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泰勒)

2、人口迁移

3、环境感知

4、旅游动机

··················密···················封·····················线··················

第2页共4页

5、形式文化区

6、政治地理单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密···················封·····················线··················

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区域性综合性(2分)

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

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

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

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6、集聚力离散力(2分)

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

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

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

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

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

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

··················密···················封·····················线··················

第4页共4页

(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1分)

(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实现的;(1分)

(4)在竞争与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1分)

每点1分,详细解释再给1分。

2、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1)中心商务区(2)过渡带(3)工人家庭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

每点1分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活动方式;

(4)交通运输条件。

每点1分,详细解释酌情给分。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旅游交通能够调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3)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4)旅游交通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每点1分,详细解释再给1分。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1)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1分)

(2)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1分)

(3)第三阶段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持续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来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

自然增长率由高转入低。(3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引发的问题

<1> 对资源的压力

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论述;(4分)

<2> 引起的环境问题

从空气污染、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水体污染等方面论述;(4分)

<3> 引起的社会问题(2分)

(2)应对措施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2分)

<2> 结合资源与环境具体分析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酌情给分)

2、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1)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者

森普尔及亨丁顿;代表作是《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和《气候与文明》;缺陷是过

于强调环境的作用,忽略了热的主观能动性。(4分)

(2)人地相关学派:核心思想是人和地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它们能否

为人类利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白兰士和白吕纳;代表作是《人地学原理》;缺陷是没有提出

积极有效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4分)

··················密···················封·····················线··················

第5页共4页(3)区域学派:核心思想是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赫特纳和美国地理学者哈特向;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3分)

(4)景观学派:核心思想是应当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和苏尔。(2分)

(5)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作用,人又受制于文化,所以被称为文化决定论。(2分)

2、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考号班次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首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答案 1.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地球形状是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正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长椭球体 2.要在地图上查找京广线的地理位置,最佳途径是 A.查中国气候图 B.查中国政区图 C.查中国交通图 D.查中国地形图 3.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0纬线 D.00纬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0经线和180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0和东经1700的经线圈 C.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 D. 西经900和东经900的经线圈 5.要使地球仪转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正确的拨动方法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A.若中心数据大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盆地 B.若中心数据小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山地 C.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陡 D.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缓 7、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8、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约下降: A.0.1°C B.0.3°C C.0.6°C D.0.9°C 9、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A.冰屋 B.窑洞 C.高脚屋 D.平顶房 10.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A. B. C. D.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阴雨连绵 B.冬寒夏凉 C.风和日丽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来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 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 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B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 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 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 二、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 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 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 三、名词解释 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通 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

综合自然地理学 1、古希腊罗马的埃拉托色尼,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创用“地理学”一词,在西方被称为“地理学之父”。奠定了 数理地理的初步基础。计算得出地球圆周的长度。首次测量黄赤交角。与实际情况十分相近。埃拉托色尼《地球大小的修正》一书包括以下各方面的研究:赤道的长度、回归线与极圈的距离、极地带的范围、太阳和月亮的大小、日地月之间的距离、太阳和月亮的全食和偏食以及白昼长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著有《地理学》。 把世界分成3个主要地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5个气候带: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 2、墨卡托:16世纪地图学家。致力于地理制图,制造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天球仪。1569年,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 柱投影编制了航海图,使航海者能运用直线航海,不需要转换罗盘方向。这种投影后称墨卡托投影,至今为中纬度和低纬度航海图所采用。 3、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完成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以实践证明了大地 球型说的正确。 4、《尚书·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的疆域、 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现象,作了简要描述和比较。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5、《山海经》:《山经》分为5 卷《海经》13篇。全书内容庞杂,自然方面包括山、川、泽、林、野、动物、植物、 矿物、天象,人文方面的邦国、民族、民俗、物产、信仰、服饰、疾病医药、以及古代帝王世系、葬地和发明制作,无所不包。 6、《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 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等。此外,也有较多的沿革地理和地名资料。 7、《梦溪笔谈》:是一部有关自然地理现象综合观察与探索的科学著作,内容广博,是反映我国当时科学水平的一 部巨著,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该书提出了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推断出海陆变迁的普遍规律。 8、亚历山大·冯·洪堡:发展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德国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 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洪堡则继承和发展了“宇宙派”的思想,创立了自然地理学。洪堡提出了一系列地理学研究方法,主要的有:①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法——利用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来说明一地的气候特点;②气温的高度换算法——把地面气温换算成海平面气温;③等温线法——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并首次绘制了北半球的等温线图;④剖面图法——利用地形部面图研究山区的地理情况;⑤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去分析地理规律。主要贡献有: ?首创等温线、等压线概念,绘出世界等温线图;研究了气候带分布、温度垂直递减率、大陆东西岸的温度差异性、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作用;发现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性;根据植被景观的不同,将世界分成都市16个区,确立了植物区系的概念,创建了植物地理学;首次绘制地形剖面图,进行地质、地理研究;指出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认识到地层愈深温度愈高的现象;发现美洲、欧洲、亚洲在地质上的相似性;根据地磁测量得出地洪堡的美洲考察路线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根据海水物理性质的研究,用图解法说明洋流;发现秘鲁寒流;促进了沸点高度计的发明和山地测量学的发展。洪堡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对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作理论性概括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为自然地带性学说奠定了基础。 9、道库恰耶夫: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家,近代土壤发生学的奠基人。揭示了地球表面土壤的地带性分 布规律与纬度及气候带的一致性,提出了水平地带性和山区随海拔高度而变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以其代表作《论自然地带学说:水平和垂直土壤地带》,成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创始人。 10、裴秀: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代表作《禹贡地域图》,这是世界上见于文字最早的历史地图集。提出了著名的 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11、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化和各种差异的原因及因素,被称为地域分异因素。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能量,主 要是太阳能;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 12、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 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变化的规律即地域分异规律。广义: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分异的现象。狭义: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13、综合自然区划:对自然综合体进行区域划分,着眼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结构。表达地理现象与特征的区域分 布规律的一种方法。 14、土地:是地球表层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特殊综合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与活动空间,是劳动的主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个空1分,共14分) 1.岭南四大名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佛教分三个派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高僧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方至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三大名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的顶属于() A.庑殿顶B.歇山顶 C.悬山顶D.硬山顶 2. 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3. “以山为陵”是()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4.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5.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 C.圆明园D.拙政园 6.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它们的正式名称依次是() A.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 B.格鲁教、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 C.宁玛教、萨迦教、格鲁教、噶举教 D.萨迦教、宁玛教、格鲁教、噶举教 7. 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是() A.盂兰盆节B.涅槃节 C.浴佛节D.佛成道节 8. 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 A.武当山、庐山、罗浮山 B.蓬莱、方丈、瀛洲 C.龙虎山、天台山、武当山 D.青城山、武当山、终南山 9.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是() A.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仙鹤寺 B.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大明寺 C.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D.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 10.古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吴分别是指() A.曹操和吴道子B.曹操和吴国 C.曹仲达和吴国D.曹仲达和吴道子 11.()是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的圆形穹庐顶的流动住宅。 A.吊脚楼B.蒙古包C.四合院D.围屋12.福建菜尤以烹饪()见长。 A.海鲜B.家禽C.辣椒D.烤鸭13.端砚产于广东() A.云浮B.潮州C.肇庆D.韶关1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现存于北京国子监的() A.《石鼓文》B.《兰亭序》 C.《赤壁赋》D.《纪泰山铭》 15.基督教的标记是() A.新月B.莲花 C.十字架D.八卦太极图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 B.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南半球 C.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 D.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以下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渤海和黄海 B. 渤海和台湾海峡 C. 渤海和琼州海峡 D. 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 3.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60多度,这就造成了() A. B. C. D. 4. 哈尔滨的冰灯城与广州的花市能同时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好去处,这是由于我国()A. 南北跨纬度广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地势高低起伏 D. 海陆位置不同 5. 北回归线从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A.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B.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C. 台湾、福建、广东、海南 D.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6. “十一”小长假期间,王强同学在益阳市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码为“贵A·56488”的旅游大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辆大巴车来自上海 B. 车上的旅客沿途领略了椰树林 C. 该辆汽车穿过了黄土地 D. 旅客在途中看到了大片的茶树林 下面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藏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和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 结合下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B. 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C. 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D. 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10.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描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东北地区 D.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地理教学论》试卷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班级 09级地理班出题者:倪群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地理教学过程,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地理教学理论,并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 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还有教师

资 格 认 证 ) (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 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 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p135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 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 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17世纪-20世纪60年代) 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 代表人物:瓦伦纽斯(B.Varenius)17C 德国 洪堡(A.vonHumboldt)18C 道库恰耶夫 主要观点:瓦伦纽斯—把当时所有已积累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洪堡—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 道库恰耶夫—预言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 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 代表人物:索恰瓦1963年 主要观点:所谓自然地理系统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近20-30年) 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其整体性 主要观点: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一)化学元素组成 气态:氮(N2 78.09%)、氧(O2 20.95%)、氩(Ar 0.93%)二氧化碳(CO2 0.03%) 液态:氢和氧(H﹠O 96.5%)、若干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固态:氧(O 47.2%)、硅(Si 27.6%)、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等六种元素约25%,其余元素不足1% (二)圈层组成 大气圈:主要由元素状态的气体混合物组成,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岩石圈(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 水圈:主要由大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及矿物中的水分组成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存在及生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 (三)要素组成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气候: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水文:是指地理环境中各种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运动变化、时空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土壤:是指覆盖地球陆地表面,覆盖于岩石圈之上的由风化壳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旅游地理学 期中测试题 1

期中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2. 旅游流 3.旅游社会容量 4.旅游动机 5.条件价值评价法 6. 旅游开发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2.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模式 3.简述旅行费用评价法 4.简述旅游环境保育的理论方法与内容 三、论述题2*15=30 1.结合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自己的拓展策略。 2.论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季节性强度指数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是分析由季节性所引起的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计算公式为R =()∑=-12121233.8i i x 。R 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 年的比重。 2. 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3.旅游社会容量 社会容量(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是一种“需求导向型”计算模式,是指旅游者和当地人口所能承受的因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 4.旅游动机 促使旅游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通常被称之为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激励旅行游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是满足旅游需求的内在考虑。 5.条件价值评价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6. 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是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认识过程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前,要认识所购买的旅游产品,要明确哪个产品符合自己的旅游偏好。然而,由于旅游产品购买过程和消费过程不同步,旅游者在购买前不可能看到旅游产品,只

地理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地理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答案请填在后面的表格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上面积的湖泊是( ) A、里海 B、贝加尔湖 C、死海 D、咸海 2、世界上的内陆国是 A、蒙古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沙特阿拉伯 3、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海湖面是陆地表面最低点 B、西亚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D、有世界的沙漠 4、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拉美 D、西欧 5、椰枣是西亚哪个国家的特产 A、阿富汗 B、土耳其 C、伊朗 D、伊拉克 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作圣城的是(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利雅得 7、西亚面积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伊朗 C、土耳其 D、伊拉克、 8、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B、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 C、亚历山大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D、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9、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是( ) A、南非 B、赞比亚 C、科特迪瓦 D、几内亚 10、卡拉库姆沙漠分布在( ) A、西亚 B、中亚 C、北非 D、南亚 11、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是( ) A、伏尔加河 B、勒拿河 C、鄂毕河 D、叶尼寒河 12、下面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 A、鲁尔区 B、巴黎盆地工业区 C、以伦敦为中心的工业区 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3、欧洲和北亚大陆上分布面积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极地气候 14、注入北海的河流是( ) A、塞纳河 B、罗纳河 C、莱茵河 D、泰晤士河 15、下列半岛中纬度的是( ) A、伊比利亚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巴尔干半岛 16、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罗斯 17、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伏尔加河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10分) 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揭示并用于指导的学科。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七个重要因素包括、、课程、、反馈、以及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收集分析二手资料和的技能。 4.地理教学要以建立为教学先导。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地幔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高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总是需要努力才能通过的,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前方。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將正确答案序号填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8分) 1.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A.南极圈 B.赤道 C.回归线 D.北极圈 2. 下列描述中,能较科学描述某地天气的是 A.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 B. 终年寒冷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晴间少云 3.2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 E、160 W B.20 W、160 E C.0 、180 W D.90 E、90 W 4. 下列地理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B. 四季更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水往低处流 5. 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A. 麦加城 B. 耶路撒冷 C. 麦地那 D. 大马士革

6. 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极昼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 8.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10.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观测一次,这四次观测的数值最高的是 A. 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11. 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 A. 西北风 B.东风 C.南风 D. 东南风 12.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欧共体 13.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佛教、印度教、基督教 C.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 D.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14. 南南合作是指(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B.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 2.生物多样性: 3.流域:

4.气候变化: 5.垂直地带性: 6.地质循环: 7.净辐射:

8.地转流: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 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相关主题