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塑师德之魂,构建和谐教育

重塑师德之魂,构建和谐教育

重塑师德之魂,构建和谐教育

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谷保丰

摘要:本文从尊重学生,傾注爱心,培育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的前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升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的核心;更新观念,育人为先,创新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的目的等方面来论述和谐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体制的创新,来自师德的创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构建出和谐的教育。

关键词:师德爱心和谐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

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同时提出的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其实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先导性作用,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和谐教育是实现师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主要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应该有新的拓展和进取。其重要的一条必须长期坚持和发扬的,那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育工作的对象,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每一个学

生倾注爱心。没有火热而真挚的爱心,就没有资格当人民教师。同时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下面我就对提高教师师德,构建我们的和谐教育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傾注爱心,培育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

的前提。

尊重学生,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决不能主观武断地制造“冤案”,使学生的自尊受到无辜的伤害。特别是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这样,老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会使学生更加信赖和尊重你。也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民主,平等待生,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卓有成效。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有专家

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教学过程。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指出,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与讲课质量的高低,全不相干;尽管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中的态度。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和谐教育需要尊重和爱心,尊重和爱心是和谐教育的前提,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有

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看到学生思想品质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尊重、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升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

的核心。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师德示范者。师德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关心学生,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和谐教育的实施,

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体现和谐教育的核心。

三、更新观念,育人为先,创新师德,是和谐教育产生

的目的。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当前,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潮,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冲击,导致了理想情操的失落,实利物欲的上升,道德水准的下降。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新时代的到来,无疑需要我们创造全新的理念,但这全新

的理念要有它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他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今天的新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之中。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教师职业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流传下来,而且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依据。

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种说法过去强调的是灌输古代的道德准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今天具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用现代观念对其进行新的阐释:所谓“传道”,即弘扬规范的人伦思想,就是“育人”;“受业”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而“解惑”不仅是解学习之迷惑,也有解善恶之惑,解美丑之惑,解真假之惑的蕴涵。那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师德创新就通过拓展传统教育理念获得了新的突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所用。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合作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教

师角色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就是采用了优秀教育理念的证明,也是和谐教育的实践。

总之,和谐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体制的创新,来自师德的创新,要从“头”开始,既要重新开始审视、把握教育管理的契入点,也要注重对人思想的开发和激发,教学中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自己在学,”总是力图“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可是管理中我们却常常丢弃了这样的法宝。我们虽然不能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当事业去追求,当艺术去奉献,当科学去探索,但教育这个行业拥有更多的,对教育一颗痴心、一片痴情、一分痴迷的人,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不变色、不变质。我们决定着学校的明天,学校也决定着我们的明天。师德创新,要从思想入手,要抓住细节,创设情境,打动情感,震撼心灵。只有相互吸引、支撑、依赖,通过科学的管理,良好的师德,把散落的火种聚集起来,放大增效,才会有光,才会有热,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构建和谐教育的奇迹。

工作单位:河南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通讯地址:河南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邮政编码:455000

作者:谷保丰

联系电话:135********

电子信箱:aygbf@https://www.sodocs.net/doc/0316890988.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