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班级:国贸1202

姓名:李江学号:201243070207

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她的智慧以及领导才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不休,但同时,也有人对她的狡诈、狠毒不齿,她就是武则天,历史上一位争议颇多的女性。深深地被她身上的魅力所吸引,我总是对有关她的历史很感兴趣,也有着自己对她的看法。

她本唐太宗的才人,却成为唐高宗的皇后,最终还开创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是什么促使她完成了这一巨大转变?有人说是因为她攻于心计,心狠手辣,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不服从命运安排,勇于追求的女子。封建社会的女性大都受到过封建教条的摧残,女人似乎注定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便是最鲜活的写照。在武则天之前,也曾有女性在政治上有过较大建树,如汉代坚韧刚毅的吕雉,扶持了三代明君的窦太后。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武则天一人称帝,她的成功是无人能及的。我敬佩她的勇气,群臣反对,她仍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皇后之位,勇敢地追求他所想要的;我欣赏她的大度,重用那些曾极力反对她的臣子,并广开言路,不拘一格举用人才,从而开创了“贞观遗风”;我赞扬她的伟绩,尽管她曾经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而采取了十分狠毒的手段,但她的成功是历史所无法泯灭的。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近五十年。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以下,我将对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广开言路,善纳诤言。在部分人眼中,由于武则天登上后位后残害王皇后,陷害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大臣,认为她心胸狭隘,不能包容他人。但是在治理国家时,武则天十分敬重直言敢谏的臣子,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言语有所冒犯,她也能加以宽恕,比起唐太宗毫不逊色。虽然有些臣子的话语触及她的隐私,甚至劝她退位,但她仍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甚至还受到奖赏。只因他们说这些话是出于对国家安定的考虑,因此武则天站在国家统治者的立场上,撇开个人恩怨,只为国家安定。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的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曾得到赏赐,后来还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另外,当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她的第一反应并非愤怒,而是赞赏此文文词漂亮,并对没有发现骆宾王的才能感到惋惜。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此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上情得以下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作用。而当今社会,一些政府部门的上访举报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官员甚至还对上访人员进行打压,很少听取下属和群众的意见。的确,拥有权力的人总是容易迷失方向,但武则天站在权力的最高峰却能做到广开言路,善纳谏言,这实在值得一些官员反思、借鉴。

(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并采取强硬措施,地方官的升降以当地农业发展好坏为标准。农业发展得好,家家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到升迁,而“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县长官则会贬职,甚至面临杀头的危险。此外,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写了一本农书的皇帝,名为《兆人本业记》,在她死

后,这本书还被历代唐朝皇帝推崇。举一个简单的数字,便可以知道武则天执政期间社会经济有多大的发展,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国户口数为380万,而到了武则天退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增加到615万,这足可说明武则天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虽然粮食出口量日益增多,但是国家在注重第二、三产业发展时,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毕竟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三)扩大仕途,重用庶族。在武则天之前,科举制已经有了一定发展,而武则天所开创的武举和殿试将其进一步发展。扩大录取人数,缩短举制时间,为国家任用贤才起了很大作用,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她还曾颁布法令:九品以上官吏,皆可自我举用。这大大破除了门第观念对庶族人士的束缚,极大地促进了国力的强盛,也正是因为这些贤明的措施才使得武则天立足于国家统治的顶端,使得李唐的子孙始终对她尊奉有加。为后世所熟知的名臣姚崇、宋璟、张柬之、狄仁杰都是通过科举考试登上政坛,并被武则天重用。所以就这点来看,武则天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虽然后世已经给了武则天很多评价,或褒或贬,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所理解的武则天。弑女,让她有机会登上皇后之位,但她心中有多么不舍,可在古代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中,她不得不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摄夫,是对丈夫懦弱无能的一种无奈,她本可以平静的生活在皇宫中,直至死去,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她又怎会不向往那种儿孙相伴的天伦之乐,但她却将一生的精力放在政治上,儿女不理解她,这未尝不是一种奉献。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她对权力的贪欲,可那同样也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实现。一千三百年来,她的一生是历史也是传奇。

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任后人评价。她的确犯过一些比较大的错误,但孰能无错,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都曾会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人性如此。正是对政治的野心使武则天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了一代女皇。野心同样也是理想,人无才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虚度自己的生命。树立好理想还需要有实现它的勇气,要敢于追求,武则天就做到了。

在我眼中,武则天是一位敢于追求的女性代表,是盛唐文明的开拓者之一,我敬佩她,这就是我眼中的武则天。

参考文献:林语堂《武则天传》

史哲《武则天攻心治人黑白全书》

武则天为帝都做的六大贡献

帝都女皇帝武则天,在洛阳留下了哪些“痕迹”──一起来谈武则天与洛阳的关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独掌政权的21年中,以洛阳作为京城,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确保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至今,洛阳留有许多与武则天有关的遗迹、遗物和传说。 武则天在洛阳做过六件大事 在武则天以女皇身份君临天下的15年(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中,她在洛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主要有:一、举行登基盛典。公元690年,女皇登基前,有“六万余人”上表请女皇登基,改国号为周,世人称之为“武周政权”。二、抑制、清除酷吏政治。武则天对酷吏的态度分重用、抑制、清除三个阶段。她登基后主要是抑制和清除,结束酷吏政治,平反冤假错案。三、提拔狄仁杰为宰相。这是女皇任贤纳谏的典型事例。四、命群臣学习《臣轨》。该书以儒家学说、臣事君以忠为核心,博采诸家之长,成为大周王朝的政治思想纲领。 五、登嵩山封禅,展现武周盛世伟业。六、复立李显为太子。这是女皇15年的一个重大转折,显示女皇身后归唐的抉择。 武则天对洛阳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修明堂,立天枢,建天津桥……武则天在洛称帝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者张萍认为,隋唐时期洛阳作为东都所在,其城市发展在整个洛阳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武则天将洛阳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改东都为神都,设官分署,对洛阳的城市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进行地方移民,使洛阳及城郊人口迅速增加;在都城建设上,修筑了大规模的都城礼制建筑如明堂等;加强东市、西市、南市建设,促进了洛阳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宗后,随着国家政权中心复归长安,洛阳城市地位下降,城市发展也步入衰落期。对比前后,可以明显看出武则天对洛阳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今武则天明堂、天堂遗址在位于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处,遗址全部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 整个公园主要有三大时期的遗址遗存,隋代大业殿遗址,唐代明堂天堂遗址,宋代太极殿遗址。 今天的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于它的保护完全按照“保护罩”的形象进行设计。为了避免过大的体量对整个遗址公园造成不协调的冲击以及对遗址的破坏,建筑形象尽量“谦逊”。 现在设计的天堂遗址保护建筑位于遗址公园西北角,通高88.88 米,建筑面积12630 平方米。外观为两层方形台基上耸立的圆形阁楼(或塔)式建筑,外部5层,内部9层。除了要满足保护遗址的需要,在外观形象上要具象地再现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时做为一个制高点,可使人们能够登高俯瞰整个宫城区的整体格局。 武则天与唐玄奘 唐玄奘和武则天之间,既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又有宗教与政治的相辅相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48岁的唐太宗在洛阳宫接见刚刚由印度回国的46岁的玄奘法师,21岁的武则天目睹了这两位历史伟人的隆重会见。公元656年,武则天分娩第三子李显前夕,玄奘为之诵经、祈祷。婴儿出生后,被玄奘收为徒弟,剃发,命名为佛光王,佛光王即后来的唐中宗。武则天信仰佛教、利用佛教,当皇帝后下令撰写《三教珠英》,致力于三教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武则天与洛阳牡丹 唐代牡丹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喜欢,许多文人墨客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诗赋。关于牡丹的来历,人们历来认为是武则天从其家乡引种至长安的,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栽培基地。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史书中并无正式的记载,只见于古人的小说描写。“武则天怒贬牡丹于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_800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_800字 武则天这个名字从小就扎在我的心里,从小我就潜意识地想像她一样,可以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女性,我看过很多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可以说,我是疯狂地迷恋。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 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武则天。她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初贞观十一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皇上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力。贞观二

十三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 现在的“女强人”也越来越多,但她们的光芒终究因为“情”而被掩盖住。我认为,一位女性如果可以放下感性,那么她们已经到成功的大门口了。她是女性的骄傲。郭沫若曾经还说过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她始终是一个人,有喜怒哀乐,我认为她只是用争强好胜的性格充实了自己的全部,她难道不会脆弱吗?会的。只是她早就明白了“弱肉强食”,她不得不把自己弱的一面撕得碎碎的,再埋在泥土中,用自己的欲望来踩踏——狠狠地。 当今社会,女状元越来越多,女强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像武则天那样有着一个又一个欲望,总是在奋斗,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努力的多,收获的也多。有时候我们就是不应该满足,不要总以为哪件事自己做不到,武则天其实就是当今世界追求梦想的女性的指路牌,虽然隔了一千多年,但武则天敢于向“男尊女卑”说“不”字的精神我们不应该发扬吗?

武则天与科举

武则天与科举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在她身上充满着神秘而又传奇的色彩。后世对其褒贬不一。而这首诗《女皇》是对武则天生命历程的概述:“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下面,请和笔者共品一代女皇武则天波澜壮阔的一生。 武则天,名武曌,山西文水县东人。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正五品),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不过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唐高宗即位后专宠妃子萧淑妃专宠,这使得王皇后非常不悦。因此,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让萧淑妃失宠。可没想到,武则天回宫后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久而久之,武则天不满昭仪之位,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武则天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诬陷以杀死王皇后,而后又害死萧淑妃。因此,武则天成为了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由于李治身体不佳,所以武则天时常帮助李治出谋划策,治理朝纲。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大。当李治病逝后,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和李显一起共同管理国家。由于李显不够成熟稳重,武则天对他极为不满。不久后,武则天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废除李显,随即又换上李旦做了皇帝。可是,李旦也未能坐稳皇位。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是,武则天决定自己治理天下,建立武周王朝,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00911111 姓名:侯天宇分数: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有创作。为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究其评价也是众说风云。 关键词:武则天,功与过,中国发展,影响,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她在四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魅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究其功与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 1、政治清明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3、国力强盛 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文化发达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袁梦蓓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 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 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 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开国之初,太宗君臣在文学创作上明确提出反对浮华淫糜。为求文质彬彬的主张和理想,他们歌唱建国伟业,宣扬大唐声威。不少作品风度雍容雅正,气象壮丽恢弘,显示了南北合流的文学趋势,传达出诗歌变革的时代信息。高宗朝诗人上官仪适应诗歌演进的要求,在艺术表现、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为了矫正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补救龙朔变体的缺失,他们坚持轻“绮碎”而重“骨气”的美学追求,突破宫廷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内容的领域。同时他们的创作又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1)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糜”的弱点。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_张欣

文史哲专题研究 公元660年,唐高宗病重,上至国家大事,下及民生琐事都不能审理,而武则天在太宗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自然成为高宗的得力助手。从那时起,“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1]。到705年武则天病逝,她实际执掌大唐政权将近50年。她的掌权一开始就同传统的关陇军事贵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培养一支既拥护自身统治,又能铲除异己的政治力量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从狄仁杰科举出仕看武则天发展科举 (一)狄公科举出仕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630年出生于一个庶族官僚家庭,良好的教育背景为其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后以明经及第,步入仕途。在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莘莘学子都竞相攻取此科,所得人才也是最多的。但就进士而言,既可以博览群书积淀文学素养,又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多是世家子弟,不利于寒门学子的选拔。狄仁杰以明经出仕并且能两次拜相,这就与武则天重用寒门子弟,发展和改革科举制度密切相关。 (二)武皇革除选官弊端 武则天虽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却以经商发 家,寒微的出身给她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诸多不便。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就曾因此极力反对她成为皇后。为提高武氏一族的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她通过唐高宗下命修改《氏族志》,把武氏列入第一等级,但这一举措收效甚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突厥默啜起兵进犯河北,武则天曾经希望以武氏女儿嫁与突厥可汗默啜以止兵革,但突厥以‘我可汗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为由,拒绝与武氏联姻”[2]。这一系列事件,加深了武则天与族望高贵的士族地主的矛盾,也迫使她在政治上开始寻求庶族地主的支持。 为此,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选官重心,“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子有司者,竞集子进士矣”[3]。由此拓展了人才选拔的来源,使许多有天赋的寒门子弟得以依靠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其次,改革考试内容,“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4]。多方面选拔各种人才。690年首创殿试,亲自在洛成殿考问贡生,使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有效避免了结党营私和党派纷争现象。702年初,设武举以选拔将帅之才。另外,为了防止考官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又颁布了《停试糊名考制敕》,令考生“试日自糊其名,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 张 欣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及建立武周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采取“拉拢庶族,打击关 陇贵族”的策略。而狄仁杰作为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庶族宰相,从对他的选拔、重用等方面也能窥视武则天的用人之道,这些举措在武氏政权的统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则天发展科举,广开仕途,一步步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大力提倡和鼓励举荐人才,为贤良之士实现治国抱负和政治才能提供了政治沃土。另外,她为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大兴酷吏,为其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用人措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则天;狄仁杰;庶族;士族中图分类号:K242.1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23(2013)02-0085-03 收稿日期:2013-05-13 作者简介:张欣(1989-),女,山西临汾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Jun.,2013Vol.12,No.2 2013年6月第12卷第2期 85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摘要:武则天是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她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她长达45年的统治时期中,不仅为当朝遴选了众多的贤相和名将,而且为开元时代预备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用人思想及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武则天;人才;用人想;管理 武则天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受到各种封建制度的压迫与摧残,但她却依旧创造了一个奇迹,公然与传统文化作抗争,一跃而起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她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在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故史学家郭沫若称其有“贞观遗风”。武则天的统治之所能“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原因是很多的,而其最重要的是与武则天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其人才思想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给当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武则天的人才管理思想 武则天在位的几十年,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用人的基础上。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仪,则上下乱;无政事,则用人不足”。不信任仁厚贤德的人,也就是不爱惜有才之人,那么国家不定会很空虚。武则天在位时期,曾以禄位收揽天下人才,借以笼络人心,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正因如此,她在选才、用人两方面所取得成就,为古今不少人称道,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道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责,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1)武则天把国家政事都交给有能力、有才能的大臣,因此,在在武则天周围有才能者不乏其人,这也成为她驾驭武周政局的工具。 在儒释道三家并立的大唐唐朝,武则天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她曾颁布的制度有《臣轨》《求贤志》《搜访贤良召》等,搜罗了大批天下人才。《臣轨》上卷《同体章》中说:“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才。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虽楹柱栋梁、栱栌榱桷,长短方圆,所用各异,自非众材同体,则不能成其构。为国者亦犹是焉。”((2)“天下至广,庶事至翻,非一人之功能周也,必倚贤臣之力。” 这些都无不反映出武则天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 1、武则天选拔人才范围广泛 武则天选拔人才不计门第,不计资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她说道:“其有志行可录,未用未申,亦听自荐。”(3)无论是被荐还是自荐者,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得到提拔或录用,荐贤者亦可得到封赏。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增加制举和殿试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寿元年二月,太后策贡与洛城殿,贡生殿试自此始。”(5)这不仅仅反映出武则天的开创性,也体现她选拔人才之多,范围之广,同时也为诸多寒门之士走上仕途打开了大门。武则天的这些做法,巩固了自己在庶族地主中的地位,收揽了民心,也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武则天十分重视大臣的道德素养 有一句古话叫“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武则天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她用道德约束臣子,以治天下。“人臣之君也,犹四支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乃成体也,相得而后成用”(6) 臣子应该与君同心同体,不可分割,才能治国安邦,民族兴旺。 3、武则天鼓励君臣匡荐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 编者按: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而这一章则着重描写了武则天的政治手段,让读者从故事中还原了历史真相。 武则天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因为她在这一场较量中,使用了最可耻的手段——告密,建立了最卑劣的机制——告密制度。 告密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无论武则天是出于何种动机奖励告密,无论这些动机如何地被说成是迫不得已或冠冕堂皇,也无论武则天登基后做了多少好事,有过多少贡献,为她奖励告密而作的任何辩解都是最无耻的谰言。我们可以不苛求武则天这个人,但不能不谴责告密。 告密和举报是不同的。举报出于公愤,告密出于私欲;举报出于正义,告密出于邪恶。告密的动机无非两种:或是陷害他人,以泄私愤;或是邀功请赏,讨好卖乖。反正不是为了损人,就是为了利己。而且,告密往往意味着出卖。因为只有告发最隐秘之事才是告密,而若非关系极为亲密者,这些事情又何以知晓?可见告密不仅是报告秘密,也是告发亲密,或者说是出卖。历史上那些告密者,不是卖主求荣,便是卖友求荣,不是出卖亲人,就是出卖同志。所以,告密之风一开,社会风气就会迅速污染,人类那些美好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便都荡然无存了。 武则天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她的告密制度,便是以举报之名出笼的。她最初的做法,是在庙堂的四周各放一个类似于信箱的东西——铜匦,分别收集劝农务本、朝政得失、申冤告状和天象军机四个方面的常人表奏,颇有些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意思。她自己也声称:“铜匦之设,在求民意畅达于朝廷,正义得张于天下。”可惜,在专制政治体制下,这些说法即便不是掩人耳目,也会变成一纸空文。真正的民意并不可能反映上来,反映上来也不会被采纳,邪恶反倒可能假正义之名横行于天下。原因就在于体制是“君主”而不是“民主”。民作主,民意当然就是天意;君作主,则天意也无非君意。这样,即便有种种广开言路的措施,也完全不顶用的。因为说不说固然由民,听不听却完全由君。君主既然是言论是非的最高仲裁者,则君主一人之好恶,也就成了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样一来,大家当然都拣君主爱听的话说,投其所好,以谋私利,以防不虞。如此,则所谓“民意畅达,正义伸张”云云,也就成了自欺欺人的鬼话。 君主们爱听什么话呢?无非吹牛拍马和挑拨离间。因为专制君主都有两个通病,一是自以为是,二是疑神疑鬼。所以,专制君主的身边,总少不了两种人,一是马屁精,二是告密者。马屁精保证他感觉良好,告密者保证他不遭暗算。即便所告之密,不过臣下们的相互攻击,也很不错。臣子们越是互不相让,互不相亲,皇上的君位就越安全。臣子们如果团结一致,那他这个君可就真是孤家寡人了。所以,历朝历代的君王,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听人吹捧,也没有一个不爱听人告密的。不过,歌功颂德的话不妨公开来讲,投入那铜匦之中的,便十有八九是告密。

关于武则天的生平及其功过的探究

关于武则天的生平及其功过的探究 高一(15)班:黄靖凡习曼琳林映丽李珊谢庆智王元琨 指导老师:张晓敏(潮州金山中学历史科) 一、课题提出 受英国女皇的影响,中国是否会有女领导人的出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这对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长生了什么影响?她的生平功过,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二、研究目的 1.了解武则天的生平及其功过评价 2.学会全面看待事物、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 1. 查找资料 2.内容:书面资料/图片 3.方式:上网查找/书籍查找 4.讨论分析,总结成文。 四、资料成果 (一)武则天的生平 武则天像 武则天(624-705),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武则天入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684年二月,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并于690年称帝,废睿宗,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时年八十二岁。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执政后任用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试官等制,破格用

武则天的功与过

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武则天;功绩;过失;评价 一、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14 岁那年进了后宫,24 岁削发为尼,32 岁成为大唐皇后,61 岁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 岁登上女皇大位,82 岁那年准备一块无字碑。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 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 武则天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从武则天的发展来看她是十分的聪明机智的,在被立为皇后以后,为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为她登上皇帝的宝座也扫清了道路,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 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不计门第出身,一律做到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大隋以来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变化表现在,她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更加忠君爱国。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通过种种措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制度,为一般的下层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举,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等等。 3.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仍实行均田制,几乎所有农民都有地可耕,但她仍然强调重农政策。武则天还很重视边防要地的屯田事业,不仅发展了农业生产,也巩固了国防。不仅如此,武则天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督促,兴修农田水利。武则天的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4.巩固了边疆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保持有好的关系。武则天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武则天十分重视科举和人才,到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良好社会风气,正是这种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繁荣,具体表现在: 富家谟、陈子昂创作了第一批唐文。唐文以质朴则健的文风,取代了六朝以来柔弱华丽的文风。至唐代后期,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创作了成熟的唐文,而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掌握朝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此时的唐王朝,疆域宽广,国家免于内忧外患,民族关系总体上趋于正常,中外交往频繁。武则天在位期间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政绩,是跟她开明的用人之道分不开的。 一、大量启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武则天通过唐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订《姓氏录》的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因此,许多通过军功获得五品官者,都被列入士族,门阀旧族在《姓氏录》中虽然有名,但他们却不能不与被他们瞧不起的军功官僚并列,这实际上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 二、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在贞观二十三年中,录取的进士共205人,但在高宗和武则天统治的五十五年中,据徐松《登科记考》录取进士达1100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较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科举的考生,一是来自学馆,叫“生徒”,一是来自州县的推荐,叫乡贡,或贡生。以往,州县的奏呈,

总是把贡物开列在前面,而贡生则写在后边。武则天把贡物与人材的关系倒臵过来,把贡生放在首位,以示朝廷更重视人才。她做了皇帝,亲自考问举人,破格录用,称为“殿试”。又增开武科,扩大选官的范围。 三、不拘一格,海选人材。武则天广开科举,仍恐埋没人才,又诏令臣民皆可“自举”,有所专长,均可录用。这样还不放心,又派出使者四出网罗,致使确有才能的一些落第举子、乡村教师,也被选拔来做官了。武则天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即废黜甚至诛杀,务取真才实学之辈。如所选用的宰相狄仁杰,是有名的贤相。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在武则天时被提拔起来的。因此,唐朝宰相陆贽赞扬武则天的用人时说“而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意思是:但是由于对这些人的考核很严格,提拔迅速,贬斥也迅速,没本事的人很快就被罢黜了,有才能的人很快就被擢升了,所以武后当时就被认为知人善任,后来武后逊位,朝中始终人才济济,也应该归功于她。 四、实行试用制。公元692年正月,武则天接见经存抚使所考察推举的人员,无论有无才能均以任用,但有一段的试用期。试用期过后,才华出众的人任凤阁舍人或给事中等职务;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学生姓名:吕隆豫学号:200602020045 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 指导老师:张守权职称:副教授 摘要: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成“佛先道后”。由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及在位时期利用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大力提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兴盛的局面。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原因;宗教信仰 Abstract:Tang Dynasty Empress Wu ruler's religious policy to the period of chang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Road after the first Buddha," which became "the Buddha after the first Road." Since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during the individual's religious beliefs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Buddhism, and strongly advocated, in this period,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re. Empress Wu of the Buddhist faith is more pious, as a statesman has to exercise soci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to achieve political purpo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Empress Wu;Buddhism;causes;religious beliefs 前言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强盛时期,在隋唐思想领域中,儒道佛三家合流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佛教的社会影响有盛过另两家之倾向。从中国哲学发展史来看,有先秦百家争鸣,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唯独在封建文化处于高峰的隋唐时代,中国本土哲学没有典型形态,时人也曾感慨“儒门淡泊,收拾不住”[1]。当时众多社会精英投身佛学,创立众多佛学流派,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佛教的极盛。 佛教的传播由来已久.东汉初年,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郎中蔡愔、博士子弟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关于武则天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之人物简介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将她重新召回宫中,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也就是武则天重新入宫的第三年,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册封武氏为皇后。之后,武则天积极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则天来处理。因此,唐朝经历了一段“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时期,武则天逐渐掌握中央实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许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同年,武则天病死,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陵前竖起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武则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有所加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历史资料之人物生平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新唐书》中记载为武珝,但经现代部分学者考证,亦可能为武元华),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四川广元利州人,中国历史

近三十年关于武则天称帝的文献综述

近三十年关于武则天的文献综述 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早在封建时期, 众多文人骚客就曾对武则天进行过种种或褒或贬的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武则天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论文,著作不断问世,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评述了历史学者关于武则天研究的学术成果。 关键字:武则天唐史历史人物 本文从不同侧面评述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者关于武则天研究的各方面成果。其中对于武则天研究的焦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回顾历史学者研究武则天的学术成果, 不难看出武则天研究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武则天。这一点也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围绕这个焦点, 我们应当确定武则天研究的重点,即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我们必须把她当作一位政治人物来看待, 因此必须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她的政治生涯上。围绕着这个重点, 再来研究其难点问题。如武则天能够称帝的原因, 武则天的思想倾向,用人方略,武周社会的发展等等。只有突破这些难点, 才能对武则天做出合理的评价。 一、武则天与个人私事 主要关于武则天的身世以及她与亲人之间错从复杂的关系。 梁恒唐在《谈武氏家族的起源和繁衍》(1)一文中探讨了武氏家族的起源,迁徙以及文水县的兴衰。黄正建的《关于武则天身世的一点猜测》(2)则根据杨则墓志和其他史料,提出武则天的外家并非隋代宗室。张洁《武则天和她的武氏宗亲》(3)一文指出,武则天对武氏宗亲的感情有一个从厌恶排斥到信任偏袒的转变过程,而武氏宗亲的命运也随之沉浮变化。杨剑虹在《武则天的家庭和她所受的教育》(4)一文中指出, 武则天之所以有渊博的学识和杰出的才能, 原因之一是她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勾利军《武则天杀女应属事实》(5)认为,武则天当政后的一些行为,如追封长女等事都透露出她杀女之事不虚。秦川《论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矛盾和斗争》(6)认为武则天当皇后之后,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争权矛盾就此开始,并最终以武则天胜利为结尾。而勾利军,汪润元的《武后之立与唐高宗的“恋母心理”》(7)则认为,唐高宗的“恋母心理”是武则天得立的主要原因。赵英华在《武则天与李弘、李贤之关系探微》(8)一文中提出李弘、李贤二人能力的突出正是武则天获取权力的障碍, 所以在她的授意下李弘、李贤相继被害。王灵善《武则天心态研究》(9)以中国妇女的传统心态作参考,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武则天的心态:无神论意识,唯我独尊的处事原则,女权意识,指出正是这些独特的个性才使她成为一位女政治家。 二、武则天与武周政权 主要关于武则天称帝的原因分析。 徐嫩棠的《武则天称帝原因浅析》(10)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方面分析了武则天称帝的原因,她认为贞观末年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姻,庶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是武则天称帝的有利原因。武秉礼在《简析武则天称帝的主客观因素》(11)中认为武则天有才华是内因,难得机遇是外因,内因借助外因,外因促进内因,是其称帝的主要原因。栗莎的《论武则天的知识基础与其称帝之关系》(12)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掌权称帝,与其精通儒家、法家治国之道密不可分。赵宝俊在《中国唯一女皇的出现》(13)中论述了武则天称帝的原因, 指出唐朝前期庶族政治势力的抬头和中央集权的强化都为女皇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武则天本人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强烈的统治欲望则把可能变成了现实。 孙王媛、乔丽萍在《浅谈武则天称帝的社会和文化因素》(14)一文中提出唐初开明、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混合的意识形态是武则天称帝的后盾,并认为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中, 武则天称帝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胡婷婷的《论社会舆论在武则天称帝中的作用》(15)认为能够有效地控制并制造舆论对于武周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没。其中伪造图谶祥瑞、曲解佛经

历史眼中的武则天

历史眼中的武则天 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

武则天时期的选官制度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重视官员的选举,她所选的官员大都有非凡的才干。武则天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 武则天的重视科举,促成唐朝科举文章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史称“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寝以成风”(《通典?选举》)。重视人才的招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最鲜明的风格,而她在招募人才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用无比的创意,以及用开放且多元的方式举才。武则天在革新选才制度上所展现的创意,首推创立武举制度,,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武举考试分为七科,分别是骑射、步射、射长垛、言语、才貌、翘关举重等,由兵部主考。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武科及第的武士也比照文科及第的进士举行庆典,给予相同的荣耀。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武举制度很微妙地另外建立一套有别于文官的武将价值标准,进而使得武将在朝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武举制度是针对武官实际需要的才能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更能适才适所。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考试出身。 除了武举之外,武则天极具创意的选才做法中,另一项创新的选才新制是殿试。殿试,简言之,就是由皇帝亲自录用人才。天授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登基即位为圣神皇帝

的这一年,她首开殿试的先例。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南门内的洛城殿中亲自策问贡士。不论就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而言,这都是一项别开生面的考试。考试的内容是针对考生对经书内容的理解与诠释能力,以及对国家大政的主张与看法现场面谈。考试的形式则是由皇帝,也就是武则天亲自任主考官,与接受应试的考生在天子的殿堂面对面。 在封建时代这是一种极具开创性的考试方法。由于全国的贡生全部应召至京师考试,殿试共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完成。武则天任内这项新制,与武举制度相同,在她任内实施之后,一直为历代所沿用。 至于黔中南选,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八月,诏岭南及“黔中参选吏曹,各文解每限五月三十日到省,八月三十日检勘使了,选使及选人限十月三十日到选所,正月三十日内铨注使毕”。(13)黔中南选在高宗时是由都监选择土人补授,至玄宗时,改由朝廷派人参选,并明令规定选限日期,使之形成一定制度。德宗贞元时,敕令黔中、岭南选人补注完毕,给牒放上,“其俸除手力、纸笔、园除杂给之外,余并待奏申,敕到后,据旨给付”。(14)说明以土人为官,朝廷同样给予俸禄。长庆二年和太和七年都曾下令权停黔中选补。从五代后唐明宗诏书可以察知,黔中也是三年一降选补使的定期选补。仲子陵即曾”典黔中选补“。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顶格,黔府与岭南、福建、邕容同样,诸道每“所送进士不得过七人,明经不得过十人”。(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