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求方程的根

求方程的根

求方程的根

教学案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案例 肃南一中程斌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94-95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的零点。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初等数学的基础,又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连接纽带。在现实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今天,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因此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本章而言,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 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地理位置: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学生接触面较窄,个性较活跃,所以开始可采用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不大,但进一步钻研的精神相差较大,所以可适当对知识点进行拓展。 程度差异性:中低等程度的学生占大多数,程度较高的学生占少数。 知识、心理、能力储备: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理解函数的性质,这就为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了帮助,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因此从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入手介绍函数的零点,从认知规律上讲,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再者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对于它根的个数以及存在性学生比较熟悉,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问题。这也为我们归纳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联系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其他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认识不深(比如三次函数),对于高次方程还不熟悉,我们缺乏更多类型的例子,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与方程的内在联系,因此理解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之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的表示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互动,尽多的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二者的联系,并充分提供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研讨,从而直观地归纳、总结、分析出二者的联系。 三、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严密思考,并从中找到乐趣 教学原则:注重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 四、教学目标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重点:确定方程实数根的个数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做出函数的图象 教学方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与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通过复习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zero point ).这样,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故有 2.一般结论 方程()0f x =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3.函数变号零点具有的性质 对于任意函数()y f x =,只要它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则有 (1)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函数值变号。如函数2()23f x x x =--的图象在零点1-的左边时,函数值取正号,当它通过第一个零点1-时,函数值由正变为负,再通过第二个零点3时,函数值又由负变成正(见教材第102页“探究”题)。 (2)在相邻两个零点之间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 4.注意点 (1)函数是否有零点是针对方程是否有实数根而言的,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函数没有零点。 (2)如方程有二重实数根,可以称函数有二阶零点。 5.勘根定理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 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根。 例1.求函数()ln 26f x x x =+-的零点个数。 分析:求函数的零点个数实际上是判断方程有没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的方法,其步骤是: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题型及解析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题型及解析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题型及解析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f(x)=x3+1;(2)f(x)=;(3)y=﹣x2+3x+4;(4)y=x2+4x+4. 分析: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解f(x)=0,即可得到结论. 解:(1)由f(x)=x3+1=0得x=﹣1,即函数的零点为﹣1;(2)由f(x)==0 得x2+2x+1=0得(x+1)2=0,得x=﹣1,即函数的零点为﹣1.(3)由y=﹣x2+3x+4=0,可得(x﹣4)(x+1)=0,所以函数的零点为4,﹣1;(4)y=x2+4x+4,可得(x+2)2=0,所以函数的零点为﹣2. 2.①求函数f(x)=2x+x﹣3的零点的个数;②求函数f(x)=log 2 x﹣x+2的零点的个数;③求函数的零点个数是多少? 分析:①由题意可判断f(x)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从而求零点的个数;②由题意可 得,函数y=log 2 x 的图象和直线y=x﹣2的交点个数,数形结合可得结论.③由函数 y=lnx 的图象与函数y=的图 象只有一个交点,可得函数f(x)=lnx-(1/x)的零点个数. 解:①∵函数f(x)=2x+x﹣3单调递增,又∵f(1)=0,故函数f(x)=2x+x﹣3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f(x)=log 2x﹣x+2的零点的个数,即函数y=log 2 x 的图象和直线y=x﹣2 的交点个数,如图所示:故函数y=log 2 x 的图象(红色部分)和直线y=x﹣2(蓝 色部分)的交点个数为2,即函数f(x)=log 2 x﹣x+2的零点的个数为2;③函数 f(x)=lnx-(1/x)的零点个数就是函数y=lnx的图象与函数y=1/x的图象 的 交点的个数,由函数y=lnx 的图象与函数y=1/x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如图 所示, 可得函数f(x)=lnx-(1/x)的零点个数是1 3.①已知方程x2﹣3x+a=0在区间(2,3)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a是实数,函数f(x)=﹣x2+ax﹣3在区间(0,1)与(2,4)上各有一个 零点,求a的取值. ③已知函数f(x)=x2﹣2ax+4在区间(1,2)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①由已知,函数f(x)在区间(2,3)内有一个零点,它的对称轴为x=3/2,得出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②若函数f(x)=﹣x2+ax﹣3在区间(0,1)与(2,4)上各有一个零点,则f(0)<0,f(1)>0,f(2)>0,f(4)<0,解得答案;③若函数f(x)=x2﹣2ax+4只有一个零点,则△=0,经检验不符合条件;则函数f(x)=x2﹣2ax+4有两个零点,进而f (1)f(2)<0,解得答案 解:①若函数f(x)=﹣x2+ax﹣3在区间(0,1)与(2,4)上各有一个零点,则f (0)<0,f(1)>0,f(2)>0,f(4)<0,即-3<0,a-4>0,2a-7>0,4a-19<0,解得:a∈(4,19/4);②∵令f(x)=x2﹣3x+a,它的对称轴为x=3/2,∴函数f (x)在区间(2,3)单调递增,∵方程x2﹣3x+a=0在区间(2,3)内有一个零点,∴函数f(x)在区间(2,3)内与x轴有一个交点,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得出:f(2)<0,f(3)>0,即a-2<0,9-9+a>0,解得0<a<2;③解:若函数f(x)=x2﹣2ax+4只有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0200618081827)

课题: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材:人教A 版教材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A 版必修 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 (二)地位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 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准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描述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并会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2. 通过研究具体的二次函数再到研究一般的函数,让学生经历“类比T归纳T应用”的过程,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3.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难点:准确认识零点的概念,在合情推理中让学生体会到判定定理的充分非必要性,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判断零点的存在或确定零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初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特 别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在初中的学习中已是一个重点,对这块内容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对本节内容刚开始的引入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针对高一学生,刚进人高中不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能力都还没有很全面的基础上,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环环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法上,本次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 设问——探索——归纳——定论”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在学法上,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 在教学手段上,我一是采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几何画板相结合,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配以我校特色的导学案,它能带动学生激活思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答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1,2]上有零点的是( ) A .f (x )=3x 2-4x +5 B .f (x )=x 3-5x -5 C .f (x )=ln x -3x +6 D .f (x )=e x +3x -6 2.设函数f (x )=1 3 x -lnx (x >0)则y =f (x )( ) A .在区间????1e ,1,(1,e )内均有零点 B .在区间??? ?1 e ,1, (1,e )内均无零点 C .在区间????1e ,1内有零点;在区间(1,e )内无零点D .在区间????1 e ,1内无零点,在区间(1,e )内有零点 3.函数f (x )=e x +x -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2,-1) B .(-1,0) C .(0,1) D .(1,2) 4.函数y =3 x -1x 2的一个零点是( ) A .-1 B .1 C .(-1,0) D .(1,0) 5.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值为( ) A .-1 B .0 C .3 D .不确定 6.已知f (x )=-x -x 3,x ∈[a ,b ],且f (a )·f (b )<0,则f (x )=0在[a ,b ]内( ) A .至少有一实数根 B .至多有一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有惟一实数根 7.若函数)(x f y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为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0)()(>b f a f ,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B .若0)()(b f a f ,有可能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D .若0)()(0,f (2)<0,则f (x )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 A .至多有一个 B .有一个或两个 C .有且仅有一个 D .一个也没有 9.函数f (x )=2x -log 12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0,1 4 B.????14,12 C.??? ?1 2,1 D .(1,2)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 x -x -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 A.(-1,0) B 11.若函数f (x )=ax +b 的零点是2,则函数g (x )=bx 2-ax 的零点是( )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后习题高中数学高考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2()41f x x x =--+的零点为( ) A 、12-+ B 、12-- C 、12 -± D 、不存在 2.函数32()32f x x x x =-+的零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 函数()ln 26f x x x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 A. (1, 2) B. (2 , 3) C. (3, 4) D. (4, 5) 4. 求证方程231 x x x -= +在(0,1)内必有一个实数根. 5. (1)若方程2210ax -=在(0,1)内恰有一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函数()34f x mx =-,若在[2,0]-上存在0x ,使0()0f 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6.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2mx +2m +3=0的两个不等实根都在区间(0,2)内,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已知函数f (x )=|x 2-2x -3|-a 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 函数有两个零点; (2)函数有三个零点; (3)函数有四个零点. 8. 已知函数f (x )=ax 3+bx 2+cx +d 有三个零点,分别是0、1、2,如图所示, 求证:b <0. 1.C 2.D

3.易知函数()f x 在定义域(0,)+∞内是增函数. ∵(1)ln12640f =+-=-<,(2)ln 246ln 220f =+-=-<, (3)ln366ln30f =+-=>. ∴ (2)(3)0f f <,即函数()f x 的零点在区间(2,3). 所以选B. 4. 证明:设函数2()31 x x f x x -=-+. 由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可以证出函数()f x 在(1,)-+∞是减函数. 而0(0)3210f =-=-<,115(1)3022 f =- =>,即(0)(1)0f f <,说明函数()f x 在区间(0,1)内有零点,且只有一个. 所以方程231x x x -=+在(0,1)内必有一个实数根. 点评:等价转化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处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每个问题的求解过程正是这样一种逐步的转化. 此题可变式为研究方程231x x x -=+的实根个数. 5. 解:(1)设函数2()21f x ax =-,由题意可知,函数()f x 在(0,1)内恰有一个零点. ∴ (0)(1)1(21)0f f a =-?-<, 解得12 a > . (2)∵在[2,0]-上存在0x ,使0()0f x =, 则(2)(0)0f f -≤, ∴ (64)(4)0m --?-≤,解得23 m ≤-. 所以, 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3-∞-. 点评:根的分布问题,实质就是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讨论,需要逆用零点存在性定理,转化得到有关参数的不等式 6. 解:令 2()223f x x mx m =+++有图像特征可知方程f (x )=0的两根都在(0,2)内需满足的条件是 解得3514m - <<-。 7. 因为函数f (x )=|x 2 -2x -3|-a 的零点个数不易讨论,所以可转化为方程|x 2-2x -3|-a =0根的个数来讨论,即转化为方程|x 2-2x -3|=a 的根的个数问题,再转化为函数f (x )=|x 2-2x -3|与函数f (x )=a 交点个数问题. 解:设f (x )=|x 2-2x -3|和f (x )=a 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图3-1-1-5),它 们交点的个数,即函数f (x )=|x 2-2x -3|-a 的零点个数. (1)若函数有两个零点,则a =0或a >4. (2)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a =4.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下午好!我是来自富阳二中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课时,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学会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理解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类比——归纳——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能力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判定函数零点的存在及其个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及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软件,采用“启发—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学法上,我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我将用九个环节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牛刀小试、新知引入 问题1: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并观察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易得: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就是y=x2-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横坐标。 [设计意图说明]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 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零点是连接函数与方程的结点。 初步提出零点的概念:-1、3既是方程x2-2x-3=0的根,又是函数y=x2-2x-3在y=0时x的值,也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3在方程中称为实数根,在函数中称为零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课 题: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 材: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属于概念定理课。“函数与方程”这个单元分为两节,第一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通过学生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知识,引出零点概念;二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函数()y f x =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根,即函数 ()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三是引导学生发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 点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根。这些内容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基础。本节课的 教学主要是围绕如何用函数的思想解决方程的相关问题展开,从而使之函数与方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后续学习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以前学过的方程知识,启下为下节内容学习二分法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掌握零点存在性定理,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2.通过体验零点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数”“形”两个层面理解“函数零点”这一概念,进而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初中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2)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 学生欠缺的知识与能力 (1)超越函数的相关计算及其图象性质.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发现的结论或规律,并将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难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数学课已不仅仅是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体现知识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积极体验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接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邮寄的联系在一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的学习垫底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初等函数的性质,图象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在初中的学习已是一个重点,对这块内容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对本节内容刚开始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针对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能力都还没有很全面的基础,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环环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最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 四、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之间的关系;掌 握零点存在的判断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为突破 口,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以探究的方法发现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在课堂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 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零点存在性的判定条件。 五、教学手段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函数f (x )=log 5(x -1)的零点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C.log 5(x -1)=0,解得x =2, ∴函数f (x )=log 5(x -1)的零点是x =2,故选C. 2x ( ) A.(-1,0) C .(1,2) D .(2,3) 解析:选C.设f (x )=e x -x -2,∵f (1)=2.78-3=-0.22<0,f (2)=7.39-4=3.39>0.∴f (1)f (2)<0,由根的存在性定理知,方程e x -x -2=0必有一个根在区间(1,2).故选C. 3.(2018年高考福建卷)函数f (x )=? ???? x 2+2x -3,x ≤0 -2+ln x ,x >0的零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C.当x ≤0时,由f (x )=x 2 +2x -3=0,得x 1=1(舍去),x 2=-3;当x >0时,由f (x )=-2+ln x =0,得x =e 2,所以函数f (x )的零点个数为2,故选C. 4.已知函数f (x )=x 2-1,则函数f (x -1)的零点是________. 解析:由f (x )=x 2-1,得y =f (x -1)=(x -1)2-1=x 2-2x ,∴由x 2-2x =0.解得x 1=0,x 2=2,因此,函数f (x -1)的零点是0和2. 答案:0和2 1.若函数f (x )=ax +b 只有一个零点2,那么函数g (x )=bx 2-ax 的零点是( ) A .0,2 B .0,-1 2 C .0,12 D .2,1 2 解析:选B.由题意知2a +b =0, ∴b =-2a ,∴g (x )=-2ax 2-ax =-ax (2x +1), 使g (x )=0,则x =0或-1 2 . 2.若函数f (x )=x 2+2x +a 没有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解析:选B.由题意知,Δ=4-4a <0,∴a >1. 3.函数f (x )=ln x -2 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 .(1,2) B .(2,3) C .(3,4) D .(e,3) 解析:选B.∵f (2)=ln2-1<0,f (3)=ln3-2 3 >0, ∴f (2)·f (3)<0,∴f (x )在(2,3)内有零点. 4.下列函数不存在零点的是( ) A .y =x -1 x B .y =2x 2-x -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解读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王学忠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A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课 题:§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理解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中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直尺 Powerpoint 2003课件 几何画板4.07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求方程01532=-+x x 的实数根。 变式:求方程01535=-+x x 的实数根。 数学史上,人们曾希望得到一般的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但经过长期的努力仍无结果,1824年挪威年仅22岁的数学家阿贝尔(N.H.Abel ,1802-1829)成功地证明了五次以上一般方程没有根式解。五次以上的高次方程不能用代数运算来求解,我们就必须寻求新的角度——函数来解决这个方程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问题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数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门见山地提出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根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零点的概念: 问题1:求方程0322=--x x 的实数根,并画出函数322--=x x y 的图象。 1-,3具有多重角色,它能够使这个方程成立,也能够使这个函数的函数值为0,它又是函数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这样1-,3就把函数与方程联系到一起了,在方程里,1-,3叫做方程的实数根,在函数里,它能够使得函数值为0,我们就称它为函数的零点。 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zero point )。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图象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得出函数零点的概念。 问题2:求函数122+-=x x y 和函数322+-=x x y 的零点。 结论:函数)(x f y =的零点是个实数,是方程0)(=x f 实数根,是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学生可能认为零点是个点,在这里要强调)。 问题3:探究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实数根和对应的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x f 的零点及图象与x 轴交点的关系。 (填下面表格)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零点的意义,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由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探究,培养转化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分析,导入零点的概念,引入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转化化归思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零点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事物间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享受数学问题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掌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求法. 难点: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方法 在相对熟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尝试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观察下列三组方程与函数 方程函数 x2–2x–3=0y=x2–2x–3 x2–2x+1=0y=x2–2x+1 x2–2x+3=0y=x2–2x+3 利用函数图象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之间的关系师生合作 师:方程x2–2x–3=0的根为–1,3函数y=x2–2x–3与x轴交于点 生:x2–2x+1=0有相等根为1. 函数y=x2–2x+1与x轴有唯一交点. x2–2x+3=0没有实根 函数y=x2–2x+3与x轴无交点 以旧引新,导入课题 概念形成1.零点的概念 对于函数y=f,称使y=f=0的实数x为函数y=f的零点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方程f=0有实数根函数 y=f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的零点 二次函数零点的判定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引言: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三章第 一节第一课时.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 案例描述: 一、学情分析 程度差异性:中低等程度的学生占大多数,程度较高与程度很差的学生占少数. 知识、心理、能力储备: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理解函数的性质,这就为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了帮助,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因此从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入手介绍函数的零点,从认知规律上讲,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再者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对于它根的个数以及存在性学生比较熟悉,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问题.这也为我们归纳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联系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其他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认识不深(比如三次函数),对于高次方程还不熟悉,我们缺乏更多类型的例子,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与方程的内在联系,因此理解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之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的表示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互动,尽多的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二者的联系,并充分提供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研讨,从而直观地归纳、总结、分析出二者的联系. 二、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严密思考,并从中找到乐趣. 教学原则:注重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学方法:三学一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并计算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找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 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全国一等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94-95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的零点。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初等数学的基础,又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连接纽带。在现实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今天,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因此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本章而言,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 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地理位置:学生大多来自市区,学生接触面较广,个性较活跃,所以开始可采用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不大,但进一步钻研的精神相差较大,所以可适当对知识点进行拓展。 程度差异性:中低等程度的学生占大多数,程度较高与程度很差的学生占少数。 知识、心理、能力储备: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理解函数的性质,这就为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了帮助,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因此从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入手介绍函数的零点,从认知规律上讲,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再者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对于它根的个数以及存在性学生比较熟悉,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问题。这也为我们归纳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联系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其他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认识不深(比如三次函数),对于高次方程还不熟悉,我们缺乏更多类型的例子,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与方程的内在联系,因此理解函数

全国优质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人教A必修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基本初等函数(Ⅰ)》的基础上,学习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关系,学生导出函数零点的概念;通过分析具体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特点,探究在某开区间上连续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一节“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做好铺垫.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算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渗透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及本班学生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内容: 1.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2. 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和零点个数的判定方法. 3.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运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分析函数零点所在区间. 三、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延边二中理科平行班学生 1.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在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分析函数的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转化的能力,这就为学生探究函数的零点做好了铺垫.为判定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提供了直观感知.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王学忠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A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课 题:§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理解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中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直尺 Powerpoint 2003课件 几何画板4.07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求方程01532=-+x x 的实数根。 变式:求方程01535=-+x x 的实数根。 数学史上,人们曾希望得到一般的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但经过长期的努力仍无结果,1824年挪威年仅22岁的数学家阿贝尔(N.H.Abel ,1802-1829)成功地证明了五次以上一般方程没有根式解。五次以上的高次方程不能用代数运算来求解,我们就必须寻求新的角度——函数来解决这个方程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问题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数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门见山地提出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根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零点的概念: 问题1:求方程0322=--x x 的实数根,并画出函数322--=x x y 的图象。 1-,3具有多重角色,它能够使这个方程成立,也能够使这个函数的函数值为0,它又是函数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这样1-,3就把函数与方程联系到一起了,在方程里,1-,3叫做方程的实数根,在函数里,它能够使得函数值为0,我们就称它为函数的零点。 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zero point )。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图象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得出函数零点的概念。 问题2:求函数122+-=x x y 和函数322+-=x x y 的零点。 结论:函数)(x f y =的零点是个实数,是方程0)(=x f 实数根,是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学生可能认为零点是个点,在这里要强调)。 问题3:探究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实数根和对应的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的零点及图象与x 轴交点的关系。(填下面表格)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b、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c、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以及相应函数图象,探索出零点的概念与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b、通过习题与探究知识的相关性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得出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c、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 b、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c、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 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性的判定。 三、教学难点 探究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PPT、几何画板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类比、归纳教学 学法:自主探索、探究式、合作交流 六、教学流程:

储备。方程的根,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而我们在初中研究的“方程的根”只是侧重“数”的一面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从“形”的角度去研究“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3)板书标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且在PPT上展示。学生产生数形结合思想 二、分组填表,探究新知(1)分小组填表(见末 页表一),且思考探究方 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之间有什么关 系。 (2)得出结论。 (1)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合 作探究。操作PPT,让每小组的 学生回答填表。 (2)观察讨论,得出方程的实 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 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1)思考问题, 探究关系,回答 问题。 (2)学生开始 讨论。 加 强 合 作 意 识 三、形成概念,应用思想(1)PPT展示:(一、 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 函数y=f(x),使方程 f(x)=0的实数x叫做函 数y=f(x)的零点)。 (2)探究方程的根与函 数的零点的关系? (3)在屏幕上显示:函 数y=f(x)有零点方程 f(x)=0有实数根函 数y=f(x)的图象与x轴 有交点 (4)给出练习:求 的零点。 (1)操作PPT,得出零点的定 义。板书:零点的定义。 (2)提问:(分小组)结合函数 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 过程,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 零点究竟是什么关系?并板书: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 系。 (3)对于函数y=f(x)有零点, 从“数”的角度理解,就是方程 f(x)=0有实根,从“形”的角度 理解,就是图象与x轴有交点。 从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 知道,方程f(x)=0有实根和图 象与x轴有交点也是等价的关 系。所以函数零点实际上是方程 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 点的一个统一体。边说边在板 书:函数y=f(x)有零点方程 f(x)=0有实数根函数y=f(x) 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4)解决第一道练习题。用屏 幕显示学生所论述的解题过程。 (1)学生认真 听讲。 (2)学生热烈 回答:方程的根 就是相对应函 数的零点。 (3)根据提问 回答。 (4)听讲第一 道题后做练习。 分小组,由小组 选派代表分别 回答他们确定 零点的方法。画 图象时要求用 语言描述3个 图象的画法。 化 归 思 想 的 启 发 应 用 数 形 结 合 进 行 求 解 四、(1)显示 的图 (1)让学生思考:当函数图象 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 了交点,图象穿过x轴这是一种 (1)得出函数 零点的左右两 侧函数值异号 初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