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复习 备课人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复习 备课人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复习                               备课人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复习                               备课人

八年级思品导学案

课题:14课感受现代科技课型:复习课:设计人:刘玉芬审核人:刘娟时间:6-17 复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感受科技魅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能力、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理解.掌握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教学难点: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教学环节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讲述故事:“聪明”的手机(见教参125页)

1、心脏病人的“求救器。

2、手机遥控你的家。

3、“袖珍影院“不是梦

教师:当今社会,现代科技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我们走进科技的世界,聆听科技前进的脚步声,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板书课题:

现代科技在身边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一)课前预习(提前预习课本,顺便做以下小题,相信你能完成!)

1、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

3、_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科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5、科技是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_。

6、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包括、、。

7、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生命科学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之一。

8、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是信息技术的(),五化即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技术的()。

9、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合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要努力哦!)

知识点一: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1、说一说:观察生活,列举实例,说说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实例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渐变成现实。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了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和(),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和()。

知识点二: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1)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科学技术是的标志。

(3)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和。

知识点三: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1、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2)

(3)

2、空间技术的地位和空间科学技术的作用:

(1)地位: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它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开发和应用空间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用: (1)人类进入空间,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的进步。

(2)空间技术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二、综合练习辅导:

请你选择(单项):

1.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渐变成了现实。下列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小名家吃的饭菜以蔬菜为主,适当配以米、面、肉、蛋、奶,营养全面.②小丽家住的楼房宽敞明亮. ③小亮穿的衣服既舒适又漂亮.④小华家有手机、彩电、空调、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汽车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化纤面料中加入少量纳米金属微粒,会()

A、改变面料的性质.

B、穿衣服的时候就不会有静电产生.

C、穿衣服的时候产生大量的静电.

D、衣服容易变脏.

3.以下哪些变化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①从不同相机到数码相机. ②从手洗衣服到半自动洗衣机到全自动洗衣机到纳米洗衣机.

③从写信到打电话到发电子邮件. ④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到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各种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②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③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生活的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④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越来越复杂,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

①高新技术. ②高新技术产业. ③教育水平. ④精神文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6.当今时代,现代科技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科技产品的问世()

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 ②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③使衣食住行用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④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的精神生活无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7.多年来,我国农业的新品种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增产粮食10% 以上。目前,科技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以上数字材料说明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现代科技在身边.

C、科技的进步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8.新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已由20世纪初的5%—10%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60%左右。这充分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关于计算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算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体积

和耗能不断减少。②软件从高级系统集成软件发展到及其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③计算机功能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悉尼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④计算机的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生命科学技术对于下列哪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①促进人口与健康。②农业高新技术。③生态环境的改善。④食品和化学工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关于空间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B、开发和应用空间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C、空间技术对农业生产不能发挥效益和作用。

D、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12、人类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50年代增加一倍。20世纪初期,30年增加一倍;50年代,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5年增加一倍;80年代,3年增加一倍;90年代更快。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20世纪初,需要20—30年,20世纪60 —70年代激光与半导体从发现到应用只不过用了二三年,而现在,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十几个月。这些数字材料说明了什么()

A、科学技术更新发展的速度太快,不适应社会发展。

B、现在学习的知识到我们工作以后全部将淘汰。

C、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中国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随着“3、2、1,发射”的口令庄严响起,“神州”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飞向远远的太空。“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①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②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奋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③表明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成为霸主。④宇航员杨利伟代表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4、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更使得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的主流。()

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②激光的发明和应用。③DNA双螺旋体结构的发现。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在全球蓬勃兴起。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种。

C、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迅速发展。

D、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

16、“神舟“五号、六号的升空,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太空育种,现代远程教育的开通等,这些都充分说明()。

A、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我国科学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是科技强国。

C、我国科学技术已经全面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D、我国科学技术仍然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17、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5.000多亿公斤。据统计,通过“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我国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00余个,开发新产品近1000项。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能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

③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一。④我国科技力跃居世界强国行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下列对科学技术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从现代高科技开始的。④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我的观察与思考

1、回顾历史,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明朝之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上约300项的重要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中,中国有175项,占57%以上。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某些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处在了世界前沿地位。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本章复习课》公开课教案_1

第十三章复习检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 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复习小结1课时检测讲评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点1:扩散现象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2:分子间的作用力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 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隙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D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 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标志着现代 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摩尔根系统阐述了 基因理论,指出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和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 大,运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 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②,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和和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 每题前的括号里)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等。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柴油 ()2、超导材料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光 电材料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 2、复习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 3、复习比热容定义,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分子热运动 1、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子扩散现象; 2、其物理意义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的运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易错点2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考点/易错点3 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

义来相互对应理解。 3、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 即:Q=Cm t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答案】B 【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 【例题2】 【题干】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 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答案】C 【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 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 【例题3】 【题干】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答案】B 【解析】在B选项中主要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特点来降低温度的故选B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管理学(周三多)书后习题-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周三多)书后习题-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习题 (一)填充题 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 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 A.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 B.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 C.收集及时的信息 D.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A.程序控制 B.跟踪控制 C.最佳控制 D.自适应控制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 A.税金的交纳 B.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 C.信息控制程序 D.资金、材料的供应 4、_________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 B.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 C.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 D.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 5、财务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 A.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训练题 鲁教版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训练题(鲁教八下) 一、基础知识题 1、_____,______,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 2、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____和____,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___和____。 3、科学技术是第一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科学技术是____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____和____。 5、以______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_____向_____的历史性跨越。 6、______和_____,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7、当代科技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______,它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_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现在人们吃得营养健康,穿的舒适漂亮,住的明亮宽敞……离开现代科技,这些生活上新变化难以想象。这说明 A.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新科技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C.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D.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2、下列不能体现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是 A.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B.高科技产业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C.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D.科学技术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地增加,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的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富兰克林的这段话的意思是 ①感慨科技发展和更新的速度之快②感叹生命的短暂 ③展望未来,很难预见科技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④高科技会引导人们走向更具活力的新世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时代在发展,信息在爆炸,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传统的定点、定时授课模式已

[开大]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记分作业三)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记分作业三 一、单选题 、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独特地新型材料,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等于()米. .一千万分之一.一亿分之一.十亿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 、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新型固体能源“可燃冰”,它地主要成分是(). .甲烷和水.甲醇和水.丁烷和水.硫化氢和水 、、原子能和平利用地关键在于(). .自然界核燃料地储藏量.核辐射地控制 .链式反应地实现.可控链式反应地实现 、、参与“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地“远望六号”是一艘(). .地质勘察船.海洋监测船.极地考察船.航天测量船 、卫星通信所用地载波是().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地半导体材料是(). .硅.锗.砷化镓.磷化稼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地(). 、原子是由()所组成. .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中子和电子 、以下哪一波段地电磁波会穿透电离层()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地人造卫星种类是(). .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物理探测卫星 、微波通信使用地电磁波波长一般为(). .小于—————— 、下列人物中提出宇宙大爆炸模型地是() .牛顿.爱因斯坦.伽莫夫.哈勃 、运用距地面左右地飞艇或气球作为基站进行通信地方式,叫做().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对流层通信 、生命活动地最小单位是(). .病毒.细胞.细胞核.线粒体 、原始生命地化学演化过程中,最神秘和复杂地阶段是(). .从无机物分子到有机物小分子.从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物质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通信地数学理论》地作者是() .笛卡儿.欧几里德.牛顿.申农 、以下航天器中,往返于地面和太空,并能重复使用地载人航天器是(). .深空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 、我国农村常用地沼气发酵池,采用地是().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生化转换技术.热解制油技术.干馏技术 、病毒是目前已发现地最小生物,其结构通常只由核酸和()组成. .蛋白质.酶

(完整版)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 摘要:自有科技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科技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物质和解放,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和平问题......信息技术的挑战,基因工程的挑战等。现代科技又一次受到了人文的诘责,但是人类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握处理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文危机关系 一、关于现代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

高了100万倍。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和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时 间 一、引入新课 简述上章复习的内容,引出本节复习内容。 二、进行复习: (一)热机的认识 1.热机、内燃机、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2.完成相关练习题。 (二)燃料的热值 1.回顾:(1)定义(2)符号(3)单位 (4)放热计算公式 2.完成练习题。 (三)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能量损失 2.热机的效率 3.类比学习炉子的效率 (四)能量守恒定律 三、学生反思: 哪些内容已掌握,哪些内容没学明白。 四、课内测试、集体订正。 五、作业:资源与评价中本章的基础题。 教师口述 板书课题 动画演示: 汽油机的 工作原理 引导回忆 相关知识 引导回忆 类比学习 生听、看并 思考 做习题 生做习题 完成练习 题1 完成练习 题2 归纳知识 点,并针对 知识点做相 应的习题, 使复习更有 针对性。 10 12 13 10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二、燃料的热值(q) 1.热值的定义 2.单位:J/kg (J/m3) 3.放热公式:Q放= qm (Q放= qV) 三、热机的效率: 炉子的效率: 感悟与反思

当堂测试诊断达标 为诊断本节课的复习效果,请同学们自主完成达标检测题,时间8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复习效果好。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后,接着完成综合拓展题。 基础训练 1.燃烧甲、乙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比乙多,则( ) A.甲的质量一定大 B.甲的热值一定大 C.甲的比热容一定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观看“流星雨”的时候,可以看到一颗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流星下落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对这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B.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C.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光能 D.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情况是() A.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是冲 程,在此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实验,展示了人类利用内能的过程.其中,酒 精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能转化为 能,软木塞被冲开,能量转化关系是:能转化为 能。 6.已知煤气的热值是4.0×107J/kg,密度是0.6kg/m3,问15m3的煤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能力提升 1.某家庭需要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作为生活用热水,他们利用煤气灶烧水,需燃烧0.8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50 kg、20℃的水加热到60℃需吸收的热量; (2)完全燃烧0.8kg煤气放出的热量;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2.已知某型号的载重车在一段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为21m/s,受到的平均阻力为3000N。行驶8min 钟消耗汽油3L(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热值为 3.15×107J/kg)。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习题 (一)填充题 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 与 _________ 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______ 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 和_________ 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 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 __________ 。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 A.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 B.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 C.收集及时的信息

D.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程序控制 B.跟踪控制 C.最佳控制 D.自适应控制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___ 。 A.税金的交纳 B.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 C.信息控制程序 D.资金、材料的供应 4、________ 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 B.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 C.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 D.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 5、财务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 A.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 B.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 C.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 D.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6、职工成绩评定的作用有___________ A.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 一、教学背景山东版八年级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包括两框内容即“现代科技在身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两框内容先从身边谈起,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从而为学习下一课“走创新之路”奠定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本课内容抽象难懂,八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 、 益。 二、整合思路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八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现代科技在身边”时,图片展示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提高教学效益。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2、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4、引导青少年学生把握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在身边

【教学难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教学方法】故事引导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启示发、实践操作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板书: 现代科技在身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衣、食、住、行 I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一一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电大作业-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中国 2、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律,最早出现在()数学著作中。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数学九章》 D.《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3、最早运用公理化方法演绎数学体系,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算术》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周髀算经》 4、提出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完成划时代“化学革命”的法国化学家是()。 A.拉普拉斯 B.李比希 C.维勒 D.拉瓦锡 5、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代。 A.秦 B.汉 C.唐 D.宋 6、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麦克斯韦 7、最早把实验引入力学研究,并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阿基米德 D.伽利略

8、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9、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欧几里得 D.爱因斯坦 10、提出光量子理论的是() A.普朗克 B.爱因斯坦 C.海森堡 D.德布罗意 11、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12、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巴比伦 13、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A.布鲁诺 B.哥白尼 C.拉普拉斯 D.伽利略 14、近代欧洲第一个科技强国是16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中医采用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最早是()所采用的。 A.华佗

14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习题 一、填充题 1.任何系统都是由_______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2.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3.公开报酬的前提是_______,这种评价要求以_______与_______为依据。 4.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6._______是指对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的要求。 7.产品领导地位通常指_______。 8.企业的存续是以_______为前提的。 9._______是任何企业从事经营的直接动因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败的综合标志。10._______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11.机器的产出标准是其设计者计算的在正常情况下被使用的_______。 12._______是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13._______使得控制过程得以完整,并将控制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互联结。 14.纠正措施的制定是以_______为依据的。 15.由于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提高,或者由于客观环境本身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引起的纠偏需要,可能会导致原先计划与决策的局部甚至全局的否定,从而要求企业活动的方向和内容进行重大的调整,这种调整有时被称为_______。 16.有效地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_______,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 18.预测偏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建立_______来实现。 19.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要恰到好处。 20.过多的控制并不总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企业应根据活动的_______和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2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与_______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2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_______。 24.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5.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26.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内容。 27.判断控制程度或额度是否适当的标准,通常要随_______、_______以及下属_______等因素而变化。 28.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_______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29.质量控制图的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 30.控制费用基本上随着_______的提高而增加,控制收益的变化则比较复杂。 31.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_______和弹性的_______。 二、选择题

感受现代科技

感受现代科技 【学习目标】 1、知识: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能力与情感:感悟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学生 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学”、“教学反思”五个模块的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自主体验、 探究活动、案例情境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探: (一)快快行动,书外的知识真有趣: 1、生活体验:观察生活,请你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例举实例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想象天地:展现你的想象天份,想象你准备发明一样科技产品,使你的未来生活更美好。 3、图片收集:上网收集有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准备创办科技小展览,领略现代科技的神 奇与力量。 (二)阅读课本,书本的知识真寻味: 4、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________________。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推力,是________生产力。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6、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简答题 1、简述五次生产力高潮的形成 (1)第一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中国,时间:3~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 (2)、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了工业化新时代。(3)、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以化工工业为主,迎来了化学合成时代。 (4)、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美国,时间:1879年~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5)、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日本,时间:开始于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综合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 2、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技术革命 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 (2)、第二次技术革命 又称为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完成于实验室,由科学家自己实现,不仅解决了生产文明,还发展了生活文明。 (3)、第三次技术革命 又称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六大高技术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其中信息技术是先导,用电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简述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①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三次综合。 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 ①两条基本原理:一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即一切自然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②五个结论:1.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2.运动的尺缩短。3.运动的钟变慢。 2、简述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②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③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现代科技知识要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现代新科技知识要 点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一、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二)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的崭新领域。自从1990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扩大用于治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起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可以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测定,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重要生命功能和重要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发现,6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基因治疗的研究将从过去的盲目阶段进人理性阶段。基因治疗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人类很多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将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而获康复。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

第十四章代谢调节综述复习课程

第三十九章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内容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531 14.2 酶的调节 532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2 14.2.1.1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532 14.2.1.2 酶合成的阻遏作用 534 14.2.1.3 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代谢 539 14.2.2 通过控制酶活性调节代谢 536 14.2.2.1 抑制作用 536 14.2.2.2 活化作用 536 14.2.2.3 别构作用 537 14.2.2.4 共价修饰 537 14.2.3 相反单向反应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2.4 酶的分布区域化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3 激素的调节 539 14.3.1 通过控制激素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9 14.3.2 通过激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调节阻遏 535 14.3.3 通过激素对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调节代谢 540 14.3.4 参与代谢调控的激素 540 14.4 反义核酸的调节 541 14.5 神经的调节 541 总结性思考题 542

提要和学习指导本章是将散见在前面各章中有关代谢调节的内容 作总结性的综合叙述,使读者能认识到全书各章内容都是相互有关,而且是如何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联系以阐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在学习本章的同时应复习酶、激素、维生素和代谢各章中的有关内容配合学习。这样联系具体实例学习理论,就比较容易体会。神经调节代谢,在生物化学方面研究甚少,因而资料缺乏,读者如能参阅一点动物生理学的神经生理,当可得到一些启发。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靠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机体的代谢途径,异常复杂,一个细菌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已在一千种以上,其他高级生物的代谢反应之复杂就可想而知了。正常机体有其精巧细致的代谢调节机构,故能使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能按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有任何原因使任何调节机构失灵都会妨碍代谢的正常运转,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异常,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代谢调节对生命的存亡关系极大。 代谢的主要途径,已基本阐明,但有关代谢调节的知识还很不全面。本书对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调节已分散地在有关各章中作了介绍,为了使读者对代谢调节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本章特就目前已有的代谢调节资料,再简要地作综合性的阐述。 代谢的调节机构甚多,可概括为下列4项:1.酶的调节;2.激素的调节;3.反义核酸的调节;4.神经的调节。通过这4种调节机构的协作、机体的代谢才可能正常运行。 14.2 酶的调节 一切代谢反应都有酶参加,酶在代谢反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和活性密切相关。细胞的酶浓度取决于酶的合成速度,因此,控制酶的生物合成和活性是机体调节自身代谢的重要措施。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直接参加代谢调节的关键性酶类统称调节酶。机体必须保存调节酶的一定含量,防止过剩和不足,才能维持其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行。通常是用诱导物(inducer)以促进酶的合成,用阻遏物(repressor)以降低酶的合成。 酶本身是蛋白质,酶的合成也就是蛋白质的合成。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在蛋白质代谢章中(11.4)已作了扼要介绍,现以大肠杆菌为例,较为详细地说明微生物如何利用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来控制有关酶的生物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