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合的研究_李建宗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合的研究_李建宗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合的研究_李建宗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合的研究_李建宗

最新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资料

5000t/a 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组织与实施 1: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分子式 C4H6O2或CH2CHCOOCH3,熔 点 -75℃ ,沸点:80.0℃,微溶于水。用于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水中溶解度在20℃时为6G/100ml ,40℃时5G/100ml 、水在丙烯酸甲酯中溶解度为1.8ml/100G 。溶于乙醇和乙醚。在贮存过程中易聚合,光、热和过氧化物能加速其聚合作用。纯粹的单体在低于10℃时不聚合。通常加入对苯二酚单甲醚0.1%作阻聚剂。相对密度(d204)0.9561。熔点-76.5℃。沸点70℃(81.06kPA)。折光率(n20D)1.401。闪点(开杯)-4℃。易燃。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0.3G/kG 。有催泪性。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 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简写为MA)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单体,丙烯酸甲酯可以和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等)及官能性单体[如: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羟丙酯、缩水甘油酯、 (甲基)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进行交换、共聚、接枝等,做成上千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主要是乳液型、溶剂型及水溶型),广泛用作涂料、胶粘剂、睛纶纤维改性、塑料改性、纤维及织物加工、皮革加工、造纸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许多方面。 现有生产方式 乙炔法(雷珀(Reppe)法) 是先将乙炔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用溴化镍为催化剂(作为羰基镍的来源),溴化铜为助催化剂,反应条件为:8~10 MPa ,200~225℃,丙烯酸的产率为90% (对乙炔)或85% (对CO),BASF 和Dow-Badische 相继于1960年进行工业生产,两者略有不同之处,前者用酸作催化剂进行甲醇酯化,后者用Dowex 。50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此法的特点是不用高压处理乙炔,用镍盐作催化剂,而不用有毒的羰基镍。 丙烯睛水解 这是丙烯腈水解,酯化后制取丙烯酯化的方法。 424242222242SO H NH COOR CH CH SO H CONH CH CH O H CN CH CH ROH SO H +?=??→???=??→?+? 反应分为两步,由利用丙烯腈水解的酰胺化反应与利用醇的酯化反应组成。在第一步反应中,是在70~100度将丙烯腈添加到硫酸水溶液中以合成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加适量的水和醇进行酯化。生成的酯用来蒸馏分离掉副产物硫酸氢铵后再送到精制工序。 这种方法所制得的丙烯酸酯的收率系随醇的种类有所不同,使用甲醇的时候,丙烯酸甲酯的收率按丙烯腈计高于85%,以甲醇计高于75%。至于用丁醇以上的高级醇,在经济上还存在问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副产品是丙烯酸甲酯的二倍。(重量)即以硫酸氢铵为主要成分的废液,而处理这种废液有很多困难。因为不能将其扔掉,只能用于硫酸回收,或用来制造硫酸铵。另一个缺点是丙烯腈直接合成高级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大规模工厂的生产。 烯酮法

乳液聚合体系及合成工艺

乳液聚合体系及合成工艺 (2007-03-12 14:35:13) 转载 分类:现代水性涂料 一、构成乳液聚合体系的组分 乳液聚合体系的主要组分有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和介质,另外根据需要加入其他组分,如助乳化剂、分子量调节剂、pH缓冲剂、抗冻剂、螯合剂、增塑剂、保护胶体、消泡剂等。 1.单体 (1)在乳液聚合中单体用量一般控制在40%-50%之间。 (2)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主要决定于乳液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涂料用聚合物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一般在15~25度之间,低于室温。 硬单体(玻璃化温度高的单体)有甲基丙烯酸甲酯(Tg 105)、 苯乙烯(Tg 105) 丙烯腈(Tg 100) 氯乙烯(Tg 75) 甲基丙烯酸乙酯(Tg 65) 偏二氯乙烯(Tg 52) 软单体(玻璃化温度低的单体)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Tg -85) 丙烯酸丁酯(Tg -54) 丙烯酸异丁酯(Tg -17) 丙烯酸乙酯(Tg -22) 丁二烯(Tg -20) 氯二丁烯(Tg -45)

玻璃化温度适中的单体有醋酸乙烯酯(Tg 29) 丙烯酸甲酯(Tg 8) 甲基丙烯酸丁酯(Tg 20) (3)线性聚合物进行交联,以生成网状结构聚合物。有自交联和外交联两种。 二、乳化剂 1。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和非离子型乳化剂。 2。乳化剂的选择原则: (1)所选择的乳化剂的HLB值应和所要进行反应的乳液聚合体系相匹配。 (2)所选用的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应低于反应温度 (3)所选用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点应高于反应温度 (4)对离子型乳化剂来说,应选用乳化剂分子的覆盖面积尽可能小; 对非离子型乳化剂来说,应选用乳化剂分子的覆盖面积尽可能大(5)应选用临界胶束浓度尽量小的乳化剂 (6)应选用增溶度大的乳化剂 (7)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有协同效应,即两者联合使用比各自单独使用效果都要好。 (8)选择与单体化学结构类似的乳化剂可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 (9)亲水性较大和亲水性较大的乳化剂联合使用时乳化效果较好。 (10)所选用的乳化剂不应干扰聚合反应。 (11)选择乳化剂时应考虑其后的生产工艺和聚合物乳液的应用 (12)所选用的乳化剂应该货源广阔、立足国内,价格低廉。 三、引发剂 热分解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剂 四、分散介质

年产万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前言 丙烯酸(AA)及丙烯酸酯类 (AE) 工业为民生基础工业极重要的一环,日常生活中处处与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工业发达国家均将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工业列为工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合成纤维、树脂、乳化油漆、水性涂料、高吸水性树脂等均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工业之下游产业。其次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制品在工程、纤维、建筑及民生工业领域里亦为不可或缺的产品,如丙烯酸乳胶建筑涂料、密封胶等,丙烯酸酯类建筑乳液产品因性能优异和对环境友好,可用作内、外墙涂料,深受用户青睐。根据预测,综上所述,预计2010年我国丙烯酸及酯需求量将达116万吨,同时丙烯酸酯需求仍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宁波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是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被国务院定位为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及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化工项目的重点投资区域和出口贸易加工区。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及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冶金、食品、医药等各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宁波市利用其沿海北仑深水良港的有利条件,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发展需要大进大出的临港性工业,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化工生产厂家在此投资,已经形成台塑工业园区、青峙化工区和大榭化工专区组成的大型化工基地。 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坐落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台塑工业园区内,是由属于台塑关系企业的台湾塑胶工业(开曼)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为外(台)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5357万美元,主要经营范围是丙烯酸(AA)及其酯类(AE)的生产销售,是台塑关系企业宁波石化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为30个系列工程项目之一。该公司现有规模为年产丙烯酸16万吨和丙烯酸酯20万吨,工程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6年1月建成,2006年2月申请进行了试生产,并于2008年8月通过了环保竣工验收。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对丙烯酸及酯类的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拟投资万美元,于现有厂区预留用地建设实施“年产16/20万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扩建项目”,本项目年产丙烯酸16万吨和丙烯酸酯20万吨,待项目建设完成后,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将会形成年产丙烯酸32万吨和丙烯酸酯40万吨的生产规模。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实验一溶剂型丙烯酸酯的合成实验(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涂料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可采用溶液聚合,乳胶聚合,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及非水分散聚合,其中以前两种方法最常用。 溶剂型丙烯酸酯树脂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的成膜主要是通过溶剂的挥发,分子链相互缠绕形成的。因此,漆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单体的选择,分子量大小和分布及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漆膜的性能如光泽,硬度,柔韧性,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性等都与上述因素有关。漆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一般在30000-130000之间,共聚物组成的均一性主要是通过分批逐步增量投入反应速度快的单体来实现的。漆膜的硬度,柔韧性等机械性能又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 g)有直接的关系,共聚物的T g可由Fox 公式近似计算。 对于溶剂型清漆的配方设计,溶剂的选择极为重要,良溶剂使体系的粘度降低,固含量增加,树脂及其涂料的成膜性能好,不良溶剂则相反。选择溶剂时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成本,对树脂的溶解能力,挥发速度,可燃性和毒性等。成膜物质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组成,也可以与其他成膜物质合用来改进其性能,混溶性好而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以及过氧乙烯树脂等,它们在配方中的比例,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择。 热塑性丙烯酸酯清漆表现了丙烯酸酯树脂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色泽,耐大气,保光,保色等性能,在金属,建筑,塑料,电子和木材等的保护和装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电动搅拌机,电动热套,四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涂-4

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第16卷第5期应用化学Vol.16No.5 1999年10月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CHEMISTR Y Oct.1999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吴启辉 肖晓银 杨毅芸 蔡丽蓉 戴鸿平 孙世刚3 (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化所,厦门361005) 摘 要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11mol/L H2SO4溶液中邻苯二 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及聚合膜(POPD)的电化学性质.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 014V(vs1SCE).从EQCM数据得知在酸性水溶液中邻苯二胺较易发生聚合,在邻苯二胺单体氧 化的同时电极上就有聚合物沉积引起表面质量增加.质子在POPD膜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POPD膜质子化(氧化)或去质子化(还原)的同时使阴离子嵌入膜中或脱出,使EQCM 电极频率发生变化,根据Sauerbry方程计算了阴离子迁嵌入或迁脱出量及其随POPD膜质量和电 位扫描速度的变化. 关键词 邻苯二胺,电聚合,石英晶体微天平,循环伏安法 原位红外光谱[1]、二次离子质谱(SIMS)[2]和X射线衍射[3]等谱学技术已被用于研究膜的聚合、离子在膜中的络合及嵌入和膜的结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PM)[4]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聚合膜微观结构的认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5]可提供电极表面纳克级质量变化信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借电极质量的增减有可能直接探知电极表面微结构的变化,是研究化学修饰电极的形成过程及膜内离子、溶剂传输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6].文献中对电聚合邻苯二胺的研究多注重膜的结构和膜修饰电极动力学[7~9],较少涉及膜的形成过程及膜的阴离子迁入、迁出的化学性质[10].本文运用EQCM方法,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对邻苯二胺电聚合及其膜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了原位跟踪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有关反应机理的认识. 1 实验部分 化学纯邻苯二胺(o2PD)经三次蒸馏水2次结晶纯化,溶液均用三次蒸馏水配制.A T2cut (即沿主光轴35°15′切割)石英晶体金电极(SEI KO EG&G公司)的几何面积为012cm2,基频f0=9MHz,在电解液中测得f0为8182MHz.当振动频率减少时,电极表面质量增加,反之减少.根据Sauerbry方程[11],当频率变化d f小于基频的2%时,有如下关系d f=-C f d m.式中,d f=f-f0,d m(g/cm2)为电极表面质量变化,C f是质量灵敏度因子.根据文献[12],当f0=8182MHz时C f=01176×109Hz?g-1?cm2.即每平方厘米面积增加1纳克的质量引起晶振电极频率减少01176Hz.根据法拉第定律,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邻苯二胺单体的质量:d m′=d Q M/n F.d Q为电化学反应电量,M为邻苯二胺单体的摩尔质量,n为反应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可得到用循环伏安方法电聚合邻苯二胺时,第i次电位循环扫描中的电流效率[12],ηi=d m/d m′=n F|d f i|/(C f M d Q i)×100%,从文献[13]可知n=2167. 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为防止Cl-、K+等离子对测试的干扰,将其用液桥与工作电解池隔开.辅助电极为铂片(1cm×1cm).QCA917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SEI KO EG&G 1998212214收稿,1999207205修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833060)

甲基丙烯酸丁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01 CAS: 97-88-1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n-butyl ester 别名: 异丁酸正丁酯 分子式: C8H14O2;CH2C(CH3)COO(CH2)3CH3分子量: 142.22 熔点: <-50℃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0(20℃) 蒸汽压: 4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 用途: 革及造纸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乳液聚合合成及生产工艺

乳液聚合 班级:高分0942 姓名:冯会科学号:200910211239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聚合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 乳液聚合体系至少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四个组分构成,一般水与单体的配比(质量)为70/30~40/60,乳化剂为单体的0.2%~0.5%,引发剂为单体的0.1%~0.3%;工业配方中常另加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和表面张力调节剂等。所得产物为胶乳,可直接用以处理织物或作涂料和胶粘剂,也可把胶乳破坏,经洗涤、干燥得粉状或针状聚合物。 乳液聚合的发展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聚合物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乳液聚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有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构成。 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上世纪早期,一般公认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德国Bayer公司的H.Hofmann的一篇关于异戊二烯单体水乳液的聚合专利。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40年代Harkins定性地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乳液聚合机理。后来,Smith和Ewart,建立了定量的理论,提出了乳液聚合的三种情况及乳液聚合过程的三个阶段,即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I)、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II)及乳液聚合完成阶段(阶段III),这一理论被视为乳液聚合的经典理论。此后乳液聚合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关于常规乳液聚合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组分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合成高固含量的乳胶、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等方面。另外,在传统乳液聚合工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无皂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的聚合工艺。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新的聚合技术与乳液聚合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分隔体系的聚合反应,有着共同的一些优点。 乳液聚合—聚合机理

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 1 前言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原料,可以用于生产涂料、粘合剂、塑料等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便宜。丙烯酸酯类单体多是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乳液聚合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因为它以水作溶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其特点是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聚合体系即使在反应后期粘度也很低,因而也适于制备高粘性的聚合物; 能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可直接以乳液形式使用。本实验利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来探究其性质以及应用。 2 实验目的 1)掌握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工艺路线; 2)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乳液聚合的机理; 3)了解高聚物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原理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乳液的稳定性会发生变化。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与用法、pH值、引发剂的类型与加入方式、单体的种类与配比、加料方式、聚合工艺、搅拌形状与搅拌速度等都会影响到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最终乳液的性能。功能性单体如硅烷偶联剂、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等作为交联单体参与共聚,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但因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聚合过程中若在水相发生均聚形成水溶性大分子,会产生絮凝作用,极易破乳。因此选择合适的乳化体系和聚合工艺对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聚合物乳液承受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称为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局部胶体稳定性的丧失会引起乳胶粒的聚结形成宏观或微观的凝聚物,即凝胶现象。凝胶多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块状聚合物,有的发软、发粘,有的发硬、发脆、多孔。在搅拌作用下凝胶分散在乳液中,可通过过滤法或沉降法除去,但有时也会形成大量肉眼看不到的、普通方法很难分离的微观凝胶,使乳液蓝光减弱颜色发白,外观粗糙。严重时甚至整个体系完全凝聚,造成抱轴、粘釜和挂胶现象。 乳胶粒子的表面性质与吸附或结合在其上的起稳定作用的物质有关,酸性、碱性离子末端以及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的乳化剂在一定的pH值下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使乳胶粒子表面带上一层电荷,从而在乳胶粒子之间就存在静电斥力,乳胶粒难于互相接近而不发生聚结。当乳胶粒表面吸附有非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保护胶体时,其稳定性则与空间位阻有关。 因此乳化剂的选择是决定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乳化剂虽不直接参与反应,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将直接影响到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此外乳化剂的类型、用量和加入方式对乳胶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所选用的乳化剂不适合本乳液聚合体系,则不论怎样改变乳化剂的浓度和调节聚合工艺参数,乳液聚合仍不能平稳进行或是所得到的乳液产品缺乏实用价值。离子型乳化剂的特点是乳化效率高,可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胶束和乳胶粒子尺寸小,机械稳定性好,但由于其离子特性对电解质比较敏感;非离子型乳化剂对电解质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机械稳定性不好,对搅拌速度比较敏感。离子型乳化剂主要靠静电斥力使乳液稳定,而非离子型乳化剂主要靠水化,两种乳化剂复合使用时,两类乳化剂分子交替吸附在乳胶粒子表面上,既使乳

丙烯酸正丁酯MSDS

丙烯酸正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正丁酯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253CAS No.:141-32-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丙烯酸正丁酯141-32-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 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 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 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 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 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 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 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限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ACGIH 10ppm,52mg/m3[皮] TLVWN:未限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溶剂解析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合成工艺学题库-作业题库

第一章 1.试述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的主要任务。 2.简述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型,主要品种以及发展方向。 3.用方块图表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说明每一步骤 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4.如何评价生产工艺合理及先进性。 5.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 1.简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即三烯、三苯、乙炔)的来源。 2.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3.如何由石油原料制得芳烃?并写出其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工艺过程。 4.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的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5.简述从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出发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单体合成路线(可用方程式或图表表示,并注明基本工艺条件)。 6.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7.简述苯乙烯的生产方法。 8.乙烯氯氧化法生产氯乙烯所采用的一步法、二步法及三步

法三种方法之主要差别是什么? 9.试述合成高分子材料所用单体的主要性能,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以及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论述乙烯产量与高分子合成工艺的关系。 第三章 1.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工艺过程中如何调节? 2.自由基聚合所用引发剂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引发剂的分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剂的半衰期的含义是什么?生产中有何作用? 4.引发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哪些因素考虑?为什么? 5.举例说明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调节剂,阻聚剂,缓聚剂的作用。 6.为什么溶剂分子的Cs值比调节剂分子的Cs小的多,而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往往比调节剂大的多? 7.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8.根据合成高压聚乙烯的工艺条件和工艺过程特点,组织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划出流程示意图。 9. 高压聚乙烯分子结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对聚合物的加工及性能有何影响。

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 所在系部应用化学系 专业班级高聚物0921 学号0901310148 姓名赵丁 指导老师刘山 2012年4月

摘要 丙烯酸丁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通用型的丙烯酸中应用最广泛和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有着广泛的市场潜力和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以江苏省泰兴市裕廊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丁酯装置,由我公司冰晶车间所生产的丙烯酸残液和过量的丁醇原料在硫酸为催化剂的作用下,采用连续精馏式反应器,经过萃取、碱洗、回收、精制后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酸丁酯产品,以满足下游精细化工生产的原料需求。为了降低操作温度,防止高温引起聚合,此套装置的反应系统、精制系统及醇回收塔采用负压操作。同时,为了防止物料在工艺生产过程中聚合的加深,使形成的的聚合中心失活,在可能形成聚合物的部位都加了阻聚剂,主要在塔顶回流和反应器内,并向反应器及各再沸器加阻聚空气。整个工艺流程为连续化生产,生产丙烯酸丁酯能力为100000t/n。 关键词:丙烯酸丁酯;催化;阻聚;工艺

目录 第1章原料 (1) 1.1正丁醇 (1) 1.1.1正丁醇的理化性质 (1) 1.1.2正丁醇对环境的危害 (1) 1.1.3正丁醇的急救和应急措施 (2) 1.1.4操作处置与储存 (2) 1.1.5接触控制以及人体防护 (3) 1.1.6运输信息 (3) 1.1.7正丁醇用途 (4) 1.2丙烯酸 (4) 1.2.1丙烯酸的理化性质 (4) 1.2.2丙烯酸的制备 (5) 1.2.3丙烯酸的健康危害 (5) 1.2.4丙烯酸的危险特性 (6) 1.2.5丙烯酸的防护措施 (6) 1.2.6丙烯酸的应用 (7) 第2章催化剂 (8) 2.1硫酸: (8) 2.1.1硫酸的物理性质 (8) 2.1.2硫酸的化学性质 (8) 2.1.3硫酸的急救措施 (8) 2.1.4硫酸的消防措施 (9) 2.1.5硫酸泄漏应急处理 (9) 2.1.6硫酸的操作处置 (9) 2.1.7硫酸的用途 (10) 2.2对甲苯磺酸 (10) 2.2.1对甲苯磺酸的理化性质 (10) 2.2.2对甲苯磺酸的用途 (11) 2.2.3对甲苯磺酸的生产储运 (11) 第3章阻聚剂 (12) 3.1阻聚剂 (12) 3.1.1阻聚剂的作用 (12) 3.1.2阻聚剂的类别 (12) 3.2对苯二酚 (13) 3.2.1对苯二酚的物质性质 (13) 3.2.2对苯二酚的安全措施 (13) 3.2.3对苯二酚的灭火方法 (14) 3.2.4对苯二酚的紧急处理 (14) 3.2.5对苯二酚的危险性 (14) 3.2.6对苯二酚的操作处置与储存 (14) 3.3吩噻嗪 (15) 3.3.1吩噻嗪的理化性质 (15)

丙烯酸球场施工实用工艺流程

丙烯酸球场施工工艺流程 丙烯酸球场面料介绍: 性能特点:1. 色彩鲜艳丰富; 2. 水性原料,无毒,100%绿色环保产品; 3. 易施工,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4. 耐候性高,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抗紫外线性好, 颜色持久不退; 5. 极佳耐磨性、防滑性,不易起粉,弹性良好,有舒适 的运动感; 6. 附着力强,剥离强度高,不分层、透气性好,不易起泡 日常维护保养便利、费用低; 适用范围: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 产品运用:球场基础分沥青基础和水泥混凝土基础。 场地清理: 1)基础表面处理及清洁: ①清除场地上的杂物,污物。(不能将垃圾只扫在场边,而应将

场地周围的环境都清理干净,避免一吹风就将周围的垃圾吹入场中) ②若是水泥基础,应将基础表面的水泥浮浆及疏松部分清除掉,凸出部分应用铁锤或铁铲清除,还不能处理平的情况下就用磨机磨平,保证基础没有凸出部分。 ③根据水泥表面的酸碱情况来决定酸洗场地所用的盐酸浓度,水泥表面的碱性越高使用酸的浓度就越高,酸碱反应来中合表面的酸度,使底层同基础结合的更稳。(盐酸浓度一般在5--8%之间,酸洗完水泥面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保证混凝土表面无残留盐酸。)④若是沥青基础的,沥青表面如果油性太重不宜施工,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将沥青表面的油尽量冲洗干净,如有凸出部分要用大锤打平,疏松的部分要夯实。 2)基础表面清洁:用高压水枪清洗场地,除去场地表面灰尘。以上工作全部做完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1.粘接层的施工(专用于水泥混凝土基础) 粘接层: 1)用1#胶水全场均匀滚涂一层(材料级配:1公斤1#胶水:1公斤水。)搅匀后用滚筒或刷子涂刷于基础表面。胶水的作用是渗入到地表以下,起到防水和加强水泥的作用,加强底层同基础的结合,形成一层可紧密粘附在水泥混凝土地面上的涂层,为水性的100%丙烯酸涂料产品提供优质底层。涂刷约4小时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浅析乳液聚合的合成原理及和材料及稳定性

浅析乳液聚合的合成原理及和材料及稳定性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与用法、pH值、引发剂的类型、搅拌形状与搅拌速度、加料方式、聚合工艺等都会影响到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功能性单体如硅烷偶联剂、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等作为交联单体参与共聚,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但因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聚合过程中若在水相发生均聚形成水溶性大分子,容易产生絮凝现象,极易破乳。因而选择合适的乳化体系和聚合工艺对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具有极重要。 聚合物乳液承受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称为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局部胶体稳定性的丧失会引起乳胶粒的聚结形成宏观或微观的凝聚物,即凝胶现象。凝胶多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块状聚合物,有的发软、发粘,有的发硬、发脆、多孔。在搅拌作用下凝胶分散在乳液中,可通过过滤法或沉降法除去,但有时也会形成大量肉眼看不到的、普通方法很难分离的微观凝胶,使乳液蓝光减弱颜色发白,外观粗糙。严重时甚至整个体系完全凝聚,造成抱轴、粘釜和挂胶现象。凝聚物的生成在乳液研究和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降低单体的有效转化率,增加聚合装置的停机时间和处理的费用,而且还会加大各釜和各批次间产品性能的不一致性,污染环境。 目前比较权威的用于解释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理论是双电层理论和空间位阻理论。乳胶粒子的表面性质与吸附或结合在其上的起稳定作用的物质有关,酸性、碱性离子末端以及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的乳化剂在一定的pH值下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使乳胶粒子表面带上一层电荷,从而在乳胶粒子之间就存在静电斥力,乳胶粒难于互相接近而不发生聚结。当乳胶粒表面吸附有非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保护胶体时,其稳定性则与空间位阻有关。 乳化剂的选择是决定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乳化剂虽不直接参与反应,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将直接影响到引发速率、链增长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此外乳化剂的类型、用量和加入方式对乳胶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乳液粒度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所选用的乳化剂不适合本乳液聚合体系,则不论怎样改变乳化剂的浓度和调节聚合工艺参数,乳液聚合仍不能平稳进行或是所得到的乳液产品缺乏实用价值。 离子型乳化剂的特点是乳化效率高,可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胶束和乳胶粒子尺寸小,机械稳定性好,但由于其离子特性对电解质比较敏感;非离子型乳化剂对电解质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机械稳定性不好,对搅拌速度比较敏感。 离子型乳化剂主要靠静电斥力使乳液稳定,而非离子型乳化剂主要靠水化,两种乳化剂复合使用时,两类乳化剂分子交替吸附在乳胶粒子表面上,既使乳胶粒间有很大的静电斥力,又在乳胶粒表面形成很厚的水化层,二者双重作用的结果可使聚合物乳液稳定性大大提高。目前乳液聚合体系多采用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复配乳化体系,所得乳液兼有粒子尺寸小、低泡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引发剂对整个聚合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引发剂制得的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及性能。乳液聚合引发剂分为两类:受热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引发剂(如过硫酸铵APS、过硫酸钾KPS、过硫酸钠NPS、过氧化氢等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和还原剂组合可构成另一

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工艺关于技术.docx

1、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 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一期占地 150亩,总投资约 6.5 亿,产能 30万吨 / 年 , 其中,聚羧酸水剂8万吨 / 年,聚羧酸干粉 1.4 万吨 / 年,萘系水剂 10.6 万吨 / 年,萘系粉剂 1.4 万吨 /年,脂肪族减水剂 8万吨 / 年,氨基磺酸减水剂 0.6 万吨 / 年。 1.2招标范围 从项目初步设计开始至整厂验收结束期间的各类设计工作。包含项目初步设计(含准确的投资概算报告,误差不超过10%。)、政府要求完成的各类设计专篇、整厂施工图设计以及协助招标人生产线试车、协助完成各类验收等。 四、设计工艺 4.1 聚羧酸系列产品 4.1.1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聚羧酸系列产品包括聚羧酸水剂及聚羧酸粉剂两种,合成路线见下图: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甲基烯丙醇 合成 聚醚 I 型 (中间体 ) 混合 精品文库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异戊烯醇 合成 聚醚 II 型( 中间体 )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 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巯基乙醇雕白粉维C 合成 I型聚羧酸母液 (中间体 ) 水 松香热聚物引气剂 葡萄糖酸钠 复配 聚羧酸水剂 (产品 1) 改性聚醚 TPEG (中间体 ) 混合 聚羧酸母液 (中间体 ) 丙烯酸巯基乙酸雕 白粉维C 合成 II型聚羧酸母液 ( 中间体 ) 干燥 聚羧酸干粉 (中间体 ) 复配 聚羧酸粉剂 (产品 2) 木质素减水剂 葡萄糖酸钠 硫酸盐混渣 图 4.1-1聚羧酸系列产品合成路线 4.1.1.1改性聚醚工艺流程 改性聚醚 TPEG由聚醚 I 型和聚醚 II型两种中间体按1:1质量比混合而成。 1)聚醚 I 的工艺流程: 在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5min,降低容器中氧含量,然后泵入计量的甲基烯丙醇和一定量的催化剂(KOH)配制反应起始液,开启搅拌系统,升温至95℃-105 ℃,通入少量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引发反应。待诱导期结束后,连续通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混合物,使得釜内压力保持在0.2-0.35MPa 密闭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 90-110 ℃。通入时间控制在 2-3 小时,反应完全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2)、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由于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所以产物较纯,但散热难控制;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BPO引发下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属连锁反应,一般有三个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有时还会出现链转移)反应。链引发:R +MM→RM链增长: RM +M→RMM +M→RMMMM +M→…→﹋M链终止: ﹋M+ ﹋M→‘死’聚合物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当反应到一定程度时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

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图 1、为聚合反应的变化规律,图中曲线表明:聚合反应开始前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在转化率超过20%以后,聚合速率显著增加,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而转化率达到80%以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需要升高温度才能使聚合反应完全。为避免出现自动加速效应,可通过冷却降温与控制粘度的方法,在预聚时控制粘度,并控制温度在 80~90℃时(引发剂的半衰期适当),以适应在较低温度下聚合。 为纯化甲基丙烯酸甲酯,我们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温度与蒸气压的关系,通过抽气装置抽气以降低液体表面的压强因而只需较低的温度时达到的蒸气压就足够等于外压,从而使液体更易挥发厚度(mm)1‐1、 52‐34‐68‐1214‐2530‐45偶氮二异丁腈(%) 0、0 60、0 60、0 60、02 50、020 0、005聚合配方中引发剂的含量应视制备的模具厚度而定,一般情况如下: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试管具塞锥形瓶恒温水浴锅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

导电聚合物

导电聚合物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发现,从而进一步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的分类及导电机理。共轭聚合物作为导电聚合物的最主要基体,介绍了其制备和掺杂方法。并对导电聚合物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共轭聚合物、掺杂 引言 2000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中获得杰出成就的化学家,即美国的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1977年他们发现,聚乙炔薄膜经电子受体(I,AsF5等)掺杂后电导率增加了9个数量级,从10-6S/cm 增加到103S/cm[1,2],从而终于将高分子不能导电的传统观念打破。 20世纪60年代,白川英树利用改性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制成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炔薄膜,通过实验发现这些材料都属于半导体,并且发现室温下反式聚乙炔的导电性能优于顺式聚乙炔。但如何提高聚乙炔的导电性成为难题。后来白川英树又进行了氯和溴的掺杂研究,发现了卤素掺杂聚乙炔有可能具有异乎寻常的电学特性的征兆。于此同时,马克迪尔米德教授从事着导电无机聚合物(SN X)的研究。1976年,白川英树应马克迪尔米德的邀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合作研究半导性聚乙炔膜电导性的改进问题。通过碘掺杂聚乙炔,将其导电性提高了7个数量级最终实现了第一个全有机导电聚合物[1]。 导电聚合物准确来讲应为可以导电的有机聚合物。所谓导电聚合物是由一些具有共轭π键的聚合物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后形成的、导电率可从绝缘体延伸到导体范围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导电聚合物大多都有一个较长的π共轭主链,因此又称为共轭聚合物,如图1所示。共轭分子中,σ键是定域键,构成分子骨架;而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组合成离域π键,所有π电子在整个分子骨架内运动。离域π键的形成增大了π电子活动范围,使体系能级降低、能级间隔变小,增加物质的导电性能。交替的单键、双键共轭结构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共同特征,若进行掺杂可使其电导率增加若干数量级,接近于金属电导率。 导电聚合物的突出优点是既具有金属和无机半导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柔韧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还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这些特点使得导电聚合物材料将在有机光电子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开发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

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C 7H 12 O 2 分子量: CAS号:141-32-2 1、物理与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35.5℃)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2、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可燃 闪点(℃): 37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ACGIH 10ppm,52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5、包装与储运、操作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包装类别:053 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水运卸装时,控制流速和流量,严格执行初始流速1m/s 和作业最大流速3m/s及流量。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