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_李恒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_李恒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_李恒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_李恒

心理学报2016, Vol. 48, No.6, 617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6.00617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

李恒1,2张积家 3

(1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徐州 221009)

(2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系, 伯明翰 B152TT) (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摘要采用听觉刺激-口头问答任务考察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的加工。结果表明:

(1)对指示性时间句, 被试的加工不受听觉刺激的呈现位置影响, 时间概念与空间知觉之间无法形成对应的自动化联

结; (2)对顺序性时间句,汉语母语者对出现在前方的“较早”事件和出现在后方的“较晚”事件反应快,

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即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用“前”表示过去,用“后”表示未来。整个研究表明,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 “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两大时间隐喻系统都具有心理现实性,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运动经验参与,并由此造成汉语母语者在听觉任务中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加工的差异。

关键词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指示性时间句;顺序性时间句;听觉任务

分类号B842

1引言喻系统中,时间被看作为一条运动的河流,认知主体

相对静止。如果以主体所在的时间为参照点,早于

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身体直接获得空间经验,却没有用于感知时间

的器官(Evans, 2013)。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A. Augustinus, 公元 354~430 年)说过:“每个人似乎都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每个人又都不知道什么是时间。”Lakoff和Johnson (1980)认为,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必须依靠其他概念(如运动、空间和事件)才

能够完成。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利用空间来隐喻时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隐喻机制(Boroditsky& Ramscar, 2002; de la Fuente, Santiago, Román, Dumitrache, & Casasanto, 2014; 李恒, 2015)。Clark (1973)指出, 在人类语言中, 主要存在着“自我移动” (the ego moving metaphor)和“时间移动” (the time moving metaphor)两套时空隐喻系统。在“自我移动”隐喻系统中,认知主体在静止的时间长河中

面向未来移动,落在身后的情景是过去经历的,出现在前面的事物是未来要到达的。在“时间移动”隐

收稿日期: 2015-04-13 该点的时间(过去)确定为“前”,晚于该点的时间(未来)确定为“后”。

Boroditsky (2000)认为, 在不同语言中包含的时空隐喻模型存在差异。讲话者通过对语言中“时间是空间”隐喻的反复使用,形成了特定的时间认知。例如,英语母语者偏好使用“自我移动”隐喻系

统,如在回答“会议改期问题” (The meeting 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next Wednesday has been moved forward two days)时, 倾向于认为会议将在“周五”召开。这说明,英语母语者更可能形成“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时间意象图式(Evans, 2013; Yu, 1998)。这一发现得到了大量实验证据的支持。Casasanto (2008)利用一个实验目的较为隐蔽的时间图表任务,要求被试采取俯视的视角,将两个与“过去”时间和“未来”时间相联系的物体任意地放在一前(对应于上方)一后(对应于下方)的两个方框之内。结果发现, 英语母语者倾向于将表示“过去”时间的物体放在后方的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973计划课题(2014CB34050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XNLQ05)。

通讯作者:张积家, E-mail: zhangjj1955@https://www.sodocs.net/doc/0516532946.html,;李恒, E- mail: leehem168@https://www.sodocs.net/doc/0516532946.html,。

617

618心理学报48 卷

方框内,将表示“未来”的物体放在前方的方框内。Cienki (1998)通过多通道研究发现, 英语母语者习惯于用手指前方表示未来,用手指后方表示过去。十分有趣的是,研究表明,与英语母语者不同,汉语母语者的时间隐喻主要使用“时间移动”隐喻。赖姿吟(2002)通过调查台湾大学校园人群对会议改期问题的回答后发现,汉语母语者倾向于采取“时间移动”视角,即偏好使用“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时间隐喻。这一发现在非言语任务中也得到证实。

Boroditsky, Fuhrman 和McCormick (2010)在“三维空间自由排列时间”任务中,首先指向被试正前方空间的一个点,然后说:“这儿代表…今天?,你会把…昨天?放到哪里?”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将“过去或较早的时间点”指向距离“自我”较远的空间,将“未来或较晚的时间点”指向距离“自我”较近的空间,说明其偏好使用“时间移动”隐喻。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中包含不同的时空隐喻模型?“隐喻构念观” (me taphorical structuring theory)认为, 讲话者通过对语言中时空隐

喻的反复使用,形成了特定的时间认知(Boroditsky, 2000)。在语言的引导下, 讲话者会在心理层面上形成与语言相对应的时空隐喻。例如,在英语中存在着更多的用“前”表示未来、用“后”表示过去的表达,因此,英语母语者倾向于使用“自我移动”隐喻,认为“未来在前,过去在后”。在汉语中,存在着更多的用“前”表示过去、用“后”表示“未来”的说法,因此,汉语母语者偏好使用“自我移动”隐喻,认为“过去在前,未来在后”。

有学者指出, “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喻并不足以涵盖语言中所有的时间表达。Moore (2006, 2014)认为, “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

喻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参照系统,用表示“现在”的时间作为参照点,以区分“过去”和“未来”。然而,在许多语言中,还存在另外一类时间表达,主要通过空间域中物体本身的序列或物体的前后关系映射而来,不牵涉“自我”和“现在”,体现“早于”和“晚于”的时间关系。例如,艾马拉人(Aymara)存在着一类特殊的时间参照点隐喻,习惯将种植周期的起始与“前”和“后”对应。农作物种植时间的早晚与观察者的视角无关。在此基础上, Nú?ez和Sweetser (2006)

提出,时空隐喻系统可以分为“自我参照点” (指示性时间句),如“我们马上要到圣诞节了”。和“时间参照点” (顺序性时间句),如“三月后面是四月”。有研究显示,人们对于两种参照系统下的时间句加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Casasanto和Jasmin (2012)发现,

当要求英语母语者用手势表达包含指示性时间句时, 通常以手指前方表示“未来”, 指向后方表示“过去”, 与语言表达中的时空隐喻恰好一致。然而,在表达顺序时间句(例如, “你如何用手势表达…比父辈更早的一代时?”)时, 被试倾向于使用左右方向上的手势。

国外有关时间隐喻系统的研究主要关注英语母语者。国内对汉语母语者的时间隐喻的考察多限于理论思辨和语料分析(杨晓红, 张志杰, 2010; 蔡淑美, 2012)。在实证研究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汉语母语者如何用“左/右”表达顺序性时间词和蕴含时间顺序的词或图片。例如, 宋宜琪、张积家和许峥烨(2013)发现, 汉语母语者在视觉通道中和运动通道中对顺序性时间词存在“左右”时间隐喻, 加工时间序列靠前(后)的词会加速对呈现在屏幕左边(右边)的箭头的识别, 亦会加快对朝向左边(右边)的箭头的按键反应。宋宜琪和张积家(2014)通过对隐含时间顺序关系的词对与物体图片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 形状变化物体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但是, 还没有研究考察汉语母语者如何利用“前/后”方向表征顺序性的时间。而且, 已有研究亦存在某些不足:(1)都要求被试按键对刺激反应, 涉及手部的运动。Jamalian 和 Tversky (2012)发现, 运动的手势会对时间认知造成影响。向前运动(远离身体)的手势可能启动被试使用“自我移动”隐喻, 而向后运动(靠近身体)的手势可能促使被试使用“时间移动”隐喻。在实验中, 被试利用手部做出按键反应, 会激活某些运动经验, 从而影响到对不同时间隐喻的在线加工。(2) “自我参照点系统”主要以说话者的身体为中心, 区分“前/后”。然而, 大多数实验都通过在被试前方的计算机屏幕呈现时间句, 这样, “前”与“后”都在被试身体的前方, 只是远近不同。这就意味着被试必须在身体之外建立一个虚拟的指示中心, 以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前/后”, 这就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参考Walker, Bergen 和Nú?ez

(2014), 张积家和宋宜琪(2012)的听觉任务范式, 采取

词汇判断任务, 以被试的身体作为基准线, 分别在其前方和后方 1 米处通过两个音响呈现指示性时间句或顺序性时间句, 要求被试利用麦克风对事件发生时间(“过去”还是“未来”)做口头判断。采取该范式的目

的在于让被试在实验中保持相对静止, 避免利用手部做出按键反应, 可以有效地排除运动经验

6 期李恒等: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619

对时空隐喻选择的影响。此外,声音呈现位置刚好与被试身体的前后方对应,被试无需在身体之外建立一个外在的参照点。实验目的是考察汉语母语者是否利用前后方位来表征顺序性时间句和指示性时间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考察被试在利用前后方位来表征顺序性时间句和指示性时间句时是否存在着差异。由于在本实验中两类时间句的差异非常小(仅有主语人称不同),被试在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在同一个实验中交叉听到两类时间句,有可能会对句子造成误听。此外,两类时间句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取两个独立的实验分别考察汉语母语者对两类时间句的加工。

2实验1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的加工

2.1被试

北京某高校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40名,女生22 名, 男生18 名, 平均年龄为19.9 岁, 均为汉语母语者,视力和听力正常,能够准确地定位听觉刺激是来自前方还是来自后方,皆为右利手。

2.2设计

采用 2 (句子的时序类型:过去/未来) ×2 (刺激的呈现位置:前/后)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判断句子时序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2.3材料

20 个指示性时间句, 10 个句子表达过去的事件(如“你第一次学会走路”), 10 个句子表达未来的事件(如“你第一个孙子出生”)。已有研究表明, 对主语为第二人称的指示性时间句,读者在阅读时,会将其理解成描述自身状态的句子,因此牵涉到“自我”,故时间关系会随着“自我”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Nú?ez & Cooperrider, 2013; Walker et al., 2014)。测

试句的字数基本相等(最短为8字,最长为9字),均是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描述,以保证被试能够准确理解。每一句子均包含前、后两种呈现位置。为了避免重复,按照对抗平衡法将句子平衡为两份实验材料 A 或 B, 每份实验材料包含 20 个句子。每一句子的两种呈现位置分属于A或B。4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被试随机接受一份实验材料的测试。在测试时,句子的呈现顺序随机化。

2.4程序

实验在安静的隔音房间内进行,利用基于MATLAB 软件的Psychtoolbox 编程, 仪器为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要求被试在听到刺激以后, 又快又准地说出句子发生在“过去”还是发生在“未来”。每一句子仅播放一次, 被试回答后就进入下一试次。麦克风自动录音, 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计时单位为 ms, 误差为±1 ms 。如果被试在3000 ms 内没有做出反应, 计算机自动进入下一试次。在正式实验前, 被试先完成 5 次练习测试, 以便熟悉实验程序和操作。使用 SPSS 1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被试的错误率很低且均衡分布, 不足 5%, 故未做统计分析。反应时分析时删去未被麦克风收录的反应、错误反应(包括回答错误和清嗓、笑声等杂音)以及反应时在 M ± 2.5 SD 之外的数据, 占全部数据的 3.5%。结果见表 1。 表 1 被试对指示性时间句的平均反应时(ms)

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

时序类型

后 过去 454 (99) 465 (100) 未来

553 (64)

564 (94)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 下同。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 句子的时序类型的

主效应显著, F 1 (1, 39) = 170.14, p < 0.001, ηp 2

= 0.64, F 2 (1, 18) = 14.79, p < 0.001, ηp 2

= 0.28。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 (1, 39) = 1.04, p > 0.05, F 2 (1, 18) =0.60, p > 0.05。句子的时序类型和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 1 (1, 39) = 0.00, p > 0.05, F 2 (1, 18) = 0.002, p > 0.05。 2.6 讨论

实验 1 表明, 被试判断表达过去事件句子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判断表达未来事件的句子。过去的事件一般是被试亲身经验过的, 因而有一定的记忆痕迹, 其中内含的时间信息导致被试对相关记忆模式的快速识别与提取; 未来的事件是一种虚拟的想象,被试较难于将它们与表象、故事或经验联系起来, 加工的难度比较大, 反应时间因而就长。

然而, 实验 1 并未发现句子的时序类型和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无论表达过去事件或未来事件的句子呈现在何处, 都未影响被试判断的反应时。这说明, 汉语母语者在听觉任务下不能够对指示性时间句形成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联结。 Nú?ez 和 Sweetser (2006)认为, 指示性时间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自我”为参照点, 用于表征时间的语言大多都是动态的。因此, 很可能, 运动经验是导致汉

语母语者产生“前/过去, 后/未来”的时空隐喻的必要条件。由于在实验 1 中被试只需要口头做

620心理学报48 卷

出判断,身体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无法

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相关的时间空间隐喻。与之不同,

顺序性时间句不涉及自我参照,主要通过空间始源域

中物体本身的序列映射产生。因此,是否有运动经验

不会影响被试对顺序性时间句的加工。实验2将探

讨这一问题。

3实验2汉语母语者对顺序性时间

句的加工

3.1被试

北京某高校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40名,女

生19 名, 男生 21 名, 平均年龄为 20.1 岁, 均为汉语母

语者,视力和听力正常,能够准确地定位听觉刺激来

自于前方或者后方,皆为右利手。

3.2设计

2(句子的时序类型:过去/未来) ×2(刺激的呈现

位置:前/后)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判断

句子时序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3.3材料和程序

40 个顺序性时间句, 包括20 个“较早”事件的句

子(如“他上幼儿园的时候”), 20个“较晚”事件的句子

(如“他进入了更年期”)。与实验1 中的顺序性时间句

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不同,实验2使用第三人称代词,

如“他小学五年级转学”和“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因

此,顺序性时间句不涉及“自我”参照(Nú?ez &

Cooperrider, 2013)。句子的字数、内容以及排列方式

均与实验1相同。在顺序性时间句条件下,被试会

先后听到两个时间句,要求其判断并对麦克风快速说

出后一个句子与前一个句子相比,其发生时间是“较

早”还是“较晚” (为了平衡两个实验听觉刺激的呈现时

间,在实验1指示性时间句条件下,测试句播放前会

有一段相同时长的提示音)。之所以采取“早/晚”的问

答方式, 原因在于指示性时间句可能不涉及“现在”的

时间参照(杨晓红,张志杰, 2010)。例如, “他上幼儿园

的时候”与“他小学五年级转学”可能都是发生在“过

去”的事件,但二者却在时间上有早晚。

3.4结果与分析

被试的错误率很低而且均衡分布,不足5%,故

未做统计分析。反应时分析时删去未被麦克风收录

表2被试对顺序性时间句的平均反应时(ms)

时序类型

空间位置

前后

较早601 (125) 663 (74) 较晚678 (151) 626 (109)

的反应、错误反应(包括回答错误和清嗓、笑声等杂音)和反应时在 M ± 2.5 SD 之外的数据, 占全部数据的 4.2%。结果表 2。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 句子的时序类型的

主效应不显著, F 1 (1, 39) = 2.20, p > 0.05, F 2 (1, 38) =

0.86, p > 0.05。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 (1, 39) = 0.25, p > 0.05, F 2 (1, 38) = 0.01, p > 0.05。

句子的时序类型和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的交互作

用显著, F 1 (1, 39) = 30.68, p < 0.001, ηp 2

= 0.24, F 2 (1, 38) = 19.78, p < 0.001, ηp 2

= 0.3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当表达较早事件的句子呈现位置为前时, 反应显著快于呈现位置为后时, p < 0.05; 当表达较晚事件的句子的呈现位置为后时, 反应显著快于呈现位置为 前时, p < 0.05。 3.6 讨论

与实验 1 不同, 实验 2 并未发现被试对表达较早事件的句子的加工快于对表达较晚事件的句子的加工。这是由于顺序性时间句所表达的事件的时间性质和主体性质所致。首先, 顺序性时间句表达相对的时间关系, 不表达绝对的时间关系, 因此,相比较才有意义, 脱离开具体的语境, 很难说某一时间词表达的是较早的时间还是较晚的时间。其次,顺序性时间句表达的均是别人的经验。例如, 虽然“他第一次学走路”和“他开始上小学了”在时间序列上有早晚之分, 但是, 二者所表达的都是过去的事件,都是他人经历过的事件, 因此, 它们表达的事件在时间认知中的重要性和突显性是相等的, 从而导致被试对表达较早事件的句子和表达较晚事件的句子的加工速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 2 表明, 当表达较早事件的句子呈现位置为前时, 判断反应快于呈现位置为后时; 当表达较晚事件句子的呈现位置为后时, 判断反应快于呈现位置为前时。这说明, 汉语母语者在前后方向上存在着“前/较早, 后/较晚”的隐喻一致性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以“前”、“后”分别表示“早于”和“晚于”关系的表达。较早的事件总是发生在较晚的事件的前面, 较晚的事件问题发生在较早的事件的后面, 例如, “劳动节在国庆节的前面”、“春节在国庆节的后面”。

4 综合讨论

4.1 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系统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仅是修辞的工具,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就是用简单、具

6 期李恒等: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621

体而又可及的认知域去理解复杂、抽象和难以触及的认知域(Lakoff & Johnson, 1980)。由于人类缺少直接感知时间的器官,因而便以具体可及的空间概念作为始源域,以抽象不可及的时间概念作为目标域,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空间隐喻(Evans, 2013)。

然而,人类空间认知的参照框架是丰富多样的,既有不随着环境事物或视角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绝对参照框架,也有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物的相对参照框架,还有取决于观察者与背景物之间关系的固定参照框架(Levinson, 1996)。Moore (2014)等人认为,在语言中既存在着“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喻等“自我参照”的时间隐喻系统,也存在着以空间固有序列为基础、不因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时间参照”时间隐喻系统。本研究采用听觉刺激-口头问答任务,考察汉语母语者对隶属于两种不同时空隐喻系统的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的在线加工表现。实验1发现,被试对指示性时间句的加工不受听觉刺激的呈现位置影响,时间概念与空间知觉之间无法形成对应的自动化联结。实验2发现,对于顺序性时间句,汉语母语者对出现在前方的“较早”的事件和出现在后方的“较晚”的事件反应快,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即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用“前”来表示过去,用“后”来表示未来。

虽然先前不少学者认为语言中的时间隐喻包括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但是,这一区分大多是理论思辨的结果,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也缺乏对二者的内在认知机制差异的探讨。例如,杨晓红和张志杰(2010)认为, “自我参照”系统和“时间参照”系统的内涵不够清晰,没有明确说明各自包含的时间隐喻表达。少数针对“时间参照”系统的实证研究在设计上也与“自我参照”系统的研究类似。本研究利用听觉任务发现,前人对两种时空隐喻系统的划分具有心理现实性,不同的空间参照框架在向时间系统映射时存在差异。以下是对两类时间句的认知加工模式的说明。

4.2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的非空间表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对指示性时间句加工时,会激活相应的空间经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Sell和Kashak (2011)要求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完指示性时间句之后,同时快速地做出按键反应。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表征“过去”和“未来”的时间句时,会倾向于按下离身体较近或较远的键,符合英语中“过去在后,未来在前”的时间隐喻图式。这说明,时间概念确实需要在空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映

射机制来表征, 并且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概念加工的这一感觉基础。

然而, 实验 1 却发现, 对汉语母语者而言, 表示“过去”和“未来”的指示性时间句无论出现在前方或是后方, 都无法促进认知加工。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甚吻合。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参照点系统的本质不同所造成的。无论是“时间移动”隐喻还是“自我移动”隐喻, 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间空间隐喻, 用于表示时间的空间语言也大多是动态的, 需要运动经验的参与。例如,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指示性时间句时, 通常会涉及

运动性的描述, “We?re approaching the Christmas”、

“我们就这样一直走到了现在”。从先前的实验研究中也可以发现, 几乎所有的对指示性时间句的研究都涉及到大量的运动经验, 因此容易造成启动效应,使被试更倾向于使用“时间移动”隐喻或“自我移动”隐喻。Boroditsky 和 Ramscar (2002)发现, 处于不同运动方式的英语母语者在回答“会议改期问题”时,可能选择不同的时间视角来回答。例如, 已经到达目的地准备下车的旅客的答案通常是“星期五”, 使用的是“自我移动隐喻”; 在乘车中途的旅客会回答“星期一”, 采取的是“时间移动隐喻”。后一种被试看似没有运动, 实际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火车在运行, 因此更有可能认为自我不动, 时间移动。更有研究表明, 即便是虚拟的空间运动也会影响被试对

时间隐喻系统的选择。Matlock, Ramscar 和Boroditsky

(2005)发现, 被试在阅读完“沿着海岸线延伸的道路”这样的想象运动句后, 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移动”选择偏向。这说明, 运动经验是影响讲话者使用自我参照点时空隐喻系统的关键因素。然而, 被试在实验 1 的听觉任务中全程保持相对静止, 主要利用麦克风做出回答。由于没有运动经验参与, 汉语母语者较难建立起自我参照框架, 进而难以形成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

4.3 汉语母语者对顺序性时间句的空间表征

在实验2 中, 汉语母语者对顺序性时间句的判断表明, 当“较早”的事件出现在身体的前方, 或“较晚”的事件出现在身体的后方时, 加工速度较快, 出现

了“隐喻一致性效应”。Boroditsky (2000)提出的“隐喻构念说” (metaphorical structuring theory)认为, 个体在发展早期会获得大量的具体可感的空间经验, 而

时间概念太过抽象, 因此往往借助于空间隐喻来表征。从概念层面看, 个体将空间的特征投射到时间领域。由于在不同的语言中两种时空隐喻类型和数

大家都知道英语和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一样,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七级标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家都知道英语和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一样,也是一门语言。回忆起我们最初学习汉语时,有一个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再从句到文章的过程。汉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字,而英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所以我们学习英语遵循的应该是从词到句然后再形成文章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难看出词汇是这个过程中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等能力的影响巨大。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肯定无法达到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在接受这次培训之前其实我就已经很清楚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也一直都是很认真的在做,但是在看了关媛老师的这个专题讲座之后我才发现我平常所进行的词汇教学存在着那么多的不足之处。在这里我着重要说一下在词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这方面,对比我以前的词汇教学课,看完这个专题后我的收获。 关媛老师提出,词汇教学应该是阅读中的词汇学习,因为新课标中的词汇量非常大,为了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压力,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分层处理,所以建议分成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对比起我自己的词汇课,我比较注重的是读前和读后这两个环节。在进行读前词汇学习时,我大致按照书本后面的词汇表来进行,处理的前提也是为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是很少会对词汇进行分类处理。在词汇教学的途径上,关媛老师提到了词汇呈现的常见五种方式:图片呈现,英文呈现,中文呈现,同义词或反义词呈现和构词法呈现—派生词。后四种方式我在词汇课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图片呈现方式是我的词汇教学中很少用到的,而实际上这种方法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揭示词汇意义,便于映像记忆,减少母语的干扰。是一种很好的词汇教学方式。而且关媛老师还教给了我们搜图的小窍门,所以我想在以后我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会很好地使用图片呈现法的。关于读中词汇学习,很遗憾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但是现在我知道了阅读中学习词汇的环节是将词汇放在课文这个情景中去理解并获取信息的过程,所以词汇学习与课文情景紧密相连。以后我会按照专题中的建议努力去抓住while- reading这个培养学生在篇章中猜测词义的最佳时机的。对于读后的词汇教学,关媛老师提出主要是内化和输出两个过程。内化过程包括让学生在句子层面运用词汇(如选词填空,用所给单词造句)和在语篇层面运用词汇。我觉得内化过程在我的词汇教学中还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对于输出过程中,在传达信息中运用词汇我也基本能够做到,但是在表达观点中运用词汇这一点我的词汇教学中非常欠缺。以后会按照专题中给出的案例和建议更好地开展我的词汇教学课!

汉语才是我们的母语

汉语才是我们的母语 现在如果我对别人说要重视汉语文化的学习,体现咱汉字、咱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重要性,我可能会被许多同学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所惊呆,那眼神可能在告诉我:什么年代了,还学汉语,还学汉语文化? 咱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汉语? 首先,我们是个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学习和传承中华文明、汉语文化。 其次,咱们是个文化人,咱们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汉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就是我们的生命。 第三,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的学习能陶冶性情、提升品位与修养。 汉语是我们的基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她,并且要发扬光大。而现在的年轻一代,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了,可是到了过年的时候,连几幅对联都作不出来,更不说诗词了。 ——“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2010年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对此,一位高校招办老师就做出了之前那么一个荒谬至极的解释。而在招考现场的一位学生家长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为什么英语是文理科学生必考的,而语文不是呢,不都是语言吗?” “取消语文教学,高考取消语文考试是个很不错的办法。现在最大的头都不是学文科的,学汉语哲学历史没用。” 2006年第三期,吴复民《透视汉语“外热内冷”之怪现状》一文中说:当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通过六级、八级,甚至托福考到600分以上者已是司空见惯。但许多人的中文水平只能和初中生打个平手。 从这其中我们看出了什么?学习外语当然不错,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大部分对我们自己的汉语却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千军万马的人学英语,不到10岁的小学生都在考托福,只是功利主义地学,把母语搞丢了。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初三作文:汉语我们的母语作文800字

汉语,我们的母语 “一点,再一点,一提,一横撇,一捺。一点,一横折提,一横,一竖,一横折,一横。”组合成—汉语。 十五画,两个字。我心目中永不磨灭的两个字。文化的精髓,我们的母语!可以看出,汉语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但,外语的到来,打破了人们的认知。使无数中国人抛弃母语,学着英、法、俄、日、意等等各国语言,他们认为,那是新奇的。试问,谁曾想过你的母语是汉语?在母语还没有学明白的前提下,去学着外国的语言。请记住你是中国人,汉语才是你的母语!外国语言又发展到了学业上,许多国人都想去国外留学,认为国外比国内好,抛弃了生养你的土地。试问,谁又曾想过多年之前的杀戮?所谓的东亚病夫! 外企的到来,带走了人的良知。国内无数个地区有着外国的企业。本应拒绝外企的我们,被人怂恿着买外国的东西,为外国增加收入。你们可曾记得钓鱼岛事件?可曾想到你的国家处于发展中期?外国处心积虑挣着中国的钱、压榨中国的人才、“高薪”聘请着中国的留学生。你们可曾知道高薪不过诱饵而已!真正的目的、有谁知道?在外国工作,回国后说着外国的发展、外国的前景,说自己的国家比不上外国。你可曾想过,不好的是你的国家、而你是这个国家的人!身为中国人就应该为自己的国家着想、应该为国说话、而不是做“卖国贼”诋毁自己的国家! 多少学生成绩不好、就连母语也很差劲。当问他们为什么不学自

己国家的语言时,他们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没意思啊,还没有外语好玩!作为国家的新一代,并不注重国家的发展。这是可耻的!请记住:中国是你的国家、你是中国人、汉语是你的母语! 汉语的博大精深,令许多外国人也赞美不绝。多少外国人找着名师学汉语?多少外国人为汉语的精妙之处而慨叹?又有多少外国人因不会汉语而遗憾?他们的回答是:数不胜数! 世界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但多用的是汉语。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骄傲。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自豪!中国虽不是发达国家,但它是生养我的地方。汉语虽然不是通用语言,但它是我的母语! 我想说:身为中国人,我会为国奋斗,用我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我会把汉语文化传扬四方,因为那是我的母语!

汉语演讲稿

汉语,我们生命的语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汉语,我们生命的语言》 闲暇的时侯,我总喜欢把一个个汉字捧在心头把玩。小小方块字,乍一看, 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仔细看,端端正正,极富神韵。再端详,不由得叹为观止,折服得五体投地。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之母。方寸之间,包容天地精华。挥洒之际,尽显中华风韵。她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魅力四射,撼人心魄。这就是我们的汉字的魅力,汉语的风韵。 曾经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的一次演讲比赛中,一个女孩子所讲的 故事令下面的听众肃然起敬。 在故事中,有一个孩子问妈妈:“加拿大孩子来我们学校了,老师要我们说 英语,将来有一天我们去加拿大了,他们和我们说话用什么语言呢?” 妈妈说:“也用英语啊!” 孩子着急地说:“这样不公平吧,来我们这里应该说汉语才对啊!我喜欢英语,但我更喜欢我们的汉语,有一天,我要到加拿大去教汉语,到美国去教汉语,到联合国去教汉语,让每一个国家的孩子都能学会我们国家的语言!” 孩子的话诚然有些稚气,但却说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我国许多地方 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都在提倡双语教学,各级各类考试都以外语成绩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整个中国的校园英语成了压倒一切课程的课程,而对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远赶不上英语,扪心自问:“我们母语的地位还尚留几许?” 也许有人认为所有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表达、交流的工具罢了,但台湾著 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央视《百家讲坛》演讲时告诉我们:母语是灵魂的语言,而外语是工具的语言。工具岂能和我们的灵魂等同视之?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汉语言文字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几遭磨难,但她 仍像我们的民族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本身就蕴含着特殊的美感,丰厚的情意,悠久的文化,绵长的历史——她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也只有热爱、谙熟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才有资格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 著名教学论专家杨启亮先生的话常常撼动着我的心灵:“每每看到有越来越 然无知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会凄然感慨却欲哭 无泪,这真是令人心碎的语文教学命运,因为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我们母亲说的 话——” 这番话也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在传播着中华民族乃至整 个人类的文明,我们在继承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啊!能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 的人类思想感情精华凝聚在这三尺讲台上的唯有我们——世间最可敬的人! 不可否认,在国人日益崇尚西方文化的今天,在分数决定命运的今天,我们 的家长宁肯花重金陪孩子去学连自己都一窍不通的英语、数奥以及五花八门的特 长班,也不愿意陪孩子聊聊自己熟悉的民族伟人;舍得花钱给孩子买自己也认为 该读的书籍,却没有时间也不愿意静下来陪孩子细细品味其中的精髓。就这样, 浑然不觉中,我们疏远了汉文化,汉语也慢慢地被我们在不经意间遗弃着。 对母语的情感是每个中国孩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最起码的民族情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情感,这是我们的责任,不,这是我 们的使命!很庆幸,我选择了教师,很庆幸,我选择了语文,课上带领我的孩子 们积极地走进文学的殿堂,尽情地在古诗美文中流连忘返。我们一起欣赏“汉字 宫”,领略古人造字的伟大;一起翻阅背诵古典诗词歌赋,与诗人一同感受祖国

保护我们的母语——粤语

现今世界各地都兴起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地运动.我国各地都不遗余力地发展地方文化事业,要想发展岭南文化我觉得必须由保护粤语开始做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从年起,每年地月日为“国际母语日”.它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地最有力地工具.保护母语跟保护文化遗产一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地课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粤语是广府地区人民地母语,也是岭南地区最重要地方言.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地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认识粤语地自身价值,对粤语进行大力地保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粤语地起源: 粤语,又叫广东话或叫“白话”.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是一种很有特色地方言.粤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地“普通话”. 粤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原一带地“雅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雅言是以黄帝为首地华夏部落联盟使用地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地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地“普通话”.雅言在今天地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地大量原素却保存于今天地粤语.可以说粤语才是真正地“国语”,而普通话却是元朝、清朝外族入侵中原所带来地发音语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粤语地地位: 粤语是广府地区使用最为广泛地一种方言.使用人口包括万广府人(广西多万、广东多万),还有加拿大、温哥华、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西海岸等华人聚集地城市社区及中国香港、澳门、广东地区,粤语是华人之间最通行地语言,华人电台节目更是以粤语作为主要地播音语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使用粤语地人口已有八千万—、亿.粤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地语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粤语地现状 随着这十几年来政府地强制推普工作地实行,普通话在广东地区地普及率越来越高,幼儿园到中学都强制使用普通话,在学校地授课时间几乎是听不到方言了.近年来孩子学到地粤语都不是从课堂得来地,他们掌握地粤语大多来自家庭成员地沟通或者来自社会地交往.有些地区地学校连课间时间也不准使用方言.更有甚者:东莞一小学为营造普通话校园,规定在校内讲方言教师须交纳学习费,有个老师跟校长说句“早晨” 要交十元地学习费.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示范白话该怎样读.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地广东小孩子大多存在着不会用粤语读书:很多地家长都反应说孩子只会说而不会读粤语.有一个爷爷在家叫读小学三年级地孙子读课文给他听听,孙子用普通话读得非常流利,但他一句也听不懂,就让小孙子用粤语来读一下,结果孙子不会读.他不免叹息,逢人就说,现在地孩子读那么多地书有什么用呢?连自己地话也不会了,都忘本了!本人有次在六年级地生字教学中,无意中发现学生不会用粤语读“锲而不舍”地”锲”字,一调查,竟然发现普通话都会读,但用白话来读却读得五花八门,个学生没有一个是读准确地.不会认读粤语中特有地字;在六年级地学生里(个学生,都是广东人)进行了一次调查,让他们认读以下粤语中常用地字(个):乜、咩、哋、啲、冇、谂、嚟、咁、冧、餸、畀、噏、嗌、偈、踭、嘅、脷、嗰、啖、孭、乸、奀、凼、攰、冚.结果发现能读准个字地同学只有个人,其它读准地都少于个字,更有个同学一个也不会.不明白粤语中地一些俚语地含义(一旧饭、挪嚟衰、依郁、好盏鬼等).这些情况说明一个现实:我们地母语逐渐被蚕食,面临着消亡地危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现在地学生几乎都有一部汉语字典(或新华字典),但绝大部分不会有粤语字典,也不知道有粤语字典.而市面地书店大多没有粤语字典出售地.那些说粤语地孩子们,还能够认识和写几个粤字吗?他们大多熟练地运用普通话,母语竟变成了次要地语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

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 ──商友敬教授访谈 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丁慈矿 一 丁慈矿:维特根斯坦说,我的世界的边界就是我语言的边界。全球化、网络、消费主义、流行文化贡献了许多新鲜词语,语言的外延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宽广。最近,我常常听到班里小学生说“劈开”一词,仔细一打听原来是“PK”,这是他们从一个流行电视节目中学来的,查了网络我才知道PK就是“现场比试较量”的意思。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我还看到“VS”这个词,什么“机器猫VS三角龙”“绿毛龟VS毛毛虫”等等。在外面听课也听到有老师问学生“你们是谁的粉丝”。还有钢丝、凉粉、酱紫……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小学语文教师们该如何面对? 商友敬:社会给小学生带来这么多新的语言、词语,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该不该出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给小学生的必须是规范的(不一定是典范)、生动的教学语言。在入学前孩子的语

言基本上是习得的,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语言是学得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净化掉许多杂质,净化不一定要书面化,不一定要是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而是要使它规范化、纯洁化。不是“粉丝”“PK”“VS”之类的词语不能存在,而是在课堂上我们要避免这种市井化的倾向。语言有时代性,我觉得对市井的、网络的、流行的语言,语文老师不要太害怕,也要懂得它,这些东西就像时髦的商品和广告语一样,好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淘洗它会留下来,若干年后也许会成为新的典范。不好的东西,各领风骚数十天,自然会被时间淘洗掉,我们不必过分担心。 丁慈矿: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也要面对种种考核,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外语考试,至于教师自身汉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能力倒似乎反在其次,因为考不好外语,你就没有参加评审的资格。语文教师的评级基本上由其外语水平来判定,真是咄咄怪事!与之相对应的是双语学校遍地开花,双语教学大有席卷全国之势。您对此怎么看? 商友敬:这个问题牵涉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我认为母语是根,外语是移植来的、嫁接上的。母语不但是交际的语言,也是思维的语言,是我们存在

汉语的魅力

汉语的魅力 我们的母语汉语是由汉字组成的,汉字是世界 上历史悠久的文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汉字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 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借助这些 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 不朽和辉煌。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 桑田,汉语却得以流传。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 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 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 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的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 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美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 丽的文字。汉字的奇妙处在于它的书法艺术,我 们的方块字横平竖直,下笔如运功,其味无穷。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甲骨文如神秘的 图画,隶书端庄美作文丽,楷书中规中矩,行书 玉树临风,草书笔走龙蛇。在书法家的笔下,每 一个汉字都可以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由汉字组 成的汉语,更是具有赏心悦目的绘画美。日照香 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短短几句,就在我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极为壮观的庐山瀑 布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极为清幽的松月泉石图。 汉语的魅力还在于她具有极强的概括力。慈母 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多少对母亲的思念与眷恋,仅仅二十个字,胜过 千言万语。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仅用10个 字就概括了汉朝名将韩信的一生。汉语中的成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 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 一种现象。像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就是一个寓 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汉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借助方块字和抑扬顿挫的语言,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语中阅读附答案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语中阅读附答案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语中。关爱母语,往小里说,有助于人们顺畅地交流和自由地表达;往大里说,则是关系到民族认同和文化接续的大话题。 我们深情地凝望美丽的、充盈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母语。“小时俟,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诗句为汉语蕴涵的人文精神做了生动的注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汉语认识世界,接纳客体,并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精神世界。孔子的汉语,李白的汉语,苏东坡的汉语,鲁迅的汉语,沈从文的汉语……中华文字列队而来,曾经和正在给予我们多少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陶冶! 我们也同样殷切地关注着母语表情达意的工具价值。专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交流表达”能力是一个劳动者的核心技能之一。此方面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自身吸纳信息和沟通外界的成效。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冷落母语的情形。无论是汉语的_______性还是______性,在目前的社会生活里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切。可能我们习焉不察,可能我们顾此失彼,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汉语曾经的魁力正在逐渐消退。新八股文体的套话连篇,部分网络语言的粗俗失范等等,都在提醒人们要关爱母语。 我们不一定赞同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但我们同样不赞同对汉语的_____、____、甚至_______。由此我们郑重呼吁:要关爱、重视母语,要学好用好我们的母语。在社会层面,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管理层面,有关方面应该将汉语能力列为一种评价制度.。实事求是,规范要求;在文字使用频繁的一些行业,比如新闻、司法、经济、教育等领域.提倡规范使用汉语。 我们相信,越是在开放、发展的大语境下,母语的天空越是自由开阔! 1.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给本文拟一个醒目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一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二、第三两段的内容,填入第四段横线上的两个词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要将“冲击”、“践踏”、“冷落”三个词还原于第五段中的横线上,其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二段至第六段,概括本文的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关爱母语的意义

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外语汉语都需过硬

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外语汉语都需过硬 随着汉语热潮在全球的澎湃汹涌,海外对汉语师资出现了“爆炸性”的需求。培养汉语的海外师资于是成为我国语言教育的当务之急。顺应这一趋势,“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高校兴盛开来,各地 学校以开办这一专业为重要任务,学生以考进这一专业为个人荣耀。 “汉语热”下学生汉语水平与能力现状 对外汉语吃香,似乎带来了汉语课程的生机。这让从事汉语教育的老师有了枯木逢春的感觉。汉语的学习成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当红”课程,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给予了汉语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努力。但是,审视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与能力,却不由得又让人平添几分 担忧。以笔者目前所在的学校及其对外汉语专业为例,这些学生外 语响当当,汉语的理论知识与语音技能却底气匮乏: 语音技能与普通话水平偏低。进入大一,不少学生首先犯难的不是英语的四六过级,而是汉语普通话测试如何达级。从近年测试效 果来看,学生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总体水平不甚乐观。即便在普 通话培训课程之后,大部分仍停留在中低等级别,高等级甚少,在 未来对外汉语师资的竞争上,并无语音优势可言。 比之语音面貌与普通话的不足,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欠缺与“误识”,则是更大的隐忧。由于汉语理论知识的“先天不足”,学生 对汉语许多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对应英语的基础之上。尤为突 出的如词类问题,比如考查学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两个 短语中的“努力”与“刻苦”是什么词性,在学语法之前,通常是 一边倒地回答“副词”,因为英语里是这样的。而根本不知道在汉 语里,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如此语言偏误在我们的母语教学中, 屡屡频现,从词类到句法,几乎是系统性的! 在我们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所做的“母语学习问卷调查”中,选择汉语语法复杂难懂的人数比例高达65.78%,加上语音选项的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 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怪不得老外学汉语最怕的就是成语。其实成语也很有趣。成语也造就了很多名人,有些名人也与成语息息相关,有些人因成语而漉传千古。比如孙山(名落孙山)、墨子(墨守成规)、叶公(叶公好龙)。下面就与成语息息相关的一些名人略作分析。 一、成语中的名人1、受人尊重的“名人”。如:愚公(愚公移山)。愚公因为每天挖山不止,做事有恒心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最终感动了天帝,获得了成功。因此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名人。2、让人鄙弃的“名人”。如:东施(东施效颦)。西施美吧,但她的名字未在成语中出现。东施这位丑陋的女子,因为模仿西施(虽模仿时愈加丑陋)却声名鹊起,亦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一、成语中的名人1、受人尊重的“名人”。如:愚公(愚公移山)。愚公因为每天挖山不止,做事有恒心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最终感动了天帝,获得了成功。因此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名人。2、让人鄙弃的“名人”。如:东施(东施效颦)。西施美吧,对外汉语https://www.sodocs.net/doc/0516532946.html,但她的名字未在成语中出现。东施这位丑陋的女子,因为模仿西施(虽模仿时愈加丑陋)却声名鹊起,亦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 二、与成语有关的名人1、名垂千古类。如:“不耻下问”的孙文子。他能放下架子,勇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个勤学好问的典范。“卧薪尝胆”的勾践。作为国王,睡柴草尝苦胆,能那样励志报仇,何愁打不败对手。“负荆请罪”的廉颇。老将军廉颇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时.就主动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请罪,这需要有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胸襟!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程门立雪”的杨时,“余音绕梁”的韩娥,“百废具(俱)兴”的滕子京,“闻鸡起舞”的祖逖,“约法三章”的刘邦,“背水一战”的韩信,“歃血为盟”的毛遂.“不求闻达”、“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庖丁,当“刮目相(待)看”的吕蒙,寻找“终南捷径”的卢藏用,抓住“彼竭我盈”战机的曹刿等,这里就不一j赘述了。2、臭名远扬类。如:“纸上谈兵”的赵括。饱读诗书的赵括,懂得很多的军事理论。但在战场上,不知灵活处理,被秦军射死,且所率部下四十万人马全部被俘。这教训是多么的惨痛。“莫须有”的秦桧。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桧为了诬陷岳飞,竟然以“也许有吧”来给岳飞定罪,真是荒唐至极。“指鹿为马”的赵高。赵高实在“高”,他竟然想出了这样一个“绝招”来考察那些大臣。这家伙确实太“有才”了,治人的天分也非常人所能及的。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有勇无谋”的吕布,“按图索骥”的伯乐之子,“揠苗助长”的战国时宋人,“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杞人忧天”、“掩耳盗铃”中的无具体姓名的愚人。3、不加褒贬类。如:“自相矛盾”的楚人。那位楚人也太能吹了,为了推销自己的矛与盾,他竟然不顾两者的相互抵触,把话说绝。当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时,他就哑口无言了。这位楚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时,脑筋是动了一番,也够聪明的,但千万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草木皆兵”的苻坚。把草丛和树木都当做了敌兵,、这也太惊惶失措了。这样的疑神疑鬼,怎能打胜仗呢?“买椟还株”的郑人。别只看重“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的木匣子,而把真正的宝物交还人家。这种只注重外表,忽视实际,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做法,只会被人耻笑。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谈虎色变”的田夫。“朝三暮四”的训猴员,“杯弓蛇影”中的乐广的客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刘邦,惯用“请君人瓮”之法的周兴,听到“四面楚歌”就丧失斗志的项羽。

汉语才是我们的母语

现在如果我对别人说要重视汉语文化的学习,体现咱汉字、咱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重要性,我可能会被许多同学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所惊呆,那眼神可能在告诉我: 什么年代了,还学汉语,还学汉语文化? 咱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汉语? 首先,我们是个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学习和传承中华文明、汉语文化。 其次,咱们是个文化人,咱们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汉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就是我们的生命。 第三,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的学习能陶冶性情、提升品位与修养。 汉语是我们的基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她,并且要发扬光大。而现在的年轻一代,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了,可是到了过年的时候,连几幅对联都作不出来,更不说诗词了。 ——“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2010年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对此,一位高校招办老师就做出了之前那么一个荒谬至极的解释。而在招考现场的一位学生家长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为什么英语是文理科学生必考的,而语文不是呢,不都是语言吗?” “取消语文教学,高考取消语文考试是个很不错的办法。现在最大的头都不是学文科的,学汉语哲学历史没用。” 2006年第三期,吴复民《透视汉语“外热内冷”之怪现状》一文中说:

当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通过六级、八级,甚至托福考到600分以上者已是司空见惯。但许多人的中文水平只能和初中生打个平手。 从这其中我们看出了什么?学习外语当然不错,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大部分对我们自己的汉语却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千军万马的人学英语,不到10岁的小学生都在考托福,只是功利主义地学,把母语搞丢了。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本身必须有一定的母语修养,而且母语修养越高外语水准越好。丢了母语,这是断了自己文化的根。再这样下去,高级外语人才也将出现断层。而且,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谁会真正来尊重你!失去母语,我们也将失去世界! 有人说你的外语水平取决于你的汉语水平。对此我也表示赞同。莎士比亚在其《驯悍记》一书中写到: Don’t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学习汉语也一样,不要认为汉语仅仅了解就行了,应该还要有意念去深入、去研究、去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水平。因为只有对一门语言学得越深入,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 余秋雨在其《华语情结》一文中也写到: 语言像山岳一样伟大。不管哪一种,堆垒到20世纪,都成了山。华语无疑是最高大幽深的巨岳之一了,延绵的历史那么长,用着它的人数那么多,特别有资格接受e.sapir给予的“庞大”、“广博”这类字眼。一度与它一起称雄于世的其他古代语言大多已经风化、干缩,唯有它,竟历久不衰,陪伴着这颗星球上最拥挤的人种,跌跌撞撞地存活到今天。但是,山一大又容易让人迷失在里边。苏东坡早就写好一首哲理诗放着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终身沉埋在华语圈域中的人很难辨识华语真面目,要真正看清它,须走到它的边沿,进出一下山门。 现在,上大学、读研究生、求职、评定职称,英语都是必考科目,而汉语却不是所有大学的必修科目,更不是考研、评职称的考查科目。大学语文教育被排除出公共必修课。“为考试而学”的指挥棒压制了青年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人们看来: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阅读习题及答案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阅读习题及答案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决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本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骄傲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骄傲,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开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长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替代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习题,汉字又蒙受了“笔划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仍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习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本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开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开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

的感觉,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确实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开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无独有偶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种,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假如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腔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结实的中国人。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4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学好我们的母语的关键是识字教学,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 我多年的识字经验是: 1、在游戏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跟他交朋友,看谁交的朋友多,就给谁鼓励,并且以交的朋友多少评价学生的习字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看拼音自学生字的能力。这样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挥、拉、打、哭、笑、盯”等生字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这些动作,小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很容易就记住这些生字。 3、让学生总结规律学习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我带领孩子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江、河、海、湖、池","跑、跳、跃、蹲"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分析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最后让孩子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自己去学习习字,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孩子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我还利用猜谜语、编顺口溜、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等方法培养孩子独特的识字能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借韩麦尔的口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其实际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法语,不要忘记祖国。我们认为汉语——我们的祖国语言,我们的母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请大家看一首英文诗的翻译。 【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译文一(普通版)译文二(文艺版) 你说你爱雨,你说烟雨微茫,兰亭远望;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那遮挡的伞;后来轻揽罗裙,面遮霓裳。 你说你爱太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但烈日当空时你却看见了它的阴影暗光;后来内藏西楼,静立亭旁。 你说你爱风,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但微风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门窗;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你也爱我,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而我却为此感到彷徨、忧伤。我却泪波微转,兀自感伤。 译文三(诗经版) 译文四(离骚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君乐雨兮启伞支,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君乐昼兮林蔽日,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君乐风兮栏帐起, 子言偕老,吾所忧之。君乐吾兮吾心疑。 译文五(七言绝句版) 译文六(七律压轴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遮幽香。 喜日偏向树下倚。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 欲风总把绮窗关,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 叫奴如何心付伊。怜卿一片相思意,意恐流年拆鸳鸯。 一首简单的英文诗,我们用汉语翻译过来,却能有六种不同的译法,而且译文均淡雅而艳丽,极具美感,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种语言能和她媲美。这就是我们的汉语。我们认为汉语是世界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基于我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更由于我们的汉语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韵味。

汉语带给我们的知识

汉语带给我们的知识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假如我们连自己的母语都写不好,难道不感到可悲吗?虽然我们从小就会说汉语,但是我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吗?不能。汉子的构造复杂而多变,如:形近字、多音字……都代表不同的意思,每一个词是那么栩栩如生,是那么美好。 说起语言,我看见那些很小的孩子,开始学会说话岛上学时,大多数都可以将普通话了。说到这儿,我就想起我小时候,从说话吞吞吐吐,到上二、三年级时都会说点儿普通话,到上五、六年级时差不多才会说了。语言像一个大大的太阳照射着我,把我从一颗种子变成树苗,播种、生根、抽芽、长树叶时,它都照射着我,给我阳光。没有汉语,哪有正在写字的我,哪有会说会唱的我。汉语把不会写字、说话的我,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我。让我能够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遇到的磨练、感受的幸福都抒写下来。谁能说汉语没有带给我们知识?当然,汉语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我学习了汉语,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做人,还学回了替别人着想。“感恩”最让我刻骨铭心。只有语言是不行的,同样也要教师的教导。说起教师,是那么的伟大而又坚强,他们无私奉献的传作_文_吧https://Www.zuOweN8.coM/授知识给自己的学生,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劳累,知识默默无闻的工作,俗话说得好:“教师如同母亲,都有一颗慈祥的心。”教师有温柔的一面,也有凶恶的一面,以前的我总是这么认为的,教师打我就是恨我。现在我从汉语知识中明白了,

教师是为了我们能学到更多知识,了解更多文化。同事教师很温柔,当你不会做习题时,他们总是耐心地讲解,总是那样……。教师也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有时,有的学生太不听话了,硬要跟教师作对,有的教师管不了,只有气得火冒三丈,严重的话,甚至要气哭,自己悄悄的躲着哭,他们是那么委屈。自从我了解汉语知识以后,我就知道,教师是那么的伟大而坚强,我们怎么可以这样?作为学生怎么可以这样无法无天呢?汉语让我知道感恩,所以我要对教师说:“你们辛苦了!”“你们是伟大的!”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可以老去,但是我们的母语不能老去,它的造字是多么美好、精巧,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蹁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我们不仅要记住汉语,还要记住它带给我们的知识,更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牢牢记住它。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汉语带给我们的知识感到骄傲骄傲吗?

“学国语、讲国语、用国语”发声亮剑

精心整理“学国语、讲国语、用国语”发声亮剑 巴州石油二中陈小峰 学习、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爱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各族群众广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形势需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始于发明创造,始于文明进步,始于和平安康,始于幸福生活。维吾尔族干部群众和学生 解,多一份包容,那么可恶的“三股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就不会有机可乘。而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应该从国家通用语言入手,就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掌握汉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语言,更是打开了如何与其他兄弟民族相亲相爱的新世界。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他们深深体会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是为了促进中国各民族之间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

仅仅是掌握了语言,而是打开了一个通向广阔世界的通道,打开了一扇通向不同知识领域的大门。 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理解的基础是交流沟通,交流沟通的工具是语言。各民族只有学好用好汉语,才能够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友谊,互相帮助,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于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就是认识新世界、文化知识的桥梁。我们要以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三股势力”、彻底消灭“两面人”和“两面派”、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团结上立标树旗、以身垂范,团结带领各族师生员工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把汉语言学习与“五个认同” 握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途径就比较窄,比较慢,就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学好国语,首先要认识到学习国语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一个沟通的桥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少数民族教师,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应该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国语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为当地的发展,稳定、和谐,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 学好国语,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民族团结是各族人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母语吧_初中作文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母语吧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请大家关注我们的母语吧,感谢您的阅读! 汉语是我们的规范言语,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语的包裹中。关爱母语,有助于人们顺畅地交流和自在地表达……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悄悄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由!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淋漓尽致!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用。我们应该远离多方文化的急躁,关爱我们共同的言语,生活才会愈加充实自然。 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言语,好像母亲的乳汁般滋养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开展之根,对国度是源源不时地动力。我深情地凝望美丽的,充盈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母语。但是,在这个喧嚣纷杂的年代,社会上呈现了较多严重的冷落母语的情形,人们开端崇尚新潮流的外来词汇,淡忘了最传统而又最丰厚的母语。可是,无论是汉语的人文性还是工具性,在目前的社会还没有遭到应有的关切。不由疑惑,我们的母语怎样了?我们终究应如何看待母语?一个不可承认的事突摆在我面前,汉语曾经的魅力正在逐步衰退。 远离急躁,关爱母语,我们将传承长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复兴的大旗,年轻一代怎容得遗忘母语?远离急躁,关爱母语。我们的生活将愈加充实和美丽,我们一样能跟上时期的步伐,正视世界面目一新的相貌。真正控制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的火种才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不一定赞同文化激进主义,同时也决不许诺对汉语的冷落,唐突以至蹂躏。我郑重呼吁:在社会层面,倡导说普通语,写标准字,根绝不合理的说法和写法;在管理层面,有关方面应该将汉语才能列为一项评价制度。脚踏实地,标准请求;在文字运用频繁的一些行业,

巧借汉语学英语

巧借汉语学英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学习外语时,当然应该借助我们的母语。 在不少同学看来,所谓借助汉语学英语,不就是用汉语来注英语读音吗,比如什么“爷死”、“估得”一类。其实不然。我们在此介绍一种借助汉语来准确理解英语词汇含义的方法。下面略举几例: 例一,如何区分besides和except besides和except中都意为“除……以外”。区别在于besides表示“除……以外还有……”,即besides后的内容是“加”在总数之内的,不妨在旁边写一个“加”字;而except 则是“除外”之意,不妨在旁写上一个“减”字,意思是从总数减去,不能算在总数之内。例如: Besides English, we study politics, Chinese, maths,physice, chemistry and so on. 除了英语,我们还学习政治、汉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英语应加在学习的总科目之内,应为“加”.) We have lessons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了星期天,我们每天都上课。(星期天不上课,应从上课的天数中除掉,当为“减”。)例二,如何区分in the east和to the east in the east意为“在东部”, 可以在旁注一“内”字,意为 说话人或所说事物在“东方”内;而to the east意为“在东方”、可在旁注一“外”字,意为说话人或所说事物在“东方”外。例如: China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 中国在亚洲的东部。(中国在亚洲之内,用in) Japan 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边。(日本在中国版图之外,用to) 例三,如何区分lend和borrow 1end 意为“借”,表示把某物借给某人,不妨注一“出”字;而borrow意为从某处或某人那里借来某物,不妨注,“进”字。例如: Can you lend me your dictionary? 你可以把字典借给我吗?(借出去) I am going to borrow some magazines form the library. 我打算从图书馆借几本杂志。(借进来) 例四,如何分区put on和wear Put on意为“穿……”,表示穿的动作,不妨在旁注一“动”字;而wear意为“穿着……”,表示穿的静的状态,不妨 在旁注一“静”字。例如: I’ll put them on as soon as I get up. 一起床我就穿上它们。(表示穿的动作) I’11 wear my best clothes. 我要穿最好的衣服。(表示穿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