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ppt里添加超好看透明波浪线

在ppt里添加超好看透明波浪线

在ppt里添加超好看透明波浪线
在ppt里添加超好看透明波浪线

在ppt里添加超好看透明波浪线

想了很多办法,要想在PPT中简单插入波浪线,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对于普通的教学课件完全够用。这种办法就是用以下这四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找到波浪线的原型

在word中空白页面中插入“≈”,选好颜色并加粗(当然要用细线条就不需要加粗了),我选的红色,一般选20#大小,然后将其选中复制。

第二步:在画图板中做一个波浪线

将刚才的图形粘贴到画图板中,擦掉其中一半。

注意勾选“透明选择”。

然后将这一部分复制,粘贴成波浪线。

第三步(去背景色,输出透明图形)

将刚才做好的波浪线选中复制,粘贴到图形处现软件中,我用的“FireWorks”,新建一个宽400px,高8px的文件,将刚才的波浪线粘贴在其中。

利用“魔术棒工具”去掉背景的白色底,然后点击“文件”-“导出向导”-“继续”-“继续”-退出

然后选择透明输出。

然后点击“导出”

输出为gif格式的透明图片。

第四步:选择插入图片到PPT中即可。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我躺在波浪上读书_沪教版-学习文档

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我躺在波浪上 读书同步试题 1.给多音字组词。 拾(shì)( ) (shè)( ) 2.看拼音写词语。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死海很美。(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感觉自由自在,肯定是舒服自在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填空。 1.死海其实是个,它之所以被人称作“死海”是因为。 2.“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句中的“奇迹”具体指,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这种奇迹是因为。 3.“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句中把比作,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5.感受氧 稻城是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小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它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 人们常说:当你感觉到身体的某一器官存在的时候,一定是那个器官出了毛病;而当你感觉氧气存在的时候,一定是缺氧了。在稻城,我两次感受了氧。 我第一次感受到氧是在四川南部海拔4700米的高尔寺山上,这是去稻城的必经之路。停车了,大家下车“方便”。腿一迈下车门,就觉着地有点不平,头发蒙。人缺了氧,脑子先不好使,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蹿。好不容易才爬到一个较隐蔽的地方,卸下了“重负”。回到车上,慢慢地全身发凉,唇发干,不想睁眼,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不行了,得吸氧了。旅伴递过来饼干、巧克力,说吃一点试试,我试着吃了些,果然心也不慌了,气也喘匀了。 第二次感受氧是到了亚丁,在去牛奶海的路上。那天早晨,骑马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洛绒农场。这时的我早已是神疲腿软,在平地上走路都喘气,再爬山、下山来回走上4个小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从海拔4000多米往5000米走,真是步步艰辛,开始我还用在平原上呼吸的方法:闭着嘴,靠鼻子呼吸。可几步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在高原上行不通,吸进的气怎么也不够用。于是,我索性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呼吸起来。同行的伙伴一再鼓励我,可这时的我,身体和脑子都麻木了,连鼻涕流出来老长都没感觉。我当时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呼吸、呼吸、再呼吸。不光嘴、鼻这些专职的呼吸器官,连眼睛、皮肤、所有的毛孔都好像只为呼吸而存在。走着喘,停下来还喘。除了山风的呼啸声,我只能听见自己的喘气声。 只剩下最后一个山坡了。当我终于站到山坡上时,尽管当时精神享受能力早已被疲劳驱赶得所剩无几,但迎面而来的一座座雪山和一幅幅奇异的景色还是不断地敲打着我麻木的神经。毕竟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面对过雪山——那可不是北京雪后的景山,而是海拔5200米的雪峰!我感到雪山在向我压来,只要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那感觉是既惊异又有点恐惧。 这里是亚丁自然保护区捻青贡嘎日松贡布。它由三座雪峰组成。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为稻城第一高峰。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菩萨。 第 1 页

沪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沪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沪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范文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亦不乏优美的描写。如何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合理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我努力作了一些探索。 一、摈弃传统,合理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老教材,如何运用好老教材,体现课改精神呢?设计这节课时,我意图摈弃传统的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后,我直奔重点,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解决作者“为何说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学习其它的、较易掌握的死海知识。这样,使整堂课重点突出,时间充裕,训练到位。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感受。一是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如在教学“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感到是难得的快事”一部分时,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散读、全班交流读、齐读、引读、配乐读……这样读读看,那样读读看,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 二是通过想象训练来感受躺在死海海面上的舒服自在。爱因斯坦

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这篇课文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启发学生再造想象,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同时脑海中浮现作者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的情景,想象细浪会在我的耳畔絮语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思维活跃。通过想象,学生理解了作者躺在水面上舒服自在的感受。 三、活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效果。 用活多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我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标。在本课的多媒体设计中,有几处可说是运用得恰倒好处的。如:死海地理位置的逐步展示,让学生对死海的地理位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死海附近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了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的原因…… 虽然这本教材教了好几遍,但每次教学之后,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本课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文基础的训练,而容易忽视品词品句。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在这点上,感觉没有到位,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品读。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进行钻研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 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相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 定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 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 儿(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 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

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 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 1、自由轻声读5-7节出示: (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2)死海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 (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 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 (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 躺在水面上能够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 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 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三、学习9-12节 1、默读9-12节,思考:哪句话最直接表达作者下到死海后的感受? (1)媒体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 舒服自在。

沪教版四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老师领进门 一、多音字 教喝正 二.形近字 喝()戛()窍( )恩() 渴()夏( )空()思()三.词语解释 娓娓动听:形同很会说话,说起来委婉动听,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到了那个地方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 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常指风景或者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 恭恭敬敬:形容对长辈或宾客非常有礼貌 四.近义词 茂盛——繁盛喜爱——喜欢培育—— 栽培 感谢——感激 五、反义词 茂盛——稀疏喜爱——讨厌丰富——单调 2、孔子和学生 一、多音字 处为 二、形近字 裕()驰( )糊()虚() 俗()弛( )湖()虑()三、词语解释 有教无类:不以家境贫寒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远近驰名:声名传播得很远。 万世之师:世代人的老师。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四、近义词 乐意——愿意贫穷——贫困富裕——富有聪明——聪敏敬重——尊重 驰名——闻名 亲近——接近培养——培育 五、反义词 贫穷——富裕聪明——愚笨敬重——轻视

亲近——疏远深远——浅近谦虚——骄傲 3、父亲的叮嘱 一、多音字 角倒应 二、形似字 叮()歹()晌( )诲() 订( )夕( )响()海( ) 三、词语解释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与坏。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四、近义词 叮嘱——叮咛仿佛——好像教诲——教导 五、反义词 寂寞——热闹严肃——亲切迟疑——肯定 古诗:乐游原赠花卿 唐李商隐唐杜甫向晚意不适,锦城丝管日纷纷, 驱车登古原。半入江风半入云。 夕阳无限好,此曲只应天上有, 只是近黄昏。人间能得几回闻。 4、餐桌上的大学 一、多音字 觉重 二、形似字 嘈( )碟()轴() 糟()蝶( )油( ) 鸭()锁()豪( ) 鸦()琐()毫( ) 三、词语解释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了。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足,值得。道,说起,谈起。 压轴戏:比喻引人注目、最后出现的事件。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 你相信吗?不久前,我曾在波浪上读书——直接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3、我们就来学习: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媒体出示: 课题 4、读课题:(不同的读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 我/躺在波浪上 ...../读书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媒体出示: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从.容、趟.水、拾.级而下絮.语、苦涩.、戛.然而止 2、学生交流。 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 3、练习说话。 练习说话:在,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死海为什么能让人躺在波浪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1、自由读第3、4小节,划出作者所见所闻的句子,说说你对“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书:地势极低 2、指名读 3、4节,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出示媒体: 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3、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气沉沉,它还很美,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板书:含盐量高 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板书:浮力极大 (二)默读9-12节,体会在死海游泳的乐趣。 1、正因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的奇迹,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这时“我”的感受又怎样?默读9-12节,找出有关的词、句和作者一同感受死海的与众不同。 随即理解并板书:温润舒服自在 2、学习“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一句。 媒体出示: 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理解“絮语”。 3、当“我”几乎想在这里睡觉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虽然这时“我”的脸上、眼睛火辣辣的,但“我”还是说“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是为什么? 板书:难得的快事 4、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自己归纳。 全班交流。 四、小结复习。 1、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确定一下,并说明为什么? 媒体出示: 课文的重点部分用“√”表示: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2、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话。 媒体出示: 向大家介绍作者在死海游览的所见所闻:听说。人们说得没错,奇迹果真出现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躺在波浪上看书》(最新)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篇一:《躺在波浪上看书》 教学目标: :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 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

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 (1)主人陪同我游览着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1.轻声朗读5-12节,想想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1)理解"沉默"的意思。 (2)朗读。 (3)问题:死海真的沉默吗? (4)实验演示。 3.出示句子: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理解"絮语"的意思。 (2)朗读。 我这时睡着了,可这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是什么呢? (3)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说话练习:来到这神奇的死海,我忍不住,我觉得。 4.小结。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仿写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2.课外书中寻找一则世界趣闻。

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简案

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戛然而止、温润、絮语、耳畔、从容”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字音,将句子通顺。 2)学会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死海相关知识,并制作死海的资料卡片。 3)进一步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能简洁概括“我”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 4)阅读全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体会“我”在死海里游泳的舒服快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出示PPT图片,大家看,他们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是多么的惬意舒适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无论是“旱鸭子”还是游泳健将的游客们都能躺在波浪上。 板书: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抽读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 2 开小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里写了“我”游览死海的亲身经历?) 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12节 (可告知采用倒叙的手法)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一小节 2 句子比较我躺在波浪上读一本杂志 我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1 明白从容的意思,抓关键词体会 2 带感情的读 3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 带着疑问的语调读第一小节 四按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课文的第二段完整地叙述了“我”游览的经历,这一段比较长,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吗?出示提示,指导分层。 1.我从约旦首都安曼坐车来到死海。 2.我观赏沉默的死海,知道了死海得名的原因。 3.我躺在死海的波浪上看书、拍照。 五学习第二段第一层(2—4) 1. 自由读2—4,边读边思考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 师生交流 地理位置安曼 地势特点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 3.重点读以下语句,细心体会: (1)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多米! (2)海拔近千米的山城,低于海平面394米。 (3)沿着一条倾斜的公路急速下降,耳膜都感到了压力 4.合作读第四小节师:四十几分钟后,生:读后面 六学习第二段第二层(5-7) 师:为什么称它为“死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层。 1.自由读,思考死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死海”因此得名。 (完成表格中的总面积、含盐量) 除了含盐量量高之外,死海还有一个特点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1)指名读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死海是一个含盐量高,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的内陆湖。) 2.怎么读好这句话?(惊讶、不可思议的语气) 抽读齐读 3.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死海含盐量高,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沪教版

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0课 我躺在波浪上 读书 同步试题 1.给多音字组词。 拾 (shì)( ) (shè)( ) 2.看拼音写词语。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死海很美。(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感觉自由自在,肯定是舒服自在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填空。 1.死海其实是个 ,它之所以被人称作“死海”是因为 。 2.“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句中的“奇迹”具体指 ,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这种奇迹是因为 。 3.“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句中把比作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 5.感 受 氧 稻城是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小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它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 人们常说:当你感觉到身体的某一器官存在的时候,一定是那个器官出了毛病;而当你感觉氧气存在的时候,一定是缺氧了。在稻城,我两次感受了氧。 我第一次感受到氧是在四川南部海拔4700米的高尔寺山上,这是去稻城的必经之路。停车了,大家下车“方便”。腿一迈下车门,就觉着地有点不平,头发蒙。人缺了氧,脑子先不好使,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蹿。好不容易才爬到一个较隐蔽的地方,卸下了“重负”。回到车上,慢慢地全身发凉,唇发干,不想睁眼,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不行了,得吸氧了。旅伴递过来饼干、巧克力,说吃一点试试,我试着吃了些,果然心也不慌了,气也喘匀了。 第二次感受氧是到了亚丁,在去牛奶海的路上。那天早晨,骑马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洛绒农场。这时的我早已是神疲腿软,在平地上走路都喘气,再爬山、下山来回走上4个小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从海拔4000多米往5000米走,真是步步艰辛,开始我还用在平原上呼吸的方法:闭着嘴,靠鼻子呼吸。可几步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在高原 上行不通,吸进的气怎么也不够用。于是,我索性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呼吸起来。同行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3、引导学生查找死海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培养学生查找收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们所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

师: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 (生作答后师板书:死海) 师: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作答后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品读感悟 (学习第3---9自然段) (一)学生自由朗读3---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交流汇报 1、名字来历 (1)师:谁愿意将你感兴趣的地方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2)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并说出理由。 (3)欣赏死海风光,教师配乐朗诵“来到死海岸边……正是这些结晶体反射出来的。 (4)CAI出示句子“来到死海岸边,只见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5)指名学生朗读。师点评时:抓住“轻轻涌动”“像彩虹似的” (6)全班齐读。 (7)在第3自然段中,你对哪里还感兴趣? (8)指名学生读。CAI出示句子“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7文本阅读(1)及答案

17 文体阅读(1)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叙事类文章阅读。(30分)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看杂志,忽然听到了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于是我侧过脸,看见对面铺位上一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个红苹果, 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很光 滑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 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准备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觉醒来,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 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 门在外多长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 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 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如同她的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

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嘴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8分) 2.文中画“——”的句子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是______________。 (6分) 3.文中的陌生妇女为什么要把红苹果送给“我”?(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在外面遇到有人给你吃的,你会怎么做?为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人类文章阅读。(35分)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 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 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 画的这幅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 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 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 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的画对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教学过程: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1.轻声朗读5-12节,想想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1)理解'沉默'的意思。(2)朗读。(3)问题:死海真的沉默吗?(4)实验演示。 3.出示句子: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1)理解'絮语'的意思。(2)朗读。我这时睡着了,可这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是什么呢?(3)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4)说话练习:来到这神奇的死海,我忍不住,我觉得。 4.小结。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仿写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2.课外书中寻找一则世界趣闻。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reading on waves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重点难点: 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3、我们就来学习: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4、读课题:(不同的读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2、学生交流。 3、练习说话。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死海为什么能让人躺在波浪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1、自由读第3、4小节,划出作者所见所闻的句子,说说你对“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书:地势极低 2、指名读 3、4节,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气沉沉,它还很美,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板书:含盐量高 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板书:浮力极大

执教《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课后反思.doc

执教《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课后反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也不乏优美的描写。这样的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现在谈几点体会:一、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科学性加强的文章,如果重点讲解死海的浮力,那未免有点像自然课。因此我还是把重点放在对课文中一些语句优美的句子的理解与朗读上。在设计上,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死海以及它神奇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死海的沈默及所带来的快乐。二、媒体有效的为课堂服务。死海是神奇的,它所带来的快乐是光读课文所无法体会的,因此,我找来了死海的观光片,看着画面,想着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这样的体会更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三、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死海的含盐量大,但不一定能够理解含盐量大,浮力大的道理。我做了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通过鸡蛋的沉与浮,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当然具体内容还有待将来解决。四、对时间的掌控不够。由于看错下课的时间,总感到时间过于充足没,因此,在学生自学讨论的这一环节,时间放得太多,以至于事先准备好的课文的结尾以及世界趣闻的介绍没有落实,颇为遗憾。《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也不乏优美的描写。这样的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现在谈几点体会:一、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科学性加强的文章,如果重点讲解死海的浮力,那未免有

点像自然课。因此我还是把重点放在对课文中一些语句优美的句子的理解与朗读上。在设计上,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死海以及它神奇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死海的沈默及所带来的快乐。二、媒体有效的为课堂服务。死海是神奇的,它所带来的快乐是光读课文所无法体会的,因此,我找来了死海的观光片,看着画面,想着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这样的体会更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三、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死海的含盐量大,但不一定能够理解含盐量大,浮力大的道理。我做了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通过鸡蛋的沉与浮,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当然具体内容还有待将来解决。四、对时间的掌控不够。由于看错下课的时间,总感到时间过于充足没,因此,在学生自学讨论的这一环节,时间放得太多,以至于事先准备好的课文的结尾以及世界趣闻的介绍没有落实,颇为遗憾。《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也不乏优美的描写。这样的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现在谈几点体会:一、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科学性加强的文章,如果重点讲解死海的浮力,那未免有点像自然课。因此我还是把重点放在对课文中一些语句优美的句子的理解与朗读上。在设计上,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死海以及它神奇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死海的沈默及所带来的快乐。二、媒体有效的为课堂服务。死海是神奇的,它所带来的快乐是光读课文所无法体会的,因此,我找来了死海的观光片,看着画面,想着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这样的体会更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三、小实验激发学

9躺在波浪上看书

9躺在波浪上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质教案五篇《躺在波浪上看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记述“我”游览的旅游胜地----死海时所见的景色以及亲身经历的趣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能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词语“从容”、“戛然而止”、“温润”、“絮语”、“拾级而下”。 2、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3、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2、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你相信吗?有一位作者曾经躺在波浪上看书,也就是直接在起伏澎湃的波涛上,从容地看一本杂志。(引用第1节。) 2、板书课题:《*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觉非常新奇、新鲜。) 二、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死海的特点。 1、教师: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课文第2——6节。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第2——6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特点一:地势低。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世界的肚脐”?(因为从安曼到死海,要下降1300多米!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

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所以号称“世界的肚脐”。)根据这一段文字让学生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特点二:含盐量高。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沉没的海”以及死海得名的原 因。(①水面上没有 ..海鸥,也没有 ...一只其他的水鸟。练习用“没..帆影,没有 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来说一句话。②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③划出描写死海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美感。〈A、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 B、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 三、学习课文第7——12节,体会“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1、教师:小组学习,思考:①作者在文末说:“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一件“快事”?②作者喝到了“苦涩的咸水”,眼睛也被“涩得生疼”,为什么还说“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呢?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第7——12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问题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同时,理解“温润”、“絮语”两个词语。并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作者当时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 问题二:因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恐怕只有在死海这里才能发生,这是作者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美好事情,所以即使后来不小心遭了点罪也心甘情愿。 四、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游览死海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穿插介绍了死海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第二课时) ——赵晶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 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 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著名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 1、自由轻声读5-7节 出示:(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2)死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 (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 (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 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57、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要求: 1、积累文中的词语,体会“蹦跳、絮语、拾级而上”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奇迹——人能躺在 波浪上看书的原因,并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3、收集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建议: 1、本文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是带“*”的阅读课文。作者按游览历程记叙了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告诉了人们一个科学道理——盐水比重大,浮力大,所以死海才能把人托起,使人能仰躺在水面。 课文第一小节就紧扣课题,设置悬念。我曾躺在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第二节到最后,作者用自己游览死海的经历,想读者介绍去死海的见闻,和躺在波浪上读书以及拍下珍贵的照片的情况。 2、本单元训练重点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揭题以后,老师可让学生观看投 影(课文插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提出疑问,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读书呢? 3、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2节到第12 节。本文是 阅读课文,教师不必过细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只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死海名字的由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但不是放任,应注意引导点拨。(1)初读课文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读正确写正确课文中的词语。学生有不认识的字应允许提出。如:从容的“从”读cóng,“涩”的右上是“刃”不是“办。 (2)再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动笔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加以理解。如: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读书,为什么称此海为“死海”。除了这些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如:死海在约旦的安曼,好称“世界的肚脐”等。还应留些时间给学生提出一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3)最后,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为什么作者感到在死海游泳是一件快乐的事。此题答案不求唯一,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4)“死海”创造了奇迹,教师课前布置收集一些世界趣闻,在学完课文以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在小组中或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学生不要照本宣科地读资料,而要他们有声有色地讲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死海是西南亚著名的大咸湖,在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公里---16公里。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度146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因温度高,蒸发强烈,湖水含盐度高达27%,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海水中含有的钾盐、硫磺等矿物质,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痛等疾病的天然良药,因此每年来这里“治病”沐浴的旅游者多达数十万人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西北岸岩洞中,发现二千年前希伯来文经卷,称“死海经卷”,富有考古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