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设计必看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设计必看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设计必看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设计必看

简单电路

【知识导航】

一、电路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元件所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工作。

(4)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开关,让电流形成通路,起传输电能的作用。

3、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有电流的电路叫做通路。

(2)开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不再有电流的电路叫做开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电路,叫做短路。

(短路有两种情况:用电器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

4、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图1 图2

5、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

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并联电路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尾—首—尾)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首、尾—尾)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

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

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

的开关控制该支路,控制该支路的用

电器。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1)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

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2)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

作则用电器并联。

(3)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单位:

(1)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常用单位:毫安 (mA)、微安(μA)。

(3)换算关系:1A=103mA=106μA

3.一些电流值:台灯和手电筒中的电流都约0.2A,计算器中的电流约100μA,电冰箱中的电流约1A等。

4.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

被烧坏。

(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

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阻很小。

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2)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手机锂电池的电压为3.6V。

4.电压的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

(1)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2)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

坏电压表。

(4)电压表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的电压。不会造成

电源短路,原因是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阻。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电流表电压表

A V

不符号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同点能否直接

连接电源

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每大格0.2A 1A 1V 5V 每小格0.02A 0.1A 0.1V 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导线很大,相当于开路

相同点1.表在使用前要调零;

2、读数时先要看量程,再分析分度值;

3、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4、被测量不能超过表的量程。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1、串联电路:

(1)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2)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2、并联电路:

(1)电流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2)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表达式U=U1=U2

【易错点梳理】

(1)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

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

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2)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①、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②、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③、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典题精讲】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图,当开关均闭合时有短路现象的是()

【分析】一个正确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短路有电源短路和局部用电器短路两种情况,电源短路因电流过大会损坏电源,是不允许的;局部用电器短路不会烧坏电源和用电器,有时利用用电器短路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细化考点2:辨认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根据元件的连接方式判断电路连接的正误。

例2.如电路图所示,下列实物连接正确的是()

细化考点3:能根据具体要求绘制简单的电路图(不超过两个用电器)。

例3.根据图甲中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分析】按电路图连接电路,一般是按电流流向来连接。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源正极→开关S→灯L1→开关S1→负极(如图3中实线所示);找出分支点A,从分支点A→开关S2→灯L2→汇合点B

细化考点4:描述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识别电流表,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使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例4】如图所示,M、N表示一个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a、b、c、d表示电路中的四个连接点,若想用此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则以下连接正确的是()

A、M接a,N接b

B、M接d,N接a

C、M接c,N接d

D、M接d,N接c

细化考点5:描述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能正确识别电路中的电压表和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例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灯泡变暗

图3 图4

【分析】首先要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特点,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所在的

位置相当于开路(分析时可去掉),可看出,灯泡和滑动变阻器是串联,V 表测电源的电压,A 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细化考点6: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

【例6】a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的不变量有 、 、 。

实验结果: 相同的导体,长度越大,电阻越 。 b 、探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控制的不变量有 、 、 。 实验结果: 相同的导体,越粗,电阻越 。

C 、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的不变量有 、 、 。 实验结果: 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 有关。

综上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 、 、 有关,相同材料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 。

【基础训练】

1.

某同学使用手电筒时发现小灯泡不亮,在进行检修前,他对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进行了以下几种判断,其中不可能的是( )

A.小灯泡灯丝断了

B.电池两端电压过低

C.小灯泡接触不良

D.开关处出现短路

2. (2015年湖北宜昌)新交通法规定驾驶员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汽车上设置了“安全带指示灯”,提

醒驾驶员系好安全带。当安全带系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安全带未系好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下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3. (2015年浙江湖州)连接如图3所示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时电流

表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0.18 A 和0.16 A ,造成两个电流表示数不同,可能是 ( ) A .电流表的缘故 B .灯泡和的电阻不同

C .导线有电阻

D .灯泡和在电路中的位置

4. (2013·山东枣庄)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和组成串联电路,应

该( ) A.只闭合

B.只闭合

C.同时闭合和

D.同时闭合和

5. 在图5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 1的示数为1.2 A 。电流表A 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0.6

+

S

L 1

L 2

-

3

0.6A 1

A 2

甲 乙

图5 A.通过L 1的电流为0.7 A B.通过L 1的电流为1.2 A

C.通过L 2的电流为1.2 A

D.通过L 2的电流为2.5 A

6. 用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电流表、两个灯泡组成了如图6所示的四个电路,其中电流表A 1能正确测L 1

的电流的是( )

A 1

A 2

L 1L 2

A 1

A 2

L 1

L 2

A 1

A 2

L 1

L 2

A 1

A 2

L 1L 2

A B C D 图6

7.

如图7所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S

V

S

V

S

V

S

V

A B C

D

图7

8. 如图10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 则( ) A.不能发光,能发光 B.能发光,不能发光 C.都能发光 D.都不能发光

【能力提升】

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可能带负电

B.只可能带正电

C.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2.在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2值分别为12欧和3欧,甲、乙两处可分别 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断开电键S ,甲、乙都接电流表时,甲、乙两个电表示数的比值为2

B 、断开电键S ,甲、乙都接电流表时,甲、乙两个电表示数的比值为1/4

C 、闭合电键S ,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时,甲、乙两个电表示数的比

值为3

D 、闭合电键S ,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时,甲、乙两个电表示数的比值为12

3、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

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A、灯L可能变亮

B、灯L可能短路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Ω,干路中的电流I是0.5A,电阻R2两端的

电压是2V。求:

(1)通过R1的电流;(2)通过R2的电流;(3)R2的阻值。

5、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电路。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写公式)。

(2)在图14甲中a是表,b是表。

(3)对照电路图,在图14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2分)

(4)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端。

(5)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6.在图中所示电路中,两盏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联。若两盏灯完全相

同。电源电压为9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则经 10s,通

的电量是_____C,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过电灯L

2

7、如图1所示电路,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A.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增大

B.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C.电压表读数不变,电流表读数不变

D.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不变

强化训练

1. 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B 、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 、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 、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相对静止

2. 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无相互作用

D 、无法判断 3. 如果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可能的是( )

A 、它们都带正电

B 、它们都带负电

C 、它们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D 、它们都不带电

4. 当开关S 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

5. 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

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6. 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0.2A 的左右的的是( )

A 、电子表

B 、电饭煲

C 、台灯

D 、空调

7. 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如果它们的指针没有指到表盘的“0”点上,要先调零

B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它们所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

C 、使用时,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串联,而电压表则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D 、它们都可以直接与电源两极连接

8. 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

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

9. 如图11-1所示,L 1 L 2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

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为电流表,b 为电压表,c 为电流表 B 、a 为电压表,b 为电压表,c 为电流表 C 、a 为电流表,b 为电流表,c 为电压表 D 、a 为电流表,b 为电流表,c 为电流表

A S 1 S 2 S 4

B S 4

S 3 S 3

S 2

S 1

L

L S 4

S 3

S 2

S 1

L

R

C S 4

S 3

S 2

S 1

L D

A

S 1

S 2

B S 1

S 2

C S 1 S 2

D

S 1

S 2

A

S B

S

C

S D

S

10. 如图11-2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 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开关S 接触不良

B 、电灯L1灯丝断了

C 、电灯L1短路

D 、电灯L2短路

11. 小张家的卫生间按如图11-3所示的电路安装了照明灯L 和换气扇M ,则下面错误的是( )

A 、能各自独立工作

B 、能同时工作

C 、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D 、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12. 关于街道上路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它们都是傍晚亮起,清早熄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B 、有时候,某盏路灯坏了,其它的还会亮,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C 、只要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它们的亮灭

D 、必须每盏灯用一个开关控制

二、作图与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 根据图11-5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2. 根据11-6中的实物电路,在右边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三、探究与计算题(第1题8分,第2题4分,第3题6分,共18分)

1. 在用电流表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实验中,小明测出干路中电流

为0.5A ,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24A 。现要测量L2中的电流,小磊连接了如右图11-9所示的电路,你认为该电路是否符合要求,请在图中进行改正。(用笔画线作连接导线,在需要拆除的导线上划“×”。)

S 1 S 2

M 220V

S L 1 L 2

L 1

L 2

c

b

a

图11-1 图11-2 图11-3 S

L 1 L 2

A

A

12

3

0.20.4

0.6

0.63

L 1

L 2

图11-5

S 1

S 2

图11-6

图11-9

2. 如图11-10所示电路中,当S 闭合后,电压表V 1的示数为7V ,V 2的示

数为8V 。若电源电压为12V ,则灯泡L 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中考真题】

1.【四川省巴中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 1和L 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是( ) A . 只闭合S 3

B . 同时闭合S 1和S 3,断开S 2

C . 同时闭合S 1和S 2,断开S 3

D . 只闭合S 2

2.【甘肃省兰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向右移动滑片P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 D .电流表1A 的示数变小

3.【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4.(2013?日照)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

L 1 L 2 V 2 V 1

S

L 3

图11-10

P

A 1 R 1

R 2

A

V

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D.小球一定不带电

5.(2013佛山)与丝绸摩擦的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

则带正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带电体具有的性质。

6.【江苏省兴化市2014届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学问题,闭合开关后,关于电路及其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亮度不变

B.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甲、丙两表变大

C.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乙表与甲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D.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乙表变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讲义、教案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 总复习讲义、教案 (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设计必看

简单电路 【知识导航】 一、电路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元件所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工作。 (4)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开关,让电流形成通路,起传输电能的作用。 3、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有电流的电路叫做通路。 (2)开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不再有电流的电路叫做开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电路,叫做短路。 (短路有两种情况:用电器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 4、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图1 图2 5、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 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并联电路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尾—首—尾)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首、尾—尾)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 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 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 的开关控制该支路,控制该支路的用 电器。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1)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 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2)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 作则用电器并联。 (3)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单位: (1)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常用单位:毫安 (mA)、微安(μA)。 (3)换算关系:1A=103mA=106μA 3.一些电流值:台灯和手电筒中的电流都约0.2A,计算器中的电流约100μA,电冰箱中的电流约1A等。 4.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 被烧坏。 (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 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阻很小。 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2)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手机锂电池的电压为3.6V。 4.电压的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 (1)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2)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 坏电压表。 (4)电压表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的电压。不会造成 电源短路,原因是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阻。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电流表电压表 A V 不符号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初三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物理)

也变大。 例3如图 3-1所示,判断V表 的测量对象。 分析:根据电路简化原则4,可以把V表连接的点1、点2,适当移动到分别到点3、点4,如图3-2和图3-3所示,则容易判断出V表测的是R2的电压。 例4如图4-1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 分析:首先把V表当作断路去掉,很明显电路的连接是串联,滑动变阻器在这里相当于是个定值电阻,因此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的总电阻未变,因此A表的示数不变,再根据电路简化原则5,可以把滑动变阻器R1看作两个定值电阻,如图4-2所示,则V表测Ra和R2,当滑片P向右移动,实际是Ra 的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测的Ra和Rb的总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的示数变小。 例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 大,则() A.灯L可能变亮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分析:本题是电路故障的分析。首先根据电路简化的原则,判断出灯L与R之间的连接方式串联,同时也判断出V1测的是电源电压的值,V2测的是R 的电压,显然电源电压是不变的,因此V1的示数是不可能变化的,显然只能

R 2 四、欧姆定律的理解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 U/R 。 注意点:(1)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对同一电阻(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即一一对应。 (2)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在R一定时,I与U成正比。在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3) 变形公式 R=U/I 的理解:R可以通过U/I的比值求出,但R的 大小不是由U/I决定的,R的大小由公式R=ρL/S的因素决定。例: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关 D 公式R=U/I,表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五、断路的判断 1、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流,则电路断路。 2、具体到那一部分断路,有两种判断方式: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则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处断路(电源除外); ②把电流表分别与各部分并联,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则当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开了。 例: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电 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 图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 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 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 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 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篇一: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新授课)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定律能反过来说吗?即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 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吗?(学生交流讨论、并作出回答) 环节二:明确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去处理问题 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环节三:感知解惑(1) 一、阅读课本第20、21页内容,完成下填空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状态,即运动状态。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 3、为什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呢?平衡是 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4、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5、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填“改变”或“不变”) 6、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处于怎样的状态 ? 教师归纳总结: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最简单的 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环节三:感知解惑(2)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在实验进行时,观察塑料板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并完成表格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1)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2)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4)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实验一: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实验三,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实验四,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填写下表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填写下表 结合以上四个实验填写下表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分组组装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通过实验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从“大小、方向和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三个方面,让学生填写三个实验表格,并概括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放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点。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表格内所填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此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大胆猜想、积极设计、主动探究,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师生互动:分析学生站立时和其中两个学生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方向拉另一个同学的两只胳膊的情况,得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非平衡力的合力不为零。只讲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为以后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二力平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 1、 2、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 -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9上精品教案

沪粤版(2013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11.1 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正电荷? (2)(2)什么是负电荷? (3)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②什么叫尖端放电?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