的水溶液部分有变性蛋白析出,其含量与不同给药组之间有一定联系。 丹参酮的简介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丹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e15732675.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 要成份是丹参酮(I、H A、H B)、异丹参酮(I、H )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Red sage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 cti on for 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stasis , its main component is tanshinone (I, II A, n B) and iso 拟tanshinone (I, II) , etc.The article makes summary on its pharmacology by differe nt parts. Key words:red sage ;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 review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丹参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 (SaiviamiltiorrhizaBu 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临床之常用 药物,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且疗效颇佳,但 若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

动过速、脑血栓等,已被现代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究所证实活血化 瘀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 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可减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脏循环障碍,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或侧枝血管开放,使梗塞区内毛细血管损伤减轻。心肌梗塞1周的实验犬应用丹参后,梗塞区域内以成熟的肉芽组织为主]2]。丹参组的动物心肌梗塞区内再生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姜传仓等报道丹参素能诱导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 RNA水平升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血清T C及LD L;1C水平降低,而T C及LDL以C降低在改善血浆粘度中起一定作用。对小鼠缺氧心肌、兔局限性心肌缺血及犬低温停搏全心心肌缺血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张淑芳等报道,蟾蜍及兔耳血管灌流实验,表明丹参煎剂有扩张血管作用。另据报道, 丹参素有缩小犬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梗塞范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2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5]。丹参单体 IH764拟3可显著减轻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型前胶原mRN含量,降低血 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素(LN)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_A及丹参素的含量比较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另取人参二醇与人参三醇 加无水乙醇分别制成每1m l 含1m g 的混合液。313 展开剂制备 氯仿2乙醚(1 1)。 314 实验方法 取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Λl ,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用展开剂展开至约15c m ,晾干,喷以硫酸甲醇溶液(1→2),在105o C 烘干约10分钟,置紫外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3 。 11颐和春胶囊 21人参二醇、人参三醇 图3 供试品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色谱图 315 阴性对照试验 取川牛膝、锁阳、淫羊藿、蛇床 子、沙参、冰片、覆盆子、熟地黄、韭菜子(炒)、附子(制 ) 路路通等药材按处方比例混合研细,取细粉, 按以上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溶液作为样品液,取此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0Λl ,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同上实验方法,此样品液未见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位置斑点。见图4 。 11未加人参的药材混合粉末 21人参二醇、人参三醇 图4 未加人参药材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色谱图 4 讨论 按此方法对3个批号的颐和春胶囊进行有效成分鉴定,结果都呈正反应,显色明显,本方法可作为该药品的鉴别实验。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及丹参素的含量比较 Ξ 严 红,高 扬,郭 伟,程 筠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及丹参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 A 含量差异很大,两种成分之间无一定关系。结论:建议《中国药典》增加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定量指标,为保证丹参制剂的疗效,应根据制剂的工艺特点,进行相应定量指标检验。 关键词 丹参,丹参酮 A ,丹参素,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 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3)032001020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 alv ia m iltiorrh iza Bge 干燥根 及根茎,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栓塞、肝脾肿大、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的有效成分分为脂溶性的菲醌类衍生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前者为抗菌抗炎的主要成分,其中丹参酮 A 还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而抗血栓形成。后者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代表,具有抗氧化、抗凝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及调血脂作用,对多种实验性心、肝、脾的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栓塞、中风的主要成分,因此, 二者均为评价丹参质量与疗效的重要指标。丹参酮 A 已被作为评价丹参质量的指标成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丹参的含量测定项下。但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口服液、复方丹参口服液及丹参粉针剂等,在制备工艺中丹参的提取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有实验表明,采用水提法,主要提出丹参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的有效成分丹参酮 A 仅提出2.6%[1],对于丹参药材的质控标准,如仍采用测定丹参酮 A 的含量是否有意义,为此,研究测定了几种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01天津药学 T ianjin Phar m acy 2003年6月 第15卷第3期 Ξ

药学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理作用新用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广泛,包括扩张血管,抗血栓,对心肌的保护,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外周循环,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保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结论:丹参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值得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前言丹参为唇形科鼠尾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1]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的药理活性主要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如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黏滞性、抗氧化、抗凝血、增加心肌供血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脑血管病[12]。现就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羟甲酯、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以及异丹参酮Ⅱ、异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酸甲、已、丙[1]。 2药理作用 2.1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扩张血管的作用陈士良等[2]自制微米缩窄器造成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模型,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直接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血供的作用。 2.1.2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很早就引起极大关注。富血小板栓部位常有白细胞聚集,白细胞通过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激活血小板。白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在炎症、血栓形成、组织损伤及性播散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姜开余等[3]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各种细胞黏附分子,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 隐丹参酮的同时测定 摘要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材丹参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三种成分采用外标定量法进行同时测定,根据其色谱图相应保留时间的谱峰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可知其三种成分在该样品中的含量,通过测定可知样品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三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为0.1011%、0.0259%、0.0155%。 关键词 HPLC 丹参 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外标法 1、引言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是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部提取的脂溶性二萜类物质。 其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如下: O H 3C C H 3 C H 3O O O O O O O O C 18H 12O 3 294.33 C 18H 12O 3 276.29 C 19H 20O 3 296.36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本实验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的三种脂溶性提取物(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隐丹参酮)进行同时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包括两种洗脱方式: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提,即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他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 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梯度洗脱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都能在各自适宜的分离条件(容量因子k 适宜)

下实现分离。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各分析组分的质量或者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或峰高h)成正比,即m=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f’称为定量校正因子)。色谱法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外标法是应用待测组分的纯物质来制作标准曲线,即配置不同质量分数(浓度)的标准溶液,取固定量标准溶液进样分析,从所得的色谱图上测出响应信号(峰高或峰面积),然后绘制峰高或峰面积对含量(质量或浓度)的标准曲线。 本实验采用反相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为固定相,0.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分离丹参中脂溶性提取物,并通过外标法对三种待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当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分配时,极性大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大,而极性小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小,组分的流出顺序是极性大的化合物在前,极性小的化合物在后,最终实现各物质的分离。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SPD-20A紫外检测器、SIL-20A自动进样器、LC-20AB输液泵、CTO-10AS柱温箱、脱气机)、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仪、溶剂过滤器、微孔滤膜(0.45μm,无机相和有机相)、50 ml具塞三角瓶、25.00 mL移液管、定量滤纸、漏斗、漏斗架、一次性针筒过滤器(脂溶性)、微量注射器。 丹参酮ⅡA标准品,丹参酮Ⅰ标准品,隐丹参酮标准品,甲醇(色谱纯),乙醇(分析纯),磷酸(分析纯),超纯水,丹参粉末。 2.2实验方法 2.2.1前处理精密称取0.2010g干燥的样品粉末,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准确加入25.00mL 80%乙醇,称重,超声提取25min,补重,摇匀过滤,得到待测液。 2.2.2色谱条件1.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 μm) 2.流动相:泵A:0.1% 磷酸水溶液;泵B:甲醇 泵B浓度:0~40 min,70%~75%;40~45 min,75%

丹参酮ⅡA的药理研究进展

『药物研究』 丹参酮ⅡA 的药理研对近年来丹参酮ⅡA 药理作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包括抗肿瘤,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抗肝纤维化、护肝和抗肝癌作用,性激素样活性,抗炎作用等,其多方面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丹参酮ⅡA ;药理作用;进展 丹参酮(t anshi none Tan)是中药丹参(s al i va m i |t i or r hi zabge)根的脂溶性成分,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总称丹参酮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I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B 、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 、异丹参酮I 、异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隐异丹参酮、丹参醌A 、B 、C 等。其中丹参酮ⅡA (T a ns hi none 11 A )。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白血 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现就其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抗肿瘤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不仅与肿瘤细胞增殖加快有关,而且与肿瘤细胞死亡受抑制密切相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一条有效的肿瘤治疗途径,比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寻求高效低毒的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剂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1 究! 文/苏玲刘启德’ 沈隽【,】等,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 对H eL a 细胞(人子宫颈腺癌传代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能促使H e L a 细胞发生凋亡,用药48h 后B c l -2基因m R N A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 基因的表达贝U 无明显变化。 周晓_【zJ 等,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 S 外干预SG C 一7901胃腺癌细胞,发现丹参酮ⅡA 对体外培养的SG C 一7901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丹参酮ⅡA 作用后胃腺癌细胞表现为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可时间依赖性地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为丹参酮ⅡA 可将细胞阻滞于G 0/G 1期,使其不能进入S 期,从而抑制D N A 合成和细胞增殖。 祝绚【3】等,研究云芝、丹参有效组分单体以及复方对E A C 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云芝糖肽、丹参酮ⅡA 及其复方药物通过降I "[王C D K 4表达。 V o l 3.No .3,M a rc h 2009

丹参综述-(2)

丹参综述 摘要: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丹参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对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者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最新的精制与检测技术更加清楚地解释丹参中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展望 1.来源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1] 目前存在的掺伪品有:甘肃丹参、云南丹参、土丹参、褐毛丹参等。 ; 2.化学成分 在2010版《药典》中,明确指出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 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脂溶性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部位之一。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二醇等。之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另外,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其他类型的二萜该类化合物种类少且量低,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鼠尾草卡偌醇、阿罗卡二醇等。 水溶性成分 # 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J,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 3.药理作用 丹参脂溶性成份 丹参具有活性的脂溶性成份主要为丹参酮类。国内外学者对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最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丹参酮含量汇编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ⅡA含量 【原理】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获得分离。 反相色谱柱;棕色瓶(25ml,【仪器与试剂】1.仪器:液相色谱仪;微量注射器;C 18 50ml);吸量管(2ml);超神提取器。 2.试剂:甲醇(色谱纯);蒸馏水。 3.试药:丹参酮ⅡA对照品,单身药材。 【实验内容】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理论塔板数按丹参酮ⅡA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6.25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棕色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实验数据及处理】

运用外标法定量分析,分别精密量取一定量的对照品和试样,分别进样相同体积的对照品溶液和试样溶液,在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测的峰面积,用下式可以计算出供试品的浓度。 C供/C对=A供/A对 => C供=(A供/A对)*C对 20片总重量:0.6025g C对=16.25μg/ml A供=2999.47(mv/sec) A对=1088.09(mv/sec)

C供=(A供/A对)*C对 =(2999.47/1088.09)*16.25 =44.80μg/ml W(%)=(M丹参酮ⅡA/M药材)×100% =(44.80×10-6g/0.6025g)×100%=0.744% 20片复方丹参片中含丹参酮ⅡA量:4.48mg。 每片含丹参酮ⅡA量:0.224mg。

藤茶

藤茶- 中药材 【药名】藤茶烘干藤茶 【别名】霉茶叶。 【功效】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 【科属分类】葡萄科 【主治】痢疾;泄泻;小便淋痛;高血压;头昏目胀;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出处】《中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长期饮用对皮肤癣癞,黄疸性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痛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护扶养颜等都有极好作用。 藤茶- 喝藤茶的功效 “茶友”们相聚,一个话题——饮用藤茶的体会及种种妙处,常会被提及。渐渐地我萌发了一个念头,想进一步了解藤茶,认识藤茶,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经过一番寻觅探求,藤茶面貌逐渐清晰凸现。现将我所了解的藤茶的情况与诸君细细说来,供各位作保健养生之参考。 藤茶学名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文植物名为显齿蛇葡萄,是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地方名除了藤茶外,还有甘露茶、茅岩莓等。它主要分布在两广、两湖、云贵、江西、福建等省,生长在山坡混交林中,野生贮量大。 藤茶水浸出物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藤茶还含有大量的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这是藤茶具有某些医疗保健作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有学者研究认为:藤茶有消炎止咳祛痰作用,其祛痰止咳的作用与安妥明相似。实验表明,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食品中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此外,藤茶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可减轻机体内氧化损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藤茶还能减轻动物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程度,有保肝护肝之作用。 长期饮用藤茶有无毒副反应,这是“茶友”们曾经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对广西藤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事实上,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长年累月饮用此茶,尚未见到饮用藤茶出现不良情况的报道。藤茶不含鞣酸,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故对于贫血、睡眠质量不高等人,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藤茶也许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少数人饮藤茶后会出现一种微弱的催眠现象。有一友人描述如下:藤茶饮后犹如冬日坐在朝南无风的墙角,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慵懒舒适,伴随着一种淡淡的睡意。总之,藤茶既有普通保健之功,又对某些疾病有医疗或预防作用,长期饮用又比较安全。可以说藤茶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恩赐,“甘露茶”的说法并非妄语。不过根据有些“茶友”个人体验认为:此物虽属平和,阴盛阳虚者还需谨慎饮用。 三降 降血粘: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而起降血粘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同时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同时测定 ——外标法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的分析方法。 3.掌握外标定量分析法。 【实验原理】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是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部提取的脂溶性二萜类物质。 其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如下: O H 3C C H 3 C H 3 O O O O O O O O C 18H 12O 3 294.33 C 18H 12O 3 276.29 C 19H 20O 3 296.36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本实验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的三种脂溶性提取物(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隐丹参酮)进行同时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包括两种洗脱方式: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提,即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他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 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梯度洗脱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都能在各自适宜的分离条件(容量因子k 适宜)下实现分离。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各分析组分的质量或者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 或峰高h)成正比,即m=f ’A(f ’称为定量校正因子)。色谱法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外标法是应用待测组分的纯物质来制作标准曲线,即配置不同质量分数(浓度)的标准溶液,取固定量标准溶液进样分析,从所得的色谱图上测出响应信号(峰高或峰面积),然后绘制峰高或峰面积对含量(质量或浓度)的标准曲线。 本实验采用反相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为固定相,0.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分离丹参中脂溶性提取物,并通过外标法对三种待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当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分配时,极性大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大,而极性小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小,组分的流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一、总论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是丹参的有效成分。脂溶性的丹参酮类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类则以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调血脂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 三、丹参的药理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 丹参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重新分布。通过上述综合作用而保护缺血的心肌。丹酚酸 B 在高钾、高钙和组胺刺激的离体冠状动脉环收缩模型中均表现出舒作用,这一作用通过阻断钙通道来实现。丹酚酸B可通过多条通路增加冠状动脉NO生成,扩冠状动脉血管。2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钠离子、钾离子失衡及钙超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丹参酮ⅡA 使正常心肌钙离子降低,明显抑制细胞钙超载,有钙通道阻滞作用。丹参酮ⅡA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上的钾通道具有抑制作,瞬时外向电流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复极1期,向整流钾电流主要参与静息膜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复极3期。这两种电流的抑制应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据报道,动作电位时程是缩短的,这主要是由于丹参酮ⅡA能显著地阻断向钙电流,进而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摘要】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59-01 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 64%--85 %,低的含%~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 7 %~15%,β-T香烯( 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 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鉴定26个成分。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