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葫芦科主要药用植物近十年化学成分研究

综述

张洪彬苏筱琳雨田张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E-mail:yesman79@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摘要: 本文综述了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雪胆属(Hemsle ya)植物、罗汉果属(Momordica)植物、假贝母属(Bolbostemma)植物化学成分近十年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葫芦科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1.引言

葫芦科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极稀为灌木或乔木状。全球约113属8 00种,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我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少数散布到北部[1]。葫芦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对它们的研究更为深入、广泛,因此,本文对葫芦科药用植物近十年在化学成分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2. 葫芦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

2.1 绞股蓝属植物

全世界约有13种,产亚热带至东亚,自喜马拉雅至日本、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我国有11种2变种,产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以西南地区最多。绞股蓝Gynostemma pen 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植物[1]。已从绞股蓝属中分离鉴定了100多种与人参皂苷具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绞股蓝皂苷(gypeno side),其结构特征A/B、B/C、C/D环均为反式,有8β?CH3,10β?CH3 ,13β?H,14α?CH3,17β?

侧链,C-20构型为R或S。GP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癌、抗衰老、抗溃疡、镇静、降血脂等作用。以下是绞股蓝属中近十年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

19-oxo-3-beta,20(S),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alpha-L-rhamnopyranosy(1-->2)][b eta-D-xylpyranosyl(1-->3)])alpha-L-arabinopyranoside(G)[2];gypentonoside[3];2α,3β,12β,20(S)-T etrahydroxydammar-24-ene-3-O-β-sophoroside-20-O-β-rutinoside [4];gynosidesA-E[5];3-O-beta-D -glucopyranosyl-2alpha,3beta,12beta,20(S)-dammar-24-en-3-ol-20-O-beta-D-glucopyranoside[6]; (21-,23-epoxy-,3beta-,20-,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alpha-d-rhamnopyranosyl(1-->2)]-[beta-d-glycopyranosyl(1-->3)]-beta-d-lyxopyranoside))[7];Gylongiposide I,allantion[8];3β,12β,25 -trihydroxy-20(S),24(S)-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3β, 12β,25-trihydroxy-20(S),24(R)-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 side;3β,12β,23β,25-tetrahydroxy-20(S),24(S)-epoxy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9];dammarane glycosides(1-15)[10];dammarane glycosides(I-III)[11];19-oxo-3β, 20(S),21-trihydroxydammar-24-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ide[12];gypentonosideA[13].

2.2 雪胆属植物

全世界约有30种,产亚洲亚热带至温带地区,2种产与印度东部及越南北部。我国全产,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中南部,浙江也有。雪胆(Hemsleya chinesis Cogn.)为葫芦科雪胆属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1]。雪胆属多种植物块茎供药用,作提取雪胆素的原料或用作生药,

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烷四环三萜类和齐墩果酸五环三萜类。葫芦烷三萜类其结构特征A/B、B/C、C/D环均为反式,有8β?H,9β?CH3,10α?H,13β?CH3,14α?CH3,17β?侧链, C–20构型为R。以下是雪胆属中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

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O-α-L-arabinopyra nosyl-(1→3)-(6'-Buester)-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14]; 7-hydroxy-23,24-dihydro-cucurbitacin F-25-O-acetate;3-O-((6'-Bu ester-)-β-D-glucuronopyrano syl)–oleanolic acid-28-O-α-L-arabinopyranoside;3-O-β-D-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 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5];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 yl-3-O-α-L-arabinopyranosyl-(1→3)-(6'-Buester)-β-D-glucuropyranoside, oleanolic acid 28-O-

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16];hemslosides-Am [17];β-glucosyl oleanolate [18];3-O-β-D-glucopyranoside-26-O-D-glucopyranoside of 3β,26-dihydroxycucurbit-5-en-11-one,

2-O-β-D-glucopyranoside of 2β,3α,16α-trihydroxy-22,23,24,25,26,27-hexanorcucurbit-5-ene-11, 20-dione,3-O-β-D-glucopyranoside of 2β,3α,20(S),26,27-pentahydroxy-16α,23(S)-epoxycucurbi ta-5,24-dien–11-one and the 3-O-β-D-glucopyranoside-26-O-β-gentiobioside of 3β,11α,26-trih ydroxy-5β,6β-epoxycucurbit-24-ene[19];hemsgiganosideB[20];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 syl-(1→6)-β-D-glucopyranoside,3-O-α-L-arabinopyranosyl-(1→3)-(6'-Buester)-β-D-glucuronopy 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21];7-hydroxy-23,24-dihydro-cucurbitacin F-2 5-O-acetate;3-O-((6'-Buester-)-β-D-glucuronopy 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α-L-arabinopyran oside;3-O-β-D-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 yranoside[22]23,24-dihydrocucurbitacin F-16,25-diacetate,23,24-dihydrocucurbitacin F-16,25-dia cetate-2-O-β-D-glucopyranoside,23,24-dihydrocucurbitacin F-16-acetate[23];oleanolic acid 28-O -β-D-glucopyranosyl-3-O-α-L-arabinopyranosyl-(1→3)-(6'-Buester)-β-D-glucuropyranoside,olea 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4];25-acetate of dihydrocucu rbitacin F, dihydrocucurbitacin F, cucurbitacin F-25-acetate [25],sitostery1-3-O-β-D-glucoside-6'-O-palmitate hexadecanol ellipsoidonesA,B [26];3-O-β-D-glucopyranoside-26-O-D-glucopyran oside of 3β,26-dihydroxycucurbit-5-en-11-one, the 2-O-β-D-glucopyranoside of 2β,3α,16α-tri hydroxy-22,23,24,25,26,27-hexanorcucurbit-5-ene-11,20-dione, the 3-O-β-D-glucopyranoside o f 2β,3α,20(S),26,27-pentahydroxy-16α,23(S)-epoxycucurbita-5,24-dien-11-one and the 3-O-β-D-glucopyranoside-26-O-β-gentiobioside of 3β,11α,26-trihydroxy-5β,6β-epoxycucurbit-24-ene [27];sitostery1-3-O-beta-D-glucoside-6'-O-palmitate[28] .

2.3 罗汉果属植物

全世界约7种,分布在我国南部、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我国4种。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C.) 是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攀援草本,具有润肺、祛痰、消渴之效[1]。罗汉果属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烷三萜类,而且这类物质除少数外,均为甜味物质或微甜物质,其中morgrosideV是主要甜味成分。以下三萜类化合物是从罗汉果属中得到的:29-nor-4,24-diene-3,11-dioxo-19-hydroxy-6,19-cyclocucurbitane-26-oic acid [29];siraitic aci dsA,B[30,32],C[30,31],E[30];siraitic acidD[31];α-spinasterol, stearicacid.29-nor-4,24-diene-3,11-dioxo-19-hydroxy-6,19-cyclocucurbitane-26-oic acid[32]; mogrol-3-O-[β-D-glucopyranosyl(6-1)-β-D-gl ucopyranosyl(2-1)-β-D-glycopyranoside]-24-O-{[β-D-glucopyranosyl(2-1)]-[β-D-glucopyranosyl (6-1)]-β-D-glycopyranoside}[33]; mogrosideIV [34];Mogr osideV [35];smogrol-3-O-[β-D-glucopy ranosyl(6-1)-β-D-glucopyranosyl(2-1)-β-D-glycopyranoside]-24-O-{[β-D-glucopyranosyl(2-1)]-[β-D-glucopyranosyl(6-1)]-β-D-glycopyranoside}[36] .

2.4 假贝母属植物

本属2种1变种,为我国特有,间断分布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向西南到四川、云南和湖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北西北部。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F.)是葫芦科假贝母属植物攀援草本,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1]。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烷型和达玛烷型三萜类、甾醇类和生物碱类。

2.4.1 假贝母属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

7β,18,20,26-tetrahydroxy-(20S)-dammar-24E-en-3-O-α-L-(3-acety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β,18,20,26-tetrahydroxy-(20S)-dammar-24E-en-3-O-α-L-(4-acetyl)arabinop 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β,18,20,26-tetrahydroxy-(20S)-dammar-24E-en-3-O-α-L-arabinopyranosyl-(1→2)-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7β,20,26-trihydroxy-(20S)-dammar-24E -en-3-O-α-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β,20,26-trihydroxy-(20S)-dammar-24E-en-3-O-α-L-(3-acety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β,20,26-trihydroxy-(2 0S)-dammar-24E-en3-O-α-L-(4-acety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β,20,26-tr ihydroxy-8-formyl-(20S)-dammar-24E-en-3-O-α-L-(3-acety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 pyranoside,7β,20,26-trihydroxy-8-formyl-(20S)-dammar-24E-en-3-O-α-L-(4-acetyl)arabinopyran 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and 6'-O-palmitoylt ubeimosideI [37]。

2.4.2 假贝母属中所含的甾醇类化合物:

stigmasta-7,22,25-triene-3-O-nonadecanoic acid ester stigmasta-7,22,25-triene-3-O-β-D-(6' -palmitoyl) glucopyranoside[38];stigmasta-7,22,25-triene-3-ol,stigmasta-7,22,25-triene-3-nonadec anoic acid ester,stigmasta-7,22,25-triene-3-O-beta-D-glucopyranoside,stigmasta-7,22,25-triene-3 -O-beta-D-(6'-palmitoyl)glucopyranoside [39]。

2.4.3 是假贝母属中所含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4-(2-formyl-5-methoxymethylpyrrol-1-yl)butyricacid Meester,2-(2-formyl-5-methoxymeth ylpyrrol-1-yl)-3-phenylpropionic acid Meester[40]。

3.展望

葫芦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所含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药理作用广泛,有些不仅可以供药用,还可以制成保健品,有着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葫芦科药用植物药理、化学等各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将会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73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4.

2.C.Y.Wu,Guo X L,Wang T J,Bian B L.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ynostemma longipes. A cta pharmaceutica Sinica[J],1997,32(7):524-9.

3.Fang Z P;Zeng X Y..Structure of gypentonoside A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um Makino. 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J],1996,31(9):680-3.

4.Zheng Jinxiong,He Wenmei.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2β,3β,12,20(S)-tetrahydroxydammar-24-ene-3-

O-β-sophoroside-20-O-β-rutinoside from saponins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mb.) Marko.Guangdon

g. Yaoxueyuan Xuebao[J],2000,16(3):203-204.

5.Liu Xin,Ye Wencai,Mo Ziyao,Yu Biao,Zhao Shouxun,Wu Houming,Che Chuntao,Jiang Renwang,Mak Tho

mas C W,Hsiao W L.Wendy.Five new ocotillone-type saponins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Journal o

f Natural Products[J],2004, 67(7):1147-1151.

6.Liu Xin,Ye Wencai,Xiao Wenluan,Che Zhentao,Zhao Shouxu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yno

stemma pentaphyllum. Zhongguo Yaoke Daxue Xuebao[J],2003,34(1):21-24.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7.Norberg Ake,Hoa Nguyen,Khanh,Liepinsh Edvards,Van Phan Dao,Thuan Nguyen Duy,Jornvall Hans,Sillar

d Rannar,Ostenson Claes-Goran. A novel insulin-releasing substance, phanoside, from th

e plant Gynostem ma pentaphyllum. Journal o

f biological chemistry[J],2004,279(40):41361-7

8.Yin Feng,Hu Lihong,Pan Ruixiang. Novel dammarane-type glycosides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2004,52(12):440-1444.

9.Liu Xin,YuRong Min,Hsiao WenLuan,Zhao ShouXun,Ye WenCai. Three new dammarane glycosides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2004,15(1):46-48.

10.Yin Feng,Hu Lihong,Lou Fengchang,Pan Ruixiang. Dammarane-Type Glycosides from Gynostemma pent aphyllum.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J],2004,67(6):942-952.

11.Yin Feng,Hu Lihong,Pan Ruixiang. Novel dammarane-type glycosides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2004,52(12):1440-1444.

12.Guo Xulin,Wang Tiejun,Bian Baolin,C.Y.Wu.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ynostemma longi pes. Yaoxue Xuebao[J],1997,32(7):524-529.

13.Fang Zhapu,Zeng Xianyi. Structure of gypentonoside A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um makino. Yaoxu

e Xuebao[J],1996,31(9):680-683.

14.Lin Yuping,Qiu Minghua,Li Zhongrong,Gao Xuhong.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Hemsleya penxi anensis var. gulinensis. Yunnan Zhiwu Yanjiu[J],2003,25(2):235-240.

15.Chen Ya,Chiu MingHua,Gu Kun,Li ZhongRong. Cucurbitacin and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Hemsley

a giganth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2003,4(5):475-478.

16.Lin YuPing,Chiu MingHua,Li ZhongRong. Two new compounds from 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 gulin ensi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J]s,2003,14(2):169-172.

17.Yang Yekun,Gao Chengwei,Qiu Minghua,Nie Ruilin. Saponins from Hemsleya amabilis. Yunnan Zhiwu Yanjiu[J],2000,22(1):103-108.

18.Lin Xiaoqin,Shi Yaqin,Yang Peiquan,Zhang Wenjin. Studies on the saponins of Xiaohuaxuedan (Hemsle ya graciliflora). Zhongcaoya[J]o,1997, 28(3):136-138.

19.Kubo Hideo,Ohtani Kazuhiro,Kasai Ryoji,Yamasaki Kazuo,Nie Rui-Lin,Tanaka Osamu. Cucurbitane glyc osides from Hemsleya panacis-scandens rhizomes. Phytochemistry[J],1996,41(4):1169-7420.Chen,Ya;Qiu, Minghua;Gu,Kun;Chen,Jianchao. New cucurbitacin and oleanolic acid glycosides from Hemsleya gigantha. Yunnan Zhiwu Yanjiu[J],2003,25(5):613-619.

21.Lin Yuping,Qiu Minghua,Li Zhongrong,Gao Xuhong.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Hemsleya penxi anensis var. gulinensis. Yunnan Zhiwu Yanjiu[J],2003,25(2):235-240.

22.Chen Ya,Chiu MingHua,Gu Kun,Li ZhongRong. Cucurbitacin and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Hemsley

a giganth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2003,14(5):475-478.

23.Chiu MingHua,Gao Juan. Three new cucurbitacins from Hemsleya lijiangensi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 s[J],2003,14(4):389-392.

24.Lin YuPing,Chiu MingHua,Li ZhongRong. Two new compounds from 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 gulin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ensi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2003, 14(2):169-172.

25.Lin Xiaoqin,Shi Yaqin,Yang Peiquan,Zhang Wenj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emsleya graci liflora Cogn. Zhongguo Zhongyao Zazhi[J],1997,22(6):357-358.

26.Hano Yoshio,Shi Ya-Qin,Nomura Taro,Yang Pei-Quan,Chang Wen-Jin. Two acetogenins from Hemsleya ellipsoidea. Phytochemistry[J],1997,46(8):1447-1449

27.Kubo Hideo,Ohtani Kazuhiro,Kasai Ryoji,Yamasaki Kazuo,Nie Rui-Lin,Tanaka Osamu. Cucurbitane glyc osides from Hemsleya panacis-scandens rhizomes. Phytochemistry[J],1996,41(4):1169-74.

28.Lin X,Shi Y,Yang P,Zhang W.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emsleya graciliflora (Harms) Cogn. China jou 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J],1997,22(6):357-8, 384.

29.Si Jian-Yong,Chen Di-Hua.Tu. Siraitic Acid F a new nor-cucurbitacin with novel skeleton,from the root 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2005,7(1):37-41.

30.Si Jianyong,Chen Dihua,Shen Liangang.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root of Siraitia grosveno rii. Yaoxue Xuebao[J],1999,34(12):918-920.

31.Wang Xuefen,Lu Wenjie,Chen Jiayuan,Li Yuhong,Gong Minyang,Lu Yang,Wu Nan,Zheng Qitai. Chemi cal constituents of root of luohanguo (Siraitia grosvenori). Zhongcaoyao[J],1998,29(5):293-296.

32.Si JianYong,Chen DiHua.Siraitic acid F, a new nor-cucurbitacin with novel skeleton, from the root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2005, 7(1):37-41.

33.Si Jianyong,Chen Dihua,Chang Qi,Shen Liangang. Iso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ucurbitane-glycosides from fresh fruit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Zhiwu Xuebao[J],1996,38(6):489-494.

34.Zhang Jianye,Yang Xiuwei. Assignments of 1H and 13C NMR signals of mogroside IVa. Journal of C 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J],2003,12(4):196-200.

35.Yu Lijuan,Chen Quanbin,Yi Xianghui,Yang Ruiyun,Zhang Yizheng. Preparation of mogroside V from fr esh fruits of Luohanguo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pu[J],2003,21(4):397-399.

36.Si Jianyong,Chen Dihua,Chang Qi,Shen Liangang. Iso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ucurbitane-glycosides from fresh fruit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Zhiwu Xuebao[J],1996,38(6):489-494.

37.Liu WenYong,Zhang WeiDong,Chen HaiSheng,Gu ZhengBing,Li TingZhao,Chen WanSheng. New triterp enoid saponins from bulbs of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Planta Medica[J],2004,70(5):458-464. 38.Liu WenYong,Zhang WeiDong,Chen HaiSheng,Gu ZhengBing,Li TingZhao,Chen WanSheng. Two new st erols from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2003,14(10):1037-1040.

39.Liu Wen-yong,Chen Wei-guang,Zhang Wei-dong,Chen Hai-sheng,Gu Zheng-bing,Li Ting-zhao. Studies o 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bulbs of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J],2004,29(10):953-6.

40.Liu WenYong,Zhang WeiDong,Chen HaiSheng,Gu ZhengBing,Li TingZhao,Zhou Yun. Pyrrole alkaloids f rom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J],2003,5(3):159-163.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Chemical constituents research result on the medic

-inal herb of Cucurbitaceae in recent 10 years

Zhang hongbin Su xiaolin Yu tian Zhang mei*(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chengdu610075)

E-mail:yesman79@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e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e medicinal herb in-cluding the Gynostemma, the Hemsleya , the Momordica ,and the Bolbostemma which all belong to t he Cucurbitaceae family in the recently 10 years

Key words: Cucurbitaceae medicinal herb chemical constituents

作者简介:张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指导教师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药用植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 D ) A.100倍 B.500倍 C.1000倍 D.1200倍 2.输导组织中,横壁上有穿孔的属于( B ) A.管胞 B.导管 C.筛管 D.伴胞 3.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的细胞是( A ) A.厚角细胞 B.厚壁细胞 C.薄壁细胞 D.导管细胞 4.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的是( B ) A.上表皮 B.栅栏组织 C.海绵组织 D.下表皮 5.维管束进入胚囊的通道称( B ) A.珠心 B.珠孔 C.合点 D.主脉 6.无胚乳种子通常具有发达的( D ) A.胚根 B.胚茎 C.胚芽 .子叶D.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 B ) A.自然分类系统 B.人为分类系统 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 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 8.藻体的内部分化成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的藻类是( C ) A.水绵

B.海带 C.紫菜 D.石莼 9.啤酒酵母菌、麦角菌、冬虫夏草菌为_______植物。( B ) .担子菌亚门A B.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C D.藻状菌亚门) 在配子体上。( B 10.苔藓植物的孢子体_______ A.腐生.寄生B C.共生-自考来源D.借生:考试大) ( A _______的特征之一。11.隐头花序是A.桑科B.胡桃科.三白草科C D.蓼科) 个心皮构成。( D 12.葫芦科植物的雌蕊由_______ 1 A.2 .B 3 C.4 .D) .唇形科的雄蕊类型为13( C .单体雄蕊A B.聚药雄蕊C.二强雄蕊.四强雄蕊D) .金毛狗脊属于( C 14 A.石松亚门B.水韭亚门.真蕨亚门C. D.木贼亚门 15.茎、叶折断后具有白色胶质丝的科是( D ) A.桔梗科 B.茄科 C.杜仲科 D.蔷薇科 16.大戟属植物的花序为( D ) A.总状花序 B.单歧聚伞花序 C.二歧聚伞花序 D.杯状聚伞花序 17.五加科的花序常为( A ) A.伞形花序 B.伞房花序 C.轮伞花序 D.复伞形花序 18.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D ) A.蔷薇科 B.木兰科 C.毛茛科 D.蓼科 19.叶、花、果上常有透明油腺点的科是( C ) A.菊科 B.桔梗科 C.芸香科 D.豆科 20.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2枚苞片称为( B ) A.稃片 B.颖片 C.浆片 D.鳞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作者:音乐学院 13级音本一班潘开运 [摘要]本文从戏曲出发,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总结,从雷歌形成、思想内容、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对雷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总结。并指出现实中的不足,以便相关学者今后进行改进探索。 [关键词]雷歌;文献综述;评价 一、关于粤西雷歌的形成的研究 相传在很久以前,雷州本土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辩的风习。明末清初,雷州歌对唱盛行,每逢喜庆之期,歌手汇聚,即兴而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都是用本土 的雷州话歌唱的。其歌词通俗易懂,还非常注重每句落尾字的押韵,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孙建华在长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 2 期发表的《漫谈粤西雷剧音乐》中提到了雷歌的起源与发展。他根据研究,指出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 年),此地兴建“歌馆”,专供歌手住宿。直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端午节,由于雷州南渡河一年一度的赛龙舟这年发生了沉船死人事件,到了第二年,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村的村民把赛龙舟活动改为“赛歌台”,每年进行一次赛歌活动,从此,雷州歌正式登上舞台(乡里人称为“踏楼板”)。在陈湘发表的《雷剧音乐》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后来雷歌随着发

展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干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唱(歌班仔)。但班本唱仍没有固定的板腔,唱歌之时偃锣息鼓,十分单调。后来,借鉴了广东粤剧的艺术形式,将班本唱进行改革,模仿粤剧锣鼓、脸谱、服装、道具及表演形式,甚至连剧本也移植过来,发展成为雷歌班。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北和雷歌班成立。 由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或从时间角度对雷歌的的发展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或单从某一时间段出发,对本时期内的雷歌发展做了分析,可以说研究是比较到位的,我们也因此得知在清末时期,雷歌班便开始活跃在雷州半岛的大小戏台了。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缺乏具体的实地考究,大多都是根据前人研究所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因此缺乏自己的观点性与主观性。 所以要深入实地考究,进行采风收集当地资料,以便更好地预测雷歌的发展的趋势。 二、关于粤西雷歌的思想内容的研究 《中国歌谣集成》主编贾芝先生指出:“民歌,简直就成为那

同步练习习题:第4课柳永词两首

第4课柳永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珠玑.(jī)凝噎.(yē) 钓叟.(sǒu) 差.劲(chà) B.千骑.(jì) 暮霭.(ài) 叠(xiàn) 拙.劣(zhuō) C.重.湖(chónɡ) 罗绮.(qǐ) 参差.(cī) 喟.然(kuì) D.天堑.(qiàn) 羌.管(qiānɡ) 寒蜩.(tiáo) 囤.积(tún) 解析:B项,“霭”应读ǎi,“”应读yǎn。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C项,三秋:秋季。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解析: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答案:C 4.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2)《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人家(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尾犯 柳永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①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②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③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 博④。 【注】①丹青:绘画。②香云:女子鬓发。③流霞:仙酒。④博:换取。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写景开端,写“夜雨”透着寒凉、“空阶”透着冷落、“孤馆”透着寂寞,可见词人于寂寞孤馆“梦回”之际又见雨打“空阶”,最觉凄凉难耐。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意象后,仅用“情绪萧索”四字就使人物的孤寂与环境的凄冷融在一处,为全词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C.词人凄凉的情绪是由无可名状的“一片闲愁”引起的,词人想请丹青妙手将它描绘出来,无奈这“闲愁”太深重了,难以将其描绘出来。 D.词人正“情绪萧索”,谁知夜深人静之时,又目睹灯花凋落,这不能不叫词人深深感叹辜负良宵的无聊。 解析:C项,“词人想请丹青妙手将它描绘出来”错,“想丹青难貌”的意思是“想必难以用绘画描摹”。 答案:C

药用植物学题库及答案复习

药用植物学题库及答案复 习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一、单项选择题 1.分化程度最高级的藻类是。( B ) A.蓝藻 B. 褐藻 C.红藻 D. 绿藻 2.豌豆的卷须是变态而来。(C )A.叶柄B.托叶C.小叶D.枝条 3.太子参和过路黄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 B.侧模胎座 C.中轴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4.药用部位莲房、莲须分别是莲的部位。() A.花托、子房 B.子房、雌蕊 C.花托、雄蕊 D.子房、花托 5.中药“橘红”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种皮 6.“打得地下爬,快找八厘麻“中的八厘麻指的是植物。() A. 罗布麻 B.长叶鼠李 C. 羊踯躅 D.苦参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 A.自然分类系统B.人为分类系统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8.变种的拉丁学名缩写是。() . . . . 9.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 A.蔷薇科B.蓼科C.毛茛科D.石竹科 10.隐头花序是____的特征之一。() A.桑科B.胡桃科C.三白草科D.蓼科 11.莎草科植物的茎常呈。()A.扁形B.中空C.三角形D.圆柱形 12.在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目前世界公认的真花学说系统有克朗奎斯特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和。()A.哈钦松系统B.恩格勒系统C.自然系统D.林奈系统 13.入药部位具一定毒性的药用植物是。() A.天南星与地黄 B. 天南星与半夏 C. 大黄与地黄 D.大黄与半夏 14.瓠果是____的主要特征。() A.假果,桔梗科 B.假果,葫芦科 C.真果,忍冬科 D.真果,葡萄科 15.具活血作用,并治跌打损伤的中药是。() A.红花与番红花 B.人参与太子参 C.红花与太子参 D.人参与番红花 16.中药僵蚕是家蚕幼虫体内寄生后病死的尸体。() A.酵母菌 B.麦角菌 C.蜜环菌 D.白僵菌 17.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A.松属植物 B.红豆杉属 C.麻黄属 D.银杏属 18.真蕨亚门植物的叶均为。() A.营养叶 B.能育叶 C.大型叶 D.小型叶 19.伞形科和五加科共有的特征是。() A.合瓣花 B.心皮合生 C.茎常有刺 D.子房上位

4.杜甫陆游比较文献综述

杜甫陆游比较谈文献综述 摘要: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对杜甫与陆游在爱国主义诗歌内容及诗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有价值性的结论。在杜甫与陆游比较的研究中,有很多的相关研究,有爱国主义诗歌方面的比较,有对其在诗学方面的比较。著作有《陆游传》、《陆游评》、《杜甫诗集》、《宋诗选注》等,搜查文献资料的资料库是“中国知网”,以关键字“杜甫”“陆游”“比较”的方式进行搜查的。参考的文献有十余篇,对本论文具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有五篇。 正文:文献有三类:对论文有直接性参考价值即对杜甫陆游进行比较的;关于杜甫的诗选及相关研究;关于陆游的诗选及相关研究。笔者从文献对本论文的观点贡献角度分为两方面加以介绍,即爱国主义诗歌和诗歌艺术两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诗歌的比较 1.李向娟. 杜甫,陆游爱国主义诗歌之比较[J].现代语文,2008.08 2. 杨小丽. 对杜甫和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对比研究[J].语文建设,201 3.01 3. 邱鸣皋. 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 李利民. 安史之乱与三大诗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05 5. 朱东润. 陆游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1 6.云梯客. 杜甫与陆游诗中忧患意识的比较 [EB/OL].https://www.sodocs.net/doc/0d188194.html,/u/2726765677 7. 黎远方. 论屈原,杜甫,陆游爱国诗的异同[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12 8. 钱钟书. 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 黄永年. 杜甫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05 李向娟的《杜甫、陆游爱国主义诗歌之比较》较为系统地从杜甫陆游的爱国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比较,对我的启示很大。其在二者爱国主义诗歌的共同点上提到了三点,分别是忠君报国的理想志向上、揭示统治阶级的压迫以及关心民生上、渴望国家太平上。这对于我探索二者爱国主义诗歌的相同点有很大启示,特别是其“人民性”这一点对我的启示。该论文以两位诗人都是来自宦官家族为引子,点出两位诗人能够脱离其阶级局限性而贴近百姓的客观和主观原因,笔者再结合《安史之乱与三大诗人研究》、《陆游评传》和《陆游传》中对杜甫陆游生平经历的介绍,使笔者对两位诗人能够脱离其官宦阶级意识而投身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为证实其观点,列举出的诗句都具有典型性。例如作者证实杜甫诗歌的“人民性”中,特别列举了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作的“三吏”“三别”,而典型诗句的列举更有说服力地把这种人民性展示出来,对于我在本论文的撰写中借鉴意义很大。在对比杜甫与陆游在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之跳岭头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论文 题目:跳岭头之傩舞文化 姓名:王淼文 班级:09级(1)班 指导老师:蓝学会 学号:20094106139

中国民间美术跳岭头之傩舞文化 论文摘要:“跳岭头”又叫“岭头节”、“看岭头”、“傩舞”、“颂鼓”、“岭头调”、“跳鬼僮”,是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形式的带面具舞蹈,是一种驱瘟逐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的祭祀仪式。 关键词:跳岭头、傩戏、岭头节。 历史介绍 柯琳在《傩文化刍论》中介绍,傩可能产生在夏代中期,到商(殷)代已有定形。西周文献记载亦已有“天子傩”的说法,可见孔子时,国有“天子傩”(即国傩),百姓有“乡傩”(即乡人傩),“傩”已有一定的体制。 据民国三年《灵山县志》卷二十二《风俗志》记载:“八、九月各村多延巫师鬼童于社前,跳跃以编,始入室驱邪疫瘴,亦乃乡傩之遗意也。”这说明灵山县的“跳岭头”与古代的乡傩有血亲关系。这种带有古傩特征的“跳岭头”习俗,其最早文献见于明嘉靖《钦州志·风俗》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装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清嘉庆《灵山县志》载:“八、九月各乡村多延师巫鬼童于社坛前赛社,谓之还年例,又谓之跳岭头”。男女聚观,唱歌互答,因而淫乐,遂假夫妇,父母兄弟恬不为怪。”据灵山县秦屋山村老艺人黄业高、秦宾缘介绍,该村自秦允函、黄志能立庙、立社起,就开始在村场跳岭头了。据秦家族谱,秦允函距今已有十七代,如按每代二十年推算,秦屋山村的“跳岭头”至少有三百四十年。 风俗简介 在广西南部地区的钦州、灵山、浦北一带,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份,大部分村庄以氏族为单位,陆续过“岭头节”。“岭头节”,部分地区又称“吃庙”,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岭头节”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跳岭头”,是一种为村屯辟邪收妖除瘟、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平安、保护村屯清吉所进行的一种宗教活动,因其多在村边缓坡岭头上举行,故称为“跳岭头”。祭祀过程中一人击象鼓指挥全局,二人敲锣配合鼓声,老道公跟随音乐节奏,有次序地完成每一个程序。它的特点是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各村每年都在农历八至十月这段时间内举行一次,历次遵循,已成惯例,故又称“还年例”。 主要内容 2006年,“跳岭头”被确定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跳岭头”又叫“岭头节”、“看岭头”、“傩舞”、“颂鼓”、“跳鬼僮”,它是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带面具舞蹈。民众用之祈求风调雨顺,年景丰收。其装演则如黄金四目,执戈扬盾之制,先于社前跳跃以遍,始入室驱邪疫瘴疠,亦乡傩之遗意也。”这种傩戏沿袭了商代傩舞的基本特征,成为桂西南地区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从现在还跳的几个舞蹈的特征动作---击掌转身装山字头等舞姿看来,它与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 柳永词两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 柳永词两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上片离别时的冷清之景和离别时一对恋人难分难舍是实景,下片想象离别后的孤寂悲 苦是虚景,虚实结合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多方位表达惜别 之情。 B、“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 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两个“也无”表明词人对自然晴雨,对宦海沉浮,对人生乐悲毫不在意, 表现了他洒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用孙权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二字表达 词人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下片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 老了,无法为国效力,无力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了,流露出词人深深的遗憾。 D、《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词人拿黄花自比,一则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淡雅高洁)二则用 黄花清瘦衬托自己因思人而憔悴。《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词人明写黄花凋谢,暗指岁月 流逝,自己人老憔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答案】: 【解析】: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师兄师姐们的资料,仅供参考,复习要以书本为主!!!) 题型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二. 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三判断与改错(每题1分,共15分) 四. 选择填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三)多选题(每题2分,多答、少答均不得分,共14分) 五.简答题(共21分) 其中:形态解剖部分占65左右,分类部分占35左右。 按照我讲过的要求,对于名词部分,可以重点掌握下面内容: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

浅论柳永的都市情结

浅论柳永的都市情结 王宏飞 摘要:创作主体思想情感的倾注的角度必然影响到创作载体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的走向,也反映创作内心本质情感的内在集合方向。本文试图从柳永创作中深入分析其都市情结产生的特殊原因、与其创作的特殊关系,并揭示柳永都市情结所产生的时代影响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柳永都市情结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的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柳永在创作当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量创作反映市民阶层生活思想的俗词,也因此历代文人对柳永和其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柳永却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俚不伤雅,雅而能俗”,收到了“雅俗共赏”之功。在当时获得“凡有井水出,皆能歌柳词”的社会效果。柳永及其词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真正挖掘其特殊背后的本质性认知。 创作主体的生平历程必然影响到创作载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的走向。问下,从其本质而言,实则也是人学,艺术本体与人的生命是同结构的,文艺风貌的形成和艺术主体活动尽管不能画上等号,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人的生命活动中寻得解释。1 文学作为人的心灵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和心理状态,体现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对柳永生平的准确把握,方能更好地理解柳永及其词,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特质。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嗜卿,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称。一生立志入世,但仕途极为不顺,受挫之后又消极混迹于娼馆酒肆的下层社会当中。也正由于他能融入市民阶层当中,从心理情感上接受下层生活,也为他的词作内容革新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真正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取得极大的成就。 柳永生于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的书香门第。家乡崇安文风鼎盛,“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柳永的祖父柳崇以“义行可风,尝以待孝为由,终身‘御衣称处士’” 2 ,以儒道修身齐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为政耿直,得君之重,“任

关于研究陆游的论文

关于研究陆游的论文 姓名:陈曼华学号:2011101143 一书法类 1.历年陆游书法研究述评 [J] 赵培峰《书法赏评》 2011年04期 2.简述陆游的书法观(一[J])向彬;郭志鸿;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1期 3简论陆游的书法观(二) [J ] 向彬;郭志鸿;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2期 4. 从《自书诗卷》看陆游的书法风格[J] 沈一萍书法赏评;2008年05期 5. 名岂文章著——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法艺术[J] 石寒 [青少年书法;2004年19期 6. 陆游的书法[J] 刘石中国书画;2006年03期 7. 陆游五帖[J] 肖燕翼;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1期 8. 曹春华;;陆游、范成大书法之比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许国平;陆游中晚年书法四件考析[J];收藏家;2004年04期 10. 褚又君;;心空万象提寸毫老蔓缠松饱霜雪——陆游的书学思想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二.词

1. 农辽林;;陆游词研究综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苏爱风;;陆游词中的“梦”“鬓”“泪”[J];文教资料;2007年07期 3. 才学娟;;试述陆游对词的认知态度及创作实践[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黄连平;放翁原具自家真——浅谈陆游词的内容特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陈晨,张明华;“英雄”的狂想与悲歌[J];语文学刊;2004年03期 6. 付桥生,刘瑞凤;陆游词的语言风格浅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梁桂芳;陆游词的心态——兼论陆词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宋艳;亘古放翁梦断沈园[J];职教论坛;2004年29期 9. 杜研;人日梅花分外妖娆——第十二届(癸未)人日活动在杜甫草堂举行[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10. 文伯伦;陆游和一个四川姑娘的哀怨之歌[J];文史杂志;2002年02期 11. 陈淼;陆游词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2. 张莉姗. 陆游词心初探[D]. 贵州大学 2008 13. 王平. 放翁词综论[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4. 韦少娟. 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J]. 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或方式称叶序。 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放,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再生出侧轴,侧轴也是顶花现开放,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构造特征: 1、表面通常为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和鳞叶 2、皮层中有根迹纤维束和叶迹纤维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近十年汉画像石中的汉代乐舞研究综述

近十年汉画像石中的汉代乐舞研究综述 文学院 10级1班宁夏学号:2010013666 摘要: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汉代歌舞是中国古代歌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画像石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乐舞图像将二者完美的结合,不仅再现了雄浑广博的大汉风韵,更体现了当时文化繁荣、气势恢弘的时代精神。近十年,随着汉代画像石的不断挖掘,对汉代画像石上的汉代乐舞研究也日益繁盛。本文将从汉代乐舞画像石的地区分布及特征、乐舞类型、审美以及影响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关于汉画像石上的乐舞研究进行整理。 关键字:汉乐舞画像石分布地区乐舞类型审美影响 一、汉代乐舞画像石分布地区及特征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汉画像石的分布十分广布,卫雪怡在《汉画像石的乐舞研究》中对汉乐舞画像石的区域分布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她将汉乐舞画像石分布地区分为四个大区域,分别是:画像石数量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中部的广大区域;以南阳为中心,包括湖北省北部地区在内的区域;以成都、重庆为轴心的川渝地区和陕北、晋西地区。以山东为首的第一个分布区域受儒家文化和道家升仙思想影响颇深;以南阳为代表的第二个区域受楚文化影响最大,长袖细腰、轻盈飘逸的楚舞风格、小型乐队的表演艺术等形式是此区域汉乐舞画像石的主要艺术特征;以成都、重庆为轴心的第三个区域深受巴渝文化影响,浓郁的西域文化风貌,手持鼗鼓和排箫的伏羲、女娲图以及独特的巴人民间舞蹈是本区乐舞汉画像石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陕北、晋西地区的乐舞画像石以剪影似的科化手法、鼓员敲击建鼓是动作缺乏舞蹈性、长袖舞伎人衣长袍、挥广袖舒缓而舞为主要艺术特征。除了以上四大汉乐舞画像石区域,卫雪怡还阐明散见于各省的画像石也不少,但数量有限、画面表现内容相对单一,不具有代表性和区域性特征[1]。关于汉乐舞画像石地域分布,吴金宝对于分布区域划分和特征描述与卫雪怡大致相同但稍有差异,他从深沉厚重的苏鲁豫皖边界区的艺术风格、迤逦灵动、迷离浪漫的南阳区乐舞艺术风格和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四川去乐舞艺术风格对目前各地出土的汉代乐舞画像石的内容、形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总结[2],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关于汉代乐舞画像石地区分布的研究梁宇在《从汉画像砖石上寻访汉代舞蹈》[3]中也有简单阐述,但是分类不如前两位清晰、描述也没有前两位详细。 除了对汉代乐舞画像石整体分布及特征的研究以外,对各代表区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其中对南阳地区的汉代乐舞画像石研究最为突出:王松阳从图像学角度,以汉代画像入手,探讨了百戏中舞蹈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女乐歌舞表演的技术和韵味,“四夷”之乐与汉乐舞的融合与繁荣,以及汉代贵族间自娱性的即兴舞蹈和礼仪性舞蹈“以舞相属”风俗等方面对南阳汉代乐舞画像石进行了研究[4];黄茜文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乐舞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乐舞图像中的舞姿形态、表演形式以及对汉代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折射等方面来追溯汉代艺术的嬗变轨迹[5];田平以南阳汉乐舞画像石为标准从六个方面欣赏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审美内涵:飘逸轻盈奔放的舞技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用生动形象演绎出震人心弦的旋律美;舞蹈者妩媚动人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愉悦;夸张变形,出奇制胜;寓巧于拙,稚拙朴实之美;“形神兼备”——汉画乐舞具有传情达意的美学意蕴 [6];王蕊研究的是南阳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融合所产生的双向审美效应的表现和内在成因与机制[7];王孟秋则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

复习重点、试题-药用植物学重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一般细胞的直径为10~100μm 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组成。 4、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 [包括细胞核(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等四部分)、质体、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对物质合成、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液泡系(液泡是植物体的特有结构,细胞液中存在草酸钙结晶等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内质网(内质网——合成输出蛋白质)、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核糖核(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溶酶体(溶酶体——分解大分子、保护作用)] 5、质体是植物体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质体按照有无色素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含色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6、有色体和色素的区别:有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是黄色、橙红色或橙色;色素是溶解在细胞液(液泡)中,呈均匀状态,主要是红色、蓝色或紫色。 7. 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 单粒淀粉粒(一个脐点)鉴定:直链淀粉遇碘液显半 ①淀粉粒复粒淀粉粒(2个以上脐点)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液显紫b半复粒 淀粉粒(2个以上脐点)红色。 ②菊糖:(多含在菊科、龙胆科、桔梗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组织中) 细胞后含物鉴定:10%α—萘酚乙醇 +硫酸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③糊粉粒(蛋白质粒):加硫酸铜和苛性钠水溶液显紫红色 ④脂肪和脂肪油:加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加锇酸变黑色 ⑤晶体——代谢废物 8、代谢废物——晶体 草酸钙结晶:方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苍术)、簇晶(大黄、人参)、 砂晶(牛膝、曼陀罗)、柱晶(射干、淫羊藿) 代谢废物鉴定:不溶于醋酸,遇20%的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 碳酸钙结晶:多存在于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叶表皮细胞中 鉴定:加醋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 9、细胞壁的特化 类型细胞举例作用鉴别方法 木质化导管、管胞、木纤维、 石细胞 增强机械支持力 加间苯三酚溶液再加 浓硫酸或浓盐酸显红色 木栓化周皮的木栓层保护作用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分生组织(按来源和功能分) 原表皮层—表皮次生维管形成层

李煜文献综述

李煜研究综述 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无疑,李煜词创造了亡国之痛、亡国之思、离别之苦、孤寂之恨、故国之恋的尖锐冲突,他将自身的身世之慨,上升为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营造了无限的忧患和惶恐的悲愤情结气氛,冲破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廖廓的空间意念,在读者心中聚变成词学张力,荡气回肠,感人殊深。【《简论李煜词穿越历史时空的词学张力》王惠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文献综述

关于陆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高级文员) 080104028 余艳娟 指导教师于玉贤教授 一、前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时期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无数,今存有九千多首,诗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爱国是陆游诗歌的主导思想,主要表现在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这类题材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沉郁悲壮,是最能反映南宋时期爱国热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二、对陆游研究的现状 陆游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从他成名到后代,一直颇受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陆游的认识和评论、研究侧重都不同。以下就所阅读、了解的材料予以整合综述,望能有一个统一性。 一、从南宋到清代 从图书馆收集资料,知道这一时期的资料基本上都收集在孔凡礼、齐治平编写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资料汇编》中,资料中大多数片言只语、散论方式对陆游给出评价。 (一)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相关资料除了对陆游家世、生平经历的介绍,对陆游一些具体诗句的评述外,还涉及陆游的地位、陆游对前代诗歌的继承、陆游诗歌的特点等方面。 1.关于陆游的地位。陆游在南宋当时就有很大的名声,有“小李白”之称,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被视为“中兴之冠”。陈振孙认为他的诗“为中兴之冠”【1】,戴复古说“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1】周必大说他“高处不减曹思王、李太白,其下犹伯仲岑参、刘禹锡”【1】,林景熙将其与杜甫相比较:“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1】2.关于陆游对前代诗人的继承。杨万里说他“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1】,周必大说他“得李、杜之文章,居严、徐之侍从”【1】,姜特立认为他“不蹑江西篱下迹,远追李杜与翱翔”【1】,指出陆游学习前辈诗人,融入自身,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3.关于陆游诗歌的特点。姜特立在《应致远谒放翁》中说:“此翁笔力回万牛,淡中有昧枯中膏,有时奇险不可迫”【1】指出陆游诗的平淡和奇险。杨万里称其特点为“敷腴”【1】,姜夔称为“俊逸”【1】。戴复古在《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日:“人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奇。”【1】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也可见陆游诗的意味醇厚而又自然的特点。 (二)元代 元代只有方同对陆游的评论最多也是最恰当。方回指出了陆游诗的渊源还有中晚唐。他说:“学唐人丁卯桥诗,逼真而又过之者:王半山、陆放翁。集中多有其作。”【1】“放翁诗出于曾茶山,而不专用江西格,间出一二耳。有晚唐,有中唐,亦有盛唐。”【1】在《瀛奎律髓》中,方回指出了陆游诗歌的特点。他反复用“熟”和“新”这两个词语来评价陆游诗。与“熟”相关的评语有“熟之又熟”、“烂熟”、“律熟”、“平熟”等,与“新”相关的词语有“生新”、“新美”、“新诡”、“新异”等。“熟”是随手拈来,自然妙成的;“新”是不落俗套,刚健清新。他还指出陆游诗歌善于描绘景物的特点,如“颇能道钱塘风物”、“此景未易得也”、“新冬野景,搜抉无遗”【1】等等。 (三)明清时期 明代评陆游的人相对较少,评者对陆游多持敬意。如祝允明《书新本渭南集后》日:“放翁文笔简健,有良史风,故为中兴大家。”【1】文彭《题放翁帖》日:“放翁以诗名天下,受知周益公、范文穆,为中兴大

柳永词两首练习

天佑中学高一语文练习(柳永词两首) 命题人:洪晓芳审题人:学科组长: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倏.忽(shū)旌旆.(fai)杳.然(yǎo)鱼龙潜.跃(qián) B.老妪.(yù)兰橑.(lǎo)坼.裂(cha)架梁之椽.(ch uán) C.荠.麦(qí)罗衾.(qīn)扁.舟(piān)宵衣旰.食(gàn) D.巨擘.(b?)扛.鼎(gāng)戏谑.(xua)叱咤.(c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骨鲠在喉潺湲国殇越俎代庖 B.黍离之悲豆蔻账簿知人论事 C.渔阳皮鼓聒躁羁旅未雨绸缪 D.钟鼓馔玉阑珊耆旧残绝人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 B.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 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 C.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 ....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 ....,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尘埃会因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D.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说自己为诗“系于意不系于文。”他确乎不穷工于词,却有返璞归真之美。 B.孟浩然的诗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不媚世俗,多自然超妙之趣。 C.唐玄宗天宝元年的一天(公元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 到长安来。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副主教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B.东吴大将吕蒙乘荆州空虚,用“白衣渡江”之计偷渡过江,突击烽火台,袭取荆州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伏兵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从此荆州归了东吴。《三国演义》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 《红楼梦》 D.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家》 7.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8.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⑥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②③ B.⑤⑥ C.④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 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 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 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10.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 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